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研究
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研究2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摘要: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以自然资源管理对象空间地理实体为主键,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登”等法律、政治、经济要素与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相关联,建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日常查询、统计、报表、决策分析三维可视化和要素报表、图式、地下地上三维管线等基础设施三维空间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用途区、等服务,强力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为自然资源科学管理、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三维空间综合信息、倾斜摄影测量;实景三维模型1建设目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自然资办发〔2021〕56号)确定了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原则[1]:需求牵引,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等自然资源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实景三维数据的亟需。
创新驱动,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安全[2]、自主、可控,通过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参与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协同实施,构建国家、省区、城市协作机制,加强建设内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政策机制等的接续贯通,协同推进建设工作。
边建边用,坚持边建设、边应用,将建设成果及时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为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的业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利用现代测绘、航空摄影、GIS、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建立以地理空间实体为基础,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为载体,对国土空间规划要素[3]、自然资源调查要素、法定权籍登记要素等进行融合的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尤为重要。
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4],以自然资源管理对象空间地理实体为主键,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自然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登”等法律、政治、经济要素与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相关联,建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自然资源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网络版),提供日常查询、统计、报表、决策分析三维可视化和要素报表、折线直方饼状分析图式、企业三维宗地图、闲置土地三维空间分布和分析工具、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结果三维空间分色渲染分布图、地下地上三维管线等基础设施三维空间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用途区、建设用地管制区、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修建性规划等服务,强力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为自然资源科学管理、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5]。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1.概述现有自然资源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共享利用水平低,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决策水平的提升,本次xx市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就是要将xx市自然资源领域的空间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真正实现自然资源空间数据统一管理、统一展现,为业务审批、调查评价和项目会审提供强而有力的决策依据。
同时,通过对自然资源局各类空间数据资源的整合,为局领导及局内工作人员提供综合性空间信息查询与辅助决策工具,使管理者更全面地掌握全市自然资源管理现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城市管理品质。
最终,在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基础上,形成综合的自然资源科学管理模式。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与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基于空间数据构建应用服务,共同组成空间地理信息平台。
其中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主要面向xx市各政府部门,为全市各政府部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目的在于提供基础数据共享、浏览、查询服务。
但该平台为自然资源业务部门提供的空间数据无法覆盖所有的业务需求,也无法覆盖所有的空间数据,因此需要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主要面向自然资源业务部门,集成现有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为业务部门提供全面的、覆盖全部业务的空间数据应用服务。
1.1系统功能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功能框架1.1.1空间数据应用子系统系统为用户提供全市自然资源状况、规划情况的查询、浏览和可视化展现。
支持提供基础的数据浏览和地图操作功能,支持将基础地理、影像数据、国土资源数据、规划专题数据和档案等各类资源按照数据资源目录进行梳理,并在展示系统中进行叠加展示与基础的查询定位,以满足多源数据的集成浏览展示与查询应用需求。
1.1.1.1多源数据集成浏览自然资源数据涉及的类型繁多,有的数据是动态服务,有的数据是切片服务,有的数据是JPG,有的数据是CAD,有的数据是SHP。
数据展示系统提供多源数据的集成浏览,以满足不同数据源、数据格式的数据加载浏览的需求,也支持将一个或多个专题数据一键叠加到地图中,以满足用户同时查看多个相关专题的浏览需求。
贵州省测绘条例(2024年修订)

贵州省测绘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4第15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4第15号《贵州省测绘条例》已于2024年9月25日经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5日贵州省测绘条例(2005年9月23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础测绘和其他测绘第三章测绘资质资格和测绘市场第四章测绘成果第五章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第六章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测绘管理,规范测绘行为,促进测绘事业发展,发挥地理信息要素支撑作用,保障测绘事业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促进测绘成果的应用,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鼓励发展地理信息产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测绘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行政、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国防动员、大数据、林业、气象、网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工作。
