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及对象

合集下载

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

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

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

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0.1‰—0.3‰。

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

3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筛查,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对听力障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对象:(一)筛查对象:1、出生72-120小时(3-5天内)进行初次筛查。

2、出生时在医院未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次筛查未通过的。

3、3岁以下婴幼儿有下列高危因素之一者。

①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超过24小时。

②有听力障碍家族史③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引起宫内感染。

④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⑤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⑥患高胆红素血症。

⑦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⑧患细菌性脑膜炎⑨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4分。

⑩使用人工呼吸机超过5天。

⑾临床怀疑存在与听力障碍或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综合症。

(二)诊断对象筛查或复查未通过者应于出生3个月、6个月进行二次诊断。

三.筛查、诊断方法1、筛查:采用耳声发射法(TEOAE)2、诊断:筛查或复查未通过者,经耳声发射(TEOAE、OPOAE)、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和提出处理意见。

四.筛查结果1、“通过”――表示在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说明您孩子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和噪音等,因此要继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

2、“未通过”――表示在您孩子的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可能是孩子的听力有问题,也可能是测试时环境噪音过大(噪音大于30dB),或婴儿耳道内分泌物堵塞,或存在中耳病变,因此需要复查。

同时患儿父母要留心观察患儿的听性行为(对声音的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流程图(漳州市医院耳鼻喉咽科宣2005-12)。

(医学课件)新生儿听力筛查

(医学课件)新生儿听力筛查

02
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危害
对新生儿的影响
语言发育受限
新生儿听力损失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导致语言输入减少 ,影响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
社交能力落后
听力损失会影响新生儿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导致社交技能 发展受限,影响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家庭的影响
父母心理压力
新生儿听力损失会引发父母的焦虑和担忧,影响家庭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教育负担
需要为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康复支持,增加家庭的经济和 时间负担。
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素质下降
新生儿听力损失会影响其语言、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导致人口素质下降 。
社会负担增加
听力损失儿童长大后可能面临就业困难、社会融入等问题,从而增加社会的负担 。
03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
初筛
2023
新生儿听力筛查
目录
• 必要性和重要性 •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策略和建议
01
概述
定义与意义
•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方法和手段, 对新生儿听力状况进行评估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 在听力损失或其他听觉问题。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 重要意义,它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听力障碍,为后 续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早期发现与干预
早期发现
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够在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问题,避免影响宝宝的听觉和言 语发育。
早期干预
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佩戴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 蜗植入等,以帮助宝宝恢复听力。
预防与控制听力损失
预防听力损失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了解宝宝是否存在先天性听力损失风险,从而采取有 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听力损失的发生率。
初筛时间

新生儿听力筛查2

新生儿听力筛查2
19
UNHS的基本原则(五) (权益保障)
在知情选择,做出决定并同意听力普通筛查,听力、言 语—语言评估和诊断,以及干预和康复全过程,婴幼儿和 家庭的权益应予以保障。
父母、抚养者和监护人具有: 接受或拒绝上述程序全过程的权利 了解上诉程序内容及其作用 获得检查结果和阶段性进展结果的权利 提供孕期、产期、产程和产后保健信息的权利 参与听损伤,言语—语言病理干预和康复过程的权利 对上述程序全过程中出现的无意损伤/损伤,有提出质疑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7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定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 测试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 查。 主要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 抗等电生理学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自然睡眠 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
17
UNHS的基本原则(三) (6个月内接受干预)
凡属于具有永久性听损伤的婴幼儿,都要在6个月 内接受多项跨学科的干预性服务。 永久性听损伤:永久性传导性听力损伤;永久性感 音性(蜗性)听损伤;永久性神经性听损伤;永 久性感音神经性听损伤;神经听觉传导障碍和脑 干听觉通路功能异常等等。 多项跨学科的干预服务:儿科、耳鼻咽喉科、围产 医学、妇幼保健、神经科、听力学、心理学、教 育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等等。 家庭、社区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23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步骤
准备阶段 筛查阶段 诊断阶段 干预、康复阶段
24
准备阶段
机构设置 人员
环境要求 设备要求
表格 宣传
25
准备阶段
筛查机构: (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产科或儿
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2)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3)职责: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出具报告,资料

儿童听力筛查工作制度

儿童听力筛查工作制度

儿童听力筛查工作制度
1.听力筛查工作的目的
(1)儿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时做出应对处理,以减少障碍发展
的影响。

(2)认识儿童听力健康检测的重要性,加强儿童早期听力检测,普
及儿童听力知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听力筛查工作的对象
(1)新生儿:对新生儿健康护理中心准备妥当的儿童(1-3新生儿)进行筛查。

(2)儿童:包括6-14岁儿童,每年至少筛查1次,并及时关注症状
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干预。

