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分类
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分类及自救措施

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分类及自救措施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者是含有自然毒素的动植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发病必然与近期进食某种食品有关,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一般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的尾峰。
依据病原学分类方法,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无论从发生的数量还是人数都是占第一位的。
根据不同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理可分为中毒感染和毒素中毒两类。
前者是指食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
其前提是食物被致病菌污染,并且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使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达到可引起发病的数量,如沙门氏菌属中的某些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
毒素中毒型是由于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后,在食品中生长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大量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素毒引起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长。
有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好发于夏秋季气温和湿度较高的季节,常常为集体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一般病程短,预后良好。
当然肉毒中毒不属此例。
2、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霉菌属于真菌,其菌丝体比较发达但不形成食用真菌那样较大的子实体,一般通过孢子繁殖,广泛存在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
目前已知的霉菌中大约有1/l0的霉菌可产生有害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中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引发急性的食物中毒,有些毒素少量长期的摄入可产生慢性、潜在性的危害,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
较常见的霉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因误食由赤霉病素与污染了禾谷镰刀菌的玉米造成的。
主要毒素是赤霉烯酮,食后半小时就可出现恶心、呕吐、浑身乏力。
食物中毒的分类特点预防和控制

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及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重大活动期间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响应级别会提升;
3、责令当事人停止生产销售可疑食品,并保护现场;
4、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及处理结果由卫生行政 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各自权限对社会公布。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
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 有密切关系。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 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完成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现场调查 处理后,应及时撰写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初步调查报告,并按规定时 限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根据事故 的进展情况,按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限,依次报送阶段性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报送终结报告。
(1)初步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危 害程度、病亡人数、主要症状、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 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单位基本信息、已采取 措施、事故简要经过等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1)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场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消毒:a.炊具、食 具、抹布应煮15—30min;b.菜板应用刀刮去表面,再用0.2%热碱 水彻底反复洗刷;c.厨房地面墙壁可用0.5%漂白粉液或2%石炭酸液 消毒;d.引起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煮沸15min后深埋;e.患者的排 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来苏儿拌匀消毒(将排泄物一份与消毒液 二份充分混合放置2h);
食物中毒症状 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食物中毒症状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
导语:每个人每天都要吃东西,生活中很多人吃东西不讲究,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吃了不干净的或者有毒的食物,这就会导致食物中毒,而食物中毒的分类有
每个人每天都要吃东西,生活中很多人吃东西不讲究,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吃了不干净的或者有毒的食物,这就会导致食物中毒,而食物中毒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种类的中毒症状也会不一样。
1.胃肠型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
该病以夏秋二季为多。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
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概念:指摄入还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分类: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2、有毒动植物中毒3、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式,发病曲线无余波。
2、发病与食物有关。
3、一般临床表现相似,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病程较短。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5、从中毒食物和中毒患者的生物样品提取出与引起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1、季节性特点2、地区性特点3、病因分布特点4、病死率特点5、发生场所分布特点一、概述(一)流行病学特点1、发病率、死亡率:多数发病急、病程短、预后好,但也有例外2、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但夏秋季高发。
3、中毒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也可源于剩饭、米糕、米粉等植物性食物。
(二)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可有发热。
(三)诊断1、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急、短时内同时发病、共同进食史等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发热3、实验室检查: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及粪便、血清等(四)处理原则1、轻者支持疗法、对症治疗2、重者应用抗生素及特效解毒药二、沙门菌食物中毒(分布广泛,发病率40-60%)(一)食品中的来源:1、家畜、家禽2、奶制品3、蛋类4、受器具、带菌者污染的食物(二)中毒症状:潜伏期短,一般为4-48h,长者可达72h。
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
开始表现为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
腹泻一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粘液或血。
体温升高,可达38℃-40℃,轻者3-4d症状消失。
(三)预防1、防止沙门菌污染肉类食品:加强肉类的卫生监督管理、购买正规检疫合格肉制品2、控制食品中沙门菌的繁殖:低温储存、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应尽快食用3、彻底加热以杀灭沙门菌:经高温处理后可供使用的肉块,重量不应超过1kg,并持续煮沸2.5-3h,或应使用肉块的深部温度至少达到80℃,并保持12min,使肉中心部位变为灰色而无血水,熟肉制品长时间放置后应再次加热。
食物中毒分类一览表

