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信号流程图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一、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的采样和保持过程。

2.学习和掌握香农(采样)定理。

3.学习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S 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香农(采样)定理: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max ωω<)的连续信号)(t f 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满足max 2ωω≥s 时,则采样函数)(t f *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t f 。

m ax ω为信号的最高频率,s ω为采样频率。

四.实验内容1.采样与保持编写程序,实现信号通过 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送到控制计算机,计算机再把数字量送到 D/A 转换器输出。

实验线路图如图2-1所示,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

图2-1 采样保持线路图控制计算机的“OUT1”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 内部主片8259的“7”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

正弦波单元的“OUT ”端输出周期性的正弦波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单元的“IN7”端输入,系统用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初始化为10ms ),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转换结束产生采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入转换完的数字量,送到数模转换单元,在“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

由于数模转换器有输出锁存能力,所以它具有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采样周期T= TK×10ms,TK 的范围为01~ FFH ,通过修改TK 就可以灵活地改变采样周期,后面实验的采样周期设置也是如此。

零阶采样保持程序流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零阶采样保持程序流程图实验步骤:(1)参考流程图2-2编写零阶保持程序,编译、链接。

(2)按照实验线路图2-1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用示波器的表笔测量正弦波单元的“OUT ”端,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得“OUT ”端输出幅值为3V ,周期1S 的正弦波。

基于PLC的三种故障报警电路设计

基于PLC的三种故障报警电路设计

目录1.引言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内容 (1)1.2.1系统功能概述 (1)1.2.2设计实现目标 (1)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硬件配置及组成原理 (2)2.1.1所用硬件 (2)2.1.2系统组成原理图 (2)2.2系统变量定义及分配表 (2)2.3系统接线图设计 (3)2.4系统可靠性设计 (3)3.控制系统设计 (4)3.1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 (4)3.2控制程序时序图设计 (4)3.3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5)3.4创新设计内容 (5)4.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5)4.1系统调试及解决的问题 (5)4.1.1程序梯形图 (5)4.2结果分析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1.引言1.1设计目的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前期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相对独立地设计和调试一个小型PLC应用系统,使学生获得控制技术工程的基本训练,提高工程意识和实践技能。

同时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编写和整理设计文档的能力。

1.2设计内容1.2.1系统功能概述工业控制的发展一直都是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值守,自动监测的方向发展,其中对于系统故障的监测便是系统自动化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快速检测、判断、分析,故障类型及位置和排除故障具有重要作用。

自动故障报警电路就是这样一个模块,这里我们设计的是三种故障报警电路。

1.2.2设计实现目标三种故障标准报警电路控制:标准的报警功能应该是声光报警。

当故障发生时,报警指示灯闪烁,报警电铃或蜂鸣器响。

操作人员知道故障发生后,按消铃按钮,把电铃关掉,报警指示灯从闪烁变为常亮。

故障消失后,报警灯熄灭。

另外还应设置试灯、试铃按钮,用于平时检测报警指示灯和电铃的好坏。

在实际的应用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一般有多种。

对报警指示灯来说,一种故障对应于一个指示灯,但一个系统只能有一个电铃。

设计一个三种故障标准报警电路,报警具有优先级。

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1硬件配置及组成原理2.1.1所用硬件1、PLC,选择FX2N-32MT型PLC(如图2.1.1所示)选择该型号PLC,主要考虑I/O点数满足要求,PLC价格便宜。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理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2-1 (a)()()1121211212212122112+++⋅+=+++=CS R R R R CS R R R R R R CS R R R CS R R s U s U (b)()()1)(12221112212121++++=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2-2 (a)()()RCsRCs s U s U 112+= (b)()()141112+⋅-=Cs RR R s U s U (c)()()⎪⎭⎫⎝⎛+-=141112Cs R R R s U s U 2-3 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Θφφπφm e a a a a m a C C f R s J R f L Js L s C s U s 2602 2-4()()()φφφπφ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260232-5 ()2.0084.01019.23-=⨯--d d u i2-8 (a)()()()()3113211G H G G G G s R s C +++=(b)()()()()()31243212143211H G H G G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A-2-1所示。

