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基础同步练习(附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1 邓稼先

1.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____________。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____________。他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曙光集》等。

2.文体知识

3.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氢.弹( ) 夐.( ) 颤.抖( ) 华裔.

( ) 大厦.( ) 孕.育( ) 元勋.( ) 罗布泊.

( ) 难堪.( ) 筹.划( ) 无垠.( ) 妇孺.

皆知( ) 拓?????( )拓本( )开拓 殷?????( )殷红( )殷切 露?

????( )锋芒毕露( )露脸 强?????( )强占( )强迫( )倔强 参?????( )参加( )人参( )参差不齐

鲜?????( )鲜为人知( )鲜艳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sh ǔ( )名 y íng( )带 日x ūn( )

y áo( )言 仰m ù( ) zh ì( )友

p áng( )徨 di àn( )基 ái( )症

呼xi ào( ) 鞠躬尽cu ì( ) 马革gu ǒ( )尸

?????选p ìn ( )驰ch ěng ( ) ?????家y ù( )户晓手y ù( ) ?

????眼ku àn ɡ( )ku àn ɡ( )架

?????z ū( )借z ǔ( )咒z ǔ( )碍z ǔ( )辈 ?????沉m ò( )罢ch ù( )y ǒu ( )黑狡xi á( ) ?????t ǎn ( )白t ǎn ( )护d ǎn ( )小d àn ( )子

(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筹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之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家喻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锋芒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⑨________: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⑩________: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________: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

?________: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4.写作特色

小中见大,真实可信

小中见大就是通过小的具体形象来高度概括、集中反映重大题材和广阔画面。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歌颂他的伟大时,却侧重选择一些平凡的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伟大。例如,文章第三部分反复强调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的朴实气质,第四部分中邓稼先的一封短短的信,第五部分中一句短短的话,在常人眼中都是很平常的,这些都是平常小事,作者却从这些平常小事中挖掘出人物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正因为平常,所以显得更真实可信,读来就格外亲切。

横式结构

文章并没有完全按照邓稼先生平的先后顺序,而是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侧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5.主旨归纳

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描写、评价,突出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让读者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6.结构图示

7.技法指导

赏析重点语句

理解句子的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句子前后语境的分析,来弄清句子的含义。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抓住文章的主旨,回答时要照应主旨;②看句中有无关键词,理解时要抓住关键词进行重点阐述;③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要考虑修辞的作用。

详解详析1.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

3.(1)qīng xiòng chàn yìshàyùn xūn

pōkān chóu yín rútàtuòyān

yīn lùlòu qiáng qiǎng jiàng cān

shēn cēn xiǎn xiān

(2)署萦曛谣慕挚彷奠癌啸

瘁裹聘骋喻谕眶框租诅

阻祖默黜黝黠坦袒胆担

(3)①想办法;定计划。

②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③很少有人知道。

④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⑤每家每户都知道。

⑥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⑦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⑧引人注目

⑨马革裹尸

⑩层出不穷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 走近作者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______。所作诗讲究炼字炼意,音调自然和谐,富有社会意义。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泥土的歌》等。

2. 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弥.高( ) 小楷.( ) 赫.然( ) 迭.

起( ) 梳.头( ) 伴侣.( ) 卓.越( ) 澎湃..

( ) 大无畏.( ) 目不窥.园( ) 慷慨..( ) 淋漓..

( ) 心不在焉.( ) 兀.兀穷年( ) 锲.而不舍( ) 潜.

心贯注( ) 单?????( )传单( )单于 济?????( )同舟共济( )人才济济 斗?????( )气冲斗牛( )斗志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抱qiàn( ) shuò( )果 深xiāo( ) zhì( )序

?????shuāi( )微zhōnɡ( )肠 ?

????突wù( )yuán( )旦 ?????闲xiá( )xiá( )疵 ?????kǎi( )书kāi( )油

(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兀兀穷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形容埋头读书。

⑤________: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⑥________: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极为畅快的样子。

⑦________: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3. 写作特色

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 讲究典型性, 能以少胜多。对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者只选取了闻一多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闻一多起稿政治传单、进行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 著作等身, 可以记述的事很多, 但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 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都表现了出来。

4.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为探索爱国、爱民之路而潜心学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投身于民主运动,“说了就做”,面对凶残的敌人视死如归。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5. 结构图示 说和做??????????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优秀的学者作为革命家?

