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政策_赵美丽

合集下载

加强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分析

加强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分析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财政政策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 导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类型
财政投资政策
政府通过投资或补贴等 方式,支持环保产业和 生态工程建设,提高环
境质量。
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通过减免税收等方 式,鼓励企业开展环保 活动和采用清洁技术。
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通过采购环保产品 和服务,支持环保产业 的发展,同时引导市场
资金来源问题是环境保护财政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
详细描述
目前,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税收,但这些资金往往不足以 满足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开拓新的资金来源,例如发行环保债券、 引入社会资本等。
政策执行问题
总结词
政策执行问题是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另一个挑战,需要加强 政策宣传和监督。
详细描述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监督机制,导致 政策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社会参与问题
总结词
社会参与问题是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另 一个挑战,需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 与环保事业。
VS
详细描述
环境保护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 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因此,需要采 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保事业 ,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 持。同时,也需要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 众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引进国际先进环保技术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环保水平。
推动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条约的谈判和实施,履行我国承担的国际环保义 务。
THANKS

【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支出分析.

【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支出分析.

环境保护支出分析我国环境财政支出在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环境财政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的时间不长,还存在着环境污染治理支出不足,环保部门经费不足,环境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对此,应理顺环境保护支出中的事权,并加强环境财政支出的预算管理。

一、环境财政支出概述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即环境保护支出中政府投入的部分,用于实现政府环境保护职能和解决各类环境问题的那部分财政资金。

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和《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在17类“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中首次单独设立了“211环境保护”支出功能科目,主要反映政府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能所发生的支出。

“211环境保护”支出功能科目具体包括:环境保护管理事务、环境监测与监察、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风沙荒漠治理、退牧还草、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其他环境保护支出等。

二、我国环境财政支出现状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中已有了环境保护的支出项目,但由于改革是渐进性的,改革前的旧科目与新科目并未实现数据转换,无法进行比较。

另外,统计部门对环境保护资金的数据也没有按照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的分类进行统计,所以很难直接从国家的统计数据中精确了解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具体情况。

但有研究表明,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中各级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投入已经占到了70%以上(邹首民等,2005)。

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以环保投资为对象进行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对污染控制基本没有投入,与环境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也非常有限。

80年代以后,我国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但整体投入偏少,“六五”至“八五”期间,全社会环境保护投入只占同期GNP 的0.7%左右。

从“九五”时期开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整个“九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3600亿元,是“八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的0.93%。

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选择

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选择

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选择作者:王琼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07期环境保护,利民利国,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而根本在于财政政策的干预,从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这三个方面作为财政政策干预环境保护的理论依据到目前我国环境的现状都需要进行相应的针对环境方面的财政政策的措施下达,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对相关单位和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帮助。

环境保护问题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下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进行解决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的自然问题已经警示我们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加强力度和措施的改革,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国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需要政府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战略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从财政政策的角度需要在相应的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财政政策干预环境保护的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保证不危机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

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保护工作也协同进行,并且在保护过程中要求使用各种政策,因此,财政政策需要进行相应的措施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保护相协调的局面。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所指的是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损坏了其他人或企业,而从经济与环境这两个方面来看,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损坏直接引起环境的损坏,如汽车排放废气、化工厂排放废水、农业农药的使用等等,这一系列的行动都对环境造成了危害。

而从这个方面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干预。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与个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在性质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干净的水及周遭的环境等都属于公共产品,而正是这些不具备排他性和对抗性的公共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造成了资源浪费与环境的破坏,甚至如绿洲变沙漠这类事件的恶化,因此需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具备政策财政政策的支持和维护。

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政策工具,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公共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公共财政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分析现行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需要政府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

公共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引导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等功能。

在环境保护领域,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环境保护领域,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的转型。

公共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进行制约,对环保产业进行扶持,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当前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执行不力等。

本文将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现行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1. 背景介绍: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持续退化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重点议题。

面对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挑战,如空气、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等问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维护自身生态环境安全的重任,同时也承载着全球环境保护的共同责任。

环境保护不仅关乎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关乎未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财政政策,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增大。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
效率。
森林资源保护政策
总结词
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旨在保护森林生态 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森 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天然林保护
禁止采伐和破坏天然林,通过退耕还 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和保护天然 林资源。
植树造林
鼓励和推广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 覆盖率,提高森林质量。
森林可持续经营
引导和规范森林经营行为,推广森林 可持续经营模式,促进森林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矿产资源保护政策
01
02
03
04
总结词
矿产资源保护政策旨在促进矿 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 家经济安全和战略资源储备。
矿产资源税费
征收合理的矿产资源税费,调 节资源开采行为,促进资源的
节约和有效利用。
战略资源储备
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对关 键矿产资源进行战略储备,保
障国家经济安全。
绿色矿山建设
推广绿色矿山建设理念和技术 ,减少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概 述
•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工 具
•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实 践
目录
•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效 果评估
•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挑 战与展望
• 案例研究:某地区资源与环境 保护的财政政策实践
01
3
效果
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引导企业加大环保 投入。
经验教训与启示
经验教训
01
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环 保政策的认知和支持。
03
02
需要充分调研和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 避免政策一刀切。

