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分析技术进展
兽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应用进展

和 70、80 年代后的质谱( MS) 和高效液相色谱( HP LC) 立了 检测头 孢噻 呋的 Ci-ELISA 方 法, cef-68 和 cef-
以及 GC/ MS、LC/ MS 等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地 116 的 IC50分别为 32 Lg/ kg 和 0. 33 Lg/ kg。其检测限
的苯并咪唑类药物、亚砜和砜等代谢产物时, 阿苯达唑 和芬苯达唑的检测限分别为 58 Lg/ kg 和 120 Lg/ kg。 单抗 对 苯 并 咪 唑 类 抗 蠕 虫药 有 很 高 的 选 择 性[ 18] 。
Holtzapple 等用碳二亚胺法, 戊二醛修饰载体法和巯基
蔡勤仁等: 兽药 残留免疫检测技术应用进展
托氟沙星 52. 5 21. 1 8. 7
9. 6
9. 8
123
恩诺沙星 8. 2 34. 0 141
154
248 3307
诺氟沙星
81
115
163
154
253
921
奈啶酸
32
300
704
625
698 1038
Duan 等制备了环丙沙星多克隆抗体, 并建立了检 测 环丙 沙星 残留 的 Ci-ELISA 方法, 检 测 限为 0. 32 ng/ mL, 标准曲线在 0. 32 ng/ mL~5000 ng/ mL 范围 内线性关系良好, 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5. 81% 和 11. 23% 。环丙沙星在猪肉, 鸡肉及牛乳中的回收率 分别为 75. 58% 、81. 2% 和 84. 50% 。抗血清与恩诺沙 星的交叉反应率为 69. 8% , 与金霉素、庆大霉素、青霉 素、新霉素、喹乙醇和磺胺等无交叉反应[ 5] 。蔡勤仁等
兽药残留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MSPD)属于快速样品处理技术, 研磨涂渍有 C18 的多种聚合物的单体固相萃取材料与所 要检测的样品,将得到的混合物填充到萃取柱中,然后 采用不同的溶剂对其进行洗脱,对所要检测的药物分离 提取。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减少了传统前处理中需要对 样品进行匀化、提取和净化的过程,减少了沉淀、离心 和 pH 调节等过程,实现了对微量样品的检测。
关键词:兽药残留;前处理技术;研究 Nhomakorabea展Abstract:Sampl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is the main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drug analys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technology, 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 technolog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membran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ppeared in recent years, which broadened the way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ar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scope and advantages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ospect of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is prospected.
分析食品兽药残留方面的新兴技术

分析食品兽药残留方面的新兴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兽药残留成为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食品兽药残留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食品贸易和消费者信心,因此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着重介绍关于分析食品兽药残留方面的新兴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1. 质谱技术在食品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质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可以高效地对食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检测和分析。
质谱技术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兽药的残留量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对不同兽药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在质谱技术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对食品中的微量兽药残留进行准确的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MS)也可以对食品中的挥发性兽药残留进行分析。
这些质谱技术的出现,为食品兽药残留的分析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手段,因此在未来的食品安全监测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反应原理的测定技术,它可以利用特定的生物材料,如酶、细胞等,对食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快速和灵敏的检测。
生物传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目前,一些生物传感技术已经被应用到食品兽药残留的分析中,例如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
这些技术可以对兽药残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3. 光谱技术在食品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对食品中的光谱信息进行分析来获得兽药残留的相关信息。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和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兽药残留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样品的光谱特征来定量和定性地分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具有快速、非破坏性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样品分析的需求。
