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乌赋简介

合集下载

汉赋的新发现:《神乌傅》

汉赋的新发现:《神乌傅》
翼 伸颈 , 比天 而鸣 : “ 苍天, 苍天 ! 视颇 ( 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仁 。 方 生
( 彷徨 ) 。 螺蜚( 飞) 之类 , 乌最可贵。 其性好仁 , 反鳙于 亲。行义淑茂 , 颇得人道。 今岁不翔 ( 祥) , 一乌被殃 。何命不寿 , 狗丽( 遘 罹) 此口( 咎) 。 欲勋( 循) 南山 , 畏 瞑猴猩 。 去色( 危) 就 安, 自诧( 铊) 府官。 高树纶棍( 轮 困) , 支( 枝) 格相连 。 府君之德 , 洋洫( 溢) 不测 。 仁恩孔隆, 泽及 昆虫 。 莫敢
远, 有 几处 字迹 漫漶 , 识 读起来 十 分不易 。 不过 , 经 过
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 ,对该赋文字的考订基本有了
统一 意见 。为 了全 面展示 对尹 湾汉 简《 神 乌 赋》 的理
解, 现将 原简 文列 于下 :
薄。 女( 汝) 不亟走 , 尚敢鼓 口。 ” 遂相拂伤 , 亡乌被创 。
湾 6号 墓葬 坑 。墓 主人下 葬 时间是 西汉 成帝元 延 三 年( 公元前 1 0年 ) , 这是《 神 乌赋 》 产 生 的时 间下 限 。
毋信傀( 谗) 言。 惧惶向论 , 不得极言。 ” 遂缚两翼 , 投
于污( 污) 则( 厕) 。 支( 肢) 躬折 伤 , 卒 以死亡 。 其 雄 大
随( 堕) 起 击耳 , 昏不 能起 。 贼曹 捕取 , 系 之于柱 。 幸 得
免去 , 至 其故 处 。 绝 系有馀 , 纨 树榷 楝 ( 局躅) 。 自解 不
惟此 三月 , 春气 始 阳 。众 鸟 皆 昌 , 执( 蛰) 虫坊 皇
能, 卒上傅之 。 不 口他拱 , 缚之愈 固。 其雄惕而惊 , 扶
分理。今子 自己, 尚可为士。夫惑知反( 返) , 失路不 远。 悔过迁臧 , 至今不晚。 ” 盗鸟溃然怒 日: “ 甚哉 ! 子

尹湾出土《神乌赋》

尹湾出土《神乌赋》

尹湾出土《神乌赋》尹湾出土《神乌赋》陈武在飞速发展的历史中,只有文学的生命最为长久。

连云港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很多人都知道一部《西游记》,但那实在是淮安人吴承恩所写,我们只沾了个花果山的名声。

只有《镜花缘》的作者出自板浦,为连云港人争得不少荣誉,作者李汝珍也因为一部《镜花缘》而名满天下。

但是,时间的列车行驶到一九九三年时,一部《神乌赋》的出土,让连云港文学史一直上溯到汉代。

众所周知,汉赋是汉代很普遍的文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韵律的散文。

汉赋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它在汉代的流行程度,就好比今天报纸副刊的散文,稍懂文墨的人都能写几篇。

在两汉四百年间,写作这种文体的人之多,也好比今天的报纸散文一样,可畏盛极一时。

现在,这部抄写在竹简上的《神乌赋》,就收藏在连云港博物馆里,是和“尹湾汉简》一同于东海县温泉尹湾出土的。

这次出土的汉简上,不仅有这篇汉赋,还有其他竹简和木简(竹简有一百三十三枚,木简有二十四枚)上的大量文字,大约四万多字,内容包括:政府文书档案、术述历谱、私人文书等。

竹简上明确记有“永始”、“元延”年号,其年代为西汉晚期成帝时期。

一九九九年,中华书局出版《尹湾汉墓简牍》一书,较详尽地记述了出土的过程和汉简在史学、文学、书法艺术等多方面的成果。

这些汉简中,竹简有《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有《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薄》、《赠钱名籍》、《礼钱簿》、《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元延元年历谱》、《元延三年历谱》、《君兄衣物疏》、《君兄缯方经中物疏,君兄节笥小物疏》以及名谒等。