生态环境保护经费预算

生态环境保护经费预算

生态环境保护经费预算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未来。

为了有效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理的经费预算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涉及的主要方面。

这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废弃物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与监管等。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投入资金用于改进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处理设备,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如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投入。

同时,还要建设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以便及时掌握大气质量状况。

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

初步估算,在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用于工业废气治理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每年可能需要数百万元;而建设一套覆盖全市的高精度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可能需要上千万元的投资。

水污染防治同样需要大量资金。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河道的整治与生态修复、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等都是重点工作。

新建一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前期的建设费用可能高达数亿元,后续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每年也在数百万元以上。

对于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工程,根据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同,所需经费从几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

土壤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其治理成本往往较高。

对于受污染的农田或工业用地,进行土壤检测、评估和修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每公顷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成本可能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保护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

例如,建设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生态监测等方面,可能需要数亿元的投入。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项目,每平方公里的费用可能在数十万元以上。

废弃物管理方面,包括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以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等。

建设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如垃圾焚烧发电厂或填埋场,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效应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效应
促进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可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持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森 林公园等项目,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增强碳汇能力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可以鼓励植树造林、草原修复等项目,增 强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降低温室气体浓度。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的社会效应
01
提高社会福利
02
促进就业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可以改善环境 质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 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公共设施和公共 服务水平,增加社会福利。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效应
2023-11-05
目录
•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概述 •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应分析 •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的优化建议 •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的实践案例 •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的未来展望
01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概 述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对生态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干预和扶持的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际环保组 织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 业的发展。
推广中国经验
通过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和交流,推广中国生 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球环境 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发展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环保领 域的投入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加强政策创新 和协同效应,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和效益。

加强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分析

加强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分析

加强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分析xx年xx月xx日•引言•财政政策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政策分析•国际经验借鉴与比较目•完善我国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政策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分析财政政策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优化措施。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定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目的和方法论文结构第二部分:财政政策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一部分:引言第四部分:结论和建议第三部分:财政政策优化措施建议02财政政策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定义财政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政策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等;根据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经济增长政策、物价稳定政策、就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分类财政政策的定义和分类环境保护财政政策概述环境保护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调节资源分配,促进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现行环境保护财政政策我国现行环境保护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排污收费制度、生态补偿机制、污染治理补贴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现状财政手段的局限性财政手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资源分配,但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时,如跨区域环境治理、大规模环境污染等,财政手段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

财政政策在环境保护中的局限性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但在面对庞大的环保资金需求时,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环保资金来源单一、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制约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现行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企业和个人的环保积极性。

例如,排污收费制度存在“鞭打快牛”的现象,污染治理补贴制度存在“奖懒罚勤”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政策赵美丽1,吴强2(1.呼和浩特市财政局科研所,内蒙古010011;2.内蒙古西部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呼和浩特010011)摘要:财政是保障政府提供基本环境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环境保护效果和环境质量的优劣。

当前,环境财政支出呈现出重视环境程度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不断释放的特点,但是从彻底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提高基本环保质量的角度来看,主要还存在着民间引导不足,投资主体过于单一,政府不能很好的起到政策引导的作用,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对投资、采购、监督机制及绿色补贴力度这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以更好的起到政府的引导与监督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政策引导中图分类号:X32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7X(2014)01-0115-04Policie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nditureZhao Meili1,Wu Qiang2(1.Research Institute of Finance Bureau of Hohhot,Inner Mongolia010011;2.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center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Hohhot010011)Abstract:Financial guarantee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basic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to some extent determin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Current,the environment degree of fiscal expenditure present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nvironment is rising,the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continuously release,but from a completel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ort capability,to re-verse the tren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and improve the basic quality of the ring's point of view,there are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iscal expenditure;Perfect measures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即环境保护支出中政府投入的部分,用于实现政府环境保护职能和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那部分财政资金。

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和《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全面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在17类“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中首次独立设立了“211环境保护”支出功能科目,主要反映了政府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能所发生的支出。

“211环境保护”支出功能科目具体包括:环境保护管理事物、环境监测和监督、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其他环境保护支出等。

但其实施以来,工作的开展不尽如人意。

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许多环节出现了因责任不够明确导致的不尽其责的现象。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必将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措施的顺利进行。

