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肢丹毒

合集下载

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

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

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概述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下肢皮肤创伤部位,如烧烫伤、溃疡或切口等。

本文将介绍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治疗和护理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澡,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皮肤,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

洗完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拍干燥。

2.预防小伤口感染:避免剃腿时刮伤皮肤,使用干净的刀片。

受伤后及时清洗伤口,涂抹适当的抗菌药膏,并覆盖好创口。

3.保持皮肤完整:避免穿过紧或摩擦的衣物,加强锻炼和按摩,保持皮肤的弹性和血液循环。

4.意识到患者的慢性病风险:下肢丹毒患者可能有慢性病的风险,如糖尿病或静脉曲张,对此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口服或静脉注射适当的抗生素。

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升高患肢:在患肢上垫高枕头或靠墙躺下,有助于减轻局部的充血压力,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

3.睡眠和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4.冷敷:可以用冷水敷患肢,有助于局部的消肿和止痛。

5.局部伤口处理: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避免用手挠抓伤口。

及时就医处理较大面积的皮肤创伤。

护理注意事项1.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温度、红肿程度和疼痛感觉是否有改变,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

2.保持患者卧床休息:下肢丹毒患者需要在休息期间保持患肢卧床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和负重。

3.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瘦肉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提高免疫力。

4.心理疏导:下肢丹毒患者可能会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应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5.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预防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降低下肢丹毒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下肢丹毒的患者,及时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方法

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方法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方法。

足浴疗法作为绿色疗法其中之一,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舒适,深受一些患者的亲睐。

丹毒是一种不是很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对于小腿丹毒我们可以采用足浴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外用方。

希望能帮到大家。

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方法
方法一、二叶松针液
【药物组成】鲜乌柏树叶、鲜樟叶、鲜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熏洗双足至膝,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清热利湿。

方法二、双柏液
【药物组成】侧柏叶、黄柏、大黄各30克,薄荷、泽兰各15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熏洗双足至膝,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清热。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摘要:中医治法有多种,疗效好,疗程短。

它无显著的毒性,因此受到很多病人的欢迎。

对下肢丹毒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丹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症状是皮肤突然变得通红,颜色变得像是一种粘稠的液体。

多见于下肢及脸部。

其症状是起病迅速,局部有明显的片状红疹,呈亮红色,略有凸起,压迫后褪色。

皮肤变得滚烫,像是被火烧了一样。

伴有高热、畏寒、头疼等症状。

下肢丹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四肢肿胀、皮肤损伤等。

本文从中药治疗丹毒的3个方面阐述了中药对下肢丹毒的疗效。

其次,介绍中药在下肢丹毒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下肢丹毒;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认为,下肢丹毒是一种急性的皮肤及淋巴管,多见于下肢、脸部。

局部有明显的片状红疹,呈亮红色。

临床特征: 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表现为畏寒、全身不适、高热。

皮肤损害特征:有明亮的红色浮肿,有清晰的边缘。

很多人在患有下肢丹毒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1]。

因为中医药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很多中医药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服用之后效果明显。

若是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相信在未来发展中治疗下肢丹毒将更加容易,造福于患者。

那么如何应用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本文将从内外同治、针刺治疗、综合治疗 3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下肢丹毒的病因1.1感染该病是由 a族 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所致,可由皮肤或粘膜擦伤或其它轻度外伤所致,也可由血路感染所致,常见于鼻炎、口腔粘膜及牙齿感染病灶、足癣、小腿溃疡、瘙痒性皮肤病、疫苗接种、放射性损伤、皮肤皲裂或轻微摩擦、搔挠和轻微创伤等都会导致,特别是未经清洗的伤口更容易受到感染,有的伤口很小,很难察觉,比如脸部的丹毒可以通过鼻子上的一个小伤口造成,而复发性丹毒则是因为细菌潜伏在淋巴管中,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就会复发。

1.2免疫功能降低该病主要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低 v球蛋白血症、酗酒等全身疾病。

病案——5——丹毒(下肢)

病案——5——丹毒(下肢)

