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新分类系统

合集下载

五种昆虫PPT课件

五种昆虫PPT课件
8
• 分布于广东、 广西一带的火 缘步甲carabus ignimetalla 。
9
• 采集于北京门头沟山区的绿
步甲Carabus smaragdinus,
其广泛分布于山东、河北、 辽宁等北方各省 。
10
有趣的是,即使是同一种大步甲,色彩也是 五彩斑斓,
11
即使是同一种大步甲,色彩也是五彩斑斓
60
第二篇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
◆陆生,渐变态。多生活在长绿阔叶林地,倒木或折
木的树皮下,一般成、若虫在一起,惊动后四处逃 逸;也有的种类生活在白蚁巢内发现。以发现的种 类,多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就目的阶元而言,赤 道两旁、东西半球的多数岛屿及相关地带,都有其 分布;若以种而言,分布及其狭窄,有的种仅分布 在一特定区域。所以有“广布的目,狭布的种”的 分布特点。
小花蝽四螳螂第二篇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至今螳螂的分类究竟是个亚目还是单独为一个目世界上还有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一类群单独成立为螳螂目有人对其进行精子学的研究也证明螳螂的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地位
1
• ---步甲,它们多数色彩艳丽, 体态优美,因此深受昆虫爱好 者的喜爱!
呵呵,这就是“爬动宝石”的真 实身份---大步甲,它们多数色 彩艳丽,体态优美,因此深受 昆虫爱好者的喜爱!
30
雄虫
体长:10一13mm 翅展:32—38mm 翅上斑纹同雌虫,腹部亦为金黄色,有由黑斑组成的条纹7行,后 足旺节内仍有1丛黄毛。
31
幼虫 老熟幼虫
体长:28—32mm 体黑色,刚毛黄褐色,头部黑色.冠缠及份额缝淡黄色,前 胸背板黄色,有3个黑色斑点,中间的为三角形。背线、亚 背线、气门上线、亚腹线为蓝白色,气门线、腹线黄色较宽; 臀板黑色,胸部及腹部第6节以后的各节上有黄色横条绞。 胸足黑色,基部淡黄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Ⅱ》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昆虫分类学基本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Insect Taxonomy基本内容:(1)物种概念Species concept(2)分类阶元Category(3)分类特征Characters(4)学名Scientific names(5)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s(6)异名与同名Synonymy and homonymy 基本要求:(1)掌握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动物命名法的主要原则(3)学习检索表的原理与制作教学重点:(1)物种概念(2)学名与俗名教学难点:(1)模式标本(2)同物异名第二章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 The Phylogeny of Haxapoda基本内容:(1)系统发育学Phylogenetics(2)现生六足总纲Extant Hexapoda基本要求:(1)了解六足总纲的分类和系统发育(2)掌握各目的识别特征教学重点:各目的识别特征教学难点: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第三章直翅目Orth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 (4)娱乐性Recreation(5)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剑尾亚目Ensifera和锥尾亚目Caelifera的特征(2)识别螽斯科Tettigoniidae、蟋蟀科Gryllidae、蝼蛄科Gryllotalpidae、蝗科Acrididae、锥头蝗科Pyrgomorphidae、癞蝗科Pamphagidae、菱蝗科Tetrigidae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系统发育第四章缨翅目Thysan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 (4)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5)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锯尾亚目Terebrantia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的特征(2)识别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蓟马科Thripidae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系统发育第五章同翅目Hom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4)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木虱科Psyllidae,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瘿绵蚜科Pemphigidae,蚜科Ahpidae,粉虱科Aleyrodidae,绵蚧科Margarodidae,粉蚧科Pseudococcidae,蚧科Coccidae,盾蚧科Diaspididae的特征(2)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蜡蝉科Fulgoridae,飞虱科Delphacidae,蝉科Cicadidae,叶蝉科Cicadellidae,沫蝉科Cercopidae,角蝉科Membracidae 的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与半翅目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第六章半翅目Himi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 (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7个次目的特征;(2)掌握黾蝽科Gerridae,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猎蝽科Reduviidae,盲蝽科Miridae,网蝽科Tingidae,花蝽科Anthocoridae,臭虫科Cimicidae,长蝽科Lygaeidae,红蝽科Pyrrhocoridae,缘蝽科Coreidae,盾蝽科Scutelleridae,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蝽科Pentatomidae,龟蝽科Plataspidae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与同翅目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第七章鞘翅目Cole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 (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原鞘亚目Archostemata、肉食亚目Adephaga、菌食亚目Myxophaga、多食亚目Polyphaga 的识别特征(2)掌握虎甲科Cicindelidae,步甲科Carabidae,龙虱科Dytiscidae,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隐翅虫科Staphylidae,埋葬甲科Silphidae,金龟科Scarabaeidae,粪金龟科Geotrupidae,吉丁甲科Buprestidae,叩头甲科Elateridae,萤科Lampyridae,花萤科Cantharidae,皮蠹科Dermestidae,谷盗科Trogossitidae,锯谷盗科Silvanidae,瓢甲科Coccinellidae,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芫菁科Meloidae,天牛科Cerambycidae,豆象科Bruch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三锥象科Brentidae昆虫的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高级阶元和系统发育第八章脉翅目Neur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掌握螳蛉科Mantispidae,草蛉科Chrysopidae,褐蛉科Hemerobiidae,蚁蛉科Myrmeleontidae,蝶蛉科Ascalaphidae昆虫的特征教学重点: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高级阶元和系统发育第九章鳞翅目Lepidoptera鳞翅目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ics基本要求:(1)掌握轭翅亚目Zeugloptera、无喙亚目Aglossata、异蛾亚目Heterobathmiina、有喙亚目Glossata的特征(2)掌握蝙蝠蛾科Hepialidae,谷蛾科Tineidae,蓑蛾科Psychidae,细蛾科Gracillariidae,巢蛾科Yponomeutidae,菜蛾科Plutellidae,麦蛾科Gelechiidae,木蠹蛾科Cossidae,卷蛾科Tortricidae,斑蛾科Zygaenidae,刺蛾科Limacoididae,蛀果蛾科Carposinidae,羽蛾科Pterophoridae,螟蛾科Pyralidae,尺蛾科Geometridae,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蚕蛾科Bombycidae,天蚕蛾科Saturniidae,天蛾科Sphingidae,舟蛾科Notodontidae,毒蛾科Lymantriidae,灯蛾科Arctiidae,夜蛾科Noctuidae,弄蝶科Hesperiidae,凤蝶科Papilionidae,粉蝶科Pieridae,灰蝶科Lycaenidae,蛱蝶科Nymphalidae昆虫的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有喙亚目Glossata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1)高级阶元和系统发育(2)翅脉的识别第十章双翅目Diptera基本内容:(1)鉴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 (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ics基本要求:(1)了解长角亚目Nematocera和短角亚目Brachycera特点(2)认识大蚊科Tipulidae,瘿蚊科Cecidomyiidae,蚊科Culicidae,虻科Tabanidae,食虫虻科Asilidae,蜂虻科Bombyliidae,食蚜蝇科Syrphidae,潜蝇科Agromyzidae,秆蝇科Chloropidae,实蝇科Tephrit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丽蝇科Calliphoridae,麻蝇科Sarcophagidae,寄蝇科Tachinidae,花蝇科Anthomyiidae,蝇科Muscidae等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瘿蚊科、蚊科、食蚜蝇、潜蝇科、秆蝇科、实蝇科、寄蝇科、花蝇科教学难点:高级阶元和系统发育第十一章膜翅目Hymenoptera基本内容:(1)鉴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 (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ics基本要求:(1)掌握广腰亚目Symphyta和细腰亚目Apocrita的特征(2)认识叶蜂科Tenthredinidae,茎蜂科Ceph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茧蜂科Braconidae,小蜂科Chalcidid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蚜小蜂科Aphelinidae,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土蜂科Scoliidae,蛛蜂科Pompilidae,蚁科Formicidae、胡蜂科Vespidae、泥蜂科Sphecidae、蜜蜂科Apidae 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高级阶元和系统。