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生物传感的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的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体如细胞、酶等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分子作为传感器材料,可以实现对农兽药残留的高效检测。
例如,利用抗体或核酸等生物材料构建的免疫传感器和核酸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农兽药残留物的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
其次,化学传感技术也是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传感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电化学和光学等方法。
其中,色谱和质谱技术由于其高分离能力和灵敏度,被广泛应用于农兽药残留的分析检测。
电化学方法基于农兽药残留物与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特性,通过测量电流、电势等电化学信号实现残留物的检测。
光学方法则利用农兽药残留物与特定光子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监测光学信号的变化实现对农兽药残留物的检测。
此外,物理传感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物理传感技术主要包括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纳米技术等。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通过在基底表面引入金属纳米颗粒,使分子的拉曼信号得到增强,实现对农兽药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
纳米技术可以利用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如表面增强效应、荧光效应等,实现对农兽药残留物的高灵敏度检测。
例如,利用金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效应可以实现对一些农兽药残留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样品前处理的复杂性、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
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还包括发展更加简便、高效、经济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等。
综上所述,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基于生物传感、化学传感和物理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将为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方法。
兽药残留分析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1997,30(5):81~87Scientia A gricultura Sinica兽药残留分析研究进展李俊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094)提要 对兽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从专一性很强的免疫分析到功能强大的液—质联机技术都在兽药残留分析中得到研究和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技术和免疫分析技术发展较快。
本文还对高效薄层色谱、毛细管区域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智能色谱和联用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兽药;动物性食品;残留分析;评述在过去20~30年中,兽药特别是亚治疗量的各类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显著增加,由此导致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
发展可靠、灵敏和实用的残留分析技术无疑是检测和控制兽药残留、保证食用者安全和避免国际间有关贸易争端的重要前提。
兽药残留分析是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分的分析技术。
残留分析最显著的特点是需要严格的样本前处理步骤。
残留分析既需要精细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灵敏的痕量检测技术,难度大、仪器化程度和分析成本高,分析质量控制和分析策略(如筛选性分析、确证性分析)有特殊要求〔3〕。
本世纪50年代以前,残留分析技术仅限于化学分析法、比色法和生物测定法,缺乏专一性、灵敏度低。
薄层色谱(TL C)的出现使分析方法有所改进。
60年代后气相色谱(GC)得到飞速发展,许多高灵敏的检测器开始应用,解决了过去许多难以检测的痕量兽药残留及其代谢物的分析问题。
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高效液相色谱(H PL C)大大拓展了分析范围。
现在及将来相当长时期内,色谱法、光谱法及其联用技术仍是兽药残留分析技术的主流,并围绕高分辨(分离)和高灵敏两大精髓发展,以期能简化分析过程,提高分析效能,特别是多残留分析能力和降低成本。
这些发展趋势与兽药的日益广泛应用,种类和结构的日趋复杂及低剂量化密切相关。
现代兽药残留分析方法通常包括分离和检测两个基本方面,样品分离是核心,按分析过程可分为样本前处理(提取、净化、浓缩和衍生化)和测定两个部分。
动物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对动物生产的需求不断增长,动物抗病毒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抗病毒药使用过量会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抗病毒药残留的检测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对动物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技术之一。