答案: 1、中医诊断:流火;血分热毒,挟湿热郁于肌肤; 西医诊断:下肢丹毒 2、中医治疗: 内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选方: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加减: 萆薢10g 、 苡仁10g 、 黄柏10g 、 茯苓10g 泽泻10g 、 丹皮10g 、 滑石(包)10g 、银花10g 川牛膝10g 、车前子(包)10g 、 地丁10g 外治法:箍围消肿 金黄散或玉露散冷开水调敷;或用气。一日忽感恶 寒、发热、 骨节酸楚,溲赤、便秘,休息一晚,次日 清晨发现右下小腿鲜红 色一片红斑,边界清楚,按压 时红色消退,放手立即恢复,略高 于皮肤,红肿处有 多个大小不等水泡,伴壮热,舌红,苔薄 黄,脉滑数。 请回答: 1、中、西医双重诊断(证型、分期) 2、中医治法、方药 3、西医治疗原则 4、预防及护理
法:局部消毒后用 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 皮炎洗剂(或三黄洗剂)外洗(脚部) 3、西医治疗: 5%GNS500ml+青霉素800万u/vigtt qd×5~7d (青霉素皮试(—));达克宁(或霉克) 1支 外用
4、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局部清洁,忌搔抓,抬高患肢。
病案分析
2、患者,男,54岁,夏季蚊虫叮咬面部后,出 现恶寒、发热, 继而面部皮肤出现小片红斑,迅速蔓 延成红色一片,散在水泡,边界清楚,焮热肿胀,红 色中央较淡,四周较深,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请回答: 1、中、西医双重诊断(证型、分期) 2、中医治法、方药 3、西医治疗原则 4、预防及护理
答案: 1、中医诊断:抱头火丹;血分热毒,挟有风热郁于肌 肤;2、中医治疗: 内治法: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选方:普济消毒饮加减: 牛蒡子10g 、 黄芩10g、 黄连4g、 玄参10g 连翘10g 、 板蓝根10g 、马勃10g 、僵蚕10g 升麻10g 、 桔梗10g 、 陈皮10g 、柴胡10g 丹皮10g、 甘草10g 。 外治法:箍围消肿 金黄散或玉露散冷开水调敷; 3、西医治疗: 5%GNS500ml+青霉素800万u/vigtt qd×5~7d (青霉素皮试(—)); 4、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局部清洁,忌搔抓。

下肢丹毒防护要点

下肢丹毒防护要点

下肢丹毒防护要点什么是下肢丹毒?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特别是脚踝以下的部位。

它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下肢丹毒的症状包括红、肿、热、疼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深部组织感染和败血症。

下肢丹毒防护要点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下肢丹毒的基础。

包括:•经常洗澡,特别是在暴露于污染环境后;•使用清洁干净的毛巾和换洗内衣裤;•经常清洁脚部,保持脚部干爽;•剪指甲时注意不要剪伤皮肤。

2. 避免受伤和创口感染下肢丹毒往往是由于创口感染引起的。

避免受伤和创口感染是防止下肢丹毒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避免赤脚行走,尤其是在污染的地面上;•穿合适的鞋袜,避免鞋子过紧或过松;•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创口感染;•注意保护脚部,避免割伤、磨损等。

3. 保持足部干燥湿润环境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保持足部干燥对于预防下肢丹毒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每天用干净的毛巾擦拭脚部,特别是脚趾间的空隙;•穿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使用合成材料;•如果脚部出汗较多,可以使用吸汗剂或换洗袜子。

4. 注意个人防护如果您有下肢丹毒患者接触史,或者在感染风险高的环境中工作,需要注意个人防护,以避免感染:•使用一次性手套进行接触;•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鞋袜等个人物品;•注意手部卫生,经常洗手或使用洗手液。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下肢丹毒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可能开具抗生素药物。

在就医前,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症状:•提高患肢位置,有助于减轻肿胀;•使用冷敷物或冰袋缓解局部疼痛和红肿;•避免用力按摩患处,以免加重感染。

结论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受伤和创口感染、保持足部干燥、注意个人防护以及及时就医是预防下肢丹毒的关键要点。

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下肢丹毒的发生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下肢丹毒 利湿解毒

下肢丹毒 利湿解毒

下肢丹毒利湿解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有些人小腿或足踝部突然红肿,伴疼痛、发热,就是患了丹毒。

中医认为,丹霉多因血热内蕴,外染毒邪,或体表皮肤破伤,毒邪乘袭、外窜肌肤,内走营血而成。

现代医学则认为,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损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