抄写在竹简上的《神乌傅(赋)》(“傅”,在汉代,是“赋”的假通),是这批出土文物中惟一的一篇文学作品,该赋书写在二十一枚竹简上,每枚竹简长二十三点五厘米,宽零点九厘米。

《神乌赋》全文六百六十余字,是歌颂太阳鸟的一篇俗赋,其风格,更接近于今天的民间文学。

范仲淹《答梅圣俞灵乌赋》诗文介绍

范仲淹《答梅圣俞灵乌赋》诗文介绍

范仲淹《答梅圣俞灵乌赋》诗文介绍范仲淹《答梅圣俞灵乌赋》诗文介绍《灵乌赋》,梅尧臣对范仲淹的劝慰之文。

他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为世人所千古传颂。

灵乌赋(梅尧臣)乌之谓灵者何?噫,岂独是乌也。

夫人之灵,大者贤,小者智。

兽之灵,大者麟,小者驹。

虫之灵,大者龙,小者龟。

鸟之灵,大者凤,小者乌。

贤不时而用智给给兮,为世所趍;麟不时而出驹流汗兮,扰扰于修途。

龙不时而见龟七十二鑚兮,宁自保其坚躯。

凤不时而鸣乌鵶鵶兮,招唾骂於邑闾。

乌兮,事将兆而献忠,人反谓尔多凶。

凶不本于尔,尔又安能凶。

凶人自凶,尔告之凶,是以为凶。

尔之不告兮,凶岂能吉?告而先知兮,谓凶从尔出。

胡不若凤之时鸣,人不怪兮不惊。

龟自神而刳壳,驹负骏而死行,智骛能而日役,体劬劬兮丧精。

乌兮尔灵,吾今语汝,庶或汝听:结尔舌兮钤尔喙,尔饮喙兮尔自遂。

同翱翔兮八九子,勿噪啼兮勿睥睨,往来城头无尔累。

灵乌赋(范仲淹)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

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

“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

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

斤不我伐,弹不我仆。

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

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

思报之意,厥声或异。

警于未形,恐于未炽。

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

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

主恩或忘,我怀靡臧。

虽死而告,为凶之防。

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

天听甚逊,人言曷病。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

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

《神乌赋》语词考释的总结与思考

《神乌赋》语词考释的总结与思考
古代 训诂 学成 果相结 合 , 颇有 说 服力 。“ 丽 ” 故 狗 通 “ 罹” “ 娠 或 遘罹 ”, 遭遇 、 乃 遭受 之义 , 目前 已成为 学 术界 的共 识 。而裘 、 万诸 先生否 定 自我 、 求真理 的 追 学 术胸襟 亦颇 令人 钦佩 。
《 乌赋 》 神 全文 64字 , 6 是一 篇 大致 完 整 的汉 代 故 事赋 。除标 题 简外 , 赋 正 文 全部 用 西 汉末 年 流 该 行 的隶草 体 书写 , 画简 省 , 有不少 假借字 、 字 、 笔 且 俗
20 0 9年 1 月 0
阴 山 学 刊
YI S N HAN AC E C J URNAL AD MI O
Oe . 0 t2 09 Vo . 2 1 2 No 5 .
第2 2卷
第 5期
《 神乌 赋 》 词 考 释 的总 结 与 思考 语
坏 ’ 踪 凡
( 首都 师 范 大学 文学 院 , 京 10 8 ) 北 0 0 9
《 神乌赋》 词考释 中暴露 出的一 系列问题 , 语 则十分值得 我们深思 , 引为鉴戒。 关键词 :神 乌赋》 语 词 ; 《 ; 考订 ; 注释 中 图分类号 :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4—16 (0 9 0 0 3 0 H1 1 A 10 89 2 0 )5— 06— 5

