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
中国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设计探索

求不断增加,如何将未被充分利用的高架桥下空间改造成安全舒适、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间成为重要议题[1]。
国内关于高架桥下空间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随着高架桥的大量建设,针对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研究逐渐增多。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我国开始大量修建高架桥,但由于对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缺乏认识,高架桥下空间大多被荒废或用作临时停车场。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高架桥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的起步阶段。
有学者对立交桥下空间的绿化设计方式及其对城市形成的景观效应做了探讨,为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是我国高架桥建设和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立体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桥下空间的问题逐渐暴露在城市生活中,对于桥下空间利用的研究迅速增加。
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桥下空间的利用和设计,从城市层面探讨利用立交桥下空间的可能性[3],并探索桥下空间的利用原则[4]。
21世纪初期至今,随着城市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一些高架桥下空间被成功地改造成为公园、商业区、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场所,我国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步入繁荣发展期。
有学者从规划角度提出了高架桥下空间的规划控制导则与整治策略[5];有学者从综合视角切入,对桥下空间进行整理分类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桥下空间提出开发利用的侧重点和创新点[6];还有学者立足高架桥下的各种有效利用方式对典型城市开展一手调研,为我国大量中心城区高架桥下公共空间利用方式及景观营造提供有效的借鉴与改善意见[7]。
总体看来,国内对于高架桥下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快速,研究情况与我国立体交通的建设发展情况相符。
在存量时代的背景下,研究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对我国高架桥下消极空间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高架桥下可利用空间模块化设计研究

郭 剑 汤 常 鸣 东北 大 学艺 术 学 院 1 1 6 6 0 0
本文 系东北 大学2 0 1 2 年 本科 大学生创新项 目中标项 目, 汤常鸣 系本文作 者郭剑指 导教 师。 摘要: 随着我 国城市化进程 的高速 发展和城市人 口激增 , 如何 能科 学、合理 、有效的利 用城 市内有限的空间成 为 了一 项重要 课题 。城市高架桥 作为现代城市 中重要 的 交通建 筑 , 有 效的缓解 了城市地 面交通 的压 力, 但其建 设后 所产生的 桥 面与地 面之间的 附属空间 , 就成 为 了 “ 剩 余空问”。通过科 学、合理 的规划设计 , 将 高架桥 下 “ 剩余空间”进行 有 效利 用 , 为高架桥 周边提供 基础 配套设施 , 具 有一定 的服 务价 值和经 济效益。 本文通过 对 高架桥周 边空间的特 点分 析, 提 出合理解 决高架桥下 空间浪 费的模块化设计 , 并综合论述 了模块化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 : 高架 桥 ; 空 间利 用 ; 钢 结构 ; 模 块 化 设 计
一
,
于工作出现的分类、主体标引等工具要相同, 在文字著录时要采用标 准的语种代码和国家代码, 采用标准的字符集 , 以及标准的数据传递 格式。当然编目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爱 岗敬业 , 能够及时的 了解编目方面的新的动态, 不断的更新 自己的知识结构 , 以适应工作 的实际需要。 ( -)  ̄ u 快编目模式的标准化建设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编 目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 化, 它同时也是进行联机联合编 目的关键所在 。针对我国当前的现 状, 首先要做的就是尽 决的制定一套完善的联机合作编目规则 , 并以 国家的形式规定下来, 来作为各个图书馆进行图书编目时共同遵循准 则和规范 , 结束图书编目不统一的现在, 实现标准的唯一 I 生; 其次, 在 对当当前机读 目录格式的理解上, 各成员馆应该及时的进行交流、总 结、归纳, 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工人的理解进行著录操作 ; 第三, 对于编 目人员来说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 以机读 目录格式为基础 对原有的目录进行必要的修改。 ( 三) 加强书目数据的审核及维护 书目数据的审核是保证编目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已经录入 好的数据应该进行认真的核对校验 , 严把数据的质量关, 提高图书编 目的质量。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网络中最基本数据库, 应该制定系统 的 日常维护规则, 定期的对书 目数据进行检查, 对出现的错误应该及 时的修正 , 对重复出现的数据应该及时的给予删除, 以求建立一个高 质量的书目数据库。 ( 四) 联机编 目的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 联机编目已经成为编 目工作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的重要方式之一 , 是我国文献编 目发展的主要趋势, 也是编 目工作以 后的努力方向。所谓的联机编 目就是指多个 图书馆在网络技术的支 持下, 通过对自身信 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化, 共同编目, 在相互协 作的条件下建立起一个具有统一标准的联合 目录数据库, 以实现对书 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机编 目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分散编 目 的方式, 可以大大的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书目数据不够标准和
