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地理学、统计学和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表达的一种集成化工具。

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技术和工具。

GIS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将地理空间信息的各种数据(如地图、遥感影像、地理编码数据库、实时GPS定位数据等)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然后通过数据共享与处理,以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系列操作。

GIS能够进行的操作包括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地图的生成与维护,以及对地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操作等。

GIS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土地、环境、交通、电力、能源、水利、农业、测绘、市政、公安等领域,同时还被用来辅助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

GIS的数据模型主要有二维、三维和多维三种类型。

其中二维模型包括平面坐标和地理坐标两种类型,三维模型则可以用来处理高程等第三维信息,而多维模型则涵盖了时间、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信息。

GIS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将地理信息空间化,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GIS系统的发展是IT技术与地理学、测绘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是IT技术与装备应用切合实际的产物,更是人们对复杂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要求的必然选择。

总之,GIS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工具,它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表达,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更好管理和维护,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加准确、全面和科学的数据支持,辅助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系统
01 历史发展
03 实现方法 05 GIS
目录
02 产品分类 04 建模系统 06 开源软件
07 开发工具
09 普适品牌 011 社会应用
目录
08 发展空间 010 语义学 012 专业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 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 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之父:罗杰·汤姆林森60年代早期,在核武器研究的推动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导致通用计算机“绘图” 的应用。
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投入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由联邦林业和农村发展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渥太华研 发。罗杰·汤姆林森博士开发的这个系统被称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 ),用于存储,分析和利用加拿大 土地统计局( CLI,使用的1:50,000比例尺,利用关于土壤、农业、休闲,野生动物、水禽、林业和土地利用的 地理信息,以确定加拿大农村的土地能力。)收集的数据,并增设了等级分类因素来进行分析。
20世纪初期将图片分成层的“照片石印术”得以发展。它允许地图被分成各图层,例如一个层表示植被和另 一层表示水。这技术特别用于印刷轮廓-绘制,这是一个劳力集中的任务,但他们有一个单独的图层意味着他们可 以不被其他图层上的工作混淆。这项工作最初是玻璃板上绘制,后来,塑料薄膜被引入,具有更轻,使用较少的 存储空间,柔韧等等的优势。当所有的图层完成,再由一个巨型处理摄像机结合成一个图像。彩色印刷引进后, 层的概念也被用于创建每种颜色单独的印版。尽管后来层的使用成为当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典型特征之一,刚 才所描述的摄影过程本身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 -因为这个地图只有图像而没有附加的属性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

GIS重视对拓扑结构的管理,重视拓扑关系的自动生成,强调与空间相关的查询统计,强调空间分析,强调三维模型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的概念并非指地理学,而是广义地指地理坐标参照系统中的坐标数据、属性数据以及以此为基础而演义出来的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的地理信息;(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技术交叉的空间信息科学,它依赖于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基础性学科,又取决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航天技术、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的进步与成就。

地理信息系统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1)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

(2)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全面信息服务为目标。

(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它是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

如:ARC/INFO、Mapinfo、CityStar、Geostar、MAPGIS等。

2、3s技术包含哪些内容,分别介绍一下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1)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捕捉、储存、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其他属性数据相结合,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

GIS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

硬件是指用于收集地理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

软件是用于运行GIS的应用程序,可以实现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数据是GIS的核心,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是地球表面的几何形状和位置信息,如地图、遥感影像、地理标记等。

属性数据是与地理空间数据相关的非空间属性信息,如人口统计数据、气候数据等。

人员是使用GIS技术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的专业人员,他们具备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帮助规划师分析土地利用、道路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提高规划的精度和效率。

在环境保护方面,GIS可以用来分析地表水污染、植被分布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业领域,GIS可以用来评估土地适宜性、选择农作物种植和优化农田布局,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在交通运输方面,GIS可以用来分析道路交通流量、选择最佳路径和优化交通信号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空间模式和地理现象。

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将复杂的地理空间关系呈现为直观的地图,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地理信息。

同时,GIS可以对大量的地理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分析,通过空间统计和空间建模等方法,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这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更合理和有效的决策。

然而,GIS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GIS的应用至关重要,但现实中地理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整理版本)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整理版本)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 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 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 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 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 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 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 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 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 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 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 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 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 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 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 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 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 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 再到数字世界(GIS), 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 是客观对象的表示, 是信息的表达, 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 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 且n ≥1), 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

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

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它是把具有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地理学、测绘学、图形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库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进行科学化、定量化、系统化的加工、存储、传输、管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的支持下,对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制图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它能提供多方面的应用,包括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查询和分析。

