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平:积极应对,回归本位,提升课程领导力
班本开放式活动促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班本开放式活动促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作者:奚春芳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84-01本学期我们班结合主题“身体的秘密”生成了一系列关于“能干的小手”的活动,其中包括集体活动还有一些个别化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由衷地发现自身在课程领导力方面有所提升,其中包括课程理解力、设计力、实施力和课程的评价力。
回顾一下班本的这个开放式活动,它首先来源于我们的主题活动“身体的秘密”。
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小手的本领很感兴趣,在一次自由活动的讨论中,很多孩子都觉得自己的小手本领越来越大。
很多孩子为了证明自己小手本领大,第二天,还带来了在家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家务的照片,在集体面前给大家分享、介绍自己小手的本领,一个个都很自信地样子。
于是,我想何不借此机会,让孩子们都来发现、分享自己小手的本领,激发他们爱劳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呢?可是,这样的一次集体活动该如何体现开放的手段呢?如何与传统的集体活动有所区别呢?孩子们的表现:更充分自主地学习在与搭班老师共同商量下,我们将集体活动的形式做了一些改变,即让孩子们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去观察自己的小手可以做些什么,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在纸上的手掌印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去记录、去分享。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在亲身体验,不断地发现小手的本领,有的孩子有时候并不愿意自己去做的事情,在这个活動中,激发了他的动手欲望;有的孩子为了让自己小手的本领比其他人多,他也会主动帮助别人,比如为同伴整理衣帽架、帮忙系鞋带等。
有的孩子为了求异,还在不断探索小手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剪纸、捏泥人等等,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互动中学习热情被点燃。
给了孩子足够体验和表达的空间,使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每个孩子在这个空间中都能充分地去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还有很多是同伴间的,时间上的自由给予了孩子们更多自由交往的机会,这其中包括语言上的交流,也有学习方法上的借鉴,比如在记录自己小手本领的时候,有些孩子不太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但看到同伴的记录,他受到了启发,打开了自己的思路,也能找到最简单又形象的符号去记录了。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发表时间:2019-06-21T14:17:28.3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5期作者:彭学华[导读] 学校课程建设要根据学校特点进行创新,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不仅要有理念。
江西省丰城市剑声中学331100 校长的领导力是衡量校长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根本性指标,更是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学校课程的实施和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
要办好学校,提升学校品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就要不断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我校自2012年建校以来,在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下,一直注重探索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经过七年多的研究探索,我们开拓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之路。
一、科学规划育人路线,夯实基础推动发展学校课程建设要根据学校特点进行创新,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不仅要有理念,更要将理念转化成行动。
因此,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对校情、学情、师情的准确分析、定位、教师团队的专业培养尤为重要。
精准定位,确立学校的发展愿景。
我校本着“全面发展育人,学有所长塑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为办学宗旨,确立了“崇德尚学,知行并进”的育才目标。
文化传承,构建课程开发的基调。
课程开发应符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特色,这样的课程才有生命力。
我校位于剑邑大地,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确立了“精神立校,文化育人”的总体文化建设目标,不断创新活动模式,先后开展了“溯剑源”——丰城名人故事讲述比赛,“释剑涵”——校训校徽解读大赛,“砺剑锋”——教师素养大赛,“展剑芒”——学生演讲征文比赛,“品剑韵”——教室办公室文化设计评比等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并开设“剑操”“跑操”等特色课程,将剑文化深刻于师生心中,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依托资源,实现阶段教育有序推进。
在课程规划方面,七年级学生由小学阶段进初中,继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以求孩子勤学善问,以“书法课”“国学课”“武术课”等拓展课程为载体,践行“快乐学习”,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八九年级学生关注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注重方法的指导,倡导“励志教育”,开展学科知识竞赛,逐步形成学校的学科特色。