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品使用说明书和标签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品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一、使用说明书尊敬的用户:感谢您购买我们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特别提供以下使用说明,请仔细阅读并按照要求正确佩戴、使用和处置,以确保防护效果和个人安全。
1.产品描述本产品是一种专为医疗工作环境而设计的一次性防护服,旨在提供对液体、颗粒和微生物的有效防护。
2.产品规格本产品规格如下:-材料:聚丙烯非织造布-颜色:白色-尺寸:适合不同身形的成人使用-包装:独立包装,每件装于密封的塑料袋内3.产品使用请注意以下使用要点:-确保产品完整无损。
如发现包装密封破损或防护服破裂,请不要使用。
-洗手后再取出防护服,避免污染。
-在无风的室内或操作区域中佩戴防护服,确保周围环境清洁,以减少受污染的可能性。
-佩戴前仔细检查防护服,确保没有断裂、磨损或其他损坏。
如发现问题,请更换新的防护服。
-解开防护服后,请确保储存的空间干燥、清洁和无明火。
4.佩戴防护服按以下步骤正确佩戴防护服:-将防护服放平,并打开拉链。
-双手插入袖子,扭动身体,将头伸入合适部位。
-将拉链拉至合适位置,并确保拉链牢固封闭。
-收紧袖口和腰部,确保防护服与身体紧密贴合。
5.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防护服时,请注意以下事项:-不得随意调整或解开防护服,以免引起污染。
-在长时间使用后或发现污染时,请及时更换新的防护服,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使用过程中如感觉呼吸困难或身体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
-不得将已使用的防护服重复使用或洗涤。
-在远离急救用设备的安全地点处置使用过的防护服。
6.产品处置使用过的防护服属于医疗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置,以减少环境和人员的污染风险。
请勿随意丢弃使用过的防护服,应将其放入专用的口袋或容器中,以便后续处理。
每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上需标注以下内容:1.产品名称:医用一次性防护服2.生产日期:XX年XX月XX日3.批号:XXXXXXXXXX4.材料成分:聚丙烯非织造布5.尺寸:适合不同身形的成人使用6.注意事项:-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请不要重复使用或洗涤。
gb19082-2009标准

防护服:防护服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款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
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分类:医用防护服包括医疗环境下专门穿戴的各类服装,因此分类方法很多。
按照用途分按照用途和使用场合可以分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
日常工作服是指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穿着的白大衣,又称白大褂。
外科手术服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
隔离衣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
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进入传染病区、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
按照使用寿命分按照使用寿命医用防护服可以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性防护服。
国内医用一次性手术衣遵守的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业标准YY/T 0506-2016《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遵守的标准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定的2010年03月01日起实施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
一次性防护服使用后即废弃无需消毒、洗涤,使用方便、可避免交叉感染,但一次性材料降解慢,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通常对防护性要求高的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多采用这种类型。
重复使用型使用后需要经过洗涤、高温消毒等措施,通常材料的舒适性更好,但防护性能通常较差,洗涤、消毒过程也会增加大量的人力及水资源成本,通常对防护性要求小的日常工作服(白大褂)多采用这种类型。
按照材料分按照材料的加工工艺不同,医用防护服又分为机织类和非织造布类防护服。
机织类材料主要用于加工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包括传统机织物、高密织物、涂层织物和层压织物。
传统机织物主要是采用棉纤维或涤纶等合成纤维与棉的混纺纱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主要用于日常工作服(白大褂)。
医用防护服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穿着医用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发热门诊、感染病区、手术室等高风险环境。
二、目的确保医务人员在执行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的工作时,通过正确穿戴和使用医用防护服,降低感染风险,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三、防护服种类1. 防护服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2. 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级别的防护服,如:I级防护服、II级防护服等。
四、穿戴前的准备1. 确认防护服的完好性,如有破损或污渍,不得使用。
2. 确保个人卫生,双手洗净并消毒。
3. 确认周围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五、穿戴步骤1. 戴口罩:一手托住口罩,另一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确保口罩紧贴鼻梁处,避免漏气。
2. 戴帽子:将帽子戴在头上,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3. 穿防护服:将防护服前片拉过头顶,确保袖口塞入手套中,双手插入手套,注意避免手套污染。
4. 戴防护眼镜:将防护眼镜戴上,确保视野宽阔,透亮度好。
5. 穿鞋套:将鞋套套在鞋上,确保鞋套紧贴鞋面。
