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doc](https://img.taocdn.com/s3/m/adb916cfbceb19e8b8f6babd.png)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代,原为养马之地,后用于军事训练和习武场所的学校形态是( )(A)校(B)序(C)庠(D)瞽宗2 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从教育的地位和维护学术思想的统一性出发强调尊师,其尊师思想对后世“师道尊严”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老子(C)荀子(D)孟子3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出自哪位教育家?(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4 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5 察举制发展为一种较为完备的仕进制度是在( )时期。
(A)汉文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景帝6 唐朝各类学校中,属于东宫管辖的是( )(A)弘文馆(B)崇文馆(C)广文馆(D)国子学7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本质是( )(A)文化输入(B)文化融合(C)文化输出(D)文化隔离8 以下蒙学教材,不属于诗歌类的是( )(A)《蒙求》(B)《训蒙诗》(C)《千家诗》(D)《唐诗三百首》9 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0 以下对颜元思想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在批判传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想,具有历史进步意义(B)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是颜元思想的阶级局限性(C)冲破了理学教育的桎梏,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的特性(D)冲破了封建思想的阶级局限,认识到封建教育的根本问题所在11 “不拘一格降人才”反映的是清末( )的教育主张。
(A)改革派(B)启蒙家(C)改良派(D)洋务派12 近代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是( )(A)英华书院(B)马礼逊学堂(C)宁波女塾(D)徐汇公学13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是( ) (A)《大同书》(B)《劝学篇》(C)《变法通议.论师范》(D)《学记》14 中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于( )(A)上海南洋公学(B)京师大学堂(C)经正女学(D)湖南时务学堂15 杜威的思想在五四时期表现为哪一种教育思潮?( ) (A)科学教育思潮(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C)平民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16 192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通过的教育方针是( ) (A)五育并举(B)党化主义(C)三民主义(D)战时须作平时看17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由( )确定的。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2(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古代埃及的文字是写在( )上的。
(分数:2.00)A.纸草√B.泥板C.布帛D.竹签解析:3.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 )(分数:2.00)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解析:4.下列哪项不是智者派教育思想的特点?( )(分数:2.00)A.相对主义B.感觉主义C.理想主义√D.怀疑主义解析:5.古罗马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监督和控制是在哪个时期?( )(分数:2.00)A.王政时期B.共和早期C.共和晚期D.帝国时期√解析:6.奥古斯丁的教育目的是( )(分数:2.00)A.培养演说家B.认识上帝的至真、至美、至善√C.培养农民、军人D.培养公民解析:7.以下哪项是西欧中世纪时期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分数:2.00)A.文士学校B.宫廷学校√C.职官学校D.僧侣学校8.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分数:2.00)A.《吠陀经》B.《圣经》C.《古兰经》√D.《大藏经》解析:9.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产生于( )(分数:2.00)A.德国√B.尼德兰C.法国D.英国解析:10.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狄德罗B.爱尔维修C.卢梭√D.夸美纽斯解析:11.北美殖民地时期,北、中、南三个地区中教育最落后的一个是( )(分数:2.00)A.南部√B.中部C.北部D.都一样解析:12.1886年,日本颁布的各种法令统称《学校令》,以下几项不属于其中的是( )(分数:2.00)A.《大学校令》√B.《师范学校令》C.《帝国大学令》D.《中学校令》解析:13.夸美纽斯生活的环境是新旧两种社会的交替时期,新旧思想的矛盾在他的思想中表现为( ) (分数:2.00)A.其思想既有民主主义,又有人道主义B.其思想既有民主性,又有宗教性√C.其思想摇摆不定,自相矛盾D.其思想既有宗教性,又有反宗教性解析:14.裴斯泰洛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 )构成的,这是学习的开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8.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8(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是印度婆罗门教育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分数:2.00)A.《古兰经》B.《吠陀经》C.《金刚经》D.《论语》3.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 )(分数:2.00)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4.西塞罗认为合格的雄辩家应当符合很多条件,以下哪一点不包含在这些条件内?( )(分数:2.00)A.雄辩家要宣传正义,因而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重要B.雄辩家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C.雄辩家应当具备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D.雄辩家要有优雅的举止风度5.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不全是以做神职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进修道院仅为学习知识,毕业后仍为俗人,这部分人称为( )(分数:2.00)A.“外学”B.“内学”C.俗人D.留学生6.下列哪所大学不是中世纪时期产生的?( )(分数:2.00)A.波伦亚大学B.萨莱诺大学C.巴黎大学D.弗吉尼亚大学7.拜占庭的初等教育一直保持了( )时期的传统。
(分数:2.00)A.古典B.古风C.希腊化D.罗马8.耶稣会学校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模式,一切以《耶稣会章程》和( )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标准和指导。
