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三历史北师大版知识点

初三历史北师大版知识点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1、人类的形成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⑷劳动创造了人;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原因: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5、对金字塔的认识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019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知识点一,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1.苏美尔文明与古代巴比伦(1)发源地: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城南部两河流域。
(2)向文明过渡: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苏美尔文明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
(3)建国: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2.文明标志(1)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这个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①颁布者,汉谟拉比,②目的,励志的等级制度③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④作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生活,注:《汉谟拉比法典》:他公开承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知识点二,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1.古代埃及(1)发源地:尼罗河流域.(2)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
(3)最高统治者:法老(4)权力:垄断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
2.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代表——金字塔(1)建造的目的:显示法老的威严及其与天上森林的密切联系(2)用途:法老的坟墓(3)代表:胡夫金字塔(4)地位:古埃及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象征着古代埃及的高度文明。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知识点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1.种姓制度:(1)背景: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公元前2300年出现的哈拉帕文化。
(2)形成:大约在公元前2000至公元前1600年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了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了僧人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6课上古、中古文明1、 波斯帝国2、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3、罗马帝国4、东罗马帝国5、阿拉伯帝国 6、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7课 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一、 庄园1、 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2、 剥削方式:劳役地租(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地外,还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3、性质: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品。
二、城市1、兴起于世纪前后(首先兴起于意大利)2、通过赎买和武装斗争获得城市自治权。
3、逃亡农奴是城市最初居民来源之一。
第8课 古代日本一、 大化改新1、 时间:646年 领导人:孝德天皇2、 内容:(1) 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
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 经济上:仿效隋唐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3、性质: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9课 文艺复兴运动一、 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14-17世纪(持续300年)2、发源地:意大利(后蔓延到整个西欧)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4、方式:诗歌、绘画、文学、雕刻、建筑5、实质(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新航路开辟1、时间:15-17世纪2、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激起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
(根本原因)(2)、原有的东西方商路受阻。
(直接原因)3、条件: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对地球的了解—地圆说③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4、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历史意义)(1)对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国家: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和侵略。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知识点是课本知识的浓缩,每一句话都是最精炼的。
下面由给你带来关于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希望对你有帮助!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汇总1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制造工具。
2、三大人种的形成:⑴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
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⑵三大人种形成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⑶人种差异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结果。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黄河长江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070年主要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长城四大发明甲骨文二、《汉谟拉比法典》: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伯利克里改革:(1)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2)措施(内容):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3)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启示:①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②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
③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④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强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5)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爱琴海文明)3、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6单元复习

第六单元复习学案单元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2)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3)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4)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6)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具体要求1、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宪章运动的性质?3、《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发表的时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意义。
4、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性质、意义?掌握“五月流血周”。
5、《国际歌》创作的背景?词作者、曲作者?主要内容?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性质、目的、实质是什么?7、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8、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积极、局限)?9、明治维新原因(内因、外因)、时间、内容、目的、改革性质?10、明治维新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11、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积极、局限、消极)?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3、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难点:1、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2、南北战争的起因。
3、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是通过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一、知识线索本单元讲述的历史时期是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时期。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每课知识点总结复习(教师用)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1、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1)中世纪,基督教会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3)经济繁荣;(4)人才优势;(5)丰富的文化遗产。
2、人文主义:倡导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反对神性、神权、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主张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二、文艺复兴的表现: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一、原因: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东方贸易利润的驱使(黄金、香料......)3、政治:欧洲各国王权的强化,积极扩张4、宗教:传播基督教,用武力进行“圣战”5、商业危机:东西方商道受阻(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贸易;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6、天文地理知识、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二、表现:三、影响:1、促进欧洲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2、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3、欧洲列强开始殖民扩张。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早期议会传统:-----《大宪章》:1215年(目的: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长,要求掌权;2)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标榜“君权神授”,破坏传统的议会政治。