3.听力筛查工作的内容
(1)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健康护理中心采用听觉损伤评估检测,根据新生儿的听力及新生儿记录进行听觉筛查。

(2)儿童听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根据反
馈信息及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全面听力评价。

4.听力筛查工作的机构
(1)听力筛查机构:听力筛查机构应有足够的听力技术人员,听力
设备等必要条件,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2)健康护理机构:应有足够的营养知识,音乐知识,早期听力知识,智力知识等,确保筛查后的健康护理有效。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 筛查机构
应设在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 有专职人员及相应设备和设施。
• 诊治机构
应设置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 平的医疗机构中,配备从事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 的专职人员及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一、机构设置
(二)人员要求
• 筛查人员 (1)具有卫生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2)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
目录
1
一、机构设置
2
二、机构职责
3
三、技术流程
4
四、质量控制
一、机构设置
(一) 基本要求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 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由新生儿听 力筛查中心或指定其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 构承担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一 、 机构设置
(一) 基本要求
• 诊治机构
应负责经听力学诊断仍为可疑的患儿进行追 访,对确诊听力障碍的患儿每半年至少复 诊一次。
(四)随访
• 各地应制定追踪随访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 并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要求。妇幼保健 机构应协助诊治机构共同完成对确诊患儿 的随访,并做好各项资料登记保存,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辖区内儿童的听力 监测及保健。
发射仪和/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仪进行测试。
(二)诊断
• 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应在出生3个月内进行 诊断,诊断为听力障碍者应在出生6个月内 复诊。
• 筛查未通过的NICU患儿应直接转诊到听力 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确诊和随访。
(二)诊断
• 听力诊断应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交叉印证, 确定听力障碍程度和性质。疑有其它缺陷 或全身疾病患儿,指导其到相关科室就诊; 疑有遗传因素致听力障碍,到具备条件的 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遗传学咨询。

听力筛查重点对象

听力筛查重点对象

听力筛查重点对象
为了避免听障儿童发生,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作为常规项目,但是仍然有漏诊现象。

因此,对于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作为听力筛查重点对象,以下人群作为筛查重点:
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及以上者;
2.早产(小于26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3.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对于黄疸出现早、恢复晚的作为高高危-重点筛查;
4.有感音神经性和(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者;
5.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
6.颅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腭裂等;
7.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毒浆体原虫病等。

8
9.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Apgar 0-4分/1min 或0-6分/5min;10.新生儿窒息复苏人工呼吸,机械通气5天以上;
11.细菌性脑膜炎。

以上任何一条发生都需要重点进行听力筛查对象,希望能够及时筛查出听力障碍儿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减少听障儿童的发生率。

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

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

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宝宝的语言和认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份报告旨在详细记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过程、结果以及相关的建议和后续措施。

一、筛查背景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 3‰,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语言学习、社交能力和心理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已成为新生儿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筛查对象本次筛查的对象为_____(出生日期)出生的新生儿,性别_____,体重_____克,Apgar 评分_____。

三、筛查时间筛查于新生儿出生后的_____天进行。

四、筛查方法目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主要包括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1、耳声发射(OAE)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通过放置在新生儿外耳道的探头,记录耳声发射信号来评估耳蜗的功能。

2、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AABR 则是通过记录听觉系统对短声刺激产生的神经电活动,来评估听觉通路从外耳到脑干的功能。

在本次筛查中,我们综合使用了这两种方法,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五、筛查过程1、测试前准备在进行筛查前,新生儿需要处于安静、睡眠或安静觉醒状态。

护士会轻柔地清洁新生儿的外耳道,以去除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耵聍或其他异物。

2、测试环境测试在安静、无电磁干扰的房间内进行,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以确保新生儿感到舒适,减少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测试操作技术人员将探头正确放置在外耳道,按照仪器的操作规范进行测试。

对于每个测试项目,均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取可靠的结果。

六、筛查结果1、左耳耳声发射结果:_____(通过/未通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结果:_____(通过/未通过)2、右耳耳声发射结果:_____(通过/未通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结果:_____(通过/未通过)七、结果解读1、通过如果新生儿的左右耳在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两项测试中均显示通过,说明其听力在现阶段初步判断为正常。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概述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是近年来国家加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在婴儿出生后最早时间点上发现并干预听力障碍,为其未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该制度于2003年启动实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已成为国内新生儿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筛查对象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对象是所有出生于医院的婴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等高风险儿童,以及常规婴儿。

筛查应在出生后第1个月内完成,若出生时未进行筛查,也应尽早进行。

筛查方式当前国内广泛采用纯音听力筛查法、自发行为反应筛查法和听觉诱发电位筛查法等三种方法。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纯音听力筛查法纯音听力筛查法是一种简单、快速、无创的筛查方法,而且具有可重复性和经济性。

其基本原理是,运用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方式将声音传入婴儿的耳朵,刺激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从而观察婴儿是否有听力障碍。

