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高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第十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关于实验误差方面的总结10.1 测定1mol气体体积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是1.装置漏气2.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3.称量后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4.反应结束后,未用针筒抽气5.硫酸注入量不足10ml,使镁带有剩余6.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体积偏小的误差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1.最后计算氢气体积时没有扣去硫酸的体积2.反应放热,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大3.镁带中含有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镁产生气体多的杂质(如Al等)4.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偏大的误差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1.加热不彻底造成硫酸铜晶体未失去全部结晶水2.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3.取用的样品中混有前面同学操作后的无水硫酸铜4.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1.加热时有晶体溅出(用玻璃棒搅拌时被沾去一点硫酸铜)2.坩埚不干燥3.晶体表面有水4.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5.晶体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杂质6.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测得药品的质量为m(砝码)和m(游码的移动)10.3酸碱滴定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1.用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2.滴定时,摇动锥形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1.锥形瓶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2.装酸液的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3.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滴定结束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值比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结果造成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大若同一次读数采用俯视,则使测得待测液浓度偏小。

中学化学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小结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中学化学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小结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1中学化学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小结肖寿义在中学化学中要注学生掌握的定量实验有两个:一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二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1.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根据相关公式c n V mMV==,可知影响溶液浓度大小的因素是溶质或溶液体积的变化。

凡是操作使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减小或使溶液体积增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反之偏大。

表1:配制NaCl 溶液误差分析情况:因变量 引起误差的操作 m V c(mol/L) 砝码生锈了增大 –––– 偏大 平衡后的天平在称量物体时只是左盘放了滤纸 减小 –––– 偏小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瓶外 减小 –––– 偏小 未洗涤烧坏和玻璃棒 减小 ––––– 偏小 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 减小 –––– 偏小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减小 偏大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增大偏小2. 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公式为:c c V n V n ()()()()()()待标标标待待=⨯⨯⨯(c 、V 、n 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其中c (标)、n (标)、V (待)、n (待)均为定值,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大,则c (待)大,V (标)小,则c (待)小。

由此测待测液的浓度时,滴定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多,则待测液的浓度就偏高;滴定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少,则待测液的浓度就偏小。

下面以标准滴定未知浓度的碱为例分析误差情况(指示剂的影响情况在中学阶段一般不要求掌握)。

表2: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情况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引起V(标)的变化情况 对c(待)的影响 未用待测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偏小 偏小 未用标准酸润洗酸式滴定管 偏大 偏大 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偏大偏大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 偏小 偏小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 偏大 偏大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偏小 偏小 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偏大 偏大 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偏大 偏大 滴定时有少量标准液滴到瓶外偏大偏大。

(完整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完整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1、 NaOH 药品不纯(如 NaOH 中混有少量 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 时,称量时间过长。

由于部分NaOH 与空气中的CO2 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 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 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 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 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 时,若用滤纸称 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 3 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 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 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无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影响。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在化学实验中,准确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数据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仪器的精度限制、操作上的不准确、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了解并处理这些常见误差对于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首先,常见的实验误差包括仪器测量误差、人为误差和环境误差。

仪器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精度和灵敏度限制造成的。

例如,在量筒中读取液体体积时,由于视线偏差或者刻度线的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人为误差则是由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准确引起的,例如,加液过程中的滴管滴液数量的不确定性。

而环境误差则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然后,处理实验数据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统计方法来评估和纠正误差。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求取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当实验数据存在误差时,重复实验并取多组数据可以降低误差的影响,通过计算平均值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还可以计算实验数据的标准偏差或方差,对数据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较小的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的稳定性较高,较大的标准偏差则可能说明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还可以采用加权平均值的方法,给予不同数据不同的权重,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还需要考虑有效数字和显著性数字的规则。

有效数字是指数据中的所有数字,包括最后一位不确定的数字。

而显著性数字则是指在有效数字中真正具有意义的数字,用于表示测量的准确程度。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时,应根据有效数字和显著性数字的规则,决定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例如,在仪器测量误差方面,可以选择更精确的仪器或使用适当的校准方法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人为误差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和严格的操作规程来减小误差。

在环境误差方面,可以控制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小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总之,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纠正措施来减小误差的影响。

