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浓度测定

合集下载

次氯酸钠操作规程

次氯酸钠操作规程

次氯酸钠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次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

为了保证次氯酸钠的安全使用,提高其消毒效果,制定和遵守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次氯酸钠的操作规程,包括储存、稀释、使用、处理废液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

一、储存1.1 温度要求:次氯酸钠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储存温度普通不超过25摄氏度。

1.2 包装容器:次氯酸钠应储存在密封良好的塑料或者玻璃容器中,以防止其挥发和泄漏。

容器应标明次氯酸钠的名称、浓度、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等信息。

1.3 防火防爆:次氯酸钠属于氧化性物质,储存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储存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禁止与有机物、酸类和还原剂等物质混存。

二、稀释2.1 稀释比例:根据需要,将次氯酸钠与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

普通情况下,稀释比例为1:100-1:500,具体比例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消毒对象而定。

2.2 搅拌均匀:将次氯酸钠缓慢加入水中,同时进行搅拌,确保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搅拌时间普通不少于5分钟。

2.3 检测浓度:稀释后的次氯酸钠溶液应进行浓度检测,确保其浓度符合使用要求。

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或者光谱分析仪器进行浓度检测。

三、使用3.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次氯酸钠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溅入眼睛、吸入或者接触皮肤。

3.2 注意通风:使用次氯酸钠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排除溶液中的氯气。

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氯气环境中。

3.3 按照规定浸泡时间: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需要,将消毒物品浸泡在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时间应符合规定。

普通情况下,浸泡时间为15-30分钟。

四、处理废液4.1 中和处理:使用过的次氯酸钠溶液应进行中和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者环境中。

可以使用中和剂将溶液中的次氯酸中和成盐类物质,然后进行安全处理。

4.2 分装保存:处理后的废液应分装保存,并标明处理日期和内容。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检测操作规程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检测操作规程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检测操作规程
1. 检测目的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检测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

2. 仪器和试剂准备
- 电子天平
- 称量瓶
- 次氯酸钠溶液
- 纯水
- 分析天平或滴定仪
3. 操作步骤
1. 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称量瓶,并记录其质量为m1。

2. 往称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次氯酸钠溶液,使溶液不超过称量瓶容积的一半。

3. 记录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为m2。

4. 使用纯水将称量瓶中的溶液稀释至容积的一定比例。

5. 将稀释后的溶液取出一定体积,使用分析天平或滴定仪测定
其质量为m3。

6. 根据公式,计算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浓度 = (m2 - m1) / m3。

4. 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保持实验室台面整洁,消毒所使用的工具和应洗净
并贮存妥善。

- 使用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时,应保持准确读数和称量。

-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入皮肤或眼睛,如有意外,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寻求医生帮助。

以上为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检测的操作规程,请按照上述步骤进
行操作,并确保浓度的准确性。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实验室
负责人。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不可用于法律目的。

次氯酸钠检测方法

次氯酸钠检测方法

次氯酸钠检测方法次氯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消毒和漂白过程中。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准确测定次氯酸钠的浓度对于确保水质和环境安全非常重要。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次氯酸钠检测方法。

一、重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1. 制备一定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0.05mol/L)。

2. 取一定体积的次氯酸钠溶液,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

3. 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反应液中的碘,直至溶液由紫色转变为黄色。

4. 根据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的体积计算次氯酸钠的浓度。

二、电位滴定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1. 准备一定浓度的硫酸钾溶液(0.1mol/L),作为滴定液。

2. 将次氯酸钠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并酸化得到二氧化氯。

3. 在盐桥电池中设置双稳电极,并将滴定液接入到电位滴定装置中。

4. 在滴定过程中,运用滴定电位告知滴定的过程。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次氯酸钠溶液在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2. 利用次氯酸钠在一定波长下有明显的吸收峰,根据比色原理进行浓度计算。

四、荧光分析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1. 样品中的次氯酸钠与荧光物质反应产生荧光分子。

2. 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中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次氯酸钠的浓度。

五、电导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1. 测量次氯酸钠溶液的电导率,利用电导率和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次氯酸钠的浓度。

2. 利用电导率测量仪或电导仪进行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测定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且需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

同时,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配备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并注意样品的保存和处理方法以避免化学反应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此外,由于不同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条件不同,测定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多个准确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

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浓度

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浓度

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原理: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2KI+2CH3COOH→2CH3COOK+2HI2HI+NaClO→I2+NaCl+H2OI2+2Na2S2O3→2NaI+Na2S4O6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仪器:250毫升碘量瓶、100毫升烧杯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浓度试剂:碘化钾(分析纯)1%淀粉溶液:将1克可溶性淀粉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刚煮沸的蒸馏水至100毫升,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保存(三氯甲烷5~6滴亦可)。

36%醋酸(用分析纯冰醋酸配制)。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将25g硫代硫酸钠(分析纯Na2S2O3·5H2O)和0.2g无水碳酸钠(分析纯Na2CO3)溶解于经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毫升贮存于棕色瓶中防止分解。

