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酸中毒

合集下载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学习交流PPT
6
D-乳酸性酸中毒(少见)
• 生成过多:
• 胃肠手术
• 短肠综合征
• 肠外营养
• 代谢障碍(亚临床酸中毒)
• 糖尿病
• 新生儿
• 严重缺血缺氧
• 创伤
学习交流PPT
7
常见诱因和临床表现
• 双胍类药物诱发 • 缺氧、感染、DKA、HHS、肺心病、酗酒、
一氧化碳中毒
学习交流PPT
8
DLA的表现常被基础疾病、 DKA、HHS掩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交流PPT
16
• D-乳酸性酸中毒(D ≥ 3mmol/L) 肠道细菌产生
学习交流PPT
4
病因与分类
• L-乳酸酸中毒(常见) • 组织缺氧型:心衰、心源性休克、窒息、脓
毒败血症 • 非组织缺氧型:
糖尿病 恶性肿瘤 肝肾衰竭 严重感染
学习交流PPT
5
• 先天性代谢疾病 • I型糖原积症 • 丙酮酸脱氢酸缺陷症 • 药物: • 双胍类、果糖、山梨醇、木糖醇 • 中毒: 甲醇/乙二醇 一氧化碳中毒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Diabetic lactic acidosis)
学习交流PPT
1
糖尿病并发昏迷的鉴别
学习交流PPT
2
• DLA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50% 以上
• >9.0mmo/L,死亡率高达80%
• >15mmo/L,罕有抢救成功的患者
学习交流PPT
3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分类
• L-乳酸性酸中毒(L ≥5mmol/L ) 供氧不足时,通过糖酵解途径生成
学习交流PPT
12
预防及治疗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诊断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

以下是诊断乳酸酸中毒
的一般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心悸、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出现在短时间内,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

2. 实验室检查,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关键在于血液乳酸水平的升高。

通常情况下,动脉血气分析会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水平
超过正常范围(通常>2 mmol/L)。

此外,血气分析也可能显示低血pH和低碳酸氢盐水平。

3. 病史,患者可能有2型糖尿病的确诊病史,或者患有其他疾
病或情况,如感染、休克、心衰、肝功能不全等,这些情况都可能
导致乳酸酸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乳酸酸中毒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酸
中毒,如乙醇中毒、肾功能不全等。

因此,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和病史,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了乳酸酸中毒,建议立即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乳酸酸中毒的危险行及严重性

乳酸酸中毒的危险行及严重性

乳酸酸中毒的危险行及严重性
1、乳酸酸中毒的危险
乳酸性酸中毒是很危险的一种症状。

据专家介绍,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其症状与许多其他疾病相似故不易被发现,病死率极高。

乳酸性酸中毒是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血液酸碱度(pH值)降低。

轻症患者可有恶心、腹痛、食欲下降、头昏、嗜睡等症状。

病情较重或严重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低血压、心率快、脱水、呼吸深大、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化验检查可发现,血乳酸水平升高,明显酸中毒,但血、尿酮体不升高。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率很高,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尤其是使用苯乙双胍的患者。

2、乳酸酸中毒是否严重
乳酸由丙酮酸还原而成,是糖中间代谢产物,当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氧化时即还原为乳酸。

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症状轻者可仅有恶心、腹痛、食欲下降、头昏、嗜睡、呼吸稍深快。

病情较重或严重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全身酸软、口唇发绀、低血压、体温低、脉弱、心率快、脱水、呼吸深大、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瞳孔扩大、深度昏迷或休克。

所以一旦发现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对症下药及早治疗,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多运动,饮食清淡为主,切记不要吃过多甜食。