图A-2-1 题2-9框图化简中间结果()()()()52.042.018.17.09.042.07.023++++++=s k s k s s s R s C 2-10()()4232121123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R s C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A-2-2所示。

图A-2-2 题2-11系统信号流程图()()()()2154214212654212215421421321111H H G G G G G G G H G G G G G s R s C H H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2-12 (a)()()()adgi abcdi agdef abcdef cdhs R s C +++-=11(b)()()()1221211222112++++=s C R C R C R s C R C R R s R s C2-13 由选加原理,可得()()()()()()[]s D H G G s D G s D G s R G G G H G H s C 3121221221221111--+++=第三章3-1 分三种情况讨论 (a) 当1>ζ时()()()()()⎥⎥⎦⎤⎢⎢⎣⎡-+----+-=-+-=---=⎪⎭⎫ ⎝⎛-+-⎪⎭⎫ ⎝⎛---221221222211112121,122ζζζζωζωζωζζωζζωζζωζζt t n n nn n n e e t t c s s (b) 当10<<ζ时()()()⎪⎪⎭⎫⎝⎛-----+-=---+---=-+-=---=---22222222222121121sin 1121sin 1211cos 221,1ζζζωζωζωζωζωζζωζωζωζωζζωζζζωζωζωarctg t et t e t et t c j s j s n tnnn t nn tnnn n n n n(c) 当1=ζ时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有()()()()()2222nn n r s s s s R s c s R s E ωζωζω+++=-=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nn n n s sr s s s s s s im e ωζωζωζω22212220=+++⋅⋅=→ 3-2 (1) 0,0,50===a v p K K K(2) 0,,==∞=a v p K K K K (3) 10,,KK K K a v p =∞=∞= (4) 0,200,==∞=a v p K KK K 3-3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101.0)11.0()(11)()(2+++=+==Φs s s s s G s R s E s e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t e t t c s n t n nn n 21222,1ωωωωω()()()0)101.0()12.0(20)101.0(2lim lim 1.0)101.0()12.0(10lim lim 0101.0)11.0(lim lim 32220220222001200=+++-++=Φ==+++=Φ==+++=Φ=→→→→→→s s s s s s ds d C s s s s ds d C s s s s s C s e s s e s s e s(1) 0)(R t r =,此时有0)()(,)(0===t r t r R t r s s s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0)(0==t r C t e s sr ,0≥t(2) t R R t r 10)(+=,此时有0)(,)(,)(110==+=t r R t r t R R t r s s s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1101.0)()(R t rC t r C t e s s sr =+= ,0≥t (3) 221021)(t R t R R t r ++=,此时有t R R t rt R t R R t r s s 212210)(,21)(+=++= ,2)(R t r s=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1.0)(!2)()(21210t R R t r C t rC t r C t e s s s sr +=++= ,0≥t 3-4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5001.0)11.0()(11)()(2+++=+==Φs s s s s G s R s E s e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232220220222001200050098)5001.0()12.0(1000)5001.0(100lim lim 5001)5001.0()12.0(500lim lim 05001.0)11.0(lim lim =+++-++=Φ==+++=Φ==+++=Φ=→→→→→→s s s s s s ds d C s s s s ds d C s s s s s C s e s s es s e stt r t t rt t r s s s 5sin 25)(5cos 5)(5sin )(-===稳态误差级数为()[][][]tt tC t C C t e sr 5cos 1015sin 109.45cos 55sin 25224120 -⨯++⨯=-⨯+⎥⎦⎤⎢⎣⎡+⨯-=-3-5 按技术条件(1)~(4)确定的二阶系统极点在s 平面上的区域如图A-3-1 (a) ~ (d)的阴影区域。

