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的模版你们了解多少呢?小编整理了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篇一

航空母舰发展“十诫”

本文综合俄罗斯《海军战术汇编》、英国《简氏情报评论》及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报》等权威刊物的论述与结论,总结出各国在发展航母中所要注意的“十诫”,仅供广大军迷参考。

一诫:航母是国家总战略的附属品

俄罗斯《海军战术汇编》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期刊物上明确指出,航母发展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战略与国防战略,舍此无其他正途。美国执行全球战略,需要一支能在全球展开的海陆空天武装力量,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特混编队又是其全球战略的基石,所以必须发展具备准战略能力的航母战斗群,从杜鲁门到奥巴马,历任美国总统无一例外地重视航母发展,航母事实上成为支持美国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急先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航母改变了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局面,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头两个月里主要靠航母舰载机遏制住朝鲜人民军的进攻,为兵力集结和投送赢得时间,当时被俘的朝鲜士兵承认:“最可怕的是蓝色飞机(即航母舰载机的涂装)。”同样,也是航母使美国从越南战争的泥潭里脱身,1975年当南越政权总崩溃时,正是美国集结在南中国海的5艘航母把数以十万计的美国侨民、南越军政首脑及其家属撤往菲律宾和关岛,为超级大国留下最后一丝颜面。

已消失20年的苏联当初之所以走上发展航母之路,也是为了支持它与美国争霸的总战略。执行全球战略的超级大国如此,执行区域战略的中等国家也不例外,这些国家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发展中轻型航母,能自己造的即使花重金引进技术也在所不惜,无力造的甘愿买二流货,也要维持其地区性大海军的地位。以法国为例,它所执行的政策是控制其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领地,因此不仅发展常规动力航母,还

要搞出核动力航母,如今即便为航母浩大的维持费用所困,法国政府和军方照样不肯放弃。

说到底,一个国家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战略,航母发展战略是在海军战略的总框架内规划的,因此建立科学的海军发展战略体系是首要的前提,即威胁评估、资源分配、海上战场准备、兵力结构设计、科学技术对海军发展影响的预测、有限目标的选择、后勤支援的筹划、官兵培训以及战略战术运筹等,均需在一套严密的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也只有这样,航母的发展才有可靠的基础,不至于因人事更迭而受影响。

二诫:航母是蓝水海军“均衡性发展”关键

军事强国都是按照军事系统工程理论去制定航母发展政策的,以远洋为主要作战舞台的蓝水海军所追求的“装备发展均衡性”恰恰是军事系统工程理论的具体反映,而航母在蓝水海军“均衡”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它是优化海军兵力结构的关键舰种。

据粗略估算,一支航母编队(含9~10艘驱护舰)所能控制的海域约80万平方海里,若用普通驱护编队控制同样大小的海域,约需驱护舰艇300艘,其结果相差30倍。但若考虑它们的作战能力,那就无法用倍数来衡量,原因是单纯的驱护编队无论如何也无法在高威胁环境下作战。在1982年马岛海战中,没有有效航母舰载航空兵掩护的英国特混舰队尽管有大批防空能力不错的驱护舰艇,但还是被在家门口作战的阿根廷空军揍得鼻青脸肿,差点输掉战争,惨痛的教训足以说明没有舰载航空兵的掩护,难以有效制空和早期预警的驱护编队不能称其为合格的现代化舰队,承受不了哪怕是中等强度的空中突击。也正是在马岛海战后,英国保守党政府否定了前任工党政府的决定,把航母重新列入皇家海军的序列。

三诫:航母具有不可替代性

美英等海军强国的主流学术刊物均承认,在可预见的将来,航母具有不可替代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当然航母的发展也不例外,那么为什么还说航母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呢?这要从航母发展中来考察,二战以来,航母技术发展十分惊人,排水量成

倍增加,高新技术装备不断上舰,其庞大躯体也是未来海军有能力接纳高精尖装备的难得舰种,也就是说航母与高技术有最大的兼容性。从结构耗散论观点观察,任何一个结构要想维持其平衡,都必须有新的能量输入,也就是说要想使一个结构保持动态平衡,就需要不断吐故纳新的能力。迄今为止,作为最复杂的军事系统工程的航母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具有这种能力,它将随舰载航空兵的兴衰而沉浮。

一言以蔽之,在取代飞机的作战工具出现之前,航母不可能消亡,某些预言家断言的“航母将成为恐龙”的时代远未到来。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目前不仅美英法等大国竞相发展航母,连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也不甘人后。

四诫:不可人亡政息

航母的成败,政策是基础,领导是关键。纵观航母近百年的发展,其成败完全取决于所制定的政策及其执行政策的人。以美国和英国为例,航母发展初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美国都不如英国,可是时至今日,两国在航母上有天壤之别。造成今天局面固然有种种原因,但制定政策的客观性和执行政策的连贯性是其根本原因。

美国在二战中一经实践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后便抓住不放,制定了一套鼓励其发展的政策。英国却政出多门,领导体制变来变去,导致航母发展倍受摧残,本来领先于世界的航母大国,却在冷战最激烈的上世纪70~80年代变成只有3条轻型航母的“小国”。上世纪50年代,英国国防部在军事航空集中统一指挥的名义下,变相剥夺了海军航空兵的发展权利,当时伦敦认为应首先发展陆空军的