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本质的探讨 (5)2.1 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7)2.2 教育的本质特征 (7)三、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 (8)3.1 回归教育本质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意义 (10)3.2 回归教育本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 (11)四、如何回归教育本质 (12)4.1 转变教育观念 (13)4.2 创新教育模式 (14)4.3 提升教师素质 (15)五、回归教育本质的挑战与对策 (17)5.1 面临的挑战 (18)5.2 应对策略 (19)六、结论 (20)6.1 回归教育本质的成果展示 (21)6.2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简述回归教育本质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主张摒弃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的教育倾向,恢复教育的本源意义,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是为了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正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新课改下如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发布时间:2023-07-06T07:31:10.808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6月总第455期作者:邵玉宝[导读] 课程改革呼唤学校课程意识的觉知,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使学校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第六小学433100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课程是人才培养蓝图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基础,它规定了学校“教什么”和“学什么”等基本问题。
课程改革的深化呼唤着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校长需要做好课堂改革中的“实德”、课程环节中的“实理”,公平评价课堂中的“实效”三个环节。
如此,学校的好课堂将如雨后春笋,学校发展健康有力。
关键词:实德实理实效好课堂课程改革呼唤学校课程意识的觉知,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使学校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
然而,这种变革对学校领导而言,实属一大挑战。
没有课程化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便不能得到落实,没有特色化的课程,办学特色就不能得以体现。
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校长在课程改革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付诸行动。
校长应当与教师共图事业,共谋发展,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掌握课程实施、课程研究、课程开发的主动权,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那校长在提升课程领导力上该如何行动?一、校长要做课堂改革“实德”引领者1.课程理念,以德为先。
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正确处理好“教学为中心”与“德育为先”的关系,把握其中可行度尤为关键。
校长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与任务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与课堂教学之中。
这就要求校长不仅要准确了解当前国内外省市课改的动态和进度,在此基础上,更要分析自己学校的基础和现状、教师、学生、教学设备和环境等系列教育资源现况,然后才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课程体系,使其让教师乐于接受,切实可行。
“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督二脉”

“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督二脉”作者:夏红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时政)》2023年第08期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中指出:“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
”园本课程建构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驱动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载体。
建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对园本课程认识模糊、师资专业素养不足、资源利用结构单一、课程开发比较零散等诸多问题,其显著问题在于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脱节。
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领导力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以支撑课程理念落实于课程实践。
近两年,沾益区第一幼儿园根据园所实际,探索出“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任督二脉”的有效路徑。
即:以创生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优化的课程制度为基础、以有效的指引教研为途径,三者融为一体来有效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脉”——幼儿园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督脉”——教师建设园本课程的专业能力。
一、创生课程理念,支撑园本课程建设(一)明确课程理念,彰显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能力一是分析实情,确定理念。
沾益区一幼管理团队基于园所现实分析,明确“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多种路径,熟悉理念。
通过两年的主题课程探索以及多次班本课程分享,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理念。
三是创设适宜环境,课程理念有形化。
在环境规划与调整中,倾听幼儿的想法,珍视幼儿的愿望,与幼儿同参与、共行动。
(二)落实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在探索课程时,老师们改变“离开教材后无所适从”的状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指导,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点,以“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等理念为指引,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为支撑,以教材作为参考,结合沾益区一幼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园所、家庭、社区资源,助力课程的生成。
课程活则教育活——柳州市通过提升课程领导力深化区域教育改革

——柳州市通过提升课程领导力深化区域教育改革□本刊记者蒙秀溪通讯员石玉湘郑梅丽随着一阵清亮的上课铃声响起,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教育集团马鹿山小学学生李易朗背着非洲鼓,匆匆赶往上课地点。
“非洲鼓的声音很好听,我很喜欢,而且学习非洲鼓我能学到很多乐理知识。
”李易朗说。
10月17日下午,记者在马鹿山小学感受到了该校师生的勃勃生机。
每到校本课程时间,该校2000多名学生就全部动起来,氛围非常活跃。
