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 高速公路建设: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4万 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的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货 物的流通。
2. 高铁网络建设:中国的高铁网络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0总里程的两倍以上。高铁的快速、便捷和舒适特点,大大提高了人们 的出行效率。
5. 内河航运:中国的内河航运也在不断发展,长江、黄河等主要内河航道的改造和整治工 程得到了加强。内河航运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强 大的支撑。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 量。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在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里程已超过7500公里,覆盖了100多个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缓解了城市交通 拥堵问题,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出行品质。
4. 港口建设:中国的港口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吞吐量 和集装箱吞吐量。大型港口的建设提高了货物的流通效率,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023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2023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内容概要: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不断加强投资建设。
2017-2022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长,2023年1-10月,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上涨4.3%至3.2万亿元。
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不断建设,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1-10月,交通运输行业营业性客运量同比上涨59.89%,达78.2亿人;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51.4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7.5%。
关键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客货运量、公路、铁路一、行业固定投资额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是指使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者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业务活动。
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其中铁路运输是指使用铁路列车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运送量大、速度快、成本较低等特点;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具有适应性强、运输速度较快的特点;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运载能力较大、成本较低、能耗较少等特点。
航空运输是指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
管道运输是指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占地少等特点。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十分关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17-2022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长,2022年达到3.85万亿元,同比增长6.35%,与上一年相比加快2.33个百分点。
国内交通公路发展现状

国内交通公路发展现状
中国交通公路的发展现状
中国交通公路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交通公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就,呈现出以下的发展现状:
一、交通公路网络不断完善。
中国交通公路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涵盖了城市道路和乡村公路,还包括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
根据国家规划,中国已建成全长超过500万公里的交通公路,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并且还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交通公路建设中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采用了先进的路基、桥梁和路面技术,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引入了电子收费、智能安全监控和智能导航等技术,不断提升了公路交通管理水平。
三、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交通公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运输能力。
随着交通公路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完善,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更加便捷和灵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交通安全形势持续改善。
中国交通公路部门加大了交通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同时,交通设施和交通标识得到了有效
的改善和维护,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车辆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交通公路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网络完善、技术提升、运输能力提升和交通安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随着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交通公路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势头。
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现状

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道路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首先,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完善道路网络布局,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
截至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4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也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
其次,我国道路运输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管理,道路运输的车辆和设备得到了有效的更新和改进。
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和设施,如卫星导航系统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再次,我国道路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国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道路运输服务的优化对于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道路运输服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推进,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
同时,加强监管和重视服务质量,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道路运输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最后,我国道路货运量和旅客运输量不断增长。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货运和旅客运输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的兴起,推动了快递和配送业务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刺激了道路运输的需求增长。
