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的意思

合集下载

孔子所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孔子所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孔子所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解释(2009-07-04 13:15:47)转载▼标签:分类:哲理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杂谈孔子<论语> 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从十五岁开始确立一个志向——我一定要好好的学做人,做一个君子。

(做一个同志们都认可,自己又不吃亏的这么一个好人。

)二:三十而立到了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

乃至为人处事的理念,都已基本确立。

(但还不是很稳定、很牢固。

)三:四十不惑到了四十岁左右的时候,这些思想理念已经坚定不移,牢固扎根了。

不再受外界的“迷”而“惑”了。

四:五十知天命五十岁左右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易经。

从中探寻宇宙生命的本原。

并以天地之道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孔子学易,应该说效果是相当不错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当然,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做人有多难!年纪一把了,看了这么多的书,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

才既谦虚也很恳实的说“可以不犯大的错误了”。

五:六十耳顺做人做到六十岁了,修到什么境界了呢?耳顺。

这个很难啊。

人家说我几句不是,甚至令我难堪的话,我耳顺了。

我能做到不嗔、不烦。

这可是真修养啊。

耳顺不是当没听到,当成耳边风了,那是逃避。

而是一种非常虚怀的,非常坦然的面对、纳受。

人性中,嗔习可说是最不易除。

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

”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岁了,在我看来,孔子达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意味着孔子在人际交往中,不论对方是什么个性的,也不论对方是什么地位的。

都能很融洽的相处。

心中有一个恒定的尺度不变,但在交往相处中不拘泥于形式,没有一个固定套路,没有一个死板形式。

此即“外圆内方”、“和而不同”是也。

可以想象,在与一般老百姓交流中他会显得颇有乡土味,说着市井话,或拉拉家常,或谈论着世俗风情而没有距离感。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

四十不惑,确切的说也不是四十岁没有疑惑,“立”与“惑”是一组对立,界定在于是否懂得行权。

三十而“立”时通常遇事无权可行,无权则无发言权,对事态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四十时,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

这里想象成一群四十来岁官运亨通的小老爷们,整天若无其事接待着一个个来自弱势群体的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内心精明了得,游戏规则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这个比喻来的有点噱头,但好理解“行权”重要性,行权者不惑也。

现在该知道当官的多在哪个年龄段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吗?这么说不是很唯心?其实这里有一段典故,周文王在五十岁坐牢时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这么衰,皇帝做了半辈子,如今还要坐牢,不甘心啊,于是潜心研究,终于悟透一个道理——万物在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这就是《周易》的本质。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海有潮起潮落,花有花开花落,天有白天黑夜,人有清醒睡眠,年有春夏秋冬,衣有四季之分,股票有涨有跌,心情就有好有坏,业绩有高有低,待遇就有好有差,秒针滴答滴答,时间一圈圈跑远,皇朝在循环交替,领导在不断更换,流行在循环交替,明星在不断更换,芯片在循环交替,手机在不断更换,到最后我们的生死也是循环交替的....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站在这个层面照理没什么会想不通了,可有人会说:“道理都懂,可做起来难。

