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和染料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文物保护的纺织品和皮革修复

文物保护的纺织品和皮革修复文物保护一直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历史记忆保存的重要任务。
在众多的文物中,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作为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因素的侵蚀,这些文物往往会出现磨损、褪色、断裂等问题。
因此,纺织品和皮革修复成为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纺织品和皮革的修复方法和技术,以及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一、纺织品修复技术1. 【技术一】内衬加固法内衬加固法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修复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在纺织品的内部加入补强材料,提升其强度和稳定性。
修复人员首先对纺织品进行彻底的清洁,去除污垢和杂质。
然后,根据纺织品的材质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内衬材料,如丝绸、棉布等,进行加固。
修复人员将内衬材料与纺织品进行粘合或缝合,确保其牢固和稳定。
内衬加固法修复的纺织品能够保持原有的外观特征,并增强其抗拉伸和抗断裂能力。
2. 【技术二】织补修复法织补修复法是一种针对纺织品断裂和破损问题的修复技术。
修复人员首先评估纺织品的破损情况,确定织补的位置和尺寸。
然后,选择与纺织品相同或相似的材料,进行织补。
修复人员使用专业的织布工具和技术,将织补材料与纺织品进行精确匹配,使修复部位与周围区域无明显差异。
织补修复法可以修复纺织品的断裂和破损,使其恢复完整,并保持其原有的外观和质感。
3. 【技术三】色修复技术色修复技术是纺织品修复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修复纺织品的褪色和污渍问题。
修复人员使用各种染料和漂白剂,根据纺织品的颜色和损伤程度,进行精确的配色和修复。
色修复技术需要修复人员具备丰富的染色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修复后的纺织品色彩鲜艳、均匀,并与原有的颜色相匹配。
色修复技术使纺织品恢复了原有的色彩,延长了其保存寿命。
二、皮革修复技术1. 【技术一】皮面修复法皮面修复法是一种常用的皮革修复技术,适用于皮革表面的轻微划痕和磨损。
修复人员使用各种皮革修复剂和工具,清洁表面污垢,并涂抹修复剂。
活性染料底色的涂料拔染工艺

2021.1丝网ED!口曲日庆港性染的涤斜拔染工#摘要针对活性染料底色面料上的涂料拔染印花工艺特点,对活性染料的选择、拔染剂的用量、拔染浆的使用、拔印的后道工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活性染料;涂料;拔染工艺Abstract The selection of reactive dyes, the amount of discharge agent,the use of discharge pulp,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ubsequent process after drawing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reactive dyes;coating;discharge process夕舌性染料印花有好多种,较常见的就是活性染料直接印花了,纤维素纤维织物与色谱较广泛的活性染料的水溶性特性,使得直接印花色泽鲜艳、湿牢度较好,印花工艺较易控制。
活性染料底色的拔染印花,有着比直接印花更优的特点,工艺不同于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工艺的过程,主要的区分在于一先染底色再进行印花(也叫拔印),也称作两相法印花。
