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有什么口诀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有什么口诀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夏冬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春分和秋分为长短分界点。
1昼夜长短怎幺变化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安徽明光中学周兵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春分或秋分
冬至
夏至日光照图
思考:1、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 23°26′ N ?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特点
夜弧
昼弧
• 北半球昼长夜短,全年昼最长 •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 赤道上昼夜等长 • 南半球反之
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冬至日光照图
思考:1、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 23°26′S?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特点
=(日落时间—12)×2
=(12—日出时间)×2
该地的昼长为?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3)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B
日出时刻=夜长/2 =12-昼长/2
D
C
日落时刻=24 - 夜长/2 =12 +昼长/2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计算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
A
B C
F
G
D
E H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变化原因: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移动 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空间变化
(同时不同地)
------同一季节,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
(2)时间变化
(同地不同时)
------同一纬度,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纬度变化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
夜弧
昼弧
• 北半球昼短夜长,全年昼最短
•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 赤道上昼夜等长 • 南半球反之
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二分日光照图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⑴昼、夜弧长反映昼夜长短
①昼弧长于夜弧, 则昼长夜短(昼 ﹥夜) ②昼弧短于夜弧, 则昼短夜长(昼﹤夜) ③昼弧等于夜弧, 则昼夜等长(昼=夜)
昼弧占纬线圈的比例越大,昼越长。
⑵昼夜长度的计算
昼长时数= 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 夜弧度数/15°
Q
Q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春分: 昼夜等长,各12小时。
① ② ③
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昼的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 圈扩大。 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的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 点缩小。 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夜的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 圈扩大。
夏至: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最大
秋分: 昼夜等长,各12小时。
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最大
0°
(4)图中A、B、D三点中,太 D 阳高度小于0°的是 点, B、C 等于0°的是 点。D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5)图中A、C、D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 D 点, 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C 点。 (6)此时北京时间是
16
时
练一练: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 题:
⑴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①太阳直射在北半球(0°~23°26 N)
,
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附 近出现极昼现象。 ②太阳直射在赤道0° 各纬度昼夜平分。
③太阳直射在南半球(0°~23°26,S) 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夜越长,北极附 近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反之。
⑴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N
45
。
N
S
④
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的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 点缩小。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南极出现极昼,北极出现极夜。 冬至日: 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太阳越向南走, 南半球昼越长。
●总结: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昼夜等长 春分 昼 昼 短 渐 于 长 夜 冬至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夏至 昼 长 于 夜
地 球 公 转 昼地 夜理 长意 短 义 的
变 化 ——
(一)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昼弧 夜弧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出现极昼,南极出现极夜。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太阳越向北走, 北半球昼越长。
返回目录
例 [2012•海南卷] 图513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 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 成(1)~(2)题。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图513 (1)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悉尼 B.上海 C.雅加达 D.莫斯科
北半球为例
昼 渐 短
昼渐短,昼<夜
秋分
昼最短
昼夜等长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 1、根据昼弧和夜弧来计算: • 昼(夜)长时间=昼(夜)弧所跨经度数÷15° • 2、利用已知的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 • 昼长时间=(12-日出时间 )×2=(日落时间-12)×2 • 3、同日内:同一半球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位于南北 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另一地的夜长。 • 4、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小时和0时。 • 5、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小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1.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的运动 自转 赤道平面 公转 黄道平面
6.22夏至
黄赤交角
3.21春分
9.23秋分
次年3.21春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2.22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的变化
【背景知识】
同一纬圈上:
昼弧+夜弧= 24 小时
昼弧=夜弧,则昼夜 等长 ;
昼弧>夜弧,则昼 长 夜 短 ; 昼弧<夜弧,则昼 短 夜 长 ;
1)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
差值最大可达:
A、1小时25分 B、3小时05分 C、2小时06分 D、1小时58分 2)据表中的资料,可知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A、西安
A、12月12日
B、成都
B、12月22日
C、上海
C、1月2日
D、拉萨
D、1月11日
3)下列日期中,与本表所示城市日出日落时间大致相同的是:
1.下列四个日期中温州昼夜时间差最小的是( B ) A.9.10 B.10.1 C.6.1 D.1.1 2.夏至日,下列四地昼夜时间差最大的是( D ) A.海口 B.温州 C.杭州 D.北京
【高考回眸】
※
(2008·上海)“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 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 (180°,23.5° S) 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 12月22日 。 期是__________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C.乙地昼长20小时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D.甲地夜长12小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夜变化幅度越大,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 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夜变化幅度越大,冬至日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 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深入探究——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1.右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2.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 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 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 月
E
A运动到B: B运动到C:
C运动到D:
D运动到E:
深入探究——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一、昼弧和夜弧的比例关系(特殊地区,赤道恒为12小时, 全年昼夜等长) 二、根据晨线或者昏线,求出日出或日落时间 昼长=(12-日出时间)X2=(日落时间-12)X2
三、已知某半球的昼长,求另一半球同纬度的昼长或者夜 长。例如已知北半球40°N昼长为14小时,求40°S该日 夜长为多少?
1、计算A点的昼长、夜长和日出日落时间
实战演练
1、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 ) A.国庆节 B.八一节 C.五一节 D.春节 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80°
●
丁 丙
60° 40°
●
●
乙
20°
100°
甲 ● 60° 20°
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
(1)此图表示的______节气的光照情况,日期是__________。 (2)若E点所在经线为18时,此时A点是______,ABC三点钟白昼时间最短 的是________,昼长是_____小时。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点的夜长是_______小时, D点的夜长是__________小时。
深入探究——昼夜长短与纬度的关系的关系
夏至日,北半球20°N、40°N、60°N,由南向北,昼弧 逐渐 ,夜弧逐渐 。南半球,20°S、40°S、 60°S。昼弧逐渐 ,夜弧逐渐 。
, 冬至日,北半球20°N、40°N、60°N,由南向北,昼弧逐 渐 ,夜弧逐渐 。南半球,20°S、40°S、 60°S。昼弧逐渐 ,夜弧,逐渐 。
直射点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一、前置性学习(个人先学)
初步探究——直射点与半球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极昼、极夜和直射点的关系探究
太阳直射 的纬线 白昼消失 的地区 黑夜消失 的地区 简要说明
①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排列顺序是 A.由低纬到高纬 B.由南到北 C.由东到西 D.由北到南 ②图中甲地的日落时刻是 ( )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
)
4.读“夏至日太阳照射投影图”,完成下列各题。
(1)E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AE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2)此时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8°W)是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时(区时)。 (3)C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C点的日落时刻是______时,昼长 是________小时。 (4)此时的地方时:B是________时。
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 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 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