《 神乌赋 》 词考释 的总 结 语
媚》 上九 ‘ 其 角 ’ 马王 堆 帛书 《 》 ‘ 其 角 ’ 娠 , 易 作 狗 。 《 》 骺 卦下 陆 德 明 释 文 云 : 古 豆 反 , 云 古 文作 遘 , ‘ 薛 郑 同 。序 卦及 彖 皆云遇 也 。 《 雅 ・ 言》:骺 , ’广 释 ‘ 遇 也 。 王 念孙 谓 娠遘 同 。 2呦 氏将 出土 文 献 与 ’ ”I( ’ 虞 J

_神乌傅_赋_用经_子文谫论.kdh

_神乌傅_赋_用经_子文谫论.kdh
88
《神 乌 傅 (赋 )》用 经 、子地 文域 谫文 论明
《神乌傅(赋)》用经、子文谫论
王思豪 (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
内容提要:《神乌傅(赋)》或引用、或化用《诗经》、《论语》、《周易》、《孝经》、《老子》、《庄子》、《荀子》
等典籍,文字与今传本多有差异。以《神乌傅(赋)》考论典籍,可补通行典籍之缺,增《诗三家义集疏》中
兰陵县设游徼四人,此疑为一人。 功曹掾□□:郡 字。 二是“鱼鳖得于芘(笓)笱”句。 《诗经·齐风·敝
书·地理志》。 我们来看出土《神乌傅(赋)》的第二 “苍 天 苍 天 ,视 彼 骄 人 ,矜 此 劳 人 ”,故 此 简 之 “ 亲
十根简,即题名“神乌傅(赋)”下云:
颇”当释为“视彼”为佳。“仓(苍)天”一词《诗经》中
□ 【廿 八 】 书 佐□朐□病 兰 陵 游 徼□ 多次出现, 如 《王风·黍离》:“悠悠苍天, 此何人
《齐诗》说内容;以典籍释读《神乌傅(赋)》可明作者习《齐诗》、谙《论语》,初步释读“止于樊” 、“幾
自”、“去色就安”、“不意不信”等词,裨益文本解读,以更好地理解《神乌傅(赋)》文意。据此,结合西汉
官学教育体制,我们对赋作者习学和受教的情况有了个大致臆测。
关键词:神乌傅(赋) 齐诗 论语 官学
中 图 分 类 号 :I206
从 《神 乌 傅 ( 赋 )》 全 篇 文 意 来 看 , 雌 乌 临 终 前 引此诗句,盖有所寄托,寄托什么呢?雌乌在引《诗 经》之前还有云:“疾行去矣,更索贤妇。毋听后母, 愁苦孤子。 ”即在告诫雄乌若新娶妻妾后,不要让 妇人以谗言破家,虐待孤子。 此说来自《齐诗》。 王 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焦氏易林》用《齐诗》说 是 “幽王信褒姒之谗言而害忠贤也”[15]。 《焦氏易 林》解诗多以青蝇污白类比妇人以谗言破家者,如 《焦氏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蕃,君信谗言。 害贤 伤忠,患生妇人。 ”《离之解》云:“飞蚊污身,为邪所 率。青蝇分白,贞孝放逐。”《革之解》云:“马蹄踬车, 妇恶破家。 青蝇污白,恭于离居。 ”《观之随》亦云: “踬马破车,恶妇破家。青蝇污白,恭于离居。”《焦氏 易林》阐说的即是《齐诗》主旨,此主旨也很符合雌 乌的临终遗意。《毛序》认为此诗“大夫刺幽王也”, 鲁、韩二家也未闻此说,均不确。 盖《神乌傅(赋)》 用 《齐 诗 》说 无 疑,可 为 《 神 乌 傅 ( 赋 )》 引 《 齐 诗 》 证 之三。