飞机,然后再由陆空军的飞机改成舰载机,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因为海军飞机要在更恶劣的环境中运行,性能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到后来英国没有与自己的现代化大型航母“鹰”号和“皇家方舟”号(该舰名后被一艘“无敌”级轻型航母继承)匹配的舰载机,出现了先进的航母装落后的飞机的局面,英国不得不转而从美国引进F-4“鬼怪”战斗机应急,但该机是按照美国大型航母的尺寸设计和战术需要的,与英国航母搭档在一起“挺别扭”,这也是后来英国放弃大型航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诫:量力而行

根据战略需要量力而行,是航母发展中应掌握的重要原则,那种不顾主观条件,一味贪大求全,到头来却失去良机也是不无先例。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军的“合众国”号(CV-58)航母就是因为贪大,采用瞒天过海的战术少报建造经费和排水量,后被它的对手美国空军向国会揭发,迫使它在动工后不久就下马了。上世纪60年代,英国海军在对待其CVA-01号航母上也犯了不顾客观条件的错误,不断要求高指标,导致排水量一再增加,过高的造价使得工党政府无法接受,英国空军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竭力反对,在双重压力下,CVA-01号大型航母的方案夭折了,连带使得海军序列里取消了大型航母的编制,进而导致海军航空兵的建设受到严重打击,此后英国海军不得不将势力退缩回苏伊上运河以西去了。

六诫:以我为主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所有航母大国能够走通的唯一道路。不管是美国,还是往昔的日本,皆遵循这一方针。20世纪中叶,美国学习和借鉴了英国创造的诸如封艏、闭式机库、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镜等成果,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今日美国的超级航母。而二战前的日本融合了欧洲国家的成就,创造出有日本特色的,一度称霸亚太的航母舰队。可见,只有照此方针办理,才能建设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航母舰队,那种靠买航母来拼凑海基航空力量的国家,要么是仰仗人家淘汰的二手货,要么是人家退役的老朽不堪的产品,都要受制于人,这些“变味航母”也只能在局部地区称雄,根本无战斗力可言,阿根廷航母“五月二十五日”号在马岛海战中的无能表现,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明证。

七诫:有效的组织领导

按照军事系统工程学的原则原理组织领导航母工程,同时减少领导层次,是航母研制成功的组织措施,已被各航母拥有国所认同。众所周知,航母是迄今最为复杂的军事系统工程,也是极为昂贵的“吞金兽”,美国“尼米兹”级航母造价已高达80亿美元,这样的工程若不按照科学原理组织领导和决策,其代价是十分昂贵。美国领导人十

分重视航母工程的组织性,充分考虑海军航空兵的特点,早在二战期间就组建一个能同总统直接对话的领导班子,在海军内部设立一个自成体系的研究部门,充分发挥专家的特长,利用集体智慧,在广泛搜集先进技术途径的基础上确定可行的目标,从而使其航母有条不紊地发展。虽然美国海军科研体制在历史上有过数次大变动,但都是向集中、统一、效能方向发展,有利于研究能力的加强和执行政策的连贯性,这是美国航母发展的基本保证,其他国家很有学习的必要。

八诫:确保良好的效费比

在航母研制中,贯彻技术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继承性、实现全寿命期效费比的设计原则是极为必要的。航母需要在高威胁海区长时间巡航和作战,因此航母上的装备必须先进可靠和实用,能充分保证其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然而一艘航母的全寿命舰龄要在40年以上,如何保证其在整个服役期里始终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艰巨课题。

航母上的装备需要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航母舰载设备必须经过大量试验,证明是可靠的才能装舰。先进技术装备不断替换过时装备,是保证航母始终处于具有现代战斗力水平的重要措施。当然,被证明管用的设备也不能轻易被抛弃,这是为了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效费比。事实上,各国航母都是先进与实用、高价值与低价值装备混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达到少花钱多办事,获得最佳的效费比。

九诫:飞机和航母协调发展

飞机及其舰载航空支援设施是航母最重要的装备。作为航母核心攻防工具,先进且门类齐全的舰载机是不可或缺的,但有了飞机而无航空支援设施(如弹射系统、阻拦装置、助降设施、飞机升降机、航管设备等),航母同样也是无法建造的。因此,各国普遍采取了统筹规划、论证开路、抓住关键、预研先行、突破重点、带动一面的原则。英国在喷气机上舰前,对与之配套的蒸汽弹射器、斜角飞行甲板等有利于舰载机作业的航空设施进行过严密的论证和反复试验,取得切实可行的结论后方进行推广为喷气机上舰打下了物质基础,也为今天现代化

常规起降航母的发展奠定基础。这里向人们展示一条经验,飞机和航母必须协调发展,彼此相容,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在充分考虑舰载机发展的同时,需要采用现代军事系统工程论的原则和方法,领导和组织航母的总体构思和设计。

十诫:适配性万万不可轻视

具体到航母设计与研制过程,其实就是设法综合平衡舰载机与航母之间矛盾的过程,中间会出现一系列技术妥协的安排,但必须牢牢抓住舰载机与航母之间的适配性这一主要矛盾,处理好各种关系。在此过程中,有8个方面需要展开解释:

(1)舰载机的主要任务是制空、制海,主要性能必须保证不低于陆空军飞机的性能,在飞行速度、爬升率和机动性方面绝没有退让的余地,是必须保证的指标,而在低速性能上要优于陆基飞机,在机重、航程及武器载荷方面是可以折衷的。

(2)飞行甲板是飞机起降作业的场所,它的布置直接影响飞机的使用效能,对航母作战能力有重要影响。影响飞机甲板布置的因素很多,除供飞机起降作业的弹射器、阻拦装置、助降装置、飞机升降机需布置在飞行甲板上外,还必须有发射飞机的弹射区、回收飞机的着舰区以及在飞行甲板上待命的停机区。另外,还要布置岛区、舷台和舷边通道。有关支援航空作业的设施也要布置在飞行甲板的相应位置上。载机类型和数量、出动架次率及飞机的滞空时间(或飞行甲板循环周期),这3个参数对飞行甲板的设计、布置有重要意义,也是决定航母设计的关键参数。这是航母设计中必须处理好的首要问题。

