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囚歌》
囚歌

原文版:该文收录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黑牢诗篇》里,对照其诗句,与原件无异,这首诗稿现在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课文版:这是中国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原文。
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该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18日发表的《囚歌》内容相同。
收录这首诗收录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该文是第18课《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
同时收录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里,是第7课第一篇课文。
[3]也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在该册回顾·拓展三的第64页至65页。
写作背景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
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作品赏析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
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
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
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反顾。
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
《囚歌》课文

《囚歌》课文嘿,大伙儿,今儿咱们聊聊那首老歌儿,就像是从老一辈嘴里传唱下来的故事,带着铁窗的寒气,却也透着股子不屈的劲儿——《囚歌》。
想象一下,那年头,世道不太平,有的人啊,一不小心就踏进了那四面高墙里头,阳光只能从铁丝网的缝隙里偷摸进来那么一丢丢。
可就算是在这暗无天日的地儿,有人的心啊,比那外面的天空还要辽阔,还要明亮。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话听起来糙,可道理深着呢。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正道难行,歪门邪道倒是畅通无阻。
但有些人,骨头硬气,他们知道啥是尊严,啥是底线。
就算门儿关得再严实,洞儿开得再大,他们也不瞅那眼儿瞧,心里头跟明镜似的,清楚得很。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那声音啊,尖锐刺耳,就像是夜猫子在深夜里叫唤,让人心里头直发毛。
可咱们这位老兄,他笑了,是那种看透了世事,却依然淡然自若的笑。
他说:“我渴望自由,但我更知道,自由不是靠出卖灵魂换来的。
”这话,掷地有声,比那铁锤砸在石头上还响。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他反问,语气里带着不屑,也带着坚定。
在他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咱们有脊梁,有骨气,有那么一股子宁死不屈的劲儿。
哪怕身陷囹圄,哪怕前路茫茫,也不能丢了这份尊严,这份骄傲。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是他的誓言,也是他的信仰。
他相信,总有一天,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驱散黑暗。
而他,虽然肉体被囚禁,但精神却是自由的,是永恒的。
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那熊熊的烈火,去照亮那黑暗的道路。
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咱们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这位老兄啊,他就是用这口气,撑起了自己的尊严,也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他的故事,就像那首《囚歌》一样,传唱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所以啊,朋友们,不管咱们遇到啥困难,啥挫折,都别忘了挺直腰板儿,守住底线。
因为咱们是人,不是狗;咱们要的是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囚歌》课件(2)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囚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囚歌》。
该文选自教材第20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叶挺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囚禁时所作诗歌的鉴赏,以及对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
2. 通过对《囚歌》的阅读与赏析,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感受作者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叶挺将军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查找字词意思。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b)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c) 讲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囚歌》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对比赏析,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以《囚歌》为主题的诗歌,加强实践操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表达出的革命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囚歌》,作者叶挺。
2. 黑板右侧:诗歌韵律特点,生字词列表。
3. 中间部分:课文主要内容,历史背景简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囚歌》的读后感。
答案示例:《囚歌》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坚定信念的诗歌。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体会到了叶挺将军在面对困境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囚歌_2.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囚歌《囚歌》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检查生字1、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棺(棺木)敝(敝帚自珍)因(因为)官(官司)敞(宽敞)2、辨析多音字。
热血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
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
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1、了解作者生平。
(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2)指名回答。
(30教师简介作者。
《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xxx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
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
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2)指名回答。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朗读《囚歌》1、指名朗读诗歌2、师: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囚歌》

《囚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课文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浮于表面,所以要在充分的朗读中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比较准确地认识革命英雄的气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意志,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建国已经整整68年了。
现在回想起曾经战场上的战马嘶鸣、炮火硝烟,我们仍然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对吗?今天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从现在的绿色家园出发,去寻找并打开那些尘封在岁月深处的红色诗篇。
师:请伸出右手和我一起书写今天的课题。
读课题师:囚什么意思啊?(拘禁、关起来)师:造字的人为什么要造成这个结构?这个字像什么?(一个人被关在一个房间里,而且这个房间是终年不见阳光,四面高墙,就好像是笼中之鸟,失去了自由。
)师:这首诗歌讲的是谁被关了起来,犹如笼中之鸟呢?(叶挺)。
也就是说,叶挺在牢房里所写的这首诗歌,因此称为----囚歌。
师:有关叶挺,你了解吗?请看(出示叶挺资料)师:叶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这首囚歌呢?请看!二、学诗1. 理解个别词的意思。
师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歌,并思考:叶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开始读。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师:这里面有不懂的词吗?人(革命者)狗(革命队伍中的叛徒、走狗)门?是一扇普通的门吗?是什么门?(牢门)洞指什么?(叛徒所走的路。
)洞是走狗、叛徒所走的路,那前边的门就是谁走的路?(革命者的革命道路。
)师:门是紧锁,洞是敞开,一个紧锁一个敞开,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对比)“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把叛徒比作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诗歌《囚歌》