浅谈城市高架桥下方土地开发利用

浅谈城市高架桥下方土地开发利用摘要:西铜第二通道自2010年建成通车以来,高架桥下空间保护一直是困扰运营单位(西耀分公司)有效管理的一道难题。
四年来,西耀分公司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桥下空间是屡清屡占,桥下土地非法使用现象并未得到根本遏制。
后经西耀公司充分调研,提出了“以用代管,疏导结合”的方式,意在正确引导与合理控制、聚集社会力量最终实现保护路产,合理利用桥下空间资源,达到美化路域环境和沿线经济共同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破解桥下空间难于管理这一疑难杂症。
关键词:城市高架桥;土地利用;商业用途前言2010年集团公司曾要求开发公司对全国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利用较好的几个省份进行调研。
合理有效利用高架桥下的空间,是优化城市景观,维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策略,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国许多城市已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普遍认为要创新管理机制,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的僵局,使桥下空间利用与管理走向有序化,这样便于充分发挥桥下空间与周边环境及规划的统一和谐,最大程度发挥桥下空间的实用性。
目前,全国许多地区都己将城镇附近高速公路桥下空间进行了有益的开发、利用,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例如:杭州的绕城高速已将桥下开发为商店、停车场、休闲广场;成都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了艺术画廊、主题公园等:济南和广州己将部分高架桥下建成了餐厅、库区等不同形式。
一、高架桥利用影响因素1、桥下天然地基的承载特性高架桥平原区广泛分布深厚的淤泥层,地表阴冷、湿滑且强度很低,后期堆载易引起路堤滑移、工后沉降甚至桥头桩基负摩阻力等工程问题。
类似的桥下空间开发需科学地设计和验算堆载的力学效应,并加强岩土工程技术的分析和指导,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工程病害。
2、桥下净空范围桥下净空范围包括桥梁墩台的布置型式、净空高度及其可利用的腹地。
从国内外调查情况来看,桥下空间的用途五花八门,有办公楼、超市、汽车维修站、立体停车库、健身房等,调查研究表明,一般净空高度大于 3 m 的桥下空间都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浅议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

浅议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I. 引言- 介绍城市高架桥的背景和现状- 引出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II.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存在和特点- 介绍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各种存在形式和特征- 分析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利用潜力III.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利用- 介绍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利用案例和成功实践- 分析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和方法- 探讨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利用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IV.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开发- 介绍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开发案例和成功经验- 分析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开发模式和策略- 探讨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V.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展望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和开发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提出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和开发的建议,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VI. 结束语- 简要总结论文的内容和观点- 强调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和开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引言城市高架桥是随着城市交通迅速发展而建设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是连接城市的各大区域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多重考虑因素,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被很大程度的浪费或处于荒废状态,使得城市规划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城市景观失去美感,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安全难题的惶恐。