(3)航母的特种设备是保障舰载机在舰上安全运作的必备物资,它们包括弹射器、阻拦装置、助降设施、飞机升降机等,这些设备在航母飞行甲板上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对航母设计有巨大影响,如何选好航母特种设备是设计者始终关心的问题,也是建造航母的关键技术之·。

(4)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系统(C4ISR)是航母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它是以海军(舰载)战术数据系统(NTDS)和机载战术数据链(ATDS)为中心展开的,其使命是使航母及其编队中的

各级指挥员能以最有效、最及时的方式行使职能,使舰上的传感器和包括飞机在内的武器系统都能全面发挥效能。C4ISR系统都是以微电子学突飞猛进地发展为基础,对航母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者和军方都不能掉以轻心。

(5)生存力和安全是航母最根本的战术技术指标,其生存力是各项性能指标的综合体现,如航母的进攻能力强,就能使其生存力有可靠保障。当然,航母在战争中幻想不受打击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需要各种防御手段以防不测,如各种舰空导弹、小口径速射防空炮、电子战系统等,其中需要突出强调的是消防系统必须可靠有效,因为火灾是航母生存的大敌,历史上因火灾失控而被迫放弃的航母比比皆是,因此消防系统是航母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6)适航性对航母运用有重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在上世纪下半叶服役的美国常规动力航母“中途岛”号因为考虑不周,使舰体横摇周期由正常舰艇的20秒缩短至9秒,导致横摇加速度增加,造成飞机着舰困难,给作战和维护带来巨大隐患。反观法国自行建造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它把减少航母运动幅度作为设计重点,本来排水量是影响航母运动幅度的重要因素,在差不多10万吨的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身上这根本不算什么问题,但在严格控制排水量的“戴高乐”号身上却成了必须认真审视的课题。法国人绞尽脑汁,终于通过在舭部安装2对主动式减摇鳍、在艉部安装1对抗横摇舵架、安装1套快速调整舰姿的压载系统等措施,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7)适居性是对航母人员生活工作环境负责的一个指标。众所周知,美国海军在长期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人是战斗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保持作战人员具有旺盛的精力和体魄,在战斗中将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因此如何为部队提供适居性上佳的航母成为设计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据统计,美国将其航母人均占有空间从上世纪40年代的10立方米增加到70年代的14立方米,到了未来的“福特”级超级核动力航母上面,人均占有空间将达到16立方米。

(8)密切关注未来战术技术发展动态,确保航母能迅速对新技术引进做出反应。航母不仅研制周期长,而且使用时限也很长,一般超过

40年,所以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它的昨天和今天,而且要考虑它的明天乃至后天。只有如此,才能使新研制的航母具有良好的效费比,也才能使它与时代同步,占据海战舞台的正中央。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篇二

浅析新一代航空电信网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摘要]新一代航空电信网(Aeronautica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ATN)是新航行系统的重要基础,目前在民航组织的积极推动下,ATN 网络已经进入部署实施阶段。本文介绍了ATN的背景、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等技术,并介绍了ATN网络目前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航空;电信网;应用

1 ATN背景

近年来,空中交通流量的飞速增长给现有通信导航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91年国际民航组织经过深入的研究,引入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简称CNS/ATM)新航行系统概念,以期通过应用数据通信和卫星技术改善现有的空管系统。新一代航空电信网是新航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CNS/ATM新航行系统的前提。

ATN并非一种全新的底层通信网络,而是采用基于国际标准的公共接口服务和协议,集成地面、空地和航空电子数据等多种数据子网互联来实现统一数据传输服务,是全球地空一体化的航空专用通信网络,可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航空通信服务。ATN可以提供空中交通服务通信(ATSC)、航空运行控制(AOC)、航空管理通信(AAC)、航空旅客通信(APC)四类服务。目前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推动下,ATN网络已经全面进入部署实施阶段。

2 ATN的应用程序

ATN由若干应用程序和通信服务组成,是一个互联网的概念,通过尽可能整合并使用现有的通信网络资源,为航空界(包括空管、航空管理部门、航空运营商、航空器制造企业)提供统一的通信服务,并根据不同组织的要求,提供不同质量的通信服务。ATN提供的应用程序包括地空应用和地地应用。

2.1 地空应用

(1)上下文管理(CM)

CM的作用类似于域名解析系统,提供机载系统和地面系统,或两个地面系统之间交互、更新数据链路应用信息,包括应用的名称、地址、版本号等。

(2)自动相关监视(ADS)

ADS应用自动向用户提供来自于机载导航定位系统的报告,包括飞机标识、四维坐标和附加数据。ADS系统提供自身位置与其他信息报告,可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和飞机位置的监控。

(3)管制员与机组人员之间数据链通信(CPDLC)

CPDLC 应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管制员与机组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换,与管制人员和机组人员的对话通过CPDLC来维护。它提供四个功能:管制员机组人员之间信息交换功能、数据当局之间的移交、许可的下行移交、地面前向移交。

(4)飞行情报服务(FIS)

FIS 应用允许机组人员通过数据链向地面航行情报信息系统请求和接收数字化自动航站情报。FIS数据链服务可以提供给空中和地面用户,是现存的语音通播方式的补充。

2.2 地地应用

(1)ATS(空中交通服务)信息处理服务(ATSMHS)

