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与有创通气技术共62页文档
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无创与有创通气技术的应用

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无创与有创通气技术的应用呼吸支持作为重症患者治疗过程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往往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当其身体自主呼吸不能够保证足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时,就需要借助人工呼吸支持来维持自身身体对氧气的需要。
而由此,无创与有创通气技术的出现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两项技术的应用,本文将会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便帮助大家可以更好地应对它们。
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无创通气技术1.无创通气的简介在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中,无创通气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呼吸支持技术,其常常会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医疗救治当中。
相较于传统的气管插管和切口手术,无创通气以其无创性和低风险的治疗特点颇受广大医生和患者们的青睐。
其可以通过利用面罩或鼻罩来使得患者呼吸得到充分的支持,从而切实减轻患者的肺部负担,改善其呼吸功能。
具体来讲,无创通气的呼吸机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气压,让空气得以进入肺部,从而有效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以及肺水肿等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近年的出现的新冠病毒的疫情感染期间,无创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切实减少了患者的氧气依赖,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降低了感染风险,为呼吸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无创通气的技术原理无创通气技术是一种利用气道压力变化来支持患者呼吸的方法。
这项技术的原理就在于通过呼吸机产生的压力来将空气推入患者的肺部当中,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并改善其呼吸道功能。
同时,这种压力还可以通过面罩或鼻罩来传递给患者,使呼吸机与患者的呼吸进行同步,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目前,无创通气技术的益处就在于可以有效避免有创通气所带来的并发症问题,如肺部感染、气胸等等。
同时,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比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疾病的治疗中,都可以采用无创通气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自身疾病。
机械通气介绍(有创、无创、模式)

适应症
符合下述条件应实施机械通气: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 意识障碍������ ������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
分或<6‾8次/分,或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 呼吸微弱或消失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 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限制:通气期间吸气流速由什么来 管理?一般靠设置流量(压力可变) 或设置压力(流量可变)来进行。
*切换:通气由什么来终止?吸气向 呼气如何转换?一般靠设置容量、 时间或流速来进行。
呼吸类型的定义
什么是常用的通气模式?
重症监护病房 (ICU)中机械 通气应用情况
ICU中的机械通气
前瞻性研究������ ������ 参加国家:阿根廷、巴西、加拿大
禁忌症
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 肺大疱和肺囊肿者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者 严重肺出血 气管-食管瘘
小
结
避免适应症掌握过严:延迟实施机 械通气,患者多脏器受损,机械通 气疗效显著降低
禁忌只是相对的:丰富的通气经验 和实践已打破多项所谓的禁忌症
定压通气和定容通气的比较:
(一)正压通气的两大基本类型
正压通气可分为“定压”和“定容”两大类 ������
定压型通气以气道压来管理通气������
定压型通气时,气道压是独立参数,而通气 容积是从属变化的,与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 相关������
许多通气模式如PCV、PA-CV、PC-IRV、 APRV、PSIMV、PSV、PSIMV+PSV等,都 是在定压通气基础上改进的,故统称为压力 预设通气
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PPT精选课件