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有益条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存在和特点是今天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本论文将从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基本存在形式和特点入手,分析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利用潜力,同时提出利用和开发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策略和方法,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二、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的存在和特点城市高架桥的建设是城市交通设施中的重要部分,高架桥桥下形成的空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形式,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厦门市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形态与开发利用探索——以成功大道沙坡尾市场为例

厦门市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形态与开发利用探索——以成功大道沙坡尾市场为例薛震东(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福建漳州 363105)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城市高架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其桥下空间资源的空置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当前国内对于高架桥下空间的研究未成系统,而厦门地区此空间的利用也较为不足。
因此,本文对厦门地区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辅以厦门市沙坡尾市场的笔者实践案例进行阐述,以期探索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共性思路改善城市桥下空间的利用。
关键词:高架桥;桥下空间;开发利用;空间形态[中图分类号]TU24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07.15Research on Space For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under Xiamen Urban Overpass—— A Case of Shapowei Market in Chenggong AvenueXue Zhendong(Institut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105,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urban traffic is increasingly congested, and urban viaduct as a solution came into bei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viaduct traffic function spac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vacancy of space resources under the viaduc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space under the viaduct is not systematic in China, and the use of this space in Xiamen is also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Therefore,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form under the Urban Viaduct of Xiamen, and supplement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case of Shapowei market in Xiamen, in order to explore a kind of common thought with universality and foundation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pace under the urban viaduct.Key words: viaduct; space under the bridg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patial form1高架桥下空间的产生及特点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拥堵。
西安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形式探索

西安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形式探索摘要:本文以西安市高架桥系统为例,分析本市高架桥的建设分布情况,总结高架桥下空间的实际使用现状,综合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相关理论及不同利用形式,提出针对本地的有地域化特色的合理利用形式,为西安市城市公共空间的进一步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架桥下空间;空间利用;西安市1、高架桥的定义及种类1.1 高架桥的定义高架桥,即跨线桥,一种桥梁。
尤指搁在一系列狭窄钢筋混凝土或圬工拱上,具有高支撑的塔或支柱,跨过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处障碍物的桥梁。
城市发展后,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而街道又难于拓宽,采用这种桥可以疏散交通密度,提高运输效率。
1.2 高架桥的种类根据桥上的交通形式,高架桥可分为轨道交通高架桥、公路高架桥、步行高架桥和建筑物间的架空走廊等;按照高架桥的分布区域,可分为城市外围高架桥、城市边缘区域高架桥及城区内高架桥;按高架形式,高架桥又可分为节点型高架、带型高架以及复合型高架。
不同的高架形式、不同的建设目的及位置,会形成不同特征的桥下空间,其桥下空间的利用形式也必然会有所差异。
2、高架桥下空间的定义及空间分析2.1 高架桥下空间的定义高架桥下空间,是由高架桥顶板与地面所限定起来的空间,但在对其的利用实践中,一般也把其所围合的空间、紧邻高架的周边待开发空间等均作为桥下空间来看待。
高架桥下空间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包括:地面、顶面、墩柱、围墙、围栏等。