(1)自然环境。

包括地貌、地质、地震、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2)社会经济环境。

包括经济、人口、城市、交通、社会发展状况等内容。

(3)技术因素。

主要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情况。

(4)人文因素。

包括人文社会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内容。

当前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可以认为是一个空间信息系统,但又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GIS。

如今的GIS,已经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去,不仅为GIS应用于区域规划、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提供了必备的手段和条件,而且正在向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发展。

GIS的功能也由最初单纯的数据采集、存贮、管理、分析扩展到包括为决策者服务的各种分析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相关的空间位置、属性数据和专题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显示等过程,可实现对地理实体的数字化描述。

这里所说的“空间位置”、“属性数据”和“专题数据”,都是GIS的基本要素。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再利用,并且,空间数据又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基础。

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编辑,是使用GIS的第一步。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加拿大Reger Tomlinson
•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 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
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
GIS的定义理解
1、GIS是一计算机系统,既然是系统,就要具有系统的基本 功能,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所以每个GIS系统都是 由若干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GPS
全站仪
解析和数字 摄影测量仪器
全数字摄影 测量工作站
遥感与遥感 图象处理系统
磁带机 光盘机 活动硬盘 硬盘阵列
专用设备
2.存储设备
3.输入设备 1.处理设备 4.输出设备
数字化仪 扫描仪
常规设备
服务器 工作站
键盘、鼠标
5.网络设备
绘图仪 打印机
终端
2、计算机软件系统
用户界面
• Resources and Enviro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国 全称虽有出入,但简称都叫做“GIS”。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 “GIS是一种存储、分析和显示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
术。”
——美国Parker
• “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
4、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
管理 信息管理
咨询
数据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1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全称: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英国 • 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 ——德国 • Land Information System——加拿大、澳大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要素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一种综合性技术系统。

GI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GIS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和人员组成的。

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设备、打印设备等,软件系统主要是GIS软件,数据则是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人员则是负责使用GIS进行分析和决策的专业人员。

GIS的核心功能是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现场测量、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式获取地理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地形地貌、行政区划、交通网络、气候、土地利用等信息。

数据存储是将采集到的各种地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数据分析是GIS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可以帮助用户发现规律、预测趋势、支持决策。

数据展示则是将分析结果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通过地图、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

GIS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地质勘查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可以通过GIS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GIS分析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优化道路规划,提高交通效率;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利用GIS监测和分析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为制定环境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过GIS 的分析与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应用的不断深入,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地理信息系统定义1: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

定义2: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

定义3: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及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不同地点之间传输地理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定义4:能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地理数据,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示意图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

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4、 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

地理学是GIS 的理论依托。

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

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典型的GIS功能框图(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它在最近 30 多年来随着计算机飞速发展,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并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成为一个跨学科、多方向的研究领域。

原理性描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运行环境,系统所具有的空间特征,数据的采集、组织与管理,数据结构和数学模型,系统的设计方法、原则、模式以及步骤。

开发的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以多种方式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使系统具有快速、准确并能综合的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和过程的动态分析。

一、如何用计算机来描述和表达地理现象?凭借计算机来研究地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计算机来描述和表达地理现象?在这之前,古人用各种形式的纸张地图和各种文字数据等资料来描述地理现象,这些资料大都通过测量和调查等方式获取的。

现在有了计算机,那用计算机该如何展现地图和各种文字数据等资料呢?古人借助坐标,通过测量把地理上的现象描绘到纸张上,那自然我们也会想到用同样的思路,用坐标来描述,用图形来展现地图。

