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

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

定义
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引 导下对心脏血管和心脏结构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起,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经历了从单纯球囊 扩张到支架植入,再到药物涂层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发 展历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心 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导管定位
通过影像引导,精确调整 导管位置,确保治疗器械 准确到达病变部位。
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术
球囊扩张
将带有球囊的导管送至狭 窄部位,通过充气球囊扩 张狭窄血管,改善血流。
支架植入
在球囊扩张后,将金属支 架植入狭窄部位,支撑血 管壁,保持血管通畅。
术后处理
撤出导管,压迫止血,观 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穿刺部 位情况。
方法进行治疗。
心脏并发症处理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对于心 力衰竭,可采取强心、利尿等措
施改善心功能。
感染并发症处理
局部感染可加强换药、清创等治 疗;全身感染需选用敏感抗生素 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支持
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
04
患者选择与术前评估策略
患者选择标准制定
心脏病类型
01
优先选择单一、局限且适合介入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等。
年龄与身体状况
02
通常选择中老年患者,但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合并症情况

意愿与配合度
03
患者需对介入治疗有充分了解,并具备较高的治疗意愿和配合
度。
术前检查项目清单
常规检查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以评估心脏功能及结构 。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 食品的摄入。

心血管造影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意义论文

心血管造影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意义论文

心血管造影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造影(acg)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方法对80例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其中室间隔缺损24例、动脉导管未闭50例、肺动脉狭窄6例。

所有患者手术前进行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cdfi)检查,测量缺损和狭窄处直径;术中进行心血管造影监测封堵器/球囊是否安放到位。

术后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有无残余分流。

结果采用acg和cdfi测量得到的病变直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术中根据造影显示调整封堵器/球囊位置,24小时后所有患者都不存在残余分流。

结论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一样能准确测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变处直径,并能指导封堵器/球囊的安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介入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造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先天性畸形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而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s)三者又是最常见的chd。

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新兴的chd治疗手段,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的畸形患儿,虽然费用高但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理的介入方法和正确的实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0.17-14周岁,平均年龄(3.1±8.9)岁,其中vsd24例,pda50例,ps6例。

患者主要以心脏杂音,活动后或哭泣时四肢末端青紫并伴有心慌、胸闷、气喘等症状入院。

所有患者经采用超声筛选确认为chd。

1.2 方法1.2.1 心血管造影(acg)检查方法将日本东芝dsa造影机,调至acg模式,调整参数。

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造影检查,经导管校正后,利用自带软件分别测得: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对比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对比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对比焦学昌【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8【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9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均给予超声心动图(心动图组)与心血管造影检查(造影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心动图组与造影组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检测值(5.23±2.67 mm vs17.32±1.05 mm)、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检测值(5.72±2.04 mm vs 18.56±2.78 mm)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心动图组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检测值(3.90±1.02 mm)高于造影组(3.23±1.45 mm)(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血管造影对病变直径的测量更为准确.【总页数】2页(P61-62)【作者】焦学昌【作者单位】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J], 童春燕;杨子浩;龚方戚2.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死亡病例分析 [J], 禹纪红;金敬琳;李世国;徐仲英;张戈军;吕斌;刘琼;宋会军;蒋世良3.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检查技术 [J], 朱铭;翟鸿元;钟玉敏4.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姜秋华5.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J], 刘豫阳;桂永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造影经验总结

血管造影经验总结

血管造影经验总结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技术,通过注入造影剂进入血管系统,利用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来观察血管的情况。

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方式,血管造影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经进行过一次血管造影检查,以下是我对这次经历的总结和体会。

血管造影是一项复杂的检查,需要在医院的放射科或介入科进行。

在进行血管造影之前,医生会对我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包括症状、病史等。

这有助于医生确定血管造影的必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

在检查前,我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禁食、停药等。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在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时,医生首先会对我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感。

然后,医生会在我的皮肤上穿刺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孔进行导管的插入。

这个过程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操作技巧,以确保导管的准确插入血管,并避免出现并发症。

当导管插入到目标血管后,医生会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

造影剂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可以使血管系统在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下更清晰地显示出来。

在注入造影剂的过程中,我会感到一些热感或异样感,但这是正常的反应。

医生会根据造影剂的分布情况来评估血管的通畅性和异常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拍摄一系列的X射线片或进行其他成像技术,以获取血管的详细信息。