综上所述,我国道路运输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的规模和质量,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现状及策略

试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现状及策略文/陈学武交通运输执法与国家、人民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是国家整体综合素质的形象代表,需要靠严格的执法强度和手段来体现,所以国家层面采取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方式来统筹管理、系统调控、全面整治交通运输。
但是由于我国是在2018年之后才开始全国推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各地在行政执法期间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影响着整体执法水平。
基于此,本文主要概述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问题现状,后文中也详细提出了合理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各地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顺利推行提供帮助。
1.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现状分析1.1忽略公安单位的协助,基础执法数据信息无法共享。
各地公路每日路过车辆数量较大,存在超载超限的事件也有很多,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公安交通(后简述为交警)和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单位要联合进行执法,对所有路过违规车辆进行处置,能够很好地避免同一违法行为被不同主体单位多次处罚的情况。
但是实际上公路上主要的执法主体是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单位,由综合执法人员对违规违纪行为现场取证并扣押司机相关证件,而公安交通单位人员很少在现场执法,多数是由违法当事人事后去交警部门接收处理处罚单据。
据调研四川省成都在2019-2021年间所有超限超载事件中,交警在现场的概率仅有30%,由此可见交警和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单位间并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意识,如此一来也会增大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单位人员的日常工作量。
这二者间缺乏联合执法意识,也可能是因为当前基础执法数据信息无法实现两个部门共享,交通综合执法单位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查找到很多车辆的详细信息,如非法运营信息的收集效率较低,影响执法速率。
如H路段泥石流事件,综合执法人员接到报警就直接赶往现场,结果路遇二次泥石流陷入困境,差点因此牺牲。
如果交通综合执法单位有全面的路段监控,就能够实时了解路段情况,也能够及早做出应对措施,不会因此造成无辜人员伤亡[1]。
1.2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少、专业水平低。
中国交通运输业现状与分析

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输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 运输管理模式,很难组织有效的跨地区、多方式的 运输一条龙服务体系,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 济发展的需要,也给运输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难。 铁路运输因运价长期偏低,近年来已连续出现全行 业亏损;公路和水运企业因无法形成区域性运输网 络体系,导致局部区域客货源不足,车辆和船舶的 空驶率偏高,运输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严重。
四、其他
我国交通运输取得成就的部分原因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各种问题的部分原因 交通运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国交通运输取得成就的部分原因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各种商品的生产必然使货物运输 大量增长,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具有优势。 国际贸易。中国的庞大人口使我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加上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就离不 开人和物的沟通。国家和外商都需要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所以说国际贸易刺激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给全球带来的影响。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 交通运输的手段日益先进,大大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客观来说,交通运输的发展离不开领导人的努力,但是, 仅从交通运输这一个行业来看,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大趋势, 没人能阻挡,不应过度宣传取得的成就。 ……
中国交通运输
一、目前取得的成就 二、当前存在的不足 三、总结 四、其他
一、目前取得的成就
公路运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时期,公路里程、公路运输量和民用汽车保有 量均大幅度增长。199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 122.64万公里,较1978年增长1.38倍。目前公 路网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且 全国97%的乡镇通了公路。以国道为主干线,以 省道、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全国公路网已初步形成。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 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运输行业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快速提高,不管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的发展与变化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其中公路运输又成为运输行业的重中之重。
2011年,我国公路客货运输量继续较快增长,行业运行的协调性不断增强,运输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2011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28.62亿人、旅客周转量16760.25亿人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282.01亿吨、货物周转量51374.74亿吨公里。
2012年以来,我国公路客货运输总体较快增长。
2012全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55.70亿人、旅客周转量18467.55亿人公里,比2011年分别增长8.2%和10.2%。
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318.85亿吨、货物周转量59534.86亿吨公里,比2011年分别增长13.1%和15.9%,平均运距186.72公里,提高2.5%。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公路建设,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建成率力争达到50%和40%,到2015年,基本形成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的公路交通网络。
“十二五”期间,我国公路运输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公路客运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融资策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
首先介绍了公路运输的定义、行业特点、组织经营方式等,接着分析了国内交通运输业和公路运输业的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公路运输客运市场、公路运输货运市场、城市交通运输、高速公路客运、高速公路的发展。