第六章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与新分类系统

第六章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与新分类系统

10)襀翅目 Order Plecoptera
11)纺足目 Order Embioptera
直翅总目 Superorder Orthopterodea
12)直翅目 Order Orthoptera
13)樇 目 Order Phasmatodea
蜚蠊总目 Superorder Blattodea
8) 新翅股 Neoptera 主要衍征是翅能成扇状折叠,休息时翅 放置在腹背上;后翅有轭区。包括多新翅类亚股
Polyneoptera + 真态亚股 Eumetabola。
二、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9) 多新翅亚股 Polyneoptera 包括 11 目,支序关系为((((螳 螂目 Mantodea+ 螳樇目 Mantophasmatodea)+ 蜚蠊目 Blattaria )+ 等翅目 Isoptera)+缺翅目Zoraptera)+(襀翅 目 Plecoptera + 纺足目 Embioptera)+ ((直翅目 Orthoptera +目 Phasmatodea) + (蛩蠊目 Grylloblattaria + 革翅目 Dermaptera))。
Wheeler et al 2019 整合六足总纲各代表类 群和外群多足纲Myriapoda与甲壳纲 Crustacea的275个形态特征,及18S rDNA 和28S rDNA测序资料,对六足总纲代表各目的 122个分类单元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提出了六 足总纲的系统发育支序图。
我们又综合了尹文英(2019)、Klass et al (2019)等对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研究,绘制了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支序图。

第二十九章 六足总纲的分类

第二十九章 六足总纲的分类

六足总纲分类
/昆虫纲/石蛃目
1、石蛃目Archeognatha
石蛃Machilis sp.
Archaeo- 古老的,原始的; Gnatha 颚-> Archeognatha 具古颚的昆虫 archaeology 考古学
六足总纲分类
/昆虫纲/石蛃目
俗称石蛃,简称蛃。体小到中型, 被 鳞片 ;复眼大,触角长,丝状; 上颚单关 节与头壳相连;口器咀嚼式。腹部2~9节具 成对的刺突;尾须长,多节,具长的中尾 丝。 表变态。生活于草原或林区的树叶下, 树皮中、石头裂缝等环境中。取食藻类、 地衣、苔藓、植物碎屑等。 全世界已知350种,我国13种。
/昆虫纲/直翅目
蝗虫在交配和取食植物
六足总纲分类
/昆虫纲/竹节虫目
8、竹节虫( )目Phasmatodea
中华丽叶 Phyllium sinense Liu (分布于我国海南省)
phasmatasm 幻像,鬼怪
六足总纲分类
/昆虫纲/竹节虫目
体 大 型 , 体 长 330cm ,体躯延长成棒状 或阔叶状。头前口式, 口器咀嚼式;复眼小, 单眼 2 或 3 个或缺。腹部 长,尾须不分节。足跗 节3-5节。前翅短,皮革 质,后翅膜质,有大的 臀区,有些种类无翅。
/弹尾纲
简称为跳虫 , , 中小型昆虫,体长 0.2~10mm ,体长或近 球形。 触角丝状, 4 节; 无复眼 。 腹部 6 节 ,第 1 腹节有黏管,第 3 节 腹面具握弹器,第 4 腹 节具弹器。无尾须。 表变态,成虫期继续 脱皮,脱皮最多可达 50次。
绿圆跳虫Sminthurus viridis (L.)
异色裸尾丝蚁Aposthonia varians (Navas)

