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改进方案

合集下载

氢气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研究报告

氢气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研究报告

氢气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研究报告作者:周洁来源:《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06期摘要: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是现行许多初中化學教材的重要内容,目前氢气的实验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作者尝试的改进能实现氢气的制取与性质、检验一体化,且有利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关键词:微型实验;实验改进;创新;绿色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6-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6.022氢气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气体,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是现行许多初中化学教材的重要内容。

笔者所在地区所用教材——沪教版中虽然没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基础实验,但是其制取和性质却是重点知识。

纵观目前教材及文献中的氢气制取和性质实验,主要存在以下值得思考的地方:①实验较零散;②所需药品较多、浪费原料;③仪器较繁琐、操作不便、耗时较长;④氢气爆炸极限为4%-75%,容易发生爆炸,危险性高;⑤虽然也有一些一体化微型实验仪器的成套设计,但设计较复杂,且许多学校并没有购置成套实验仪器,因此难以全面推广。

笔者在研究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一体化实验设计,现报告如下:二、仪器药品集气瓶、球形干燥管、玻璃导管、橡皮管、止水夹、w形管、尖嘴导管、迷你酒精灯、铁架台、小木条;锌粒、稀盐酸、氧化铜、无水硫酸铜。

三、实验装置改进实验装置如图l所示。

四、操作要点及现象1.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2.检查装置气密性:将最左侧的尖嘴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左侧球形干燥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氢气的制取:打开止水夹,稀盐酸逐渐没过锌粒,反应开始,产生氢气。

此时可进行氢气的验纯,也可利用肥皂水鼓出氢气泡泡,点燃,发出“噗”的一声,产生一团火球,增加其趣味性。

4.氢气的可燃性:用小木条将尖嘴导管处点燃,产生火焰,罩一支干冷的小试管,试管壁有水雾(如图2)。

学校氢气爆炸实验报告

学校氢气爆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氢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氢气的制备方法。

3. 研究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的爆炸特性。

4. 提高安全意识,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二、实验原理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在常温常压下,氢气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但当氢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本实验通过制备氢气,研究其与空气混合后的爆炸特性,以加深对氢气性质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1. 实验室用氢气发生装置(启普发生器)2. 氢气收集瓶(集气瓶)3. 点火器4. 铁架台5. 烧杯6. 硫酸锌(ZnSO₄)7. 稀硫酸(H₂SO₄)8. 氢气检测管9. 玻璃片10. 滤纸11. 水槽12. 秒表四、实验步骤1. 氢气的制备:- 将硫酸锌和稀硫酸按照1:1的比例混合,倒入烧杯中。

- 将锌粒放入启普发生器中,确保锌粒全部淹没在溶液中。

- 将烧杯中的混合溶液缓慢倒入启普发生器中,注意不要一次性倒入过多,以免溶液溢出。

- 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确保无泄漏。

- 将导气管插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氢气。

2. 氢气与空气混合:- 将收集到的氢气排入水槽中,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防止氢气逸散。

- 将氢气检测管插入集气瓶中,检测氢气浓度。

3. 氢气爆炸实验:-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点火器点燃集气瓶中的氢气。

-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现象分析:- 观察氢气燃烧时的火焰颜色、火焰高度、声音、集气瓶的变形情况等。

- 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氢气的制备:-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氢气。

2. 氢气与空气混合:- 氢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点燃氢气,发生爆炸。

3. 氢气爆炸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高度较低,声音较大,集气瓶略微变形。

六、实验结论1. 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2. 氢气的爆炸威力较大,实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氢气的制备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氢气的制备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氢气的制备和性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氢气的制备和性质氢气是化学中最轻的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需要了解氢气的制备方法以及其一些重要的性质。

本文将对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进行归纳和简要介绍。

一、氢气的制备方法1. 金属与酸的反应制备氢气金属与酸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如锌、铝)与酸反应会比较剧烈,产生的氢气较多。

而不活泼的金属(如铜、银)与酸反应相对较慢,氢气产量较少。

2. 金属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制备氢气金属与酸性氧化物(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反应也能制备氢气。

这类反应中,金属还原了酸性氧化物,生成氧化物和氢气。

3. 金属与水的反应制备氢气金属与水反应也能制备氢气。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如钠、钾)与水的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氢气并伴有火花或燃烧。

而不活泼的金属(如铝)与水的反应较慢,产生的氢气量较少。

4. 非金属与酸的反应制备氢气非金属(如硫、碳)与酸反应也能制备氢气。

这类反应中,非金属还原了酸,生成了盐和氢气。

二、氢气的性质1. 氢气具有极低的密度和挥发性由于氢气是化学元素中最轻的,因此它具有很低的密度,比空气要轻。

这也使得氢气具有较好的挥发性,容易从容器中逸出。

2. 氢气是无色、无味且易燃的气体氢气本身是无色和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容易燃烧。