对于活性染料底布染色,不是所有的活性染料都适合拔染印花,对染料的筛选要从活性染料组成和化学结构来进行分析选择。
24SCREENPRINTING丝网ED!2021.1工艺与技术1-活性染料对还原剂的可拔性能1)活性染料母体与拔白性能的关系偶氮结构的染料母体中(禺氮基的两端分别由偶合组分和重氮组分经重氮化后偶合而成。
还原剂破坏后,母体中的偶氮基部分断裂,染料发色体被还原成偶合前的氨基化合物,共純体系被破坏。
此时,无论是重氮组分与纤维素分子连接,还是偶合组分与纤维素分子相连+能呈现无色#就称这类染料为可拔性染料。
若与纤维素分子相连部分带有颜色,可根据带有颜色的深浅来确定是否为可拔染料。
染料母体为重金属络合的活性染料,可视为不可拔涂料。
染整习题及答案

染整习题及答案模拟试题一答案(前处理部分)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烧毛:将原布平幅地通过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达到既烧去绒毛又不损伤织物的加工过程2.脱胶率:(脱胶前织物绝对干重—脱胶后织物绝对干重)/ 脱胶前织物绝对干重3.碱减量:利用碱对涤纶的水解剥蚀作用,赋予其丝绸的风格4.热定形: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在热能和张力的作用下,使产品形态稳定的加工过程5.碱缩:指棉针织物在松弛状态下,用冷、浓烧碱溶液进行处理,使之任意收缩的过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两部分构成。
2.常用退浆方法有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和氧化剂退浆。
3.煮练后棉布的吸湿性常用毛效来衡量。
4.棉织物增白主要有上蓝增白和荧光增白两种方式。
5.烘燥设备有烘筒、热风和红外线三种形式。
6.棉布丝光时烧碱的浓度一般控制在 240~280g/L 。
7.棉织物的丝光是在丝光机上进行,其中以布铗丝光机应用最广。
8.麻类织物的漂白常采用氯—氧漂。
9.羊毛纤维的前处理有选毛、开松、洗毛、炭化、漂白等过程。
10.蚕丝织物的精练又称脱胶。
11.涤纶织物经碱减量后,上染率提高,表观得色量下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烧毛设备是( A )A.气体烧毛机B.铜板烧毛机C.圆铜烧毛机2.羊毛纤维最常用的洗毛方法是( B )A.冷冻洗毛法B. 乳化洗毛法C.溶剂洗毛法3.含有磺酸基的表面活性剂是属于下列哪一类型( A )A.阴离子B. 非离子C.阳离子4.天丝前处理中酶处理的目的是( C )A.去除浆料B.去除天然杂质C.去除绒毛5.对棉织物采用酶退浆表述错误的是( A )A.退浆率高,对纤维损伤大B.退浆率高,去除其他浆料的效果差C.退浆率高,环保无污染6.蚕丝精练加入保险粉的作用是( A )A.提高白度B.软化硬水C.吸附杂质7.蚕丝精练后处理水洗应遵循的原则是( B )A.快速降温B.逐步降温C.室温水洗8.棉织物半丝光的目的是( C )A.提高光?B.提高断裂强度C.提高染色性9.泡化碱作为双氧水的稳定剂,有许多优点,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下列不属于该产品缺点的是( B )A.易擦伤织物B.织物白度较差C.易沾污设备10.氯漂、氧漂、亚漂三种漂白方式,白度最佳的是( C )A.氯漂B.氧漂C.亚漂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后说明原因。
棉氨纶织物剥色及复染工艺研究

又肛 棉 ; 物 色 茂 上 研 安进 : 纶、 u 复 工 仰 匕1 巴 染 艺0 等 J 及 术 乙究 氨 织 从 / , l 剥 几
4 5
襦 氯 纶 织 翱 剿 色 及 复 架 譬 研 究
安 进 李 美真 ( 古工业大学 内 内蒙 蒙古 呼和浩特 005) 1 1 0
的测量平均值见表l 。
表3织物剥 色处理前后 白度 、顶破强 力的 比较
许多或者色斑色次无法直接修色, 具体工艺参考前文。
( )轧增 白剂 : 适 用于 染色 成 品布 的红 光偏 4
重, 别对还原染料 所染 的成 品布 ,中、浅色 时修色 特
从表3 以看 出, 可 剥色 处理后织物 白度 为8 , 0 强力 效果更加 明显 。
维 ,氨 纶不 耐强碱 ,尤其在 高温条 件下 ,烧碱 对氨
纶起 分解作 用 ,故棉氨 纶织 物整 理加 工需尽量 降低
1 剥色原理及 工艺
1 1剥色原理 .