过去,该校是一所薄弱学校,周边群众对其“看不起”。
现在,该校特色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争抢着把孩子送到该校就读。
马鹿山小学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获得如此发展,既有集团总校的引领之功,更有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9年)”的推动之力。
2016年,柳州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吹响了“提升课程领导力,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号角,通过激发课程活力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发展。
分步推进,形成燎原之势柳州市是我区的教育发展前沿地区,既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38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82个国家级校本教研基地之一,教育发展走在全区前列。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柳州市教育局局长姚尹意表示,“这一系列问题对我们而言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
通过研究,我们决定将提升课程领导力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课程领导力,是各校依据育人目标落实课程规划、课程建设、课程研发、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其包括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领导力两个部分。
2016年,柳州市教育局向自治区教育科研规划办申报了《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课题(以下简称“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下设“学校课程规划编制研究”“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研究”“学科课程建设研究”“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团队建设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程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研究”“不同阶段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践与评价研究”“基础教育不同柳州市龙城中学编演校园红色剧目学段衔接的实践研究”等12个子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领导力提升工作。
教学改革的书籍推荐

教学改革的书籍推荐观察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学改革如何做”的问题,已然明朗,即一切指向核心素养。
而想要落实核心素养,我们需要寻找各种各样的路径,包括单元设计、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课后作业设计等。
对此,本篇文章为大家推荐一些优质书目,有关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打开思路。
01《教案的革命2.0》主编:卢明主审:崔允漷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单元学历案,让深度学成为可能,让我们追求的教育变成看得见的风景。
教师教了,但学生不会,问题出在哪里?核心素养时代,我们不仅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更加关注学生何以学会。
《教案的革命2.0:普通高中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作为《教案的革命1.0: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的升级版,不仅是从“课时”到“单元”的扩容,更是整合论教学的新探索。
这种整合旨在为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行路径,旨在为深度教学的实践提供逻辑支撑。
02《核心素养十讲》作者:钟启泉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核心素养旨在勾勒新时代新型人才的形象,规约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
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课堂转型等相关概念的关系,构建了核心素养的整体模型,指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与课堂转型方向,并对如何应对应试教育的顽疾、学校改革的困惑和挑战是什么、21世纪学校课程如何改变与创造、教育评价如何演进、教师教学行为如何转型、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这对新时代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校的变革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03《深度学习》作者:钟启泉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深度学习,21世纪型学校变革的风向标。
“知识”唯有被置于具体的境脉之中,才富有意义,这种被链接起来的“知识”才能臻于深度理解。
因此,不是单纯地积累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求重建因应境脉的“知识”——这是“深度学习”的根本出发点。
04《核心素养研究》作者:钟启泉,崔允漷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意味着,无论是课程开发者抑或一线教师都需要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教学评价”这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链环中聚焦核心素养展开运作。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视域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视域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作者:何冲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第08期[摘要]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领导者,课程领导力是其核心领导范畴。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的实践研究,从《义务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视角对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作了梳理,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 校长;课程领导力;策略[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08-022013年2月4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简称“专业标准”)。
