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构思步骤
作文构思的三步走 怎么写出一篇作文

作文构思的三步走怎么写出一篇作文1、写什么写什么,即文章选什么材料来写的问题。
比如命题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我就要考虑如何在我经历过的事情当中展开搜索,选出的这件事最好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第一,亲身经历,印象深刻,有话可说,能表达真情实感;第二,尽量不要选与别人过于雷同的事例,除非你有信心写得与众不同。
由此,在考虑“写什么”这一问题时,不妨做到“广泛撒网,重点捕捞”,最后入选的素材一定要精雕细选,以便下笔时发挥。
这就好比是雕刻师手中的一块木料,如果这木料本身容易腐烂,那么再好的雕刻技艺也不过是徒劳。
2、为什么写为什么写,即文章的的写作目的问题。
正如上一讲所言的,我们写文章的目的各不相同,有抒发自己感受的,有说明事物特点的,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有抨击别人观点的,等等。
例如写《一件难忘的事》,可以选一件自己成功的事例,告诉别人成功需要坚持或者讲究方法;可以选一件自己失败的事例,记录后悔与反思;可以选自己做过的感到高兴的事,与别人分享参与的快乐;还可以选自己做过的感到悲伤的事,倾诉内心的某种想法……从某个层面说,也可以认为是确立文章的“中心”。
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时候是先有写作目的,再考虑选什么材料来写。
这是需要灵活变通的。
3、怎么写怎么写,即文章的写作技巧问题。
确立了好的中心、选择了好的材料,是不是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呢?那可不一定。
有一个人,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这是中心),买了名牌的衣帽鞋袜和装饰品(这是材料),可是,他把衬衣穿到毛衣的外面,鞋穿反了,帽子带歪了,把胸章别到了裤兜外……结果别人看他不仅不漂亮,反而感到他很可笑。
为什么?因为他把穿着打扮的顺序搞乱了,一点条理也没有。
写作文也是一样,也要讲究顺序、条理,应当让人读起来清楚、明白,感到脉络分明、言之有序。
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
这个过程可以列一个简单的提纲,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理清思路、安排材料的过程。
写好作文的五步构思法

写好作文的五步构思法
《写好作文的五步构思法》
嘿呀,咱今儿就来唠唠这个写好作文的五步构思法哈。
你知道不,我以前写作文那叫一个费劲哟。
就说有次老师让我们写“我的妈妈”。
我当时就懵了呀,坐在那半天不知道咋动笔。
后来我静下心来,开始用那五步构思法。
第一步呢,就是先想好要写妈妈的啥特点,嘿嘿,我妈那特点可多啦,什么温柔啦、勤劳啦、会做菜啦,我就决定写她的勤劳。
第二步,我就在脑子里像过电影似的,回忆妈妈平时都咋勤劳的呀。
哎呀,我就想起有一次周末,我本想睡个大懒觉,可一大早呀就听到厨房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我揉揉眼睛跑过去一看,哇塞,我妈正系着围裙在那忙得不亦乐乎呢!第三步呢,我就开始围绕着这个场景细细琢磨咋写。
第四步呀,我就把想好的都写下来,什么妈妈弯着腰认真洗菜啦,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啦,那画面可清晰啦。
最后一步就是修改啦。
你还别说,用这五步构思法写出来的作文,真的感觉不一样嘞!哈哈,这下我可知道怎么才能把作文写好啦,就像找到了一把写作文的金钥匙哟!以后再写作文,我就不怕不怕啦!