神鹰赋原文概述赏析第七部分【清代】李文炤骈体文

神鹰赋原文概述赏析第七部分【清代】李文炤骈体文

概述 ▍summary
• 鹰,鸟类的一科,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 帮助打猎。如:鹰犬、鹰隼。鹰是神的化身。在历经数千年的宗教意识中,鹰被蒙上了神秘的 色彩,奉为神鸟、天鸟、神鹰。鹰,是鸟中之王,空中霸主。在中国古代,它是北方各民族所 崇拜的图腾;在中华大地,鹰是战神的象征,英雄的标志。
鬼車斂翼而逃遁,鴟梟俛首以誅夷。護鹡鸰之友悌,保祥鴉之孝慈。野雉 之耿介不损,鹦鹉之巧佞何施。奚必日食之弓,月食之矢。然后驅彼群妖, 不眩目而聒耳。誠何慙於發揚蹈厲,會朝清明。
………………………………………………………
………………………………………………………
国学 骈体文
神鹰赋
第七部分
清代 李文炤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文炤(1672—1735年)清经学家。字元朗,号恒斋。湖南善化 人。潜心程朱之学,康熙五十六年任岳麓书院山长。年13为县学生 员。康熙五十二年举人。授谷城教谕,未赴任。从此潜心程朱之学, 康熙五十六年任岳麓书院山长,与同邑熊超、宁乡张鸣珂、邵阳车 无咎、王元复等友善,相与切磋问难,湖湘理学兴盛一时。著《学 庸讲义》,论篡宋五子书,解《春秋》,订《礼》正《诗》、 《乐》,释《易》卦象,皆有创见。通经史百家,舆地象纬、内经、 参同契诸书,被称为继王夫之而后的大学者。卒祀乡贤祠。著述宏 富,尚有《周礼集传》(《四库全书存目》)、《家礼拾遗》、 《春秋集传》、《中庸讲义》、《恒斋文集》、《道德经释》等多 种。
• 《列子·黄帝篇》中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 鹖、鹰、鸢为旗帜。”传说黄帝在涿鹿之野战胜蚩尤后,作《桐鼓曲》以示庆祝,其中一章名 为“雕鹗争”,是中国最早把鹰作为战斗胜利的象征。

《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聊斋志异·竹青》本事补

《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聊斋志异·竹青》本事补
年 出 土于 江 苏省 连 云 港 市尹 湾 村 汉墓 的俗 赋 《 神乌 赋 》 , 认 为此 与 《 聊斋志异 ・ 竹
青》 的前半部分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 , 可确认为《 竹青》 的本事。 《 神乌赋》 白面世 以来 , 虽然字句释读中存在诸多争议 , 但故事 的大体情节是
清楚 的 , 如下 : “ 雌 雄 二乌 衔材 筑 巢 , 雌乌 发 现建 材 被盗 取 , 于 是追 呼盗 鸟 , 自述求 材之 艰 辛 , 劝 导 盗 鸟迷 途 知返 ; 盗 鸟不 服 , 反诬雌乌不仁 , 雌 乌 不忍 , 与 之展 开 搏
赋》 中的二乌可谓伉俪情深 : 雌乌为保护二人 的巢穴受伤 , 不 能脱 险 , 雄乌先是 “ 惕而惊 , 拂翼伸颈 , 比天而鸣 : ‘ 苍天 , 苍天!视颇( 彼) 不仁 。 方生产之时, 何与其 盗? ” ’ [ 3 ] 3 5 z 既震惊又非常痛苦 , 后又要与雌乌生死与共 : “ 命也夫 ! 吉凶浮泔( 桴) ,
第一是故事情节方面。《 神乌赋》 与《 竹青》 前半部分大体都是这样的模式 : 相
爱—— 遇险——分离。《 神乌赋》 中的雌乌 , 因盗乌盗取其建材而与之据理力争直
至大 打 出手 , 最 终 为盗 乌 打伤 , 被 不辨 是非 的贼曹 所缚 , 虽 幸 而脱 身 , 却解 脱 不 了
绳索的束缚 , 最终与雄乌诀别后投地而死 。 《 聊斋志异 ・ 竹青》 中的开头 , 鱼客因为 落第饿 昏于吴王庙 中, 魂灵化为异类——乌鸦 , 因“ 吴王怜其无偶” , 配 以雌乌“ 竹 青” , “ 雅相爱乐” 。然而幸福的 E t 子并没有长久 , 因为“ 鱼每取食 , 辄驯无机。 竹青
恒劝谏 之 , 卒 不能 听 。” 最 终有 一天 悲 剧发 生 了 , “ 有满 兵过 , 弹之 中胸 ” [ 2 ] 1 ”, 虽 为竹青 衔 去 , 加 以照料 , 但最 终还 是 因为 伤势 过重 不幸 身亡 , 于是 还魂 再变 为人 。