由于氢气能够形成易燃的混合物,需要谨慎处理并避免在有火源的环境中使用。

3. 氢气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和电导性氢气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可以快速传导热能。

此外,氢气还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氢气进行电解实验。

4.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是氢气重要的应用之一。

这个反应也是火焰燃烧的基本过程,同时也是氢气燃料电池中的重要反应。

5. 氢气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由于氢气的丰度和活性,它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可以充当还原剂。

在一些金属氧化反应中,氢气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

综上所述,氢气的制备方法包括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以及非金属与酸的反应。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2022级化学五班一、实验的原理1、H2的制备:实验室制取氢气仍沿用16世纪人们发现氢气的方法──稀硫酸和某些金属反应。

镁、锌、铁等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氢气。

一方面由于镁与酸反应太快,铁与酸反应又太慢,而锌与酸反应速率正适合实验室条件下制取氢气;另外一方面,因为盐酸有挥发性,生成的氢气易混入氯化氢气体而不纯净,因此,实验室制取氢气多是选用锌和稀硫酸反应[1]Zn+H2SO4=ZnSO4+H2↑2、H2的性质: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H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只有空气的1/14,即在标准大气压,0℃下,H2的密度为0.0899g/L,且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H2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等。

H2不仅能还原的氧化铜,还可以还原三氧化三铁、三氧化钨等一些金属氧化物。

2H+O2=2HOH2+CuO=Cu+H2O二、实验步骤及现象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

上面一部分是球形漏斗,下面一部分是玻璃球和玻璃半球所组成的容器,第三部分是带旋钮的导气管。

装料前,先检查各接缝处的气密性。

方法是关住旋钮,由漏斗处注入水后,在液面处划一记号,若数分钟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好;若下降,可涂凡士林密封。

之后在球形漏斗颈适当位置用玻璃丝编绕数圈,以阻止锌粒下落。

将容器侧身由上口或侧口处加入用CuSO4液浸泡过的锌粒,再将漏斗插入,用玻璃棒将玻璃丝拨至容器细颈处后,将发生器放直,安上导气管,打开旋钮,由上口加入稀硫酸(V浓H2SO4∶VH2O=1∶4给启普发生器中加水至将金属锌全部淹没处,倒水后量水的体积,这就是稀硫酸的体积。

)至淹没锌粒处关上旋钮,固、液体分离,稀硫酸液面升至漏斗处。

打开旋钮,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H2,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放开拇指,如有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要继续收集并检验,直至只发出轻微的“噗”声为止,此时H2已纯,可以使用。

2.H2的性质(1)H2在空气中燃烧检验纯度后,在导管上连接一尖嘴玻璃管,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

高中化学实验室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室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室教案
实验名称:制备氢气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了解氢气的性质及用途。

实验原理: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见、不可燃烧气体,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常用作燃料。

本实验通过在酸性介质溶液中加入铁粉,使铁粉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酸性介质溶液、铁粉、排气装置。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台上,并将试管夹装在试管架上;
2. 将试管放入试管夹中;
3. 向试管中滴加适量酸性介质溶液;
4. 将适量铁粉加入试管中;
5. 立即将试管口用玻璃棒盖住,并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
6. 观察氢气的生成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操作要轻柔,避免试管破裂;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3.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化学品溅到皮肤或眼睛。

实验结果:观察到试管中逐渐出现气泡,并且将试管口放置在点燃的火焰上产生明亮的爆炸声,证明氢气已经生成。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成功制备了氢气,并了解了氢气的性质及用途。

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提升。

氢气的制备和铜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_胡蕾

氢气的制备和铜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_胡蕾

实验与创新思维2010年,第7期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结果不尽理想,产生气体速度慢,量也少。

通过调整丙酸钠、氢氧化钠、氧化钙这三中物质的质量比例,终于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在调整这三中物质的质量比例关系时,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这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反应物之间的接触没有液体之间接触充分;同时丙酸钠脱羧较难,应适当增加氢氧化钠的量,丙酸钠与氢氧化钠质量比采用5︰3。

(2)为了增加反应混合物的吸水性,应提高氧化钙的质量比,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采用4︰3。

按这样的质量比例投入实验,在多次的实验中,结果比较理想,放出的气体速度快,量也多。

在本实验中,先称取氢氧化钠15克,氧化钙20克,在碾钵中碾细拌匀,再称取丙酸钠25克与之混合拌匀,装入硬质玻璃管,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6。

把制得的乙烷气体储藏在储气瓶中备用。

(2)乙烷与氯气取代反应使乙烷全部被氯气取代,氯气与乙烷的体积比应为6︰1,但按这样的体积比来取料(即用85mL 氯气与15mL 乙烷),反应速度慢,最后氯气的黄绿色也没有完全褪尽,其主要原因是乙烷的量少,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乙烷自由基浓度低,影响反应速度。

