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棉纤维的二步法剥色漂白工艺

合集下载

再生纺工艺流程

再生纺工艺流程

再生纺工艺流程
《再生纺工艺流程》
再生纺工艺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纺织品生产方式,其流程一般包括废纺织品收集、拆解、再生纤维生产以及再生纤维加工等步骤。

首先,废纺织品需要通过回收渠道进行收集。

这些废弃的纺织品可以是旧衣物、布料、床上用品等,它们将会被送往再生纺织厂进行处理。

其次,收集来的废纺织品会被进行拆解,主要是通过剥离纤维物质,并去除其中的异质物质。

这一步骤十分重要,因为纺织品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塑料纤维等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接着,经过拆解的纤维物质将会被送往再生纤维生产车间进行生产。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化学溶解、机械加工等工艺使废弃的纤维物质再次变成可用于纺织品生产的纤维。

这些再生纤维可以是再生棉、再生聚酯等,它们可以用来生产新的纺织品而不需要额外的原料开采。

最后,再生纤维将会被送往纺织品加工厂进行处理。

在这里,再生纤维将被纺成纱线、织成面料,并最终制成新的纺织品。

这些再生纺织品可以是T恤、床上用品、包包等,它们将被重新投入市场,为人们所使用。

通过再生纺工艺流程,我们可以看到废弃的纺织品得到了充分
的再利用,而不是被直接丢弃。

这不仅有利于环保,还能够减少对原料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再生纺工艺流程成为了纺织品行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

棉纺印染前处理

棉纺印染前处理

棉纺印染前处理前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布面上的各种杂质,包括肉眼看不到的各种有害离子如Ca++,Mg++,Fe+++,Cu++等,同时获得理想的白度和毛效以及优良的手感和光泽。

这一切都需要在一定的设备上通过各种助剂和化学品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前处理工艺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传统的退浆、煮炼、漂白三步工艺以及绳状氯漂工艺发展为短流程氧漂工艺。

在国外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从70年代后期开始就逐步淘汰了老工艺,开始使用冷扎堆,短时汽蒸等先进工艺,步入了高质量,低消耗的良性循环阶段。

我国短流程工艺的研究开始于1984年,并在以后的十年间购入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使我国纺织行业的装备水平进入了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但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厂家都停留在老工艺上,尽管有些厂家采用了冷轧堆工艺,但效果很不稳定,产品质量时好时坏,对于那些纯棉厚重织物和高密织物就更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前处理助剂还没有跟上新工艺的要求,仅有的几种可供选择的助剂大都是在剖析国外助剂的基础上复制仿造的,不能完全达到国外助剂应用的效果。

再加之助剂生产部门与助剂使用厂家严重脱节,使研究助剂的人员与使用助剂的人员不能很好的沟通。

这都造成了我国助剂的水平与世界水平越拉越大,技术不成熟,质量不稳定。

我们在助剂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厂家和客户的支持,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总结如下:(所有配方和工艺以纯棉厚中织物为例,仅供参考,具体使用应根据设备和织物情况以及处理后织物所需达到的要求而作相应的调整。

)一.冷轧堆工艺:8-10g/LWX-106(我厂产非硅类双氧水稳定剂)40-60g/L NaOH(100%)8-12g/LWX-318(我厂产高效渗透油)3-5g/LWX-540(我厂产螯合分散剂)5-6g/L双氧水(100%)轧液率100-130%堆置温度20℃堆置方式打卷,旋转,并用塑料布包裹堆置时间16-20小时冷堆后水洗一定要充分,温度应在95℃以上,以提高净洗效果。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专业 2021-12-01 09:21:06 阅读3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剥色原理及技术 1、剥色原理:剥色,即利用化学作用,破坏纤维上的染料,使之不能发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即还原性剥色剂和氧化性剥色剂。

前者常用的有保险粉、雕白粉。

它们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退色和消色的目的。

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被还原成氨基而不能发色。

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如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因而其退色是可恢复的。

后者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

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破坏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如使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

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可导致染料褪色和消色,因而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实现完全剥色,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类剥色剂,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①活性染料的剥色:含金属离子的染料,应首先在多价金属螯合剂溶液中(2g/LEDTA)沸煮,并彻底水洗,之后进行剥色处理。