海信LED43K5500U(Hi3751-V600机芯)液晶彩电维修手册

海信LED43K5500U(Hi3751-V600机芯)液晶彩电维修手册

R多媒体产品维修手册LED43K5500U主板方案:Hi3751-V600电源方案:HLL-4855WK多媒体研发中心2015.04目录LED43K5500U (3)一、产品介绍 (3)(一)、产品外观介绍 (3)外观图: (3)端子图: (4)(二)、产品功能规格、特点介绍 (5)技术参数: (5)视频支持格式: (6)HDMI、分量输入端口支持的信号格式: (6)(三)、产品差异介绍 (6)主板差异: (6)电源板差异: (7)二、产品方案概述 (7)整机内部图 (7)整机信号流程图 (8)电源分配图 (9)三、主板原理说明 (10)主板实物图 (10)主板电路原理图 (12)四、电源板原理说明 (36)A、产品介绍: (36)B、方案概述 (37)C、分部原理说明 (37)D、常见故障分析 (42)E、单板检修流程 (42)五、产品爆炸图及明细 (44)六、软件升级方法 (45)A、海思系列机型信息汇总: (45)B、海思系列方案使用的调试工具以及相关软件工具介绍 (46)C、如何使用U盘升级: (47)D、升级完成之后的维护工作。

(47)E、如何获取有效的Log信息? (48)F、故障板的常规判断方法: (49)液晶电视服务手册LED43K5500U一、产品介绍(一)、产品外观介绍外观图:(因拍摄技术有限,图片仅供参考)端子图:(二)、产品功能规格、特点介绍技术参数:视频支持格式:HDMI、分量输入端口支持的信号格式:(三)、产品差异介绍179330液晶屏\HE426HU-B51\S1182650主板组件\RSAG2.908.6299-01\ROH174429电源板组件\RSAG2.908.5687-25\ROH主板差异:本机型采用主板组件暂无通用。

电源板差异:RSAG2.908.5687-25可与RSAG2.908.5687-02、03、04、05、26、47等通用。

二、产品方案概述整机内部图整机信号流程图电源分配图三、主板原理说明主板实物图主板电路原理图- 15 –- 16 –- 17 –- 18 –- 19 –- 20 –四、电源板原理说明本机型采用电源板组件电源板组件RSAG2.908.5687-25。

机能学实验常用仪器.

机能学实验常用仪器.

在一个实验记录过程中,零点校正不能再次使用,并 尽可能保持参数不变。
(3)零点校正
换能器零点漂移、仪器零点漂移 零点校正:实验前进行零点校正。
在一个实验记录过程中,零点校正不能再次使用,并 尽可能保持参数不变。
(4)定标:量的标定和单位转换
张力换能器定标
血压换能器定标 呼吸换能器定标
用砝码
1.微机生物信号实时采集处理系统面板
图2-2-3 MedLab硬件接口面板
(1)输入通道:四个信号输入通道
•耦合方式:交流耦合(AC)和直流耦合(DC)方式 •频率范围:1通道高频,2、4通道中频,3通道低频
(2)刺激输出:正、负脉冲(方波)输出
2.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工作流程
信号转换放大 A/D转换 显示


3.生物信号的交流、直流特性
二、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模式
系统硬件 生物信号 信号放大 A/D转换 刺激输出
控制调节
控制调节 数据输入
控制调节
数据处理、记录、分析、存储、输出
系统软件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仪(系统)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仪是集生物信号放大、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生 理科学实验仪器。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仪(系统)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仪是集生物信号放大、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生 理科学实验仪器。
1.微机生物信号实时采集处理系统面板
RM6240C微机生物信号实时采集处理系统面板
(1)输入通道:四个信号输入通道
•全程控调节,频率范围:DC~3K •12导联心电图
(2)刺激输出:程控刺激器
t
4. 操作步骤
(1) RM6240操作流程

交通信号灯模拟(PV操作)

