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蒙医蒙药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独具特色的蒙医蒙药

独具特色的蒙医蒙药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
通过这一理论去辩证论证,用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
蒙医蒙药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几千年来,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创造的医学学科,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贡献。
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
而以蒙医学同样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蒙古族谚语说:“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一切传统医学创造发展的真理,成为学习理解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
它从呻吟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实践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检阅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
一步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
传统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胃肠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
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辽、金、南、宋到西亚、阿拉伯半岛、中医学、契丹医学、回回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希腊医学、自然地交会在一起。
积极引进、兼收并蓄为蒙医药注入新的活力,从此蒙医药在人民长期实践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其它医学以阴阳五行学中心的“三根、七素”理论,又经老一辈蒙医学家联系实际发展创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蒙医学体系。
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蒙古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和药学传统。
蒙古医药文化融合了蒙古族传统医学、藏医学、汉医学等多种医学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体系和医药文化,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在草原上,蒙古族生活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常年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疾病和伤痛时有发生。
蒙古族就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法。
蒙古族尤其重视对本民族疾病的治疗,所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民族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医学体系。
蒙古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也开始吸收和融合汉医学、藏医学等其他民族的医学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蒙古医学体系。
在蒙古族社会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中,也对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族崇拜自然,崇信神灵,认为疾病是来自于自然界的不良影响,所以在治疗疾病时,蒙古族医生通常会结合自然崇拜和祈祷仪式,以期求得疾病的康复。
蒙古族的萨满信仰也对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古族萨满在治疗疾病时通常会进行祭祀、驱鬼、念咒等一系列仪式,这些仪式都融合了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了蒙古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蒙古医药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蒙古医药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蒙古医药文化的保护力度,设立了一些蒙古医药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将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纳入了国家医学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一些蒙古医学院校也得到支持和发展,确保了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国际交流方面,蒙古医药文化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一些蒙古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积极与国际医学界进行合作交流,将蒙古医药文化的特色向世界展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蒙古医药文化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影响,为蒙古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浅谈以蒙医药治疗肝炎的几点研究

浅谈以蒙医药治疗肝炎的几点研究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数百万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肝炎,这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尽管现代医学在肝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传统的中医药治疗肝炎的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浅谈以蒙医药治疗肝炎的几点研究。
一、蒙医药对肝炎的认识蒙医药是蒙古族传统医学,它在治疗肝炎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在蒙古族传统医学中,肝炎被称为“亚尔色”(yar set)、“酒色”(juu set)等,蒙医药认为肝炎是由外感寒湿邪气,或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过量、情绪不好等因素引起,最终导致肝脏功能紊乱,出现肝炎症状。
蒙医药认为,肝炎的发病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有关,治疗肝炎的关键在于调理气血、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蒙医药通过采用“卫生法”(wei sen fa)、“疏泄法”(shu xie fa)、“平理法”(ping li fa)、“清热法”(qing re fa)等治疗原则,运用药物和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二、蒙医药治疗肝炎的药物疗法1. 清热解毒药物蒙医药认为,肝炎患者体内有毒热邪气,需要清热解毒。
在药物治疗方面,蒙医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石膏、连翘、板蓝根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散结的作用。
2. 润燥泻火药物肝炎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燥等症状,需要采用润燥泻火的药物。
蒙医药常用的润燥泻火药物有知母、白芍、麦冬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润燥、滋阴养肝的功效。
3. 补益气血药物蒙医药认为,肝炎患者体内气血亏虚,需要采用补益气血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补益气血药物有当归、黄芪、熟地黄等,这些药物能够调理气血、滋养肝脏。
除了药物治疗外,蒙医药还常常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蒙医药认为,通过针灸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肝炎的目的。
在蒙医药的针灸疗法中,常用的穴位有肝经穴位如太冲、太冲、章门等。
浅析对民族地区蒙医蒙药的进一步认识

浅析对民族地区蒙医蒙药的进一步认识摘要: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浅析民族地区蒙医蒙药认识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蒙医药是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民族的珍贵遗产。
它是蒙古族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而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药学,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蒙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在原有的传统医药学基础上吸收了各兄弟民族医药精华,同蒙古民族的体质、生活习俗及自然环境密切结合而形成为今天的有民族特色的蒙医药学。
也是上千年来蒙古民族在自然界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蒙药具有独特的组方特点、用药习惯、指导理论、治疗效果及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多种防病治病手段,是一外伟大的宝库,对人类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特别对很多疑难病症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有去本之医疗效果,有绝妙的药物炮制和君臣配伍、禁忌及用法用量等独特理论,是中西药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也是人类战胜疾病不可缺少的一种独特的医药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西药发展日新月异,为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药在这30多年中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发展,由内蒙古自治区及蒙古民族的内部使用,上升为全中国各族亿万人民群众选择和使用。
无论是教学、科研、生产、销售、使用和发掘等方面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医药行业的前进,蒙药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上升到中国蒙药发展的层面探讨和研究蒙药的发展刻不容缓。
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
关于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