再者,当有一氯乙烷、二氯乙烷生成时易凝结成液体,这样会影响氯气与氯烷自由基的进一步取代,造成氯气不能完全反应,最后氯气的黄绿色不能完全褪尽。

经过多次的实验,不断调整氯气与乙烷的体积比例,氯气与乙烷的体积按3︰2的比例(即在100mL 的针筒中吸入60mL 的氯气和40mL 的乙烷气体),反应现象最理想。

反应速度也快。

实验装置如图4。

当光照一分钟左右活塞开始上升,立即升至140mL 左右,活塞马上开始回落至100mL ,等待片刻,冷却后,针筒内混合气体体积减为95mL 左右。

同时看到针筒内气体漫漫凝结成黄绿色小雾滴,且在针筒的中心黄绿色小雾滴不断上升,而在四周不断回落,这样的现象持续约一分钟左右,然后黄绿色褪尽,针筒壁上出现明显的无色油状液滴。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doc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doc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doc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2. 掌握多种制备氢气的方法即它们适用的条件,能够进行氢气的制备实验;3. 了解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氢气的制备方法:(1) 金属与酸反应法;(2) 金属与酸碱反应法;(3) 金属与水反应法;(4) 热解水法;(5) 电解水法;(6) 安瓿法。

2. 氢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氢气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极小,燃点低,易燃易爆;(2) 化学性质:氢气是一种最轻的易燃气体,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能够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如: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三、教学手段:1. 实验模拟法2. 讲解法3. 互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 制备实验探究环节(1) 金属与酸反应法:取50ml浓盐酸用漏斗加入烧杯中,将锌片加到盛满少量水的试管中,将试管翻转置于试管架上,取一填满水的脱氧瓶罩在试管上,记录下实验过程和产生的气体现象,观察氢气的性质。

(2) 金属与酸碱反应法:取适量铝粉或镁粉,分别加入食盐酸和铝碱土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中,观察实验化学反应产物,讨论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3) 金属与水反应法:取一根铝条或钠条作为阳极,一根钢丝光滑的铜条作为阴极,放到盛满水的脱氧瓶中,接通电源,在实验观察时讨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取一块钾金属放入烧杯中,加少量的水,立即进行观察,观察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燃烧的现象。

2. 内容讲解环节(1)老师介绍氢气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氢气的基本概念和生产的方式。

在讲解过程中示意图、实物图辅助学生理解氢气的制备方法。

(2)教师介绍氢气常用的一些实验室装置及开展实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 互动探究环节(1)同学互相分享所制备出的氢气,并交流制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小组展示氢气的实验演示和燃烧现象,大家探讨燃烧氢气和正常燃烧的区别。

五、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我们采取以下评价方式:1. 知识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点测试,包括氢气的制备方法、氢气的性质,让学生明确掌握教学内容;2. 操作性评价:检验学生在制备氢气的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规范性;3. 应用性评价:以实际应用为基础,让学生开展相关实验,了解氢气的应用,评价学生对其认识的理解程度。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节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电解,初步了解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容易理解。

并且根据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的特点,这节课设计了很多的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相应的性质,学生经此会印象深刻,容易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同时本节是学习制取气体置、1. 2.3.通 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①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烧杯内壁有水珠,并且发热。

结论:H
2 + O
2 −
−→
−点燃 H2O
总结:氢气具有可燃性。

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Zn + H
2SO
4→
ZnSO
4
+ H
2

2、装置特点: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生成物为气态。

3、收集方法:①排水法收集因为氢气难溶于水
②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教学设计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改进方案
本次实验改进装置由气体发生装置、性质检验装置组合而成
说明:
图一:
推压针筒左侧,使针筒里的稀硫酸与侧泡具支试管里的锌粒反应,产生氢气。

排尽空气后往尖嘴管末端涂抹肥皂水,点燃肥皂泡里的氢气,来检验气体纯度。

然后可以点燃尾气,进行性质实验1----氢气的可燃性
图二:
推压针筒左侧,使针筒里的稀硫酸与侧泡具支试管里的锌粒反应,产生氢气。

排尽空气后,往尖嘴管里插进一根灼烧过的黑色的铜丝(其实是氧化铜),用酒精灯加热尖嘴管外壁,观察现象,进行性质实验2---氢气的还原性
优点:
1、该装置只使用几种简单的微型仪器,装置简单,易操作。

2、该套装置使用之后,放出的是纯净的氢气,克服了点燃氢气的危险性。

3、氢气的各种性质可在一套仪器中完成,不需要斟换,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4、由于短时间内用的药量多,生成的氢气量足,产生的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直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