经过2~3天后,用0.1000N重铬酸钾溶液标定。

0.1000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取分析纯重铬酸钾10g于120℃烘箱内干燥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准确称出4.9035克,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毫升。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a、用移液管吸取标准0.1000N重铬酸钾溶液25毫升于300毫升带塞锥瓶中,加蒸馏水60毫升、碘化钾2g及1:2盐酸5毫升,密塞静置5分钟后,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滴定至黄绿色。

加入淀粉指示剂5毫升,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b.计算:N=0.1000×25/V式中: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当量浓度V-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步骤:首先,吸取2毫升(或依含量定)试样于碘量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1g碘化钾摇动溶解;其次,加入5毫升36%醋酸,密塞摇匀,静置5分钟;最后,用0.100N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至淡黄色时加入5滴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用量V。

次氯酸钠操作规程

次氯酸钠操作规程

次氯酸钠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次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卫生消毒等领域。

为了确保次氯酸钠的安全使用和操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次氯酸钠的操作规程,包括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使用次氯酸钠的目的和剂量:在使用次氯酸钠之前,需要明确消毒的目的和所需的剂量。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所需的次氯酸钠浓度和使用量。

1.2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操作次氯酸钠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避免次氯酸钠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3 准备消毒设备和容器:准备好所需的消毒设备和容器,保证其干净、无杂质,并确保其能够承受次氯酸钠的浓度和压力。

二、操作步骤:2.1 配制次氯酸钠溶液:按照所需的浓度和使用量,将适量的次氯酸钠粉末或者液体加入适量的清水中,搅拌均匀,配制成次氯酸钠溶液。

2.2 测量次氯酸钠浓度: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测量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2.3 进行消毒操作:将配制好的次氯酸钠溶液均匀地喷洒或者涂抹在需要消毒的表面,确保覆盖全面。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喷雾器或者刷子等工具进行操作。

三、注意事项:3.1 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次氯酸钠与酸性物质、有机物等会产生有害气体或者剧烈反应,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

3.2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次氯酸钠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时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以免引起不适或者损伤。

3.3 储存和处置:次氯酸钠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在使用完毕后,残存的次氯酸钠溶液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置。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不符合要求:如果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不符合要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次氯酸钠或者清水进行调整。

4.2 操作过程中浮现异味或者刺激性气体:如果操作过程中浮现异味或者刺激性气体,应即将住手操作,保持通风,并检查是否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或者浮现泄漏。

8%的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_概述及解释说明

8%的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_概述及解释说明

8%的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8%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这是指在水处理和消毒领域中使用的一种重要化学物质。

次氯酸钠被广泛应用于制备高浓度活性氯溶液,以用于消毒、杀菌和净化水体。

而其中的有效氯含量是衡量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效果的关键参数。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 引言、正文、解释说明和结论部分。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8%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并解释其对水处理的影响,以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效果评估。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安全使用次氯酸钠的注意事项,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以上就是引言部分内容,接下来会进入正文阐述各个小节内容。

2. 正文:2.1 次氯酸钠的定义和作用次氯酸钠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式为NaClO₂。

它常被用作漂白剂、消毒剂和水处理剂,在工业和家庭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次氯酸钠可以通过电解食盐水或使用过量含氯漂白剂与碱性溶液反应得到。

次氯酸钠的主要作用是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并去除或减少水中的污染物。

2.2 次氯酸钠制备过程及8%溶液特性次氯酸钠一般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而成。

在这个过程中,食盐溶于水后会发生电解,产生次氯酸和氢氧根离子。

次氯酸即为消毒剂,而氢氧根离子则可与次氯酸反应生成次氯酸钠。

8%的次氯酸钠溶液意味着每100部分溶液中有8部分为次氯酸钠,其余92部分为溶剂(通常是水)。

这种溶液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效氯,可以用于消毒和水处理。

8%溶液的主要特性是具有较高的次氯酸钠浓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细菌和微生物进行有效杀灭,并能去除水中的臭味和异味。

2.3 有效氯含量的意义和测定方法有效氯含量是指次氯酸钠溶液中可起消毒作用的氯含量。

测定有效氯含量通常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二甲胺-吡啶指示剂法(DPD法),该方法通过与次氯酸钠中的活性氯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以确定其浓度;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碘化钾滴定法,此法通过添加碘化钾到次氯酸钠中并滴定活性余下的碘来衡量有效氯含量。

pH试纸法快速检测次氯酸钠溶液浓度

pH试纸法快速检测次氯酸钠溶液浓度

次氯酸钠是广东省在“七五”期间推出的蚕用消毒剂,对家蚕各种传染性蚕病均有显著的消毒效果。

到目前为止,该药物仍是广东蚕种生产中首选的消毒药物。

其优点是杀菌作用快速彻底,但缺点是不耐贮存,性能不稳定,有效成分易降解。

因此,在每次使用前要进行有效含量的测定,才能掌握药物的真实浓度。

但因常规检测技术较复杂,生产上多数未能进行浓度检测,而是采用一些感官方法来判断其有效与否,使用浓度得不到保证。

pH 试纸是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最方便的工具,pH 试纸遇到不同酸碱性溶液时,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可通过将其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酸碱度,使用十分方便。