完全剥色时,通常在碱和保险分中高温处理30min,并充分清洗,然后再次氯酸钠溶液中冷漂。

连续剥色工艺:色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g/L,保险粉30g/L)→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染缸剥色工艺: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g/L)→剥色8道(保险粉15g/L,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IO2、5g/L,堆置45min)。

②硫化染料的剥色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先将其置于还原剂空白溶液(6g/L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使染色织物部分剥色后再重新染色。

情况严重的,需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浅色织物剥色工艺:色疵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g/L,50℃)→703蒸箱(2min)→充分水洗→烘干深色织物剥色工艺:色疵布→轧草酸(15g/L,40℃)→烘干→轧次氯酸钠(6g/L,30℃×15s)→充分水洗→烘干间歇剥色工艺:55%结晶硫化钠5~10g/L;纯碱2~5g/L(或36°Be NaOH 2~5ml/L);温度80~100℃;时间15~30min;浴比1:30~40。

染整工艺原理:棉织物的前处理

染整工艺原理:棉织物的前处理

2、酶退浆
酶的催化特性 酶是一类由生物体分泌出来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 蛋白质。酶退浆法属于生物化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很强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 (2)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它的催化能力常比无机催化剂高出十万到亿倍。用量 少,作用快,效果显著。 (3)酶的催化作用温和。 不需高温高压,强酸强碱,如温度高、酸碱度强,反 而会引起酶变性,导致酶催化功能丧失。受PH值影响 较大。 (4)酶本身无毒。 是绿色环保型退浆剂。
酶在纺织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酶褪浆 酶脱胶 酶的生物抛光技术 酶漂白 酶的低温染色技术 酶的羊毛防毡缩技术
第二节棉前处理工艺及设备
一、棉织物前处理的主要工序: 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 →漂白→丝光 在棉织物加工中,烧毛与丝光必须以平幅状态 进行,其它过程用平幅或绳状均可,但厚织物 及涤棉混纺织物仍以平幅加工为宜,以免生成 折皱,影响染色加工。各工序加工要求及有关 设备分述于下。
主要存在于纤维表面,即初生胞壁中。 成熟棉含果胶物质0.9-1%,不成熟棉含 量高达6%。果胶虽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 但棉纤维中的果胶物质以难溶性的果酸 钙、镁盐和以甲酯形式存在,并可能与 纤维素以酯键形式结合在一起,封闭了 纤维素上部分羟基,故润湿性受到影响。 还由于它的存在而变黄。
(一)、棉布煮练原理
1.坯布准备
(1)坯布准备 包括坯布检验、翻布(分批、 分箱、打印)、缝头。坯布准备工作在原布间 进行,经分箱缝头后的坯布送往烧毛间。
坯布检验率一般在10%左右,也可根据工厂具 体条件增减。检验内容为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 物理指标如匹长、幅宽、重量、经纬纱密度和 强度等;外观疵点如缺经、断纬、斑渍、油污、 破损等。经检验查出的疵点可修整者应及时处 理。

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

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

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是指将废弃的纺织材料进行再加工处理,使其具有再利用价值的一种技术。

在目前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对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废弃纺织原料是指已经被废弃的纺织产品,包括废旧衣物、废料、废布等,这些废弃纺织原料可以通过再加工处理,转化为新的纺织材料或用于其他领域的产品制造。

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废弃纺织品的分拣、再利用和再生纤维素制备三个阶段。

首先,废弃纺织品的分拣是指将废弃的纺织品按照不同的材质、颜色、尺寸等进行分类分拣。

通过分类分拣,可以方便后续的再加工处理。

分拣后的废弃纺织品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再加工的要求。

其次,再利用是指对分拣好的废弃纺织品进行再加工处理,使其可以用于制造新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废弃纺织品可以进行剪裁、热压、拼缝等处理,以及染色、印花等装饰处理。

通过再利用技术,可以将废弃纺织品转化为新的纺织材料,如地毯、隔音板等。

再生纤维素制备是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主要利用废弃纤维素材料制备再生纤维素,再生纤维素是指由废弃纤维素材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方式分解得到的纤维素,可以用于制造纺织品、纸张、建筑材料等。