病菌的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红肿表现。

而外伤和足癣是丹毒发病的重要诱因,皮肤表面各种创伤均是病菌侵人的缺口。

丹毒是否发病以及症状的轻重与的易感性及免疫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

任何可使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如长期营养不良、糖尿病、尿毒症等均可成为本病的发病因素。

丹毒的主要症状为,发病前数小时内,往往有周身不适,继而寒战,头痛,发病时体温骤然升高,食欲减退。

局部感觉为皮肤灼热、疼痛,初起时皮肤为一灼热感的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成一片界限清晰,形状不规则的鲜红色皮肤损害,表面紧张有光泽、肿痛明显。

部分患者局部可有含浆液或脓液的大庖。

数日后皮损可局限,中心部开始褪色,呈棕黄色,并有脱屑。

而边缘仍红肿隆起,指压褪色,去除压迫后,很快又恢复鲜红。

病变附近区域淋巴结可肿大疼痛。

丹毒容易复发,首次发作后,可隔数天乃至数年后可再次发作,症状表现较轻。

在治疗上,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连翘败毒丸、五福化毒丸等治疗。

汤药治疗效果颇佳。

可用萆?10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公英10g地丁10g 鱼腥草10g 土茯苓10g 丹皮10g赤芍10g 川牛膝10g 竹叶6g水煎服。

配合外用药效果佳。

丹毒初起时,红肿?痛,可用玉露膏外敷,也可用马齿苋或仙人掌捣烂外敷。

红肿消退后,可用金黄散或金黄膏外敷。

饮食疗法可取鲜油菜叶50-1OOg,粳米100g。

将油菜叶洗净切碎。

将粳米放人锅内,加清水1000ml,煮粥。

米将熟时放人油菜,加盐少许,煮沸待菜烂时即可食用。

特别适合于老年人脾胃虚弱患丹毒病者。

另外,还可取豆腐250g、鲜丝瓜根120g,同放锅内炖汤食用,可连服数日,辅助治疗丹毒。

13、丹毒(下肢丹毒)中医临床路径

13、丹毒(下肢丹毒)中医临床路径

丹毒(下肢丹毒)的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西医诊断为下肢丹毒的住院患者一、丹毒(下肢丹毒)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丹毒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丹毒(ICD-10编码:)(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 )》进行诊断(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皮肤,并迅速相四周蔓延扩张,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

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七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型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肿大。

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有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3.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赤红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红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四)标准住院日为W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2.适用于下肢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3.下肢丹毒慢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孕妇、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患者不进入本路径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下肢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下肢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下肢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病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下肢丹毒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
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轻度下肢丹毒患者,局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患处
应保持清洁,避免受到外界污染,可以用温盐水清洗患处,有助于
减轻炎症。

另外,局部可以涂抹抗生素软膏,有助于控制感染的扩散。

同时,患者应保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加
速愈合。

其次,对于中度下肢丹毒患者,口服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口服抗生素药物,有助于控制感染的扩散,并缓解症状。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加速康复。

最后,对于重度下肢丹毒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注射抗生素,以快速控
制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的
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休息和饮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针对下肢丹毒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的扩散。

同时,也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有助于加速康复。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对下肢丹毒患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下肢丹毒
患者张桂贞,女,78岁,主因左下肢肿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1周于08.3.25入院治疗。

入院前于急诊查学常规:WBC17.0×109/L,其余正常,给予头孢吡肟2g/q12h治疗7天,体温有所减退,但未降至正常。

查体:患者诉反酸,左下肢红肿可见略吸收,有水泡形成,且水泡破溃,有少许浆液性分泌物。

诊断:左下肢丹毒。

患者既往冠心病史8年,于3年前行冠脉搭桥手术,无足癣病史。

平素规律服用阿斯匹林0.1g/qd,倍他乐克25mg/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索尼特) 60mg/qd。

入院后检查患者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ESR均无异常。

入院后给予NS100ml+阿乐欣(注射用阿洛西林钠)4g/q8h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拜复乐)0.4g/qd/po抗感染;龙胆紫外用;NS100ml+泮托拉唑40mg/qd抑制胃酸;5%G250ml+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异舒吉) 10mg/qd扩冠;同时口服:阿斯匹林0.1g/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索尼特) 60mg/qd、倍他乐克25mg/qd、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20mg/tid。