乳酸性酸中毒 33P

乳酸性酸中毒 33P

双胍类药物和乳酸酸中毒
药物作用: 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和葡萄糖向乳酸转变 使肝脏乳酸产生增加和摄取减少 抑制ATP合成 ATP/ADP比值下降,氧化磷酸化及糖原异生 均受抑制 乳酸氧化减少和生成增加 苯乙双胍有关的LA绝大多数由于剂量过大或同时合并疾病 如严重肝肾功能衰竭 、心衰及休克等。 二甲双胍致LA的机会较苯乙双胍(约为其1/50)的机会明显 减少, 可能由于二甲双胍为水溶性不易在体内蓄积,半 衰期约1.5h,其在降血糖时升高外周组织乳酸生成的作用 并不明显 ,治疗剂量一般不会导致LA。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急,但症状与体征无特异 性。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特 征,当血乳酸明显升高时,可对中枢神经、呼吸、 消化和循环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轻症:可仅有乏力、恶心、食欲降低、头昏、嗜 睡、呼吸稍深快。 中至重度: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昏、 全身酸软、口唇发绀、呼吸深大,但无酮味、血压 下降、脉弱、心率快,可有脱水表现,意识障碍、 四肢反射减弱、肌张力下降、瞳孔扩大、深度昏迷 或出现休克。
• 茅丹
• • • •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大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内分泌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苏州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
乳酸性酸中毒(LA)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内分泌科 茅丹
乳酸性酸中毒(LA)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 在糖尿病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被称为糖尿 病乳酸性酸中毒(DLA)。 血乳酸浓度>5mmol/L,血pH值≤7.35,HCO3≤10mmol/L,而无其他酸中毒原因时,可诊断为LA。 LA发生率、诊断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病死率常在 50%以上,尤其血乳酸>9.0mmol/L病死率高达80%, 血乳酸>15mmol/L,罕有抢救成功者。

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

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

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文章目录*一、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二、乳酸性酸中毒治疗方法*三、乳酸性酸中毒吃什么好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1、乳酸性酸中毒的危害这个名字也叫酸中毒,似乎乳酸听起来比酮症这个字眼“柔和”些,可也不能对它放松警惕。

乳酸也是葡萄糖氧化供能这条代谢途径上的一个产物,当患者患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疾病时,葡萄糖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苯乙双胍会加重乳酸的堆积,表现为疲乏无力、厌食、恶心或呕吐、呼吸深大、嗜睡等,对人体伤害大,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并有双胍类药物史,应考虑到该病,及早就诊。

2、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因2.1、A型:由于缺氧引起,见于多种休克(心源性,内毒素性,低血容量性),贫血,心衰,窒息,CO中毒等。

2.2、B型又分三型:B1型:由于系统性疾病引起者,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肝病(急性病毒性或药物中毒性肝炎伴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尿毒症,惊厥,胰腺炎及胃肠病等。

B2型:由于药物及毒素引起,尤其多见于双胍类,果糖,山梨醇,木糖醇,甲醇,乙醇,醋氧酚(扑热息痛),水杨酸盐及乙二醇等。

B3型:由于生来代谢异常引起者有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第1型糖原累积病),丙酮酸脱氢酶及羧化酶缺陷,果糖1,6二磷酸酶缺陷,氧化磷酸化缺陷。

3、如何预防乳酸性酸中毒3.1、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控制不佳者可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等也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以及预防继发感染。

3.2、凡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双胍类:糖尿病人有肾盂肾炎、肾小球硬化症等肾病者可致双胍积聚;伴有隐性冠心病者如发生心衰、肾循环障碍时亦可影响其排泄,且伴有缺氧。

因此采用双胍类等药物前必须查明心肝肾功能。

二甲双胍发生本病的机会较苯乙双胍(降糖灵)明显减少。

3.3、积极治疗各种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疾病,如心肌梗塞、一氧化碳中毒等。

乳酸酸中毒的护理

乳酸酸中毒的护理

PART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降低措施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 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心 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 风险,应鼓励患者戒烟限酒。
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
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 立危险因素,应定期监测并进行相应 的干预。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保持清洁
建议家属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清洁 ,减少感染风险。
合理布局
指导家属合理安排家具布局,确保 患者活动空间充足,防止跌倒等意 外发生。
安全措施
提醒家属注意家中安全措施,如避 免使用患者过敏的物质、确保电器 安全等。
延伸服务资源介绍
社区资源,如附近的医院、诊所、药店等,方
乳酸酸中毒的护理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乳酸酸中毒概述 • 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 • 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 • 康复期护理策略部署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家属教育与延伸服务提供
PART 01
乳酸酸中毒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乳酸酸中毒是指由于乳酸生成过多或清除不足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异常升高,进而引起血液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种 临床综合征。
02
运动指导
在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 或异常,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就医。同时,要教会患者正确 的运动姿势和呼吸方法,避免运动损伤。
心理干预和情绪调节技巧传授
心理干预
乳酸酸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 要进行心理干预。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 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 减少双胍类药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维 生素B1、B6、C等的食物摄入。
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
乳酸酸中毒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需给予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认知 行为疗法等。
康复指导
对于康复期患者,需给予康复指导,包括运 动康复、生活能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生 活自理能力。同时,需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双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定期监测血糖和乳酸水平
定期血糖监测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 便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并调整治疗方案。
乳酸水平监测
对于使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应定 期监测乳酸水平,以便及时发现乳 酸堆积并采取措施。
胍类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和乳酸水平。
PART 06
预防措施及患者日常管理建 议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1 2 3
普及乳酸酸中毒知识
通过媒体、宣传册、健康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 及乳酸酸中毒的定义、症状、危害及预防措施。
强调规范用药
着重强调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特别是使用双胍类药 物时。
监测频率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建议,适时调 整血糖和乳酸水平的监测频率。
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 心肺功能,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低糖、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蔬菜 、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高糖
、高脂食物的摄入。
02
加强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能量 和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和器 官功能恢复。