《囚歌》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热情师:(音乐,画面)同学们,伴着铿锵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到重庆的渣滓洞。
曾经就在这里,革命战士经受着非凡的折磨,遭受着惨绝人寰的考验,在那皮鞭的撕咬,烈灭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下,正义与邪恶进行殊死的较量。
1949年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焚烧了这里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革命战士被活活的烧死。
然而,就在这里,就在这座牢房的墙壁上,永久地留下了叶挺将军这首气吞山河的诗歌——生:囚歌。
二、整体感知,树立形象师:“囚”是一个会意字,看着这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生:一个人被关在囚室里。
师:从字形上,仔细地观察,里面的人字我们称之为囚犯,外面关住人的框我们叫做囚牢,囚犯被关在四面高墙的牢房里,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师:再读课题,注意把题目和作者连起来读。
你能根据题目和作者试着讲一下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吗?生:叶挺被囚禁在牢房里写下的诗歌。
师:读着课题,听着你们的回答,老师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阴暗的牢房里,潮湿冰冷的水泥地上,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的烕逼与利诱下,叶挺将军始终保持坚贞的革命气节,与敌人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下面,就让我们聆听当时的一段对话,(播放电视剧叶挺将军中节选的部分对话录音)一边听一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见了……似乎听到了……师:听着叶挺这段义正词严,壮志凌云的话语,你有什么感受?生:我的眼前出现了叶挺和国民党反对派在牢房里对抗的情境。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叶挺高大的身躯,激昂的话语,坚定的神情。
师:叶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
—天,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派了一辆豪华的小轿车,把叶军长接到司令部参加宴会。
宴会开始后,顾祝同向叶挺敬酒,劝叶挺发表宣言,声明新四军违犯了军令,只要这样做就可以出狱,甚至可以做官。
叶挺手拍桌子,勃然大怒,道:“无耻,你们制造皖南事变,陷害新四军,破坏抗日,该是你们向人们认罪才对。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囚歌》相关知识:叶挺的故事.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囚歌》相关知识:叶挺的故事叶挺将军在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的牢房里写下了《囚歌》,这铿锵作响的诗句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坚强意志。
叶挺于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广东惠阳一个贫农的家中。
青少年时代的叶挺,面对疮痍遍地的旧中国,一心要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8年底,他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国民革命。
后来,他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军事,在那里接受了马列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回国后,周恩来请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
这是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人们称它为独立团。
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屡立奇功,威名远扬。
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他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名。
1937年抗战爆发,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他率领新四军与日伪军进行了4000余次战斗,击毙、击伤、俘获日伪军10万余人。
毛泽东同志曾热情赞颂道:军长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日伪军对他更是闻风丧胆,又恨又怕。
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与日伪勾结,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他一面命令新四军从皖南北撤,一面秘密调集七个师的兵力,埋伏在新四军北撤的必经之路。
叶挺率领部队拼死搏斗,亲自开炮轰击敌人的重机枪阵地,部队突围时,他决定自己断后掩护,还勉励大家:我们抗日,到哪里都有群众。
留得火种在,不怕不燎原!最后,项英等以党组织的名义,决定由叶挺代表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谈判。
叶挺奉命前往,不幸被俘。
敌人把他关押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山洞里。
但是,他毫不屈服。
一天,敌人要提审他,他怒斥敌人:你们有什么资格审问我?我军奉命北移没有过错。
如果要审判罪犯.你们的蒋委员长应首先受审!敌人见硬的不行,就用软的,把他转押到重庆,准备了一座漂亮的小楼,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华丽的家具,一些国民党要员,以老同学、老同事的身份登门劝降。
他不剃头发、不刮脸,对敌人说:把这一套收起来吧!现在是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叶挺主张抗战,别无他求。
小学五年级语文《囚歌》课件(1)

小学五年级语文《囚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丰碑》章节,详细内容为《囚歌》。
通过学习《囚歌》,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培养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中的‘囚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唱这首歌?”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
六、板书设计1. 《囚歌》2. 主要内容:生字词:囚、英勇、无畏、抗争、独立、自由……课文大意:讲述革命先烈在狱中坚持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巨大牺牲的故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囚歌”的含义。
课后阅读一篇关于革命先烈的短文,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
2. 答案:生字词答案略。
“囚歌”是革命先烈在狱中表达对敌人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对民族独立、人民自由的渴望的歌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囚歌》,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