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酸钝化

合集下载

金属的铬酸钝化

金属的铬酸钝化

金属的铬酸钝化是一种特殊的防腐蚀保护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铬酸盐薄膜,可以有效降低金属的腐蚀速率,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首先,铬酸钝化是基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过程。

当含有氢离子的铬酸溶液与金属接触时,氢离子会通过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释放出电子,形成一层覆盖于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这一氧化膜具有致密、光滑、致畸性的特点,能够有效阻止金属基体的进一步氧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其次,铬酸钝化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各种金属材料,如铁、铝、铜、镍等,都可以通过铬酸钝化获得良好的防腐蚀效果。

此外,铬酸钝化不仅适用于裸露的金属表面,如螺丝、垫片、管道等,还适用于已经涂装或镀层的金属表面,不会影响其原有的防护效果。

然而,铬酸钝化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使用铬酸进行金属钝化处理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表面粗糙度,可能影响产品的美观和光洁度。

其次,过度的铬酸使用会导致金属表面的铬酸盐残留,需要进一步清洗去除,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操作难度。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改进的金属防腐蚀技术,如磷化、发黑处理、涂层涂装等。

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属的防腐蚀性能,但并未完全替代铬酸钝化技术。

在许多领域,如汽车制造、家电生产、五金加工等,铬酸钝化仍是常用的金属防腐蚀方法。

总的来说,金属的铬酸钝化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腐蚀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效果。

虽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与其他防腐蚀技术相比,铬酸钝化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机柜制作-表面处理-镀后除氢和钝化处理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机柜制作-表面处理-镀后除氢和钝化处理

镀后处理1.除氢处理有些金属如锌,在电沉积过程中,除自身沉积出来外,还会析出一部分氢,这部分氢渗入镀层中,使镀件产生脆性,甚至断裂,称为氢脆。

为了消除氢脆,往往在电镀后,将镀件在一定的温度下热处理数小时,称为除氢处理。

除氢这个工序一般在钝化之前。

除氢处理的方法比较单一和简单,一般都是采用热处理的方式把原子态的氢驱逐出来。

对于常用的镀锌构件,应在镀后立即或4h内进行去氢处理。

一般在带风机的烘箱中,即在200~215℃温度条件下保温2h,即可达到去氢目的。

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则容易产生铬脆。

除氢后再进行钝化,这样不会造成由于氢脆而导致钝化层破裂。

2.钝化处理所谓钝化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在镀层上形成一层坚实致密的、稳定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处理方法。

钝化使镀层耐蚀性大大提高,并能增加表面光泽和抗污染能力。

这种方法用途很广,镀锌,铜等后,都可进行钝化处理。

按照钝化膜的化学成分钝化处理可分为无机盐钝化和有机类钝化两类;根据钝化膜组成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性可分为铬酸钝化和无铬钝化。

铬酸钝化是无机盐钝化的一个分支,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无铬钝化有钼酸盐溶液、钨酸盐溶液、硅酸盐溶液、钛盐钝化、含锆溶液、含钴溶液、稀土金属盐溶液、三价铬溶液、磷酸盐钝化(磷化处理)等无机盐钝化和有机类钝化等。

1)无机盐钝化处理无机盐钝化处理研究比较成熟和应用较早的是铬酸盐钝化。

在含铬钝化膜中,Cr3+起骨骼作用,Cr6+起血肉作用,Cr6+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自修复功能,因而对镀层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改变Cr6+和Cr3+的不同配比,还可以得到不同色彩的钝化膜。

这些突出的优点使得铬酸钝化仍然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钝化工艺。

但是由于Cr6+具有相当高的毒性且易致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希望寻找可以代替铬酸钝化的新配方和新工艺。

钼和铬是同族元素,因此,它与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钼酸盐已经广泛用于钢铁以及有色金属的缓蚀剂和钝化剂。

钝化的原理及作用

钝化的原理及作用

钝化1. 概述铬酸盐处理是指使金属表面转化成以铬酸盐为主要组成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又称钝化。