其优点是精度高,对高风险儿童筛查效果更佳。

自发行为反应筛查法自发行为反应筛查法可以在出生24小时后进行,通过观察婴儿在响声刺激下的自发响应来判断其听力是否正常。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部分医院没有听力监测设备的情况下也能进行。

但是,其缺点是易受婴儿疲劳、情绪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误诊率相对较高。

听觉诱发电位筛查法听觉诱发电位筛查法是一种通过电生理方法检测婴儿听觉反应的检查方法。

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筛查到婴儿的听力情况,适用于筛查出现听力损失的低风险儿童和高风险儿童。

其缺点是需要高技术的操作人员和专业仪器,成本较高且时间较长。

筛查结果根据筛查结果,将新生儿分为通过和未通过,但未通过并不代表婴儿存在听力损失,仅代表需要进一步检查。

对于未通过的婴儿应立即进行第二次筛查,并在经过必要的确认后采取相应措施。

实施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普及率已达到85%以上。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筛查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问题与建议尽管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的实施效果已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地区的筛查范围尚不完全,高风险儿童的筛查率不高;•某些地区推广纯音听力筛查法不足,采用其他筛查方法的比例仍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及对象
一、筛查意义
听力损害〈即听力下降或听功能障碍〉是人类最常见的生理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

听力残疾位居最常见的五种残疾之首〈智力、视力、肢体、精神及听力〉。

我国有116万聋儿,且每年以2~4万的速度增加。

新生儿听力损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普通新生儿护理病房的发病率是0.1%-03%,而在新生儿童症!监护病房的发病率是0.2%年一0.4%。

20~30%的小儿听力减退发生在新生儿及婴幼儿期。

由此可见对发病率远远高于苯丙酣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听损伤新生儿进行筛查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可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

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是预防听力损害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唯一重要因素。

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如新生儿或婴儿在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可使用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方式建立必要的语言剌激环境,使孩子的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使孩子聋而不哑。

国外是十聋九不哑,而我国还是十聋九哑。

二、筛查方法
现在用于新生儿听功能方法主要有听功能行为筛查法、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法、耳声发射法。

1、听行为测昕法:常用于大于六个月的婴幼儿。

对于小于六个月的婴幼儿,因为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仅对好耳进行听力学评估,要求测试环境安静,并且不能辨别轻度的听力损失,不能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2、耳声发射法(OAE):快速、无创伤、客观的测试方法,适用于广泛的普查。

耳声发射反应通过耳蜗内的外毛细胞产生,因此,它不能检查出神经〈即第四颅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异常,其筛查"通过(pass)”气仅表示外周听力在剌激频率范围内正常。

听神经病或者神经传导异常者,耳蜗外毛细胞可正常,而内毛细胞和/或蜗后异常,则。

AE不能检查出来,造成假阴性。

OAE 受外耳道和中耳的影响较大,当有外耳道堵塞、中耳渗液或中耳腔羊水残留时,可暂时性传导功能障碍,因此出现假阳性。

听力损害4Odb以上耳声发射无法测出。

3、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Uz 该方法已经成为新生儿、婴幼儿与儿童听力评估的基础,是一种真实,可靠的评估耳蜗、听神经
和脑干听觉通路的检测方法,因此,ABR能够'查出新生儿听神经病或神经传导障碍。

ABR不易受外耳和中耳因素的影响。

可以测定听反应的阂值,将听力损害的程度量化。

目前认为听神经病的病因与缺氧、高胆红素血症、氧自由基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必须通过ABR检查。

三、检查对象
(一)全体新生儿
有条件的地方应对出生所有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二)高危新生儿
可引起新生儿听力顿害的高危因素包括:
1、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2、围产期缺氧史,出生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3分或5分钟。

0-6分,或虽出生无窒息,但有胎儿宫内窘迫史;
3、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指征或发生胆红素脑病;
4、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5、机械通气时间>5天;
6、细菌性脑膜炎;
7、颅面形态畸形(先天性唇、腭裂),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8、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9、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10、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11、父母或监护人有听力障碍或听力发育迟缓;
12、头部外伤致神志不清或颅骨骨折〈产伤〉。

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了一项非常庞大的计划,由卫生部发起,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每一个新生儿,出生三天之后要给他查第一次听力,目前在有条件的地方都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作为地方政府的规定来执行,凡是在医院、产院、保健院出生的孩子,必须做听力筛查。

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话,就要及时进入诊断程序。

如果经过诊断程序确定这个孩子有听力障碍,在6个月以内就要给予帮助,包括佩戴助听器、语言康复训练等等。

这样对于提高人口质量,避免聋哑人的出现,是很有好处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每一位新生儿出生三天后必须做昕力筛查〈耳声发射〉,每一位高危新生儿和/或耳声发
射为通过者须做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