剥色 , 即利 用化 学作 用破 坏纤 维上 的染料 使之
收稿 日期 :21— 22 011— 3
烧碱 浓度 ,且温 度不 宜过 高 。生产 中常常采用 纯碱
强力 ,满足染整加工的需要 。 12剥色处方及工艺 .
12 1 色处 方 . .剥
棉织物剥色一般采用保 险粉——烧碱法 ,而对 于 棉氨 纶织物 来说 , 由于其 中含 有3 ~5 的氨 纶纤 % %
物 的剥 色工 艺进行 了研 究 ,提 出一套 合 理的剥 色及 复染加工 工艺。
损 失很小, 除此之 外, 保险粉剥色一双氧 水漂 白法 , 棉
氨纶织物脱色后不会出现泛黄现象, 加工效果较好 。 1 4后处理 .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专业 2021-12-01 09:21:06 阅读3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剥色原理及技术 1、剥色原理:剥色,即利用化学作用,破坏纤维上的染料,使之不能发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即还原性剥色剂和氧化性剥色剂。
前者常用的有保险粉、雕白粉。
它们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退色和消色的目的。
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被还原成氨基而不能发色。
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如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因而其退色是可恢复的。
后者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
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破坏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如使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
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可导致染料褪色和消色,因而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实现完全剥色,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类剥色剂,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①活性染料的剥色:含金属离子的染料,应首先在多价金属螯合剂溶液中(2g/LEDTA)沸煮,并彻底水洗,之后进行剥色处理。
完全剥色时,通常在碱和保险分中高温处理30min,并充分清洗,然后再次氯酸钠溶液中冷漂。
连续剥色工艺:色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g/L,保险粉30g/L)→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染缸剥色工艺: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g/L)→剥色8道(保险粉15g/L,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IO2、5g/L,堆置45min)。
②硫化染料的剥色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先将其置于还原剂空白溶液(6g/L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使染色织物部分剥色后再重新染色。
情况严重的,需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浅色织物剥色工艺:色疵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g/L,50℃)→703蒸箱(2min)→充分水洗→烘干深色织物剥色工艺:色疵布→轧草酸(15g/L,40℃)→烘干→轧次氯酸钠(6g/L,30℃×15s)→充分水洗→烘干间歇剥色工艺:55%结晶硫化钠5~10g/L;纯碱2~5g/L(或36°Be NaOH 2~5ml/L);温度80~100℃;时间15~30min;浴比1:30~40。
织物的剥色

4.2.4用27.5% 双氧水10L,双氧水稳定剂3L,36°Bé烧碱2L,209洗涤剂1L化500L水,在还原机汽蒸,再五格平平加O煮、皂煮、可浅15%成。
4.2.5用大苏打5-10g/L,汽蒸剥色,水洗皂煮,可浅10-20%成,剥色后色光偏蓝。
4.2.6用10g/L烧碱,汽蒸剥色,水洗皂煮,可浅20%-30%成,色光偏微暗。
2.3 酸性染料的剥色
