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1103西方地缘政治学G

地缘政治学依据各种地理要素,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战略军备等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此种观点也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吸收。
地图:民族、经济与地形…
1、地缘政治学及其研究内容
思考:学术思想如此发展,阅读重要吗?
快速浏览!
16C法国的博丹明确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地理环境决定着人民和国家的特性。18C法国的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认为:气候与土壤等环境因素决定了法律、风俗、宗教、勇敢与懦弱…他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下页:克伦提出“地缘政治学”概念
1938、1948中国地缘战略区位形势
日本核电站分布图
2、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赫卡托斯开始从欧、亚、非洲大格局考察希腊政治。前5世纪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分析了希腊城邦自然条件对其社会政治生活的不同影响。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了人口、面积、位置、气候等对城邦发展的影响。前1世纪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博把整个地球分成若干块,研究地理对政治的影响…
麦金德(Maekinder,1861-1947)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大陆心脏”说(1904年)
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图示
3、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941)
梅尼克“边缘地带说”图示
太 平 洋
下页:2、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二、有关海权、陆权、空权的四种理论
1、马汉的“海洋中心”说(1890)2、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1904)3、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941) 4、空权论(1921)
地缘政治学总结

一、地缘政治学释义(一)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的早期源流1.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城邦其人口和土地面积都应该适中,理想国家应该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从军事角度考虑,它应该是敌军难以进入而居民却容易外出的。
2.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博丹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称之为“法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他的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为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二)地缘政治学的创立1.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1897年,拉采尔出版了《地理政治学》一书,提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框架—虽然他自己尚未使用“地缘政治学”一词。
明确地把国家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这本著作的主题。
他认为国家乃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因而,与自然界的所有有机体一样,它必然地具有必须适应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一面,又必须具有不断生长发育,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的一面。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成就,也就相应的具有两个方面的标准:第一,看它是否能够成功地适应它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第二,作为一个“空间有机体”,看它是否能够通过不断的领土扩张而增强自身的力量。
“生存空间论”2.瑞典人契伦于1901年出版了《国家有机体》一书,就是在这本书中,他首创了“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
他建立一种全新的国家理论—国家的有机体论。
契伦提出了有关国家的5个重要的变量:地缘政治,经济政治,人口政治,社会政治和法律政治。
In brief:把国家作为一个地理有机体来认识和研究的科学。
二、地缘政治论的不同理论景观(一)马汉与海权论1.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航海史学家。
1890年发表《1660-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系统提出了海权理论。
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因为地球上有75%的面积被广大的水域占据,陆地面积仅占25%。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摘要】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是一种独特的地缘政治理论,强调陆地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他对地缘政治的定义较为广泛,包括地理、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因素。
在「陆心」地缘政治学说中,麦金德认为地缘政治的核心观点是陆地的地理优势将决定国家的政治实力与地缘政治格局。
他详细分析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并提出了一系列应用该学说的观点。
麦金德还展望了未来地缘政治走势,强调「陆心」地缘政治学说对未来研究的影响。
总结来看,麦金德的学说对地缘政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未来的相关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麦金德、陆心、地缘政治、定义、核心观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应用、未来地缘政治走势、重要性、影响、研究。
1. 引言1.1 介绍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麦金德是地缘政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提出了「陆心」地缘政治学说,该理论旨在解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影响。
根据麦金德的观点,地缘政治是指国家之间在地理环境下的相互关系和争夺资源、领土等利益的一种政治行为。
在这一背景下,「陆心」地缘政治学说强调了陆地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认为陆地地理因素对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麦金德认为,陆地地理因素决定了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地缘政治格局,因此称之为「陆心」地缘政治学说。
根据该理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和影响,陆地交通、资源分布等因素将决定国家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合作关系。
在麦金德看来,了解并把握好陆地地缘政治因素对于预测和分析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国家制定更加有效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规划。
2. 正文2.1 麦金德对地缘政治的定义麦金德对地缘政治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他所提出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中。
根据他的论点,地缘政治是指各国之间在地理位置、地形、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下所进行的政治争斗和竞争。
他认为地缘政治是一种利用地缘因素来制定政治策略和行动的学问,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871年德国之地缘政治分析