所以啊,大家也可以试试这个五步构思法,保管有用哦!。
作文构思的四种方法

作文构思的四种方法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写作过程是大体相同的。
先是确定主题,选择题材,接着酝酿内容,安排结构,最后组织语句,下笔成文。
然而,就具体的构思方法而言,人们的习惯、方法并不一致,往往因人而异或因文而异。
同学们在作文过程中,可有如下四种常用的构思方法。
一、提纲构思法。
在确定一篇文章后,先写提纲、提要、内容包括总题、起首、中部各段提示、收尾。
有时还有必要交代一下具体材料使用方法,如详细处理记叙文各部分该用什么描写方法、议论文具体的论证方法(如并列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层递式结构)。
通过提纲可以圆满解决。
这样一来,文章的间架已经立了起来,脉络线索也就一清二楚。
于是从头写起,直到结尾,思路清楚,畅通无阻。
二、腹稿构思法。
这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心里先完全想好,然后才写到纸上去。
鲁迅先生在写作前往往是“静观静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淋漓酣畅,一挥而就。
自然,腹稿就是要求在腹中构思、腹中起草,腹中修改,腹中成文。
这样写下来的文字。
大多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三、断续构思法。
这种方法就是断断续续、日积、月累地写文章。
学生一边学习各门功课,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闲暇时间,备本袖珍笔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在上面,过一段时间后,再综合整理成篇,一本完了,再来一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亲切又具有真情实感。
日记、读书杂感、见闻录等文章通常就是使用这种构思成文的方法。
四、撷取灵感法。
脑子里一旦有了人物形象活动或精彩话语闪现,感到热血沸腾,不能自己,就拿出一堆乱纸,洋洋洒洒地狂写起来,这时只感到文思泉涌,笔不停挥,顾不得字迹潦乱,行文歪扭,只让汹涌的思潮一泻无余,这就是撷取灵感的构思方法,等过一段时间,冷静下来后再将一气呵成的文章加以整理,无疑会是一篇佳作。
任务驱动型作文快速构思六步法

6.结 :
• “结”就是收束全文。它是在“议”的基础上水到 渠成得出的结论。最好言简意赅,重申观点,迅速 收束。
发现美、创造美的眼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给我们留下美丽的人生品味。在如今这个人们热衷于物质追
求的时代,我认为崇尚独特的艺术追求更具魅力。
3.议:
•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 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
• 1.他身上具有什么品质。(个人的发展) • 2.这种精神品格如何有助于当下社会。(个人与社会) • 3.精神品格更能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等。(个人与时代) •
任先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 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 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 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1.如果选择科学家,就可以从这类人的科学贡献、团队精神角 度切入;
2.选择焊接工,就可以从爱岗敬业、普通人普通岗位也能创造 社会价值的角度切入;
3.选择摄影爱好者,就可以从提升人们审美,用美的作品来感 染人感动人的角度切入。
1.拟
于平凡中创造伟大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追求美,发现美,传递美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 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准审题
首先要准确理解风采的含义。一般的讲,风采是指一个人的风 度、神采或一个人美好的仪表、举止、态度。揣摩命题意图, 题目中的风采应该理解为材料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因为这些精 神品质能够体现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
作文构思怎么写

作文构思怎么写作文构思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立意。
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写作范围、中心思想、感情基调、篇章结构等。
(2)选材。
根据主题和中心思想的要求,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或者是生活素材,这就需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3)角度。
确定了写作范围之后,要确定好作文的基本构架,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4)技巧。
常用的构思技巧有三种:即开门见山法、设置悬念法、描写环境法。
写好作文还必须做到:情节合理;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自然流畅;注意段落层次。
以上是关于作文构思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构思作文可分为五个步骤:(1)发散思维;(2)确定中心;(3)选择材料;(4)组织安排;(5)具体写作。
每个步骤有一个核心,一般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
比如,选材一般围绕着“小”或“大”两个字展开。
也就是说,不能过于宽泛,更不能只从一个角度选取材料,应多角度思考,不断拓展思路。
例如,你想写景物,就可以从时间、地点、方位、气候、景物特征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去写。
构思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材料来构思;另一种是独立构思。
