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4《词三首(一)——八声甘州》优秀课件 (3)

合集下载

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柳永《八声甘州》课件
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
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
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
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以至于“凡有井 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这一世英名 我不要, 只求换来 红颜一笑 ”的风流 才子
《鹤冲天》展示其个性和命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
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 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 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译文: 面对着薄暮时急骤的暴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
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冷清朗。凄凉的 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 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 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 东流淌。
不忍登高临远,因故乡邈渺不可见,而望乡 又总使人归心难收。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 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更遥想佳人,此刻亦 独立妆楼举首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 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佳人)又怎知道我,倚着 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宋词
清赵翼诗:“江山代有才人 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 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 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 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 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 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 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八声甘州》课件

《八声甘州》课件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 染力。
03 《八声甘州》的影响与评 价
对后世的影响
开启词坛豪放派先河
该词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对宋词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豪放派的 代表作之一。
情感表达的典范
该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 将深沉的情感融入其中,为后世词人 提供了情感表达的范本。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八声甘州》表达了对自 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为诗词创作 者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参考。
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
意境之美
《八声甘州》所呈现的意境之美 ,让读者在鉴赏过程中感受到自
然与人生的交融。
语言艺术
《八声甘州》的语言艺术成就极 高,通过精炼、生动的文字表达
了深沉的情感。
思想内涵
《八声甘州》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内涵,引导读者思考人生意义和
这首词是王质怀念友人张安国所作,通过 对张安国的赞美和回忆,表达了对友情的 珍视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这首词是王质读《诸葛武侯传》有感而发 所作,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敬仰,表达 了对忠诚、智慧和勇气的崇尚。
《八声甘州·气佳哉烟紫石头城 》
这首词是王质游览南京石头城所作,通过 对石头城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沧 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历代评价
苏轼赞誉备至
苏轼曾评价该词为“此篇一洗绮 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后世沿袭与传承
自宋以来,该词一直备受推崇, 被广泛传颂和学习,成为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确立词的地位
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确立了词的地位,成 为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高中语文语文版第三册第二单元5词三首(一)《八声甘州》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语文版第三册第二单元5词三首(一)《八声甘州》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语文版第三册第二单元5词三首(一)《八声甘州》优质课
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形象,以声传情。

2、赏析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词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婉约词风了解不多,因此首先要简要介绍婉约词风,并在婉约词派常见意象介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意象,品味感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味形象,领会意境。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朗读这首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八声甘州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翻开芬芳的唐诗宋词,目光抚摸着这些多情的文字,不禁思接千载,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次第浮现。

这时一个漂泊孤独的身影从历史的深巷中踽踽而出,他就是柳永。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八声甘州》和他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约会。

二、解题
1、(多媒体投影)柳永简介,指一生朗读: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辞海》1989年版)。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 停留在异乡?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5词三首(一)八声甘州》186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5词三首(一)八声甘州》186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放声,有感情的朗读词文。

2.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理解词意,感受诗词描绘的形象,领会意境(重、难)3.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4.在朗读中体味诗词的情感,赏析作品的语言,制作思维导图。

(重、难)重点与难点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理解词意,感受诗词描绘的形象,领会意境在朗读中体味诗词的情感,赏析作品的语言,制作思维导图。

方法先学后教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朗读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活动内容学生活动课前准备下发导学案1.学生结合工具书的导学案,自主掌握作者及词文体的基本常识。

2.能查阅字典订正字音,为熟读、美读和背诵做好基础。

3.结合课下注释口译词,并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

4.完成导学案。

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课前回顾与学生齐读全词,感受情感基调。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利用预备铃的时间,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一、文学常识1.什么是词?词的类别、词的风格、词的发展,作者相关的简介二、字音检测1.点名学生回答优化设计自主预习部分,检测第一道字音题2.随机指名学生朗读《八声甘州》。

(设计意图:借由正音达到检测学生的预习目的,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

)学生直接回答,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辨认和巩固。

)课时导入自然引入师: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那么什么是词呢?词的类别?介绍作者。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给同学们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整体感知出示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鉴赏上片师:1、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明确:思乡(设计意图:为后面的思维导图做铺垫。

)学生朗读,感受词文。

逐步击破,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齐读再次感受作者情感。

师:1、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思乡怀人情2、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课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课件

2、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但对上片中的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 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 高处。” 请结合苏语加以赏析。
明确:该句在物像上选取大尺度、大范围 ,广阔辽远的景象。风既寒且急,行旅必 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 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 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形象鲜明,使 人读之如亲历其境。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 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 ,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 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 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 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 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
2、该词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 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确:该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暮 秋之景。词人用暮雨、霜风、冷 落的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无 语长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 、荒凉、肃杀的气氛。
3、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情,可分几个 层次?
①“不忍登高· · · · · · 何事苦 淹留” 哀叹长年漂泊,有家难归。 ② “想佳人· · · · · · 识归舟”,设想佳 人也在楼上盼望自己
(三)三读诗歌,把握寓意
八 声 甘 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作者抒发了自 己思乡怀人之 情,那他为什 么不回去呢? 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1.赏析“洗”字 妙在何处。 2.赏析“渐霜风渐 紧,关河冷落,残 照当楼”。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5《词三首一》《八声甘州》教案 语文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5《词三首一》《八声甘州》教案 语文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5《词三首一》《八声甘州》教案语文版必修3一、导入: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介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