关于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蒙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蒙古族医药为主要特色,继承了古老的蒙古族医药传统,同时吸收了汉族、藏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的医药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医药的重视和关注,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推动了传统医药学科向现代科学的转型。
蒙医药中所提倡的“以病名制方”、“养生保健”等理念,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预防医学等理念相契合,为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支撑。
同时,蒙医药在草药采集、质量控制、药效评价、药物制剂等方面的研究,也为传统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传统医药学科的发展。
其次,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加强了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传统医药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宝贵的临床经验。
通过与现代医学的良好对接,蒙医药得以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受到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促进了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能够促进我国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再次,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对蒙古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蒙古族地区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传承区域之一,蒙医药的研究与发展为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方面,蒙医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当地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另一方面,蒙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文化适宜的医疗服务,对保障和改善民众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蒙医药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蒙医药在学术研究上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完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大对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支持。
其次,蒙医药在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提高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研究进展

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是一种传统蒙古药物,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额尔敦-乌日勒一直以来被广泛用于蒙古国民间医疗实践中,被认为具有调节气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功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额尔敦-乌日勒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额尔敦-乌日勒的源自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揭示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虽然额尔敦-乌日勒在蒙古国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药物成分复杂,药理作用不明确,临床应用经验不足,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价不全面等问题,导致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推动额尔敦-乌日勒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究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来源、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价,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综述和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药物特性,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潜在价值,指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为推动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为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蒙药传统药物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2. 正文2.1 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的来源与成分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是一种传统中药名,其来源于蒙古草原地区的药材,主要由额尔敦和乌日勒两种草药组成。
额尔敦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消肿等药理作用;乌日勒则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
这两种草药的组合,被广泛运用于蒙古族传统医学中,并逐渐引起了现代医药界的关注。
额尔敦和乌日勒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
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蒙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蒙医药文化的概述蒙医药文化作为蒙古族特有的医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和治疗方式的总和,更是传承和发展下去的宝贵财富。
蒙医药文化融合了蒙古族特有的生活习惯、地域环境和民族性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
蒙医药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药物、疗法和医疗技术,为蒙古族人民解决了许多健康问题,保障和促进了其健康生活。
在当代社会,蒙医药文化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丰富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通过对蒙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促进蒙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203】2. 正文2.1 蒙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蒙古医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战争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医药文化。
据历史记载,早在元代就有蒙医治病的记载,蒙古族自有文字出现后,医药文献也开始逐渐形成。
蒙医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草原生活中对草药的利用,慢慢形成了独特的草药疗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蒙古医药也受到了汉医、藏医、阿育吠陀医学等不同医学文化的影响和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体系和理论体系。
蒙古医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多样,既有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传统疗法,也有采用现代医学技术进行诊疗的现代化医疗机构。
蒙医药的历史渊源丰富多彩,为蒙古族人民的健康保障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蒙古医药传统特点蒙古医药有着独特的传统特点,其中包含着深厚的草原文化和民族特色。
蒙古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关联,相互影响。
在治疗疾病时,蒙古医药注重平衡四大元素,即土、水、火、风,认为身体的健康与这四大元素的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蒙古医药也注重预防和调理,提倡“疾病未起,病已治好”,强调平时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蒙古医药也擅长运用草药疗法,采用大自然的资源治疗疾病,其中包括各种草药、植物和动物的药材,具有独特的疗效。
蒙药论文:蒙医杀“粘”方剂药物抗真菌的实验研究