再生纤维素制备的工艺包括纤维素的提取、纤维素的预处理、酶解、脱色和漂白等步骤。

通过再生纤维素制备技术,可以将废弃纤维素材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再生纤维素产品。

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首先,它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废弃纺织品是一种容易产生废弃物的产品,通过再加工处理,可以减少废弃纤维素材料的排放。

其次,废弃纺织原料再加工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废弃纺织品中所含的纤维素等原料可以通过再利用和再生纤维素制备技术转化为新的产品,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再加工处理的废弃纺织原料还可以作为原料进一步加工制造其他产品,拓宽产业链。

棉针织物染整生产过程与工艺流程分析

棉针织物染整生产过程与工艺流程分析

棉针织物染整生产过程棉针织物染整生产过程涉及练漂、染色、印花、整顿等工序。

它对改善针织物外观,改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增长花色品种等有重要作用。

1. 练漂棉针织物练漂旳重要工序有:煮练、漂白、碱缩、上蜡等。

其中煮练、漂白等加工原理、用剂与棉布相似,不再重述。

但棉针织物是由线圈联结而成,纱线之间旳空隙较大,易于变形,不能经受较大旳张力,故加工时必须采用松式加工设备。

下面简朴简介碱缩和上蜡等工序。

1) 碱缩:棉针织物碱缩即棉针织物以松弛状态用浓碱解决旳过程。

棉纤维在浓烧碱液中膨化,织物收缩,织物密度和弹性增大,对组织疏松旳汗布等织物加工,碱缩涉及三个环节,即浸轧碱液,堆置收缩和洗涤去碱。

2) 上蜡:经练漂旳棉针织物,棉纤维旳油蜡物质清除后,纤维间旳磨擦力增大。

在缝纫时,因纤维不易滑移,针头易把纤维扎断而使织物产生针洞,影响穿着牢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外,同步进行柔软解决,即上蜡,将脱水后旳织物浸轧石蜡乳液,再经脱液烘干即可。

2. 染色、印花棉针织物旳染色、印花与棉布基本相似,不再复述。

染色时应采用绳状染色机等松式加工设备。

印花采用手工印花或平版布动印花。

3. 整顿棉针织物整顿重要有防缩整顿和起绒整顿。

棉针织物在染整加工中,易受到拉伸,积累形变,一经水洗,织物旳积累形变就要回缩,引起尺寸变化。

防缩整顿是织物在湿热松弛状态逼迫回缩,使织物尺寸稳定。

对棉针织绒布需经起绒整顿。

起绒整顿是将针织坯布浮线中旳纤维拉出形也绒毛,使织物质地柔软。

手感丰薄,保暖性增强。

棉针织物品品种不同,染整工艺过程也各不相似。

附特殊织物旳染整工艺一、竹纤维混纺织物竹纤维是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强力好、耐磨性高、吸湿导湿性好、透气性佳和抗菌性能好等特点。

竹纤维/细旦涤纶/棉混纺针织纱染整加工措施,其工艺流程为:坯布准备→碱减量→漂白→染色→柔软整顿→后解决→成品。

碱减量目旳是为了提高织物服用性能,NaOH20-35g/L,125℃解决35~45min;染色用分散、活性染料;柔软整顿用4%柔软剂SGS进行,35~45℃解决30-40min;后解决采用轧光定形,95—100℃,超喂13-1 5%,使竹纤维混纺针织物具有独特旳滑、柔、糯、爽风格。

棉坯布退浆、煮练、漂白的微波组合处理

棉坯布退浆、煮练、漂白的微波组合处理

棉坯布退浆、煮练、漂白的微波组合处理杨朝丹【摘要】@@ 一、前言rn棉织物的前处理由以下三个主要工艺过程组成,即用退浆去除浆料用剂,用煮练去除杂质,例如脂肪、蜡质和果胶质,用氧化处理破坏天然色素成分.过氧化氢是最常用的氧化剂,因为它有组合前处理工艺的适应性和对各种条件、织物和机器的广泛范围的可应用性.【期刊名称】《辽宁丝绸》【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4页(P45-48)【作者】杨朝丹【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棉织物的前处理由以下三个主要工艺过程组成,即用退浆去除浆料用剂,用煮练去除杂质,例如脂肪、蜡质和果胶质,用氧化处理破坏天然色素成分。