六、脱卸步骤1. 脱鞋套:脱下鞋套,注意避免污染。
2. 脱防护眼镜:取下防护眼镜,注意避免污染。
3. 脱手套:脱下手套,注意避免污染。
4. 脱防护服:解开防护服的扣子,将前片拉过头顶,注意避免污染。
5. 脱口罩:解开口罩的带子,取下口罩,注意避免污染。
6. 洗手:脱下防护服后,立即进行手部消毒。
七、注意事项1. 防护服不得重复使用,一旦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2. 穿戴防护服时,应避免接触面部,减少感染风险。
3. 脱卸防护服时,应避免污染手部,确保手部卫生。
4.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感染风险。
八、培训与考核1. 医务人员应接受医用防护服的正确穿戴和脱卸培训。
2. 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医用防护服的使用方法。
通过以上规程,旨在保障医务人员在执行高风险工作时,能够正确穿戴和使用医用防护服,降低感染风险,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医用防护服参数汇总

医用防护服品牌:浦喆型号XWY-1河南浦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①可有效隔离防护细菌、病毒以及有毒有害液体、气体、气溶胶、颗粒物等;②国标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1、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结构合理,穿脱方便,结合部位严密。
袖口、脚踝采用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
2、防护服号型分为160、165、170、175、180、1853、液体阻隔功能抗渗水性:防护服关键部位静水压应不低于1.67kPa透湿量:防护服透湿量应不小于2500g/(㎡*d)抗合成血液穿透性:防护服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应不低于1.75kPa,表面抗湿性: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3级4、断裂强力: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N。
5、断裂伸长率: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15%。
6、过滤效率: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70%。
7、阻燃性能:具有阻燃性能的防护服应符合下列要求:损毁长度不大于20mm,续燃时间不超过15s,阴染时间不超过10s。
8、抗静电性: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6μΜ/件9、静电衰减性能:防护服静电衰减时间不超过0.5s10、微生物指标:防护服应符合GB 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要求,防护服包装上标志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的防护服应无菌。
11、环氧乙烷残留量:经环氧乙烷灭菌的防护服,其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12、包装:单个产品独立包装,标识清楚13、产品表观完整,不得有破损、撕裂、缺损等问题。
14、生产环境通过ISO13485标准。
15、产品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16、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由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测合格的检测报告(检测依据:《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欧盟标准EN14126-2003和我国标准GB19082-2009的主要技术要求对比表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欧盟标准EN14126-2003和我国标准GB19082-2009的主要技术要求对比表
标准编号GB 19082-2009 EN 14126-2003
标准名称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防护服防传病毒防护服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要求。
本标准
适用于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具有潜在感染性的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提
供阻隔、防护作业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适用产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本标准规定了可重复使用的、有限使用的防传病毒防护服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手术一线人员所穿戴的防护服或者为防止手术干预期间交叉污染而放置在病人身体上的手术单。
适用产品:抗感染性物质防护服
技术条款指标要求测试方法指标要求测试方法
面料物理性能耐磨性无机械和易燃性要求:材料应该根据 pr EN 14325 相关条款
制定的测试方法和性能分类系统进行测试和分类。
耐屈挠性无
耐屈挠性(-30℃)
(可选)
无
撕裂无
断裂伸长率关键部位应不小于15 GB/T 3923.1-1997
断裂强度关键部位应不小于
45N
GB/T 3923.1-1997
面料阻隔性抗渗水性测试关键部位静水压应≥
1.67kPa
GBT 4744-1997 无
沾水性测试≥3 级GBT 4745-1997 无颗粒过滤效率关键部位及接缝处对
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
率应不小于 70
GB 19082-2009 第5.7 条无透湿量≥2500g/(m2·d) GB/T 12704-1991 的方法无。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品技术要求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结构组成:防护服为连体结构,主要由连体帽子、连体上衣和连体裤子组成。
主要材料为77gsm 二层复合材料。
防护服经电离辐射消毒后微生物指标符合技术要求。
预期用途:供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的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物提供阻隔、防护用。
2.1外观2.1.1防护服应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
2.1.2防护服连接部位可采用针缝、粘合或热合等加工方式,针缝的针眼应密封处理,针距每3 cm应为8针~14针,线迹应均匀、平直,不得有跳针。
粘合或热合等加工处理后的部位,成平整、密封、无气泡。
2.1.3装有拉链的防护服拉链不能外露,拉头应能自锁。