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药物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HPLC法检测的优点是高灵敏度、高精度、快速、有效。
然而,HPLC法对样品的前处理步骤要求非常严格,对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也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出现误差。
气相色谱法(GC)也是一种常见的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技术。
它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GC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强。
但是,它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操作和维护过程也较为复杂。
三、质谱法(MS)质谱法(MS)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分析技术,可以对样品中的分子进行定量和鉴定。
将MS与色谱法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同时,质谱法对样品的前处理步骤要求较低,适用于对样品量较少的检测。
四、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指利用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原理,对样品中的目标物质进行检测。
免疫学检测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易于自动化,同时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检测。
目前,免疫学检测法已广泛应用于动物抗病毒药残留的检测。
综合来看,动物抗病毒药残留检测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同时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会出现更加灵敏、准确、高效的检测技术。
兽药残留免疫分析及其进展

第18卷第4期中 国 兽 医 学 报Vol.18,No.4 1998年7月Chinese Journal of Veter inary Science July1998兽药残留免疫分析及其进展李俊锁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钱传范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免疫分析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
免疫反应涉及抗原与抗体分子间的立体化学、电荷、氢键和偶极间的综合作用,因而具有常规理化分析技术无可比拟的选择性和很高的灵敏度,非常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析,如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的分离与检测。
Yelow等[1]于1959年创立的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被公认为有机痕量分析化学方面的重大突破[1],并为此荣获1977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尽管这种分析方法的免疫学和化学方面的理论基础早已[2,3]并在药物临床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获得巨大成功[4],但直到80年代才逐渐应用于兽药残留分析。
其主要原因是:(1)80年代以前气相色谱法(GC)已经广泛应用,可满足大多数兽药残留的测定;(2)近十几年来,兽药的种类和应用规模剧增,化学结构日益复杂,并日趋高效或低剂量化,特别是人们对长期摄入低水平兽药及其他化学污染物所致的各种慢性和远期效应的关注,以及国际间贸易等原因,使分析对象、样本数量和测定难度大大增加。
常规的理化分析方法,主要是样本前处理过程通常十分复杂,效率低,分析成本高,难以满足实际测定需求,迫切需要发展简便、快速和灵敏的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无疑是最有发展和应用潜力的技术之一;(3)兽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是免疫学与分析化学相结合的一项技术,涉及免疫化学、分析化学和合成化学等学科,研究工作较复杂。
另外,残留分析不同于临床化学分析,如基质复杂性、待测物水平、分析目的及分析策略等。
90年代初,美国化学学会(ACS)出版了2本食品和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免疫分析方面的论文 本文收到日期:1996-10-10集,标志着免疫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分析手段正日趋成熟并为分析化学界接受[5,6]。
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危害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近期,因兽药残留引发的治安案件屡见不鲜。
社会各行业对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出现了信任危机,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为此,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兽药残留带来的风险。
为此,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描述了兽药残留的风险,然后分析了当前工作中较为常用的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为今后的兽药残留检测任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我国是世界上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消费大国。