有人说,写作文时开头的第一段很重要。
这里所说的开头,是指在整篇文章开始时所用的方法。
也就是指文章开头的一段或几段话,它们在文章中起着衔接内容、引出下文、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等作用。
(2)选材,又叫选择材料,就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从众多的人和事中选择最恰当的材料。
(3)剪裁,又称布局,是指在选材的基础上,将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辑加工,使材料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写作要运用构思的技巧。
(1)点题,即在一篇文章的开头,提出全文的中心,或交代清楚文章的写作目的,使读者一看开头就知道文章要讲些什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开门见山,即直截了当点明文章的中心,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
(3)角度,又叫选材,即根据文章的中心,决定全文写什么,不写什么,或者说要以什么为中心,然后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写。
作文写作构思技巧总结梳理梳理梳理

作文写作构思技巧总结梳理梳理梳理作文写作构思技巧总结在写作一篇优秀的作文时,构思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好的构思能够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提供清晰的框架,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本文将总结和梳理一些作文写作的构思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作文写作。
一、明确中心思想在构思作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或观点。
中心思想可以通过提问、归纳总结等方式找到。
在明确中心思想后,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构思步骤。
二、列出关键词通过列出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扩展思路、拓宽观点。
关键词可以是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或者是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列出关键词后,可以进一步深入思考每个关键词的具体内容。
三、分析思路结构在写作之前,可以对作文的思路结构进行分析,将思路分为几个主要的部分,每个部分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编写出有层次感的文章。
四、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不同的作文类型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我们需要根据作文类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
例如,议论文通常需要提出观点、列举论据、分析论据等;记叙文则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观点。
五、寻找合适的例子和论据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例子和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例子可以是真实的事实、个人经历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情节。
论据可以是统计数据、研究结果等权威证据。
通过使用有力的例子和论据,可以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六、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在构思作文时,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连贯。
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结构,将篇章分为引子、承接、高潮、结尾等部分,并注意每个部分之间的过渡。
七、整体构思与细节衔接在构思作文时,需要注意整体构思与细节之间的衔接。
整体构思包括文章主旨和大纲框架,而细节则是贯穿整个文章的举例、论证、具体而微的内容。
整体构思与细节的衔接应该紧密,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八、考虑读者接受角度在构思作文时,我们应该考虑读者的接受角度。
写小作文的构思怎么写

写小作文的构思怎么写
1. 明确主题
确定您要写的小作文的主题。
这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情感、一个观点等等。
确保主题是具体且明确的,这样您在写作过程中才能保持焦点,不偏离中心。
2. 确定写作目的
思考您为什么要写这篇小作文。
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某种感受、阐述一个观点、提供信息还是其他的目的?明确写作目的将有助于您决定文章的内容和重点。
3. 规划文章结构
开头: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出主题,比如提出一个问题、讲述一个有趣的事实或引用一句相关的名言。
中间主体:根据主题和写作目的,将主要内容分成几个段落进行阐述。
每个段落应有一个中心思想,并通过具体的事例、细节或论据来支持。
4. 收集素材
根据主题和文章结构,收集相关的素材。
这可能包括您自己的经历、观察到的现象、阅读的资料、他人的故事等等。
确保素材真实、具体且与主题紧密相关。
5. 拟定提纲
在收集素材的基础上,拟定一个提纲。
提纲可以简单地列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要点,帮助您在写作时有清晰的思路。
6. 确定写作风格和语气
考虑您的读者群体和写作目的,确定合适的写作风格和语气。
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是严肃还是幽默?是客观陈述还是情感抒发?