1871年德国之地缘政治分析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来说,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直接作用于地缘政治,即在地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缘政治因国家所处的国际格局演变而发生变化。
地理一直以来是战略研究绕不开的因素。
它重要在战略及战术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以及从文化角度出发的领土意义上;它还重要的在资源、人口以及物质系统的空间分布意义上。
索尔.科恩认为将地理环境内容及等级的多样性与政治权力的运用联系起来,寻找权力流经的空间架构将是有用的。
这也表明,地缘政治在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价值在于探索地理因素对国际体系中国家权力的作用。
德国的统一本身就是欧洲十九世纪后期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事件,相比于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而言,德国不再是一个松散的、由数十个主权实力组成的邦联,而是建立了统一中央体系的现代民族国家,并且其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其发展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1871年德意志帝国之建立,可说是十九世纪中一个最大的政治事实。
1871年的德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力量以及广阔的疆域,其实力远不是之前的普鲁士或者奥地利所能比拟的。
然而德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却是欧洲大国中最为复杂和危险的——德国被欧洲大国“包围了”。
它的北部是北海与波罗的海,东面是虽然实力已经减弱但依然庞大的沙皇俄国,东南方向是奥匈帝国,南部是同样统一不久的意大利王国,西边是敌对的欧洲传统强国——法国。
而西北方向的低地国家是英国最为关注的战略区域,它不容许任何欧洲大国染指。
由此可见,1871年统一的德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它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将会引起周边大国的警觉。
不再像统一前那样,德意志的邦国是其余大国结盟的对象,大国也不会担心德意志称霸欧陆。
现在的德国已经成为了欧洲地缘政治棋局上主要的棋手,而非重要的棋子。
在德国的周围有:时刻警惕它谋求地缘政治再变动的英国,有仇视并寻找时机复仇的法国,有矛盾很深且还未化解的奥匈帝国,还有对欧洲事务积极插手的俄国。
地缘政治学

3.空战中进攻作战是最重要的。空中进攻的目标包括工商业设施、重要公私建筑、运输干线和交通枢纽以及 某些特定的居民区。
总的看来,杜黑的论点主要是围绕“制空权”这个中心主题展开的。事实证明,制空权的确是战争中一个非 常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太空武器飞速发展的今天,杜黑的理论与核时代的战略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
亨廷顿还认为,冷战后将出现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国际体系,西方仅为其中之一。西方的文化价值不具普适 性,其影响力已呈下降趋势,因此西方文化缺乏同化、整合其他文化的力量。同时,非西方社会也将越来越伸张 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如果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硬要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将会激化矛盾,引起文明冲突。当然,亨氏宣扬他的观点,绝非反对西方文明的统治,他只 是善意地提醒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决策者们,不要被冷战的胜利冲昏头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免把 战线拉得过长,树敌过多,陷入被动境地。显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没有摆脱冷战的思维方式,在冷战后西 方国家内部凝聚力下降的情况下,他企图树立起非西方文明作假想敌,以维护西方的内部团结和美国的霸权地位。 《文明的冲突》面世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断恶化的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 是9.11事件)似乎验证了亨氏理论,也使得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
从以上介绍的几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地缘政治学实际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它把地 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 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 家的政治行为。
分析地缘政治学理论和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

分析地缘政治学理论和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摘要: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延续和发展自身的超然地位,依赖其自身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优势,扩大其政治上的影响力。
但是限于美国地理位置上远离世界中心,必然需要联合或侵入欧亚地区国家来实现目的。
地缘政治对于美国来说是它扩张影响力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3—5个)地理政治、冷战、陆权理论、霸权主义正文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
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
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略研究方面是西方国家中起步较晚的。
由于其东西濒临两洋,南北相接弱国,因此,从其独立到19世纪末,这个国家在安全方面从未遇到过严重的威胁,也为遇到过迫切需要到海外作战的情况。
在美国建国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外交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
美国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保持孤立,不卷入欧洲旧大陆的纷争。
从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到19世纪末的这100多年中,美国奉行的地缘战略实际上是一种“西半球防御”战略,其根本目标就是防止东半球对西半球的入侵,从而获得其对北美的支配地位和对西半球的霸权。
地缘政治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地缘政治学起源于欧洲之后经过西方国家军事政治家的研究与发展,出现了海权论、陆权论、控权论以及德国纳粹扩张的地缘政治理论。
大部分的人同意,地缘政治学源起于政治地理学。
而地缘政治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身为美国海军军官,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的马汉,经由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
于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阐述海权理论,其论点之中心在于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特点意义