交通信号灯模拟(PV操作)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01.1 课程设计目的 01.2 课程设计要求 (1)第二章课程设计任务内容 02.1课程设计任务 02.2 课程设计原理 02.3 课程设计内容 (4)第三章详细设计说明 (5)3.1 模块描述 (5)3.2 性能描述 (5)3.3 输入项 (6)3.4 输出项 (6)3.5 数据结构 (7)3.6 算法介绍 (7)3.7 流程图 (8)3.7.1 主程序流程图 (8)3.7.2 算法流程图 (9)3.8 接口描述 (11)3.9 限制条件 (13)第四章件使用说明 (13)4.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13)4.2系统的运行说明 (13)4.3 运行结果 (13)第五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9)附录1:参考文献 (20)附录2:程序清单 (21)交通信号灯模拟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1 课程设计目的根据学院课程安排,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开设了操作系统这门课程,操作系统可以说是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对于操作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设计理念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要想真正学好并理解操作系统这门课程,不但需要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原理,还需要加强操作系统实验,上机进行编程实践,现在一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本次课程设计在同学们掌握理解该课程的基础上,对操作系统内部的一些具体项目的实现方法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实践将知识彻底掌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该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摆脱抽象的理解,从实践中将理论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交通信号灯模拟,在熟练掌握课本所讲解的计算机的P 操作和V操作的原理的基础上,利用C++程序设计语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模拟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模拟,一方面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根据已有原理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行系统软件开发和针对实际问题提出高效的软件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格林通气体探测仪说明手册

格林通气体探测仪说明手册

气体探测仪说明书一、系统上电1.1、智能控制单元上电过程如下:1.1-1合闸断路器(位于司钻房电控柜,QF5)等待1.1-2显示启动状态代码“SU”“F4”是故障代码的一种(故障代码表,见“故障跟踪”一章)等待1.1-3显示当前气体浓度,”准备/READY”灯常绿亮(注:当前气体浓度为零)显示“F4”,代表故障(由于该说明书,基于模拟实验,该实验只连接了上图红框处的两张报警卡)1.2、硫化氢和可燃性气体探测器上电如下。

注意:探测器首次上电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后才能正常使用。

等待1.2-1首次上电将测试LED指示灯,若正常则显示“88.8”等待1.2-2完成指示灯测试后,进入等待1.2-3显示当前气体浓度(当前气体浓度为0)启动状态,显示“SU”代码二、系统复位/测试当报警发生2-1按“应答”键释放应答继电器状态(A2点亮,代表当前为报警状态)2-2按“复位”键清除报警记忆,上图A2熄灭2-3持续按住“复位”键,测试信号卡面板上的信号灯(正常为全部灯点亮,如红框所示)三、系统设置3.1、设置气体报警控制单元(两种控制卡设置相同,以可燃性气体控制卡设置为例)A、浏览设置连续按住暗藏方式选择键Mode/Select(简称M/S键)10秒钟后,状态指示灯SETUP开始闪亮后释放M/S键,显示屏将按下图所示的流程图自动显示仪表已设定好的各个状态参数。

核对程序流程图流程图片如下:,后移走螺丝刀等待EN/dE,A2闪亮,“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EN为报警激励状态;dE为报警非激励状态,A2闪亮,“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LA为报警锁定状态;nL为报警非锁定状态“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60为设定的报警阀值EN/dE,A1闪亮,“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EN为报警激励状态;dE为报警非激励状态“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LA为报警锁定状态;nL为报警非锁定状态“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30为设定的预报警阀值“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AC为故障激励状态;nA为故障非激励状态“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ct为卡测试状态参数模式10显示3,“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3”为卡测试时间,单位:秒“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该模式为卡测试时报警输出触发“AC”,非触发“nA”、2显示PE/Pd,“设置/SETUP”闪亮等待注:“PE”为设置口令有效,“Pd”为口令设置无效3返回到运行状态B、参数更改设置连续按住M/S键25秒,当状态灯SETUP由闪亮变常亮时释放M/S键,仪表进入设定程序。