第五条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江苏省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江苏省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 息数 据库 以整合现有的 土地 、 耕地、 矿产 、 水文 、 森林 、 境和海洋 等 自然 资源 和基础地 环
理空间数据 资源 为主要 目标 ,建立支持省级宏 观管理主流应用
建立完善 的信息共享的规章制度 , 并完成相关 的技术准各工作。 2 整体 架构 省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 息数据库是一个分布 式整合、 维护 , 集中式运行管理和服务的空间数据库 。它包括运行支撑系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0 NO 1 01 . T ERRI O T RY & NAT AL RE 0 UR S URCE TU S S DY ・ 61 ・
文章编 号:03 75 ( 1)1 0 6 — 2 10 — 8 3 0 0 — 0 1 2 0
11 建立适应数据库运行的数据 组织管 理体系 .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 息数据库建设将 由省信 息产业
厅、 省国土资源厅 、 省水利 厅、 省林业厅 、 省环保厅 、 省海洋局、 省 测绘局等部 门参与,需要建立 可以调度数 据资源 的组织管理体
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 其一是基础测绘信 息及其元数据和标准 产品 ( 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 目录 、 元数据、 全 省空 间定位基准 数据 、 省 12 、 : 万 数、 : 万数据 、 全 :5万 l 5 11 全省 陆地基础地理综合 数据、 重点区域基础地理 数据 、 全省或区域性
中圈分类号 : 9 8 P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江苏省 自然 资源和地 理空 间基础信息数据库 的建设
杜 国庆 龚越新 刘 波 (江 省 绘 ,江 南 11 2江 省 础 理 息 心 , , 1 苏 测 局 苏 京20:. 苏 基 地 信 中 ) . 03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与应用——以新疆为例

第44卷第6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Vol.44,No.6Jun.,2021 2021年6月GEOM47TCS&SP4T/4L/NFORM47TON TECHNOLOGY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与应用——以新疆为例张健峰',范晨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成果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41;2.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43)摘要:自然资源管理职责的整合,要求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具有更加全面有效的数据服务能力、平台支撑能力和业务协同能力。
本文以新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为例,系统阐述了平台的建设思路:制定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及平台对接等相关的标准规范;构建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库;以空间大数据基础框架为平台底盘,建设云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及平台支撑系统,最终实现全疆自然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共享交换,提升新疆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信息化管理;自然资源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867(2021)06-0087-04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rovincial Basic InformationPlatform of Land and Space:Take Xinjiang as an ExampleZHANG Jianfeng1,FAN Chen2(1.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Achievement Center,Urumqi830041,China;2.Beijing GEOWAY Software Co.,Ltd.,Beijing100043,China)Abstract: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it is requir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data service capabilities,platform support capabilities and business coordination capabilities.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Xinjiang territorial spa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provincial basic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territorial space.To formulat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data management,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latform docking;Constructing natur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database;The platform is based on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patial big data.We have established the cloud resource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platform support system.Finally,based on the completed platform of basic information land and space,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sharing and exchange of Xinjiang's natural resource data will be realized,so as to improve Xinjiang's natural resour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help the overall,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Key words:land and space basic information platform;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natural resources0引言2017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要“结合实施全国国土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即建立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手段的信息化机制,为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奠定信息基础[']o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底板,实现主体功能区和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2]o 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建成分布式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各业务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平台和技术保障[3]o近年来,许收稿日期:2020-12-24作者简介:张健峰(1979-),男,新疆乌鲁木齐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新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服务应用、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从试点看路径_向转型要动力——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经验摘要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推动天地图由单一地理信息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型。