增: 同样的. 一个对你不友好并给你带来损害的国家 , 会由于它是你的 邻国而使这种损害也倍增 。地缘 的远近在这里具有重要的作用 。距 离近 的国家 , 相对于距 离远 的国家来说 , 对本 国的影响会大得多 。 自地缘政治学理论产生 以来 , 他们的地缘政 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
理环 境 中 这 一部 分 或某 一 地 区 的重 要 性 , 夸大 为 控 制 了某 一地 区就 并 能 支 配全 球 ,进 而 要采 取 相 应 的战 略 以达 到 他 们 国 家 称 霸世 界 的 企 图 , 些观 点就 连 美 国 《 事 战 略》一 书 作 者 也 不 得 不 承 认是 不 现 实 这 军
{占 l 缸会 ; I J
20.( ) 7丘 09
地 缘政 治 学概 念 及其特 点意 义
丁 凯
摘 要 地缘政治学作 为重要的理论流派, 其产生以来就广受关注, 自 虽然曾一度销声匿迹 , 但它仍然是很多国家制定国防 和 外 交政 策 的重要 依据 , 重视 和深入 研 究. 值得
友 好 并给 你 带 来 利 益 的 国 家 ,会 由于 它 是 你 的邻 居 而 使 这种 利 益 倍
指出这些要素对决定国家政 策的重要性 , 特别在获得 国家利益, 控制 海洋交通线 , 据有战略要地等有极为重要 的战略价值和意义。所以, 地缘政治是确定国家的利益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对理解国家的外交战 略和外交政策是有很大帮助 的, 是一种有益的工具. 国际无政府状 在 态中, 国家在制定和实践 国家战略时需要依赖对地理 因素的把握和分
关键词 地缘 政 治 地 缘 因素 地缘政 治 学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0 9(0 90—1-l 10.5 220 )72lO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