(分数:2.00)A.《组织管理法案》B.《天主教教义》C.《教学大纲》D.《圣经》9.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 )(分数:2.00)A.自然教育B.绅士教育C.要素教育D.科学教育10.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 )(分数:2.00)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D.大学推广运动11.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别林斯基B.乌申斯基C.皮洛果夫D.托尔斯泰12.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属于( )(分数:2.00)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13.夸美纽斯在道德教育中纳入的一个新概念是( )(分数:2.00)A.爱国教育B.公德教育C.劳动教育D.绅士教育14.在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中,根据学生“思辨”的兴趣应当开设的课程是( )(分数:2.00)A.自然B.数学C.文学D.神学15.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福禄培尔倡导的幼儿园教育方法?( )(分数:2.00)A.社会合作B.模仿学习C.亲身观察D.游戏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 )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33,分数:66.00)1.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
(2009年)(分数:2.00)A.“拉比”B.“古儒”√C.“书吏”D.“校父”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婆罗门教育的学校教师。
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统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guru),均系婆罗门种姓。
儿童入学后即迁居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一般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
在古巴比伦,苏美尔神庙是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管理寺庙财产需要文字,认识文字则要通过学习。
所有从事管理寺庙的人都要学习文字和符号,管理寺庙财产的人又称作书吏。
要当书吏,就得懂文字及记账法。
因此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这就是最早的学校产生的原因。
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tablet house)。
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拉比”是犹太人中一个特别的阶层,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
2.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2017年)(分数:2.00)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解析:解析: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是:教育内容较丰富;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教育具有等级性与阶级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C。
3.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
(2007年)(分数:2.00)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解析:解析:本题从“三艺”这样一个很小的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智者派教育贡献的掌握。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模拟试题

20*教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模拟题一、选择题1.英国在教育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DA 中央集权制B 地方分权制C 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D 议会、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2.下面哪个法案奠定了20 世纪英国的教育领导体制的基本形式:CA 福斯特法案B 富尔法案C 巴尔福法案D 费舍法案3.下列哪个法案不是关于初等教育的?DA 费舍法案B 费里法案C 福斯特法案D 富尔法案4.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中等教育的?AA 雷沃休姆报告B 巴特勒法案C 史密斯-休斯法案D 朗之万-瓦隆方案5.在法国教育史上,《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有着重要地位。
这部法案确立法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办学原则,这三条原则是:AA 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B 学术自由民主治校学科综合C 自治自由综合D 学术自由民主参与学科性结构6.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职业教育的?CA 哈比改革B 阿斯蒂埃法案C 费里法案D 史密斯-休斯法案7.下列哪个法案或报告不是关于高等教育的?AA 斯宾斯报告B 雷沃休姆报告C 国防教育法D 罗宾斯原则8. 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儿童的设想,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
AA 哈多报告B 福斯特法案C 斯宾斯报告D 富尔法案9.《费里法案》的颁布大大促进了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正是《费里法案》奠定了法国初等教育的三项基本原则,即义务、免费和:CA 自由B 民主C 世俗化D 职业化10.下述哪个法案规定应为3-5 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BA 费里法案B 费舍法案C 福斯特法案D 巴特勒法案11.德国曾长期施行教育上的双轨制,直到时期才被废止。
AA 魏玛共和国B 希特勒统治C 二战后D 20 世纪80 年代12. 的颁布使普通教育开始由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加强了普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BA 富尔法案B 史密斯-休斯法案C 生计教育法D 费里法案13.1919 年,法国颁布了《阿斯蒂埃法案》,该法案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美誉,它规定:CA 由个人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B 18 岁以上35 岁以下的青年免费接受职业教育C 在全国每个城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D 以职业性学科和劳动学习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14. 肯定了6-3-3 学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提出中学使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之思想。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0(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 )时代,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分数:2.00)A.夏B.春秋√C.西周D.商解析:3.在先秦思想家中,“学而优则仕”出自( )之口。
(分数:2.00)A.孟子B.荀子C.孔子D.子夏√解析:4.汉代,通过对各家学说的学习、吸收和批判,最终以“遍注群经”的方式基本终结了今古文之争的著名经学家是( )。
(分数:2.00)A.郑玄√B.马融C.刘歆D.董仲舒解析:5.“学田”制度是在( )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分数:2.00)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解析:6.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集大成于( )之手。
(分数:2.00)A.陆九渊B.朱熹√C.程颐D.王守仁解析:7.留美学生副监督( )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中国近代留学生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分数:2.00)A.詹天佑B.袁德辉D.容闳√解析:8.新政时期,清政府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行政机构。