第3章三菱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步进指令

第3章三菱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步进指令

3.2 步进指令及多流程步进顺序控制
3.2.2 单流程步进顺序控制
所谓单流程,是指状态转移只可能有一种顺序,没有 其它可能。
1.状态转移图的设计
(1)将整个工作过程按任务要求分解,其中 的每个工序均对应一个状态,并分配状态元件。
①准备(初始状态) ②启动电动机1 ③启动电动机2 ④启动电动机3 ⑤停止电动机3 ⑥停止电动机2 ⑦停止电动机1 S0 S20 S21 S22 S23 S24 S25
活且转移条件满足时才能被激活,同时一旦下一个状态被激
活,上一个状态自动关闭。因此,对于单流程状态转移图来 说,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状态是处于激活状态的。 (4)若为顺序连续转移(即按状态继电器元件编号顺序向 下),使用SET指令进行状态转移;若为顺序不连续转移, 不能使用SET指令,应改用OUT指令进行状态转移。
S0 S20 S21 S22 S23 S24 转移条件 转移条件 转移条件 转移条件 转移条件 转移条件 按下SB1 按下SB2 按下SB3 按下SB4 按下SB5 按下SB6
a)单一条件 b)多条件组合 图3-9 状态的转移条件
3.2.2 单流程步进顺序控制
图3-10 电动机顺序控制系统状态转移图
想一想 练一练
练习思考题:三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二)。 要求用一只启动按钮(SBl)和一只停止按钮 (SB3)实现三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停控制,每按 一次按钮能顺序启停一台电动机。PLC接线及电 气控制原理图参考图3-1 b),工序图如图3-14, 要求1)根据所示的状态转移图,设计梯形图; 2)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
2.RET:步进返回指令
RET指令没有操作元件。RET指令的功能是:当步进顺控程序执行完 毕时,使子母线返回到原来主母线的位置,以便非状态程序的操作在 主母线上完成,防止出现逻辑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s)
1 1 C(s)
C(s)
R1(s)
G11(s) C1(s)
G12 (s) R2 (s)
G21(s) C2 (s)
G22 (s)
7
2-4 信号流图
四、梅逊 (Mason)公式
输入与输出两个节点间的总传输(或叫总增益),可用下面的梅
逊公式来求取:
1N
G
Δ
Σ
k 1
pk
Δk
式中:Δ信号流程图
ab x1 1 bc x3
6