金属进行铬酸盐处理的目的如下:①提高金属或金属镀层的抗腐蚀性能。

对金属镀层来说,在其上的铬酸盐膜不但可以延缓镀层出现腐蚀的时间,而且使镀层对基底金属做到更有效的防护。

②避免金属表面受到手触污染。

③提高金属同漆层或其他有机涂料的粘附能力。

④获得带色的装饰外观。

2 .基本原理按照一般的见解,金属在含有能起活作用的添加物的铬酸盐溶液中形成铬酸盐转化膜的过程,大致是:①表面金属被氧化并以离子的形式转入溶液,与此同时氢在表面上析出;②所析出的氢促使一定数量的六价铬还原为铬,并由于金属-溶液界面液相区pH的提高,三价铬便以氢氧化铬胶体的形式沉淀;③氢氧化铬胶体自溶液中吸附和结合一定数量的六价铬,构成具有某种组成的转化膜。

3. 膜的结构和性质铬酸盐处理的成膜机理至今还众说纷纭,对铬酸盐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许多的报道,尤其随溶液和工艺差异而不同,一般讲的铬酸盐转化膜的主要成分是三价铬和六价铬[Cr2O3·CrO4·nH2O、Cr(OH)CrO4、Cr(OH)3·Cr2(CrO4)3]4. 钝化工艺技术①锌镉钝化工艺②镁合金钝化工艺③铝及铝合金钝化工艺铝及其合金进行铬酸盐处理可以在其上获得与阳极化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化学转化膜,其组成如同锌、镉的铬酸盐膜一样,为铬的复杂化合物。

处理溶液和工艺参数见下表5 . 铜及铜合金钝化工艺铜及其合金经铬酸盐处理可以得到耐蚀性良好的转化膜。

如果把所得的膜再经化学退除,则又可得到光亮的金属表面,即达到抛光的效果。

这样的表面抛光方法,其好处在于不需使用像通常铜及其合金在化学抛光时那种含又害气体的高浓度混合。

酸与锌、镉的铬酸盐处理不同,铜及其合金在铬酸和硫酸含量较高的混合液中,不能形成可见的膜,只能达到表面清理和浸蚀的目的。

但当上述溶液中含有少量氯离子时,铬酸盐膜便可生成,其形成速度视溶液的pH而定。

铬酸盐钝化膜

铬酸盐钝化膜

铬酸盐钝化膜铬酸盐钝化膜
铬酸盐钝化膜的主要成分是铬酸锌(ZnCrO
4)和铬酸铬(CrO
3
·Cr
2
O
3
·nH
2
O)。

钝化膜中以3价铬最多,其次是
水,再其次是6价铬,以铬酸铬的胶体物质形式存在于镀锌层表面。

铬酸锌附着于被膜中。

它能溶于水,是有害成分,应漂洗干净。

由于钝化膜中的大量3价铬化物难溶于水,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的渗入,封闭了镀锌层的孔隙(尤其是电镀锌层)。

少量的6价铬分布于膜内,可对被擦掉的钝化膜起到修复作用,使轻度撕破的被膜重新完整起来。

钝化膜厚度约0.5~1μm,性质稳定,组织细密,呈透明的金属颜色。

被膜导电性稍差,不利于碰焊作业。

钝化膜在70℃以上温度烘干时,其耐腐蚀性很差。

1
厚的钝化膜呈橙黄色。

薄的钝化膜呈彩虹色。

膜从厚到薄的颜色变化是:红褐色-玫瑰红色-金黄色-橄榄绿色-绿色-紫红色-浅黄色-青白色钝化膜存放一段时间后,色泽变暗。

变成深褐色或棕黑色。

2。

铬酸盐钝化

铬酸盐钝化

铬酸盐钝化引言铬酸盐钝化是一种电化学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铬酸盐保护层来提高材料的耐蚀性能。

这一方法在许多行业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制造业中的金属加工和表面涂层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铬酸盐钝化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原理1.1 铬酸盐的氧化性铬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其能够将金属表面的铁氧化物还原为更稳定的铬氧化物。

