《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案: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3.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4.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5.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图片导入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2.提问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吗?学生甲: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学生乙: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学生丙: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结合“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世界之最的名称及分布,导入新课。
3.播放歌曲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师: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怎样进⾏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起来看看吧。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标:使⽤地图进⼀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标:能运⽤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洲的⾃然环境. 3.情感⽬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活的⼤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 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般⽅法 学⽣预习展⽰ ⼀、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东西半球图, 让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亚洲地图,分别⽤⽩⾊、黄⾊、红⾊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道,引导学⽣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洲和⼤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洲,东南临⼤洋洲,东隔⽩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结:怎样描述⼀个⼤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每⼩组挑选⼀个⼤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亚洲地形图,由学⽣代表指出“青藏⾼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四周低。
3.引导学⽣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代表指图说出;鄂⽐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候 1.出⽰亚洲⽓候图,找⼀找全球共有11种⽓候,亚洲的⽓候共有⼏种,其中分布最⼴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候。
地理下册六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节自然环境时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地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自学内容:复杂地气候自学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地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地降水与夏季风地关系以及对农业地影响.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地自然环境特征.重难点: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地主要原因.自学过程:一、观察今日地天气描述出来,1、根据自己地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学校地气候有什么特点:夏季,冬季.是气候.2、气候是自然环境地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地影响很大.亚洲作为世界第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读6.9“亚洲气候类型图”)1)、找出亚洲主要有气候类型、、、、、、、、.2)、全世界地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你看亚洲就有种,说明亚洲气候具有特点.3)、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地气候类型是气候,主要分布在、此地地地理位置有何特点.4)、读图6.9“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地位置)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地特点,注意气候两大要素:和读图6.10,介绍了雅库茨克地、特点是,孟买地特点是.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地特点是全年大,冬夏,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两城市气温差异是受位置影响地.再观察图6.10哈尔滨地降水、乌兰巴托地降水,两地降水地多少与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6)、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小结:所以在亚洲和季风区内,由于地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地气候主要有特点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分布最广.3、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地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地影响?说明了什么?其原因是:亚洲地跨、、带,、、三面频临大洋,西面深入到大陆内部.受和地影响.小结:影响亚洲气候地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地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二、根据上述所学读6.12非洲气候图观察非洲地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地影响因素.总结:穿过非洲中部以气候为主,气候分布很广气候类型南北,以赤道为中心影响因素:,还有地势高低等构建知网:亚洲气候-------特点:、、,影向因素、、学效检测1.房屋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高脚屋”主要适应地自然条件是()A.多地震 B.气候严寒C.气候湿热 D.热带干旱草原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气候类型错误地是()A.A——热带雨林气候B.B——热带季风气候C.C——热带沙漠气候D.D——地中海气候3.亚洲气候特点是类型、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______.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冬、夏)季风地影响而易发生洪涝灾害.4、亚洲地跨带、带带,受和地影响,5、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地降水和地强弱有着密切地关系.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5分(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地气候类型名称: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地是气候;降水最多地是气候.(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气候.(4)图中⑧地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小),降水(多、少)(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低),属于(热带、温带、寒带)气候(6)读图8,各月地气温平均大约在()左右A.-10℃B.0℃C.10℃D.20℃。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4、运用亚洲的地形图,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特点,分析地形和河流间的相互关系。
5、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6、能够举例说明亚洲不同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认识地域中不同国家的发展是存在差距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的分析,学会从图中总结出判读大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方法。
2、通过本单元学习中掌握的学习方法,能够迁移应用到其他大洲和地区的学习中。
3、要掌握地理学习的扩展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思维,例如:对亚洲的自然因素进行学习时,能够对各个因素建立起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位。
通过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特。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课的亮点,然后学生会真正地发现了地理位置、地形、
述
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到了自然环境的
整体性特征。很自然地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由一个
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推测当地的气候特点,由地形特征
认识当地河流的流向。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综合分析能
力不断提高。在导入阶段我觉得我还没有能够完成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会努力提高自身教学魅力,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读课文后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亚洲人
口。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
法。在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特征时,从地理位置、地形、
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例如:我引导学生从亚洲的纬
度位置(0 度——北纬 80 度)结合以前学习的五带知
识。学生很快知道亚洲是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
大洲,这一结论是分析亚洲复杂气候的基础。也是这堂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称
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介绍
教材分析 了亚洲的疆域、面积以及风土人情,是我们了解亚洲非
常重要的一课。
知道亚洲的位置、地形特征,主要气候、河流等运
教学目标 用亚洲地形剖面说明地势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作为亚洲人的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我们所在的大
学生学习能 洲,亚洲有很多我们应该了解的东西,比如气候、风土
力分析 人情和人文素养,七年级的同学们对于这些知识都是很
好奇的,所以他们渴望学习亚洲的知识。
通过对亚洲位置的描述,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世界地图,亚洲地形图等。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和那几大洋,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和几大洋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解读亚洲自然环境的信息,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4.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理现象,例如地震、火山等。
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同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分析和综合。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操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资料进行辅助。
-学生可能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的解读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提高。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第1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2.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培养地理观察能力,观察并解释亚洲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
4.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同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提问:亚洲地形有何特点?河流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受地势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了解亚洲的地理世界之最。
屏幕显示:图片(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死海湖面、里海和贝加尔湖)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繁复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教师提问:亚洲共分几个地理分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们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教师提问:从地理分区上看,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学生回答:东亚。
屏幕显示:中国在亚洲的位置
屏幕显示:东亚政区
教师提问:东亚都有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东亚有中国、蒙古、日本、朝鲜和韩国。
4.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A.西西伯利亚平原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D.恒河平原
5.亚洲和非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A.尼罗河
C.苏伊士运河
6.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是(
A.青藏高原
C.伊朗高原
参考答案:
1.A2.B3.AB.乌拉尔河
D.红海
)
B.蒙古高原
D.巴西高原
4.A5.C6.A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亚洲位于北半球
屏幕显示:世界政区填充图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并指出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位置。
教师提问:请说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和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心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良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巩固练习:
1.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是()
A.亚洲和大洋洲B.亚洲和欧洲
C.大洋洲和亚洲D.亚洲和南极洲
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中间高、两边低B.中间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D.中国高、伊朗低
3.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A.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B.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C.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D.由东向西流。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亚洲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本
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共2课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说出来?我们宏伟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
学生回答: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我国位于亚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学生讨论:略。
教师讲述: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流入印度洋。受地形影响,这些大河都发源于亚洲中部,流向周边的海洋。
课堂小结:亚洲因为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是世界第一大洲。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受地势地形影响,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留意分析亚洲气候繁复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屏幕显示:亚洲大陆30°N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40°N地形剖面图
教师提问:1.请说明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有哪些特点?
2.说说北美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部和西部高中部较低。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观察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他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这些大河的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屏幕显示:亚洲的范围
教师提问:亚洲大致跨多少经度及纬度?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亚洲纬度将近90°是跨纬度最广的一洲。亚洲经度大约143°,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除极地外)。
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因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洲屏幕显示:亚洲地理区域划分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这是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唯一一个详尽大洲的地理位置,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大洲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需要分析其位置、地形时可以通过现在的学习提高自己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觉一气呵成,所以学生最终的三维目标实现较好。
屏幕显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面积多大?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七大洲的面积
教师总结: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一洲。
屏幕显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教师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东半球
教师提问:在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