航班计划数据通过AMHS接收。AMHS定义了两种应用,一类是ATS信息服务,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另一类是透传方式,AFTN(航空固定电信网)信息的传输方式。

(2)ATS(空中交通服务)设备间数据通信(AIDC)

AIDC 用于在ATS单位间交换数据以支持空中交通管制移交。支持的服务包括航班通知、航班协调、管制移交、通信移交、监视数据的传输等。AIDC是严格地用于ATS单位之间交换控制信息的ATC应用,不支持其他机构间的信息交换。

3 ATN的体系结构

ATN网络的主要构件是通信子网、ATN路由器和终端系统。通信

子网定义为一个基于特定通信技术的通信网,用于ATN系统之间传递信息的物理手段,并非是ATN的组成部分。各种地地和地空子网为ATN 的终端系统之间提供多条数据通路支持。ATN路由器负责连接不同的通信子网,并跨越不同的子网传送基于QOS的分组。ATN终端系统处理应用层服务和上层协议栈,以便与对等的终端系统进行通信。

3.1 ATN通信子网

ATN的通信子网可以是现存的数据网络,也可以是正在发展的数据网络。地空子网包括:航空移动卫星服务(AMSS)、甚高频地空数据链(VHF)、二次雷达S模式(SSR Mode S)、高频地空数据链(HF)、Gatelink。地地子网包括:局域网(如以太网、令牌环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广域网(如X.25、帧中继、ATM、?ISDN)。?另外,公共ICAO 数据交换网(CIDIN)、改进的 X.25 通信服务等均可用于 ATN 子网。机载子网:与地面系统类似,机载的各种通信网络也可以作为ATN 子?网。如?基于ARINC规范429和629的子网、以太网和FDDI网。

3.2 ATN路由器

当飞机移动,到达飞机所通过的网络将改变。ATN支持动态路由,以适应飞机移动和网络维护等网络拓扑的改变。路由器是中间系统,包含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根据不同类型,由不同的路由协议组成。

3.3 ATN终端系统

ATN终端系统与其他ATN 终端系统进行通信,向ATN应用提供端到端通信服务。ATN 包括全部七层协议栈。ATN 终端系统是自动化设备的接口,也是人机接口。

4 ATN的应用进展

4.1 国际上ATN的应用进展

(1)ATN地地应用

作为第一个ATN地地应用,航空信息处理系统AMHS(ATS Message Handling System)是代替现有自动转报系统AFTN的ATN 应用,可以提供更可靠、更安全、功能更强大的信息传输服务。美日间于2005年投入运行开通了的AMHS线路。欧洲地区的西班牙于1998年年底,AMHS系统投入运行。2006年2月,法兰克福—马德里之间

AMHS线路投入运行。2005年,阿根廷国内的AMHS系统投入实际运行。2006年2月,科威特安装部署了AMHS产品。2006年10月,牙买加在国内安装了AMHS系统。

中国北京作为亚太地区的主干节点,将连通区内11个国家和地区,并连接中东和欧洲地区。中国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主干节点,连通区内7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蒙古、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正进行内部ATN实施与部署工作;日本、泰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建立了ATN技术实验平台开展相关测试工作;目前中、泰、港三方已完成第一、第二、第三阶段ATN技术测试工作。

(2)ATN地空应用

ATN地空应用部分主要内容是由ACARS向ATN地空通信过渡。现有的ACARS与ATN是不兼容的,需过渡到甚高频数据链中的VDL Mode 2,过渡到VDL Mode 2的规划和建议需采用AOA(ACARS OVER AVLC)的方式实现。过渡计划利用原有设施,特别是在底层完全兼容的情况下(采用的频段、机载设备和天线兼容),过渡采用的实际措施是:先建立能传输ATN报文的地空网络,并在其基础上实验ACARS 的应用,待技术完全成熟,转换成ATN的VDL Mode 2。

目前地空应用的发展为,2001年中期,SITA已计划升级并使用VDL Mode 2服务,并在欧洲中部逐步将原有的ACARS地面站改造成为兼容ACARS和VDL Mode 2两种协议的地面站。2004年以来,已有超过100个VDL Mode 2地面站在北美投入使用(全球超过200个),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发展也很迅速。ARINC也在致力于发展VDL Mode 2网络,其开发的AOA和ATN网络已经投入了应用,网络覆盖北美、欧洲和日本。在欧洲,2003年年底,ARINC建设的12个地面站投入运行,以支持Link2000+项目。Eurocontrol支持基于VDL Mode 2进行的空中交通服务与控制,在其Link2000+战略中,Eurocontrol向航空公司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其加装VDL机载设备。根据巴黎监视站统计的数据,截至2006年1月,已经有20家航空公司的155架飞机装备了VDL Mode 2设备,包括7种不同类型的飞机,VDL Mode 2已应用于超

过20条航路。俄罗斯、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奥地利、德国、卢森堡、匈牙利、丹麦、荷兰、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已将VDL Mode 2技术投入到民航商业应用中。

4.2 国内的应用进展

国内的应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5年,主要的工作为编制《空管航空电信网技术政策、应用和发展技术白皮书》;ATN实验室建立和技术准备;研究与开发工作;国际ATN/AMHS技术测试工作。第二阶段为2006—2010年,主要的工作为ATN/AMHS过渡与实施;ACARS向VDL Mode 2过渡。