新的平台该如何建设?此前,自然资源部组织10个省(区、市)开展了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建设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软件工具、工作机制等,为全面开展新平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
我们将试点经验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浙江:省市县协同在线“即采、即审、即发”明确省市县分域更新的职责。
将数据更新和年度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维工作结合。
明确省级节点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全省数据在线更新提供技术支撑,承担数据库的维护和基础服务统一发布,市县节点负责本辖区内数据更新的组织实施、质量管理、本地节点建设及特色服务的发布等工作。
建立变化信息引导的更新流程。
省市县共建变化信息引导池,接入发改、建设等部门的工程建设信息,通过在线联动更新工具,将原来线上、线下混合作业流程全部移至线上,将数据更新、服务发布等相对独立的环节转化为集数据更新、服务发布于一体的数据在线更新服务模式,从串行的6个环节缩减为“在线更新、即审即发”2个环节,实现地理信息要素更新的减环节、提时效。
研制全流程在线联动更新工具。
更新内容包括新增楼址、门址等地址数据。
重大要素更新周期缩短至15个工作日。
研发在线更新工具、在线拟合接口、矢量瓦片快速更新发布技术,解决多端、多用户并发更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支持省市县在线协同高效更新,实现“即采、即审、即发”。
构建并行在线质量巡检机制。
在数据更新发布的同时开展质量巡检,将原更新过程中分环节、分批次的质量控制变为全流程、全时段数据服务效能的监管。
通过上述做法,浙江省地理信息要素更新到发布的时间从3 ~ 4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左右,实现了地理信息要素更新服务的提质增效。
安徽:以变化驱动协同更新探索形成省市县协同更新工作机制。
在更新范围上,以城市建成区为界,省市县三级节点互补更新 ;在更新内容上,省级节点重点更新建成区外矢量和影像,市县级节点重点更新建成区内矢量和兴趣点,充分发挥省市节点各自数据优势和技术特点。
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何 冰1,李旺民1,丁建勋1(1.珠海市测绘院,广东 珠海 519000)摘 要:从统合土地资源与城乡空间地理信息出发,通过开展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实现了面向城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测绘技术服务支撑。
关键词:自然资源测绘;高集成度测绘生产;多源异构时空信息融合;时空信息智能服务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2021)06-0029-03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与基础,自然资源管理效能的提高事关社会整体发展效率和质量。
自然资源测绘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时空数据,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科学高效地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技术支撑。
我国已进入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实现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分类管理到统筹管理的转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普及,各行各业融合、跨界进程加速。
自然资源测绘技术正面临着管理升级需求演化快,测绘生产集成难;数据复杂且分散,信息融合更新难;信息化服务要求高,智能服务难等挑战。
开展面向城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平台总体设计平台以支撑城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自然资源测绘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为目标,以集约数据生产→高效信息整合→智能定制服务为主线,从测绘数据集约生产、时空信息高效融合、网络一体智能服务三个方面建设“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进而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测绘服务。
平台采用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面向服务架构(SOA ),分为数据层、支撑层、服务层、应用层及用户层等五层架构。
构建自然资源测绘技术标准体系、网络一体化及安全保障体系,以珠海市北斗连续运行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为空间基准支撑,实现面向城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测绘技术服务。
平台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统筹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统筹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黄炎,屠龙海等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第2期按照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的统一部署和浙江省政府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开展了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平台”)建设,统筹集成各类国土空间相关数据,为各类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管理、决策、服务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有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2018 年7 月,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平台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首批21 个重大项目之一。
一、背景意义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要求,开展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全省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二是促进全省国土空间数据整合,实现空间信息共享的需要。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互联互通的自然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资源监管、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提供有效支撑。
《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加快实现全省空间信息资源归集与共享。
三是国土空间信息整合应用已有较好的基础。
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以国土空间数据整合与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自然资源”。