一方面,高架桥下空间既给人一种室内的庇护感又有室外的开敞感,另一方面,它贯穿于城市空间之中,对周边环境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2.2 高架桥下空间的功能分析高架桥下空间有着多种多样的功能,包括绿化功能、交通功能、商业功能、娱乐功能、生活服务功能及文化宣传功能。
其中,交通功能包括可以作为停车场,有些城市甚至可以将其作为机动车道进行使用;商业功能包括设置一些商铺以及张贴商业广告,在高架桥下单调的水泥墩上招贴上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广告海报,在美化城市空间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商业效益;娱乐功能包括建设城市公园、健身场所或休憩场所等方便市民的娱乐生活;文化宣传功能包括建设艺术长廊、城市门户景观等,充分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及城市形象。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
http://www.journals.zju.edu.cn/sci
V01.36 No.6 Nov.2009
DOI:10.3785/j.issm 1008—9497.2009.06.027
(2)绿化类 24处高架桥下空间均有部分的 绿地,按照形式又可分为“简单绿化”和“复合绿化”. 简单绿化是指仅栽种一类绿色植物,而复合绿化则 同时栽种多种绿色植物.由于交汇型高架包含由匝 道和高架桥所围合的空间,这一空间没有受到高度 的制约,常栽培较高的树种,因此多为复合绿化的利
图1杭州市主城区高架分布现状图
翥霪 型号 高 I曰架术名自称仲
功
能
1上塘一中河高架城区中心区交通主动脉
器2 德胜高架 沟通城区向东的联系
型3三桥北侧高架沟通钱塘江两岸联系
囊4 石桥高架 沟通德胜高架与石祥高架
5 石祥高架 城区北侧与绕城高速的联系
篝度7 km 11.6
6.7 2.2 3.o 12.7
1 复兴立交 秋涛路与中河南路的立交0.7
关 键词:高架桥;桥下空间I利用,杭州
中图分类号:TU 98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97(2009)06—723一08
DAI Xian-ron91,RAO Chuan-kun2,XIAO Wei-xin92(1.Zhejiang Provincial Pla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Hangzhou 310006,China l 2.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办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 Study Oil the space utilization under the urban viaducts:A cnse study on Hangzhou main city.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2009,36(6):723—730 Abstract:The space under the urban viaducts is a particular space forill,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间概述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景观的营造模式探讨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景观的营造模式探讨摘要:随着当前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高架桥下的空间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当前如何利用高架桥下空间,搭建城市化景观已经成为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景观设计问题以及高架桥下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并探讨高架桥下空间景观营造模式,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高架桥下空间,提高城市整体美观度。
关键词:城市高架桥;空间景观;营造模式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中的高架桥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但是高架桥的建设对于城市景观的整体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高架桥下空间,通过营造桥下景观解决高架桥带来的问题,是当前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景观营造缺陷通过对当前城市高架桥的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设计高架桥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工作人员并不具备利用桥下空间打造城市景观的意识,在设计高架桥的过程中忽视了桥下空间,更加重视高架桥功能的实现,这样的情况导致当前很多城市中的高架桥下空间成为停车场,与城市周边景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底部空间非常压抑。
随着高架桥下空间景观建设理念的出现,虽然有部分城市开始了对高架桥下空间的利用,但大多都是通过绿化的方式进行设计,但这样的绿化设计依然无法起到对城市景观的优化作用,也无法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净化,这样的优化方式并无法体现出城市的风格特色,与城市的整体环境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景观营造原则2.1整体性原则在利用城市高架桥空间打造景观时会使用到多种要素进行景观搭建,因此,在设计空间景观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高架桥空间所处位置及其在城市景观体系当中的级别设计桥下空间景观,以此确保高架桥下景观设计符合城市风格,保障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2.2交通性原则高架桥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行车通行,因此,在利用高架桥下空间进行景观营造的过程中,需要保障高架桥能够正常通行,不可因景观设计遮挡行车实现,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1.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现状1.1研究背景及目标高架桥的出现在城市进化的历史中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重要细节,它反映了城市日益拥挤的现状、趋势以及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位移态势——从一个横向的层面转向一个纵向断面掘进。
