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赠 踏 潭欲 汪 舟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舟乘 音汪
1.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 )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 )丝绦 两个黄鹂鸣( )柳 千里( )云( )日曛 春来江水( )如( ) 万( )千( )总是春 2.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 )恐惊天上人 ②白发三千丈( ) ③( )低头思故乡 ④( )千里江陵一日还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客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5、古诗两首
zèng wāng
赠汪伦
乘舟
zhōu

踏歌 将欲行

桃花潭
tá n
汪洋大海 小舟 欲望 脚踏实地 日月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别董大
• 唐· 高适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 • • •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5、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kè hé 客人 何处
客居他乡 无可奈何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kè hé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 ppt课件

赠汪伦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 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 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 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 《赠汪伦》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 别诗。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 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 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
黄鹤(hè)楼送孟浩然之广陵(línɡ) 李白 故人西辞( cí )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ɡū)帆远影碧( bì )空尽, 唯(wéi)见长江天际流。
行 háng ( )
)
2、《赠汪伦》是一首( ( )专门写来送给(
3、解释加横的字的意思。 (1)、不及汪伦送我情。( (2)、忽闻岸上踏歌声。(
)诗,是( )。
)代诗人
) )
客(客人)何(何时)赠(赠送) 汪(水汪汪)舟(小舟)欲(欲望) 踏(踏步)潭(潭水)
• • • • • • 舟(小舟)(轻舟)(独木舟) 乘(乘车)(乘船)(乘除) 音(音乐)(语音)(口音) 客(客人)(作客)(客车) 何(何时)(何地)(如何)(任何) 汪 (汪汪叫)(眼泪汪汪)(汪洋)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4 练习检测
( 1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 再演一演。 (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少小)—( 老大) ( 离 )—( 回 )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 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可是,自己是个无名小卒,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 白呢?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 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 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 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 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 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 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 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 上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七⾔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上册语⽂第25课《古诗两⾸》原⽂、注释及译⽂),希望帮助到您。

【回乡偶书】 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离家:贺知章三⼗七岁中进⼠,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年纪⼤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

⑶乡⾳:家乡的⼝⾳。

⽆改:没什么变化。

⼀作“难改”。

鬓⽑衰(cuī):⽼年⼈须发稀疏变少。

鬓⽑,额⾓边靠近⽿朵的头发。

⼀作“⾯⽑”。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本作“却问”,⼀本作“借问”。

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虽未改变,鬓⾓的⽑发却已斑⽩。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是从哪⾥来的呀?【赠汪伦】 原⽂: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词句注释 ⑴汪伦:李⽩的朋友。

⑵将欲⾏:敦煌写本《唐⼈选唐诗》作“欲远⾏”。

⑶踏歌:唐代民间流⾏的⼀种⼿拉⼿、两⾜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边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百⾥。

《⼀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潭⽔深千尺⽐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了夸张的⼿法。

⑸不及:不如。

译⽂: 李⽩乘⾈将要离别远⾏,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即使深⾄千尺,也⽐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1

• 《赠汪伦》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 别诗。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 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 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
抢答题:
1、汪伦是一个的
2、

送给
人。


黄鹤(hè)楼送孟浩然之广陵(lí nɡ) 李白 故人西辞( cí )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ɡū)帆远影碧( bì )空尽, 唯(wéi)见长江天际流。
4 练习检测
( 1 )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 再演一演。 (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少小)—( 老大) ( 离 )—( 回 )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 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 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 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 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 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 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 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 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 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 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 《赠汪伦》这首诗。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修改后)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修改后)

比不上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 结识的朋友,性格非 常豪爽。这首诗就是 赠给他的。
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 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 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 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 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 《赠汪伦》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 别诗。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 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 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
25 古诗两首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 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 人年轻的。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 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 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 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 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生字学习
n ǒu yīn bì 偶 然 乡音 鬓 毛
hé shuāi kè 衰 老 客人 何处
指导朗 读 05-回 乡偶书 贺知 章.mp3
回 乡 偶 书
唐代人-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唐代人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
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 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 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 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 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 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 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 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 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 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 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 《赠汪伦》这首诗。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共32页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ppt课件共32页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的口音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一群( )的孩子,( ) 地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
?”
1 熟读诗文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这首 诗抒写了贺知章久 别回乡的感怀。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舟音 何
zhōu yīn hé
舟音何
小舟 音乐 何人 独木舟 音色 何处
我来总结
1、认识了8个生字。 2、书写了3个生字。 3、能有感情的朗读《回乡偶
书》,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赠汪伦 唐代人——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想要
我能对近义词
相识— 认识 闻— 听 不及— 不如 何处—何方
我能对反义词
少小—老大 深— 浅
离— 回 主—客
无— 有
你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吗?
1、忽闻岸上踏歌声。( B ) ●
A.踏歌 B.古代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
2、乡音无改鬓毛衰( C )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课件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欲:想要,打算
踏歌:脚踏地作节拍唱歌,本 文指边走边唱。
不及:比不上,不如
赠汪伦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 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 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 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怀。 释: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
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 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 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 人是从哪里来的?”
鬓 毛 衰:
衰:
老年人须 发稀疏变 白。
衰败。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 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 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揭露社会黑 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 人有深远的影响。
耳边的头发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一群( )的孩子,( ) 地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
?”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面对家乡的小顽童,诗人一
定想到(
)。
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