高乳酸血症与乳酸酸中毒

高乳酸血症与乳酸酸中毒

研发更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提高早期 诊断率,降低漏诊和误诊。
治疗策略研究
预防措施研究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研究更有效的个体 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深入探讨预防高乳酸血症和乳酸酸中毒的 有效措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纠正酸中毒、 改善缺氧状态、对症治疗 等。
治疗措施
吸氧、补液、使用碱性药 物、透析等。
病例三:预防措施的实践
预防措施一: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和管 理。
对于可能引发高乳酸血症和乳酸酸中 毒的疾病,如糖尿病、脓毒症等,应
积极治疗和管理。
预防措施二: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乳酸 酸中毒的药物。
在使用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的药物前, 应充分了解其副作用,权衡利弊,避 免不必要的用药。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病因探讨
病因一:缺氧
01
病因二:药物因素
03
02
缺氧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糖酵解增加,乳酸 生成增多。
04
某些药物如丙戊酸钠、氟卡尼等可引起乳 酸酸中毒。
病因三:其他疾病
05
06
糖尿病、脓毒症等疾病可能导致高乳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腹痛、呼吸 深快、意识障碍等。
VS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酸中毒进行鉴别,如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等。
04
治疗与预防
高乳酸血症的治疗
01
02
03
04
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高乳酸血症的病因进 行治疗,如改善缺氧、纠正休
克、控制感染等。
促进乳酸排泄
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等方法 促进乳酸排泄。
抑制乳酸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酸酸中毒症状治疗疾病概述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常高达50%以上。

本病病死率常在50%以上,尤其血乳酸>25mmol/L,病死率高达80%。

起病较急,有不明原因的深大呼吸、低血压、神志模糊、嗜睡、木僵及昏迷等症状,有时伴恶心、呕吐、腹痛,偶有腹泻,体温可下降。

疾病描述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常高达50%以上。

文献报告糖尿病患者常因应用双胍类药物(主要为苯乙双胍,即降糖灵)而诱发LA,近年来随着降糖灵的淘汰,临床LA 已相对少见。

乳酸是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

葡萄糖的分解分为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有氧氧化指是体内糖分解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为乳酸,这虽然不是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但是具有重要的病理和生理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在脂肪、肌肉、脑等组织内大部分三羧酸循环氧化,而少部分在丙酮酸羧化酶(PC)的催化下经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原导生,在肝及肾再生成糖。

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需丙酮酸脱氢酶(PDH)及辅酶(NAD)催化,当糖尿病和饥饿时PDH 受抑制,NAD 也不足,则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增多加之ATP 不足,丙酮酸羧化酶(PC)催化受限,故糖原异生也减少,则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以致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

症状体征(查看内容)本病临床表现常被各种原发疾病所掩盖,尤其当患者常已合并存在多种严重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休克等;另一组症状除原发病外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起病较急,有不明原因的深大呼吸、低血压、神志模糊、嗜睡、木僵及昏迷等症状,有时伴恶心、呕吐、腹痛,偶有腹泻,体温可下降。

临床上有上述表现,怀疑LA 时,应测定血乳酸水平,如血乳酸浓度>2mmol/L,血pH 值≤7.35,[HCO3-]≤10mmol/L,而无其他酸中毒原因时,可诊断为LA;但有学者认为动脉血乳酸浓度≥5mmol/L,pH 值≤7.35为LA;血乳酸>2.5mmol/L,pH 值≤7.35为高乳酸血症。

疾病病因(查看内容)LA 大部分是获得性,由于遗传缺陷(PDH、三羧酸循环或呼吸链缺陷)所致的“先天性LA”甚为罕见。

以下主要讨论获得性LA。

常见的获得性LA 的原因可分为以下2 类:组织缺氧(A 型)和非组织缺氧(B 型),但临床上,多数LA 是A 型和B 型的混合,涉及到乳酸和质子的产生与清除两方面问题。