《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

《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

《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作者:颜建真来源:《蒲松龄研究》2017年第02期摘要:从故事情节、形象体系以及思想内容三个方面对尹湾汉简《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的关系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确认前者为后者的本事。

关键词:神乌赋;聊斋志异·竹青;本事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对于《聊斋志异·竹青》本事的研究,朱一玄先生主编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可谓集大成者,指出有三篇:刘牧《乌君山》(《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二禽鸟三乌)、清代宋荦《筠廊偶笔》、许缵曾《滇行记程》之《甘兴霸庙》。

近期笔者看到1993年出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尹湾村汉墓的俗赋《神乌赋》,认为此与《聊斋志异·竹青》的前半部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确认为《竹青》的本事。

《神乌赋》自面世以来,虽然字句释读中存在诸多争议,但故事的大体情节是清楚的,如下:“雌雄二乌衔材筑巢,雌乌发现建材被盗取,于是追呼盗鸟,自述求材之艰辛,劝导盗鸟迷途知返;盗鸟不服,反诬雌乌不仁,雌乌不忍,与之展开搏斗。

结果雌乌遭受重伤,被贼曹捕取,幸而脱身,却又被绳索缠住,无法解开。

雄乌见状,痛不欲生,愿与雌乌同死,雌乌向雄乌讲了不能同死的道理,授命托孤后投地身亡。

雄乌大哀,但终因无处伸冤,只得‘遂弃故处,高翔而去’。

整篇赋充溢着浓郁的悲剧气氛。

” [1] 162-163下面我们就从故事情节、形象体系以及思想内容三个方面对《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的前半部分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一是故事情节方面。

《神乌赋》与《竹青》前半部分大体都是这样的模式:相爱——遇险——分离。

《神乌赋》中的雌乌,因盗乌盗取其建材而与之据理力争直至大打出手,最终为盗乌打伤,被不辨是非的贼曹所缚,虽幸而脱身,却解脱不了绳索的束缚,最终与雄乌诀别后投地而死。

《聊斋志异·竹青》中的开头,鱼客因为落第饿昏于吴王庙中,魂灵化为异类——乌鸦,因“吴王怜其无偶”,配以雌乌“竹青”,“雅相爱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乌赋简介1993年2-4月,连云港市博物馆在江苏东海县尹湾发掘了六座汉墓,发掘简报刊布于《文物》1996年第8期,撰文介绍了六号墓出土的部分简牍。

其中编号114至133的简牍,是一篇存664字的《神乌赋》——简牍“赋”书作“传”。

据同墓所出木牍上面的明确纪年,可知墓主人的下葬时间为汉成帝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

从尹湾汉墓中共出土简牍157件,所载汉字约4万。

《神乌赋》竹简:连云港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简共计21枚,全篇664个字,每枚竹简长23.5厘米,宽0.9厘米,厚0.3厘米,距今2000多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汉赋实物。

《神乌赋》从正文开始1~5支为编简形式,其后,由于书性勃发,而一气呵成,使编简的形式变为书札。

赋是两汉文学的代表,但流传于今,据近年整理出版的《全汉赋》,完篇或基本完整的,数不过百。

根据这些传世的篇章,研究者将汉赋大别作三,即骚赋、文赋、俳谐体赋。

骚赋淡藻扬葩,为楚声之遗绪。

文赋抵掌而谈,弥纶群言,被纵横家流风,以客主问答为结构形式,发展为代表了汉赋基本风格的骋辞大赋。

赋之宫廷化、文人化,即完成于此。

有学者特别指出,“赋在屈原、荀况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其中在赋史上影响最大的要算是赋的文人化与宫廷化了。