食物中毒分类一览表A、粮食类糯米(1)不宜食用冷指来水所煮的饭(2)不宜常吃剩油炒饭高梁(1)不宜常吃加热后放置的高粱米饭或煮剩的高梁米饭(2)不宜加碱煮食黄豆(1)不宜多食炒熟的黄豆(2)对黄豆过敏者不宜食用(3)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时不宜食用(4)服用红霉素、灭滴灵、甲氰咪胍时不宜食用(5)服用左旋多巴时不宜食用(6)不宜煮食时加碱(7)食用时不宜加热时间过长(8)服用铁制剂时不宜食用(9)服氨茶碱等茶碱类药时不宜食用(10)不宜与猪血、蕨菜同食(11)不宜多食豆浆(1)饮用时加热时间不宜过短(2)不易和鸡蛋同时煮食(3)豆浆不易加红糖饮用(4)暖水瓶装豆浆不宜饮用(5)喝豆浆时不宜食红薯或橘子(6)不宜多饮绿豆(1)服温热药物时不宜食用(2)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时不宜食用(3)服甲氰咪胍、灭滴灵、红霉素时不宜食用(4)服用铁制时不宜食用(5)煮食时不宜加碱(6)老人、病后体虚者不宜食用(7)不宜与狗肉、榧子同食。
红豆(1)忌与米同煮,食之发口疮(2)不宜与羊肉同食(3)蛇咬伤,忌食百日(4)多尿者忌用.B.油类猪脂(1)服降压药及降血脂药时不宜食用(2)不宜用大火煎熬后食用(3)不宜久贮后食用(4)不宜食用反复煎炸食物的猪油菜籽油(1)菜籽油经高温处理后贮存(2)带有蛤喇的菜籽油不应食用C.肉类猪肉(1)不宜食用未摘除甲状腺的猪肉(2)服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时不宜多食(3)禁忌食用猪油渣(4)小儿不宜多食(5)不宜在刚屠后煮食(6)未剔除肾上腺和病变的淋巴结时不宜食用(7)老人不宜多食瘦肉(8)食用前不宜用热水浸泡(9)在烧煮过程中忌加冷水(10)不宜多食煎炸咸肉(11)不宜多食加硝腌制之猪肉(12)不宜多食食午餐肉(13)不宜多食肥肉(14)忌与鹌鹑同食,同食令人面黑(15)忌与鸽肉、鲫鱼、虾同食,同食令人滞气(16)忌与荞麦同食,同食令人落毛发(17)忌与菱角、黄豆、蕨菜、桔梗、乌梅、百合、巴豆、大黄、黄连、苍术、芜荽同食(18)忌与牛肉、驴肉(易致腹泻)、羊肝同食。
食物中毒的分类及 举例

食物中毒的分类及举例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消化食物后,由于摄入或接触到有害微生物、毒素、化学物质等导致的健康问题。
食物中毒根据引起中毒的原因和症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一、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由于摄入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的食物而引起中毒。
例如:1.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常见的食品有鸡蛋、禽肉、家禽、鱼类等,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
2.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常与不当储存的罐头食品有关,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由于食物中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引起中毒。
例如:1. 重金属中毒:食物中含有过量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可以引起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肝肾功能损害等。
2. 农药中毒: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头痛、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
三、生物毒素食物中毒:食物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质产生的毒素导致中毒。
例如:1. 黄曲霉素中毒:由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污染的谷物、豆类等食物引起,会导致肝脏损伤和癌症。
2. 鱼类中毒:摄入含有鱼类毒素的鱼类,如河豚、蓝鳍金枪鱼等,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麻木等。
四、真菌性食物中毒:由于摄入了有毒真菌而引起中毒。
例如:1. 采集到的毒蘑菇:乌蘑菇、鹅膏菇等一些有毒真菌被错误地采集和食用,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腹痛、呕吐、黄疸等。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分类和举例,食物中毒的种类是非常多样的。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我们应该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储存条件,以及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标准。
当出现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将病因与相关食物联系起来,以便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食物中毒