1.A 型①组织低灌注:血管通透性升高和张力异常;左心功能不全,心输出血量降低;低血压休克;②动脉氧含量降低:窒息;低氧血症(PaO2<35 mmHg);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贫血。

2.B 型①常见疾病:糖尿病、败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癌症、疟疾和霍乱等;②药物或毒素:双胍类、乙醇、甲醇、氰化物、硝普盐、烟酸、儿茶酚胺、解热镇痛药、萘啶酸、异烟肼、链佐新、山梨醇、肠外营养、乳糖、茶碱、可卡因、雌激素缺乏等;③遗传性疾病:G-6 磷酸脱氢酶缺乏,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丙酮酸羧化酶缺乏,丙酮酸脱氢酶缺乏及氧化磷酸化缺陷;③其他情况:强化肌肉运动和癫痫大发作。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属B 型。

病理生理(查看内容)1.败血症休克与乳酸酸中毒败血症休克时,内毒素和其他细菌产物始动一系列代谢反应导致机体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损害血管舒缩张力,升高微血管通透性,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

液体从毛细血管渗漏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输出量降低(循环细菌产物亦可直接损害左室功能)。

最终,上述变化致系统性血压的下降,继之,肾上腺和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导致血管收缩和选择性皮肤及内脏器官(包括肝脏和肾脏)血流量下降。

上述代谢和血流动力学因素导致乳酸产生增加。

肝门脉血流量的降低亦限制了肝脏对乳酸的摄取。

组织低灌注降低氧的供给,导致呼吸链功能和氧化磷酸化障碍。

线粒体合成ATP 不足时,不能有效氧化NADH 和消耗质子。

细胞质内ATP 水平下降,刺激PFK 活性和糖酵解速度增加。

ATP 缺乏和系统性pH 下降亦抑制肝脏和肾脏耗能的糖原异生,进一步抑制组织清除乳酸的能力。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败血症时,PDH 活性降低,丙酮酸不再被转向三羧酸循环。

最终败血症休克时,乳酸和H+产生增加和清除减少而发生LA。

2.癌症与乳酸酸中毒癌症时,恶性肿瘤细胞一般存在内在的无氧糖酵解活性增强,如此在肿瘤细胞大量存在时,总体乳酸产生增加。

与大多数癌症有关的LA 见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肿瘤广泛肝脏浸润。

癌症患者的LA,大多数情况是由于肿瘤细胞乳酸产生增加,同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败血症,损害乳酸和质子的摄取和被利用。

3.糖尿病和乳酸酸中毒 2 型糖尿病基础状态,常见有轻微的高乳酸血症,主要可能与乳酸的氧化缺陷有关。

另外,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PDH 活性降低,线粒体丙酮酸利用减少,糖酵解作用增强,致乳酸生成增多。

DKA 时,血乳酸浓度可能增高数倍,加重代谢性酸中毒,DKA 时,高乳酸血症部分可能是由于酮体抑制肝脏摄取以及循环血容量降低使组织灌注不足所致。

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NHK)较DKA 更易导致严重的LA,因NHK 常见于老年人,继发肝肾和心肺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4.全胃肠外营养与乳酸酸中毒胃肠外营养可能诱发LA,甚至在无相关疾病情况下。

通过全胃肠外营养的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除葡萄糖外,还有果糖或山梨醇(可被代谢为果糖)。

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是上述糖代谢的直接结果。

果糖在细胞内被磷酸化为1-磷酸果糖,随后被转变为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一分子果糖被代谢三碳中间产物消耗2 分子ATP。

在肝脏,高能磷酸键水平的减低抑制糖原异生和刺激糖酵解,如此在代谢处于代偿状态的个体中可能导致LA。

5.急性乙醇中毒与乳酸酸中毒乙醇在细胞内主要在乙醇脱氢酶催化下氧化为乙醛,乙醛进一步在醛脱氢酶催化下氧化为乙酸,上述两个反应均产生NADH和H+,升高细胞内NADH/NAD+比值,从而有利于丙酮酸转向乳酸;另外,乙醇尚能抑制丙酮酸向葡萄糖异生,长期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维生素的缺乏和肝脏的损害,亦降低丙酮酸的氧化和糖原异生。

因此,乙醇中毒可直接通过增加乳酸生成和间接抑制乳酸清除而导致LA。

6.双胍类药物和乳酸酸中毒许多药物可引起LA,其中最常见于双胍类药物(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尤其是苯乙双胍,从20 世纪50 年代起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由于常诱发致死性LA,已在许多国家被停止应用。

