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推断题专题讲解
化学有机合成与推断题专题复习

②-Cl
四、典例讲评
【例1】有以下一系列反应,终产物为草酸。
A →B →C →D →E →F →HOOC-COOH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79,请推测用字母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C是;F是。
【例2】已知 (注:R,R'为烃基)。A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其中的一种B可用于制取合成树脂、染料等多种化工产品。A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 或
⑶由酯化反应原理,可推测:HOOC-COOH+HOCH2CH2OH反应产物有三类:①链状酯HOOCCOOCH2CH2OH;②环状酯: ;③聚酯:
5.注意有机反应中量的关系
⑴烃和氯气取代反应中被取代的H和被消耗的Cl2之间的数量关系;
⑵不饱和烃分子与H2、Br2、HCl等分子加成时,C=C、C≡C与无机物分子个数的关系;
(5)写出E生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
(6)C的同分异构体C1与C有相同的官能团,两分子C1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C2,写出C2的结构简式:
。
【例3】(06年·北京理综卷)有机物A为茉莉香型香料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其中R和R’代表不同的烃基)
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的特点,理解其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根据物质性质推断分析其结构和类别。
⑴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官能团有:、、、
⑵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官能团有:、。
⑶能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⑷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气体官能团为:;
⑸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或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作用产生红色沉淀;
有机化学推断题专题讲解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其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
—CHO,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有酚羟基(—OH)。
其中肯定还有一个—CH3,故除—CH3 外剩余的结构有
,邻位引入—CH3 有 4
种结构,间位引入—CH3 有 4 种结构,对位引入—CH3 又有 2
种结构,共 10 种;其同分异构体还可能是 (邻、间、对 3 种),故共有 13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 5 组 峰,且峰面积比为 2∶2∶2∶1∶1 的同分异构体为
对应训练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17H22N4O6 B.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 CO2 生成 C.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 NH3 生成 D.能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由核黄素的结构简式可写出其分子式为 C17H20N4O6,故 A 项错误; 核黄素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肽键发生断裂,产物中有 NH3·H2O 和 H2CO3,H2CO3 不稳定,分解释放出 CO2,加碱有 NH3 放出,故 B、C 两项正确; 核黄素中含有—OH,能发生酯化反应,故 D 项正确。 答案 A
高考化学复习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
考纲
夯实基础
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
①
1,2二溴丙烷
;
②
苯甲醇 。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
C4H8O ;
②
C9H6O2 。
(3)有机物
中
①含有的官能团分别为 醛基、羟基、酯基、碳碳双键
;
②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消耗 1 mol NaOH;
(2)酯基、(醇)羟基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38)查尔酮类化合物 G 是黄酮类药物 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高三化学课件有机化学-有机推断专题.ppt

例1 化学式为C8H10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
①A+Na―→慢慢产生气泡 ② A+ RCOOH浓―H―2 → SO4有香味的产 物 ③ AK―Mn―O→4/H+苯甲酸
④催化脱氢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⑤脱水反应的产物 ,经聚合反应可制得一种塑料制品 (它是 目前造成“白色污 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
3. 利用信息推断 解答此类题时,要明确一个观点,就是“信息最大,过题 不用”。信息中有些知识点没有在课本上出现,或者与课 本的有所冲突时,以信息为主,不能抛开信息,用固有的 知识来解题。对试题给予的信息进行分析,区分哪些是有 用的信息,哪些是与解题无关的信息,一定要围绕如何利 用信息这个角度来思考。找出新信息与题目要求及旧知识 之间的联系,同时解题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验证或校正。
学科规律•方法提升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有机推断题成为高考必考内容, 所占分值也基本稳定在 15 分左右。该题型要求根据题目所 给信息(文字、数、图表、框图等形式)结合必要的计算、推 理,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及结构,同时考查反应类型、同分 异构体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试题具有高度的综 合性和适当的开放性,要求考生具备全面的化学基础知识和 综合分析能力,试题难度较大,是高考的必备题型。