在实践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多个角度对我国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的法律现状和国际的立法实践,对我国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政策的完善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1支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1公民享有环境权环境的公平和正义赋予所有公民基本的环境权。

环境公平的公平与正义理念是要求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清洁的环境和不接受环境损害的权利,和承担与环境保护相对称的义务。

因此,环境政策必须考虑到并以所有公民尊敬和正义为基础,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构成公民的基本环境权利。

根据现有的研究得出,环境权不仅是自得的权利还是保有和维护适合人类的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人权,是享受、使用生产生活环境的民事、行政及其他权利和参与有关环境的公共事务管理的公平权利。

从这个角度进一步扩大来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政府的责任,进一511步来说,环境保护不仅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财政支出来保障政府环境责任实施和公民环境权实现是环境公平和正义的重中之重1.2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公共物品是指其在使用过程中既不存在排他性也不存在竞争性,即这种物品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使用,而且每一个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影响他人使用。

与之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这种物品可以分割、某一个消费者使用中剥夺了其他人的使用权利。

主流经济学派认为,产权清晰是市场机制运作良好的基本条件,如果你不能很好的确定产权,就会打击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管理的热情和主动性。

根据公共物品的定义,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未遭污染的土地等环境资源因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性,因此,环境资源属于公共产品。

由于产权不清晰,无排他性和竞争性,导致环境资源在无节制的使用和浪费过程中逐步污染,甚至枯竭,造成资源环境的“公共的悲剧”。

1.3环境污染的危机性环境污染的危机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面源的污染: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做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载体,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环元凶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的污染企业,排放,化工,铁,钢,冶炼等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地企业更是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糟糕。

2.城镇生活面源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生活废气、废水、垃圾的排放呈几何倍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成为城市主要的有害气体的排放源。

此外,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碗筷等在生活中也大大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力度。

3.农业面源的污染:农业本应该污染较少,更接近自然生态的行业,但随着化肥、农药,各种各样的化学制剂的广泛应用,不仅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更导致水的污染、土壤退化、减少环境等问题,在中国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的重点。

同时,农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畜禽养殖污染也是导致环境污染危机的重要方面。

1.3.1环境保护的复杂性一方面,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环境作为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对他的管理和保护它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环境保护和管理可以提供新鲜的空气、优雅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产权不清晰、每个人效用增加的程度很难测量,所以很难排除其他人没有支付或支付更少费用的条件下参与消费,即“搭便车”的问题。

“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得那些保护环境的企业和个人为他人提供了利益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以至于企业和个人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环境污染来源广,不仅涉及到企业,而且涉及到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污染程度大,不仅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而且还包括生物多样性破坏、土壤污染等;牵涉面广,不仅当地居民遭受环境污染的损失,甚至该区域以及全球的居民都将会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正是因为环境污染上面的种种原因,决定了环境保护和管理投入周期长、利润率低的结局。

因此,一般的企业和个人通常不会有能力去参与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2我国环境保护支出现状2.1投资总量严重不足,地区差异巨大近年来,尽管我国投资总量有所增加,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是非常小的。

“九五”期间,虽然这一比重有所提高,比例接近1%,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1.5%的水平。

“十五”期间。

计划投资7000亿元。

从现在开始,资金缺口仍然会很大。

根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资需求预计将达到13750亿元,预计将占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6%。

若不创新现有的投资机制,未来的需求缺口会更大。

造成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有关外,更重要的原因:一是重视不够,在当前反映政府活动范围的的预算科目设置上,环境保护投资并非像基本建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等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支出科目,而是被寄托在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专项支出等科目之下,这种预算设置机制的结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很难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投资进行监督,政府的环境保护投资不能得到保证。

二是民间环境保护投资的积极性没有得以很好的调动,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效应特点使私人资本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介入该领域。

就地域分布讲,环境保护投资规模的地区差异很大。

2000年同期,上海市环境保护投资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4%,居全国首位。

这个比例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新疆和宁夏最低,为0.2%左右。

西部的各省市平均水平为0.41%,属于中部的平均水平为0.68%,属于东部的各个省市的平均水平是1.24%,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环保投资规模的地区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反映。

2.2环保投资主体单一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充当着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承担了环境保护的绝大部分责任。

这在政府的投资单一、事业体制管理的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发展611中不成熟的条件下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保投资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矛盾越发明显。

过度的依赖政府的财政资金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经济对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而且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占我国国民收入比重过低的趋势尚未从根本扭转。

2.3私人环保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效应特点使得私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的介入该领域,此时政府的作用就是要采取政策引导、培育、利用市场力量。

但是,目前我国现在施行的排污收费制度由于收费标准设定远远低于达到环境排放标准的边际处理成本使得许多企业宁愿选择交费也不愿意用于投资污染的防治工作。

由于市场准入、投资风险等原因,个人投资主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投资就更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