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氢气导课教案

初中化学氢气导课教案

初中化学氢气导课教案课题:氢气的性质与制取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及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氢气的性质。

2. 制备氢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制备氢气时注意安全。

2. 观察氢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1. 氢气的性质。

2. 制备氢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氢装置、氢气灯、氢氧焰。

2. 实验试剂:硫酸铁法制取氢气的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你们知道氢气有什么性质吗?它有什么用途?2. 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二、讲解1. 讲解氢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制备氢气的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制备氢气的实验操作。

2. 观察氢气的性质,比如燃烧性、密度等。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氢气的性质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1. 布置作业:整理氢气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点。

教学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讨氢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可以开展与氢气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1. 教学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以上就是本节化学课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小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小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氢气的制取方法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氢气的制取方法。

2. 氢气的性质(如:密度、可燃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氢气的制取方法及性质。

2. 教学难点:氢气制备过程中注意事项及氢气性质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 实验试剂:稀硫酸、锌粒、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3. 安全设施:灭火器、防护眼镜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氢气的制取方法(如:锌与稀硫酸反应),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氢气制备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4. 性质实验:讲解氢气的性质(如:密度、可燃性),并进行实验演示。

5.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氢气性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氢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课后作业】1. 复习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2. 查找资料,了解氢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 讨论氢能源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防止意外发生。

课后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氢气制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氢气性质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氢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交通等。

教案 氢气的性质及制备

教案 氢气的性质及制备
-218.4℃雪花状固态氧
听讲、思考、作笔记
思考、回答问题
听讲
做笔记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写笔记
听课、思考、回答问题
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
听课、思考
听讲思考、回忆
二氧化碳的制取
仔细观察实验
听课、思考、回答问题
要先验纯
仔细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现象及结论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引入便于学生理解
对比学习法:
Zn + H2SO4 ZnSO4+ H2
2、装置特点: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生成物为气态。
3、收集方法:①排水 法收集因为氢气难溶于

②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实验步骤:查 装 收 离
通过对熟悉的知识迁移到相似的新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及记忆。
培养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
手脑并用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眼、手、脑并用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过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眼、手、脑并用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合作
提高课堂效率
二、板书设计
3.2氢气的性质及制备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101KPa时氢气在-252℃时变成液体,在—259℃变成雪花状固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课题:3.2氢气的性质和制备
主讲:范梅仙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
2.学生掌握氢气的还原性,可燃性,并了解有关实验和现象。
3.了解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5.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学习重点

初中氢气的制取教案

初中氢气的制取教案

初中氢气的制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仪器和收集氢气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氢气的性质和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氢气的收集方法和验纯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气球、铁架台、稀硫酸等。

2. 氢气检测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制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氢气的制取方法。

2. 提问:氢气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探究氢气的制取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可能方法。

2. 教师演示:采用稀硫酸和金属反应的方法制取氢气,并介绍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气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氢气的性质和收集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介绍氢气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2. 学生实验:学生使用氢气检测器检测氢气,并学习氢气的收集方法。

四、氢气的验纯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介绍氢气的验纯方法,如用氢气燃烧法。

2. 学生实验:学生使用氢气燃烧法验纯氢气。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氢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收集方法。

2. 教师反思: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制取氢气的方法,如光催化分解水等。

2. 学生可以进行氢气的应用实验,如氢气燃料电池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氢气的制取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仪器和收集氢气的方法。

同时,通过学习氢气的性质和验纯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氢气的制取和相关知识。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doc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doc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doc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2. 掌握多种制备氢气的方法即它们适用的条件,能够进行氢气的制备实验;3. 了解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氢气的制备方法:(1) 金属与酸反应法;(2) 金属与酸碱反应法;(3) 金属与水反应法;(4) 热解水法;(5) 电解水法;(6) 安瓿法。

2. 氢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氢气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极小,燃点低,易燃易爆;(2) 化学性质:氢气是一种最轻的易燃气体,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能够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如: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三、教学手段:1. 实验模拟法2. 讲解法3. 互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 制备实验探究环节(1) 金属与酸反应法:取50ml浓盐酸用漏斗加入烧杯中,将锌片加到盛满少量水的试管中,将试管翻转置于试管架上,取一填满水的脱氧瓶罩在试管上,记录下实验过程和产生的气体现象,观察氢气的性质。

(2) 金属与酸碱反应法:取适量铝粉或镁粉,分别加入食盐酸和铝碱土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中,观察实验化学反应产物,讨论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3) 金属与水反应法:取一根铝条或钠条作为阳极,一根钢丝光滑的铜条作为阴极,放到盛满水的脱氧瓶中,接通电源,在实验观察时讨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取一块钾金属放入烧杯中,加少量的水,立即进行观察,观察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燃烧的现象。

2. 内容讲解环节(1)老师介绍氢气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氢气的基本概念和生产的方式。