这是因为铬(III)在氧化的过程中会被还原为铬(II),并和金属表面反应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铬氧化物保护层。

这一保护层能够阻止氧气和水接触到金属表面,从而减少了金属的腐蚀。

1.2 铬酸盐的酸性铬酸盐溶液具有一定的酸性,这一特性能够中和金属表面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等。

通过中和这些碱性物质,铬酸盐钝化可以调节金属表面的pH值,从而有效控制钝化过程的速率和结果。

二、应用2.1 金属加工行业铬酸盐钝化在金属加工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金属制造过程中,金属表面常常会受到氧化、腐蚀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使用铬酸盐钝化可以有效地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形成一层光滑、均匀的保护层,提高金属的耐蚀性和外观质量。

2.2 表面涂层领域铬酸盐钝化也被广泛用于表面涂层领域。

在涂层之前,金属表面的钝化处理可以增加涂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从而提高涂层的质量和寿命。

此外,铬酸盐钝化还可以使涂层与基材之间形成更好的化学键合,进一步增强涂层的抗腐蚀性能。

三、优势3.1 高效性铬酸盐钝化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表面处理方法。

与其他钝化处理方法相比,铬酸盐钝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钝化过程,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2 环境友好相比于其他一些钝化处理方法,铬酸盐钝化更加环境友好。

铬酸盐是一种可再生材料,在钝化过程中,其可以持续地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铬氧化物,并在反应结束后被回收和再利用。

这种可循环利用的特性使得铬酸盐钝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3 成本效益铬酸盐钝化是一种相对经济的表面处理方法。

铬酸盐的成本相对较低且易于获取,且钝化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巧。

钝化处理

钝化处理

一、六价铬钝化处理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大气中容易氧化变暗,最后产生“白锈”腐蚀。

镀锌后经过铬酸盐处理,以便在锌上覆盖一层化学转化膜,使活泼的金属处于钝态,这就叫锌层铬酸盐钝化处理。

这层厚度只有0.5μm以下的铬酸盐薄膜,能使锌的耐蚀性能提高6倍~8倍,并赋予锌以美丽的装饰外观和抗污能力。

目前钝化主要有六价铬钝化与三价铬钝化。

铬酸盐钝化不仅作为防护层,而且在一些低档产品上经白钝化,或者白钝化经有机料着色,可作为防护-装饰用途。

铬酸盐钝化液由铬酸、活化剂和无机酸组成,锌与钝化液发生作用,导致锌溶解、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在反应中消耗氢离子,当锌和溶液界面上的pH值上升到3以上时,产生一系列的成膜反应,凝胶状钝化膜就在锌界面上形成。

关于钝化膜形成的机理和膜层的化学组成仍有争论。

一般认为锌层钝化膜是由碱式铬酸铬、碱式铬酸锌和水合三氧化铬等组成的水合物。

经分析膜中三价铬含量占28.2%,六价铬占8.68%,水分占19.3%。

其中三价铬是钝化膜的骨架,六价铬靠吸附、夹杂和化学键力填充于三价铬的骨架之中,故六价铬的含量直接影响钝化膜的耐蚀性。

当钝化膜受到磕、划、碰伤时,在潮湿空气中六价铬可溶于水膜内,在破损处成膜给予自动修复,这是铬酸盐膜的重要优点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钝化膜的彩虹色是由于化学组成决定的。

三价铬呈淡绿色和绿色;六价铬呈橙红至红色;不同价态和不同量的铬相混合就出现了五颜六色。

这就是化学成色学说。

但是它不能解释从不同角度看颜色各异;不同钝化手法可得到有层次的色阶;随钝化膜厚度增加颜色的变化规律同所见光光波所显示的颜色相同;以及干燥过程色彩变化等现象。

如是我国研究者提出了物理成色即光波干涉成色的学说。

根据光波干涉原理,入射光到达钝化膜表面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钝化膜由锌层表面再反射出来,于是从外表面和从内表面反射出来的光产生光程差。