经过抽象,分别用点(X,Y),线(X0,Y0,X1,Y1……Xn,Yn),面(X0,Y0,X1,Y1……Xn-1,Yn-1,X0,Y0)这三种坐标形式来表达各种地理现象.各种相关的文字数据等资料,将以属性字段的形式来描述.这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矢量数据.而另一种描述方式——栅格数据,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图象,是由栅格所组成,每个栅格所在的位置和地理的相应区域是对应的,象素值就是对应的属性值.二、如何用计算机来存储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表达形式无非就两种形式:1,二进制;2,字符(其实字符最终也是二进制).在GIS中,用二进制或者字符来存储坐标(属性值同理),坐标浮点型,可以用二进制4或者8个字节来存储,或者也可以用字符串的形式(不过麻烦的是,解析字符串不是很高效),把这一系列的坐标二进制数据以一定的结构保存起来,我们常见的shp格式,就是二进制的.在数据库中,可以用二进制BLOB字段类型来存储坐标序列,也可以用字符串字段类型.栅格数据通常是存储每个象素的值,也是基本数据类型,比如int,double,char等. 整个图象以矩阵或者矩阵的压缩形式来存储的.三、如何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空间数据的处理,就是根据应用分析的需求,采用一种算法,对空间数据进行运算.对矢量而言,就是对地理坐标点进行运算,比如空间关系的判断,就是根据地物的坐标位置,用一种算法来判断地物之间的拓扑关系;数据编辑,也是对地物的坐标进行操作;.对栅格数据,就是对栅格象素进行运算,比如二值化,两个栅格图象的叠置运算.四、如何用计算机来展现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的展示,通常以图形图象或者表格的方式来展现,也是用户操作的UI接口.这里涉及到如何把地理坐标用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如何把图象栅格展现出来?这里涉及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把地理坐标转换成屏幕显示坐标,因为我们最终是要通过屏幕来显示的,如何在屏幕上定位一个地物的坐标,必然涉及到两者的转换.同时地理信息的展现也涉及到如何渲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图符号化上,采用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粗细来表达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空间地理实体,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空间数据库,即将反映地理实体特性的地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这需要解决地理数据具体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即空间数据结构问题和如何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即空间数据库模型问题。

栅格数据模型(Raster Data Model)矢量数据模型(Vector Data Model)对象数据模型(Object Data Model)矢量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将数据模型的概念性描述进行具体的存储与表现矢量数据结构概念: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

数据结构即指数据组织的形式,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

对空间数据则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矢量数据表达矢量数据表达—简单数据结构:只记录空间对象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不记录拓扑关系(又称面条结构)。

适用范围:制图及一般查询,不适合复杂的空间分析这种数据结构具有编码容易、数字化操作简单和数据编排直观等优点。

但这种方法也有以下明显缺点:)相邻多边形的公共边界要数字化两遍,造成数据冗余存储,可能导致输出的公共边界出现间隙或重叠;缺少多边形的邻域信息和图形的拓扑关系。

矢量数据表达—拓扑数据结构:不仅表达几何位置和属性,还表示空间关系采用拓扑关系的原则:应用目的制图或一般查询,可不要拓扑结构;空间分析,则应建立拓扑关系。

(三)使用技术与方法:信息来源如果能将你所在州的降雨和你所在县上空的照片联系起来,可以判断出哪块湿地在一年的某些时候会干涸。

一个GIS系统就能够进行这样的分析,它能够将不同来源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应用。

对于源数据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变量的位置。

位置可能由经度,纬度和海拔的 x,y,z坐标来标注,或是由其他地理编码系统比如ZIP码,又或是高速公路英里标志来表示。

任何可以定位存放的变量都能被反馈到GIS。

一些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生产正在制作能够直接访问GIS的计算机数据库。

可以将地图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输入GIS。

GIS 系统同时能将不是地图形式的数字信息转换可识别利用的形式。

例如,通过分析由遥感生成的数字卫星图像,可以生成一个与地图类似的有关植被覆盖的数字信息层。

同样, 人口调查或水文表格数据也可在GIS系统中被转换成作为主题信息层的地图形式。

GIS 数据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表现了现实世界客观对象(公路, 土地利用, 海拔)。

现实世界客观对象可被划分为二个抽象概念: 离散对象(如房屋) 和连续的对象领域(如降雨量或海拔) 。

这二种抽象体在GIS系统中存储数据主要的二种方法为: 栅格(网格)和矢量。

栅格(网格)数据由存放唯一值存储单元的行和列组成。

它与栅格(网格)图像是类似的,除了使用合适的颜色之外,各个单元记录的数值也可能是一个分类组,例如土地使用状况,一个连续的值,或是降雨量,或是当数据不是可用时记录的一个空值。

栅格数据集的分辨率取决于地面单位的网格宽度。

通常存储单元代表地面的方形区域,但也可以用来代表其它形状。

栅格数据既可以用来代表一块区域,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实物,实物被存储为... 矢量数据利用了几何图形例如点,线(一系列点坐标),或是面(形状决定于线)来表现客观对象。

例如,在住房细分中以多边形来代表物产边界,以点来精确表示位置。

矢量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具有连续变化性的领域。

利用等高线和不规则三角网(TIN)来表示海拔或其他连续变化的值。

TIN的记录对于这些连接成一个由三角形构成的不规则网格的点进行评估。

三角形所在的面代表地形表面。

利用栅格或矢量数据模型来表达现实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栅格数据设置在面内所有的点上都记录同一个值,而矢量格式只在需要的地方存储数据,这就使得前者所需的存储的空间大于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