?????????先说后做敢说敢做大勇的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6.技法指导

从比喻角度赏析散文的语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详解详析

1.诗人烙印罪恶的黑手

2.(1)míkǎi hèdiéshūlǚzhuópéngpài wèi kuīkāngkǎi línlíyān wùqièqián dān chán jìjǐdǒu dòu

(2)歉硕宵秩衰衷兀元暇瑕楷揩

(3)①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②很不一样。

③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④目不窥园

⑤气冲斗牛

⑥慷慨淋漓

⑦心不在焉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 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________,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与萧军合出小说、散文集《跋涉》。次年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中篇小说《________》,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病逝。另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2. 追溯背景

1936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陨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的日子里,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用女性化、情绪化的手法,去诠释鲁迅的信念与力量,写下了这篇文章。本文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由于作者萧红与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文学性,而且也富于史传性。

3. 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咳嗽..( ) 阖.( ) 调羹.( ) 嘱咐..

( ) 校.样( ) 绞.肉( ) 忧郁.( ) 瞿.

秋白( ) 疙瘩..( ) 悠.然( ) 藤.椅( ) 嚷.

嚷( ) 角?????( )角落( )角色 恶?????( )恶人( )深恶痛绝 调?????( )调羹( )曲调 率?

????( )草率( )效率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ǎn( )息 xīn( )金 jié( )力 轻jié( )

?????huàn( )想yòu( )稚 ?

????明lǎng( )书声lángláng( ) (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明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存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悠闲的样子。

⑥________:(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⑦________:厌恶、痛恨到极点。

4.写作特色

笔法疏散,娓娓道来

整篇文章没有统一的线索,几件事情之间也没有彼此关联,好像作者在面对面地向我们随意讲述鲁迅先生的生活琐事,任意挥洒,不随意拔高,就是展现生活中真实的鲁迅,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轻松,显示出萧红写作的独特风格。

语言质朴,形象鲜明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细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

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鲁迅,将崇敬和爱戴之情不露痕迹地融在对琐事的叙述中,展现了一代文豪的思想和人格,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5.主旨归纳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工作、养病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高尚人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6.结构图示

7. 技法指导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此类题的答题格式为“谁+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前者一般适用于概括写事和写人的文章,后者一般适用于概括写景的文章。

详解详析1.张迺莹生死场

3.(1)késou hégēng zhǔfùjiào jiǎo yù

qúgēdɑyōu ténɡrāng jiǎo juéè

wùtiáo diào shuài lǜ

(2)喘薪竭捷幻幼朗琅琅

(3)①文中指开朗,爽快。

②安稳。

③心里怀有的念头。

④核对是否符合标准。

⑤悠然

⑥草率

⑦深恶痛绝

4 孙权劝学

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积累篇

【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卿.( qīnɡ)涉.猎( shè)孰.( shú)遂.( suì)

【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即更/刮目相待。

梳理篇

理解词义

(1)卿今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3)见.

往事耳(了解) (4)即更.

刮目相待(另,另外) (5)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知晓事情) 一词多义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

为大有所益(与“为”连用,译为“认为”) 古今异义

(1)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

????古义:只,只是。例:但.当涉猎。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 (3)及?

????古义:到,等到。例:及.鲁肃过寻阳。今义:连词,以及。 (4)往事?

????古义:指历史。例:见往事..耳。今义:过去的事情。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蒙母”前省略了介词“于”,应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写作特色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

吕蒙在接受了孙权的劝学之后,到底学得怎么样,文中没有直接交代,而是让鲁肃来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结尾又写到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这说明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与之深交,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才略长进惊人。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的过程,表明只要刻苦治学,必有所长进。

结构图示

技法指导

翻译文言语句

在翻译句子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体会原文,把词语放入句子中去理解,把句子放入全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2)对文言文中的省略句,翻译时应注意根据前后文将省略的内容用括号的形式补充完整。

(3)力求直译,如遇句子直译不便表达时,则用意译。

(4)关注文言句式的特点,如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调整它们的语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

(3)即更.刮目相待()(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孰.若孤()(6)资治通鉴.()

2.孙权,字,三国时的创建者。

3.“经”即“五经”,指《》《》《》《》《》等书,“四书”指《》《》《》《》等书。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

..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

(4)及.鲁肃过.寻阳()()

(5)卿今者才略

....()()

(6)非复

..吴下阿蒙()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其句式特点。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句: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B.见往事耳。[译句:了解历史罢了。]

C.孰若孤?[译句:怎么比得上我呢?]

