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十二篇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地缘结构
高一地理中亚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中亚知识点总结中亚是指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的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
这片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下面是对中亚地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位置中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东临中国,南接南亚次大陆,西衔欧洲大陆,北面是西伯利亚平原。
二、地形地貌中亚地区地形高原丘陵多,主要有天山、帕米尔高原、库页岛高原等。
其中天山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山脉之一,被誉为是世界屋脊。
三、气候特点中亚地区气候干旱,属于大陆性气候。
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东部地区相对湿润一些,而西部则是典型的干旱地区。
四、主要河流中亚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姆河、塔里木河、锡尔河等。
这些河流对于中亚地区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供给起着关键作用。
五、资源和经济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区之一。
此外,农业和畜牧业也是中亚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六、文化和人口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民族聚居。
这里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习俗,如哈萨克斯坦的骑马文化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尔卓斯音乐等。
七、地缘政治影响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地带,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世界大国关注中亚地区的战略位置,同时中亚国家也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推动本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综上所述,中亚地区作为亚洲大陆中心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其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资源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都具备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中亚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不仅对当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与世界各国的利益关系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亚地区的研究与了解,争取与中亚国家在各个领域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大国在中亚的地缘战略角力

括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鞑靼族、东干族、蒙古族。
苏联解体导致原本同属于苏联的中亚五国之间,复杂的政治问题、族群对立、社会分裂、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也发展凸显出来,敏感的民族感情和现实问题交织,致使矛盾激化,甚至兵戎相见。
一件与土地、水资源、施工建设等有关的小事最后可能升级为交火事件,伤亡数人、数十人并不断积累,埋下酿成更大冲突的仇恨种子。
在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间,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之间的边境冲突就高达155起。
2021年5月初,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两国边防军又一次激烈交火,导致共1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2022年1月27日晚,吉、塔两国边防军人发生冲突,造成共17人受伤,1人死亡。
当事军方次日就冲突举行谈判后达成停火协议。
可是,同年9、10月,吉、塔两国边防部队再次发生空前军事冲突,造成数百人死伤,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域外势力渗透中亚,导致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2021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结束延续20年的阿富汗战争。
这成为对中亚地区产生前所未有影响的重大事件。
塔利班在阿富汗卷土重来,与其相邻的中亚国家如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都被动地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务。
由于美国支持的阿富汗政府的副总统萨利赫是塔吉克族,在塔利班重新执政后,萨利赫率阿富汗塔吉克族人坚持抵抗,最后因抵抗失败退入塔吉克境内。
还有一些前阿富汗政府军部队集体逃往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等邻国,导致与相关国家产生纠纷。
另外,域外大国对地区国家施加的影响,也导致地区国家的骚乱和局势动荡。
如2005年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导致中亚五国曾经都是苏联的加盟国中亚五国在边界划分上争议不断292024.03军事文摘中亚地区反恐形势严峻“C5+1”领导人峰会。
在其发布的哈萨克斯坦骚乱之后,同年6月20美国积极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试图增加影响力。
中亚地理知识点高考

中亚地理知识点高考中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
在高考中,掌握中亚地理知识点对于理解世界地理格局、认识区域间相互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介绍中亚地理知识点。