例2 下图表示A、B、C、D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能 跟NaOH溶液反应,B能使溴水退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可能的各种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 (2)反应①和②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反应①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 (3)若将A催化氧化可得另一种化合物E,E可发生银镜反应, 则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出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大纲考点解读如下:1.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2.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乙二醇、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二酸、乙酸乙脂、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3.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4.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考点透视】有机框图题作为高考的必考题,通常在理综合化学试卷(108分)中占15分或18分,而其中反应类型的判断占3分;按要求写出指定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占3分,写出起始反应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占2分;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占7~10分。
A有机物的推断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由结构推断有机物;②由性质推断有机物;③由实验推断有机物;④由计算推断有机物等。
B.有机物推断的解题方法分为顺推法、逆推法和猜测论证法。
①顺推法。
以题所给信息顺序或层次为突破口,沿正向思路层层分析推理,逐步做出推断,得出结论。
②逆推法。
以最终物质为起点,向前步步递推,得出结论,这是有机合成推断题中常用的方法。
③猜测论证法。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假设,然后归纳、猜测、选择,得出合理的假设范围,最后得出结论。
其解题思路为:为了确保尽可能的得分,现将有机推断题中的热点归纳如下:一、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物的类别1.ACu或Ag)B;△类型:氧化反应;类别:反应物A:伯醇(或仲醇);生成物:醛(或酮)和水。
辨析:如果B还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斐林试剂反应,说明B一定是醛,而A一定是伯2CH3CH2OH+O2醇,否则,说明B一定是酮,而A一定是仲醇。
+2H2O;CH3CH2OH+CuO2.A新制Cu(OH)2△CU(Ag)2CH3CHO△CH3CHO+H2OB类型:氧化反应;类别:反应物A:醛,生成物:羧酸和水。
高三化学有机推断题(带详解和评分标)

质对市爱慕阳光实验学校的有机推断题〔带详解和评分〕一中王维德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特别要对有机化学推断题进行研究,使学生把握题给信息,去伪、去繁求简,从而做到:整理信息、逻辑论证、得出结论、正确表达。
思维能力的训练,强化信息的整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你看到什么?第二步显形信息与隐形信息整合——你想到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步推断验证与标准解答——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1、〔16分〕某有机物X〔C12H13O6Br〕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为:〔其中I、II为未知的结构〕。
为推测X的分子结构,进行如图转化:向E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G、M都能与NaHCO3溶液反。
请答复:〔1〕M的结构简式为;D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
〔2〕E可以发生的反有〔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②消去反③氧化反④取代反〔3〕G在一条件下发生反生成分子组成为C4H4O4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写出G发生此反的化学方程式:。
〔4〕假设在X分子结构中,I里含有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的官能团,且E与溴水反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那么X的结构简式是。
〔5〕F与G互为同分异构体,F的分子中只含有羧基、羟基和醛基三种官能团,且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同时连有两个羟基。
那么F的分子结构可能为、。
2、〔15分〕某有机物X分子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分子量小于110,其中氧元素含量为1 %,该物质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答复以下问题:〔1〕X 的分子式为。
假设1mol X 与浓溴水反时消耗了3 mol Br2,那么X 的结构简式为。
〔2〕假设X 和 Y 能发生如下反得到Z〔C9H10O2〕,X + Y Z + H2O写出该反的化学方程式,反类型为。
〔3〕Z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有种,写出其中任意两种的结构简式:。
3、〔16分〕香豆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香料,其结构简式为:提示:有机物C X H Y O Z的不饱和度Ω=x+1-2y,CH3CHO+CH3CHO OH-−−−→CH3CH=CHCHO,试答复:〔1〕香豆素的分子式为,不饱和度M〔C2H2O4〕Ω。
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化学有机推断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和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解题过程中,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准确推断出正确答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在解题之前,我们需要对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解,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反应性质。
