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基本概念和任务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定位《普通动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命周期、行为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动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3)熟悉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性;(4)认识动物的行为和繁殖策略;(5)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实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动物的多样性与分类(1)动物的多样性(2)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3)动物的分类系统2.2 动物的形态与结构(1)动物的基本结构(2)动物的器官系统(3)动物的适应性特征2.3 动物的行为(1)动物行为的分类与功能(2)动物的通讯与协作(3)动物的繁殖行为2.4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1)动物的生殖方式(2)动物的发育过程(3)动物的生命周期2.5 动物的生态与进化(1)动物的生态位(2)动物的生态关系(3)动物的进化历程三、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8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
3.2 教学进度安排(1)第1-8周:动物的多样性与分类(2)第9-12周:动物的形态与结构(3)第13-16周:动物的行为(4)第17-20周:动物的生殖与发育(5)第21-24周:动物的生态与进化四、教学资源4.1 教材《普通动物学》,张主编,科学出版社4.2 实验材料动物标本、模型、显微镜等4.3 辅助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5.2 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放性问题,占总成绩的60%。
5.3 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讲解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动物学的基本原理。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普通动物学作为动物学的基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的普通动物学知识点。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将动物界的各类群进行划分和归类。
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系统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例如,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动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学特征、胚胎发育特点、生理特征、生态习性等。
其中,形态学特征如身体结构、器官形态等是最常用的分类依据。
二、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动物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壁,而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中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等功能;结缔组织起连接、支持和营养等作用;肌肉组织负责运动;神经组织则负责传导神经冲动。
三、动物的器官系统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多个器官相互协同,共同完成一系列生理功能,就构成了器官系统。
例如,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实现气体交换。
四、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有性繁殖则通过配子的结合产生后代。
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各不相同。
有些动物如昆虫,经历变态发育,从幼虫变为成虫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而哺乳动物则是通过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逐渐成熟。
五、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其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觅食行为是为了获取食物,如候鸟的迁徙;防御行为用于保护自身,如变色龙的变色;繁殖行为与繁衍后代有关,如鸟类的求偶舞蹈;社群行为则体现在群体生活的动物中,如蜜蜂的分工合作。
普通动物学(全套课件1069P)

另外,研究动物的构造原理,为其它新的工程技术提 供依据的科学,叫做仿生学。
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 务和方法
(一)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
动物学是农业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 就在于揭露和掌握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 控制和改造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Eukaryocyte 真核细胞
Multi-cell
Five kingdoms Six
system
kingdoms
system
(二)动物学及其分科
1 动物学的定义 是研究动物的科学,范围非常广,即研究动 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学的主要分科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动物学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 科,主要有以下几类:
(二)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 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 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 讨, 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 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三界系统
1860年霍格(J.Hogg),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 (E.Haeckel)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单细胞动物、细菌、 真菌、多细胞藻类
植物界 动物界
3.四界系统:1938年美国人考帕兰(H.F.Copeland)
原核生物界Monera: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动物形态学 研究动物体内外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 发育和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解剖 学是研究器官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细胞与 器官的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细胞学和组织学。用比 较现代动物器官系统的异同来研究进化关系的,称为 比较解剖学。研究个体发育中动物体器官系统形成过 程的,称为胚胎学。此外;研究绝灭动物在地层中的 化石的,称为古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五大威胁: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消耗主要原因: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次源无止境的索取,使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移(迁)地保护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强化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保护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就地保护、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一、生物的分界:六界学说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绿色植物——食物的生产者(自养生物)动物——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微生物——食物分解者第三节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zoology)概念研究目的第四节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描述性阶段→比较、探讨和总结规律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第五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二、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包括亚种和品种)品种:亚种:三、动物的命名:双命名法三名法命名四、现行动物的分门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双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门动物界- 腔肠动物门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原口动物假体腔动物线形动物门无脊索动物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三胚层动软体动物门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动物亚门重点:生物的分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和动物分类的知识难点:生物的分界和动物的命名方法讨论: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作业:1.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是什么?2.生物是如何分界的?举例说明物种命名的方法。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简介普通动物学是一门研究普通动物的科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生态、行为和进化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普通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等内容。
动物分类动物分类是普通动物学的基础,它通过对动物的形态、解剖学结构和遗传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将动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目前,动物界按照其发展史、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差异,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线虫动物和棘头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各不相同,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
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椎的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脊椎动物具有较为复杂的器官系统和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各种适应性结构和行为。
动物生态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动物的栖息地选择、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动态和群体行为等。
动物的生态适应性是由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所塑造的,动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行为和生理机制。
动物行为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机制的学科,它关注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和社会交往。
动物的行为受到其内在基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行为可以提供对动物生理状况和生态适应性的重要线索。
动物进化学研究动物物种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进化机制和模式。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通过研究动物的进化历程,可以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适应性演化的原理。
主要研究领域普通动物学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的分类、命名和分类法的建立。
•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生态特征。
•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社会行为和行为遗传学。
•动物进化学:研究动物物种的起源、演化和适应性。
•动物保护学:研究动物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推动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普通动物学PPT学习教案

§1.2 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动物学的发展史 中国的动物学发展现状 动物学的发展趋势 动物学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第10页/共76页