D.蒙乃始就学。[译句: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的才略的惊人增长。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详解详析

1.(1)qīng (2)shè

(3)gēng (4)yé

(5)shú(6)jiàn

2.仲谋吴国

3.诗书礼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4.(1)当道,当权

(2)推托事务

(3)只,只是粗略地阅读

(4)到,等到经过

(5)如今,现在才干和谋略

(6)不再是

5.(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推托。

(2)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6.[解析] C 应译为:谁比得上我呢?

7.B

群星闪耀

组合滚动练 2

《说和做》·同步延伸练

延伸关注点:从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一个言行一致的闻一多,但闻一多的高尚品质不限于此,他还是一个铁骨铮铮不怕死的汉子!

铁骨铮铮闻一多

云晓光

①抗战爆发了,闻一多开始蓄胡须。他说:“赶不走日本人,我就不剃胡子,看它能够长多长!”

②七年过去了,他的胸前黑须盈尺,但是日本人还是没有被赶走。有一天,闻一多居然见到了街头有饿死的国民党士兵,要知道,这是在大后方昆明啊。

③闻一多先生不再潜心学问了,他拍案而起道:“这个国家,我们不能不管了!”

④他出席各种进步会议,他在会上的发言犹如狮吼虎啸,不做任何的掩饰。他的发言,老实人听了连胆子都要被吓破,谁都知道国民党统治黑暗,弄不好,脑袋就没了,但是闻一多先生不怕。他当着国民党军官邱清泉的面发问道:“国家糟到这步田地了,我们再不出来讲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不管,还有谁管?有人怕青年闹事,我倒以为闹闹无妨。现在只有一条路,革命。”

⑤他在另一次大会上说:“三十年了,居然国家还像三十年前一样,难道袁世凯还没有死吗?”

⑥闻一多不仅这样说,还跑到街上去,和青年学生一起游行。齐胸的长须飘荡,步履

沉稳。

⑦国民党非常讨厌他,给他起了个俄式外号叫“闻一多夫”,说他是领俄国人卢布的,还叫他“闻疯子”,闻一多的学校职务也被解除了。但是闻一多不怕,他已经看出国民党政府不会帮助这个国家了,就和它对着干。他在一次校友会上说:“前两天有一家报纸骂了蒋介石,他的党徒就不干了,说侮辱了什么。为什么蒋介石就不能骂,他为国家造了多少孽,坑害了多少人民?我有名有姓,我就要骂:‘蒋介石王八蛋!’”

⑧和闻一多一样的还有李公朴,他也是铮铮铁骨,国民党派特务暗杀了他。闻一多赶到医院去,李公朴已经死了。闻一多抚摸着他的遗体说:“你走吧,我一定跟你来,我决不

躲避。”

⑨鉴于国民党的蛮不讲理和特务的疯狂,很多人都劝他躲避一下,闻一多说:“李先生可以为民殉身,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我们这时不站出来,用什么来告慰死者。”

⑩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布满了特务。闻一多上台骂道:“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争取民主和平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绝不怕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李先生一样,跨出了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

?这就是闻一多先生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他已经决心赴死了。

?在这之前,曾有一个女特务来到闻一多家中,带着一本《圣经》,她说:“闻先生,赶快忏悔吧,你名字里的多字,就是两个夕,你命在旦夕了,必须放弃你的行为和主张。”

?闻一多说:“你的恐吓信可以留下,但你立刻滚出去。立刻就滚!”

?就在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做完最后一次讲演的那天下午,他出席记者招待会回来,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先生和前去保护他的儿子一道,被一阵乱枪射杀。

?那一年,闻一多48岁。

(选自《阅读与写作》)

1.阅读文章,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闻一多的“铁骨铮铮”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⑦段交代国民党称呼闻一多为“闻一多夫”“闻疯子”,这说明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几则名人名言,请从本文或者课文《说和做》中也找出一句写在下面。(2分)

(1)人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邓中夏

(2)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消瘦,也以为快活。——鲁迅

(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一多

4.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具有铮铮铁骨的人物不胜枚举,请你举出两个这样的人物。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联读·课外拓展练