目前国内对城下城、地铁而这些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已经引起更多的重视,并开始应用以提高其使用率,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桥下“剩余”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同样也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为人们创造完整丰富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本文以有效使用高架桥桥下空间为主要线索,对我国城市高架桥所面临的桥下空间利用问题进行的探讨。
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与探讨中,在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提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的建议,以塑造一个城市生活环境高质量、城市土地资源的高利用率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现状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停车场的利用形式开始得到重视,但比例不大;其他形式的利用不多。
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存在以下问题:(1)大量空间浪费。
(2)利用形式单一。
表现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
(3)空间灰暗压抑。
高架桥底部大面积裸露混凝土,且市区内多数高架桥接近建筑物,阳光无法直接照射高架桥桥下空间,使得城市整体基调呈灰暗,空间使人们感到压抑难受。
(4)空间缺乏规划。
由于高架桥桥下空间长期缺乏规划,空间往往被私人违规占用,不仅使得空间凌乱,而且对桥上车辆的行驶构成威胁;既使合法利用,也由于缺乏有效规划,使得本来压抑的桥下空间更显拥挤不堪。
2.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分析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桥体因素、使用因素。
如图2-1所示。
图2-1 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示意图2.1环境因素泛指高架桥本身及使用外,其他所有能够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式的断面形态因素:周边建筑物高度、人行道宽度、车道宽度、高架桥与建筑物间距离、路幅等。
按照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的观点,空间的封闭性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高度(H)和相邻间距(D)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以D/H=1为界限,随着D/H比的增大,即成远离之感;D/H比的减小,则成近迫之感。
如果需要在正常视角下看到天空,那么D/H比必须大于2。
根据该观点,现以两侧建筑物同高架桥的间距(D)与高架桥的总高(H)作为标准,结合Spreiregen有关视觉与封闭感关系,作以下分析:图2-2 D/H值与封闭感关系图由此看出环境因素中路幅宽度,特别是高架桥与建筑间的距离(D),与高架桥高度(H),会影响到人们对空间使用的感受:(1)当D/H≤1时,空间封闭感强烈,桥下空间不适合作建筑物型利用及广告悬挂、停车场,适合开放型利用;(2)当1<D/H≤2 空间封闭感减弱时,桥下空间不适合设置停车场,适当设置建筑物型利用及广告悬挂,适合开放型利用;(3)当2<D/H≤3空间封闭很弱,桥下空间适合设置建筑物型利用、开放型利用、广告悬挂、停车场;(4)D/H≥4空间封闭感消失,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不限。
2.2桥体因素高架桥桥体因素包括:本身的支撑型式、有无匝道、柱数量与柱间距,均会影响桥下空间的阻隔和使用。
本研究将之归纳为高架桥下可使用长度、高架桥下可使用宽度、高架桥下可使用净面积(除交通使用面积)、高架桥下可使用高度、柱子形式、柱子总数量、柱子总面积、柱间距、匝道宽度、匝道面积等。
2.3使用因素有关高架桥桥下空间使用因素包括:匝道形式、桥下空间使用类型、周边土地利用等。
匝道形式主要影响桥下空间使用空间大小,而周边土地利用对桥下空间使用类型的混合使用,如时间性和空间层次性、集聚性和流动性、兼容性和关联性有较大的影响。
高架道路在城市中穿行,与地面空间组合模式按照平面位置划分,主要有以下6种模式:图2-3 高架桥与城市空间关系模式图(1)a~c三类的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受两侧城市交通较大,发生活动的主体——人,均需要穿越城市道路才到达桥下空间,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不适合引入大量人流使用或停留的用途;(2)d~f三类的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两侧无城市道路,当桥下无城市道路时,人可自由穿越高架桥桥下空间,桥下空间利用形式可多样,但d类高架桥两侧近邻建筑,不宜设置大量汽车停车场;当桥下有城市道路时,形式则以市政设施、广告等为主。
3.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类型分类合理利用城市高架道路形成的高架桥桥下空间,对于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资源、节省城市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根据前述桥下空间形态因素分析归纳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点:3.1公共使用3.1.1停车场随着汽车的普及,停车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问题之一。
过去,在中国停车场的设置往往局限于室内、室外停车场,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越来越紧张,这种大量土地和金钱去设置停车场的作为值得商榷。
高架桥下停车场的设置,为城市的停车问题提供一个突破口。
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时段性停车场——特定高架桥段特定时间才允许停车,用“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使得城市在某段时间段城市停车车位数量得到增加。