预防:加强宣传教育,不采摘不食用不认识的蘑菇!
一、 常见食物中毒: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2、河豚鱼中毒:河豚鱼味鲜至“拼死吃河豚”。毒素存 于全身,以卵巢、肝脏最高,但肉无毒素。起病急,出现 消化道症状后迅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河豚毒素可引起中 枢神经麻痹,阻断神经肌肉间传导,使随意肌出现进行性 麻痹;直接阻断骨骼纤维;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 剧降低。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 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四 肢无力、发冷、口唇和肢端知觉麻痹。重症患者瞳孔与角 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以致发展到全身麻痹、瘫痪 。呼吸表浅而不规则,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 ,最后死于呼吸衰竭。抢救不及时极易出现死亡。。
预防:不吃腐败变质的鱼;科学储存和加工鱼类食品。
一、 常见食物中毒: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4、亚硝酸盐中毒:极似食盐。香肠、腊肉、咸酸菜、不新鲜 疏菜、苦井水中含量高。 机制:使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组织缺氧。 表现:全身青紫发绀是其特有表现 ,伴有头晕、头痛、心率 加快、烦躁或嗜睡、急性胃肠炎。重者昏迷、抽搐、尿失禁 ,易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处理:催吐、洗胃、导泻;应用美蓝和维生素C解毒剂;对症 治疗。 预防:对因预防:禁食不新鲜烂变蔬菜;腌菜放盐充足时长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严用;苦进水弃用等。
对症处理为主;一般预后良好,病死率低。
一、 常见食物中毒:
四)、细菌性食物中毒: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嗜盐 ,不耐热。中毒食物主要为海产品和腌菜。中毒机制主要 为感染型+肠毒素。表现为:恶心、腹痛、腹泻(洗肉水样 便)、呕吐。予氯霉素、对症处理为主;一般预后良好,病 死率低。
常见食物中毒的分类及中毒表现ppt课件

5、 诊 断
1.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食品;潜伏期短, 病程短。
2.临床表现 : 剧烈反复地呕吐、腹痛、腹泻 等。
3.实验室诊断 :以毒素鉴定为主
(1)从中毒食品中直接提取肠毒素;
(2)从中毒食品、患者吐、泻物中培养、分离 出同一型别金葡菌,肠毒素为同一型别。
(3)从不同患者呕吐物中检测出金葡菌,肠毒 素为同一型别。
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是指将天然含有毒成分或动物的某一部分 当作食品(河豚鱼)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 可食食品(含高组胺鱼类)
牲畜甲状腺中毒
河豚鱼中毒
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 类。“拚死吃河豚”,可见该鱼味美诱人 ,食之却要冒生命危险。
(1)有毒成分和毒素分布
污染。
2)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乳汁中可能带有 葡萄球菌。
3)畜、禽肉体局部患化脓性感染时,球菌对 肉体其它部位的污染。
(2)肠毒素形成的条件
1)食物受污染的程度: 2)食物存放的温度:在37℃的范围内存放温度越高,
产生肠毒素需要的时间越短。
3)食物存放的环境:通风不良氧分压降低时,肠毒素 易于形成。
(3)观察可疑食物或患者呕吐物、粪便中分 离出的沙门菌与病人早期及恢复期血清的凝 集效价,恢复期明显增高,一般约4倍。
6、治疗于预防
急救:洗胃、催吐和导泻,立即用0.05%高 锰酸钾溶液洗胃。 治疗:对症治疗 为主,补充水分和纠正电解 质紊乱,重者可用抗生素。 预防:防止沙门菌食品污染;控制沙门菌在 食品中繁殖;彻底杀灭沙门菌。
3、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主要是大量活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 毒。 潜伏期一般12~16小时,主要临床表现 为恶心、呕吐,发冷、发热.头晕、头痛、乏 力,脐周边阵发性剧烈腹痛(绞痛)、腹泻水样 便,常伴有粘液 ,一日数次至10余次。发病 率较高,为50%~80%。病程较短,为1~3日, 多数24小时内恢复,预后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分类
按病原物质分类可分为: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
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
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
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
医学教育网收。
集整理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
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
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
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二、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
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
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种。
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
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
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
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①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②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③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
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
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
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和一时尚未明化学毒物时更为重要。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医学教育网收。
集整理或摄食含有毒素的动植物如毒蕈、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此病的潜伏期短,可集体发病。
表现为起病急骤,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常有畏寒、发热,严重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和休克。
本病处理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重症可用抗生素。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肉毒中毒者可及早给于肉毒抗毒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