2002年民航总局空管局根据国内民航通信网络的状况以及国外的ATN实施状况,编制了《空管航空电信网技术政策、应用和发展白皮书》,2006年进行了修订,作为民航通信发展和相关方面的技术依据。地面传输网络逐步由AFTN向ATN/AMHS网络过渡。地空传输网络建成以甚高频地空数据链为主要传输手段的地空数据通信网络,在必要的环境下以高频地空数据链为辅助传输手段,逐步由ACARS网络向ATN/VDL M2过渡。

目前在北京部署已建设ATN骨干节点,并部署ATN路由器和AFTN/AMHS网关系统,进行与国际民航组织计划的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测试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是建设ATN骨干网络,与AFTN并行,逐步向ATN过渡。

中国民航于1995年开始着手建设民航VHF地空数据链系统,1998年建成一期工程,2001年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当时能提供全国绝大部分航路和大部分机场覆盖能力的VHF地空数据链系统。该数据链系统是国际民航界除美国航空通信公司(ARINC)和国际航空通信协会(SITA)外,世界第三大地空VHF数据通信网。

目前国内可支持的地空数据通信应用支持飞机飞行的各个阶段。在空中交通管制与服务领域,我国仅在少数机场和区域实施了部分应用,效果良好,包括:数字式飞机起飞前放行系统(PDC)、数字式自动化航站信息服务系统(D-ATIS)、数字化航路气象服务(D-VOLMET)、航空气象资料下传(AMDAR)。

航空公司可以利用VHF数据链系统对飞机飞行全阶段实施及时有效的监视与服务,对保障飞行安全、增加航班保障能力、提高旅客服务水平有显著作用。具体应用包括:飞行动态监视、地空双向数据通信、数据统计与分析、机务维修、旅客服务等。但是由于目前机载设备配套软件系统配置不完整,或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费用开展应用的配置,缺乏人员培训等原因,虽然飞机具备进行地空数据通信的基本条件,但无法或只能部分开展应用。

5 结论

本文介绍了ATN相关的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行业的积极推动,新一代航空电信网将在不远的将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为航空界业者和旅客提供更加可靠灵活的通信服务。

参考文献:

吕小平.空中交通管理文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北航博士论文写作模板

北航博士论文写作模板 写博士论文遇到困难时,可以看看它的写作模板,这样会对接下来写论文时更加容易。小编整理了北航博士论文写作模板,欢迎阅读! 北航博士论文写作篇一 航空器的雷击防护 摘要:多年来,民用航空器遭遇雷击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季节性强,事故率高,极大的影响了飞行安全。目前,无论是飞行还是地面维修,都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力图将这些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性降到最低。 关键词:气象雷达;雷击; 1.雷击的原理 高空中有好多股气流在不断地运动。这些气流方向不同,速度也不相同。气流的运动使空气中的积云有的向上冲,有的向下降。云和云之间的磨擦使云带上不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因此正电荷或负电荷聚集到云的两端。空气流动越快、云层越厚,带的电荷就越多。积云所带的电荷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中和。 2.飞机空中是如何遭遇雷击的 雷击时,飞机充当的实际上是雷电的一段导体,雷电从其入口进入,出口出去,入口一般是雷达罩,翼尖等突出位置,出口一般在翼尖等位置,所以尖端突出的位置一般是雷击出口。正常情况下,只要飞机表面各区域导电性能良好,彼此间搭接状况理想,那么就一般不会出现结构烧毁,而飞机上的电子设备都有雷击保护功能,也是不容易损坏的。 3.飞行中如何尽可能防止被雷击 防雷击最主要的方法还是绕过雷雨区飞行,这个主要就是依靠飞行员对雷达的使用技巧。下面就来讨论一些操作技巧,以便及早正确的发现并远离雷区。 3.1.正确对待路径衰减修正警告(PAC ALERT):

相互干涉的降水形成衰减区,即所谓的雷达阴影区,PAC ALERT 功能就会在最外面的距离圈处标出一段黄色的弧,提醒飞行员存在衰减条件。只要增益设定在CAL位置,而且飞机距离雷雨区小于80海里,PAC ALERT就处于开启状态。当与雷达波束干涉的降水很大时,雷达的衰减会很严重,导致没有足够的能量穿过天气,没能探测到背后的目标就反射回了飞机,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降雨后边的天气就被遮蔽住了,这部分被遮蔽的区域叫做雷达阴影区。 3.2.对增益调节的使用: 校正(CAL)是将雷达灵敏度设定在标准校正的反射水平上,这是正常操作时推荐的设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从CAL位顺时针旋转调高增益,增大雷达灵敏度,也可以逆时针旋转调低增益,降低雷达灵敏度。MAX增益相当于增加了约一个半颜色等级,MIN增益相当于减少了约一个半颜色等级。 3.3.人工俯仰调节: 首先推荐使用自动位方式,在自动位,雷达天线俯仰自动控制。人工俯仰调节每个人的操作习惯以及不同的雷达系统都有稍许差异,下面是COLLINS雷达使用手册对于人工位俯仰控制的操作建议。 ―爬升俯仰设定:俯仰设定为7°就使得雷达扫描方向沿着飞行航迹,可以防止飞机穿越雷暴,同时还可消除地面杂波。 ―下降俯仰设定:飞机下降到10.000英尺以下时,如果机组很忙碌,则+5°的俯仰设定是最佳的折衷。但是,这样也有可能飞入在航迹下面生成并处在雷达波束以下的雷暴。所以,另一种10.000英尺以下的备用俯仰设定方法是,先设定为+2 °,然后随着飞机的不断下降逐步提高到+5°,这样可以消除大部分地面杂波,并防止来自航迹下的雷暴威胁。 ―低空俯仰设定(10,000英尺以下):在10.000英尺高度以下时,推荐俯仰设定在+2 °至+7°之间,+5°是一个很好的折衷选择。 ―中空俯仰设定(10,000�25,000英尺):一般原则是将俯仰设定在使少量的地面回波显示在屏幕外缘上。 ―高空俯仰设定(25,000英尺以上):在陆地上空飞行,160海里

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完整版)

编号xxxxxx大学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2004 年月 “目录"样式 Reflection on Chomsky’s Idealization of Language I. Introduction II。Demonstration A. Language as a concrete system of signs,课件下载[www.sasadown。cn] has its own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society。 1. Language is a system。 2。The conventionalization of language. B。Language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is born with society. It develops and interacts with the society. 1。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language.

