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第1章 绪论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目录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目录第一章:绪论• 1.1 什么是动物学• 1.2 动物学的研究对象• 1.3 动物分类学• 1.4 动物的起源和进化第二章:细胞与组织• 2.1 动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2.2 组织学概述• 2.3 干细胞与组织再生第三章:动物的皮肤与体表结构• 3.1 真皮与表皮• 3.2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3.3 体表结构的多样性与适应性第四章:动物的骨骼与肌肉• 4.1 骨骼的结构与功能• 4.2 肌肉组织与运动• 4.3 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第五章:动物的循环系统• 5.1 开放型循环系统与闭合型循环系统的区别• 5.2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5.3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5.4 循环系统与气体交换的关系第六章:动物的呼吸系统• 6.1 呼吸器官的分类与结构• 6.2 气体交换的过程• 6.3 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第七章:动物的消化系统•7.1 消化器官的分类与结构•7.2 消化过程与消化液的作用•7.3 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第八章:动物的泌尿系统•8.1 泌尿器官的分类与结构•8.2 尿液的形成与排泄•8.3 其他排泄方式与调节机制第九章:动物的神经系统•9.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9.2 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9.3 感觉器官的分类与功能第十章:动物的生殖系统与生殖行为•10.1 性别与性别决定•10.2 雌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0.3 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0.4 生殖行为与繁殖策略第十一章:动物的进化与适应•11.1 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11.2 进化的驱动力与机制•11.3 动物的适应性进化第十二章:动物的行为与社会性•12.1 行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2.2 动物的行为模式与行为习性•12.3 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社会结构第十三章:动物的环境与生态•13.1 动物的栖息地与分布•13.2 动物的种群生态学•13.3 动物的群落生态学•13.4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保护以上是《普通动物学第四版》的目录。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五大威胁: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主要原因: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次源无止境的索取,使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移(迁)地保护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强化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保护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一、生物的分界:六界学说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绿色植物——食物的生产者(自养生物)动物——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微生物——食物分解者第三节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zoology)概念研究目的第四节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描述性阶段→比较、探讨和总结规律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第五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二、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包括亚种和品种)品种:亚种:三、动物的命名:双命名法三名法命名四、现行动物的分门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双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门动物界- 腔肠动物门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原口动物假体腔动物线形动物门无脊索动物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三胚层动软体动物门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亚门重点:生物的分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和动物分类的知识难点: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命名方法讨论: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作业:1.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是什么?2.生物是如何分界的?举例说明物种命名的方法。
普通动物学 绪论

原中多腔扁线环软节苔棘半 生生孔肠形虫节体肢藓皮索 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 物物物物物物物物物物物物 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门
脊 索 动 物 门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动物界的分门
1.原生动物门 Protezoa 约44 000种 2.多孔动物门 Porifera(海绵动物门) 约10 000种 3.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约10 000种 4.栉水母门 Ctenophora 约90种 5.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约20 000种 6. 纽形动物门 Nemertina 约750种 7.假体腔动物门 Pseudoeoclomata 约18 000种(500 000种) 8.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约17 000种 9.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约130 000种 10.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约923 000种 11. 腕足动物门 Brachiopoda 约300种(约30 000化石种) 12.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约6 000多种 13. 毛颚动物门 Chatognatha 约50种 14. 半索动物门 Hemichordata 约80种 15.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约41 210种
生物分类等级示例
等级 界 门 Category Kingdom Phylum 白鹭 动物界 Animal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目
Class
Order
鸟 纲
鹳形目
Aves
Ciconiiformes
科
属
Family
Genus
鹭
科
普通动物学(上)

普通动物学(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1.什么就是生物?a.一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质都叫生物。