当光层差等于某颜色的光波之半或它的奇数倍时,就会发生光波干涉而抵消一部分,我们肉眼所见只是该色的辅色。

镀锌层铬酸盐及三价铬盐钝化技术的几个问题

镀锌层铬酸盐及三价铬盐钝化技术的几个问题

镀锌层铬酸盐及三价铬盐钝化技术的几个问题戎国灿【摘要】摘要:镀锌层通常采用的低铬钝化工艺pH变化快,调整频繁,在自动线上生产易产生色差。

提出新配方高耐蚀镀锌黄(彩)钝化工艺,适用自动线和手工生产。

三价铬彩色钝化工艺其钝化膜后期易变色及Cr(Ⅵ)超标。

钝化液中Zn2+处理困难,需要研究探索加以发展。

【期刊名称】《电镀与精饰》【年(卷),期】2010(032)011【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高铬钝化;低铬钝化;三价铬盐钝化引言钢铁零件镀锌后经铬酸盐钝化形成保护膜,能极大地提高抗腐蚀能力,有效地防止钢铁零件腐蚀,因量大面宽、操作简单和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是表面处理的主导工艺之一。

含铬钝化工艺经历了从高铬钝化→低铬钝化→三价铬钝化的发展过程。

本文浅谈几点体会,以使含铬钝化工艺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1 高铬酸钝化工艺钝化工艺特点是铬酸含量高、成本高、清洗水中铬含量高及废水处理费用亦高。

钝化膜色泽鲜艳,耐蚀性好。

但此工艺在钝化过程中气相成膜,工件在钝化液中时间短,无法应用于自动线作业。

该钝化工艺现在属淘汰工艺,不应再采用。

然而国内尚有许多企业仍在应用,其原因在于:1)观念难变例如洗衣机中的电机两端盖子客户要求外观为黄绿色。

只能采用高铬钝化工艺。

又如在国内某汽车零件及出口零件其外观要求是红彩色,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只得经常配新钝化液生产。

客户观念导致成本增加,苦了企业。

按照欧盟WEEE及RoSH法规要求,家电及汽车零件均应采取三价铬钝化,外观呈白色淡彩,客户亦能接受。

由此可见,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2)某些军工企业沿用高铬酸钝化工艺暂无法更改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对产品选用工艺应按产品质量、工艺稳定性、成本及环境评价原则。