2. Language evolves hand in hand with the society. a.Influences from the society upon language. 1)Macrolinguistic perceptive 2) Microlinguistic perceptive b.Influences from language upon society 1)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2)Social factors and linguistic research III. Conclusion “英、中文摘要、关键词"样式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2319367325.html,]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omsky’s methodology of idealization in linguistic research. Although the idealization in physical research from which Chomsky’s idealization deprives can still keep natural laws' validity, the author points out Chomsky's idealization is not accessible。The key point lies in the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n his research. Then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reason why Chomsky’s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s not acc essible from two aspects: (1) Language is a concrete system of signs。(2)Language is a social institution. Only in the context of society are these features significant and integrate, can language bear its form and forward its development and keep up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ociety。Therefore instead of “being idealized” out of linguistic research, social factor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base of the research. Otherwise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totally changed and the research itself will be misguided。As for what factors can be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毕业生,今年即将完 成毕业设计。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工作。 我的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与实现》。本设计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来实现图像分类,提高图像分类的 准确性和效率。目前,图像分类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各 种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首先对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包括神经网络、反向 传播算法等。然后,研究了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包括传统的机器学习方 法(如支持向量机、k近邻等)和深度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 神经网络等)。接着,针对图像分类问题,在CIFAR-10数据集上设计了 一系列实验,比较了不同算法在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分类任务上具有明显优势。 本设计的最后一部分是基于所学到的知识,使用TensorFlow框架编 写了一个图像分类系统的原型。该系统可以输入一张图像,自动识别出图 像中的物体,并给出相应的分类结果。通过该系统的实际应用,进一步验 证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分类任务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深度学习 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其次,实验数据的预处理 和特征提取是图像分类任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 技术。最后,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深度学习模型,提高其准确率和效率,也 是一个长期的研究方向。

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我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参加相关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最终成功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科研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图像分类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应用领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研究工作,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指导。谢谢!

北航硕士论文模板

北航硕士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就是一个类型的词条该包含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小编整理了北航硕士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北航硕士论文模板篇一 我国支线航空发展研究 摘要:支线航空是民航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几年我国民航发展的工作重点。介绍我国支线航空的现状,简要说明了我国支线航空的基础建设,讲述了发展支线航空的关键,并提出对发展支线航空的看法。最后对比国外发展支线航空的数据,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支线航空的前景。 关键词:支线航空;基础建设;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4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014-01 1 我国支线航空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运输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2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2002年我国支线航空完成运输周转量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60多万人。分别占国内航线总运量的2%和3.4%。 目前我国支线航空从总体上来讲,受以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影响,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基础差,底子薄,不平衡,造成规模很小,在整个运量中比重低。同时也面临着铁路、高速公路等多方位的激烈竞争。就经营来看,与干线发展不够协调,还未形成有效的轮辐式航线网络,支线尚未真正起到为干线输送更多客源的作用,而且支线航空网络小、频率低、航程长,机型也不相配套,经营效率低。发展支线航空当前虽有一些困难,但仍面临很多机遇。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都将会对支线航空提出新的需求,进而推动支线航空运输不断发展。 2 我国支线航空基础建设

2.1 航线网络 要在巩固和发展现有支线网络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枢纽辐射航线网络,适当提高支线航班频率。根据需要开辟新的通航点,提高支线航空通达能力,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简化旅客的中转手续,尽可能缩短旅客的中途停留时间。考虑到支线运输与区域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枢纽航线网络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支线航空发展的重点仍集中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交通不便地区和中部具有经济潜力的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西南等地区是重点发展区域。 2.2 支线飞机 结合现状我们应该增加支线飞机数量,提高在整个机队中的比重,适应发展支线航空的需要。航空运输企业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航空运输市场特点,以及各地区气候、地理及飞行条件等,合理配置和补充适用的支线飞机。 2.3 支线机场 加快推进支线机场建设,做到合理布局,规模适宜。根据机场布局规划,做好新建支线机场的布点,特别是要加快旅游机场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的机场建设。完善机场功能,对于已具备枢纽地位的机场,要完善供支线机场旅客中转的功能,对于大型枢纽机场,可考虑建设专供支线飞机起降的跑道和相关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支线机场设施配置和流程,减少旅客候机和登机时间,发挥航空高效快捷的优势。 2.4 空域管理 要积极与各有关方面协商并取得支持,合理划设适合支线航空发展的空域。在航路安排上要充分利用中、低空资源,使干线和支线形成有机的整体,充分利用和开发空域资源。加大空管投资力度,配备相关空管设施。 3 当前发展我国支线航空的关键 3.1 统一对发展我国支线航空意义的认识 对于发展支线航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要有一个统一的认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的模版你们了解多少呢?小编整理了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北航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篇一 航空母舰发展“十诫” 本文综合俄罗斯《海军战术汇编》、英国《简氏情报评论》及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报》等权威刊物的论述与结论,总结出各国在发展航母中所要注意的“十诫”,仅供广大军迷参考。 一诫:航母是国家总战略的附属品 俄罗斯《海军战术汇编》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期刊物上明确指出,航母发展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战略与国防战略,舍此无其他正途。美国执行全球战略,需要一支能在全球展开的海陆空天武装力量,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特混编队又是其全球战略的基石,所以必须发展具备准战略能力的航母战斗群,从杜鲁门到奥巴马,历任美国总统无一例外地重视航母发展,航母事实上成为支持美国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急先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航母改变了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局面,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头两个月里主要靠航母舰载机遏制住朝鲜人民军的进攻,为兵力集结和投送赢得时间,当时被俘的朝鲜士兵承认:“最可怕的是蓝色飞机(即航母舰载机的涂装)。”同样,也是航母使美国从越南战争的泥潭里脱身,1975年当南越政权总崩溃时,正是美国集结在南中国海的5艘航母把数以十万计的美国侨民、南越军政首脑及其家属撤往菲律宾和关岛,为超级大国留下最后一丝颜面。 已消失20年的苏联当初之所以走上发展航母之路,也是为了支持它与美国争霸的总战略。执行全球战略的超级大国如此,执行区域战略的中等国家也不例外,这些国家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发展中轻型航母,能自己造的即使花重金引进技术也在所不惜,无力造的甘愿买二流货,也要维持其地区性大海军的地位。以法国为例,它所执行的政策是控制其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领地,因此不仅发展常规动力航母,还