PaCO2 (mmHg) PaO2 (mmHg) PaO2/FiO2 ratio FVC (ml)
64.9±11.4 55.6±18.5 253±75 1283±610
67.2±13.7 58.6±21.3 252±67 1258±583
0.113 0.198 0.810 0.741
FEV1 (ml) APACHE II
这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无创通气的基本点
7
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优劣的比较
无创通气不建立有创人工气道
•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严重并 发症明显减少
•患方易于接受 •上、停呼吸机调节余地大
•无法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 •不能确保高度的、精确的 通气支持水平
8
无创通气的指征问题
9
无创通气应用时机的把握(1)
• 患者需要正压通气 • 不太需要有创人工气道的保护和支持时
• 规范的无创通气操作
25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 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无创机械通气协作组
序贯通气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础情况
组别 序贯通气组 常规通气组
例数 47 43
年龄 (岁)
67.6±10. 4
*姜超美, 白淑玲, 孙继红,等. 建立人工气道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华护理杂志, 1994,29:434.
24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 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的要点
• 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的气道管理 • “朝思暮想”地去发现PIC窗
• 细致的临床观察
• 在“窗”出现的早期拔管
• 拔管后立即使用无创通气
• 出窗后继续有创通气可能招致VAP
无创通气[1][1]
![无创通气[1][1]](https://img.taocdn.com/s3/m/820958db6f1aff00bed51e1e.png)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七):误吸
有误吸可能的患者尽量不用 半卧位 避免饱餐后立即无创通气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八):排痰障碍
鼓励患者主动排痰
总结(一)
无创通气的目的: PaO2 > 50~60mmHg 方法:提高FiO2 提高IPAP 提高EPAP
总结(二)
无创通气的目的:使PaCO2有所降低 方法:提高IPAP 减少重复呼吸 控制FiO2,使PaO2维持在50~60mmHg
�
报 警(Alarms)
1. 未连接(Disconnect): off on:秒 2. 最低分钟通气量(Low min Vent): off on:20L/min 3. 窒息(Apnea) off on:5----20秒
无创呼吸机的调整---压力
IPAP:相当于压力支持通气 PSV EPAP:相当于呼气末正压 PEEP
疗效判定---有效的指标
数分钟可见PaO2上升 呼吸困难减轻 呼吸频率减慢 PaO2> 50mmHg 或SaO2 >90%
心率下降,血压稳定
疗效判定---可能无效的指征
严重的呼吸衰竭 肺感染未控制 气道分泌物多/排痰困难 不合作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不耐受
原因 面罩不合适 连机顺序错 同步性差 恐惧 参数设置不合理 处理 换 面罩→ 调机→ 连接 减少漏气;CPAP 劝;站在身边 低压力,Ramp
无创机械通气
承德市中心医院 孙建利
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的区别(一)
有创通气 连接方式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有 不方便 笨重 压力控制 容量控制 无创通气 面罩 鼻罩 无 方便 轻巧 压力控制
创伤性 方便性 机器大小 控制模式
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的区别(二)
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比较护理课件

选择合适面罩
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 适大小的面罩。
连接呼吸机
将面罩连接到呼吸机 上,确保密封良好。
开始通气
在医生的指导下,启 动呼吸机,对患者进 行无创通气。
监测与调整
监测患者的呼吸、血 氧饱和度等指标,根 据情况调整呼吸机参 数。
操作流程比较
适应症差异
有创机械通气适用于严重呼吸衰竭、药物无法纠正的低氧 血症等情况;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症等情况。
由于气管插管操作不当或 长时间插管,导致喉部黏 膜损伤、水肿或感染。
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
面罩压迫和皮肤损伤 口咽干燥
由于面罩长时间压迫面部 皮肤,可能导致皮肤红肿 、压疮等损伤。
由于呼吸机气流刺激口腔 黏膜,可能导致口咽干燥 、口腔感染等问题。
漏气和不适感
由于面罩密封不严或患者 不适应呼吸机,可能导致 漏气和不适感。
严重低血压或休克
患者血压过低或处于休克状态,无法保证足 够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极差或完全丧失,无法配 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禁忌症
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气道分泌物多或引流不畅,无法 通过无创机械通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严重消化道出血
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严重病 变,无法耐受面罩固定和通气压力。
患者舒适度
无创机械通气对患者舒适度较高,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 有创机械通气因需进行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较低。
操作难度
有创机械通气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难度较大;无创机 械通气操作相对简单,无需插管。
护理要求
有创机械通气需要更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定期评估患者 情况;无创机械通气相对简单,护理要求较低。
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 ppt课件

C
试验中测得的数据和厂家提供的数据之间的 差值为3.0±2.7mg H2O/L,其中最大差值 为8.9mg H2O/L
d
36%的HME测得的差值高于4mg H2O/L
HH的风险
• 电击伤 • 被烫伤 •气道灼伤
•湿化罐加水过多、 冷凝水积聚导致气 道灌洗 •冷凝水过多可能造 成人机不协调
风险
• 温度设置过低 或湿化水平低于 标准水平,湿化 不足
改变的影响。对于应用小潮气量的ARDS患者,存在高碳酸血症者应避免HME的应用。 应用肺保护性策略的患者避免应用HME可以有效减少死腔及PaCO2水平,并增加pH
值。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HME会显著增加分钟通气量、呼吸驱动和呼吸功耗。 体温低于32℃的患者。 自主分钟通气量过高(>10L/min)的患者。 当将雾化器连接于呼吸机管路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HME必须转变为雾化旁路模式
• 因此,我们主张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至少保持33mg H2O/L的湿度
第一章
正文
被动湿化
•对于有正常清除气道分泌物能力的患者,人工鼻
26~29mg H2O/L的湿度水平即可 •人工鼻提供的绝对湿度不可低于26mg H2O/L
指南:有创通气患者进行 被动湿化时,建议热湿交换器 提供的吸入气湿度至少达到 30mg H2O/L(2B)
对于小潮气量患者,例如应用肺保护性策略时,不推荐使用热湿交换 器进行气道湿化,因为这样会导致额外死腔的产生,增加通气需求及 PaCO2(2B)
环境温湿度
温度为20~22℃ 湿度50%~60%
HME的局限性
A
仅37.5%的HME满足AARC和ISO的标准(低于 30mg H2O/L)
B
25%的 HME产生的湿度水平低于25mg H2O/L
无创机械通气