用氨水(2O到30克/升)、和阴离子润湿剂(1到2克/升),沸煮30到45分钟。在氨水处理前,用保险粉(10到20克/升)在70℃下处理,有助于完全剥色。最后,亦可采用氧化剥色法。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特殊的表面活性剂也有良好的剥色作用。也有采用碱性条件剥色的。
连续剥色工艺示例:
染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克/升,保险粉3O克/升)→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
染缸剥色工艺示例:
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克/升) →剥色8道(保险粉15克/升,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lO 2.5克/升,堆置45分钟)。
2.2硫化染料的剥色
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是把它们在还原剂的空白溶液(6克/升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在重染色泽前达到使染色物部分剥色。严重的情况,须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工艺示例:
浅色示例:
进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克升,50℃)→703蒸箱(2分钟)→充分水洗→烘干。
全部剥色后逐渐降温,充分水洗至净,再用0.5mL/L醋酸,30℃,10min充分中和残留在尼龙上的碱,再用清水洗净。
2.4还原染料的剥色
一般在氢氧化钠和保险粉混合体系中,在比较高的温度下,把织物染料再还原。有时需加入聚乙烯吡咯烷溶液,例如BASF的Albigen A。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染色是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染色可以赋予纺织品丰富多彩的颜色。
然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剥色处理,以便更换颜色或修复染色不均匀的问题。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就是一种常用的剥色技术。
分散染料是一种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这种染料能够在染色过程中经由溶剂分子将其分散到纤维中,从而实现染色效果。
而分散染料剥色方法则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将已经染色的纺织品上的分散染料分散到溶剂中,从而达到剥离染料的目的。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溶剂:根据染料和纺织品的特性,选择具有较强溶解力的有机溶剂。
常用的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醇类和酮类等。
2. 准备剥色溶液:将选定的溶剂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将溶剂倒入容器中。
根据剥色的需要,可适当添加一些助剂,如表面活性剂和酸碱调节剂等,以增强剥色效果。
3. 将染色纺织品浸泡于剥色溶液中:将需要剥色的纺织品浸泡于剥色溶液中,使其彻底浸透。
浸泡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染料的种类和染色的深浅程度。
4. 清洗纺织品:将浸泡过的纺织品取出,用清水充分冲洗,以去除剥色溶液中残留的染料和溶剂。
如果剥色效果不理想,可重复进行浸泡和清洗的步骤。
5. 干燥纺织品:将清洗干净的纺织品进行自然或人工干燥,待其完全干燥后,剥色过程即可结束。
分散染料剥色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剥色效果好:分散染料剥色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已染色的纺织品上的染料剥离,使其恢复到原始的颜色或无色状态。
2. 适用范围广:分散染料剥色方法适用于各种纤维材料,包括棉、麻、毛、丝等。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染料,也能够取得较好的剥色效果。
3. 操作简便:分散染料剥色方法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和进行适当的浸泡和清洗即可。
4. 对纺织品的损伤较小:分散染料剥色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进行剥色,对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和手感影响较小。