随后,报告对公路运输行业做了关联产业发展分析、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公路建设分析、替代行业竞争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科学地预测了公路运输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公路客运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融资策略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交通运输行业的现状及改进方向

交通运输行业的现状及改进方向一、行业现状分析1.1 前言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增长、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物流供应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1.2 高速公路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高速公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虽然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此外,车辆过多还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率上升。
1.3 公共交通不完善在许多城市中,公共交通系统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和出行需求。
缺乏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交通选择使得私家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进一步加剧了道路拥堵。
1.4 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传统燃油驱动车辆排放废气污染环境,并消耗大量有限资源。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对气候变化构成了威胁。
因此,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可持续的能源和技术。
二、改进方向2.1 提高公共交通系统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并提供多样化、便捷的出行选择。
政府可以增加对公共交通项目的投资,改善车辆舒适度和频率,以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2 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政府应通过减税、补贴等手段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并加大电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此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汽车性能。
2.3 发展智能化交通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智能化交通系统可以实现智慧出行管理和优化道路资源利用。
这包括智能信号灯控制、智慧停车系统以及实时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等。
同时,政府还应推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落地。
2.4 推进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等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和运输便捷性。
2.5 引导绿色出行习惯为了减少排放和能源消耗,鼓励市民采取绿色出行方式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税收政策和奖励机制来引导人们选择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XX县位于浙江省最西部,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钱塘江源头,介于东经118°01′12″~118°37′50″,北纬28°54′30″~29°29′59″之间。
北邻安徽省休宁县,西部与江西省婺源、德兴、玉山三县毗连,东北、东南分别与本省淳安县、常山县接壤,是浙西连接赣东北、皖南的交通要道,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县域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449个行政村,总人口34.28万人。
XX县城距衢州民航机场80公里,黄山机场115公里。
205国道贯穿XX南北,与杭金衢高速公路联通,沿国道往北可与黄山市相通,17省道与江西等中西部地区沟通。
XX自然环境优越,地处亚热带季风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2.1.2 自然条件XX地处南岭山系和怀玉山系结合部,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
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白石尖海拔1260米,有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地,域内河流属钱塘江水系,是我省划定的特别生态环境保护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1) 气候XX境域内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主导风向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北西北风,最大风速17.0米/秒,平均风速1.0米/秒。
年平均气温16.4℃,绝对最高气温41.3℃,绝对最低气温-11.2℃。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79%。
多年平均降雨量1900.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808毫米,最大日降雨量205.5毫米。
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雾日为88天,年日照率为40%,为全省日照时间较少地区。
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气温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冬季冷,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雨水明显增多,夏季6-7月为梅雨季节,雨量大,易造成洪涝灾害,梅雨期后,以晴热天气为主,易发生旱灾,秋季以晴天少雨为主,常有秋旱现象,深秋天气晴好,气候宜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干冷。
(2) 水文及空气质量XX境内河流密布,是浙江省的降雨中心和暴雨集中区,水资源总量27亿立方米。
钱塘江源于XX县境内莲花尖,钱塘江水系在境内流域面积1947.16平方公里,长江水系在境内流域面积261.08平方公里。
环境总体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境内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优于各功能区水质标准,总体水质保持在Ⅰ-Ⅱ类水平,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水质标准。
(3) 地理区位和自然景观XX地处黄山、三清山、千岛湖旅游“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发展生态旅游业有优越的地理条件。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华山风景区、芹江风景区及马金溪绿色生态长廊旅游区。
XX县的旅游资源以森林生态为特色,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山秀林茂水莹,保持着一定的原始性;人文景观众多而内涵深厚。
加之丰富的地方物产和多种多样的工艺品,有利于发展具有XX特色、多样化的富有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业。
(4) 地质XX处于北东、南西向的江山—绍兴深断裂以西,属于古代地槽区东隅,即所谓“钱塘凹陷”区。
燕山运动后所形成一系列褶皱山脉的槽造盆地,为现代地貌构成了初步轮廓,境内分布有岩浆岩,一些河段岩基裸露,为公路桥涵建设提供便利的条件。
(5) 地震XX处于嘉兴—常山地震带边缘,这一地震带本身就具有震级小、强度弱、频率低的特点,因此地震对XX的影响很小,非特殊重要的工程设施建设不需要进行抗震设计。
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分布至2002年末,XX全县总人口为34.28万人,全县人口密度为154人/平方公里。
其中:西北部地区何田、齐溪、霞山、长虹、苏庄、张湾等六个乡镇,总面积为763.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2%,人口7.2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5人;东部地区塘坞、大溪边、芳林、黄谷、村头、菖蒲、金村、林山、底本等九个乡镇,总面积为420.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7%,人口7.2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3人;南部地区池淮、青阳、桐村、杨林等四个乡镇,总面积为39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8%,人口5.3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4人;沿马金溪和205国道两边(简称“两沿地区”)的城关、华埠、马金三个省级中心镇和中村、音坑、星口、封家等四个乡镇,总面积为654.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2%,人口14.4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1人。