随着经济发展,为了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我国生产贸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几年以来,各地区因兽药残留问题引发的安全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所以,人们对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所产生的信任危机正在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更制约了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瓶颈”。
为了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少不了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是推进畜禽产品标准化、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提升我国畜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分析兽药残留的危害性随着现代畜牧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化,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的使用已成为保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幸的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经济效益,药物滥用在养殖业中普遍存在,兽药滥用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摄入后会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兽药残留,兽用食品中兽药残留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1]。
(1)能够危害人体健康畜禽产品兽药残留超标会破坏人体内的肠道菌落平衡。
由于人体消化系统中生物菌落的类型相当多样化,这些菌落能够有效防止消化器官受到过度刺激,并稳定肠道内生态平衡,保护人体肠道健康。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如果大量的使用抗生素,那么敏感菌株便会逐渐产生强耐药性。
这些菌株随着畜禽产品进入人体,依靠普通药物一般难以有效消除,而且这类细菌会干扰后续的诊断治疗,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2)能够污染生态环境在畜禽的实际养殖过程中,若长期不当使用兽药,那么极有可能会在粪便中留下一定量兽药,有些药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会轻易降解,因此会保留一定的作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更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构成潜在危害[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第一部分 兽药残留及其危害
Company
LOGO
兽药
• 典型的兽药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 随着集约化养殖生产的开展,一些化学的、生物 的药用成分被开发成具有某些功效的动物保健品 或饲料添加剂,也属于兽药的范畴。
• 兽药的主要用于防病治病、促进生长、提高生产 性能、改善动物性食品的品质等。
• 在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及 各种促生长制剂等药物都会以原形或以有活性的 代谢产物形式随动物粪便、尿液或其他排泄物进 入环境。
• 这些物质在环境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植物 等蓄积或贮存。
兽药残留的产生
• 外因 • 兽药和添加剂的使用
--防治动物疫病 --使用药物添加剂 • 环境污染物
第二部分 兽药残留分析技术
Company
LOGO
兽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特点
• 待测物质浓度低 • 样品基质复杂,干扰物质多 • 兽药残留代谢产物多样或不明 • 动物种类多样,对药物代谢存在差异
残留标示物的选择
• 用药后体内存在多个残留成分,则需要监控总残 留物。总残留物在体内的各组分比例相对稳定, 选择总残留物中1种或2种组分作为“参照物”, 称为“残留标示物”。
0.045
0.040
0.035
0.030
0.025
0.020
0.015
0.010
0.005
0.000
220.00
242.0
240.00
260.00
280.00
300.00 纳米
320.00
340.00
360.00
383.7 398.2 380.00
19.256 峰 1 0.070 0.065 0.060 0.055 0.050 0.045 0.040 0.035 0.030 0.025 0.020 0.015 0.010 0.005 0.000
一级
液质联用法 气质联用法
采用充分可靠的分析方法, 残留量的值不具有确证性, 但具相应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二级 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采用快速、大量检测样品 的筛选分析方法,能鉴别 含有残留物的阳性样品
三级 酶联免疫法
“筛选”到“确证”的方法体系
尿样 饲料产品 动物组织
三级方法 定性为主
定性为辅
二级方法 定量为主
• 内因 • 兽药的体内过程
--消除规律
兽药残留的产生
• 兽药残留产生的主要原因
• 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 标签外用药 --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疗程、适应症、动物
• 非法使用违禁药物
• 污染 --饲料加工、贮藏、运输
兽药残留的危害
• 急性毒性作用(瘦肉精)
• 慢性毒性作用(氯霉素、氨基糖苷类)
• 特殊毒性作用(三致作用、激素样作用、过敏反应)
• 通过测定残留标示物的含量表示样品残留量和 MRLs。
• 选择残留标示物的原则 --消除慢、含量高、稳定、毒性大
兽药残留分析方法的要求
• 快速 • 高通量 • 定量 • 准确度和精确度 • 确证 • 法定要求 • 质控要求
兽药残留分析方法的要求
快速 高通量
定量 准确度 精确度
确证 法定要求 质控要求
液液萃取
净化
SPE纯化
相似相溶
小柱选择
效率试验 配比试验
浓缩富集
上样 洗涤 洗脱
残留检测方法简介
• 快速筛选方法 --酶免疫测定(EIA) --ELISA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金标试纸条(Dip stick) --生物传感器 --微生物抑制测定法:抗菌药 --TLC
残留检测方法简介