2.2 结构2.2.1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为连身式结构。
连身式见图1。
2.2.2防护服的结构应合埋,穿脱方便,结合部位严密。
2.2.3袖口、脚踝口釆用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
2.3型号规格防护服型号分为160、165、170、175、180、185, 型号规格见表1。
2.4液体阻隔功能2.4.1抗渗水性防护服关键部位静水压应不低于1.67kPa(17cm HO)。
22.4.2透湿量防护服材料透湿量应不小于2500 g/(m2•d) 。
2.4.3抗合成血液穿透性防护服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应不低于表2中2級的要求。
2.5表面抗湿性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3级的要求。
2.6断裂强力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N。
2.7断裂伸长率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15%。
2.8过滤效率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70%。
2.9阻燃性能具有阻燃性能的防护服应符合下列要求:a)损毁长度应不大于200mm;b)续燃时间不超过15s;c)阴燃时间不超过10s。
2.10抗静电性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6μC/件。
2.11静电衰减性能防护服材料静电衰减时间不超过0.5s。
gb19082-2009标准

医用防护服,是医护人员工作着装,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性溶液、盐溶液,保持环境清洁。
可以有效抵御外界微生物的威胁,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
采用专门的材料,外覆防护服专用透气膜,透气性强,防静电;较佳的防渗透性,在抗多种有机溶剂、酸碱腐蚀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
机械性质强韧,质地柔软舒适。
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对皮肤无害。
目前市面上医疗防护服所用材料各异,不过无论什么材料都需要满足各项指标要求。
自从SARS以来,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防护服材料。
不过按照基本功能大致可分为重复使用型和用即弃型两类。
1. 重复使用型医用防护服材料重复使用型包括:以天然纤维(棉、麻)和合成纤维(涤纶、锦纶)以及两者混纺的传统机织布:由超细长丝织成的高密结构织物;由微孔薄膜和普通织物层压而成的层压织物.1.1 传统机织物以天然纤维(棉、麻)和合成纤维(涤纶、锦纶)以及两者混纺的多次重复使用的机织布。
传统棉质手术衣由于良好的舒适性,仍得到广泛使用,但棉织物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微生物,且它良好的吸湿性变成微生物生存的有利条件。
另外棉织物不能阻止血液及其它液体的渗透。
1.2 高密织物利用高支棉纱或其他超细合成纤维长丝织成高密织物,使纱线间隙变得非常小。
织物由于纤维的毛细作用而具有透湿性,再经过碳氟化合物、有机硅等防水剂整理后具有一定的防液体渗透性能,但织物表面仍留有间隙。
尽管这类织物具有优良的透湿性、悬垂性和较好的手感,但其耐水压性差。
1.3 涂层织物织物经过直接或转移法涂层加工,使织物表面为涂层剂所封闭,因而具有防渗透性。
涂层剂包括:聚氨酷,聚氯乙稀,聚丙烯酸酷,有机硅橡胶等。
织物透湿性是通过涂层上经特殊方法形成的微孔结构或亲水基团的作用来获得,涂层织物可分亲水型涂层织物和微孔型涂层织物。
亲水型涂层织物通过涂层剂高分子热运动形成的自由体积及高分子之间的空间构成了允许水蒸气通过的孔来达到透湿汽功能。
由于亲水基团的存在,汗液水蒸气分子通过吸附—扩散—解吸的作用透过涂层。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等4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等4项国家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04.29•【文号】国标委农轻[2003]31号•【施行日期】2003.04.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等4项国家标准的通知(国标委农轻[2003]31号)各有关单位:为配合做好当前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确保非典型肺炎防护用品的质量和商场等场所的公共卫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奋战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第一线广大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紧急制定了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GB19085-2003《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等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上述4项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4月29日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上述标准可自本网站免费下载。
GB19082、GB19083、GB19084等3项标准的发布,为保证非典型肺炎防护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护产品监督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这3项标准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自标准实施之日起,各生产单位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2003年6月15日起实施。
由于制定时间急促,对于标准实施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欢迎社会各界及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反映,以利于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橡胶医用手套的生产和市场质量监督检查仍继续按GB10213-1995《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和GB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国家标准执行。
特此通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二00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2020-XX-XX 发布 2020-XX-XX 实施