第二十九章 六足总纲的分类

第二十九章 六足总纲的分类
六足总纲分类
第二十九章
六足总纲的分类
六足总纲分类
一、分类常用特征
六足总纲分类 /分类常用特征
翅的有无;翅的性质; 口器及其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 变态的类型; 胸节、触角及足跗节特征; 马氏管的数目 。
六足总纲分类
关于分类的争论
缨尾目 Thysanura 分成石蛃目 Archeognatha 和衣 鱼目Zygentoma (或狭义的缨尾目Thysanura)
六足总纲分类
/昆虫纲 / 纺足目
渐变态。若虫与成虫喜温暖、潮湿,行 动迅速,生活于丝质坑道中。 世界已知200余种,我国已知5种。
六足总纲分类
/昆虫纲/直翅目
7、直翅目Orthoptera
ortho-正,直 orthodox正统的
六足总纲分类
/昆虫纲/直翅目
(一)主要识别特征 体小到大型,咀嚼 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 翅通常 2 对,前翅皮革 质,后翅膜质。前足开 掘足或后足为跳跃足。 尾须发达。 雌虫具发达的产卵器;雄虫多数能发声,前足 胫节或腹部第一节常鼓膜听器。
六足总纲分类
螳 目 Mantophasmatodea
2002 年4月18 日,美国《科学》 杂志发表了该新目。标本产于 非洲,体长约2cm,外形与蛩蠊 目和竹节虫目较为相似。这是 自 1914 年以来首次报道昆虫纲 的新目。
六足总纲分类
/原尾纲
一、原尾纲 Protura
简称为蚖。体微小,体长0.5 ~ 2.5 mm。 细长,淡白或黄色。头小且 无眼 、 无触角 。 前足长,有许多感觉器,以代替触角的功用; 跗节1节,单爪。腹部 12节 ,前 3个腹节各有 1对小型腹足;无尾须。
世界已知3属25种。我国已知1种,产于长 白山。

第二十九章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与分类

第二十九章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与分类

腹部前3 腹部前3节各着 生1对腹足 前足膨大
卵形或 梨形, 梨形,无触角和 单复眼
2.生物学 2.生物学 变态类型: 变态类型: 增节变态 生境: 生境:湿润富含有 机质的土壤中。 机质的土壤中。 食物: 食物:主要以寄生 在植物根须上的菌 根菌为食, 根菌为食,同时也 是捕食性昆虫的猎 物
杨集昆
六 足 总 纲 高 级 阶 元
第二节
六足总纲的分类
一、弹尾纲 Collembola
学名来源: 以腹部具黏管而得名,故又称黏管目. 学名来源: 以腹部具黏管而得名,故又称黏管目. 中文俗名: 跳虫; 中文俗名: 跳虫;弹尾虫 英文名称: Springtails( 英文名称: Springtails(英), Collmboles (法)
第 二 十 九 章 六 足 总 纲 的 系 统 发 育 与 分 类
第 一 节 六 足 总 纲 的 系 统 发 育
六足总纲纲、 六足总纲纲、目分类依据 翅、变态类型、口器、触角、足、古 昆虫特征等。
一、分类体系的沿革
Linnaeus,1758, 个目。 Linnaeus,1758,7个目。 膜、脉、鳞、鞘、双、有吻目、无翅目。 有吻目、无翅目。 Brauer,1885,无翅、有翅两个亚纲,17个目 个目。 Brauer,1885,无翅、有翅两个亚纲,17个目。 Borner,1904, Borner,1904,有翅亚纲分为不完全变态类和完全变 态类,22个目 个目。 态类,22个目。 Melander,1932,34个目 个目。 Brues 和 Melander,1932,34个目。 周尧,1947-1964,蚣虫亚纲、粘管亚纲、无翅亚纲、 周尧,1947-1964,蚣虫亚纲、粘管亚纲、无翅亚纲、 有翅亚纲。 有翅亚纲。 蔡邦华,1955,两个亚纲, 大类、10类 34个目 个目。 蔡邦华,1955,两个亚纲,3大类、10类,34个目。 目前:33或34个目+1个新目 个目+1个新目。 目前:33或34个目+1个新目。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资料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资料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八大系统中各纲特征一、运动系统1、圆口纲1、骨骼系统:仅有软骨,无硬骨。

(1)头骨:无上下颌。

颅骨不完全。

(2)咽骨(咽颅):为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称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2、脊索:脊索终生保留。