北航 毕业设计

北航毕业设计 北航毕业设计 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工科院校,毕业设计是学生们在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们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他们展示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在北航,毕业设计被视为学生们的重要里程碑,是他们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在北航,毕业设计的主题和内容多种多样,涵盖了航空航天、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各个工科领域。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有些学生选择与教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毕业设计,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支持;而有些学生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践来完成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他们需要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这个过程既是对学生们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培养他们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毕业设计的完成需要学生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需要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模型设计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同时,他们还需要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这个过程对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他们培养科学素养和学术思维的重要机会。 北航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毕业设计指导和支持体系。学生们可以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还会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和评审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这些活动既可以让

学生们互相学习和交流,也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学术圈子,拓宽自己的视野。 毕业设计的完成不仅对学生们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学校和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也为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科研实力做出了贡献。同时,毕业设计的成果也可能为社会和产业界带来实际的应用价值,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总之,北航的毕业设计是学生们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设计,学生们可以将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们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也是他们展示自己才华和潜力的舞台。北航将继续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毕业设计指导和支持,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北航硕士毕业论文模板

北航硕士毕业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体现的是论文结构形式的标准化,小编整理了北航硕士毕业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北航硕士毕业论文模板篇一 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贸易政策和中国物流政策的变化,航空物流在中国发展迅速。航空物流高速发展,为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来自市场行业环境变化、客户需求水平提高、竞争对手增加的挑战。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研究中国航空物流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航空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国本土航空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航空物流研究 机场建设投资主体有民航投资、地方政府、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合资、地方航空公司以及多方控股(包括外资),基于有无航班对一个城市与地区的重要性,各地都对机场建设方面空前重视,所以当前是发展机场物流的一个黄金时期。改革开放为我国机场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八五”期间,我国共完成43个机场的建设,“九五”期间计划建设机场53个,其中包括重点建设40个中心城市机场,我国目前已拥有一百五十多个规模不等的机场,已形成一定密集度的航空网络。 一、我国机场物流现状 目前,我国机场的货运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地面处理、装卸和仓储业务上,业务单一分散,与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相距甚远,无法满足货主企业对物流的要求。其它要求更高的物流相关服务,例如货物在途信息的跟踪查询,货物的场到门服务等,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机场不能提供。因此如何对我国机场的整体资源进行整合与提升尤为重要。 机场航空物流的发展与机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呈相辅相成关系,对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好机场的软、硬件设施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根据航空货运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机场附近往往聚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产品配送、组

【2018最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课题背景 本课题属于实际应用类课题。现如今利用基站定位移动终端用户地理位置的技术已十分成熟,相关的应用和使用人群数量都十分可观。本课题反其道而行之,创新性的采用利用手机定位基站位置的想法。想要完成这个课题并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需要涉及地面无线定位技术、移动通信原理、Android应用开发以及Java语言的程序设计等多领域学的科专业知识与技能。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旨在锻炼研究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随着课题的深入进展将会遇到不同学科不同层面的问题,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进行互相渗透,融会贯通。在锻炼能力的同时,通过本课题最终做出的成果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最终开发出的程序可以用来获取周边基站的位置,获取基站及其所属运营商信息,找出不属于传统运营商的私人基站或伪基站。因此通过本课题最终做出的成果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研究现状 2.1 获取基站位置 基站当前定位手机基站位置的方式是利用统一规则给现有的所有基站进行编码,每个基站将获得一个独有的识别码,称为全球小区识别码(CGI)。该码用于识别一个小区(基站/一个扇形小区)所覆盖的区域。其结构是: MCC+MNC+LAC+CID ,其中各项代码的具体定义为: MCC:移动国家码(中国为460) MNC:移动网络码(中国移动00,中国联通01,中国电信02)