【甲】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他出身于水,一生恬静优雅似水,离去后魂归于水。而他的文字,与后世的读者同在,似水流淌不绝。

如果说作家是以文字征服世界,那么,对沈从文来说,前30年的文学创作,后30年的文物研究结出的果实,证实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在沈从文自己,无论是身外报偿还是身内所获,物质上的得失还是精神上的毁誉,从不以为意。

他一生所得收入,除维持一家生活必需的花费、社交应酬和帮助别人外,都陆陆续续花在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上。他家里曾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家里放不下了,便随手送人,送掉后又买。解放后索性一股脑儿全送了博物馆,不仅没有索取任何报酬,连一张收条也没留下。1982年,他收到花城出版社寄来的九千多元稿费,立即凑足一万元,寄给家乡的小学,修建一栋图书楼。然而,他也有因手头无钱而发窘的时候,且不说他年轻时为吃饭问题所做的种种挣扎,就是在他不再为吃饭发愁以后,每逢某项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他捐赠时,他常常因拿不出钱来而发愁难过。

说起沈从文在文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在这沉浮的背后,重叠着因“历史的误会”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几十年来遭遇的损害与屈辱。当别人问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时,他只是说:“我没有我的朋友受的冲击大,我只是要打扫茅房,那是普通的事,在家里不是也要打扫吗?”人们常常惋惜他不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失踪”感到遗憾,为他在第二、三次文代会上,连作家身份也得不到承认感到不平,他只是笑笑:“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

1978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从文长期冷落的门庭重新变得热闹起来,他构筑的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被人津津乐道,鲁迅的“他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这一评价又被人记起,学术界开始确认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地位。对这一切,沈从文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在谈到他的文学创作时,他总是轻轻地挥着手:“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起它。……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

对涉及个人荣辱得失的人事,沈从文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宽容与平和。他宁愿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了别人对自己的损害。是湘西的水深深流进沈从文的血脉,滋润和培育着他的性格。

然而,他心头还有无法释怀的东西。这头一件便是他30余年来从事的中国古代文物研究。他常常叹息说“手头有许多题目可做,现在是来不及了”,话语中总是透着惆怅与悲哀。虽然,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已经出版,王序在他的指导下,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服饰文物专家,他的后半生事业后继有人,但

他仍不满意。沈从文最害怕的是失去工作的权利。前几年,有关部门通知他去办理从历史博物馆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手续时,他误以为是办理退休手续,紧张得手足无措,只是嗫嚅着说:“我还能做点事,请不要让我退休。”

1983年,他身患重病,几乎足不出户。对故乡的思念日夜侵蚀着他,家乡人的来访,使他兴奋不已。他不间断地询问,颔首,摇头,轻轻地叹息,任何有关家乡的人事、山川风物的点滴,都不愿放过。“我能去,我还能去的!”说着,他便挣扎着要站下地来,并终于奇迹般地站立起来。“你看,我还能去!”他孩童般得意地笑着,眼角上早已噙了两颗晶亮的泪珠。然而他终于只能在想象与回忆里,同那片熟悉的土地亲近。每当他独自静静地坐在客厅里出神,都似乎在神游故土。

静寂中,突然响起河船拍打水面的桨声,这声音伴和着古老、悠长而又悲凉的船歌号子,沉沉的牛角声,水车飞转发出的“咿呀”声……

(选编自凌宇《沈从文传》)

【乙】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①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③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

⑤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汽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⑥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

⑦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5.沈从文“星斗其文”的成就,甲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作者在结尾描绘了想象中的沈从文故乡恬静优美、生机勃勃的生活画面,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衬托”的角度,对乙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乙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的情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沈从文一再强调自己的“文学事业”的基础并不是建筑在一本或一堆“合用的书”上,而只是建筑在“水”上。沈从文是一位将水融入自己生命的作家,水的灵动是他作品的精魂,水的品性是他性格的写照。请结合两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晒场·课外延伸练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乐羊子妻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注] ①趋:快步走。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

1.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2.找对话标志(“曰”“云”“言”等)。通常在对话标志“曰”“云”“言”之后断句。

3.找名词、代词。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断开。阅读时,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它们的前后往往要断开。名词、代词一般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中,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中,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

以恒。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异断斯织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②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为公子纠所用,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吾始困时( )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3)知时有利不利也( ) (4)吾尝三战三走( )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