蒙药论文:蒙医杀“粘”方剂药物抗真菌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研究杀“粘”方剂药物在体外及体内抗白假丝酵母感染效果。
方法:利用微量稀释法和对系统性感染白假丝酵母的小鼠给药,观察传统蒙药杀“粘”方剂对真菌感染的治疗作用。
评价杀“粘”方剂的抗真菌效果,分别采用体外和体内两种实验方法。
体外方法:利用琼脂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十种常见病原真菌对于多种不同杀“粘”方剂的敏感性,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评价杀“粘”方剂药物的抗真菌效果。
体内方法:制备系统性感染白假丝酵母的小鼠,应用多种杀“粘”方剂所涉及的药物,通过比较小鼠存活时间和脏器菌落数分布,评价杀”粘”方剂药物的抗白假丝酵母效果。
结果:土茯苓、石决明、草乌芽对白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具有抑菌活性;诃子对白假丝酵母具有抑菌活性;多叶棘豆对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具有抑菌活性;银朱、雄黄、寒水石、朱砂、硼砂对多种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川楝子、黄连、瞿麦、冰片对白假丝酵母、新生隐球菌具有抑菌活性;复方方剂中七味土茯苓汤抗真菌效果最佳。
对七味土茯苓汤合剂抗小鼠白假丝酵母感染实验的结果表明,实验观察终点时给药组存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七味土茯苓汤合剂可延长小鼠感染白假丝酵母后的存...【英文摘要】In recent decades, the rising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s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Fluconazole, amphotericin B are themost important clinical drug of choices for the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but prolonged use of these drugs will bring trouble,, such asside effec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new drugs with broad-spectrum anti-fungaldrugs and low toxicity in medical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applications.Mongolian Medicine is the nationa...【关键词】蒙药抗真菌药物敏感【英文关键词】The drugs of kill stick Antifungal Drug sensitivity【目录】蒙医杀“粘”方剂药物抗真菌的实验研究内容提要4-5中文摘要5-7Abstract7-9英文缩略词11-12第1章绪论12-18 1.1 “粘”的辩证12-14 1.1.1 概述12-13 1.1.2 “粘”存在的部位13 1.1.3 “粘”的病因与分类13-14 1.2 蒙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14-18 1.2.1 概述14-15 1.2.2 蒙药抗菌作用的研究现状15-18第2章蒙药杀“粘”方剂在体外对真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18-37 2.1 材料与方法18-21 2.1.1 材料18-20 2.1.2 方法20-21 2.2 结果21-35 2.2.1 对复方蒙药抗真菌活性初筛21-22 2.2.2 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单味蒙药及复合方剂体外抑菌能力的测定22-35 2.3 讨论35-37第3章蒙药杀“粘”方剂在体内抗真菌感染的研究37-43 3.1 材料与方法37-38 3.1.1 材料37 3.1.2 方法37-38 3.2 结果38-41 3.2.1 小鼠体内抑菌存活试验结果38-39 3.2.2 体外培养肾脏分离白假丝酵母结果39-41 3.3 讨论41-43第4章结论43-44参考文献44-46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46-48致谢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独具特色的蒙医蒙药
摘要世界上一切高水平的传统医学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察和积极调整。
同时注意天然药物的应用和心灵手巧的技艺,这是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
我们要在这基础上发扬广大。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浅议独具特色蒙医蒙药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
通过这一理论去辩证论证,用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
蒙医蒙药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几千年来,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创造的医学学科,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贡献。
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
而以蒙医学同样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蒙古族谚语说:“病
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一切传统医学创造发展的真理,成为学习理解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
它从呻吟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实践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检阅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
一步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
传统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胃肠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
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辽、金、南、宋到西亚、阿拉伯半岛、中医学、契丹医学、回回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希腊医学、自然地交会在一起。
积极引进、兼收并蓄为蒙医药注入新的活力,从此蒙医药在人民长期实践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其它医学以阴阳五行学中心的“三根、七素”理论,又经老一辈蒙医学家联系实际发展创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蒙医学体系。
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的名著《四部医曲》、《甘露之泉》等系列著作,系统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验方等从理论上做了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
对寒症的理论和对“六基症”的全面论证,补前人之不足,发前人所不发,对蒙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定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蒙医学体系具有一定特点,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为生理、病理基础。
而以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防治对象的别具一格的临床医学。
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兼收并蓄、继承创新的范例。
今天蒙医蒙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蒙医、西医、中医等少数民族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始进入现代化生产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为人民健康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特殊优势
正像任何一门科学一样,蒙医学的生命在于创新,首先不能忘记来于甘露之泉,能保持新鲜的生命力。
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发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也充分发挥蒙医药在临床治疗疑难病症中具有的独特之处。
首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即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甲乙型肝炎、心脑血管(萨病)病有它特有的优势,药无副作用,可利用蒙医蒙药,简、便、廉,显效快的优势,全面灵活的治疗各个脏器,能辩证地对人体生命过程进行综合的动态观察、治疗,其蒙医的传统疗术对于一些疾病有显著的奇效,蒙医的蒙古针灸、甘露药浴、浸泡、酸奶疗法具有降脂降血压,震疗以震动刺激治疗脑、肝、肾、子宫等脏器治疗放血、治疗热性疾患,具有“引病外除”的功效,并且通过多年的总结,用现代结合疗效神奇并用蒙药内服外功,可以得益样的疗效。
除了上述蒙医传统疗的治疗作用,还有调理改善组织营养,增加机体修复,代偿,适应能力增强和自身生理调节机制等作用。
世界上一切高水平的传统医学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察和积极调整。
同时注意天然药物的应用和心灵手巧的技艺,这是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
我们要在这基础上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