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

31.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⑥不受令⑦。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
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
”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
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
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
”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
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2024上海中学生古诗文大会(初中)(50篇)参考译文

2024上海中学生古诗文大会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参考译文★1.欧阳询观碑欧阳询曾经(骑马)出游,看到(一块)古碑,(碑文)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他)让马停下来,观看古碑上的书法,很久才离开。
(他走了)几百步又回来,下了马站在(古碑前观看),等到疲乏了,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看得意犹未尽,)于是在古碑的旁边过夜,三天后才离开。
★2.陶母责子陶侃年轻时,担任负责渔业的官吏,曾经把(一)陶罐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将腌鱼包封好交给送鱼来的人,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家的东西送给我,(你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担忧啊。
”★3.桓公入蜀桓温(率军)进入蜀地,到了三峡附近。
军队中有人捕获了(一只)小猴子,它的母亲沿着江岸(一路)悲啼,(跟着)走了一百多里路(也)不肯离去。
(母猴)终于跳上船,(但)到船上后就立刻死了。
(人们)剖开它的肚子看,肠子都一寸寸地断裂了。
桓温听到此事,大怒,下令开除那个军人。
★4.陆绩怀橘陆绩,字公纪,是(生活在)吴郡的吴人。
……陆绩六岁时,在九江拜见了袁术。
袁术拿出橘子款待他。
陆绩(在)怀里藏了两个橘子,等到回去(的时候),(向袁术)行拜礼辞别(,怀里的橘子)落到了地上。
袁术说:“你来做客却在怀里藏了橘子吗?"陆绩跪下来回答道:“(这橘子是)我母亲生性所喜欢的,(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
"袁术(听后)非常赏识他。
★5.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是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宴饮),让人牵一头驴进来,在驴脸上贴了(一张)长纸条,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您让我)用笔再添加两个字。
”(孙权)就听从(他),给了(他)笔。
诸葛恪在那几个字下面接着写了“之驴”。
全体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于是(孙权)把(这头)驴赏赐给了诸葛恪。
★6.卞庄子刺虎卞庄子想要杀虎,旅店里的童仆阻止了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它们)吃得香甜(就)一定会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一定会打斗,打斗(的结果)就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文言文16-30(含1-30课答案)

16.牛首马肉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②。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注释】①灵公:齐国的国君。
丈夫:男子。
饰:服饰。
②相望:互相看见。
形容接连不断。
极言其多。
【文言知识】宾语前置句。
文中“莫之服”是个倒装句,应按“莫服之”理解,意为没有人穿它了。
它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种,在否定句中当代词充当宾语时,宾语可以置于谓语前。
又,“时人莫之许也”,应按“时人莫许之也”理解,意为当时的人们没有承认这一点的。
其他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未之见也”“勿之欺”等,同样都是这一类的宾语前置句。
【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和晏子无关的是()。
A.张袂成阴B.南橘北枳C.比肩继踵D.一鸣惊人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好()②之()③见()④何()⑤而()⑥逾()3.翻译:①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晏子所言“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是运用______的说理方法,指出齐灵公在这件事的处理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5.晏子的方法为何能奏效?请从“国人”的心理角度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纪昌学射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
上海市2019年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文言文翻译1120

1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孤:从小失去父亲。
书舍:私塾。
遂:就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
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如果。
欲:想要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
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
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
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说课讲解

上海市2019第十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31-40篇31.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⑨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⑤,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⑩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⑥不受令⑦。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11],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
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
”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
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
”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也应判自己刑罚,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
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法官。
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错杀了人,罪责应当死。
”于是他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司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错杀了人,过:误。
④当:判决。
⑤居官为长:担任的官职是长官。
长:长官。
⑥辞:推辞,拒绝。
⑦不受令:不接受晋文公宽恕他的命令。
⑧自刎:用剑自杀,刎,用刀砍脖子。
⑨下吏:下级官吏。
⑩傅:附加。
11.听微决疑:意为观察到不明显的细节及判决疑难案件。
12.寡人:君主自称。
启发: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司法官,李离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坚持自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其规模巨大,体系完备,文字生动,叙事形象,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大,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题材撰写。
18上海语文中考卷及答案

2018年上海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㈠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古诗文到篇翻译

贼退示官吏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
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全家回到鱼M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马的地方。
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
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
冰雪严寒,关山险阻,道路坎坷,那是过去的惨景。
如今气候解冻,春水分流。
这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
申胥谏许越成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
”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
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
(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
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
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
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
”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刘敬慎议和亲刘敬是齐国人。
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
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
匈奴把精兵和肥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
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
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
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
”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你这齐国的俘虏!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言何益[战国]墨子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 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译文: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2.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é xiè):小步徘徊。
译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
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
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创作背景: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思想内容: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艺术特色:“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
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
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3.反裘而负刍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
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
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
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
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
大夫全来祝贺。
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
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
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
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
胡,通“曷”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士:官员若:你,你们。
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
尽:完。
说“臣”“臣”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爱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贫穷劳苦。
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喜欢。
居:坐(安坐享乐)。
近义词:反裘负薪、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启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臣”“臣”本指男性奴隶。
《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意为天下百姓都是周王的奴隶。
后用作君主时代官吏和庶人的统称。
“大臣”指官员,“小臣”指百姓。
“群臣拜见皇帝”,这“臣”便指官员。
又用作对话时谦卑的自称。
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怜惜它的毛。
4.墨子怒耕柱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驱冀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故怒之。
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
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
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1、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
《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2、子墨子:墨子先生。
前一个“子”是尊称,如同说“老师”。
3、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4、怒:对......感到生气,责备。
5、俞于人:比别人好。
俞:通“逾”,超过,胜过。
于:比。
6、将:准备。
7、大行:即太行山脉,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8、骥:千里马,这里泛指马。
9、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羊)。
10、策:驱策。
11、何故:为什么。
12、足:值得。
13、悟:明白。
14、子:你。
15、以:用来。
译文: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牛呢?”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
”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策。
”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我鞭策,所以才对你感到生气。
”耕柱子醒悟了。
《墨子》的语言: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
他认为“文采藻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
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作者简介: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一个农民出生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4.竭泽而渔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sǒu)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注:“竭泽,【近义】杀鸡取卵【反义】从长计议5.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出自《庄子·外篇·至乐》鲁侯养鸟是则寓言,反映了一段历史故事。
寓言讽刺了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
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鲁郊:鲁国的郊外。
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
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
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眼睛发花脔(luán):切碎的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