广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1 产品结构组成及型号规格
1.1产品结构组成
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袖口、脚踝口为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及腰部收口可采用弹性收口、拉绳收口或搭扣,分为连体式与分体式两种,产品结构示意图见图1、2。
图1 连体式防护服
图2 分体式防护服
注:防护服得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为关键部位。
1.2型号规格
防护服型号分别为160、165、170、175、180、185,具体型号规格与尺寸见表1与表2。
表1 连体式型号规格与尺寸(单位:cm)
表2 分体式型号规格与尺寸(单位:cm)
1.3产品材料
防护服由+++++++++++++制成。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
2、1、1 防护服应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
2、1、2 防护服连接部位可采用针缝、粘合或热合等加工方式。
针缝得针眼应密封处理,针距每3cm应为8针~14针,线迹应均匀,平直,不得有跳针。
粘合或热合等加工处理后得部位,应平整、密封,无气泡。
2、1、3 装有拉链得防护服,拉链不能外露,拉头应能自锁。
2、1、4 防护服得结构应合理,穿脱方便,结合部位严密。
2、2 尺寸
防护服各尺寸应符合表1、表2得规定。
2、3 液体阻隔功能
2、3、1 抗渗水性
防护服关键部分静水压应不低于1、67kPa(17cm H
O)。
2
2、3、2 渗湿量
防护服材料透湿量应不小于2500g/(m2·d)。
2、3、3 抗合成血液穿透性
防护服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应不低于1、75 kPa。
2、4 表面抗湿性
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3级要求。
2、5 断裂强力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得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N。
2、6 断裂伸长率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得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15%。
2、7 过滤效率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得过滤率应不小于70%。
2、8 阻燃性能
具有阻燃性得防护服应符合下列要求:
1)损毁长度不大于200mm;
2)续燃时间不超过15s;
3)阴燃时间不超过10s。
2、9 抗静电性
防护服得带电量应不大于0、6μC/件。
2、10 静电衰减性能
防护服材料静电衰减时间不超过0、5s。
2、11 微生物指标
2、11、1非无菌供应防护服应符合表3得要求。
2、11、2包装上标志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得防护服应无菌。
表3防护服微生物指标
2、12 环氧乙烷残留量
防护服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10μg/g。
3 检验方法
3、1 外观
3、1、1取3~5件防护服,目视检查,应符合2、1、1得规定。
3、1、2取3~5件防护服,使用通用量具进行测量后进行目视检查,结果应符合2、1、2得规定。
3、1、3取3件防护服,对每件防护服样品得拉锁进行拉合操作5次,结果应符合2、1、3得规定。
3、1、4取3~5件防护服,按要求,实际穿戴,结果应符合2、1、4得规定。
3、2 尺寸
取3件防护服,用通用量具进行测量各部分尺寸,应符合2、2得规定。
3、3 液体阻抗功能
3、3、1 抗渗水性
在防护服关键部位取样,按照GB/T 4744-1997规定得静水压试验进行,结果应符合2、3、1得规定。
3、3、2 透湿量
防护服材料按照GB/T 12704、1-1991规定得方法A吸湿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3、2得规定。
3、3、3 抗合成血液穿透性
防护服材料按照GB 19082-2009 附录A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3、3得规定。
3、4 表面抗湿性
防护服外侧面按照GB/T 4745-1997规定得沾水试验进行,结果应符合2、4得规定。
3、5 断裂强力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按照GB/T 3923、1-1997规定得条样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5得规定。
3、6断裂伸长率
防护服关键部位材料按照GB/T 3923、1-1997规定得条样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6得规定。
3、7过滤效率
取3件防护服样品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2、7得规定。
应使用在相对湿度30%±10%,温度为25℃±5℃得环境中得氯化钠气溶胶或类似得固体气溶胶,颗粒大小分布应为粒数中值直径(CMD):0、075μm±0、02μm;颗粒分布得几何标准差不超过1、86(相当于空气动力学质量中值直径(MMAD)0、24μm±0、06μm)浓度不超过200mg/m3,进行试验,空气流量设定为15L/min±2L/min,气流通过得截面积为100cm2。
3、8 阻燃性能
防护服材料按照GB/T 5455-1997规定得垂直法进行燃烧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2、8得规定。
3、9抗静电性
按照GB/T 12703-1991中7、2规定得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9得规定。
3、10 静电衰减性能
取5件防护服,在相对湿度为50%±3%,温度为23℃±1℃环境下放置24h后,戴好乳胶或棉织手套,防止样品表面污染,在防护服关键部位各取一块规格为89mm×(152±6)mm得样品,按照IST 40、2 (01)得方法,将测试样块安装在至少可产生5000V电压得静电衰减测量仪上,然后给样块加上5000V得电压,接着测量电荷衰减时间,结果应符合2、10得规定。
3、11 微生物指标
3、11、1非无菌
按照GB15979-2002中附录B规定得方法对防护服样品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11、1得要求。
3、11、2无菌
取3~11件防护服,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1“无菌检查法”中规定得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2、11、2得规定。
3、12环氧乙烷残留量
按照GB19082-2009中5、13得方法对防护服样品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12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