3、鳍:无偶鳍。

具奇鳍4、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2、鱼纲1.体形:纺锤形:适应快速持久游泳侧扁型:游泳不多但敏捷平扁形:行动迟缓,底栖生活河豚型:不善游泳鳗鲡型:穴居生活2.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软骨鱼歪型尾,硬骨鱼正型尾)偶鳍:胸鳍、腹鳍3.皮肤和鳞片: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无角质层有大量粘液腺,真皮内有鳞片,皮下组织少鳞片分盾鳞(软骨鱼特有,由基板和棘构成,与齿同源)、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后两种为硬骨鱼特有,完全来源于中胚层。

4.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5.肌肉系统: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3、两栖纲1、头骨脑腔狭小,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颅型。

不高,骨块数目少。

蚓螈类骨片大,排列紧凑无大孔洞。

,由外枕骨形成。

脑颅连接为自接型。

失去连接脑颅与咽颅的悬器作用,进入中耳腔,形成传导声波的耳柱骨。

舌弓的其它部分和鳃弓的一部分成为舌器支持舌,舌骨体由基舌软骨愈合而成,前角由角舌软骨形成,后角由第1对鳃弓演化成。

成体鳃弓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演变为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及气管环。

蝌蚪有4对鳃弓2、脊柱颈椎1枚,呈环状叫寰椎。

躯干椎椎体前凹型,盘舌蟾科为后凹型,有尾两栖类为双凹型。

椎体为二种类型者叫参差型椎体。

荐椎1枚,椎体前面与躯干椎相关节,后面与尾杆骨相关节。

横突发达与髂骨相连。

无尾目尾椎愈合成一根尾杆骨。

有尾两栖类尾椎在20枚以上。

3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

3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

思考题
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区别于其他六足总纲的 主要特征?
无复眼 口器内颚式
IV、昆虫纲Insecta
有复眼 口器外露(外口式ectognathous)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昆虫纲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石蛃目和衣鱼 目)
有翅亚纲 Pterygota
无翅亚纲Apterygota
节上有成对的刺突和泡囊; • 尾须长,丝状或铗状。
III、双尾纲 Diplura
盲目双尾目,触角如念珠; 尾须或尾铗,一七泡刺突。
III、双尾纲 Diplura
生物学特性 1.表变态epimorphosis。 分布:世界已知800多种,我国已知40多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伟铗虫八 Atlasjapyx atlas Chou & Huang
一、石蛃目Archeognatha和衣鱼目Zygentoma 原生无 翅;成虫继续蜕皮。
石蛃目 Archeognatha
衣鱼目Zygentoma
一、石蛃目 Archeognatha
石蛃英文为bristletail,中、小型昆虫,体长通常短于2 cm。
一、石蛃目 Archeognatha
形态特征 1. 体被鳞片,无翅。 2. 复眼大,内侧接触;上
— 胸部侧板有侧沟。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有翅亚纲
古翅次纲 Paleoptera
新翅次纲 Neoptera
古翅次纲Paleoptera
1. 蜉蝣目Ephemeroptera和蜻蜓目Odonata 翅基部腋片愈合成1块,与翅脉连成一体,翅不能折叠于 体背;翅脉网状,具三叉脉 (triadic veins);成虫触角刚毛 状,幼体水生。
颚单关节式,与头壳只 有1个关节点-单髁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全变态群 Holometabola 的共同特征是进行完全变态。 包括脉翅亚群Neuropterida + 长翅亚群 Mecopterida。
二、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13) 脉翅亚群的共同特征是有交叉的颈肌;雌性外生殖器第 1 产卵瓣 高度减小与融合,第 2 产卵瓣不分离;尾无关节。包括脉翅总目 Neuropterodea + 鞘翅目Coleoptera。
2) 原尾纲 Protura 分为 3 目,支序关系为:蚖目 Acerentomata+(华蚖目Sinentomata、古蚖目 Eosentomata)。
3) 铗Ba类 Jypigina 与康Ba类 Campodeina 为姊妹群, Wheeler et al. (2001)的研究已证明由铗 类与康 类组成的双 尾纲 Diplura 为单系群,在改绘的支序图中只标出双尾纲。
这样的支序关系主要是来自 18S rDNA 与 28S rDNA 数据的支持。 螳螂目与螳樇目为姊妹群既有形态上的共性,也受 18S rDNA 数据 的支持。
10) 真态亚股 Eumetabola 的共同衍征是前翅 R、M 脉中间愈合; 翅轭区有翅轭条 jugal bar。包括准新翅群 Paraneoptera + 全变