北航硕士毕业设计

北航硕士毕业设计 北航硕士毕业设计 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以其优秀的航空航 天专业而闻名于世。对于北航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毕业设计是他们在学术道路 上的重要一步。本文将探讨北航硕士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设计过程以及对学生 未来发展的影响。 首先,北航硕士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毕业设计是研究生阶段 学术成果的集大成,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验。通过毕 业设计,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的 机会,对于今后的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北航硕士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选题到论文撰写,整个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实践。首先,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这要求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沿动态有一定了解,并能够找到一个有研 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接下来,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综述, 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学生 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或者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实际操作或者计算分析来验证自己 的研究成果。最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包括引言、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部分。整个设计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思 考的能力。 最后,北航硕士毕业设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毕业设计是 学生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和提高研究能力的机会。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掌握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学术 研究或者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毕业设计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才 华的舞台。一篇出色的毕业论文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好的学术机会或者工作机会,提升个人的竞争力。此外,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机会,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提高自己的综 合素质。 综上所述,北航硕士毕业设计在学术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未来发 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 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 和学术水平的机会,对于今后的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北 航硕士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术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值得学生们充分重视和 努力投入。

校园论坛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校园论坛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论坛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校园论坛作为学校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空间,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校园论坛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期为其他类似论坛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校园论坛的设计 1、需求分析 校园论坛的主要用户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互动和分享。因此,论坛应具备以下功能:(1)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入论坛; (2)信息发布功能,允许用户发布帖子、上传图片和视频等; (3)评论和回复功能,让用户可以对帖子进行评论和回复; (4)搜索功能,帮助用户快速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5)积分系统,根据用户的参与程度和贡献,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 2、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我们需要设计以下数据表: (1)用户表,包括用户ID、用户名、密码、邮箱等信息; (2)帖子表,包括帖子ID、标题、内容、发布时间等信息; (3)评论表,包括评论ID、评论内容、评论时间等信息; (4)积分表,记录用户的积分信息。 3、系统架构设计 校园论坛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前端负责展示页面和接收用户输入,后端负责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的实现。前后端之间通过API进行通信。 三、校园论坛的实现 1、前端实现 前端采用React框架进行开发,使用Ant Design组件库进行页面的

设计和实现。页面的布局采用响应式设计,能够自适应不同设备的屏幕大小。 2、后端实现 后端采用Node.js和Express框架进行开发,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后端主要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和业务逻辑的实现。具体实现如下: (1)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用户在前端页面填写注册信息后,后端 通过Express框架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处理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用户登录时,后端通过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判断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 (2)信息发布功能:用户在前端页面选择分类和填写标题及内容后,后端通过Express框架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处理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时,将帖子ID返回给前端,前端根据返回的帖 子ID将帖子展示在页面上。 (3)评论和回复功能:用户在前端页面选择帖子并填写评论内容后,后端通过Express框架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处理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同时,将评论ID返回给前端,前端根据返回的评

社科类论文格式模板

单位代码 10006 学号 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学习中心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论文题目 姓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Ⅱ、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目标: Ⅲ、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

Ⅳ、主要参考资料: 校外学习中心专业类学生(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指导教师: 兼职教师(并指出所负责部分): 校外毕设组织协调小组(签字): 注:任务书应该附在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首页。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作者: 签字: 时间:2014年4 月

反射式光纤位移测量系统 摘要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由于具有原理简单、实现容易、工作可靠等诸多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系统由于要同时兼顾高精度和大量程的要求,因此在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一般原理上进行了新的设计,使它较好的达到了实际的设计要求。鉴于本项目中光纤传感头的设计与实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本文主要侧重于对电路部分的设计与调试工作进行描述。 首先,本文将概述光纤传感器和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且阐述选择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因。 其次,本文将讲述本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光纤传感头的基本工作原理,简述传感头的设计要求和实验曲线。 再次,本文将详细阐述本系统中光发射机的原理,设计过程和调试方法。并给出图表说明。 最后,本文将简要叙述光接收机调试工作,讲述系统电路部分所用的电子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说明。 在附录中,本文还将给出一些必要的程序的系统设计资料,供参考之用。 关键词:反射式,光纤,位移,测量

北航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要求

北航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要求

北航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要求 一、撰写规范及要求 为了统一和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要求,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1.内容要求 1.1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4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以300~500字左右为宜。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

(1) 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 毕业设计(论文)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3) 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5)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6)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

北航毕业论文格式

北航毕业论文格式 篇一:北航毕业论文格式说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规定 (2009年7月修订) 学位论文是标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和创新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的、作为申请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规定》。 第一章论文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1.1 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明透彻、数据可靠。 论文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叙述准确、文字简练、文图规范。对于涉及作者创新性工作和研究特点的内容应重点论述,做到数据或实例丰富、分析全面深入。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论文的学术水平应满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要求。 1.2 论文内容 包括:选题的背景、依据及意义;文献及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及方案、试验方法、装置和试验结果;理论的证明、分析和结论;重要的

计算、数据、图表、曲线及相关分析;必要的附录、相关的参考文献目录等。 对于合作完成的项目,的内容应侧重本人的研究工作。论文中有关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 同研究、试验的部分以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都要明确说明。第二章论文的主要结构及装订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13个部分组成,装订顺序依次为: (1)封面(中、英文) (2)题名页 (3)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4)中文摘要 (5)英文摘要 (6)目录(8)主体部分(9)参考文献(10)附录(1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12)致谢 (7)图表清单及主要符号表(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13)作者简介 第三章论文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3.1 论文的文字及书写 3.1.1 论文的文字 除英文封面、英文摘要外,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其余部分都应该用中文撰写,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留学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可用英文撰写;但封面、题名页、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中英文对照撰写。 (2)外语专业的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应用所学专业相应的语言撰写;但封面、题名页、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使用中文和所学专业相应的语言对照撰写。 3.1.2 论文的书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