染部常用助剂性能用途简介染色织物的剥色、回修技术

染部常用助剂性能用途简介日期:07-01-08 14:46:50 编辑:亚洲纺织联盟网匀染剂O【同类产品名称】平平加O-25,X-102等【化学成分】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类型】非离子【H L B 值】16~17(理论值,供参考)【技术指标】外观:白色片状物色泽:≤30,Pt-Cop H 值:5.5~7.0(1%水溶液)浊点:91.0~96.0℃(0.5g匀染剂O溶于5%NaCl溶液)钙皂分散力:≥30.0g水份:≤1.0%【性能与应用】1、在印染工业中,用途非常广泛,用作直接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性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匀染剂,亦可用作扩散剂、剥色剂,一般用量0.2~1g/L,效果显著,增加染色牢度,显色鲜艳均匀。
并能去除染料分散集结在织物上的污垢,提高ABS-Na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力,减轻织物的静电效应。
2、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作净洗剂,特别易于除去表面油污,有利于下道工序的加工。
还可作增溶剂(光亮剂)。
3、在玻璃纤维工业中,作乳化剂,制出细腻均匀的润滑油乳液,降低玻璃丝的断头率,杜绝起毛现象。
4、在一般工业中,作o/w乳化剂,对动、植、矿物油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制成乳液极为稳定。
例如用作涤纶等合成纤维纺丝油剂的成分;在乳胶工业和石油钻井液中作乳化剂;本品对硬脂酸、石蜡、矿物油等物具有独特的乳化性能;是高分子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5、在农业中,作浸种的渗透剂,提高农药的渗透能力和种子发芽率。
【包装与贮运】20kg编织袋包装。
本产品无毒,不易燃,按一般化学品贮存和运输。
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号类属物化性能用途应用方法1001防沾色剂无色透明液体,非离子型,易溶于水主要用于各类毛织物在湿整理过程中,防止染料的沾色。
本品是一种通用型防沾色助剂,可用于各类毛织物的洗缩、柔软、丝光整理等工序中,特别是在丝光整理和柔软工艺中,使用本品可明显的减少沾色,同时对手感没有影响。
在整理浴中,加入Montelai- 1001 2-4g/l (浴比:20-5 0: 1 )1002防沾色剂无色透明液体;阴离子型;易溶于水主要用于各类毛织物在湿整理过程中,防止染料的沾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一、剥色原理及技术1、剥色原理:剥色,即利用化学作用,破坏纤维上的染料,使之不能发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即还原性剥色剂和氧化性剥色剂。
前者常用的有保险粉、雕白粉。
它们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退色和消色的目的。
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被还原成氨基而不能发色。
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如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因而其退色是可恢复的。
后者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
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破坏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如使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
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可导致染料褪色和消色,因而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实现完全剥色,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类剥色剂,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①活性染料的剥色:含金属离子的染料,应首先在多价金属螯合剂溶液中(2g/LEDTA)沸煮,并彻底水洗,之后进行剥色处理。
完全剥色时,通常在碱和保险分中高温处理30min,并充分清洗,然后再次氯酸钠溶液中冷漂。