已知苯乙双胍可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和葡萄糖向乳酸转变,实践证实苯乙双胍应用可使肝脏乳酸产生增加和摄取减少。

苯乙双胍可抑制ATP 合成,ATP/ADP 比值下降,氧化磷酸化及糖原异生均受抑制,故乳酸氧化减少和生成增加。

虽然苯乙双胍使血乳酸水平中度升高,但与苯乙双胍有关的LA 绝大多数或由于剂量过大,或同时合并疾病如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心衰及休克等。

二甲双胍是又一双胍类药物,其致LA 的机会较苯乙双胍(约为其1/50)的机会明显减少。

现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可能由于二甲双胍为水溶性,不易在体内蓄积之故,其在降血糖时,升高外周组织乳酸生成的作用并不明显,治疗剂量一般不会导致LA。

诊断检查(查看内容)诊断:建立诊断的关键在于对本症有高度警惕性和足够的认知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乳酸性酸中毒有时可伴随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存在,因而增加诊断上的复杂性。

此外尚需除外尿毒症和水杨酸中毒等其他原因造成的酸中毒。

休克状态下伴酸中毒者,可不经血乳酸测定,即可诊断为乳酸性酸中毒。

但在无组织灌注不良的酸中毒者,则必需检测血乳酸水平,才能确定诊断。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要点为:1.患有糖尿病,但多数患者血糖不甚高,没有显著的酮症酸中毒。

2.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多在5mmol/L 以上,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的主要根据。

血乳酸水平超过正常(>1.8mmol/L),在2~5mmol/L 时,多呈代偿性酸中毒,这种只有乳酸过高而无酸中毒者,可诊断为高乳酸血症。

3.酸中毒的证据如pH<7.35,血碳酸氢根<20mmol/L,阴离子间隙>18mmol/L 等。

如能排除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等诊断,结合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即可确认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实验室检查:1.血丙酮酸相应增高,达0.2~1.5mmol/L,乳酸/丙酮酸≥30mmol/L。

2.血浆渗透压:正常范围。

3.血pH 值明显降低;CO2CP 下降,可低至10mmol/L 以下;阴离子间隙扩大,可达20~40mmol/L。

4.血乳酸水平显著增高,是诊断本症的关键所在,血乳酸水平多超过5mmol/L。

其结果高低与预后有关。

5.血酮体不增高或轻度增高。

其他辅助检查:约80%的病人白细胞>10×109/L 以上可能与应激和循环血容量不足有关。

鉴别诊断(查看内容)鉴别诊断:1.临床上,对昏迷、脱水兼酸中毒、休克的患者,特别对原因不明、呼吸有酮味、血压低而尿量仍较多的病人,均应警惕本病存在的可能性。

有的为糖尿病合并DKA 单独存在;有的为糖尿病合并如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其他疾病所致昏迷;有的或因其他疾病昏迷后又诱发了酮症酸中毒等,均应小心予以鉴别。

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尿糖、尿酮、血糖、血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等,大多可明确诊断。

2.与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所致DKA、HNDC 和LA 以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相鉴别,参见表1。

<P&NBSP;ALIGN=CENTER><IMG&NBSP;ALT=""&NBSP;HSPACE=0&NBSP;SRC="HT TP: 20080702110536.jpg? boder="0" other upload >治疗方案(查看内容)乳酸性酸中毒预后危重,死亡率很高,且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抢救病人的生命:1.补液扩容是治疗本症重要手段之一。

最好在CVP 监护下,迅速大量输入生理盐水,也可用5%葡萄糖液或糖盐水,并间断输新鲜血或血浆,以迅速改善心排血量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利尿排酸,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注意事项:①避免使用含乳酸的制剂而加重乳酸性酸中毒;②选用血管活性物质纠正休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可强烈收缩血管的药物,以免造成组织灌注量的进一步减少,可用异丙肾上腺素纠正休克。

2.补碱纠酸乳酸性酸中毒对机体损害极为严重,必须及时有效进行纠治。

(1)补碱制剂:①碳酸氢钠最为常用,只要患者的肺功能能维持有效的通气量而排出大量CO2,而且肾功能能避免钠水潴留,则首选碳酸氢钠;②二氯醋酸(DCA)纠正乳酸性酸中毒,这是一种很强的丙酮酸脱羧酶激动药,能迅速增强乳酸的代谢,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乳酸的生成;③如中心静脉压显示血容量过多,血钠过剩时,将NaHCO3 改为三羟甲氨基甲烷(THAM),注意不可漏出血管外;④亚甲蓝制剂也可用于乳酸性酸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