学部的最高长官叫( )。
(分数:2.00)A.尚书√B.管学大C.左侍郎D.部长解析:9.1933年11月成立的苏区最高军事学府是( )。
(分数:2.00)A.抗日军政大学B.苏维埃大学C.红军大学√D.延安大学解析:10.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解析:11.认为人的灵魂由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三个部分构成的教育家是(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3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65.50)1.【2019-24】建立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培养各类人才的东方文明古国是( )。
(分数:11.60)A.古巴比伦B.古印度C.古埃及D.希伯来2.【2012-24】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
(分数:11.60)A.斯多葛学校B.体操学校C.埃弗比D.体育馆3.【2018-24】创制文法、修辞、辩证法科目,为后来“七艺”成型奠定基础的是( )。
(分数:11.60)A.智者派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学派4.【2015-24】奥古斯丁关于教学的基本主张是( )。
(分数:11.60)A.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B.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C.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料D.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教学5.【2017-26】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
(分数:11.60)A.基督教教育B.骑士教育C.行会教育D.城市教育6.【2014-2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
(分数:11.60)A.推崇绅士教育B.推崇经院教育C.推崇文雅教育D.推崇骑士教育7.【2008-23】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
(分数:11.60)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第斯多惠8.【2009-29】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中,将中学分为( )。
(分数:11.60)A.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B.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C.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D.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9.【2012-29】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
(分数:11.60)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10.【2015-27】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10.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10.doc](https://img.taocdn.com/s3/m/f98ab0c0680203d8ce2f24b3.png)
(B)教育内容不同
(C)教育方式不同
(D)服务的目的不同
7 18世纪末,英国传教士兰卡斯特和贝尔创制了( )
(A)导师制
(B)葛雷制
(C)导生制
(D)道尔顿制
8法国启蒙思想家( )在《论国民教育》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国家办学的思想。
(A)拉夏洛泰
(B)涂尔干
(C)爱尔维修
(D)卢梭
9乌申斯基教育体系的原则是( )
(B)修道院从产生的时候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不仅训练教会成员,也培养世俗子弟
(C)修道院既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
(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唯一形式
5君士坦丁堡大学的基础课程是( )
(A)新三艺
(B)七艺
(C)四大美德
(D)四艺
6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三者的根本差异在于( )
(A)教育的民主性
(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直观性
(D)教育的神学性
10在斯宾塞的课程价值论中,为了“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应开设的课程是( )
(A)历史
(B)心理学
(C)文学
(D)生理学
11卢梭的教育思想都反映在( )
(A)《论教育》
(B)《爱弥儿》
(C)《十日谈》
(D)《泛智学校》
12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 )
(A)民主的原则
(B)尊重个性的原则
(C)国际化、信息化的原则
(D)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
18创办“高尔基工学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的教育家是( )
(A)捷尔任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19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提倡宗教教育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以下哪一项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分数:2.00)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解析:3.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分数:2.00)A.哲学家B.治国人才√C.公民D.军人解析:4.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认为,人的灵魂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分数:2.00)A.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B.知觉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C.感性的灵魂、理性的灵魂、动物的灵魂D.植物的灵魂、营养的灵魂、人的灵魂解析:5.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 )(分数:2.00)A.《十二铜表法》√B.《吠陀经》C.《荷马史诗》D.《雄辩术原理》解析:6.以下几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西塞罗——《雄辩术原理》B.昆体良——《论雄辩家》C.奥古斯丁——《忏悔录》√D.亚里士多德——《法律篇》解析:7.中世纪,以终生做圣职为目的进入修道院学习的学生称为( )(分数:2.00)A.“外学”B.“内学”√C.“俗学”D.“门生”解析:8.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分数:2.00)A.蒙田B.拉伯雷C.莫尔D.维多里诺√解析:9.19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了典型的( )体制。
(分数:2.00)A.地方分权制B.中央集权制√C.中央、地方共权制D.自治制解析:10.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是( )(分数:2.00)A.贺拉斯.曼√B.帕克C.杜威D.克伯屈解析:11.1886年日本的东京大学改称( )(分数:2.00)A.国立大学B.市立大学C.帝国大学√D.私立大学解析:12.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捷克近代教育家是( )(分数:2.00)A.卢梭B.夸美纽斯√C.乌申斯基D.福禄培尔解析:解析: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13.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分数:2.00)A.《忏悔录》B.《民主主义与教育》C.《林哈德与葛杜德》√D.《少年维特之烦恼》解析:14.卢梭认为,人的善良天性中先天存在的两种感情是( )(分数:2.00)A.博爱心、进取心B.怜悯心、功利心C.好奇心、进取心D.自爱心、怜悯心√解析:15.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分数:2.00)A.帕克的昆西教学法√B.尼尔的夏山学校C.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D.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解析:16.( )是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的三根支柱。