连续剥色工艺:色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g/L,保险粉30g/L)→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染缸剥色工艺: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g/L)→剥色8道(保险粉15g/L,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IO2、5g/L,堆置45min)。
②硫化染料的剥色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先将其置于还原剂空白溶液(6g/L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使染色织物部分剥色后再重新染色。
情况严重的,需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浅色织物剥色工艺:色疵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g/L,50℃)→703蒸箱(2min)→充分水洗→烘干深色织物剥色工艺:色疵布→轧草酸(15g/L,40℃)→烘干→轧次氯酸钠(6g/L,30℃×15s)→充分水洗→烘干间歇剥色工艺:55%结晶硫化钠5~10g/L;纯碱2~5g/L(或36°Be NaOH 2~5ml/L);温度80~100℃;时间15~30min;浴比1:30~40。
③酸性染料的剥色:用氨水(20~30g/L)和阴离子润湿剂(1~2g/L),沸煮30~45min。
处理前,用保险粉(10~20g/L)在70℃下处理,有利于完全剥色。
亦可采用氧化剥色法。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可有良好的剥色作用,也可采用碱性条件剥色。
真丝绸剥色工艺:还原剥色漂白(纯碱1g/L,平平加O 2g/L,保险粉2~3g/L,60℃,30~45min,浴比1:30)→预媒处理(FeSO4、7H2O 10g/L,50%次磷酸2g/L,甲酸调 PH =3~3、5,80℃×60min)→漂洗(80℃×20min)→氧化剥色漂白(35%双氧水10mL/L,NaSiO3.5H2O 3~5g/L,70~80℃,45~90min,PH=8~10)→清洗羊毛剥色工艺;尼凡丁AN4%;草酸2%;30min内升温至沸,保持20~30min,然后清洗。
尼龙剥色工艺:36°NaOH 1%~3%;平平加O 15%~20%;合成洗涤剂5%~8%;浴比1:25~30;98~100℃;20~30min(至全部脱色为止)。
全部脱色后逐渐降温,充分水洗,再用0、5ml/L醋酸,30℃处理10min,充分中和残留在尼龙上的碱,再水洗。
④还原染料剥色一般在氢氧化钠和保险粉混合体系中,在较高温度下,对织物上的染料进行再还原,有时需要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例如BASF的ALigen A.连续剥色工艺:色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g/L,保险粉30g/L)→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间歇剥色工艺:平平加O 2~4g/L;36°NaOH 12~15mL/L;保险粉5~6g/L;70~80℃;30~60min;浴比1:30~40。
⑤分散染料剥色:在聚酯纤维上进行分散染料的剥色方法有:⑪用雕白粉和载体在100℃和PH值4~5下处理,若在130℃处理,效果更显著。
⑫用亚氯酸钠和甲酸在100℃和PH 值3.5的条件下处理。
要达到最佳效果,最好的方法经⑪处理后,再进行方法⑫处理,处理后尽可能套染黑色。
⑥阳离子染料的剥色:在晴纶上进行阳离子染料剥色,通常有下列办法:在含有5ml/L单乙醇胺和5g/L氯化钠的处理浴中,沸煮1小时;清洗干净后,在含有5ml/L次氯酸钠(150g/L有效氯)、5g/L硝酸钠(腐蚀阻止剂)、PH值4~4、5的处理浴中漂白30min;最后用亚硫酸钠(3g/L)于60℃处理15min或用1~1、5g/L保险粉于85℃处理20~30min,并清洗干净。
采用净洗剂(0、5~1g/L)和醋酸的煮沸液,在PH值为4时处理染色织物1~2小时,也可达到部分剥色效果。
⑦不溶性偶氮染料的剥色:用5~10mi/L 38°烧碱、1~2ml/L热稳定性分散剂和3~5g/L保险粉进行处理,外加0、5~1g/L蒽醌粉末作指示剂。
若保险粉和烧碱足够,蒽醌会使剥色液变红;如剥色液转变为黄色或棕色,则必须进一步加烧碱和保险粉。
剥色后的织物应充分清洗。
⑧涂料的剥色:涂料很难剥除,一般只能采用高锰酸钾予以剥浅。
工艺色疵布→轧高锰酸钾(18g/L)→水洗→轧草酸20g/L,40℃)→水洗烘干3、常用整理剂的剥除:①固色剂的剥除:固色剂Y可用少量纯碱和平平加O予以剥除;多胺阳离子型固色剂可用醋酸沸煮的方法予以剥除。
②硅油及柔软剂的剥除一般柔软剂可洗涤剂清洗的方法去除,有时也采用纯碱加洗涤剂的方法;有些柔软剂需采用甲酸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去除。