b.生命现象包含:新陈代谢、自我复制产卵、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
2.生物的分界a.两界系统:18世纪,林奈以能否运动分为植物、动物界。
b.三界系统:19世纪中期,将原生生物另立为界。
c.四界系统d.五界系统:20世纪初,电镀发生,原核生物界、真菌从植物界中划出。
即为为: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e.三总界六界系统第二节动物学及其分科1.什么叫做动物学?a.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为动物学。
2.动物学的分科a.纵向分科(研究内容分后):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胚胎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等。
b横向分科(研究对象分后):原生生物学、寄生虫学、蠕虫学、贝类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兽类学等。
第三节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合理地、可持续地利用动物资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2.意义:动物界不仅为人类的衣、甲壳类、居住、行提供更多了宝贵的资源,也为美化人的生活、满足用户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多了多样的内容。
因此研究动物学具备十分轻的意义。
第五节动物学研究方法a叙述法b比较法c实验法第六节动物学分类的知识动物学分类科学知识就是自学和研究动物学的基础。
a人为分类法: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活习性。
b自然分类法:动物的基本结造和发育,遗传特性和血缘关系。
一、分类依据形态学特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物学特征(生态犯罪行为、生活习性)细胞学特征(核型、带型分析)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化学共同组成及dna、rna等)二、分类等级动物学分类系统由大到小的分类等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三、物种的概念a由形态结构、生理学、生物学、生态习性以及行为学、遗传学等特征相同,相互之间可以民主自由交配并产生具备产卵能力的后代的种群就称作物种。
普通动物学题库(无脊椎动物部分)

第1章绪论1、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C )A。
Parus major B.Parus Major C。
Parus major D.Parus Major2、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原生生物)界。
3、动物命名的双名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该物种的(属名),第二部分是该物种的( 种名),最后加上定名人。
4、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5、分类阶元在动物分类学上,按物种或类群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不同程度,主要由门、纲、目、科、属、种等几个级别等来划分它们的等级序列,这种划分称为分类阶元。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1、组织(tissue)是指: ( B )A.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的细胞群;B。
形态相似、机能一致的细胞群;C.形态相同、机能不同的细胞群;D。
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细胞群。
2、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B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3、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
第3章原生动物门1.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B)。
A:孤雌生殖B:营养与代谢C:纵二分裂D:横二分裂2.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 D )A:眼虫B:夜光虫C:草履虫D:变形虫3.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B )A:消化作用B:调节水分平衡C:呼吸作用D:运动作用4.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C )A 钉螺B 沼螺C 按蚊D 伊蚊5.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的间日疟原虫,有性生殖开始是形成:A。
孢子和孢子体; B。
大配子和小配子;C。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答复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一、填空题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根底,根据古生物学、比拟胚胎学和比拟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根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
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开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根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的。
4.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1. 物种;2. 双名法;第2章动物体的根本结构与机能一、填空题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根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1. 组织;2. 器官;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一、填空题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
草履虫的运动器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普通动物学绪论

刘凌云 郑光美
主编
任课教师:周善义 联系电话:5840024(办)、5849192(家) E-mail: syzhou@ 实验课教师:曾志锋、叶芬
绪
论
第一节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1. 什么是生物? 什么是生物? 简单地说,一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质都叫生物。 简单地说,一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质都叫生物。生命现 象包括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 象包括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 感应性和适应性等。 感应性和适应性等。 2. 生物的分界 两界系统( 两界系统(Linné,1735) , ) 三界系统(Hogg,1860;Haeckel,1866) 三界系统( , ; , ) 四界系统( 四界系统(Copeland,1938) , 五界系统( 五界系统(Whittaker,1969) , ) 三总界六界系统(陈世骧, 三总界六界系统(陈世骧,1979) )
3. 保护生物学
研究保护物种、 研究保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 源等问题的学科称为保护生物学。 源等问题的学科称为保护生物学。 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主持制定了 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主持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公 年联合国环境署主持制定了《 我国签定了该公约。 约》,我国签定了该公约。