一、中亚地理位置中亚地理位置北临西伯利亚高原,东临蒙古和中国新疆,西临黑海和里海,南界伊朗、阿富汗和南亚次大陆。
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
二、中亚地形地貌中亚地区地形复杂多样。
北部为广阔的高原和山地,形成了南北走向的多条山脉,如天山、帕米尔高原等;东部为贝加尔山地和南阿尔泰山地,地势较高;西部为喜马拉雅山和库尔勒山脉,地势陡峭;南部则为喀喇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
中亚地貌以山地、高原、盆地和河谷为主,其特点是海拔高度差大,地貌陡峭。
三、中亚气候特征由于地形的影响,中亚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干旱气候特征。
大部分中亚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气温季节差异大。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旱。
受到天山山脉的影响,南北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南大北小”的区域差异。
四、中亚经济发展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是全球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区。
石油和天然气是该地区的主要出口产品,对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此外,该地区还有农业和畜牧业资源丰富,较为发达。
一些国家还发展了制造业和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总结:中亚地理知识点涉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掌握中亚地理知识点对于理解世界地理格局、认识区域间相互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中,考生可结合地图、统计数据等形式进行复习,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拓展知识面,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中亚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中亚地理知识点中亚地区是一个广阔的地狱,横跨中国西部、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等国家。
拥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文化和复杂的政治格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1、地形中亚地区因地势高原,山地和沙漠而著称。
地区内的山脉主要有天山、帕米尔和喀吾都拉山脉。
天山山脉是中国西部的一条重要山脉,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自然分界线,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之一。
帕米尔山脉位于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之间,是全球最高的山脉之一。
喀吾都拉山位于塔吉克斯坦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脉之一,它是中亚地区的天然分界线。
2、气候中亚地区的气候因地势、纬度和海洋气流而异。
西部和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南部地区气候炎热、干旱,旱季持续时间更长。
该地区的地形是充满挑战性的,因此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很大。
3、资源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输出地和石油输出地之一。
卡拉库姆沙漠是中亚地区的沙漠之一,占地面积达到了35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拥有广泛的草原、森林和天然水源。
4、文化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交汇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的诞生地。
该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塔什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是该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遗址。
5、政治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十分复杂,长期以来曾是苏联的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后,部分地区独立建国。
多个国家之间争夺利益,政治冲突不断。
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等事件都牵扯到中亚地区。
总之,中亚地区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丰富的资源和复杂的政治格局。
深入了解中亚地区的各种知识点,对理解全球地缘政治、发展全球化市场和人类文明的演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考地理中亚知识点

高考地理中亚知识点中亚地理知识点是高考地理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亚是指位于亚洲中部的一片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亚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一、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内陆地带,东临中国,南接南亚次大陆,西南与西亚、南西临中东地区相连,西北接俄罗斯和蒙古,北临西伯利亚平原。
地理位置独特,处于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带。
二、中亚的地形地貌中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要地形类型。
其中包括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和库页尼河盆地等。
天山山脉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东天山和西天山相互平行,形成了塔里木盆地。
三、中亚的气候特点中亚地区的气候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冬寒夏热。