(分数:2.00)A.自由、游戏、工作B.自由、工作、纪律√C.游戏、观察、纪律D.自由、纪律、休息解析:17.在英国教育体系中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一轨的文件是( )(分数:2.00)A.《哈多报告》B.《斯宾斯报告》√C.《巴特勒教育法》D.《费舍法案》解析:18.初级学院运动实质上是对美国( )阶段教育改革的设想。
(分数:2.00)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解析:19.以下几个教育法案,哪一个不是戴高乐执政时期颁布的?( ) (分数:2.00)A.《教育改革法》B.《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C.《富尔法案》D.《哈比法案》√解析:20.“杜威学校”即杜威于1896年创设的( )实验学校。
(分数:2.00)A.旧金山B.波士顿C.纽约D.芝加哥√解析:21.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托尔曼B.加涅C.朗格朗D.萨特√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2.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3.耶稣会教育取得很大成功,是教育史上一个不小的进步。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耶稣会的教育作为天主教的改革成果,有其独有的特色,为天主教的教育带来进步,但从历史角度看则不然。
(1)耶稣会在欧洲广泛开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在教学内容上,耶稣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依据中高等的区别很不相同:中等教育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此外,耶稣会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耶稣会的教学方法也富有成效。
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
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这不仅对耶稣会本身产生复杂的影响,而且通过培养教士、政府官员和普通信徒,有力地促进了天主教的复兴,在古典文化、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和戏剧方面对欧洲文化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可见,耶稣会在外界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使天主教的教育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然而,这并不代表它在历史上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24.19世纪,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属于单轨制。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19世纪,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
近代英国的教育形式主要有慈善学校、文法学校和公学、学园、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其中慈善学校主要是初等教育,是教会等社会团体为贫困人民解决基本教育问题的方法;文法学校和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富家子弟升人大学的预备学校,属于中等教育性质;公学则强调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均高于文法学校;学园是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当时主要靠学生交费维持,传授一些实用的知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实科性质的中学;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则都是非正式学校,是为解决童工和社会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设置的简单学校。
从这些教育形式我们可以分析出:英国的初等教育一直属于宗教和慈善事业。
“初等教育法”颁布后,义务教育得到普及,但劳动人民所受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这是英国教育中的一轨。
而另外一边,文法中学和公学等学校都是为贵族子弟设立,作为中等教育及其预备学校,为升人大学做准备,直到19世纪以后其他形式的中学、大学以及师范教育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陆续发展起来。
然而,直至20世纪初,就读于现代中学和一般职业技术学校的英国平民子弟还是难以升学,而贵族子弟依旧经过家庭教育或预备学校升人公学和文法学校,为将来升人大学做准备。
由此可见,19世纪英国的教育一直具有双轨性质。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5.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观是什么?(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可区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1)可能的目的。
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
他认为这种目的非常重要,是教师必须关注的,教师“必须为使孩子顺利达到这些目的而使其做好内心的准备”。
这种准备不是狭隘的,应是多方面的。
因为劳动分工要求每个人都精通自己的工作,但是,人类要做的事越局限,分得越细,那么每个人从其他人那接受的东西就越多,这样就要求人一开始就对各种事物有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因此,赫尔巴特把兴趣的多方面性称为“教育目的的第一部分”。
(2)必要的目的。
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都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即道德之中。
具体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解析:26.简述英国近代中等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近代英国由于国家经济、政治发生巨大的改变,教育上的改革也很频繁,在这种环境下,中等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巴尔福教育法》颁布后,英国政府各地方教育部门改建和新建了许多中等学校,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对中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中等教育需要改革,当时的改革有三种意见:一是坚持实行双轨制,维持初、中等教育的分离;二是运用选拔制,从初等学校选拔最合适的儿童进中等学校;三是主张单轨制,即所有人同时升人中等学校。
为此,政府任命哈多为主席,对此问题进行调查,他们提出了《哈多报告》,强调教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小学、中学两阶段,提出了初等教育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分流,这对英国教育有重要影响。
(2)1938年,为适应战后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英国政府又提出以改革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斯宾斯报告》,根据初级技术学校增加的实施,把《哈多报告》的双轨改变成三轨,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