二、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2、支序分类学派建立的系统发育关系
1) 甲壳纲 Crustacea,多足纲 Myriapoda 与六足总纲 Hexapoda 均为单系统群,其支序关系为:甲壳纲+(多足纲 + 六 足总纲)。说明六足总纲起源于多足纲。六足总纲的衍征是体有明显 的胸、腹段;6 足;第 2 下颚愈合成下唇。
1、进化分类学派建立的系统发育关系 多足真蚣 六足蚣虫 无翅真虫
有翅原变态类真虫 半变态类真虫 全 变态类真虫 将昆虫分为寡节纲Oligoentomata(弹尾 目),蚣虫纲Myrientomata(原尾目), 昆虫纲Insecta(包括27个目)。
二、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2、支序分类学派建立的系统发育关系
Homoptera 虱目分为食毛目Mallophaga和虱目Anoplura 革翅目分为重舌目Diphoglossata和革翅目
Dermaptera 脉翅目分为蛇蛉目Raphidioptera,广翅目
Megaloptera和脉翅目Neuroptera
一、昆虫分纲和分目的变化
2、昆虫是纲还是总纲?
1、昆虫纲分目多少的变化
分目最少为29个目,最多为38个目 主要变化如下:
原尾目提为纲后包含3个目:蚖目Acerentomata, 华蚖目Sinentomata, 古蚖目Eosentomata
缨尾目分为 石蛃目Archaeognatha和衣鱼目 Zygentoma
网翅目分为螳螂目Mantodea和蜚蠊目Blattaria. 半翅目分为半翅目Hemiptera和同翅目
态群 Holometabola。
二、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11) 准新翅群 Paraneoptera 包括 4 目,支序关系是((啮 目 Psocoptera + 虱目Phthiraptera) + 缨翅目 Thysanoptera) + 半翅目 Hemiptera。形态解剖特征是无 尾;马氏管 4 条;腹神经节集中为 1~3 个神经节;第 1 腹板 缺如。啮目与虱目为一单系群,主要是只有 1 个食窦。由于虱 目 Phthiraptera 为一单系群,包括原来的虱目Anoplura 与食毛目 Mallophaga,故食毛目 Mallophaga 的名称不再 应用。缨翅目与半翅目的共同衍征为上颚刺状。
14)蜚蠊目 Order Blattaria
15)螳螂目 Order Mantodea
三、六足总纲简明分类系统
16)螳樇目 Order Mantophasmatodea 17)等翅目 Order Isoptera 18)革翅目 Order Dermaptera 19)蛩蠊目 Order Grylloblattodea 20)缺翅目 Order Zoraptera 半翅总目 Superorder Hemipterodea 21)啮目 Order Psocoptera 22)虱目 Order Phthiraptera 23)缨翅目 Order Thysanoptera 24)半翅目 Order Hemiptera 鞘翅总目 Superorder Coleopterodea 25)鞘翅目 Order Coleoptera
4) 石蛃目 Archaeognatha 与衣鱼目 Zygentoma 均为单系群, 过去将这 2 目合成缨尾目 Thysanura 是不合理的,并系群的缨尾 目 Thysanura 应取消不用。
二、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5) 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石蛃目、衣鱼目与有翅昆虫的支序关系 ( (弹尾纲 Collembola + 原尾纲 Protura) + 双尾纲 Diplura) + (石蛃目 Archaeognatha + (衣鱼目 Zygentoma + 有翅类 Pterygota) ) ,均为单系统群。过去提出组建的缺尾纲 Ellipura 或近昆虫纲 Parainsecta (弹尾目+原尾目)应取消不用。昆虫纲 Insecta从石蛃目开始,石蛃目、衣鱼目与有翅类昆虫组成昆虫纲 Insecta,是一单系群。昆虫纲的共同衍征是口器上颚外露,马氏管 发达。
18) 捻翅目 Strepsiptera + 双翅目 Diptera 组成的衡翅内群 Halteria,形态上无明确的共同衍征,但有 43 个确定的分子变化。
Wheeler et al. (2001)等的上述研究结果,是利用现 代科学知识对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的最好阐述,也有一些不 完善处,例如一些分类单元的单系性还未完全确定,这些 不完善处,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将会得到修正、补 充、完善与提高。
第六章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 和新分类系统
一、昆虫分纲和分目的变化
1、昆虫纲分目多少的变化
Linnaeus (1758) : 分为7个目:Coleptera(2), Hemiptera(2), Lepidoptera(2), Neuroptera(6), Hymenoptera, Diptera, Aptera (6) Silvestri (1907) 发现了原尾虫,建立了原尾目
5)双尾目 Order Diplura
昆虫纲 Class Insecta
单髁亚纲 Subclass Monocondylia
6)石蛃目 Order Archaeognatha
双髁亚纲 Subclass Dicondylia
无翅部 Division Apterentoma