某单位曾应用高铬钝化工艺十多年,1975年开始应用低铬钝化工艺,加工核反应堆设备零件、核潜艇设备零件及军品零件表面处理,已服役30余年未见不良反馈。

由此证明低铬钝化可以用于军品生产。

2 低铬酸钝化工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内电镀界大搞无氰电镀工艺。

DIN50961-表面处理

DIN50961-表面处理

DIN50961-表面处理与国际标准组织ISO出版发行的国际标准ISO2081-1986和ISO2082-1986的关系请参见注释.1. 应用范围和用途本标准适用于在做过铬酸钝化处理和未做过铬酸钝化处理的钢铁材料上的镀锌层和镀镉层. 本标准为不同的高负荷等级规定了最低限度的耐腐蚀性, 并为此规定了推荐的层厚度. 镀层或镀层系统用做防腐蚀和/或用于装饰.本标准不适用于半成品.*1对于机械连接件, 适用DIN267第9部分.对于构件的螺纹应在协议中规定.*1 ―半成品‖含义参见DIN199第2部分注释: 使用本标准时应注意危险品的规定, MAK数值表, TRK目录, 和其它技术调节机构如UVV 电镀技术(VBG 57).2 概述2.1电镀层电镀层是金属层, 是在阴极从电解液中沉积到导电构件上(参见DIN50965/02.82).2.2 铬酸钝化处理铬酸钝化处理是通过含有铬化合物的并适用于此用途的溶液进行处理, 制造出基本由铬化合物组成的镀层.注释: 铬钝化处理层可用到锌电镀层和镉电镀层上, 以改善外观和提高耐腐蚀性.在镀层或类似的层面上, 一般通过铬酸钝化处理可提高对锌电镀层和镉电镀层的附着.2.3 基本面(功能面)参见DIN50982第9部分.如果没有另外的规定, 则所有能和20mm 直径的球接触的面都可认为是基本面.3. 表示式关于表示式的结构和在表示式中使用的缩写符号, 请参见DIN50960第1部分中的内容. 例子:对于按照DIN50961的规定, 在具有8μm厚锌镀层(Zn8) 的钢结构件(Fe)上进行了兰色铬酸钝化处理(B) 的锌镀层表示式:镀层 DIN 50 961 – Fe / Zn 8 B对于按照DIN50961的规定, 在具有12μm厚镉镀层(Cd12) 的钢结构件(Fe)上进行了黄色铬酸钝化处理(C) 的镉镀层表示式:镀层 DIN 50 961 – Fe / Cd 12C对于按照DIN50961的规定, 在具有12μm厚锌镀层(Zn12) 的钢结构件(Fe)上进行了橄榄色铬酸钝化处理(D) 并加以封闭(d)的锌镀层表示式:镀层 DIN 50 961 – Fe / Zn 12 D d对于按照DIN50961的规定, 在具有8μm厚锌镀层(Zn8) 的钢结构件(Fe)上进行了黑色铬酸钝化处理(F) 的锌镀层表示式:镀层 DIN 50 961 – Fe / Zn 8 F4. 订货说明订货时应提供第7节规定的负荷得等级, 并同时提供本标准的编号和镀层金属. 必要时还应提供铬酸钝化处理的规定和后处理的规定, 或者提供第3节规定的表示式.其它有关制造商和买方之间的协议的说明在DIN50960第1部分中规定. 5. 表面性质5.1 基本材料镀锌或镀镉的构件不应有材料的缺陷, 加工的缺陷或表面的缺陷. 这些缺陷将对镀层的外观和/或耐腐蚀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例如用轧制产品制成的工件上的裂纹, 孔穴, 杂质和分层现象; 在铸件上的缩孔, 焊疤, 收缩裂纹, 缺口裂纹, 以及涡状孔, 和收缩孔穴等缺陷. 影响镀层厚度, 测量结果和腐蚀程度的因素包括表面性质, 和表面的微几何外形. 因此建议在制造商和买方之间订立协议予以规定.对于高强度材料, 无论是预处理时, 还是在镀锌或镀镉时, 都有可能出现氢诱发的脆裂现象(请参见DIN 50969*).* 目前处于起草阶段.5.2 镀层在镀锌或镀镉的构件在基本面上(参见第三节)应该没有可影响外观和耐腐蚀性的缺陷,确例如粗大的孔和裂纹(请参见DIN 50903), 粗糙表面, 斑点和非故意造成的污染. 镀层必须附着在构件上. 关于镀层附着能力试验方法的选择应该在制造商和买方之间订立协议予以规定.6. 镀层厚度6.1概述然而, 按照表1和表2中对于基本面所推荐的最小厚度并不能保证成品件的耐腐蚀性. 在规定基本面时, 应考虑与镀锌或镀镉的构件形状有关的镀层厚度分布.6.2镀层厚度测量镀锌层或镀层镉的厚度可通过破坏性或非破坏性方法测量. 破坏性测量可采用以下方法: - DIN 50955 规定的库仑分析法.- DIN 50950 规定的显微镜法.- DIN 50933 规定的利用一个卡规进行差分测量的方法.- DIN 50988第一部分规定的重量分析法.- DIN 50988第二部分规定的容量分析法.*非破坏性方法测量可采用以下方法:- DIN 50981 规定的磁化方法.- DIN 50983 规定的利用β –反散射的方法.- DIN 50983 规定的利用X –射线荧光法.铬酸钝化处理层的厚度不予考虑.7. 负荷等级负荷等级用数值表示在使用电镀构件时和在必要情况下使用铬酸钝化处理层的构件时所期望的耐腐蚀程度:4 特别强3 强2 一般1 较弱在表1和表2中列出了在短时间试验中能达到最小稳定性的负荷等级与所推荐镀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评价参见8.1节).表1: 关于镀锌层和铬酸钝化处理镀锌层的试验方法, 试验持续时间和推荐的最小镀层厚度(DIN 50980 规定的评价数字10)负荷等级DIN 50960 第一部分中规定的铬酸钝化处理方法的类别DIN 50018 – KFW 2.0 S* 规定的冷凝水坝- 气候变化的循环 DIN 50021 –SS* 规定的喷盐雾试验的持续时间(小时) 推荐的最小镀层厚度(μm)4 X ohne 7 192 25CD 10 3603 X ohne 3 96 12CD 5 1922 X ohne 2 48 8XABF 3 72CD 4 1201 X ohne 1 24 5XABF 1 48CD 2 72* 目前处于起草阶段.表2: 关于镀镉层和铬酸钝化处理镀镉层的试验方法, 试验持续时间和推荐的最小镀层厚度(DIN 50980 规定的评价数字10)负荷等级DIN 50960 第一部分中规定的铬酸钝化处理方法的类别DIN 50018 – KFW 2.0 S* 规定的冷凝水坝- 气候变化的循环 DIN 50021 –SS* 规定的喷盐雾试验的持续时间(小时) 推荐的最小镀层厚度(μm)4 X ohne 8 360 25CD 12 4803 X ohne4 192 12CD 5 2402 X ohne 2 72 8XABF 2 96CD 3 1201 X ohne 1 48 5XABF 1 72CD 2 96* 目前处于起草阶段.8. 短时间的腐蚀试验和评价对于承受负荷等级3和4的构件, 一般建议采用方法类别 C和D规定的铬酸钝化处理(参见DIN50960第1部分.). 这种铬酸钝化处理在短时间的腐蚀试验中可产生很高的保护值. 从短时间的腐蚀试验的结果中, 还不能马上对使用中的镀锌或镀镉的构件及铬酸钝化处理的构件的腐蚀表现下结论. 但能够对不同的层系统进行质量评定. 基本材料的腐蚀按照标准方式对照表1和表2试验的样品进行评价. 求值按DIN 50980的规定进行,还应当对允许的评价值达成协议,对于基本面小于25mm2的试样,应当对试样的数目和允许的评价值达成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价铬钝化
1三价铬钝化的提出
传统的六价铬钝化工艺具有成熟稳定、价格低廉、品种多样、高的耐蚀性和钝化膜的自修复能力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六价铬是强致癌物质,对环境与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