这样在遇到题目中涉及到这些化合物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推测各种可能的反应和结果。
**2. 分析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从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入手,分析其可能的反应性质和可能出现的结果。
根据化合物的功能团,可以预测它们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如酯类的酸水解、醛和酮类的加成反应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溶剂、温度和反应条件等因素,以确定最有可能的反应结果。
**3. 利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推断结构**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溶解性等,来推断它的结构。
比如,对于不同取代基的苯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沸点来判断它们的相对取代基的位置。
**4. 运用化学规律进行推理**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化学规律进行推理和分析。
比如,醇的酸碱性和取代基的影响、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和电子取代规律等。
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推断化合物的性质和可能出现的反应结果,帮助我们选出正确答案。
**5. 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比例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有时候,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比例关系,可以推断它们的相对结构和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
**6. 多做练习题**实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多做一些有机推断题的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和反应类型,并提高我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更加灵活地应用在实际的考试中。
有机推断题的技巧与方法

快速突破有机推断题的技巧与方法一、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方法1.解题思路:原题------------------------→审题、综合分析 隐含条件明显条件 ------------------------→找出解题突破口(结构、反应、性质、现象特征) ―――→顺推可逆推 结论←检验2.解题关键:(1)根据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及特定的反应条件找突破口 (2)根据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衍变关系寻找突破口 (3)根据有机物结构上的变化及某些特征现象寻找突破口 (4)根据某些特定量的变化寻找突破口二、有机推断涉及的重要知识A.分子量关系:(1)每增加1个碳原子相当于减少12个氢原子,例如C9H20与C10H8就具有相同的分子量(2)烷烃与较它少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酮)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3)饱和一元醇与比它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4)某酸+乙醇→酯+nH2O 酯的式量比对应酸多28n某醇+乙酸→酯+nH2O 酯的式量比对应醇多42nB.特定的式量:(1)式量为28的有:C2H4N2CO (2)式量为30的有:C2H6NO HCHO (3)式量为44的有:C3H8CH3CHO CO2N2O(4)式量为46的有:CH3CH2OH HCOOH NO2(5)式量为60的有:C3H7OH CH3COOH HCOOCH3SiO2(6)式量为74的有:CH3COOCH3CH3CH2COOH CH3CH2OCH2CH3HCOOCH2CH3C4H9OH Ca(OH)2C6H6式量为78 C.特定的量变关系:(1)烃和X2取代反应中被取代的H和被消耗的X2 之间的数量关系:n(X2)=n(H)(2)RCH2OH→RCHO→RCOOH (3)RCH2OH + CH3COOH →CH3COOCH2R + H2OM M-2M+14 M60M+42 18 (4)RCOOH + CH3CH2OH →RCOOCH2CH3 + H2O(酯基与生成水分子个数的关系)M46 M+28 185.根据单体与高分子的关系推断(1)加聚:由不饱和有机小分子通过加成的原理,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高三有机化学推断知识点

高三有机化学推断知识点在高三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推断题属于常见题型之一。
学好有机化学推断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有机化学推断题的基本知识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
1. 推断题的基本知识点有机化学推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官能团反应以及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推断。
2. 解题思路解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化合物的结构:首先要仔细观察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等信息,根据已学知识对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2)寻找特征反应:根据化合物的性质特点,寻找与之相关的重要官能团反应,进一步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3)结合化学性质进行推理:根据已学知识,综合考虑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特点,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准确答案。