”所以还不是真懂,那什么是真懂?呵呵,没有五十年的造化,换不来啊!不然怎么叫“五十知天命”呢。

想来后世成为阶下囚的拿破轮,米络舍维其,乃至今天的撒达姆在悟性上若有周文王的半点功力,也该落得安心了吧。

说完五十,再说六十。

六十而耳顺,并非常言说的年纪大了,耳朵顺了,听什么都能接受。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文库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文库
的,老先生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老先生是圣人,又到了修炼成贤的境界,自然是在各种法度的界定内从心所欲的做事,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学正统思想竖起了历史丰碑。可普通老百姓就另论了,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似乎有点难。俗话说老有三宝,贪财怕死瞌睡少。时代不一样了,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活着就好,力尽所能的为社会做些有公益的事。
七十古稀:杜甫诗云人活七十古来稀。其实中国老百姓更多的则认同七十古稀是源于孔圣人73仙逝,孟圣人84灯枯。故国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你想两位圣人也就活了七八十岁,我们个平头老百姓还想多高寿。这种千年传承的情愫既有安慰也有超越的好胜;其实到古稀之年更应该想想自己年轻时是否学业有成,中年时是否事业有成,老年时是否儿女成长有成。做到这三点,于天于地于己安然。没做到这三点,人生会有些些许许的遗憾。
十岁不愁:玩是儿童的天性,喜玩者何愁之有。包括成年人因贪玩而无所事事者多是被称为没心没肺、游戏人生。正是:玩者不愁愁者不玩。真正有愁者去玩的,那不是玩,是闹,是发泄。
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人则称之为顽石劣性,因为他们认为玩物丧志。正是:少年若天性,成长使之然。孩子们都是塑造出来的。
八十耄耋:很佩服创造耄耋两字的先哲。这两字像幅画,形象极了,即便不知读音,看看字形,脑海里也能浮现老者头发蓬乱的具象。耄耋一定不是仓颉所创,它是一个典型的由组合字构成的双音节词组,应该是汉字很成熟时期采用形声组字方式创造的哦。我在一些地方的博物馆见过宋元明清的水墨画幅,也仔细地端详过台湾故宫藏品的临摹画展,非常敬佩古代画家惊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他们用简约的笔法聊聊数笔就勾勒出河川垂钓、芭蕉叶下博弈的老翁短疏杂乱像插了几根稻草的头发,极好地表现了翁头部的年轮特征。耄耋的耄本意是指古稀之人白杂黑的稀发。古人对人体的部位分得很细,同样的东西,在顶为发、在下为毛。头发不能称为头毛,下面的就多了,统称为毛。比如眉弓、腋下,长的再长也不能称之为发,只能叫毛,比如眉毛;和此耄同样也是表达毛发的还有一个字是髦,它指额至眉的短发,又将短发中的长秀者又称之为髦俊,也引申指精英们,即人中的才俊。这个词大约已被遗忘了,很少见用。中国词汇对耄耋之年多是赞誉致词,除了民间无德者骂老杂毛之外,尊老敬贤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当然耄耋代代都有老英雄,比如上有姜太公,中有老黄忠、佘太君,下就更多了,远了不讲,收拾四人帮,改变中国命运,不就有位耄耋老帅坐镇。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翻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翻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翻译
五十知天命。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资料拓展
译文:孔子说道:“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改立于道;四十岁能够无所蒙蔽;五十岁懂了天道物理的显然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在;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来法度。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存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见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法一下子顺利完成,无法搞出突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自学和锻炼身体,必须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低境界就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力回去搞。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就是适用于的。

解读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解读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三十而立,立什么。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么。

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什么。

六十耳顺,看透了什么。

七十从心所欲,应该怎样去做。

向前看,新的一天,总会有新的生活内容。

三十而立,立什么
三十岁的人, 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简单说,三十岁的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它可以用立身、立业、立家三个方面概括。

立身,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我认为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

自强是立身之本,别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资助上,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都是软弱的表现。

立身是对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立业,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

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本领,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

这是为生的必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每个人的各方面要求都会越来越高,中国劳动力过剩更加剧了这种过高的要求,这只是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

立业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尽到社会责任所必备的。

立家,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但我还认为三十岁立家已经不早了。

至于是先立业后立家,还是先立家后立业,每个人情况不同,也不必要分哪个为先哪个在后。

年轻人必须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还是早些好。

三十而立是对年轻人的起码要求,可现实却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的距离,这当然和国人对孩子的溺爱及就业压力有关,这也是中国特色吧!。