图3-1 台北高架桥下的停车场3.1.2体育活动场所在城市居住区往往缺乏足够的体育场所,可在靠近居住区的高架桥下,根据周边环境差异,适当设置建筑型或开放型的体育活动场所供周边居民使用。
例如广州天河区奥林匹克中心附近的北环高速公路高架桥桥下的几家体育俱乐部,将桥下空间改造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等,不仅为周边的居民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而且运动爱好者提供廉价场地。
图3-2 广州高架桥下的足球场3.1.3休闲场所为了改善环境和景观,给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休憩环境,可以在高架桥桥下设置绿地,或者创造景观。
其内容可以是文化历史,也可以是游园,在其中安插必要的休憩设施和园林小品,例如亭、廊、花架、健身器材、桌椅等。
它将都市的文化文明与现代桥梁技术结合在一起,贵在自然、充满生机、富有文化艺术性,使人从喧闹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回归宁静清新、赏心悦目、宽松和谐的自然环境。
(a) 济南高架桥下的公园(b) 苏坡立交桥苏坡神坛图3-3 高架桥桥下空间休闲使用3.1.4服务设施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有规划地设置当地职能部门设立的便民设施或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场地,例如出租车休息站、汽车修洗中心,图书阅览室、公厕等以确实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
如图3-4,公共厕所在澳门金莲花广场旁高架桥下,政府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即可满足来澳门金莲花广场游览者需要,还不占用其他用地。
图3-4 澳门金莲花广场旁高架桥下的公共厕所对于占地较大且对居住区有一定干扰性的设施,如垃圾压缩站(转运站)、消防站、变电站等,可在立交桥桥下设置,如广州黄沙大道隧道口立交桥下设置垃圾转运站。
3.2交通使用在闹市区交通拥挤的条件下,长距离的立交桥桥下空间可以起到交通分流的作用。
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场地开辟新的车行道或左转车道、掉头车道,通过重新施划交通标线,调整桥区周边路口车行道,增设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等一系列措施,增加路口通行能力。
如上海及沈阳在中心城区主要的高架下特设了公交专用道路,已经使中心城区公交通行速度提升到15公里/小时以上。
(a)沈阳公交专用道 (b)杭州自行车道图3-5 高架桥桥下空间交通使用3.3商业使用在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内,在高度、宽度等方面达到的要求时,可以考虑建筑需求。
例如在商业区可以利用高架桥桥下做商业或者商业公司办公地点,从而使其与原有街道一侧构成一个两侧封闭的亲切的街道空间。
例如图3-6所示,日本高架桥下聚集众多小商铺,不仅充分利用桥下这一特殊空间,而且与周边环境形成亲切的街道空间。
封闭的建筑空间还可以作为城市办公、环卫、储藏空间等。
图3-6 日本高架桥的小商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占有度越高,所获取的相应价值就越大。
在高架道路的有效地段做广告便是一种常用的宣传手法。
根据高架桥结构等特点,可在桥墩等桥体部位设置商业广告。
利用广告及服务的收益为高架桥环境养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改造资金,减少政府专项资金支出。
3.4其他使用废弃高架桥,往往被人们摒弃,甚至拆除。
不仅浪费金钱,而且抹去城市某段特殊历史的记忆。
如何充分利用失去交通功能的高架桥将会是中国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如图3-27所示,法国巴黎艺术桥商业长廊是由失去交通功能的铁道高架桥改建而成的。
图3-7 法国艺术桥商业长廊日本高架桥下开设殡仪馆、澡堂还有录音间:利用高架桥下的长地形,日本横滨电车业者将原有停车场、改成温泉浴池的大澡堂,每天均引来众多客人上门;高架桥下的殡仪馆,肃静的装潢,加上每根大柱子都加装了隔音防震设备,在里面举行逝去亲友的告别式,都不会受到桥上交通的干扰;高架桥下还设置乐手用的练习室兼录音间,特殊的隔音设备,让屋里的人不会感觉到电车经过,屋外的人也不会听见室内传出的音乐声。
归纳国内外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如下表:表3-1国内外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汇总表4.与高架桥周边土地利用的结合4.1居住用地“雅典宪章”曾指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要多从居住的人的要求出发”。
居住区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是最人性化的空间,它要体现“以人为本,细微关怀”。
地处居住区附近的高架桥,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
要发挥绿化景观的过渡作用,强调垂直绿化在高架桥中的运用,加强与居住区周边绿地联系,以减少高架桥上汽车的噪声、空气污染对居住区的影响。
其次考虑的是增加居民休憩空间。
利用高架桥具有遮蔽的特点,设置居民常用的娱乐设施或体育场所,无论天气情况如何,均可使用,以丰富居民闲暇生活。
另外还要考虑儿童、老年人的活动场所,结合高架桥桥下空间,适当设置不同年龄所需的儿童游乐设施、老年人康乐设施,使得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成良好的“街头游乐场”或“街头俱乐部”。
图4-1 高架桥桥下空间与居住用地相结合的利用形式——体育场其三考虑的是居住区停车场配置。
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数量急剧增长,居住区规划配置的停车场往往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
若居住区近邻高架桥,可考虑改建为停车场,但前提不能对居住区造成噪音、污染等影响。
4.2商业用地商业区的高架桥多半处于繁华地段,为了配合当地的商业气氛,可在高架桥桥下建立高架步行区,将周边各大商业建筑联系在一起,或适当地段允许设置临时性小商铺,如图4-2(a)所示;高架桥桥墩上还可以悬挂商业广告,如图4-2(b)所示。
高架桥管理者通过上述建设高架步行区(步道)、临时商铺、商业广告等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以作高架桥养护费用,做到“以桥养桥”,减少政府补贴或专项资金的使用。
适当位置设置立体或普通停车场,以缓解商业区停车紧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