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季风影响较小,降水稀少。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旱,气温差异大。
四、中亚的经济地理中亚地区的经济以农业和矿产资源为主。
农业方面,以小麦、棉花、水稻、烟草等为主要农作物。
矿产资源方面,中亚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黄金、稀土等资源,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区域。
五、中亚的人口与民族特点中亚地区人口众多,主要由突厥系民族构成,包括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土库曼族、吉尔吉斯族和塔吉克族等。
这些民族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
六、中亚的交通与通信中亚地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有着便利的交通和通信设施。
其中,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方便各国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七、中亚的环境问题中亚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沙漠化、农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
缺乏水资源对中亚地区的农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沙漠化和农田退化也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
总结起来,中亚地区作为高考地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我们需要了解中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地理、人口与民族特点、交通与通信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这些关键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亚地区的特点和其在世界地理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我们在高考地理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提供有力支持。
中亚地区的地缘格局将如何调整

中亚地区的地缘格局将如何调整中亚地区作为一个地缘政治重要的区域,其地缘格局正逐渐发生调整。
过去几十年来,中亚国家在地缘关系上的主导角色一直由俄罗斯独占,但近年来许多因素正促使这一格局发生变动。
本文将探讨中亚地区的地缘格局将如何调整,以及可能对该区域和全球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的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中国正逐渐成为中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合作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中亚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也在不断增长,中国成为中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的崛起将不可避免地重新定义中亚地区的地缘格局,并可能对俄罗斯在该区域的主导地位造成一定的挑战。
二、俄罗斯的角色虽然中国的崛起对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但俄罗斯仍然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玩家之一。
俄罗斯通过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文化和语言影响以及经济合作等方面,继续维持其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
此外,俄罗斯对中亚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掌控权,这使得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筹码。
然而,俄罗斯面临着挑战,即中国的崛起以及其他国家如美国和土耳其的地缘政治投入。
因此,俄罗斯可能需要调整其在中亚地区的策略,以维持其地缘政治利益。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角色除了中国和俄罗斯,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格局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国在过去几年中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关注,试图通过一些军事、经济和政治手段来增加其在该区域的影响力。
土耳其也在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并试图扩大其地缘政治影响范围。
此外,欧盟、印度和伊朗等国家也都在寻求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并希望在该地区发挥更大的地缘政治作用。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参与将进一步推动中亚地区的地缘格局调整,并可能导致新的地缘政治平衡。
结论中亚地区的地缘格局正在发生调整,中国的崛起和其他国家的参与正在重新定义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愿望使其成为中亚地区的重要参与者,并对俄罗斯在该区域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
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

【地缘看世界(十三)】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2013年02月21日19:18:01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大中亚地区由于高山阻隔,基本是属于气候干燥的内陆地区。
不过相比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还是可以更适合人类的生存的。
尤其是在伊朗高原上面还诞生过“波斯文明”,波斯帝国亦曾经称霸一时。
当然伊朗高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气候条件比青藏高原要好。