无创呼吸机旳调整---IPAP
范围:5~25cmH2O 初设:8cmH2O,逐渐升高.
有益之处
不良反应
潮气量增长
心排血量降低
PaO2↑↑ PaCO2↓ 心率减慢
腹胀明显 不适 心率加紧
无创呼吸机旳调整---IPAP
原则:以最低旳IPAP,使PaO2 > 50mmHg ,SaO2 >90%
无创呼吸机旳调整---EPAP
吸暂停时采用触发模式。
T模式特点
1.呼吸完全由呼吸机决定(RR); 2.呼吸周期完全由呼吸机决定。
S/T模式特点和所设指标
特点:
1.在自主呼吸时以S模式进行; 2.在所设定时间内无自主呼吸则行强制通 气(T)。
S / T模式:触发模式/时间模 式
❖ 在此模式下,呼吸机能跟随病人旳自主呼吸。但医生 也能够设定一种呼吸频率,使病人呼吸频率不低于此 阈值。该值为备用呼吸频率,当病人旳自主呼吸频率 低于此值时将用此频率。当病人不能连续触发呼吸机, 或病人旳基础呼吸频率较低时,医生要确保一种最小 旳备用呼吸频率时,采用此种模式。
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七):误吸
❖ 有误吸可能旳患者尽量不用 ❖ 半卧位 ❖ 防止饱餐后立即无创通气
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八):排痰障碍
鼓励患者主动排痰
总结(一)
无创通气旳目旳: PaO2 > 50~60mmHg 措施:提升FiO2 提升IPAP 提升EPAP
总结(二)
无创通气旳目旳:使PaCO2有所降低 措施:提升IPAP 降低反复呼吸 控制FiO2,使PaO2维持在50~60mmHg
❖ 患者原因:1.呼吸过快:放慢呼吸,练习腹式呼吸 2.低氧血症纠正:提升FiO2,提升IPAP
或EPAP 3.气道阻力过高:排痰.解痉剂 4.精神紧张
无创与有创通气技术(可编辑)

无创与有创通气技术(可编辑)无创与有创通气技术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技术机械通气的作用支持肺泡通气减少呼吸功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维持或增加肺容积支持肺泡通气对于通气不足的病人,依靠机械通气为病人提供部分或全部的通气量减少呼吸功通过机械通气做功,使患者呼吸肌做功减少,降低呼吸肌氧耗,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呼吸肌疲劳,并改善其它重要器官或组织的氧供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压通气可改善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的均匀性,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血氧含量维持或增加肺容积机械通气使肺脏充分膨胀,可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及其相关的氧合、顺应性、防御机制异常。
应用PEEP可维持或增加功能残气量,用于治疗术后低氧血症和ARDS 等机械通气治疗适应证的呼吸生理指标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正常3倍或低于正常1/3 肺活量 10,15 ml/kg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50 mmHg (呼吸空气时)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300 mmHg (吸入纯氧时) 最大吸气负压 -25 cmH2O PaCO250 mmHg(慢阻肺除外) 潮气量低于正常1/3(5ml/kg) 生理无效腔/潮气量 60% 肺内分流(Qs/Qt) 15% (肺内动静脉分流) 粗略计算公式 Qs/Qt=[(700-PaO2)/100] ×0.05 (吸入纯氧时) Qs/Qt=P(A-a)O2/16 (吸入纯氧时) 机械通气治疗适应证的选择从广泛意义上说,机械通气治疗适应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从狭义上说,尤其适合于通气功能障碍的?型呼吸衰竭。
当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呼吸机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将越来越广。
现将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列表如下机械通气的禁忌证如上所述,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证正在扩大,而禁忌证则相应减少。
即使所谓禁忌证,亦是相对而言,如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成为主要矛盾,在采取一系列相应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机械通气治疗仍有可能肺大泡和肺囊肿机械通气治疗时可导致肺大泡和肺囊肿破裂,发生气胸、出血等,从理论上讲,此类患者应列为相对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