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地理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麦金德的「陆心」地缘政治学说在地缘政治学说中,麦金德的“陆心”说具有重要地位。
麦金德是英国第一个设有地理系的牛津大学地理系的系主任与地理教授,后来,他还担任过着名的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长。
此外,他还是英国国会议员、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英外交部的英驻南、俄高级专员。
可见,他是一位学者兼政治活动家。
在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转变时代,英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特别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在经济上,十九世纪时期,英国由于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大发展,成为“世界的工厂”,其工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居于垄断地位。
而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及荷兰老牌帝国主义已经衰落,英帝国在世界居于无可争议的地位。
为此,英国对外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
到十九世纪的后期,工业革命扩散到西欧、中欧,甚至东欧和北美,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工业生产急剧上升,出口量大增,成为英国的竞争对手、英的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
为了稳住海外市尝英国不得不大力发展殖民地,这样就可以保证英国在该地出售商品、资本输出、原料获取上的控制和垄断。
由此,就引起英国在亚洲、非洲与法、德、俄、日在美洲与美国的竞争与冲突。
在这场竞争与冲突中,对英国来说,可以说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英国与俄国在亚洲的竞争、英国与法国与我国的竞争虽在亚、非的殖民地的彼此接触带,但本质上,还是反映了英伦三岛与欧陆法、德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斯浩弗
豪斯浩弗的论著颇多,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日本帝国及 其地理演化》(1912年)、《太平洋的地缘政治》(1924年)、 《今日世界政治》等,其代表性理论为“生存空间学说”。 这一学说赤裸裸地宣扬对外扩张,对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
大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豪斯浩弗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①、生存空间理论;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①、影响一国海权的相关因素;
②、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③、影响;
影响一国海权的相关因素
位置
地形
国土之大小
人口数量
国民性
政府的政策
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 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 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 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地形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 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 愿投身海洋,如法国。
地形
如若土地较为贫瘠,则 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 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 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 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 权的发展
国土之大小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 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 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 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 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 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 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⑴、哈尔福德· 麦金德;
⑵、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哈尔福德· 麦金德
麦金德(1861.2.15— 1947.3.6),英国地理学 家与地缘政治家,提出 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 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 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 有《历史的地理枢纽》、 《民主的理想和现实》 等.
②、“泛区”思想;
豪斯浩弗《生存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们规定着并且改变着国家的疆界,一个国家成功 地获得了过多数量的领上这一事实并不能构成它永久占有这些 领土的更高的保证。充其量它只不过证明了征服者的强大和被 征服者的软弱。而在这种情况下,强权即是真理„„如果说一 个伟大的民族要是不扩展其领土就注定要毁灭的话,那么获取 领土的权利就能变成一种义务„„德国要不就成为一个世界强 国,要不就没有德国”
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 护理由。
法国:
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 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德国:
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 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 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 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大陆心脏学说”(1919年)
1919年,也就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 麦金德发表《民主的理 想与现实》一书。麦金 德在这部书中进一步阐 发了他“大陆心脏学 说”,并且提出了一些 新的概念。
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首先,“枢纽地”的地理范围被进一步扩大了,囊括了 东欧和西伯利亚,麦金德之为“心脏地带” ;
②、斗争是国家生活的根本保证。国家为了生存和强 大必然要扩展其领土,世界性强国必须占有足够数量 的土地,尤其是战略要地。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
③、国家生长遵循七个法则:A、国家的空间随人口的 膨胀二生长,人口增长是国家扩张领土的一个强有力 因素;B、国家领土应随其他方面,诸如商业和交通的 发展而扩张;C、国家通过并入较小的领土单元而生长; D、边界是国家的边缘器官,是国家实力的显示器;E、 国家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往往寻求最富有政治价值的 土地;F、一国领土扩张的动力来自其他更发达的国家; G、领土扩张的趋势是在转换过程中发展和增长的。
2、西方地理政治学的发展; 3、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政治地理学的概念
一般认为地理政治学乃 是对地理与政治的关系 的研究,尤其侧重于对 地理差异所导致的政治 差异的比较研究。
西方地理政治学的发展
⑴、古希腊时期;
⑵、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时期
①、修昔底德关于阿提卡兴起的论述;
其次,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陆块被麦金德称为 “世界岛”;
“大陆心脏学说”
1919年
评价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就是以它为蓝本展开的,给世界带 来了灾祸 ;
在全球的地理视角下分析政治问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是准备与日本在中 之前麦金德的地缘政治 东或者中亚会师,然后 理论的目的是要提醒大 扼杀苏联,控制亚欧大 英帝国它的霸权地位正 陆,进而控制世界的。 在受到威胁的话,那么 战后他经过修正的理论 则是试图要为世界和平 提供一种地理学上的保 证,为凡尔赛的谈判者 们提供一种思维的框架。
Ⅱ、 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 权则以防御为主;
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Ⅲ、 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 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Ⅳ、 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 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 苏伊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 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
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 拉采尔
拉采尔,(1844年- 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 者,曾任莱比锡等大学 教授。主要研究人文地 理,按自然条件或人文 现象的纲目系统论述地 理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著有《政治地理学》等。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
①、国家是一个有空间性的有机体。具有生长、扩张 和衰亡的生命周期,空间是重要的组织力量,国家必 然要为保卫和扩大生存空间而斗争。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①、提出背景;
②、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Ⅰ、提出;
Ⅱ、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的发展; Ⅲ、评价;
提出
1904年,麦金德在英 国的《地理学月刊》上 发表《历史中的地理学 枢纽》一文,首次系统 阐述了他的地缘政治学 论。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之后不久,麦金 德发表《民主的理想与 现实》一书,麦金德在 这部书中进一步阐发了 他“大陆心脏学说”。
第一章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及评价
一、从政治地理学到地缘政治学;
二、麦金德及其地缘政治理论;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地缘政治理论与纳粹政权 的地缘政治政策;
四、战后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
五、对西方地缘政治学的评价;
从政治地理学到地缘政治学
1、政治地理学的概念;
围堵苏联
围堵中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地缘政治理论 与纳粹政权的地缘政治政策
1、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端;
2、豪斯浩弗与德国地缘政治学; 3、评价;
战后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端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以及战后国际社会对德 国的惩治使得德国人普遍具有一种痛苦和屈辱的心理;
鼓吹“种族和领土”的扩张习性源于其中心的地理位置 和东西缺乏边疆障碍的处境; 长期与军事事务融合在一起的德国政治哲学,是影响德 国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思想源泉;
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⑴、地缘政治学产生的背景;
⑵、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 拉采尔;
地缘政治学产生的背景
①、自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 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联系和国际冲 突在规模和程度方面的急速增加,为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提供了现实基础;
②、哲学、历史学、自然吏学以及地理学的发展,则地 缘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
①、让· 博丹关于政体与气候关系的论述;
②、孟德斯鸠的“地理决定论”;
让· 博丹关于政体与气候关系的论述
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 系。因为自然条件制约了各民族具体的社会生活以及人 们的性格与气质。 博丹认为,北方严酷的气候条件使得那里的居民们性格 倔强,胆大好斗,酷爱自由,因而民主制对他们最为合 适,……南方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则一方面能使人 变得聪明和富于智慧,因而南方有较为繁荣的文明,但 另一方面这种富饶的自然条件和炎热的气候又使人变得 性格温顺、胆小怕事、缺乏反抗精神,所以暴政十分容 易产生……
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城邦的构想
最好的城邦在其人口和土地面积方面都应该适中,因为 人口太多,国土太大的国家不容易治理,而人口太少、 国土太小的国家又不足以保证自身的防御。 理想国家还要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 因为,寒冷地区的人民“一般精神充足,富于热 情,……但大都细于技巧而缺少理解;……所以政治方 面的功业总是无足称道。亚细亚的人民多擅长技巧,深 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情不足;因此,他们常常屈从 于人而为臣民,甚至沦为奴隶。唯独希腊各种姓,在地 理位置上既处于两大陆之间,其秉性也兼有了两者的品 质。他们既具热情,也有理智;精神健旺,所以能永保 自由,对于政治也得到高度的发展” 。
影响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01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 想之影响,致力发展海权。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 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 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英国:
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 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 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 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 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 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 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 业(包括航运和贸易) 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 中的持久力。
马汉海权论的中心思想
Ⅰ、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 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 以掌握制海权:
麦金德及其地缘政治理论
1、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2、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