通过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浙江省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群等建设与应用,具备了较好的空间数据基础。
二、任务目标通过国土空间基础数据整合与平台建设,统筹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及基础数据,整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现空间基础数据的归集与共享,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图”“底线”和“底板”,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奠定数据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研究赵俊三1、2,朱兰艳1,李勇2,余益民3(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2.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昆明650106;3.云南省电子政务网路管理中心,昆明 650228)摘要:本文从省级层面上研究探讨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与技术问题,并提出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设计思路和开发实施方案。
论文首先分析了省级平台建设的目标;然后重点阐述了平台建设的总体开发模式与体系结构、系统层次结构与体逻辑关系结构、系统总体功能等;在此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政务;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共享、WebService1 引言近年来,全国一些省级政府部门开发建设了服务于部门业务的GIS专项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专题地理空间信息,为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但目前在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中存在着诸如缺乏规范和标准、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综合性应用差、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
因此,从省级政府及业务职能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出发,建立统一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要求,将成为未来几年省级层面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及专题系统开发建设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2 平台建设目标由于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建设是一项技术密集、工作量大、业务复杂、周期性长的技术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分步实施、分步建设的方式开展工作。
并科学合理的确定平台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平台建设的近期目标应包括:(1)制定面向省级政府及各部门应用的省级地理空间数据标准与分类编码体系,通过多尺度、多时相、多源、多类型、动态化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整合和转换,建立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源中心,在省级网管中心建立数据资源中间库、信息服务库,为省级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强大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支持,从而推动电子政务向深层次发展。
(2)为省级五大办公厅、以及相关省厅局单位提供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通过与其它经济、社会信息叠加,支持政府领导信息查询和决策,也为各个部门级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提供支撑,使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在政府日常办公、项目审查、审批、政策法规执行、决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作用。
(3)建立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交换中心,及数据更新机制与技术体系,使数据资源中心的空间数据得到有效利用和及时更新。
推动省级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PSDI)建设,促使省级地理空间信息建设向实用化、规范化、公开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开发基于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提供基础平台。
平台建设的中远期目标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制定完善的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建立省级数据共享交换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分布式数据更新、分发、维护体系,使数据资源中心的空间数据得到有效利用和及时更新,并形成完善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和服务的技术体系,促进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面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共享与服务。
3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设计3.1总体技术路线根据GIS工程项目实施的特点,结合省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电子政务的具体要求,平台建设应遵循如下的总体技术路线:首先,需要为整个平台准备底层支撑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测绘、国土、统计、农业、林业、环保、建设、水利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源需要进行分析、整合、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分析抽取符合面向政务管理与决策所需要的数据,建立服务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的数据组织体系和数据库体系;其次,利用GIS技术、网络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构优化,提高数据资源的系统性、权威性、适用性、及时性与共享性,构建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交换服务中心,及数据更新与交换的机制和“共享型信息库”的技术框架;第三,要能够适应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将来升级的要求,提供一个统一规范的数据库管理的机制,使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种类方便添加、删除、修改、扩充和升级;第四,以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为基础,按照面向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要求,开发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门户和各类专题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3.2平台建设的总体开发模式与体系结构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宜采用C/S和B/S混合的开发模式,C/S 模式主要开发各个应用子系统,B/S模式主要开发地理空间信息门户网站,系统开发模式的关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开发模式关系结构图从图1看出,通过两种系统开发模式的组合,满足对平台建设的不同应用需求,两者之间依靠数据作为纽带,实现关联。