2三价铬钝化技术的进展
第二代三价铬钝化剂的共同特点是采用有机络合剂,并加入其他金属,耐蚀性大大提高,并可以得到不同钝化膜的颜色,如蓝色、彩色、黑色。

操作条件要求相对较低。

3三价铬钝化剂的组成和成膜机理
三价铬钝化剂一般含有以下成分。

①三价铬Cr(Ⅲ) 钝化膜的主成分来源,三价铬可取氯化铬、硫酸铬、硝
酸铬、磷酸铬、醋酸铬和硫酸铬钾等,还可以使用铬酸和重铬酸的还原产物。

②氧化剂产生锌离子,促使钝化膜形成。

氧化剂可用双氧水、硫酸盐、卤
酸盐、过硫酸盐、四价铈等。

使用氧化剂的钝化剂在钝化过程中,由于pH值的自动升高,会把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而夹杂于镀层中,从而使镀层含有六价铬,因此,含氧化剂的钝化剂形成的膜层颜色较深。

③络合剂控制成膜的速度和钝化液稳定性。

络合性太强,成膜速度慢,膜
层薄,甚至不能形成膜层。

络合剂有氟化物、有机羧酸、有机羧酸的酰胺、多羟基羧酸等。

实用配方中往往配2~4种有机络合剂,起到互补长短、稳定溶液、提高钝化液使用寿命之目的。

专利中提到的有机羧酸不外乎有二元羧酸(如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含氧羧酸(如柠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酸、苹果酸、衣康酸)或多元羧酸。