广泛pH 试纸的检测范围是1-14,以pH7为中性,小于7为偏酸性溶液,大于7为偏碱性溶液。

次氯酸钠具有强碱性和强氧化性的特点,当次氯酸钠液滴接触到pH 试纸时,试纸会迅速变色显示其pH 值,但由于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使得试纸的颜色继续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现象,本文拟建立起pH 试纸的颜色变化规律与药物浓度之间的简单直观的对应关系,寻找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为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与试剂测试病原:家蚕微粒子孢子:蚕育种与蚕病研究室继代保存,配制成浓度108个/mL 。

家蚕核型病毒多有体:蚕育种与蚕病研究室继代保存,配制成浓度109个/mL 。

试剂:次氯酸钠:佛山市顺德区康源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分别配制成0.1%、0.2%、0.3%、0.4%和1%5级浓度。

材料:pH 广泛试纸: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检测的pH 值范围1-14。

仪器:pH 计PB-10:德国Sartorius 股份公司生产。

1.2方法1.2.1次氯酸钠溶液pH 值测定用pH 计测定各浓度溶液的pH 值。

1.2.2次氯酸钠溶液pH 试纸显色观察用玻棒沾取少量药液滴于试纸中间,观察药液在试纸上的颜色变化情况。

1.2.3次氯酸钠溶液的消毒效果观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2.03.11pH 试纸法快速检测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杨琼李丽邢东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摘要:次氯酸钠消毒高效广谱,是广东蚕种生产中首选的消毒剂。

分析方法: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

分析方法: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

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一、所需仪器1、25mL碱式滴定管。

2、250mL碘量瓶。

3、50mL量筒。

4、1mL、5mL、10mL移液管。

5、加热装置。

二、试剂配制和标定试剂: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O7)=0.1000mol/L。

称取105℃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4.9030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2、碘化钾晶体(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3、盐酸溶液:1+1,用盐酸ρ=1.19g/mL配制。

4、1%(m/V)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100mL。

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 氯化锌防腐。

5、硫代硫酸钠:称取24.5g固体五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和0.2g无水碳酸钠(Na2CO3),加水50mL溶解后,再以水稀至1000mL于棕色细口瓶内,混匀,于暗处静置3~5日。

配制中所用的水最好是经煮沸10分钟后再冷却的蒸馏水,以驱除二氧化碳及细菌。

标定方法:于250mL碘量瓶内,加入1g碘化钾及50mL水,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5mL,加入盐酸溶液5mL,密塞混匀,置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溶液用量。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C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g/L;V1——滴定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0.1000——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6、乙酸盐缓冲溶液(pH=4):称取146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入457mL乙酸,用水称释到1000mL。

三、测定步骤取水样100mL(或取适量水样稀释至100mL)于250mL碘量瓶内,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及50mL水,加入5mL乙酸盐缓冲溶液,密塞混匀,置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溶液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氯酸钠浓度测定
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
一、所需仪器
1、25mL碱式滴定管。

2、250mL碘量瓶。

3、50mL量筒。

、1mL、5mL、10mL移液管。

4
5、加热装置。

二、试剂配制和标定
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O7)=0.1000mol/L。

称取105?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4.9030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2、碘化钾晶体(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3、盐酸溶液:1+1,用盐酸ρ=1.19g/mL配制。

4、1%(m/V)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100mL。

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防腐。

5、硫代硫酸钠:称取24.5g固体五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和0.2g无水碳酸钠(Na2CO3),加水50mL溶解后,再以水稀至1000mL于棕色细口瓶内,混匀,于暗处静置3~5日。

配制中所用的水最好是经煮沸10分钟后再冷却的蒸馏水,以驱除二氧化碳及细菌。

标定方法:于250mL碘量瓶内,加入1g碘化钾及50mL水,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5mL,加入盐酸溶液5mL,塞紧混匀,置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
酸钠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溶液用量。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的计算公式如下:
15.00 C,,0.10000V1
式中:
C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g/L;
V1——滴定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的量,mL;
0.1000——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6、乙酸盐缓冲溶液(pH=4):称取146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入457mL乙酸,用水称释到1000mL。

三、测定步骤
取水样100mL(或取适量水样稀释至100mL)于250mL碘量瓶内,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及50mL水,加入5mL乙酸盐缓冲溶液,密塞混匀,置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溶液用量。

次氯酸钠浓度(mg/L)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V,37.22101 C,,1000V
C——次氯酸钠浓度,mg/L;
C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
V1——滴定水样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V——水样的体积,mL;
37.221——1/2NaClO的摩尔质量,g/mol。

四、注意事项
1、水样加mL乙酸盐缓冲溶液后,pH应为3.5—4.2。

如大于些pH值,应继续调pH至4,然后再进行滴定。

2、滴定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3、加入的KI必须过量,一般KI过量2倍~3倍。

4、光线能催化I—被空气氧化,增加Na2S2O3溶液中细菌的活性。

因此,析出I2的反应,一般放置在暗处进行约5min,之后立即用Na2S2O3进行滴定。

5、滴定时不要剧烈摇动溶液,滴定速度宜适当地快些,减少I2的挥发和I—的被O2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