B/S模式开发的网站将面向电子政务网络用户,C/S模式开发的应用系统用户为省级网管中心管理人员及各个局级单位内部技术数据管理人员。
下面分三个层面描述其两种模式下系统开发的实现过程。
(1)从数据流转的过程看,各厅级单位提供整理后的数据,并通过各个应用系统将数据上传至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中心服务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人员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审核,这个时候数据集中在后台的数据库,当数据处理(审核、聚类抽取、图形编辑等)完毕,即可发布到前端Web数据库,面向两个信息服务网站。
(2)从技术实现看,首先在后台部分根据需要提供功能比较强大而且是分布式、三层或者多层结构的多个应用系统。
经过对比分析建议采用最新的分布式技术框架Web Service 为基础的C/S系统模式,实现数据处理、管理、传输、增、删、查、改等功能。
而前台系统定位在为信息服务网站,实现信息浏览、信息查询、信息分析功能,可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J2EE架构,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即可访问。
(3)从网络结构看,前台系统面向电子政务网。
而系统后台子系统仅涉及网管中心局域网。
采用此结构基于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是安全保密,厅局单位互联通过电子政务专网实现,进行连接设置限制,数据传输加密;第二是根据系统建设需求,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和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对基础空间数据和专题数据维护。
3.3平台建设的系统层次结构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是以数据整合、数据转换、数据规范化与标准化处理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及硬件平台为依托,以数据分散存储、集中使用为核心,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构建的综合性地理空间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系统的总体层次结构如图 2所示。
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网络层、数据层、数据交换与数图 2 系统层次结构图据访问层和应用层。
总体框架设计的核心是在统一的地理空间管理架构上,将省级各个重点部门的多类型、多时相、多分辨率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海量存储、高效管理与持续更新;在共享交换政策框架下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数据的便捷、平滑、高效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功能;为政府领导与社会公众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为各政府部门应用系统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3.4平台建设的总体逻辑关系结构省级相关部门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通过交换层借助于电子政务网络实现与省级网络管理中心的信息交换和互访,大量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以部门存储管理为主,数据的更新维护主要由各个部门完成,省网管中心提供元数据目录供用户检索,用户检索完成后,可通过省级数据共享中心获取相关数据,通过空间数据转换工具,把数据转换成本部门GIS 平台可以使用的格式,达到数据应用的目的。
系统开发及网站建设采用的软件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软件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底层为大型数据库系统存放各种空间与非空间数据,通过数据引擎中间件为业务逻辑运行程序提供数据支撑,然后通过应用子系统及网站供各类用户操作和应用。
软件开发和网站建设将综合采用多种开发工具、中间件及GIS二次开发工具。
图3 系统体系结构图3.5系统总体功能设计按照前面提到的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要求,平台的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四大部分,首先,是信息资源后台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分布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建库和更新维护;其次,是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主要实现为已入库的自然资源空间数据与元数据进行发布,对各部分专题图进行定义,提供地理信息门户发布,以及对已入库数据访问接口,这些信息包括国土、建设、环保、林业、农业、地名、统计、水利等内容;第三,是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的建立,通过综合利用WebGIS、网络、AJAX、J2EE等技术,实现对政府部门综合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包括专题信息查询、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影像图浏览等;第四,是电子政务专项系统,主要基于部门或专属领域的GIS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4 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由各个部门的专题信息库(分库)和省级网管中心数据库(总库)两部分组成。
综合地理空间信息库中的数据经过进一步的分类、抽取最终形成综合信息服务网站发布的数据库。
整个数据库体系的逻辑关系结构如图4所示。
图4数据库逻辑图5 数据资源中心建设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的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集成的数据库,具有多业务类型、多种比例尺、多源性等特点。
根据数据的来源,整个数据库可分为:基础地理数据库、专题数据库。
根据数据的时态性,也可以将数据库划分为工作数据库(或称作临时库)、现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
根据平台建设的目标要求,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统一框架、分散管理、集中使用、适度超前、便于交换”,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数据库,使数据库本身能够按照分步实施、同步应用、动态扩展的步骤建设(即不同的、原先未预料到的数据能不断滚动式的积累,并能对新增的数据立即通过简单的浏览操作予以展现)。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个数据库建设协调一致,充分考虑数据库的扩展和数据更新需要,同时对现有的可以利用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融合、集成更新等工作,以保证数据的可持续性。
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1)数据整合的方法与技术选择;(2)数据整合与集成的技术实现。
6数据交换与信息服务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共享,即数据集的共享与信息实体的共享。
前者采取将数据集及其相关的元数据上网发布,由用户查询、检索、浏览、获取来实现,系统在这个层次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系统;而后者则是将相关空间数据库进行信息抽取、融合,形成一个集中式的空间数据库,以满足特定用户群的信息分析、模型分析需求。
通过为各专业厅局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使各专业厅局的空间数据库能够作为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的一个节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与标准通信协议和其他节点连接起来;对省级空间信息交换系统上的各种节点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维护,以确保网上信息交流与共享的逐步实现、广泛开展和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