7. 进行头脑风暴
在正式写作之前,花一些时间对每个段落的内容进行头脑风暴。
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8. 检查和修改构思
在完成初步构思后,检查是否逻辑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如果有必要,对构思进行修改和完善。
写作文时如何构思

写作文时如何构思作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项基础训练,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
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如何构思作文常常是一个困扰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在写作文时构思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 确定主题:在写作文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
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观点、一个问题或一个故事情节等。
主题的选择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所需表达的观点,以确保写作的内容具有独特性和个人色彩。
2. 进行头脑风暴:一旦确定了主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将脑海中所有与主题相关的观点、想法和细节记录下来。
不必拘泥于条理和组织,只需要将一切想法都记录下来,可以是关键词、短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3. 分类和筛选:在头脑风暴之后,可以将所有的观点和细节进行分类和筛选。
找出彼此相关的观点,将它们归类到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删选一些不相关或不太合适的观点,以确保作文的逻辑结构清晰。
4. 制定大纲:根据头脑风暴和分类筛选的结果,可以制定一个作文大纲。
大纲是作文的结构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整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大纲可以包括引言、主体段落以及结论等,各个部分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要点。
5. 拓展细节:一旦制定了大纲,就可以根据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进行细节的拓展。
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举例、比喻、引用等手法来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6. 逻辑连接: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逻辑连接词来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逻辑连接词可以在句子或段落之间,用来连接不同的观点或细节,并使其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7. 开头与结尾:开头和结尾是作文的重要部分,具有引人入胜和总结全文的功能。
在写作开头时,可以采用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问题或者引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而在结尾处,则可以总结观点或给出建议,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8. 修改和润色:完成初稿后,要进行修改和润色。
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逻辑错误,并确保句子通顺、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如何“出彩”一、审题1、明确类型:命题作文?穴给出题目,不得更改?雪,话题作文(给出范围,不得超越),材料作文(概括中心,提炼话题),材料+话题(以材料为中心,以话题为范围)2、关于材料+话题作文中的“导语”:“导语”是出题人的见解及主观倾向,既不是材料叙述,也不是话题本身,它对理解话题有指导性的作用,要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有无褒贬好恶,即出题者倾向哪一方;有无关联词语,即侧重点在什么地方;抓住关键词语,破解出题意图,确定立意范围。
3、关于材料的暗示性:“暗示性”指的是无明确语言提示的“言外之意”,是隐含信息。
需要人们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去揣摩,去推敲,从而确定作文的立意。
出题者的话,往往暗示了材料的倾向性或侧重点;材料中出现矛盾,且双方又都有道理,则常常需要进行辩证分析,分析时要有侧重和兼顾。
二、确定文体1、要强化文体意识明确各种文体的不同要求,杜绝“四不像”。
如议论文、记叙文、散文、书信、辩论稿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2、选择与话题或题目相匹配的文体一般来说,较理性抽象的话题适用议论文体,如“批评与赞美”这一类的关系题;而较感性具体的话题如“感恩”,则适用于各种文体。