化学误差分析基础

化学误差分析基础

化学误差分析基础在化学实验中,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对误差进行分析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误差分析是指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确定测量数值的准确度和可靠度,并对各种因素造成的误差进行识别和评估。

下面将介绍化学误差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由于仪器固有的缺陷、环境因素、实验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反复测量时具有一定程度的恒定性和可预见性。

2.随机误差:由瞬时、无规律的因素引起的误差,不具有恒定性和可预见性。

主要包括观察误差、仪器读数误差和人为误差等。

3.准确度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估。

4.精密度误差:是指多次进行同样测量的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通常用测量值之间的标准偏差来表示。

二、误差的计算1.绝对误差:测量结果与准确值之间的差值,绝对误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绝对误差越小,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准确值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相对误差能够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越低代表准确度越高。

三、误差的传递误差在计算过程中会传递和积累,因此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需要考虑误差的传递规律和影响因素。

1.误差的加减:对多个测量结果进行加减运算时,其绝对误差的合成是考虑误差的加减原理。

2.误差的乘除:对多个测量结果进行乘除运算时,其相对误差的合成是考虑误差的乘除原理。

四、误差的评定误差的评定是指对误差进行定量评估,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度和准确度。

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

1.平均值:多次进行同样测量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2.标准偏差: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偏差越小表示精密度越高,反之则精密度较低。

3.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除以平均值得到的相对值,可以评价测量值之间的精密度。

4.置信区间:对于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个包含真值的概率范围。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误差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误差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是化学实验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误差的来源和性质,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实验误差的分类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误差主要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系统与被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固有差异所导致的误差。

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见性,往往会引发连续多次实验中的相同偏差。

系统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和准确度等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人为误差:实验者的操作技术、经验和环境等因素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3)方法误差:实验方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反应速度、反应机理等。

2.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因素导致的误差。

它通常是随机发生的,无规律可循,不会在多次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数值。

偶然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观察误差:由于实验者的主观因素,如视力、反应时间等导致的误差。

(2)环境误差:由于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3)读数误差:由于仪器读数的限度,例如天平读数时最小刻度的误差。

二、实验误差的影响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的累积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影响到对实验现象和规律的正确理解。

另外,误差的存在也会降低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增加实验数据的不确定性。

三、实验误差分析方法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1.常规误差分析法常规误差分析法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并进行多次实验重复,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平均值可以作为实验结果的估计值,标准偏差可以表示各次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2.误差传递法误差传递法是一种通过对各个实验步骤中的误差进行合理估计和传递计算,得出最终结果误差的方法。

高考化学复习31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天津卷—4)

高考化学复习31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天津卷—4)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母题三十一:定量实验【母题来源】2013年天津--4【母题原题】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答案】B【试题解析】该题考查基本实验的误差分析。

A选项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时,碱液被稀释,PH 值偏小,正确。

B选项用容量瓶配置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加水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大,错误。

C选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液就是读数偏小,正确。

D选项测定中和反应反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热量损失比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正确。

【命题意图】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pH试纸的使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滴定管的使用、中和热的测定等定量实验知识。

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对常见仪器或试剂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档题,综合性较强。

【考试方向】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是高考必考内容,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我们会发现化学定量实验是考查的重点。

它的考查方式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种: 1.考查计量仪器的特点和使用,“了解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是《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高考中对定量实验涉及的计量仪器的考查主要包括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温度计和pH 试纸等,从考查的要求看,主要是识记层次,考查学生对常见计量仪器的结构、用途、读数和使用方法的认识。

将pH试纸的使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滴定管的使用、中和热的测定等知识综合在一道选择题中,体现综合学科的特点,更突显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得分要点】首先要对常见仪器主要用途、结构和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化学实验常见误差和如何排除误差:2024高考化学复习教案二

化学实验常见误差和如何排除误差:2024高考化学复习教案二

化学实验常见误差和如何排除误差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探索物质本质、探索化学规律、培养操作技能和科学精神必要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化学实验中会产生许多误差,这些误差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会给实验操作者带来一定安全威胁。