图2.1 XX县2002年人口分布图XX县人口分布和城市化发展状况分析:(1) XX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关镇现有人口51055人,在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的目标中,要率先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2) 按照把XX建成现代生态文化名城和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加快规划和建设四通八达、层次分明、功能齐全、运输畅通的公路网络,改变XX 目前的区位劣势,充分发挥环境优美舒适、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使之成为上海长三角及我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后花园;(3) 以人口集聚为核心,积极推进县城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培育中心集镇,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改善XX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
2.2.2 社会经济总体状况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21.92亿元,自1997年以来的五年间,年均增长9.6%,人均GDP为6400元;工业增加值6.96亿元,占GDP总量的31.7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5∶39∶32.5,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二次大转折;地方财政收入1.04亿元,比1997年年均增长22.9%;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2.1%。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长率加值占GDP比重等国际通行标准衡量,XX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近几年来,XX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先后完成了一批对XX今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生态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品位大大提高。
县城规划控制区由35平方公里扩展到83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展到8.03平方公里。
随着205国道XX至常山一期、二期工程和17省道华白线改建工程的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县形成了以205国道、17省道为主要干线的、较为完整的境内区域公路网络,长期制约XX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缓解。
电力电网受电供电能力有所增强:水电装机容量3.17万千瓦,输变电装机容量162100千伏安,通过了全国第二批农村电气化县达标验收。
通信信息设施建设达到新水平:全县乡乡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邮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步伐加快:广电、电信建成IP宽带城域网,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程度明显提高。
XX县第十一届党代会确定了“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突出主攻生态工业和加快生态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战略,今后固定资产投入将继续增大,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在交通、水利、电网改造、污水处理、旧城改造等方面将加大手笔、加快实施;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大力拓展城市空间,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入手,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积极拓展市场,壮大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充分依托黄山、千岛湖、三清山等旅游资源,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积极推进旅游业的“西进东联”,做大“名山名源名湖精品旅游线、浙西旅游大环线和浙皖赣金三角旅游黄金线”;建好生态工业园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拓区域经济。
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1980年以来第二产业(工业)一直呈攀升态势,其比重从1980年的24%到2002年的39.4%;而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61.8%下降到2002年的29.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14.1%上升到2002年的31.4%。
根据我县的“十五”发展规划,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呈稳步上升的态势,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工业比重将超过45%,而以各种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比重也会继续不断上升。
交通运输作为服务行业的第三产业,货物运输的构成将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货物运输量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会有所增加,而旅客运输量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旅客出行的质量上要求会有较大的提高。
在全省融入“山海协作”及“长三角”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
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和培育以“神、奇、秀”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业,纳入大上海旅游网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公路交通运输现状XX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交通要冲,公路是我县对外交通运输的唯一形式。
到2002年底为止,全县公路养护里程为671.43公里,其中运输线路有205国道、17省道、县道18条、乡道26条及专用公路。
这些公路连通了全县26个乡镇、265个行政村。
除此以外,全县还分布着农村简易公路(机耕路)612公里,连通175个行政村,只有9个行政村没有通公路。
全县通达班车的行政村为236个,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为52.56%。
2002年全县拥有营运客车354辆、营运货车380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50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6750万人公里。
1992年至2000年9年间,XX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变化,1992年至1995年逐年增加,1995年至2000年却逐年下降,2000年至2002年增加幅度较大。
货物运输量与旅客运输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表2.2 XX县公路客运量及客运周转量统计表图2.2 XX县1992~2002年公路客运量表2.3 XX县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统计表图2.3 XX县1992~2002年公路货运量2.4 公路交通现状及评价2.4.1 公路交通现状到2002年末,全县公路网总里程为671.4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60.9公里,三级公路48.8公里,四级公路400.4公里,专业公路22.4公里,等外公路39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外连毗邻省、市、县,内接全县各乡镇的公路网络。
其中:205国道72.45公里,17省道40.41公里,县道344.73公里,乡道191.44公里,专用公路22.4公里。
在全县公路里程中,有铺装路面270.71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7.69公里,沥青路面73.02公里),铺装率为40.32%,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其它大多数为三级或三级以下标准公路,还有39公里的等外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