3. 解题技巧为了提高解有机化学推断题的准确性和效率,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供参考:(1)掌握官能团的反应规律: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有醇、醛、酮、酸、醚等,了解这些官能团的常见反应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2)注意官能团的选择性反应:在考虑特定官能团反应时,要注意其选择性,即与之反应的官能团种类和位置限制。
(3)考虑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往往对反应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注意这些因素在推断过程中的应用。
(4)多进行反推法: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次推理和反推,将已知条件与化合物结构联系起来,推断出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总结:高三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主要包括分析化合物结构、寻找特征反应,结合化学性质进行推理等步骤。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官能团的反应规律,注意官能团的选择性反应,考虑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并灵活运用反推法来得出准确答案。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提高对有机化学推断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顺利应对高考有机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CH3CH2CH2
CH2Cl
(6)
规律总结
①氧化反应[银镜反应、与新制 Cu(OH)2 悬浊 醛基 液的反应]
②还原反应 ①中和反应 羧基 ②酯化反应 ①取代反应(水解) 卤原子 ②消去反应(连接卤原子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 子上没有 H 时,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酯基 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2.特殊反应条件判断官能团的反应类型 (1)NaOH 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水解生成醇、酯类的水 解反应。 (2)NaOH 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烃。 (3)浓硫酸,加热——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苯环的硝 化、纤维素的水解等。 (4)溴水或溴的 CCl4 溶液——烯烃或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 反应。 (5)O2/Cu 或 Ag,加热——醇催化氧化为醛或酮。 (6)新制 Cu(OH)2 悬浊液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7)稀硫酸,加热——酯的水解、淀粉的水解。 (8)H2、催化剂——烯烃(或炔烃)的加成、芳香烃的加成、酮 或醛还原成醇的反应。
的结构简式为
。
(6)C 的一 b.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写出 E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1)A 中含有碳碳双键和—CHO,能与 b 发生加成反应, 与 d 发生氧化反应。
(2)C 为
,显然 C→B 是还原反应。
(2)因为 C 为酮类,所以 成反应生成
与 H2O 发生加 。B 生成 C 的化学方程
式为 2
+O2—C△→u 2
+2H2O。
(3)由 D 的分子式为 C7H6O2 及 D 能与 NaOH 反应,能发生银镜 反应,可溶于饱和 Na2CO3 溶液可知 D 应含—CHO、酚羟基、 苯环,又因为 D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 4 种氢,故 D 的结构
消去反应 ;
③ CH3CH2Br+H2O—Na△—O→H CH3CH2OH+HBr , 取代反应 ;
④ CH3CHO+2Cu(OH)2—Na—△O→HCH3COOH+Cu2O↓+2H2O ,
氧化反应 ;
CH3CHO+HCN—→
⑤
, 加成反应
;
⑥ CH3CH2OH+CH2==CHCOOH浓H△2SO4
且个数比为 2∶2∶1 的是
。
题型 2 有机物的官能团和性质(反应类型)的关系
【真题回顾】 3.(2013·福建理综,32)已知:R
—C一O—定,—条H—件C→l
R
CHO 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 M,有人
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途径:
A
M
B
C
D (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 A 发生反应的有
a.苯 c.乙酸乙酯
,在 NaOH 溶液中
水解,均消耗 1 mol 的 NaOH,但酯基水解后除生成羧基外,
还生成 1 mol 的酚羟基(1 mol 酚羟基与 1 mol NaOH 反应),所
以 e 项正确;
与—Cl 所连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所以 f 项正确; 只有苯环与 H2 加成,所以 1 mol A 最多可以消耗 3 mol H2, 所以 g 项错误。 答案 (1)bcef
的名称是 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
。
解析 烷烃系统命名关键点:①选主链,碳原子数最多、取 代基个数最多;②确定编号的起点,支链最多的一端开始编 号,使取代基的序号之和最小;③正确的书写。
规律总结
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书写思路
3.常用的同分异构体的推断方法 (1)由烃基的异构体数推断 判断只有一种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时,根据 烃基的异构体数判断较为快捷。如判断丁醇的同分异构体 时,根据组成丁醇可写成 C4H9—OH,由于丁基有 4 种结构, 故丁醇有 4 种同分异构体。
(2)酯基、(醇)羟基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38)查尔酮类化合物 G 是黄酮类药物 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芳香烃 A 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110 之间,1 mol A 充 分燃烧可生成 72 g 水。 ②C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 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溶于饱和 Na2CO3 溶液、核磁共振 氢谱显示其有 4 种氢。
简式为
,与稀 NaOH 反应生成
,E 的分