事实上他的战略位置决定了他的命运我们知道,在人类的迁移过程中,山脉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一方面必须正视山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得益于山脉所提供的保护。
这使得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圣山。
那就让我们看看在这片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上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山系)让我们先看看欧洲,整个欧洲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大平原地区。
只是在他的北、东、南方向各有一条山脉(山系)将它保护起来。
分别是:北面——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这条山脉位于文明的边缘,由于山的那边并没有陆地了,所以它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为欧洲大陆遮挡北冰洋的冷空气。
东面——乌拉尔山脉。
作为横亘于欧亚大陆中间的一条山脉,他与南面的里海共同成为了欧亚大陆的分界线。
而二者之间的那个缺口,就成为了欧亚游牧民族进出的主要通道。
在有些时候它也起着传播文明的作用。
南面——阿尔卑斯山系。
这是一条决定欧洲历史的重要山系。
它的南面就是地中海,生活在这里的人按中国人的说法是“背山靠海”。
既然有着如此优越的环境,那么在这里诞生了欧洲最初的文明也就不足为怪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山系,从巴尔干地区向西一直延伸到“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
在其中还向北向南分出了一些旁支。
由于它太过于零散,以至于其中的很多段都有其他的名字。
而中间最主要的一段就被称作“阿尔卑斯山”。
正是由于阿尔卑斯山系的这咱特点,它又被地质学家们称作“阿尔卑斯褶皱带)现在说说非洲吧。
非洲的地形可以说的上是南高北低,在我们目前所要关注的北部非洲应该说有两处地形需要关注:一处就是西北部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的阿特拉斯山脉。
伊朗重点知识点总结

伊朗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伊朗位于中东地区,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国家,东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隔波斯湾与伊拉克相望,北与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相邻,东北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
伊朗是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为亚洲第18大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多山,且有沙漠。
主要的地形有三大板块,即伊朗高原、马苏尔平原和海岸山脉。
二、历史文化伊朗是波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伊朗,有着各种形式的文化名胜古迹,包括波斯帝国的历史遗迹、伊斯兰教文化和宗教遗产等。
伊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的波斯帝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在古代,波斯人创造了波斯语,波斯文化在文学、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
伊朗也是世界上伊斯兰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伊朗人民的宗教信仰深厚,伊斯兰文化对伊朗的影响深远。
伊朗的宗教建筑、艺术和文化传统都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政治体制伊朗的政治体制是伊斯兰共和国,伊朗的最高领导人是最高领袖,总统是政府的行政首脑。
伊朗的政治体制融合了传统的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的政治制度,保持着强烈的伊斯兰特色。
伊朗的最高领袖具有很大的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是伊朗政治的最高权威。
伊朗的立法机构是议会,由290名议员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批国家的法律和政策。
议会是伊朗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监督政府、制衡权力的作用。
四、经济发展伊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巨大。
石油是伊朗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国家出口总额的大部分。
伊朗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钢铁、铜、铝、铅、锌、黄金、银、煤炭等。
农业也是伊朗的重要产业,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农产品,如小麦、水稻、玉米、蔬菜、水果和茶叶。
伊朗的工业和制造业也比较发达,拥有多个不同的产业部门,包括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等。
伊朗制造业发展迅速,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取得地缘中心地区。
我看过一篇文章,他将中国的地理分为四点四边一中心,四点为关中、华北、江左、四川,四点两两相连的四边为山西、山东、汉中、荆州,一中心肯定就是中原。
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或较大的割据势力一般都是在四点上,因为四点上进可攻,退可守,势力若要壮大就必须争其两边。
如果要统一天下,就必须逐鹿中原,也就是取得地缘中心地区。
我想这也是地缘政治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表现吧。
当然古今各方面是不一样的。
古代中国考虑地缘,是不需要考虑到西域、波斯甚至于罗马的,但现在说地缘,就必须放眼全球。
这也是地缘政治的发展。
——————————————————————————————————————————————————————
哥们,我说到正点子上去了,不知道你是否看明白我的真实含义。
地缘政治学家说地缘政治是一门学科,因为地缘政治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但是波斯帝国的发展不能够证实地缘政治的研究成果,反而是证伪。
波斯帝国占据了最好的地缘位置,有强大的意识形态,但是波斯没有主导过欧亚大陆地区,按照地缘政治的理论,波斯帝国应该是有着主导欧亚大陆的必然性因素的。