第三节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二、分类等级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的分类等级(阶元)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的分类等级(阶元)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总科、 亚科等拉丁名称的标准字尾: 总科、科、亚科等拉丁名称的标准字尾:-oidae, -idea, -inae
三、物种的概念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相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相 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 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 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 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 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 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 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由形态结构、生理学、生物学、生态习 由形态结构、 由形态结构 生理学、生物学、 性以及行为学、遗传学等特征相同, 性以及行为学、遗传学等特征相同,相互之间 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的种 群就称为物种。 群就称为物种。
第一章 绪论20074 ppt课件

c 植物界Plantae : 乔木、灌木、花草
2020/12/8
4
三界系统:
a 由德国学者霍格和赫克尔(Hogg and Haeckel ,18341919) 提出
b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 原生生物界Protista----细菌bacteria和蓝藻algae 真菌和原生动物
2020/12/8
14
二、动物学分科
1 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分类
动物形态学: 研究动物体内外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发
育和系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 比较解剖学Anatomy:研究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
其与环境的适应性。 组织学Histology和细胞学Cytology:研究动物器官与组
织细胞的显微结构。
第一章 绪论20074 ppt课件
教材
刘凌云等. 《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7
参考书
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5
丁汉波.《脊椎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陈阅增.《普通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020/12/8
来源 9
2020/12/8
10
六界系统:
a 1979年陈世骧提出三总界六界系统 b 非细胞总界:病毒界
原核总界:细菌界、蓝藻界 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生物的分界显示了生命历史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从
原核到真核、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
方向。
2020/12/8
11
2. 什么是动物
a 定义:
1 生物的一大类群,这一类生物多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 经,有感觉,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版
主编 刘凌云 郑光美
动物学课程的主线
进化:
从原核到真核,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 到高等
第一章 绪 论
动物学的概念及其分科
动物学的发展状态
生物的分界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学的分类知识
一、 动物学的概念及其分科
(一) 动物学的概念
动物学 (Zoology):是研究动物的形
2、实验生物学阶段
•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30年代
• 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美国摩尔根等人,连锁、互换和伴性 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学说、基因学说。
3、分子生物学阶段 •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 • 1953年,Wast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 • 1957年,DNA—RNA—Protein中心法则 问题:中心法则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2、品种、亚种
亚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由于长期的自然或地理
隔离,使它们在形态和性状上与原种或分布在其
它地区的同种动物发生了一些差异,将这部分个
体称为亚种。 东北虎体形大,毛色淡,毛长,花纹较疏较淡; 华南虎体形小,毛色深,毛短,斑纹较密较深。
贝格曼定律
品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经过长 期的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使这 一部分个体在形态或形状上与原 种发生了一些差异。种内的由人 工选择产生了新形态或新形状的 群体,即为品种。 家犬:肉用犬、猎犬、警犬、哈 巴狗等
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
支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 生态习性、地理分布、起源进化 等。
(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依研究内容的不同分 动物形态学 动物分类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胚胎学:解剖学+组织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遗传学
的大综合科学。
三、生物的分界
1、二界系统
分界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代表人物: 林奈(Carl von Linné ),1735
依据: 生物能否运动
2、三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分界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代表人物: 霍格(J.Hogg),1860
5、三总界六界系统
非细胞生物总界 病毒界
分界 原核生物总界
真核生物总界
细菌界 蓝藻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代表人物: 陈世骧,1979
依据: 非细胞生物
6、六界系统
真细菌界(Eubacteria) 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
分界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真菌界(Fungi)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分界
代表人物: T.Cavalier-Smith, 1989
分界的意义 1.揭示了进化方向:从原核 到真核,从简单到复杂,从 低等到高等。 2.显示了生命历史所经历的 发展过程。