这些影像资料有助于医生对血管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在检查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手术、介入治疗等。

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我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时,我确实遇到了一些不适和并发症,如局部出血、过敏反应等。

但幸运的是,医生和护士及时进行了处理,使我很快恢复了正常。

因此,在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时,选择专业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血管造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了解血管系统的情况。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血管造影虽然有一定的风险和不适,但通过专业团队的精心操作和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心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心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有5 3例发生 CN,C N发生率为 8 4 % ,多变量逻辑分析显示 CN的危 险因素为 肾功能 不全、糖 尿病 和造影荆 剂量; I I .9 I CN组 与非 CN组患者住 院期 间心源性 死亡率分别为 3 7 % 和 14 % ( 00 ) I I .7 .0 P> . 5 ,两组患者术后 1 年心源性死亡、心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研究 中 的脑血 管事件包 括短暂性 脑 缺
11 一 般资料 .
收集 20 -2 1 0 6 0 0年在我院接受 心脑血管造影
和介入治疗术 的患者 64例 ,要求 具有 的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 2 资料 ( 随访方式为 门诊随访及 电话随访 ) ,其中男 57例 ,女 2 9 7例 ,平 均 年 龄 ( O 0±1. ) 岁 。所 有 患 者 均 按 照 标 准 方 6. 04 法行 造影检查 ,部分行介入治疗术 ,术 中使用造影剂为碘海醇

4 6・ 1
PC P J C vD Mac 0 2.Vo . 2 No 3 rh 2 1 1 0 .

论 著 ・
心 脑 血 管造 影 和 介入 治 疗 造 影 剂 肾病 的相 关 危 险 因素研 究
吴海 霞 ,王 成全 ,冯雪影 ,白 焱 ,张春 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接 受心脑 血管造影和介入 治疗 的患者发 生造 影剂 肾病 ( I 的相 关危 险 因素夏 其预后 。 CN)
随着放射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 ,造影剂 的使用 越来越广泛 ,由造影 剂 导致 的 肾病—造 影剂 肾病 ( ot s — cnr t a
mei id cdnp rpty I ) 已成 为 院 内获 得 性 急 性 肾 功 da n ue ehoa ,C N h 能衰 竭 的第 三 大 原 因… 。C N的 发 生 延 长 了住 院 时 间 ,增 加 了 I

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通过引导性影像学技术,结合微创介入手术技术,对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医学领域中,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在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一、原理血管造影是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技术观察血管的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方法。

而介入治疗是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通过导管、支架、球囊等介入器械对血管病变进行治疗。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二、适应症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适用于多种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等。

具体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冠状动脉狭窄、脑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

三、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CT、MRI等必要检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局部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给患者施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疼痛感。

3. 血管穿刺:在麻醉后,医生通过穿刺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内,以引导造影剂或介入器械到达目标部位。

4. 造影或介入治疗:医生在X线透视下对血管进行造影观察,确定病变部位后进行介入治疗,比如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

5. 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康复顺利。

四、注意事项1. 手术风险: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虽然是微创手术,但仍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感染、出血等。

患者在手术前应了解手术风险,并听从医生的建议。

2.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遵医嘱用药。

3. 定期复查: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柿维持血管的通畅。

综上所述,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技术,对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患者在选择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进行术前准备,遵守术后护理要求,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应用国产心血管造影机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81例分析