“划归第三类的作品,似乎只有宫廷赋家王褒的《僮约》和《责鬓髯奴辞》两篇。

《僮约》虽然旨在惩戒悍仆,却如同《诗·幽风·七月》,以浅白之语,细述家谱四季劳作,“铺排而出以疏野,特诙诡有奇趣”。

今《神乌赋》的发现,却昭示了赋史上的另一面,即赋之宫廷化、文人化的同时,它的远源也并未枯竭,而是一道长流,萦回曲折,绵延至唐;则文人的俳谐体赋,亦其来有自业。

《神乌赋》为叙事体,大致整齐的四言句式,押了大致整齐的韵,文字浅近,很少奇字怪字,不是堆垛之形容与铺排,又化经义为文辞,朴野中见儒雅;由哀怨而愤激,温淳中见风力。

雌乌的临终之言,凄清婉切;雄乌德哀哀呼号,沉郁悲凉。

置于汉赋中,此篇不算长,却又聘辞大赋所未及的委曲婉转之情节。

而叙事繁简得中,全篇以对话为主,声容辞气各肖其身份,更别见声香真色。

虽未必特存讽喻,却揭出当日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图景。

“亡乌被反,盗反得完”,深悲深怨,“无所告诉”,“鸟兽且相扰,何况人乎”!忿懑且又无奈的悲呼,较之《鹏鸟赋》、《鸮赋》借鸟禽而谈玄,自抒牢落,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当风味广阔。

后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特以锋锐之笔,疾言厉辞,揭出腐朽统治之大奸大恶,而《神乌赋》则用幽咽愤悱的叙事体写出前汉由盛而衰之际小民的怨苦,似已开此批判现实之端了。

四言诗体赋,也见于与《神乌赋》大抵同时的文人创作,如扬雄的《逐贫赋》。

与他的名篇《甘泉》、《羽猎》、《长杨》雕瞆缛丽、文辞艰深不同,《逐贫赋》中的对答,颇见生动活泼之趣。

如此风格之异,正同于王褒的《洞箫赋》与《僮约》之比较。

那么,可否设想,骚赋、文赋、俳谐体赋之外,更有一种如《神乌赋》之类的民间俗赋并行于世,且或近或远、或深或浅地影响着文人赋的创作?有识之士早在《韩朋赋》研究中,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由《神乌赋》而发现并证实了这古远的渊源。

而《神乌赋》则相当于现代的民间故事,属于俗赋的范围。

它比三国时期曹植的《鹞雀赋》早200多年,比敦煌俗赋《燕子赋》早400多年。

也就是说,《神乌赋》把我国古代禽鸟寓言文学及俗赋的产生时间提前了200多年。

竹简表面有一层粘粘的东西,这种粘稠物成了保护膜。

加上当年竹简的拥有者对竹简本身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同时,2000多年来竹简慢慢适应了古墓中的温度、湿度以及酸碱度,所以,竹简上的墨迹并没有随着竹简上的纹路而流淌,甚至连笔锋都很清晰。

关于赋的定义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得名于诗六义之赋(二)“不歌而诵谓之赋”第一种说法认为“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

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春秋时代赋的行为,可用于外交场合、游宴登高、朝廷听政等正规活功,也可用于私人抒臆。