7)衣鱼目 Order Zygentoma
Protura. 1913年发现了缺翅虫,建立了缺翅目 Zoraptera Walker 1914年发现了蛩蠊属Grylloblatta,1915年
提升为蛩蠊目 Grylloblattodea Klass and Zompro et al. 2002年发现并建立了螳
樇目Mantophasmatodea.
8) 新翅股 Neoptera 主要衍征是翅能成扇状折叠,休息时翅 放置在腹背上;后翅有轭区。包括多新翅类亚股
Polyneoptera + 真态亚股 Eumetabola。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六足总纲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9) 多新翅亚股 Polyneoptera 包括 11 目,支序关系为((((螳 螂目 Mantodea+ 螳樇目 Mantophasmatodea)+ 蜚蠊目 Blattaria )+ 等翅目 Isoptera)+缺翅目Zoraptera)+(襀翅 目 Plecoptera + 纺足目 Embioptera)+ ((直翅目 Orthoptera +目 Phasmatodea) + (蛩蠊目 Grylloblattaria + 革翅目 Dermaptera))。
三、六足总纲简明分类系统
有翅部 Division Pterygota
蜉蝣总目 Superorder Ephemeropterodea

8)蜉蝣目 Order Ephemeroptera
蜻蜓总目 Odonatodea
9)蜻蜓目 Order Odonata
襀翅总目 Superorder Plecopterodea
7) 有翅昆虫组成有翅部 Pterygota,共同衍征是具翅 2 对。 翅的获得及随后的演化,成为有翅昆虫发展与进化的关键与动力。 包括 3 个单系群:蜉蝣目Ephemeroptera +(蜻蜓目 Odonata + 新翅亚部 Neoptera)。新翅亚部为一单系群, 特征是上颚前关节固定;无亚成虫期;翅由前、后气管形成的拱 形结构所支持。
10)襀翅目 Order Plecoptera
11)纺足目 Order Embioptera
直翅总目 Superorder Orthopterodea
12)直翅目 Order Orthoptera
13)樇 目 Order Phasmatodea
蜚蠊总目 Superorder Blattodea
Wheeler et al 2001 整合六足总纲各代表类 群和外群多足纲Myriapoda与甲壳纲 Crustacea的275个形态特征,及18S rDNA 和28S rDNA测序资料,对六足总纲代表各目的 122个分类单元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提出了六 足总纲的系统发育支序图。
我们又综合了尹文英(2002)、Klass et al (2003)等对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研究,绘制了 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支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