应用国产心血管造影机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81例分析
术 ; 国产心血管造影机
20 0 3年 1月 一2 0 0 6年 2月 我 院应 用 我 国万 东
根 据病 变所 需支 撑 力 选用 指 引 导 管 , 号较 经 股 动 型
脉 途径 小 0 5c 我 们 较 多 地 选 用 了 6 F X 3 5 . m, B . 、 E U 3 7 、L . S 、R . S 9例 选 用 了 6 F A / B .5 J3 5 T J 3 5 T, L
作者单位 :10 7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67 6
压力 9 1— 0 6 k a 平 均 ( 2 7 043 4 2 k a 加 1 22 P , 19 . 2 . ) P ; -
内支架术同台完成 , 中单支血管病变 4 其 6例 , 双支 病变 3 0例 , 三支 病变 5例 。靶血 管为前 降 支 6 0例 、
回旋 支 2 8例 、 右冠状 动脉 3 1例 。A型病 变 3 6处 , B
型病 变 5 6处 , 型病 变 3 C 8处 ( 3处 为 慢 性 闭 塞 病
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安全的 、 可行的; 经桡动脉途径 是一种安全 、 有效 、 患者 更容易接受 的介入 治疗方法 . 它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互为补充。对有选择 的病例桡 动脉途径可首选 。
【 键词 】 经桡动脉途径 ; 经股动脉途径 ;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 冠状动 脉内支架 关
应用我 国万东公 司生产的大型 C臂心血管造影机 ( G C O一30 ) 8 例冠心病患者 00 对 l
进行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 l , 8例 不稳定 型心绞痛 6 3例血管病变 4 , l 6例 多支病变 3 5例; 共对 10处靶病变进行 了介入治疗 , 3 置人支架 11 , 5 枚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8 例 中成功 7 , l 9例 成功率为 9 .% , 7 5 失败 2例 , 改经股动脉途 径后成功 , 功率为 100 , 总成 0 .% 术后住 院( . ± . ) 。结论 41 05 d 应用 国产心 血管 造影机进行经桡动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Th o b n d u e o a d o n i g a h n l r s n g a h n i t r e to a h r p o o g n t l e c m i e s fc r i a go r p y a d l t a O 0 r p y i n e v n in l e a y f r c n e ia l t
介入放射学杂志 21 0 0年 3月 第 l 第 3期 9卷
JIt vn ail 0 0 Vo. ,N . ne e t d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1 9 o r R 1 3