四、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描述法 • 是最简便的直观研究法,观察时必须细微, 描述要真实,以便为有关研究积累可靠的第一 手资料。 2、比较法 • 通过对各类动物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 习性等多方面的对比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 同,从而发现规律。
电镜技术的发展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概念的提出
4、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Monera)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真菌界(Fungi)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分界
代表人物:惠特克(R.H.Whittaker),1969
依据:电镜技术和生化知识
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
3、实验法 •在一定可控条件下,从事对动物生命活动的观 察与研究。由于实验条件可能根据需要而改变, 所以它比一般的观察更能揭示动物活动的实质,
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4、综合研究法
•动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只有运用多学科的
知识,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取得
显著的研究成果和使研究向高深方向进展。
(五)动物的分门
1、分门依据:
细胞数量及分化 体型 胚层 体腔 体节 附肢 内部器官的布局和特点
2、门数:34门
参考资料
(1)江静波主编:无脊椎动物学 第三版 高教 1995 (2)任淑仙编著:无脊椎动物学 (3)华中师大等主编 无脊椎动物学 (4)堵南山等:无脊椎动物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5)陈品健编 动物生物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6)网站:蓝色动物学/
界 Kingdom 门 Phylum 亚门 Subphylum 总纲 Superclass 纲 Class 亚纲 Subclass 总目 Superorder 目 Order 亚目 Suborder 总科 Superfamily (-oidea) 科 Family (-idea) 亚科 Subfamily (-inae) 属 Genus 亚属 Subgenus 种 Species 亚种 Subspecies
(二)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
1、物种(种) 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形态结构、生理生 化和遗传特性等方面彼此相似,具有共同的原始祖 先,并在自然情况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正常的 繁殖能力的后代的个体的总称。 种间具有生殖隔离现象: 1)不能交配; 2)能交配,但不产生后代; 3)能交配,也能产生后代,但后代不育。 母马64+公驴62=骡
4、生物技术革命和揭开生命奥秘阶段
• 20世纪70年代――
• 1)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水稻基因组、河豚鱼基
因组研究(400Mb,人类基因组的1/8,基因密度大)
等。
• 2)克隆技术、胚胎移植、干细胞研究等等。
• 3)生物学三大难题: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两
者之间的联系, 未来的生物学将是数理化天地生等
赫克尔(E.H.Haeckel),1866 显微镜应用 依据:
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如眼虫), 这种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是分类的难题。
3、四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Monera) 原始有核界(Protoctista) 后生植物界(Metaphyta) 后生动物界(Metazoa)
分界
代表人物:考柏兰(H.F.Copeland),1938 依据:
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 17世纪 显微镜出现 18世纪 瑞典 林奈 法国 拉马克 19世纪 施莱登、施旺
达尔文
动物分类系统
物种进化的观点 细胞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
孟德尔
遗传规律
DNA双螺旋结构
20世纪 沃森和克里克(1953)
二、动物学的发展动态
1、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公元前4世纪――19世纪早期 亚里士多德:《动物历史》,记述了400多种 动物,并划分为无血和有血动物两大类; 秦汉时期,《尔雅》一书,内有释虫、释鱼、 释鸟、释兽等; 18世纪瑞典学者林奈,提出将“物种”作为分 类单位, “双名法”; 法国 拉马克 物种进化的观点 19世纪 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
(四)动物的命名
1、双名法 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多 为形容词,字母均小写)+定名人姓氏 例 如,家犬 Canis familiaris Linne,如果 一种动物的种名还没有定名,可以在属名之 后加上sp.,如犬 Canis sp.。
2、三名法 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多为形 容词,字母均小写)+亚种名+定名人姓氏 如猪的学名是Sus scorfa,我国有三个亚种,即: 华北白胸野猪(S. scorfa Leucomystax)、华南 野猪(S. scorfa chirodonta)和家猪亚种(S. scorfa domestica)。 如果亚种没有定名,可略写成ssp.。 学名在出版物上通常用斜体排印
五、动物分类知识
(一)分类方法
1、分类的目的
便于鉴定类型,利于观察和比较研究; 便于确定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顺序; 便于了解掌握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命 活动规律,更好地被人类所利用。
2、人为分类法 是以动物形态结构或生活习性上一个或几个特点作为 分类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比较简单,容易识别,但较粗糙,仅从实用目的出发, 不能反映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自然分类法 依据动物的各种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特点作为分类 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较为全面,更为科学合理,能反映物种之间的亲缘关 系。
(三)分类等级 (category)
狼 界 Kingdom 门 Phylum
动物界 Animal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Class
目 Order
哺乳纲 Mammalia
食肉目 Carnivora科来自Family属 Genus
犬科 Canidae
犬属 Canis
种 Species
狼 lupus
代表人物: R.C.Brusca , 2003
7、八界系统
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 真细菌界(Eubacteria) 古真核生物界(Archezoa)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藻界(Chromista) 真菌界(Fungi)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组织学、 细胞学、古生物
2、依研究对象的不同分
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原生动物学、 寄生动物学、软体动物学、甲壳动物学、 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哺乳动物学
3、依研究重点和服务范畴的不同分
理论动物学、应用动物学、医用动物学、 资源动物学、畜牧学、桑蚕学、水产学
第三节
动物学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