硅油较难去除,但采用特殊的表面活性剂,采用强碱性条件下沸煮的方法可以去除大多数硅油。
硅油和柔软剂的去除方法及工艺条件必须经小样试验。
③树脂整理剂的去除树脂整理剂一般采用轧酸蒸洗的方法去除,其典型的工艺是:浸轧酸液(盐酸1.6g/L)→堆置(85℃×10min)→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采用此工艺在连续平板履带练漂机上可剥去织物上的树脂。
二、色光修正原理及技术1、色光修正原理染色织物色光不符合要求时,需要进行修正。
色光修正依据是余色原理。
所谓余色,即指某两种颜色有相互小件的特性,称互为余色。
例如:红-绿、橙-蓝、黄-紫。
如果某块织物红光太重,就可以加入少量的绿色染料来消减。
但是余色只能用来微量地调整色光,如果用量太大,反而会影响色泽深度及鲜艳度,一般用量在1g/L左右。
一般,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较难回修;还原染料染色织物回修方便;硫化染料染色织物回修时,色光较难控制,一般用还原染料加减色;直接染料染色织物可用加色回修,但用量应低于1g/L.2、常用色光修正方法①水洗:适用于染色成品布,其色光略深,浮色较多,水洗皂洗牢度不太理想的回修布修色;②浅剥:参照染料剥色工艺,但条要比正常剥色工艺温和;③轧碱蒸洗:适用于对碱敏感的染料,大多用于活性染料,如用活性黑KNB 拼成的染色布色光偏蓝,则可通过浸轧适量的烧碱,辅以汽蒸平洗的方法达到蓝光改浅的目的;④轧增白剂:适用于染色成品布的红光,特别对还原染料所染的成品布,色泽为中、浅色时更为有效,正常的色光萎暗可考虑复漂,但应以双氧水漂白为主,以避免不必要的色变;⑤涂料套色等。
3、色光修正工艺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减色法。
①在还原皂洗机的前五格平洗槽,分别加1g/L平平加O沸煮,再进行平洗,一般可浅15%;②在还原皂洗机的前五格平洗槽,分别加1g/L平平加O和1ml/L冰醋酸,常温过机,使橙光浅10%左右。
③再还原轧槽中浸轧0、6ml/L漂水,常温过蒸箱,前二格水洗槽不放水,后二格水洗,最后一格热水洗,再皂煮,可浅20%。
漂水浓度不同,剥色深浅不同,但色光略萎。
④将27、5%双氧水10L,双氧水稳定剂3L,36°烧碱2L,209洗涤剂1L加入500L 水中,经还原机汽蒸,再经五格平平加O煮、皂煮,染色物可浅15% 。
⑤用大苏打5~10g/L,汽蒸剥色,水洗皂煮,染色物色泽可浅10%~20%,剥色后色光偏蓝。
⑥用10g/L烧碱汽蒸剥色,水洗皂煮,染色物色泽可浅20%~30%,色光偏萎暗。
⑦用过硼酸钠20g/L汽蒸剥色,染色物可浅10%~15%⑧卷染机内用27、5%双氧水1~5g/L,70℃运行2道,取样,依据深浅度来控制双氧水浓度和道数。
如墨绿色走两道,染物色泽可浅10%~50%,色光变化不大。
⑨250L水中加250mL漂水,在卷染机内常温走2道,染物可剥浅10%~15%。
⑩染物在卷染机内加平平加O及纯碱进行剥浅。
三、染疵回修工艺举例1、晴纶织物色花处理示例浅色色花:⑪工艺流程织物、1227、醋酸→30min升至100℃,保温30min→60℃热水洗→冷水洗→升温至60℃,投入染料、醋酸,保温10min→逐渐升温至98℃,保温40min→逐渐降温至60℃→出布⑫剥色配方/%1227 ——2醋酸——2、5浴比——1:10⑬复染配方/%阳离子染料(折算原工艺配方)——20醋酸——3%浴比——1:20深色色花⑪工艺流程织物、次氯酸钠、醋酸→升温至(100℃×30min)→降温水洗→亚硫酸氢钠→60℃×20min→温水洗→冷水洗→60℃投入染料、醋酸→逐渐升温至100℃,保温40min→逐渐降温至60℃→出布⑫剥色配方/%次氯酸钠——20醋酸——10浴比——1:20⑬脱氯配方/%亚硫酸氢钠——15%浴比——1:20⑭复染配方/%阳离子染料(折算原工艺配方)——120醋酸——3浴比——1:202、锦纶织物色花处理示例轻度色花当色花深浅度相差为染物本身深度20%~30%时。
可用5%~10%的平平加O同浴染色,在80~85℃保温,待染液深度达到染色深度的20%左右时,再慢慢升温到100℃,使染料尽可能被纤维吸净。
中度色花中度色花可采用部分减色法再加染到原来深度。
配方/%NaCO3 ——5~10平平加O ——10~15浴比——1:20~1:25温度——98~100℃时间——90~120min织物减色后先用热水洗,再用冷水洗净,最后进行染色。
严重色花:工艺处方/%36°NaOH 1~3平平加O 15~20合成洗涤剂 5~8浴比 1:25~1:30温度 98~100时间 20~30(至全部脱色为止)全部剥色后逐渐降温,充分水洗,再用0、5mL醋酸、30℃×10min充分中和残留的碱,用清水洗净后重新染色。
有些颜色剥色后不宜再染原色,因为其剥色后织物底色变成浅黄色,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染其它色。
例如:驼色全剥色后,底色呈浅黄色,若再染驼色,色光灰暗;若采用普拉红10B,调以少量嫩黄,改染成妃色,色光可保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