• 设备(按功能分类) • 主要设备:出具检测数据。 • 辅助设备:对检测数据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检测用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 酶标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质联用仪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总计
数量 总价(元) 1 2 1 1
主要检测项目
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如瘦肉精、莱克多巴胺) 精神类药物(如安定、氯丙嗪) 蛋白同化激素(如睾酮、群勃龙)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抗生素(如四环素类) 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 抗虫药物(如硝基咪唑类) 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 其他 (如苏丹红、三聚氰胺)
实验室建设的硬件要求
• 标准物质 —标准品和对照品 —标准溶液
• 常用试剂 —水 —固体试剂 —液体试剂
• 专用试剂 —试剂盒
实验室建设的硬件要求
• 常用耗材 • 玻璃仪器(包括小容量玻璃仪器) • 塑料制品(离心管、枪头等一次性用品) • 防护用品(手套、护目镜等)
• 专用耗材 • 色谱耗材(色谱柱、样品瓶等) • 前处理耗材(SPE小柱、滤膜等) • 保存用耗材(密封袋、标准溶液瓶)
——标准制修订程序化、效应化
导致:标准实施效果较差。
——标准出台后很快又被淘汰 ——现有标准限制了检测技术发展
限制我国残留检测发展的问题
问题:照搬国外的残留监控内容。
——检测方法缺乏验证 ——缺乏药理研究,没有“中国特色”的MRL
导致:残留检测基础较差。
——对不同药物的残留关注程度不一
警惕残留检测发展的误区
--雌激素类(己烯雌酚)、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 --喹恶啉类(卡巴氧) --硝基呋喃类(呋喃西林、呋喃它酮) --砷制剂 --苯并咪唑类 --杀虫剂(666) --氯羟吡啶、SM2等 --甲醛、苯酚等
兽药残留的危害
• 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破坏或抑制人体胃肠菌群中敏感菌的生长 --导致条件性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或体外病原菌侵 入肠道 --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活性,使菌群改变药物和 食物固有活性和毒性的的生物转化能力发生变化 --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人类感染性疾病 治疗的失败
220.00
240.00
268.0
260.00
280.00
300.00 纳米
320.00
340.00
360.00
392.2 380.00
15.525 峰 1 0.06 0.04
271.6
0.02
0.00 220.00
00 320.00 纳米
340.00
360.00
一级方法 定性定量
GC/MS/MS LC/MS/MS
GC/MS LC/MS
GC HPLC
兽药残留分析技术
• 用于残留分析的样本制备技术 •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 残留检测方法的选择
样本的范围
• 可食性组织及产品 --肝、肾、肌肉、脂肪、皮肤、血液 --奶、蛋 --其他加工食品
• 其他 --毛发、尿、粪便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强化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 加速溶剂萃取法)
色谱分析技术进展
• 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PLC)
色谱分析技术进展
•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系统(HPCE)
色谱分析技术进展
• 高精密度串联质谱——GC-MS/MS、LC-MS/MS
色谱分析技术进展
• 高精密度串联质谱——GC-MS/MS
• 化学定量方法 --气相色谱法(G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子荧光(AF) --原子吸收(AA)
残留检测方法简介
• 仪器确证方法 --HPLC-PDA --GC-MS --GC-MS-MS --HPLC-MS --LC-MS-MS
AU
AU
AU
9.435 峰 1 0.055
0.050
Company
LOGO
残留实验室的功能
•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 • 饲料产品中违禁药物(危害物质)检测 • 残留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 • 残留分析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化工作
残留实验室的建设要求
• 硬件要求 —实验场地、格局、设施 —设备、标准物质、试剂耗材 —人员
• 软件要求 —资质认证与管理体系建设
实验室建设的硬件要求
• 实验场地和格局 • 面积要大。 • 根据具体功能分割,不同实验室要求不一。
(天平室不宜太大,仪器室不宜太小)
• 根据实验流程分割。 • 明确每个实验室名称,避免功能混乱。
功能实验室
• 样品保存室 • 天平室(称量) • 样品预处理室(组织匀浆、饲料粉碎、分样) • 样品检测室(ELISA检测) • 仪器分析室(大型仪器设备) • 清洗消毒室 • 试剂保存室(危险化学品)
• 耗材保存室 • 标准物质保存室
实验室建设的硬件要求
• 必要设施 • 安全设施:消防装置、报警装置等。 • 环境设施:空调、通风柜、排气扇、去湿机等。 • 防护设施:医药箱、冲淋装置。 • 三废收集与处理设施。
实验室建设的硬件要求
• 设备(按流程分类) • 样本的保存设备:冰箱、培养箱等。 • 样品前处理设备:匀浆机、粉碎机、浓缩仪等。 • 检测用设备:酶标仪、HPLC、LC-MS/MS等。
消除规律研究 药物的标示残留物
制定休药期 确定监控的靶点
危险性评估
正确引导残留检测发展方向
重视饲料投入品的调查和监测
国外引进 允许添加的药物 企业自创 饲料药物添加剂
标签不明示药名 要求检测违禁药
人用药品 禁用化合物清单 要求出具合格报告
新添加物 未知组分分析
出现干扰物质 有特征组分
第三部分 残留检测实验室建设
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 兽药的原形化合物及其代谢物在动物的细胞、组 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奶、蛋)中的蓄积、 贮存,称为食品动物的兽药残留。(狭义)
• 化学物残留:除兽药外还包括通过食物链进入动 物体内的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和环境污 染物(如重金属、霉菌毒素等)。(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