二十为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典故

二十为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典故

二十为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二十,弱冠吧,不过孔老先生没有说过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你真的懂什么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你真的懂什么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三十而立这句话,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节点!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早在几千年前孔子提出了这些人生的重要节点,时隔至今我们还依旧挂在嘴边,可你真的懂它们的意思吗?三十而立是否就如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三十岁要有车有房有事业才算而立?四十岁不困惑不迷惑不被诱惑就是四十不惑?五十岁生命过去一半,感叹时间飞逝岁月愈短就是知天命?你真的理解对了吗?三十而立,指的并非你物质而立,而是,你是否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你的精神是否独立!在这个鱼龙混杂,纷繁复杂的世界,你是否有自己正确的坚持!当别人为名为利追逐,迷失了本心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守住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本真!是否还辨的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好,什么是坏!是否能把握自己的原则让自己的心不因外物而动摇!是否能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公和困苦!如果可以,那才算你三十而立!我们身边有的人,三十岁,已经买了房,买了车,当然大部分是依靠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也有自己奋斗所得,我们在努力过好平凡的日子,可天灾人祸,悲欢离合,你是否能扛得住,是否挺得过去?你真的三十而立了?是不是只是物质而立?四十而不惑,简单而言,只有两个字,选择!你再也不像年轻的时候,有各种选择恐惧症,你有自己清晰的判断,有对事物透彻的看法,即使选择再多,再复杂,你也能明白自己要选择的是什么,什么是适合你的,没有疑惑,没有迷惑,这才算不惑!我们知道,四十岁是人生最重要也是最辛苦的时候,父母已经老去,孩子尚未成年,我们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孩子的就业,房子的贷款,工作的压力,有了小积蓄,身边各种的诱惑和盘算,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到不惑谈何容易?多少人,四十岁,风华正盛,或者贪污落马,或者眷恋女色,毁了婚姻家庭,贪图名利,损失了财富!四十岁,你真的能做到不惑吗?五十知天命,更简单了,一句话就可概括: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五十岁的人,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起起落落,这时候已经明白,人生很多事情人力难控,很多事情,并不能按照我们期望的发展,顺其自然才是天命所归,这时候的我们学着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的过日子!但这顺天命并非随天意,自己无作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尽人事,听天命!尽人事为先!不苛求任何,不再倔强,学会顺其自然的生存!才是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句话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可以说是非常的难!耳顺,什么话都能听进去,那需要多大的心胸和多广的知识面!年轻的时候,我们阅历少,血气方刚,总有很多事看不下去,接受不了,总有很多人很喜欢或很讨厌,我们很容易开心或者难过,失恋了喝酒喝到断片,难过了可以痛哭一场,开心了可以嗨一整晚,可是,六十岁的人,见惯了太多人事,经历了各种场面,心里眼里没有不能容忍的人事,心情再没有那么大的起落!一切的人事,一切的合理不合理,我们都能坦然的接受!这才是耳顺!当然,懂了这些生命段的意思,并非只是文字,只是理论,是要我们明白,我们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都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能你发现了,你的心态,你的心里强大程度才是你人生的重要目标!人,所要面对的任何,都是心灵在支撑,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内心,如果走完这漫漫长路,如果面对这一路发生的种种呢?每到一个十年,你都只能变得更强,否则接下来的路你将更难前行,我们身边多的是遇事扛不起事情的人,不是吗?所以,在努力奋斗物质的同时,好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吧,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坚不可摧!愿你的人生更美好!。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十岁不愁:玩是儿童的天性,喜玩者何愁之有。

包括成年人因贪玩而无所事事者多是被称为没心没肺、游戏人生。

正是:玩者不愁愁者不玩。

真正有愁者去玩的,那不是玩,是闹,是发泄。

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人则称之为顽石劣性,因为他们认为玩物丧志。

正是:少年若天性,成长使之然。

孩子们都是塑造出来的。

二十不悔:中国人喜欢讲自古英雄出少年。

纵览历史少年才俊代代辈出,他们或为国为民血战沙场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成为中华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一部分。

无怪乎伟人感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世界寄托在你们身上。

“二十”无暇?当然不是。

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赌资雄厚,学性方勃,顽劣尚存,自谓热血,确有不少摇摆于正邪之间。

无论跌倒或撞的头破血流,总会一言蔽之:无悔。

再用年轻时最爱表述的爱情宣言——噯情ゼ跑徿套如果我爱你是×,那么我不想我√。

如果因√而失去你,那我宁愿×一辈子——讲这话时一定不会想到,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苦。

青春的赌资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那些老时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的人,几乎都是把有限的青春作为无限的赌资任意透支而糟蹋了。

三十而立:自2000多年前老夫子说他三十即建功立业后,三十就成了中国人特别是父辈衡量男儿(子孙)是否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三十而立,不是指男人是否能养活自己。

在孔夫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众多的儒家学究们把它演化成考量那些世世代代上背负着祖宗、下牵引着儿女的男人们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的又要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标杆。

古时的男人一定比今天的男人成家立业的早,他们十五六岁即可婚娶,二十来岁即儿女绕膝,不到四十不乏儿孙满堂。

三十而立也是应当之事。

今日青年略略有些麻烦,即便二十多岁读完大学,依然为找工作奔波,为买房子蜗居。

为减轻生活负担丁克,为躲避人世纷争偶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的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的意思是:
1、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时,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据此行动。

2、四十不惑:指人在四十岁时,已经经历过许多事情,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感到困惑和迷茫。

3、五十知天命:指人在五十岁时,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不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有些事情是上天决定的。

4、六十耳顺:指人在六十岁时,能够接受和理解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不再轻易被别人的言语所干扰,心态比较平和。

5、七十从心:指人在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地行动和生活,不再被外界的束缚所限制,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些说法是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对人生的感悟,描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和修养逐渐提高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