2、经过:1)1640年革命(目的:议会掌握国家政权)2)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统治3)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3、结果、影响: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1、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2、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3、随着经济发展,北美殖民地人民迫切要求独立。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1、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2、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1)通过《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有不可转让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巩固辅导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巩固辅导第1题【单选题】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舞台上,有三个国家异曲同工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三个国家是( )A、英、法、荷B、美、日、俄C、西、葡、奥D、中、印、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们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与以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C、美国独立战争D、中国洋务运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A、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B、工业品进出口问题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C、中国的土地改革D、美国南北战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南北战争D、中国土地改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中英鸦片战争打响的那一年,安德烈出生在俄国一个贫寒的农奴家庭.到他三十岁的时候,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安德烈由于不听话,被地主毒打一顿之后,卖给了另一个地主B、安德烈有自己的一块份地C、安德烈到莫斯科的一家工厂里面做工D、安德烈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一匹小毛驴【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l861年改革的不同点是(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B、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世纪中后期,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成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 )A、实施大化改革B、发动“光荣革命”C、实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D、实行明治维新【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历史初三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历史初三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导语)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
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以下是WTT为您整理的《历史初三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供大家查阅。
(古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自西向东的顺序: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一、神奇的金字塔-古代埃及金字塔(1)用途: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
(2)概况:80余座大小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
的是胡夫金字塔(3)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1.地理环境::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民族所灭。
公元前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兴起并强盛一时。
3.《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2)内容: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3)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种姓制度-古代印度1.地理环境:恒河和印度河流域(1)含义: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叫做种姓制度。
(2)内容: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_,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3)规定:种姓之间等级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1课,俄国的改革
知识点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17世纪末期,俄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2.开始: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沙皇彼得一世执政后,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3.内容
(1)政治上,设参政院,掌握国家行政事务。
(2)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
(3)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
(4)社会文化方面,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4.影响:彼得一世改革,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知识点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背景
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大量使用雇佣工人,但俄国农奴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充分暴露了俄国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腐朽,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沙皇俄国陷入危机。
2.时间,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2)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一份地
(3)农奴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4.影响
(1)历史作用: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各种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存在弊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第18课,美国内战
知识点一,内战爆发
1.南北方在经济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1)差别:北方在走工业化道路,南方则继续从事使用黑人奴隶进行耕作的种植园经济
(2)矛盾:南方生产的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主要供英国市场,同时从英国购回廉价的工业品,而北方则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工厂主需要南方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西进运动与南北矛盾的激化
(1)西进运动:美国独立后许多美国人到西部去谋生,美国政府也积极向西部扩张领土,这就是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迅速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历史上把这个过程称为“西进运动”。
(2)南北矛盾激化:随着西部领土的扩大,一些新洲建立起来,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允许使用黑人奴隶,北方工厂则主张在西部实行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劳动制度。
1.导火线:1860年,主张废除南方奴隶制度的林肯,当上美国总统,担心利益受损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借机发动叛乱
2.爆发
1861年2月,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1861年4月,南方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挑起内战,历史上称为“美国内战”
或“南北战争”。
知识点二,解放者林肯
1.颁布法令:林肯在1862年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重要法令。
2.《宅地法》: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任何忠于联邦政府的美国人口,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160英亩的土地,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即归个人所有。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时间:1862年9月,林肯颁布该宣言
(2)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参加北方军队。
(3)意义:宣言发表后,广大黑人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人数和士气大增,并取得胜利。
4.战争的胜利:1865年4月,南方军队向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南方失败而告终。
5.林肯被刺:失败的南方奴隶主对林肯恨之入骨,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刺客开枪打死。
6.美国内战的意义:它是决定美利坚命运的一场战争,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是南方和北方在政治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为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知识点一,幕府的统治危机
1.德川幕府统治的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掌握日本实权,德川幕府建立藩国,来实行封建的政治统治和剥削,对外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幕府的统治危机
(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要求改变现状。
(3)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扩张,1853年美国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此后又被迫开与一些欧洲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的大门被侵略者打开。
知识点二,推翻幕府统治
1.背景:欧美列强的入侵,使日本面临着半殖民地的危险;外国商品涌入日本市场,日本工商业遭到摧残,民不聊生。
2.倒幕运动
(1)改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联合形成改革力量,打着恢复天皇权力的旗号,进行倒幕运动。
(2)具体过程:1866年幕府,军与倒幕军在伏见、鸟羽发生激战,德川幕府投降,随后江户改成东京,德川幕府对日本长达260多年的统治结束,1868年,睦仁天皇改元明治,1869年迁都东京。
知识点三,富国强兵的举措
1.概括:1868年,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由中央直接治理,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下设大政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提倡文明开化,推行欧美生活方式。
(4)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5)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还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首的庞大使团出访欧美各国学习先进的西方经验和治国方略。
3.影响: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迈入了近代社会,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