多诵古,少造篇(《春秋》三传记载赋诗活动八十三次,其中只六次是自作)。

至战国,周礼浸坏,上层社会外交中称诗谕志的传统消失,登高游宴的娱乐性增强,同时,学诗之士逸在布衣,下层夫志之士抒臆之作兴起。

此时诵古的少,造篇却流行起来。

前者登高、外交、宴会上的赋诗原都是公共场合的活动。

后世外交称诗废除,而游宴登高本来就适合叙述所见事物,娱乐性增强后又注重辞章,描写手法,产生宋玉《高唐》、《神女》之赋是不足为奇的。

另外为了向君主讽谏,也会产生体物之赋,如《荀子.赋篇》。

而由感而发乃赋诗的活功却因为其个体性发展出了抒情赋,如屈子《离骚》。

东海县出土西汉简牍《神乌赋》,各种译文流传已久。

但是笔者对这些译文均感到不甚满意。

自作一篇,贴在此处,让喜欢古代诗歌的网友批评指正,目的就是通过欣赏,达到提高。

《神烏傅(賦)》释文:惟歲三月,春气始陽。

众鳥皆昌,執(蟄)虫坊皇(彷徨)。

蜚(飛)之類,烏最可貴。

其性好仁,反餔於親。

行義淑茂,頗得人道。

今歲不翔(祥),一烏被殃。

何命不壽,狗麗(遘罹)此(咎)。

欲勛(循)南山,畏懼猴猨。

去色(危)就安,自詫(詑)府官。

高樹綸棍(輪囷),支(枝)格相連。

府君之德,洋洫(溢)不測。

仁恩孔隆,澤及昆虫。

莫敢摳去,因巢而處。

为狸(狌)得,圍樹以棘。

道作宮持(塒),雄行求□(材)。

雌往索菆,材見盜取。

未得遠去,道与相遇。

見我不利,忽然如故。

雌鳥發忿,追而呼之:“咄!盜還來!吾自取材,於頗(彼)深萊。

止(趾)行(胻)胱腊,毛羽隨(墮)落。

子不作身,但行盜人。

唯就宮持(榯),岂不怠哉?”盜鳥不服,反怒作色:“□□泊涌,家姓自□。

今子相意,甚泰不事。

”亡烏曰:“吾聞君子,不行貪鄙。

天地綱紀,各有分理。

今子自己,尚可為士。

夫惑知反(返),失路不遠。

悔過迁臧,至今不晚。

”盜鳥潰然怒曰:“甚哉!子之不仁。

吾聞君子,不意不□(必)。

今子□□□,毋□得辱。

”亡烏沸(怫然)而大怒,張日(目)阳(揚)糜(眉),愤(奮)翼申(伸)頸,襄(攘)而大-------迺詳車薄。

女(汝)不亟走,尚敢鼓口。

”遂相拂傷,亡烏被創。

随(墮)起擊耳,昏不能起。

賊曹捕取,系之于柱。

幸得免去,至其故處。

絕系有馀,紈樹欋梀(跼躅)。

自解不能,卒上傅之。

不□他拱,缚之愈固。

其雄惕而驚,扶翼伸頸,比天而鳴:“蒼天,蒼天!視颇(彼)不仁。

方生產之時,何與其□?”顧謂其雌曰:“命也夫!吉凶浮泭(桴),愿與汝俱。

”雌曰:“佐子佐子!涕泣侯下:何□亘家,□□□已。

□子□□,我□不口。

死生有期,各不同時。

今雖隨我,將何益哉?見危授命,妾志所待。

以死傷生,圣人禁之。

疾行去矣,更索賢婦。

勿聽后母,愁苦孤子。

詩云:营营青蝇,止于干(樊)。

幾自(岂弟)君子,毋信儳(讒)言。

惧惶向論,不得極言。

”遂縛兩翼,投于汙(污)則(厕)。

支(肢)躬折傷,卒以死亡。

其雄大哀,(躑)躅非回(徘徊)。

尚羊(徜徉)其旁,涕泣從(縱)橫。

長炊(歎)泰(太)息,憂(懣)號呼,毋所告訴。

盜反得免,亡烏被患。

遂棄故處,高翔而去。

《傳》曰:“眾鳥麗(罹)于羅罔(網),鳳皇(凰)孤而高羊(翔)。

魚鱉得於苾(笓)笥,交(蛟)龍執(蟄)而深臧(藏)。

良馬仆于衡下,勒靳(骐骥)為之余(徐)行。

”鳥獸且相懮,何兄(況)人乎?哀哉哀哉!窮通其菑。

誠寫懸以意賦之。

曾子曰:“烏(鳥)之將死,其唯(鳴)哀。

”此之謂也。