④其他金属主要调整外观颜色与耐蚀性,可用Mn、Sb、 M0、Ti、C0、Ni、
Ce和其他金属盐的混合物。

它们的存在,对形成钝化膜促进处理溶液的活化作用,对提高钝化膜耐蚀性大有好处,最常用到的是钴盐和镍盐。

pH值变化不会对含钴膜层的耐蚀性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含钴膜层的耐蚀性明显优于无钴膜层。

并且耐蚀性与其中钴含量成正比。

通过加入钴比通过提高三价铬含量来增加膜厚,提高耐蚀性更为有效。

⑤成膜促进剂调整膜层的颜色。

可用有机与无机阴离子。

⑥封孔剂为了克服第二代钝化剂工艺存在的耐蚀性等难题,满足汽车部件
电镀的环保高耐蚀要求。

研究表明由于三价铬钝化工艺的膜层有一定的沟痕,而又没有自愈能力,可加入纳米水溶性硅化物进行填充,以提高钝化膜的耐蚀性和硬度。

最好应用有机硅酸盐,它能使钝化液的稳定性增加,延长槽液的寿命。

⑦润湿剂能提高钝化膜的均一性。

有效的润湿剂一般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还包括脂肪族氟碳化合物的磺酸盐。

;第二类润湿剂是磺基丁二酸盐的衍生物,如磺基琥珀酸钠十二烷基酯;
第三类润湿剂是萘的磺酸盐,它们都能增加钝化膜的色泽、均匀度和硬度。

传统六价铬的钝化膜是通过锌的溶解、铬酸根的还原以及三价铬凝胶的析出而形成,膜层中含有六价铬,因此,钝化膜有自修复能力,亦被称为自愈能力。

而三价铬膜层是通过锌的溶解形成锌离子,同时锌离子的溶解造成锌表面溶液的pH值上升,三价铬直接与锌离子、氢氧根等反应,形成不溶性化合物
-+8H+ 沉淀在锌表面上,而形成钝化膜。

比如反应方程式:3Zn+2NO
3
O
3Zn2++2NO +4H
2
4三价铬钝化的特点
三价铬钝化的时间比六价铬长,所溶解掉的锌镀层相对较多,所以要求镀锌层要厚些。

三价铬钝化膜虽然没有自修复能力,但结构致密。

为防止因钝化膜损伤造成腐蚀,应该采用封闭处理,避免零件碰伤。

三价铬彩色钝化膜和黑色钝化膜比六价铬钝化膜耐蚀性弱,三价铬蓝白色钝化膜的耐蚀性与六价铬蓝白色钝化膜相差不大。

三价铬钝化膜的耐热性比六价铬钝化膜要好。

三价铬钝化液的使用寿命比六价铬要长。

三价铬钝化液允许pH范围窄,且不太稳定,需经常测定调整。

最好采用自动加药机添加。

三价铬钝化液参考配方(仅供参考)
配方1:硝酸铬15 g/L,硝酸钠10 g/L,草酸10g/L,pH值(用氢氧化钠调)2,工作温度30℃,钝化
配方2:三价铬化合物10-30g/L,硫酸铝20-40g/L,钨酸盐2-5g/L,无机酸5- 10 g/L,少许表面活性剂。

配方3:10g/L硫酸铬,硫酸铝钾 30g/L,偏钒酸铵 2.5g/L,盐酸5g/L,温度为室温,时间为40s。

第三代钝化剂中出继承了第二代钝化剂中具有三价铬和酸以外,还增加了硅的成分,一般加入湿态的胶体二氧化硅。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钝化膜的附着力
(2)保持六价铬
(3)起到辅助防腐的作用
(4)提高产品的涂装性
(5)改善产品的耐指纹性
(6)二氧化硅与磷酸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