比较抒情的话题如“飞翔”,可选择散文;像“让我来帮助你”“牵挂”这一类易于倾诉的话题可以选用书信体;需辩证分析的可用对话或辩论的形式;严肃的话题要多用说理,轻松的话题可夹叙夹议。
3、选择自己驾轻就熟的文体因喜爱而选择不如因熟悉而选择,不要一味追求新颖,不提倡编故事,应以平时看得多写得多、比较顺手的文体作为最佳选择。
擅长说理,可选议论文;擅长抒情,可选散文;擅长写景状物,托物言志的散文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议论性散文以它灵活的形式,开放式的选材,收放自如的思路和极易彰显文采的语言,受到广大考生和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果你的语言还可以,不妨一试。
三、拟题拟题要在作文之前,常用的拟题方法:1、运用修辞,生动形象。
例:爆米花开;让我们荡起双桨。
2、化用诗文,增加文采。
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
3、设置疑问,引发兴趣。
例:飞翔,你准备好了吗?拿什么点亮文学?4、A+B式,体现关系。
例?押硬件与软件;门与墙;位置有高低,价值无优劣。
5、发挥联想,扩展话题。
例:“挤”的艺术;树的联想;爱上一种“累”的感觉。
四、构思主要形式: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1、总分总式:适用于各种文体,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2、并列式:这是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一般要有语言标志,用排比句构成段落开头,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人物、事件并列:无主次,但有先后,如古今中外。
(2)横向拓展,扩大范围:如个人、家庭、集体、国家、人类。
(3)纵向深入,回顾历史:远古时代、封建社会、现代社会。
(4)反向拓展,假设归谬:如果不……如果不……如果不……3、递进式:议论文的常用结构形式。
摆现象,针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表明自己对此问题或现象的观点与看法;论述存在此类问题会产生的危害;深入分析,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探源;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对照式:即对比论证,可用于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
以上四种结构形式往往交叉使用,而不是单一运用。
5、议论性散文的写作形式:(1)引:分析材料,引出话题,表明观点;(2)议: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从为什么入手进行分析论证;(3)联:联系现实生活,追根探源,不要只讲大道理;(4)结:解决问题,概括总结上文,呼应开头,扣题。
6、需要注意的问题:(1)并列结构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要有精彩的句子作为开头的语言标志,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充足的材料,有分析说理。
(2)什么是分析:在提出观点以后,多问几个为什么。
找事例——证明;找结果——展开;找原因——分析;找方法——解决。
(3)行文中要注意点题,即呼应作文材料、话题和题目。
(4)重视辩证分析,有些问题可在文章稍后部分加以补充论证。
话题作文“茶杯”题解及构思示范茶杯,身长长的,口圆圆的,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每个人都用过它。
端起一杯茶,可以为你解渴,可以品茗提神,可以消磨时光……总之,你感到了舒服。
但是,茶杯也有许多故事,能产生许多联想,会带来许多思考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以“茶杯“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解题指导〕本次作文以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为话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联想能力。
围绕话题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由此推断,话题作文有两大特点:一是相关性,二是自由性。
一、话题作文的相关性,是指作文只规定话题的范围,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说:“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
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这就是说,话题作文的材料、话题和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见下图示):话题从材料中来,材料只是给出个大范围,只对话题起到说明、解释、举例(列举)、揭示(暗示)等作用,作文不必拘泥在限定的材料中,而是紧扣话题写,当然要写出好文章,还要由话题引出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才有较深刻的主题。