校长能否基于《专业标准》,结合对学校教育现实问题的准确把握,切实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有效载体,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衡量校长课程领导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为提升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干部培训中心和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课程室进行合作,针对朝阳区校长进行了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专题培训。
一、基于“研训一体”的训前调研为深入了解朝阳区校长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课程规划、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能力,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开展了“研训一体”的培训调研,这为我们课程领导力的培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一)课程领导理念滞后近些年北京市教委利用中高考改革、招生制度改革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型。
中考命题从题型的标准化、单一化向“宽”和“活”的方向转变,选择性、开放性成为未来中、高考的特点,也成为未来人才选拔的一个突出特点。
这就要求校长的课程理念伴随着考试改革而发生转变。
然而,有的校长课程意识不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原有的教学优势和资源储备不断受到挑战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依旧按照原有的课程设计实施课程管理,造成校长课程领导理念滞后。
有的校长课程领导知识缺乏,对教育改革热点问题把握不清,在干部教师的课程素养提升方面缺少作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
课程化的社会 实践活动
育人本位
1、前3项措施解决指导选科和组织教学的问题:
选科指导是必须的!走班不是选科的必然结果;走班是教学安排。
以“课程体系的包容性”来容纳学生对“发展方向的选择性”。
“齐步走”变为了“自主走”:那就意味着教学组织架构的变化,教 学资源配置的变化;教师的结构性富裕或缺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解决方案——
1、引进“清单”评价 “曹杨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负面清单”(即底线要求的观测点); “曹杨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激励清单”(即培养目标的观测点)。 2、我们对进校的新生,给定“六个维度”统一的一个平均值。 每个学期都公布相应维度上的“负面清单”和“激励清单”,违反了底线要求的 按规定在平均值上减分,做好了激励项目的按评奖等第在平均值上加分; 在每一个加(减)分点都超链接一个“文件夹”,存放加(减)分的档案材料; 3、加上以获得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测试A档个数为单位的“学业水平”维度和以 在校重大考试总分百分位为基础的“学习能力”维度(学科素质:建模能力、实 验能力、反思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等等,综合素质不能没有学科素质。)。 4、不断积累与及时反馈 通过不断的评价、不断的积累,一个学生在曹杨二中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不 足,一目了然,并且能随时反馈。
曹杨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平台
公布评价 标准
对观测点
进行检查 和评比
对照检查 和评比结
果自行申
报加减分
分级审核
自动生成 雷达图
底线清单
学习能力
激励清单
……
记录 管理 分析 比较 积累 加工
课程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多维有序”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图谱
曹杨二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学业水平 负担指数
• 大数据概率分析
高校选科 • 指导6选3、志愿填报 要求
案例一
案例二
2、后2项措施解决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写实记录
不同的实践体验和不同的研究型学习经历,其特质得到相应的社会认同。
面 临 的 三 大 挑 战
综评案例(随机)
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落地?
清单型的综合素质评价
近百门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30多个学生社团 初选后的可流动、可调整
书院制的教学组织架构
高三博 雅 文 高二理 书 高一院
厚 植 创 新 书 院
国 际 理 工 书 院
文 杰 君 子 书 院
艺 体 修 身 书 院
书院制
书院制 培养目标 导师制 书院类型 学长制 课程组群 学分制 教学模式 素养评价 流动制
地理馆以及学科竞赛辅导组、头脑OM社、环科分会等学生社团组成 • 艺体修身书院——由艺术、体育教研组和电声乐队、合唱团、体育俱乐
部等学生社团组成
• 文杰君子书院——由课程研究所和其它学生社团组成
书院制——以讲座和研讨等研究型学习形式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和学科渗透; 两次选择——高一新生从进校开始到学年结束能初步确定自己的选科方向;高二 开始进入“选科学习”,形成了“方向+学科”的两次选择模式。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校系统变革与思考
上海·曹杨二中 易建平 yjp0731@
微 信
(充分重视,追求卓越)
两依据
高考分数
如何指导选科、 组织教学?
一参考
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
如何使综合素 质评价落地?
选考分数
渐进式的学生 书院制的教学 组织架构 选科咨询 清单型的综合 素质评价
包容性的课程 群组设置
书院制架构实际上是教学资源的归并:
• 博雅文理书院——由政治、历史等教研组、图书馆和学生文学社、经济 社等学生社团组成
• 国际理工书院——由国际交流中心、德语教研组、意大利语教研组等组
成 • 厚植创新书院——由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劳技、地理等教研组,
学科实验室、劳技室、轨道交通实验室、现代自行车创意实验室、天文
生涯规划是选科指导的基础,但生涯规划不是职业规划!生涯规划更重
要的意义是让学生在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中发现自我!
基于证据、基于现状,整合、渐变。
包容性的课程群组设置
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
分类课程图谱 2015年学校课程计划
家底清晰化、愿景具象化、
课程方向化、需求适配化
明确的反映:文化气息、理性 精神、变革路径
书院内走班——方向相同的群体选科差异会减小,可以实施“书院内走班”的教
学组织形式。
“年级+书院” 模式的先进性在于:
渐进式的生涯规划和调整;
责任清晰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测; 可持续的学校特色的打造;
相对稳定的分类分项走班教学。
渐进式的选科指导咨询系统
Holland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