在讲解过程中示意图、实物图辅助学生理解氢气的制备方法。

(2)教师介绍氢气常用的一些实验室装置及开展实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 互动探究环节(1)同学互相分享所制备出的氢气,并交流制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小组展示氢气的实验演示和燃烧现象,大家探讨燃烧氢气和正常燃烧的区别。

五、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我们采取以下评价方式:1. 知识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点测试,包括氢气的制备方法、氢气的性质,让学生明确掌握教学内容;2. 操作性评价:检验学生在制备氢气的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规范性;3. 应用性评价:以实际应用为基础,让学生开展相关实验,了解氢气的应用,评价学生对其认识的理解程度。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完整资料).doc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2010级化学师范(四)班王容222010316011250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制取气体方法、步骤的延续和深化,从研究方法看,通过探究方式,总结出不同于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同时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奠定了基础,它是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重点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以直观教学贯穿始终,通过活动与探究,提高科学素质,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氢气的步骤、验证氢气的性质。

3、认识制氢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4、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熟练掌握其安装和安全操作。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方法与技能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小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解释与结论。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取氢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氢气的纯度检验。

【实验准备】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硬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

实验药品:硫酸溶液(1:4)、洗涤剂、凡士林、硫酸铜、锌粒。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氢气的制取和性质一、实验目的:1、知道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熟练掌握其安装和安全操作。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4、掌握氢气的性质。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硬质试管、酒精灯、易拉罐、铁架台。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教案: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内容: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氢气的制取方法和原理;2.了解氢气的性质和用途;3.能够进行简单的氢气制取实验。

教学重点:1.氢气的制取方法和原理;2.氢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1.氢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瓶、试管、酸性电解池、导管等;2.实验物品:稀硫酸、锌片、铝粉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课题,例如:“大家知道氢气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Step 2: 授课介绍氢气的制取方法和原理:1.酸性电解制氢:稀硫酸电解制氢是常用的制氢方法。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酸性电解池、两根导管和电源。

将稀硫酸倒入电解池,通电后,在负极导管产生氢气。

2.金属与酸反应制氢:金属与酸反应能产生氢气。

例如,将锌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3.金属还原法制氢:以金刚石为催化剂,通过水蒸气与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介绍氢气的性质和用途: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轻,易燃。

2.氢气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能源等领域,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

它可以用作燃料,产生水和热能;用于制备氨、甲醇等化工产品;用于氢氧化电池产生电能等。

Step 3: 实验演示进行氢气制取实验,可选择酸性电解制氢或金属与酸反应制氢实验,此处以酸性电解制氢实验为例: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瓶中装入稀硫酸;2.在烧瓶中插入两根导管,使其分别通到烧瓶底部和烧瓶口部的导管中;3.连接电源并通电,观察负极导管产生的气体。

实验现象:负极导管中产生气泡,并向上冒出。

实验解释:通过电解稀硫酸,产生氢气和氧气,其中氢气聚集在负极导管中。

Step 4: 总结归纳总结氢气的制取方法和原理,以及它的性质和用途。

Step 5: 提问和讨论提问学生关于氢气制取和性质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问题,加深对氢气的理解。

Step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氢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九年级化学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实验课教案 -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教学目标
- 了解氢气的制取方法
- 掌握氢气的性质和特点
- 理解氢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 实验器材: 锌片、盐酸、试管、烧杯、水槽等
- 实验药品: 锌粉、氢氧化钠溶液等
- 实验安全措施: 提醒学生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等
实施步骤
1. 引入课题: 介绍氢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第一步: 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
- 将适量锌片加入盐酸中,观察反应过程
- 收集氢气并检验其性质
3. 第二步: 锌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取氢气
- 准备一支氢氧化钠溶液
- 将适量锌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过程- 收集氢气并检验其性质
4. 学生实验操作:
- 学生依照教师示范进行实验操作
- 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
5. 实验记录和分析:
-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氢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6. 实验结论和讨论:
- 学生就实验中获得的结果进行结论和讨论
-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7. 实验扩展:
- 可以讨论氢气在火箭发动机中的应用
- 可以进行更多与氢气相关的实验研究
教学提示
- 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理论知识
- 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正确操作方法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 激发学生对氢气应用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参考资料
- 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编写,内容经科学验证和教学实践证明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 2010级化学师范(四)班王容 2220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制取气体方法、步骤的延续和深化,从研究方法看,通过探究方式,总结出不同于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同时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奠定了基础,它是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重点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以直观教学贯穿始终,通过活动与探究,提高科学素质,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氢气的步骤、验证氢气的性质。

3、认识制氢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4、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熟练掌握其安装和安全操作。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方法与技能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小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解释与结论。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取氢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氢气的纯度检验。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硬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

实验药品:硫酸溶液(1:4)、洗涤剂、凡士林、硫酸铜、锌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