子式为 C7H5O2Na,由信息④得 ,故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由 C+F—→G,结合信息即:
,故 G 的结
构简式为
。
(5)由 D 的芳香同分异构体 H 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
解反应可知 H 为
,H 在酸催化下水解的化学
方程式为
。
(6)F 为
。
(6)F 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 FeCl3 溶液
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 5 组峰,
且峰面积比为 2∶2∶2∶1∶1 的为
(写结构简式)。
解析 从分子式、反应条件、有机物性质以及题给信息入手分 析解决问题。 (1)1 mol A 充分燃烧生成 72 g H2O,其中 n(H)=18 g7·2mgol-1×2 =8 mol,又知芳香烃 A 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110 之间,设 芳香烃 A 的分子式为 CnH8,当 n=8 时,Mr=12×8+8=104, 符合题意,故 A 的分子式为 C8H8,A 与 H2O 在酸性条件下反 应生成 B,由反应条件 O2/Cu,△知 B 为醇,C 为酮类,则 A 为苯乙烯。
,其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
—CHO,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有酚羟基(—OH)。
其中肯定还有一个—CH3,故除—CH3 外剩余的结构有
,邻位引入—CH3 有 4
种结构,间位引入—CH3 有 4 种结构,对位引入—CH3 又有 2
种结构,共 10 种;其同分异构体还可能是 (邻、间、对 3 种),故共有 13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 5 组 峰,且峰面积比为 2∶2∶2∶1∶1 的同分异构体为
。
答案 (1)苯乙烯 (2)2 (3)C7H5O2Na 取代反应 (4)
(5) (6)13
题型 3 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问题
【真题回顾】
4.(2013·海南,18-Ⅱ)肉桂酸异戊酯 G(
)
是一种香料,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RCHO+R′CH2CHO—一定—条—件→RCH==
;
②C 为甲醛的同系物,相同条件下其蒸汽与氢气的密度比为 22。
③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消耗 1 mol Br2。
2.写出
中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
3.完成下列转化关系中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 类型。
① CH2==CH2+HBrCH3CH2Br
, 加成反应 ;
② CH3CH2Br+NaOH—乙—△醇→CH2===CH2↑+NaBr+H2O ,
对应训练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17H22N4O6 B.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 CO2 生成 C.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 NH3 生成 D.能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由核黄素的结构简式可写出其分子式为 C17H20N4O6,故 A 项错误; 核黄素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肽键发生断裂,产物中有 NH3·H2O 和 H2CO3,H2CO3 不稳定,分解释放出 CO2,加碱有 NH3 放出,故 B、C 两项正确; 核黄素中含有—OH,能发生酯化反应,故 D 项正确。 答案 A
(2)主链 5 个碳的碳架上双键位置如图:
,
(3)另外还有主链为 4 个碳的烯及环烷烃类,肯定超过 7 种。 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1)属于酯类 3 种(甲酸正丙酯、甲酸 异丙酯、丙酸甲酯);(2)属于羧类 2 种;(3)属于羟醛类,远超 过 3 种。
答案 B
2.(2013·浙江理综,10A 改编)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高考化学复习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
考纲
夯实基础
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
①
1,2二溴丙烷
;
②
苯甲醇 。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
C4H8O ;
②
C9H6O2 。
(3)有机物
中
①含有的官能团分别为 醛基、羟基、酯基、碳碳双键
;
②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消耗 1 mol NaOH;
3.某有机物 A 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由 A 的结构推测,它能
(填代号)。
a.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c.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d.与 Na2CO3 溶液作用生成 CO2
e.1 mol A 和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 3 mol
(2)由等效氢原子推断 碳链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几种同分异构 体。一般判断原则:①同一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 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 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用替换法推断 如一个碳碳双键可以用环替换;碳氧双键可以用碳碳双键替换 并将氧原子移到他处;又如碳碳三键相当于两个碳碳双键,也 相当于两个环。不同原子间也可以替换,如二氯苯 C6H4Cl2 有 3 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 C6H2Cl4 也有 3 种同分异构体。 (4)用定一移一法推断 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 置,再改变另一个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3)可能只加成
或
。
(4)就是要检验是否含有醛基。 (5)显然是通过卤代烃水解形成醇,其他碳架结构不变。 (6)由 a、b 信息可知,E 的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在对位,
E 的结构简式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