过氧化氢是最常用的氧化剂,因为它有组合前处理工艺的适应性和对各种条件、织物和机器的广泛范围的可应用性。

目前研究的目的是,用微波能量缩短组合前处理的时间。

将吸收微波极多的材料(例如尿素)加到溶液中,可缩短反应时间,而对于极性很大的组分,并将微波能量施加于其本身,会导致快速干燥。

结果造成织物强力和白度降低。

为此,将织物同时经受微波能量和汽蒸作用。

在一步微波处理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退浆程度。

为了提高退浆程度,使用了广泛范围浓度的过硫酸盐及被称为Leonil EB(制成的过硫酸盐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

然而,实际上是在微波处理之前,采用预汽蒸处理3分钟才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同样,在两步法中,在第一步的汽蒸中,使用LeonilEB,可将退浆程度提高2或3倍,为此退浆程度可获得8~9Tegawa。

在一步法中,采用预汽蒸3分钟,然后用微波加汽蒸处理2分钟,结果通常可获得只有用汽蒸20分钟才能得到的退浆程度。

1.材料本研究使用淀粉上浆的100%棉平纹坯布(24根纬纱/cm、24根经纱/cm、147克/m2),Stensby 横列白度 56.56,断裂强度0.5097kN。

本研究所用的化学成分是过氧化氢(50%)、硅酸钠(38°Be)、氢氧化钠(9.8%)、Leonil EB、它们由赫司公司提供,Gemstab HP50、Gemwet RWN、和 Gemsol WR由Gemsan公司提供。

面料再造的方法

面料再造的方法

面料再造的方法
面料再造是指通过对废弃面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成为新的面料产品,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面料再造的方法主要包括面料回收、面料再生纤维的生产和面料再生纺纱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首先,面料再造的第一步是面料回收。

面料回收是指对废弃面料进行收集和分类,将可再利用的面料进行回收处理。

这一过程需要对废弃面料进行严格的分类和检验,以确保回收的面料符合再利用的标准。

同时,还需要对回收的面料进行清洗和消毒等处理,以确保其符合再加工的要求。

其次,面料再造的第二步是面料再生纤维的生产。

面料再生纤维是指通过对废弃面料进行化学或物理处理,将其转化为再生纤维原料,再利用这些原料生产新的面料产品。

这一过程需要对废弃面料进行解纤、脱色、再生纤维生产等一系列工艺处理,以确保再生纤维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新面料产品的要求。

最后,面料再造的第三步是面料再生纺纱。

面料再生纺纱是指利用面料再生纤维原料进行纺纱加工,生产新的再生纤维纱线,以供面料生产使用。

这一过程需要对再生纤维原料进行纺纱前的预处理,然后进行纺纱加工,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再生纤维纱线。

总的来说,面料再造的方法包括面料回收、面料再生纤维的生产和面料再生纺纱等环节。

通过这些方法,废弃面料可以得到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面料再造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生棉纤维的二步法剥色漂白工艺技术简要说明:
一种再生棉纤维的二步法剥色漂白工艺,第一步用二氧化氯剥色,第二步加入次氯酸钠剥色。

其中: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为2-4克/升,待剥色漂白棉纤维与漂白溶液的浴比为1∶5,升温至50-60℃,液流循环
3-4小时;补充加入10%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占棉纤维重量的5-10%,继续保持水温循环1-2小时,然后放水,完成对棉纤维的剥色漂白。

在完成剥色漂白之后,再加入纯碱和亚硫酸钠进行中和脱氯,并分别用热水和冷水冲洗,清洗干净后出缸脱水、晾晒或烘干,干净的棉纤维经过开松、梳理,就成为可以再生利用的再生棉纤维。

本工艺不仅减少了棉纤维的强力损伤,提高了棉纤维的白度、稳定性以及其它质量指标,而且缩短了剥色时间,显著降低了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