注:□为简内缺字;括号内的文字为正确意义的汉字神乌赋翻译:神奇的乌鸦这一年三月,春天气息越来越浓。

众鸟都十分昌盛。

冬眠苏醒的昆虫翩翩起舞。

飞翔之类,乌鸦最为可贵。

它们性情好仁,幼雏长大反哺衰老的成鸟。

行义善美,颇像人类的道行。

但是今年极不吉祥的事情就是一只乌鸦竟然遭殃。

它的命运为何不寿,遭受灾祸?这对乌鸦逡巡南山,因为畏惧猿猴而远离危险的境地,希望选择安全地带。

因此寄托于官府之院。

那里树木高大,树径如轮。

林木之间枝杈相连。

府君的恩德,如洋溢之水,难于测量。

仁爱恩慈,宏大高尚,惠及昆虫。

不敢辜负府君的恩典,决定就此筑巢安家。

为防止狸狌的偷袭,它们在树下围绕荆棘。

雄鸟站立在高大的屋顶瞭望四方,寻觅道路,搜求筑巢的树枝。

雌鸟在屋顶搬运筑巢的柴草。

这天雄鸟外出,雌鸟忽然发现,筑巢的材料竟被盗走。

雌鸟急忙寻找,疾速追上尚未远走的盗鸟,于半道将它拦下。

盗鸟急速逃走,见是一只柔弱的雌鸟,就放下心来,装做若无其事的模样,与雌鸟周旋。

雌鸟见盗鸟我行我素,毫不悔改,十分生气。

追出去大喊:“喂!你偷盗的东西还我!我们夫妇在那深山野岭,为求筑巢材料历尽艰辛,趾爪磨损,羽毛堕落。

你不去自己打柴,却偷盗别人的东西,在我们堆放的屋宇之上行窃,也太懒惰了吧?”盗鸟不肯认错,反而故作怒色道:“女人本应性格温良,看你态度傲慢,十分不对!”雌鸟耐心劝说道:“我听说凡是君子,都没贪婪的丑行。

天地纲纪,各有其分理。

若你自身,还可以为君子之列。

因一时迷惑而知道悔改,迷失的道路并没走出多远。

改邪归正,今尚不迟。

”盗鸟听罢突然怒气发作:“太过分啦!你这么不仁,我听说圣人杜绝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今天你如此固执,不要自取其辱。

,”见盗鸟狡猾抵赖,作弄污蔑自己,雌鸟怫然大怒,张目扬眉,奋翼申颈,上前清点盗鸟偷走的筑巢材料,记录于案薄。

对靠近自己的盗鸟说:“你不避走,还敢说三道四。

”遂后盗鸟恼羞成怒,击打雌鸟,雌鸟击中负伤。

雌鸟坠地挣扎着起来,又被盗鸟击打,昏厥倒下不能起来。

坠落于地的雌鸟被官府的捕头捕获,系之于柱。

幸而被府君解救赦免,清醒后挣扎着回到了树林。

但是由于足上仍留有一段余绳,在飞翔时又不幸缠绕在树杈上。

此时遍体鳞伤的雌鸟已经难于自己将绳索解开。

四处搜寻的雄鸟此时赶来,遂即帮助雌鸟,但是绳索愈缚愈紧。

雄鸟见雌鸟伤势严重,命在旦夕,十分震惊与担心。

他扶翼伸颈,向天祈祷:“苍天呀苍天!看你如此不仁!在这万物繁衍的时节,给予我们这样的灾难。

”回头劝慰雌鸟说:“这是命呀!吉凶难料。

但我情愿与你共赴患难!”雌鸟回答:“夫君呀夫君!我嘱咐于你:避难赴安,何处非家?我已如此,你可远走,仍能娶妻养子。

创伤使我不久人世。

夫妻生死各有期,各人自有不同命。

以往你虽结伴于我,现在我伤痛与困境拖累于你,于你何益呢?妻妾我以往与你同甘共苦,见危不避,坚定的心志,誓不改变。

但是现在明知救我不成,拖累于你,圣人的教诲不允许你这样为我付出生命的代价。

你赶快走吧!脱离这危险的境地。

再去到新的家园娶妻生子。

但是希望你善待我们的子女。

不要听信后娘的谗言,让我们的儿女孤单愁苦。

《诗经》上说:嗡嗡叫的苍蝇,停在篱笆上。

君子之人,不信谗言。

惧惶向论,不得极言。

”遂自缚双翼,投水自尽。

肢体折断,终于死亡。

雄鸟顿时无比哀痛,徘徊不停。

徜徉在她的身旁,涕泣纵横。

长叹太息,忧懑号呼,无处诉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