本贴主是看懂了我的疑问的,所以三缄其口。
我看了回帖,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只有我一个人在和楼主探讨地缘政治理论及其实证,其他人都没有真正看懂并从这个角度和楼主探讨。
我对地缘政治理论的看法:
1、国家政治实力起着最为重要作用的是意识形态(包括了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即国家政治精英集团的意识形态创新和运行能力;苏联的强大是当时意识形态足够强大,没落也是意识形态没有跟上时代发展。
8-13世纪阿拉伯的强大是当时意识形态足够强大,没落也是意识形态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古代中国强大是当时意识形态足够强大,没落也是意识形态没有跟上时代发展。
2、国家政治实力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国民的智商、平均教育水平以及基于以上两点的科技创新能力。
3、国家政治实力起着比较重要作用的是地缘政治。
按照我以上的观点,可以解释波斯帝国没有占据欧亚大陆政治中心的原因:国民智商不够高,平均教育水平由于YSL的强大意识形态上不去,所以科技创新能力长期滞后。
识形态上也好,只要任何一个因素足够强,强到可以弥补其它因素的缺陷,并压倒竞争者,那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当成决定性因素。
”是有道理的。
这个帖子里有很多朋友都对地缘有自己的看法,并非只是我在唱独角性
之所以要研究地缘是因为他是其他因素的基础,也就是说比如宗教、民族、经济等因素研究到深处会发现其实都跟自身的地缘状况有联系。
当然地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对地缘起决定性的影响了。
比如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开挖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地缘格局。
至于波斯为什么现在主导过欧亚大陆地区,我想我已经解释过了,可能广州月生没有看见。
其实
波斯也曾经建立过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在2500年前,它已经成为过世界的最强者了。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得中原者得天下”,其实也是对中心地带的一种解释。
其中的逻辑关系并非是得中原者就一定会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必得中原。
伊朗高原为中心的地区是“欧亚非大陆的腹地(中心地带)”,而并非一定是全世界的腹地。
正如麦金斯所定义的“中心地带”实际上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
而我的“新世界岛论”中将美国定义为新的世界中心。
这三个中心所涵盖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些中心的角色是可以转变的。
当世界的权力越来越有重新回到欧亚大陆的迹象时,我们必须重新重视对这片大陆的研究。
由于在新的千年中,欧亚大陆的三个边缘地区和一个中心地带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已经在地缘上达成了基本平衡。
那么大家拓展空间的目标自然就会指向这一腹地。
这一腹地做为联系上述四个地区的纽带,谁掌握了都会打破业已存在的平衡。
更何况这一腹地还是联接另一处潜力地区——非洲的桥梁。
前面有朋友问,现在海空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伊朗还能否保有其大陆核心的地位。
这个问题要这样看,交通只是地缘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他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或者说距离。
打个比方说在这一中心地区建立空军或导弹基地,它所能覆盖的半径中可包含的重要地区肯定要比其他地方多。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还有很多影响)
放张示意图,大家对这块地区的位置更清楚些
———————————————————————————————————————————
人权、金融、货币、石油、宗教、媒体、投票箱、转基因等全都武器化,异化成为霸权主义的衍生品。
从这个意义说,霸权的背后是武器,民主、人权等的背后是霸权;
这是他对“地缘自古就是种族的延续”观点的再次延续,也就是说地缘即军事力量,或者说,地缘是长期的军事实力(含试用军事实力的意志)决定和体现的;
不得不说这片高原的主人——波斯人。
要知道伊朗高原的南边是阿拉伯人,北边是突厥人。
这两大族群都曾经建立过强大的帝国,而且同化能力不一般。
阿拉伯人靠的是宗教扩张,而突厥人在语言上有着极强的融合能力(有一入突厥,永为突厥之说)。
最终波斯人还是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即使在突厥人占据了伊朗高原西面的小亚细亚(安卡托利亚高原)之时,波斯人能仍保有伊朗高原。
目前这片高原除了东北和东南小部为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所有外,基本为伊朗所有(这两块地方的部族也为东伊朗人种),另外波斯人在北边的里海平原和南边的两河平原还有一小块突出部。
阿拉伯人那强大而又适用于游牧民族的宗教,并非没有在波斯人身上留下烙印。
但波斯人最终选择了特立独行的“什叶派”以对抗绝大部分阿拉伯人所信奉的“逊尼派”,这和俄罗斯人选择东正教而不是天主教的理由类似,都是为了保持独立性。
这些宗教内部的教派在我们东方人看来似乎没多大区别。
但了解历史的朋友会知道,教派内部的争斗很多时候会甚于与异教徒的矛盾。
这和中国人的“襄外必先安内”有着相似的理由。
而从相对高度看,它其实是一个盆地,四面都是山地,中间为大的盆地。
有一条山脉将这个盆地大致划为两块。
因此东伊朗地区和兴都库什山脉的联系更显紧密一些,这块高原东面的一部分因此也成为了阿富汗的国土。
伊朗高原的这种封闭性很好的保护了波斯人的安全,使他们能历尽千年而不倒。
然后伊朗高原又是开放的,在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适时的留出了四个山口。
分别与南亚、中亚、西亚进行交流。
而南边的那个山口又为波斯人的海上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
的两河平原、图兰平原、印度河平原保有战略性的优势。
这种优势直到上述地区能够从更远的地区获得足够的战略纵深后才被打破。
当然高地民族的这种优势不能仅仅停留在高上,还需要有足够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另外这种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成为极限之地后会影响种族的生存与繁衍。
这也就是高度更高的帕米尔高原,和广
影子了。
谢谢大家!祝大家晚安。
观察.
整个世界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物大聚会人类,一开始就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