上述作文材料中,“但是”前只告诉我们“茶杯”的基本形状和作用,这些信息对写本篇话题作文作用不是太大;“但是”后从三个方面暗示我们,与“茶杯”相关的故事、联想和思考都可以写,见图示:二、话题作文的自由性,是指在构思成文的过程中,不受作文文体、选材、取题和写法的限制,写作时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比如文体,若写相关的故事,则以记叙为主,若展开相关的联想,则以夹叙夹议夹抒式的散文为妥,若深入进行相关的思考,则以议论见长。
〔构思佳作一〕茶杯式的圆满浙大附中高三(10)班董平一只茶杯圈住一杯水,再也简单不过的事实。
单单只圈住了一杯水,没有源头,也没有尽头。
中国的历史太像一只茶杯,单单只守住了一份圆满,无所谓快乐,也无所谓悲哀。
中国的历史是狂风暴雨式的:五千年的岁月在大地上磨出累累伤痕,多少硝烟战云化作一声声尖利的咆哮,多少英魂枭骨留下一道道惊心动魄的血痕。
雨在下,泪在流,历史的洪流在前进,他以其无比的执着和狂热,在华夏儿女的心中种下了不灭的火种。
然而,中国的历史只是一只茶杯,坐在宫殿里的达官们惨笑一声,笔尖轻轻一勾,勾掉了一段狂风暴雨式的历史,留下了一份所谓的圆满,只要——水,还在杯中。
中国的历史是残缺式的:尽管有大江东逝的气概,尽管有黄河远去的豪迈,却只执着于杯中的水,不敢灌注——怕太满;不敢倾倒——怕见底。
总还是一杯水好,即使掉进一两粒沙子,晃一晃又澄清了,水还是水,圆满依旧。
殊不知在这一份圆满下,历史的狂吼成了呜咽,一种叫做灵魂的东西成了可笑的装饰,水成了一杯死水,留下一片黑暗,还有悲凉——中国的历史是悲哀式的:哀怨的杨柳、忧郁的琵琶、惆怅的明月——这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无奈。
中国,太寂寞了,他的子孙既然演奏不了气势宏大的交响乐,那么他也就只能哼上一两段伤感的小调,自怨自艾。
他好恨,他多么想大叫一声好恨,然而,圆满依旧,只有冰冷的泪水划落心间——杯中的水一片平静,竟没有一丝涟漪。
在这样的历史中,水留下来了,却早已没有了生机;圆满也留下来了,却成了一种自嘲。
中国人牺牲了民族的精魂,原本以为可以创造一份圆满,却可笑地成了一出闹剧,真不知是上天的悲哀,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悲哀。
中国太不幸,因为有太多空洞的眼睛,有太多茫然的表情,有太深的安逸思想——这,才是中国历史的大悲剧。
当然,在这杯死水中,也会有不安的水珠。
屈原不要圆满,李白不要圆满,杜甫不要圆满,鲁迅不要圆满。
他们跳出了茶杯,融入了滚滚的江水中,诚然他们消亡了自己,却成就了永恒!历史逝去,茶杯还在,水早已浑浊。
也许,是该打破茶杯的时候了,是该打破圆满的时候了。
毕竟,我们的心中仍有一团熊熊的烈火在燃烧。
奔腾的黄河水啊,请你再一次发出震人心魄的咆哮,请你再一次滋润空虚的心灵,请你再一次唤醒民族的真性——还有,那早已失去的民族精魂!〔精短点评〕一只茶杯装一杯茶水,是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然而本文用一只茶杯装载了对一个历史的思考,对一种人生的理解。
喝了这杯“茶”,你还能沉浸在无忧无虑的闲情逸致中吗?你难道品味不出那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吗?——看似普通的话题往往可以赋予某种深刻的哲理。
〔构思佳作二〕破碎下的灵光一现浙大附中高三(10)班陈雪青茶杯稳坐在寂静之中,它是一只隽秀的杯子。
寂静像一个神气的龙骑兵,从茶杯身边走过,我望着它那张惊恐、狐疑的脸,再也找不到通往答案的小径。
在此刻,寂静与喧闹无异。
贝多芬是个聋子,他是懂得何为“寂静”的。
可惜,他己经入土为安了。
茶杯在寂静中放肆地狞笑。
“吱——”有人推了一下桌子,声音打破了寂静。
于是,寂静和那个跌落在地上的茶杯一样,碎了。
我低下头去,从茶杯的碎片中看到了第一种吃苹果的生物——人。
撒旦对夏娃说:“孩子,万恶之源是金币而不是苹果。
”人都很聪明。
偷吃了苹果,却将责任都推给了无辜的撒旦。
乌龟在撞了墙之后不会转弯。
不知道“头破血流”这个词当初是为乌龟所作还是为人类所作抑或为像乌龟般迂的人所作。
鲸鱼有几千种叫声。
但人类的语言更丰富。
我们把说话的最高境界唤作“话中有话”。
就像一个在向你展示的茶杯,而事实上,它已经碎了。
人都想奋力游向水面,游向浪尖。
但身后的浪头常常将我们覆盖。
那些身处水下的人就说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人都有快乐与悲伤。
就像那只茶杯一样,有完好漂亮的时候,也有支离皮碎的一刻。
所不同的是,快乐的一面是向着太阳的。
人都喜欢表现自己,说话是不可少的。
但说话太多是一件不聪明的事。
当我们厌恶了语言,便会说:“风言风语。
”有罪的是言语,而不是风。
人能够改变一切。
如果说伊甸园是注定为亚当夏娃所设。
那么伊甸园的命运也已改变:它至今是空的。
上帝将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的那一刻,他们并没有哭。
只是我们这些后人读到“上帝用剑与火封住了通往伊甸园的道路”时,叹息着合上了《圣经》。
然后蹲下身子,慢慢捡起那些茶杯的碎片。
再然后我们都抬起了头。
〔精短点评〕这是一篇颇有争议的作文,因为它让很多人读不懂。
本文采用近乎荒诞的手法,跳跃的思维,离奇的情节,中学生的写作如此“怪异”的确不宜倡导。
但我们细心揣摩,便不难看出小作者的匠心:“茶杯”始终是本文的话题核心,完好的“茶杯”与“寂静”是一种相对的平衡,“茶杯”破碎,打破了“寂静”,以下便由事及人、由事及物交替幻化,开始了不拘一格的联想。
完好与破碎总是辩证的,“完好”的表面给人“快乐”和完美,有时却掩盖不了“破碎”的“灵魂”,而“破碎”的结果是悲惨的,却往往能有“灵光一现”——当“慢慢捡起那些茶杯的碎片”后,“我们都抬起了头”,人们的认识也就获得了一次质的飞跃。
全文的结尾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