患者自3-25至4月3日左下肢疼痛减轻、反酸减轻、水泡破溃处逐渐结痂,左下肢痛明显减轻,但仍低热,患处皮温高,感染控制不理想;且血压控制不理想,处于160/90mmHg左右。

4-2:考虑可能存在厌氧菌感染,给予奥硝唑0.5 g/qd静点。

4-3:仍低热,左下肢疼痛加重,血压160/90mmHg。

感染控制不理想,停用阿乐欣、奥硝唑,改用NS100ml+青霉素钠160万U/q6h;外用如意金黄散,以醋调制;加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

4-4至4-10未再发热,左下肢疼痛消失,红肿明显消退,于4-10出院。

带药:希刻劳0.25/tid×5、倍他乐克25mg/qd×14、阿斯匹林0.1/qd×14。

分析:
1、首先应关注治疗用药的选择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

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可选用红霉素或复方磺胺类药物。

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中后期红肿稍
退,可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同时应抬高患肢。

该患者于急诊给予头孢吡肟2g/q12h治疗7天,该药虽为广谱抗菌药物,但偏重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且价格高,列为特殊用药,不应首选。

入院后给予拜复乐与阿乐欣,皆没有理想疗效。

拜复乐虽为广谱抗菌药物,可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但并非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首选用药,且其价格昂贵,神经系统副作用多见,高龄患者不宜首选。

阿乐欣虽为广谱青霉素类药物,但偏重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丹毒治疗不应选用。

治疗期间使用了1天奥硝唑注射液,无使用依据。

厌氧菌容易寄生于深部或污染创口,该患者不应考虑厌氧菌感染。

患者使用青霉素钠后,效果明显,其体征及病情变化显著。

2、关注药物配伍
治疗用药中同时使用了索尼特、欣康、异舒吉,其药理作用重叠,索尼特与欣康成分相同,只是剂型不同,单用其中一个即可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3、监护药品不良反应
该患者为高龄女性,虽化验显示肾功能无异常,但其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仍会降低。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导致青霉素脑病。

该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用药也未对其基础病产生不良影响。

4、出院带药给予希刻劳,为2代头孢菌素,未见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治疗效果良好评价相关文献资料,出院后序贯治疗应选用大环内酯类或磺胺类。

作业,欢迎指导
1. 扩管药联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滴注完毕后,给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维持,已经足够,无必要同时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钙离子阻滞剂是可行的。

2.不应该使用龙胆紫:水泡破溃,有少许浆液性分泌物,这时不应使用龙胆紫,因其加快破溃面结痂,使浆液性分泌物被包裹,细菌繁殖。

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再涂上鱼石脂软膏,或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本例水泡破溃处逐渐结痂,左下肢痛明显减轻,但仍低热,患处皮温高,感染控制不理想,不排除使用龙胆紫的影响。

龙胆紫可致皮肤癌!
3.抗生素使用问题
3.1首先,本例病程比较长,使用抗生素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而本例未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联用广谱抗生素,甚至使用三线抗生素,属于不合理用药,且容易引起细菌耐药。

3.2头孢吡肟为广谱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作用,入院前给予头孢吡肟2g/q12h治疗7天,体温有所减退,但未降至正常,不排除忽视辅助治疗(如局部处理治疗)的因素;且头孢吡肟属于三线抗生素,在不确定病原菌时使用,应属于不合理用药。

3.2。

阿洛西林钠本品为酰脲类广谱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作用偏重于阴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所以治疗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应作为首选药。

3.3盐酸莫西沙星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但治疗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应作为首选药。

且无必要与阿洛西林钠联用。

3.4 同意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

建议剂量为160万u,ivgtt. Q8-12h.,用至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后,改用口服红霉素,3-5天,以防复发。

同时局部处理治疗(见上述第2点)。

4.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4.1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之一是Q-T延长,患者因降压使用陪他洛克,可以减慢心率,两药同时使用,可增加心脏风险?
4.2龙胆紫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有伤口处应禁用。

5. 经济学评价:头孢吡肟、阿洛西林钠、盐酸莫西沙星价格较贵,不应作为治疗丹毒的首选药物。

(可用数据进行具体评价)。

6.其他建议书写、分析处方、病区用药医嘱单,均规范使用药品通用名称或《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用的药品名称。

增加用药教育方面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