方块图
1
R(s)
G(s)
C(s)
信号流程图
R(s) G(s) C(s)
R(s) +
E(s) G(s)
C(s)
2
_
H(s)
N(s)
3
R(s) +
E(s) _
G1(s) +
+
G2(s)
C(s)
H(s)
N(s)
R(s) + E(s)
Δ=1-(所有不同回路增益之和)+(所有两个互不接触回路增 益乘积之和)–(所有三个互不接触 回路乘积之和)+……
=1
Σ
m
Lm1
Σ
m
Lm2
Σ
m
Lm3
P—k —第k条前向通路的增益;
Lmr = r个互不接触回路中第m种可能组合的增益乘积; N —— 前向通道的总数;
Δk——与第k条前向通道不接触的那部分信流图的Δ;
8
2-4 信号流图
例1 利用梅逊公式,求:C(s)/R(s)
R(s)
+
G1
G2
-
G7
G6
G3
++
G4
-
H1
H2
G5 + + C(s)
解:画出该系统的信号流程图
R(s) G1
G6
G2
G3
G7
G4
G5
H1
1 C(s)
H2 9
R(s) G1
G6
G2
G3
G7
G4
G5
H1
1 C(s)
1N
G
Δ
Σ
k 1
pk
Δk
G(s) +
+ C(s)
4
_
H(s)
R1(s)
+ G11(s)
C1(s) +
5
G21(s)
R2 (s)
G12 (s) G22 (s)
+ + C2 (s)
R(s) 1 E(s) G(s) C(s)
H (s)
N(s) 1 R(s) 1 E(s) G1(s) G2(s) C (s)
H (s)
R(s) 1 E(s) G(s) H (s)
益为a,则传输也为a。 前向通路:信号由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传递时,每个节点只通
过一次的通路称为前向通路。如:x1→x2→x3→x4 。
x5
x1
a
x2
b
f
c
x4
x3
d
e
2
2-4 信号流图
前向通路总增益:前向通路上各支路增益的乘积
如:x1→x2→x3→x4总增益abc。 回 路:通路的起点就是通路的终点,并且与其它节点相交
L2
1 R 2C2s
1 L3 R 2C1s
1 L1L2 R1C1sR2C2s
1 (L1 L2 L3 ) L1L2
1
1
1
1
1
R1C1s R2C2s R2C1s R1C1R2C2s
前向通路只有一条,即
1 P1 R1R 2C1C2s2
1 1
所以
C(s) R(s)
G
P1Δ1 Δ
R1R 2C1C2s2
C1s C 1 D R2
C2s
1
C(s)
B
E
1
1
注意:图中C位于比较点的前面,为了引出C处的信号要 用一个传输为1的支路把C、D的信号分开。
12
1
1
1
1
1
R(s) 1 A R1
C1s C 1 D R2
C2s
1
C(s)
B
E
1
1
题目中单独回路有L1、L2和L3,互不接触回路有 L1L2,即 :
1 L1 R1C1s
x3 c x4
b x2
x1 a b x2
x1 ab x2 x1 ab x3
ab x1 1 bc x3
bc
x1
ac
x4
x2
bc
5
2-4 信号流图
对图中的(d)作一简单推导:
x1 a x2
b
x3
(d )
x1 ab x3
c
bc
因为 x2=ax1+cx3
x3=bx2 用代入法消去中间变量x2得到:
x3
P2= G1L6G4G5
Δ2=1
P3= G1G2G7
Δ3=1-L1
10
R(s) G1
G6
G2
G3
G7
G4
G5
H1
H2
1 C(s)
1N
G
Δ
Σ
k 1
pk
Δk
因此,系统的闭环系统传递函数C(s) / R(s)为
C(s) R(s)
G
1 Δ
(p1Δ1
p2Δ2
p3Δ3
)
G1G2G3G4G5 G1G6G4G3 G1G2G7 (1 G4H1 )
1 G4H1 G2G7H2 G6G4G5H2 G2G3G4G5H2 G4H1G2G7H2
11
2-4 信号流图
例2:画出信流图,并用梅逊公式求取传递函数C(s) / R(s)。
R (s) + A 1 + -B 1 C + D 1
E1
C(s)
_ R1
C1s
_ R2
C2s
信流图:
1
1
1
1
1
R(s) 1 A R1
H2
该系统中有四个独立的回路:
L1 = -G4H1 L3 = -G6G4G5H2
L2 = -G2G7H2 L4 = -G2G3G4G5H2
互不接触的回路有一个L1 L2。所以,特征式
Δ=1-(L1 + L2 + L3 + L4)+ L1 L2
该系统的前向通道有三个:
P1= G1G2G3G4G5
Δ1=1

多于一次的闭合通路叫回路。
回路增益:回路中,所有支路增益的乘积。图中有两 个回
路,一个是x2→x3→x2,其回路增益为be, 另一个回 路是x2→x2,又叫自回路,其增益为d。 不接触回路:指相互间没有公共节点的x回5 路。图中无。
x1
a
x2
b
f
c
x4
x3
d
e
3
二、信流图的性质及运算法则
1、每一个节点表示一个变量,并可以把所有输入 支路信号迭加再传送到每一个输出支路。
2-4 信号流图
信流图是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一种图形表达。
设:一组线性方程式如下: x1 x1
x2 x3
ax1
dx2 bx2
ex3
x4
cx3
x5
信流图的表示形式 x5
fx5 x5
x1
a
x2
b
d
e
f
c
x4
x3
1
2-4 信号流图
一、几个定义
输入节点:(或源节点):只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如x1、x5。 输出节点:(或阱节点):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如x4。 混合节点:既有输出支路,又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如:x2、x3。 传 输:两个节点之间的增益叫传输。如:x1→x2之间的增
1 R1C1s
R1C2s 1
13
2-4 信号流图
例3:
R(s) +
E(s) _
G1(s)
+
_
B(s)
C(s) G2 (s)
例4:
R(s) +
E(s) _
G1(s)
+
_
B(s)
C(s) G2 (s)
14
2、支路表示了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 系。支路上的箭头方向表示信号的流向。
3、混合节点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增益为1的支路变 成为输出节点,且两节点的变量相同。
4
2-4 信号流图(运算法则)
(a)
x1 a x2
a
(b)
x1
x2
b
(c) x1 a x2
b x3
x1 a x2
b
x3
(d )
c
x1
a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