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给同学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导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三、分析词句: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导入: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

《八声甘州》-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39张PPT)

《八声甘州》-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39张PPT)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 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 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 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 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 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 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 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与感慨,所作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有“鄙 亵之语”,与“花间”有相通之处。在承袭其余绪的同时,已出 现革新的苗头。张先词宛转典丽,创制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 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
北宋词的发展
柳永生活于社会的下层,词笔触及社 会人生诸多侧面。除了男女恋情外,柳词 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的内 容。他还吸收民歌养分,大量创制慢词, 扩大了词的体制。词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 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怀才不遇的 杰作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此词写于柳永早年于汴京应试时。因精音律,长词
曲,流连于勾栏瓦舍,遭人非议。 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酙低唱”句,又称自己
“自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 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 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仁宗说:“此人 风前月下,好去浅酙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又 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 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 旨填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能否给这幅图片起个名字?
参考答案:秋江雨景图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受” 怀人——“想佳人”
从哪里看出来?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品读与探讨
圈出《八声甘州》中的领字,说说他 们在结构全词、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 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 风流事、生畅。青春都一饷。忍 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思考:
王国维说过:“昔人论 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见《 人间词话》)请谈谈《八声甘 州》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题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注音
• 苒苒:rǎn • 邈:miǎo • 颙:yóng • 恁:nèn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 起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以“对“字领起,写清秋暮雨,清澈如 洗。“潇潇”、“洒”不仅状秋雨之动势 ,且描绘出秋雨之声。“洗”写秋雨之结 果,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 的气氛,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图。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 愿望及男女爱情的苦痛,尤长于抒写羁旅行 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 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 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 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 板,唱“大江东去”。
宋词
清赵翼诗:“江山代有才人 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 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 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 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 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 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 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情 词人思乡思佳人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分析上片:
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意象、对意象的修饰词来把握) 意象: 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残照、 红衰翠减、江水东流 修饰: 潇潇、凄紧、冷落、休、无语、衰、减
概括上片绘景特点: 寒凉、肃杀、空寂
景由心生,体现观景人的心情: 凄苦、悲凉、哀伤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 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 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 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 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 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 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 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 最后三句又反说佳人怎知游子此时亦满怀 思念,假托回答家乡亲人的责备,“争知 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以收束全篇 ,显得曲折有致。
整体感知
• 上阕写 登楼所见凄清秋景 • 下阕写 羁旅思乡之情
八声甘州 (思乡) 柳永
景 暮雨 江天 清秋
凄冷
霜风 关河 残照 长江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题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 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 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令和慢都是音乐上的名称。(因为令 曲短慢曲长把字句多篇章长的词叫做 慢词。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 舒缓)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 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 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这一世英名 我不要, 只求换来 红颜一笑 ”的风流 才子
《鹤冲天》展示其个性和命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
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 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 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 流事,平生畅。青春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归 思 难 收
望 故 乡 渺 邈
不 忍 登 高 临 远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遴,归思难收 ”三句,以“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游子 登高思乡之情。“登高临远”是对上片写 景的总结,以“不忍“二字罩住,点出远 望秋景勾起的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写出 羁旅他乡,欲归不得的痛楚。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 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 上心头。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有盛唐博大
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转写俯视。
• 霜风渐起,凄寒逼人,关河残照,悲凉萧瑟。秋 风肃杀,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更况夕 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在对景物加倍渲 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其有 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
2、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 特点?
雨—潇潇 霜风—凄惨 (日)照—残 物华—休
秋—清 关河—冷落 红翠—衰减 长江水—无语
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情,可分几个层次?
①“不忍登高······何事苦淹留”
哀叹长年漂泊,有家难归。
② “想佳人······识归舟”,设想佳人 也在楼上盼望自己 ③“争知我······正恁凝愁”,回应上层, 再抒相思之愁。
了解作者
柳永 (约980--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耆卿。 年轻时一连两次科举不中, 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 天》:“忍把浮名,换了浅 斟低唱。”却因此得罪皇帝。 柳永在下一次考试好不容易 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 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 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 他给勾掉了。
了解作者
温庭筠《梦江南》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 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 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 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 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 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表面写佳人对作者的盼望, 实际是加倍写出作者对佳人的怀 念。
想佳人妆楼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梳洗罢,独倚望江 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 白颦洲。
小令:58字以内
词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分 类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 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 者男女恋情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 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 哪入手?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 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 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 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为对方设想自己,抒发怀人之情, 以增添一层曲折。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 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样 变化的? “望、误、识”。
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 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 老大、落拓无成,心情悲伤;如果登临时, 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故乡的思念, 归家的念头就会难以收拾,内心增添一份悲 伤。那为什么还长年漂泊在外呢?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补写思乡之 意出自羁旅之苦。表现了仕途失意的寂寞 和感伤。
• 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 熬呢?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其 生活之潦倒、行踪之无着、内心之酸楚又 岂是语言能形容的?真是“欲说还休”。
误 几 回 天 际 识 归 舟
想 佳 人 妆 楼
顒 望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 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 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 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 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 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 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 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安老师·精 心 制 作
八声甘州
柳永
导入新课
• 走进北宋词人,中国婉约派词作代表人物 柳永的内心世界,看看他的代表作品《八 声甘州》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简介作者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
卿,福建人。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 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 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
赏析“洗”字。
• A、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 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 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 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 如在眼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