因此,掌握常见误差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实验质量至关重要。

一、实验中常见的误差类型1.系统误差:也称为仪器误差,是指实验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如量筒、天平等仪器的刻度误差、零点误差等。

2.人为误差:是指由于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态度等造成的误差,包括读取误差、称量误差、溶液制备误差等。

3.环境误差:是指实验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误差,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4.随机误差:是指实验数据的波动所引起的误差,例如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方法的误差等。

二、排除误差的方法1.系统误差的排除在进行实验前,要先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验中,要认真按照实验流程操作,避免因为手动操作不当而造成刻度误差。

此外,实验中还应避免使用弱化学活性的试剂和溶液,这样可以尽量减小仪器的误差。

2.人为误差的排除人为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排除人为误差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

此外,为了避免读数不准确、称量误差等情况的发生,实验人员应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3.环境误差的排除环境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往往比较难以预测和控制,在实验中,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减少环境误差的影响。

例如,在实验室中应该确保室内温度稳定,避免窗户打开引起的气流,以及在实验时在容器上面放置纸张等遮挡物,防止灰尘等杂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随机误差的排除随机误差往往是由实验中很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般比较难以预测和控制。

但是,采取合理的实验措施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包括扩大实验样本量、重复实验、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

由于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无影响。

22、滴定前,液面在“0”刻度线之上,未调整液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
偏低。

23、移液管悬空给锥形瓶放待测液,使待测液飞溅到锥形瓶外,或在瓶壁内上方附着,未被标准液中和,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24、移液管下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内,使待测液体积偏大,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25、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6、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仰视刻度线,读数偏大,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27、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8、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滴定管刻度线,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

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9、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部分标准液用来填充气泡所占体积,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0、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或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1、滴定达终点后,滴定管尖嘴处悬一滴标准液,造成实际进入锥形瓶的标准液减少,使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2、滴定前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了后,溶液变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3、溶液变色未保持30秒,即停止滴定,结果溶液又恢复原来的颜色,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34、滴定过快成细流,立即读数,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5、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

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在8.2∽10之间,造成消耗强酸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36、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由于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之间,造成消耗强碱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三、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37、硫酸铜晶体不纯,含有受热不挥发或不分解的杂质;使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低,测定结果偏低。

38、实验开始时,称量的坩锅未经干燥。

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9、硫酸铜晶体表面有水。

硫酸铜晶体在加热时,它表面的水失去,导致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0、坩埚的内壁附有受热可完全分解成气体的杂质,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1、坩锅内壁附有不挥发杂质。

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42、硫酸铜晶体未研成细粉末。

水未能完全失去,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低,测定结果偏低。

43、样品硫酸铜晶体已有部分失水。

会造成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变小,测定结果偏低。

44、加热时晶体尚呈蓝色,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

因有少量CuSO4晶体没有分解,水没有完全失去.所测水的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45、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使少量晶体溅出坩埚外。

因少量晶体溅出,把这一部分的质量也当成了水的质量使测得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6、晶体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由于使少量CuSO4分解为CuO和SO3,SO3挥发,致使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7、加热后白色粉末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因白色粉末没有在干燥器中冷却,又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致使测得的水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48、两次称量相差0.12g。

该实验要求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0.1g,现在两次称量相差0.12g,说明晶体没有完分解,测定结果偏低。

四、中和热的测定
49、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碱或强酸。

由于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其电离需吸热,导致反应产生的热量少,测定结果偏低。

50、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因所取盐酸体积大于50.0mL,测定结果偏高。

51、用0.50mol·L-1NaOH溶液代替0.55mol·L-1NaOH。

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导致中和反应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应,测定结果偏低。

52、选用较高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

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过大就会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增强,电离程度就会减小,则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一部分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53、用温度计测量盐酸温度后,未用水冲洗干净,就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使部分NaOH溶液中和,产生的热量散失在空气中,测定结果偏低。

54、量取盐酸后没有换用量筒,就直接用未洗干净的量筒量取NaOH溶液,测定结果偏低。

55、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时,实验操作迟缓。

使得部分热量损耗,测定结果偏低。

56、把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时,有少量溅出。

由于NaOH溶液有少量的损耗,中和反应未进行完全,产生的热量偏小,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