一、动物学的发展史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分子生物学阶段; 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
第11页/共76页
19世纪前:描述性动物学阶段
第18页/共76页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迅速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各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 了大批的动物学人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出国合作研究和深造, 不少人带回学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高校和研究所配备了部分的先进仪 器设备,逐步开展一些动物生物学的基础、前沿以 及学科交叉性的研究。
1876年英国的华莱士( Wallace, A.R. 1823—1913) 的《动物的地理分布》(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一书是动物地理学发展的 一个标志。
第14页/共76页
奥地利的孟德尔(G.Mendel,1822—1884)以豌 豆的杂交试验发现其后代相对性状遵循一定比例, 即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 合规律;
普通动物学
会计学
1
§1 绪 论
§1.1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 法
§1.2 动物学研究发展动态 §1.3 生物的分界和动物在生物界
的地位
第1页/共76页
§1.4 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1.1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 法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2页/共76页
由林奈(1735)提出,以生物
两界系统
《普通动物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对先修课的要求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和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有效地改造、利用、控制动物界,使之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括水平服务。
通过动物学的学习,可为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方法、途径和理论依据,为有益动物的永续利用、有害动物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动物学是生物、医学等科学的基础学科,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门课是高等院校动物类等各专业的重要基本理论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
二、重点及难点在理论知识方面,用比较解剖动态发展的观点阐述各等级类群、器官系统的宏观、微观构造,以动物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功能与形态,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演化发展为主要理论,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知识的了解,用进化、归纳、演译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国内外动物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0 绪论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界、物种的概念,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
了解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的发展简史。
掌握动物分类的知识。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界和物种的概念;动物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动物分类的知识。
难点:生物的分界、物种的概念。
0.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0.2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0.3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0.4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0.5动物分类的知识1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基本要求:掌握动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裂、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分布,动物的基本器官和系统。
重点:动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裂、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分布,动物的基本器官和系统。
难点:动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ulticellular stage
Multi-cell
Five kingdoms system
Six kingdoms system
(二)动物学及其分科
1 动物学的定义 是研究动物的科学,范围非常广,即研究动 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2.动物学的主要分科
按照研究的动物对象而分为原生动物学、昆虫学、寄生 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和哺乳动物学等等。
由于生物学与物理和化学的互相渗透,形成了生物物 理学、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
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对包括动物学各分科在内的生 物科学,影响特别显著。如对基因物质DNA的深入研究,使 定向改变生物的特性,甚至创造目前世界上所没有的生物 种,已成为可能。这方面的研究,被称为遗传工程。再如 有人对人、黑猩猩、猴、鸡等生物细胞色素B的结构进行比 较研究、完善了生物进化树,为分类学和进化论据供了进 一步的科学依据。
Developing stages of life and classification of kingdoms
发展阶段 Developing stages
生命形式 Form of life
分界系统 kingdoms
The first stage
Non-cellular stage
Non-cellular form of life
2.三界系统
1860年霍格(J.Hogg),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 (E.Haeckel)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单细胞动物、细菌、 真菌、多细胞藻类
植物界 动物界
3.四界系统:1938年美国人考帕兰(H.F.Copeland)
▪ 原核生物界Monera: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 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 原始有核界Protoctista: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 胞的藻类、简单的多细胞藻类、真菌等
▪ 植物界 ▪ 动物界
4.五界系统:1969年美国学者惠特克(Whitaker)
▪ 原核生物界Monera ▪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 真菌界Fungi ▪ 植物界Plantae ▪ 动物界Animalia
•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 类繁多
•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
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 (nanometer,纳米) , 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 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 的二十面体,没有蛋 白膜。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病毒研究室发现的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简称 CWMV(100nm)。
动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动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害 动物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如消灭寄生虫,保护人畜健康, 驯化和饲养野生动物,防治农业害虫等,动物学的发展都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动物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它综合了许多生物学的分科内 容,扼要地介绍了动物界的一般现象的规律,为进一步学 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 最大的蓝鲸:有20-30m长,重达100多吨
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 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 达2000万种以上
对这么宠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 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两界系统 (1735年,林奈)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动物分类学 研究动物类群之间彼此相似或相异的程度, 并分门别类,列成系统;阐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 发展规律。
动物生理学 研究动物体的生活机能(如消化、循环、 呼吸、排泄、生殖、刺激反应性等)、各种机能的变化、发 展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所起的反应等。
动物生态学 根据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研究 动物的生活规律及其与环境中非生物与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
(二)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 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 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 讨, 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 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The second stage
The third stage
Non-cellular stage to Prokaryocyte
cellular
原核细胞
Prokaryocyte to eukaryocyte
Eukaryocyte 真核细胞
The fourth Unicellular to
stage
自养
五 界 系 统
腐生
异养
真核多C阶 段
真核单C阶 段
初级C阶段
动物在生物界的种类比例
动物界现存种类约占生物界的78%
5.六界系统 1979年,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
六界系统 I.非细胞生物
1 病毒界
II.原核生物
2物界 5 真菌界 6 动物界
生命进化历史经历的4个阶段
近年来,从分子的水平来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已涉 及生物学科的各个方面,对这方面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当前生物生物学中的一个最活跃的领域。
另外,研究动物的构造原理,为其它新的工程技术提 供依据的科学,叫做仿生学。
二、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 务和方法
(一)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
动物学是农业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 就在于揭露和掌握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 控制和改造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普通动物学基本概念 和任务
绪论
一、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三、 动物学发展简史 四、 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
一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的分界
非生物: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
物质
世界
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 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非生物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动物学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 科,主要有以下几类:
• 动物形态学 研究动物体内外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 发育和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解剖 学是研究器官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细胞与 器官的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细胞学和组织学。用比 较现代动物器官系统的异同来研究进化关系的,称为 比较解剖学。研究个体发育中动物体器官系统形成过 程的,称为胚胎学。此外;研究绝灭动物在地层中的 化石的,称为古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