心脏 介入
C ricit vnin ada e e t ・ nr o
心血 管造影及 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 src】 Obet e T seste rset e vle a d l i t n o ad0ni rp y ad Abtat jci o ass h ep cv a n i ti fcriag ga h n v i u m ao 0
u r s n ga h n i t r e t n lte a y frc n e i l e r d s a e i h l rn, a d t ic s h l ia h a o o rp y i n ev ni a h rp o o g nt at i s n c i e o ah e d n o d s u s te ci c l n sg i c n e o h o i e s f b t x mi ai n . M e h d A tt lo 6 h l r n wi o g n tl i nf a c ft e c mb n d u e o oh e a n t s i o to s oa f 1 2 c i e t c n e i d h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为主者。
(4)PDA并发严重感染,特别是一个月内 发生动脉内膜炎者。
(5)窗型PDA禁用弹簧圈法。
操作方法
1.局麻或全麻下,穿刺股动静脉行左右心导 管检查,行降主动脉左侧位造影,进一步明 确诊断,除外并存畸形;通过造影了解PDA 位置、形态及大小,测量PDA最窄直径。
操作步骤
Amplatzer方法:选择比所测PDA最窄直径大2~4 mm的封 堵器,将其于输送导丝顶端连接,并回收进入装载器备用。 经股静脉将端孔导管送入肺动脉,通过PDA进入降主动脉。 经端孔导管将260 cm加硬导丝送入降主动脉,撤除导管 沿导丝送入输送鞘管。经输送鞘管送入封堵器至降主动脉, 固定输送导丝缓慢后撤输送鞘管,至封堵器远端盘完全张 开,然后将输送鞘管及输送导丝一起回撤使封堵器远端盘 至PDA的主动脉侧。固定输送导丝,回撤输送鞘管至肺动 脉侧,使封堵器腰部完全卡在PDA内,10~15分钟后重复 降主动脉造影,如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形状满意, 无左向右分流或仅残存少量分流,听诊心杂音消失,可操 纵旋转柄将封堵器释放。撤出鞘管,压迫止血。
瓣膜性心脏病:PBMV、PBAV、介入瓣膜置换等 外周血管疾患: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冠脉成形和支架置入。 起搏器安装、射频消融等
术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 2.常规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机
制、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丙肝抗 体、梅毒、HIV等 3.心脏X线平片正位及侧位服钡,心电图和超 声心动图检查 4.术前谈话、签字 5.术前备皮,保持浅静脉通路
(五)其他 如进行介入治疗则需要相应的导管、支架或封堵 器等。
操作技术及导管经路
一、穿刺技术:1953年,放射学家Sedinger首先描 述了使用导丝的动脉插管穿刺操作技术,称为 Sedinger技术。仍为目前通用的动、静脉导管插入 方法。
二、导管经路: 1.股动脉、股静脉 2.肘正中静脉 、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 3.桡动脉、肱动脉
4.心律紊乱,心衰,可以对症处理。 5.肾功能衰竭,对症处理。 6.血栓栓塞,对症处理。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VSD封堵、ASD封堵、PDA封堵、 PBPV、肺动脉静脉瘘栓堵、主动脉窦瘤破裂栓堵、 冠状动脉瘘栓堵、复杂先心病介入治疗等
大血管疾患: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假性动 脉瘤、主动脉缩窄等
并发症及处理
1.造影剂过敏反应,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肺水 肿,喉头水肿,甚至死亡。术前应做碘过敏实验, 一旦发生过敏,及时用抗过敏药及对症治疗。
2.局部血管损伤,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血管撕裂等。严重者应请外科修补。
3.导管打结,导管导丝断裂,造成心血管内异物, 可用介入方法取出。
设备和技术
X线影像系统 :包括X线机、影像增强器、录 象及图象处理系统、换片器和洗片系统、电 影摄象机、高压注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管床和支持系统。
常用器械包括:心电图检测仪,多导生理仪, 压力换能器,除颤器,起搏器,吸引器,麻 醉机等
所需物品
(一)穿刺针 小儿常用18~20号穿刺针,可用普通穿刺针和 套管针。
(二)鞘管 是由扩张管、外套管及"J"型导丝组成。鞘管型 号从4~12F,小儿一般静脉选用5~7F,动脉选用4F或5F。
(三)导管 常用的主要有右心导管用的端孔导管、造影用的 侧孔导管、猪尾导管、球囊造影导管以及超选择用的冠脉导 管、肾动脉导管等。
(四)导丝 145~180cm长导丝(0.028、0.035、0.038英 寸)。
术后处理
(1)卧床12小时。 (2)抗菌素预防感染。 (3)术后2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
复查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并发症及处理
1.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并发症,对症处理。 2.封堵器脱落,主要为操作不当或封堵器选择过小
所致,封堵器可脱落肺动脉或降主动脉。可采用介 入方法,通过鹅颈套圈或异物钳取出。介入方法失 败,则需外科手术取出。 3.溶血,主要因残余分流导致溶血,一般可保守治 疗:主要为降血压,静脉输碳酸氢钠,速尿及激素, 血色素明显减低者可酌情输血;也可再次介入治疗, 用弹簧圈封堵;如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无效应外科 手术治疗。
术后常规
穿刺动脉者:术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 卧床12小时以上。
穿刺静脉者:术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4小时, 卧床12小时。
常规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监测血压、心率 注意局部伤口情况和足背动脉搏动。
几种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 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导管未闭 (PDA)
1.适应证 (1)左向右分流单纯PDA畸形,PDA最窄径≧2.0
适应症
1.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为明确诊断,或了解 血液动力学变化及程度,为手术适应症的选 择提供依据。
2.胸腹主动脉,腔静脉及四肢血管疾患。如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
3.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前后检查。 4.危重心血管病病人血液动力学监测。
禁忌症
碘过敏者。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肝功能不正常或肝功能严重损害者。 心力衰竭,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发烧,全身感染者。 严重的出血倾向者。
mm;年龄通常≧6个月。 (2)PDA合并可以用介入方法治疗的并存畸形。 (3)外科或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者。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仍为左向右分流者,为介入
治疗适应症;PDA合并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为 主,并存少量右向左分流者,可行试封堵治疗。
2.禁忌证 (1)造影剂过敏或封堵材料过敏者。 (2)依赖PDA生存的心脏畸形。 (3)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
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基本知识
阜外医院 放射科
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
心导管和造影检查是将导管,经周围血管送 到心脏和大血管的指定部位。
心导管检查是根据心导管的走行途径,各部 压力及血氧含量测定作为基本资料,通过计 算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血管造影检查是将含有碘的造影剂经导管 快速注入选定的心腔或血管,同时进行连续 摄影,观察心脏和血管腔的充盈及运动情况, 了解心脏和大血管的生理和解剖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