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徕卡M口镜头详谈
七工匠发布新款徕卡M口50mmF1.1镜头

对 焦 与 多达 1 2 片 圆形 光 圈 。值 得 注 意 的是 ,V e l v e t 8 5 mm F 1 8
镜 头 同 时也 支持 1 : 2 的 微 距 拍 摄 模 式 ,最 近 对 焦 距 离 为 0 2 4 m。
据 悉 ,新 款 镜 头 将 以索 尼 a 、索 尼 E 、佳 能 、 尼 康 、 富 士 、宾
得 、 三 星 、 M4 / 3 等 多种 卡 口版 本 发 售 ,其 售 价 为4 9 9 9 5 美 元
( 约3 4 0 6 元 人 民 币 )。
梅 耶发 布 新 款I y d i t h 3 0 mm 1 7 3 . 5 镜 头
德 国 著 名 光 学 厂 商 梅 耶 近 日在 众 筹 网站 K i C k s t a r t e r 上 正 式 推 出了新款 L y d i t h 3 0 mm F 3 . 5 饼 干 镜 头 ,并 给 予 了 其 公 司 历 史 上 成 像 最 锐 利 、 反 差 最 大 镜 头 的
和2 7~6 0 0 m m. .新 镜 采 用 1 1 组1 6 片 光学 结 构 ,内 置7 片 光
圈叶 片 和可 补 偿2 5 档 快 门速 度 的 防 抖 系 统 。 而 得 益 于 H L D 对 焦 马 达 ,镜 头 的 整 体 体 积 得 以 大 大 减 小 。 据 悉 ,腾 龙 新 款 1 8~4 0 0 mm F 3 5~6 3 Di ⅡV C HL D 镜 头售价为6 4 9 美元 ( 约 4 4 3 8 元 人 民 币 ),计 划 于7 月 底 上 市 销 售
・
L e n s b a b y 发 新 款 V e l v e t 8 5 am r F 1 . 8 微 距 镜头
徕卡M9主要参数

徕卡M9主要参数数码相机类型:旁轴数码相机有效像素数:1800万液晶屏尺寸:2.5英寸存储卡类型:SD卡/SDHC卡快门速度:32-1/4000秒尺寸:139×37×80mm电源:锂离子充电电池(3.7VD...传感器类型:CCD最高分辩率:5212×3472微距对焦范围:视镜头而定快速定位:基本参数镜头闪光灯快门曝光控制拍摄性能取景及显示存储格式其他特性环境参数徕卡M9基本参数数码相机类型旁轴数码相机有效像素数1800万最大像素数1850万最高分辩率5212×3472传感器类型CCD对焦方式视镜头而定徕卡M9镜头实际焦距视镜头而定mm微距对焦范围视镜头而定光圈范围视镜头而定相机闪光灯内置徕卡M9快门快门类型电子控制焦平面快门、B门曝光模式程序自动曝光、手动曝光曝光测光多区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白平衡预设自动、7种预设,手动白平衡自拍功能支持12秒或2秒延时德语,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 日语, 简体中菜单语言文, 繁体中文, 俄语徕卡M9取景及显示液晶屏类型TFT LCD显示屏液晶屏象素23万徕卡M9存储格式存储卡类型SD卡/SDHC卡查看闪存卡报价锂电池、电池充电器、机身盖、USB连线、背带、随机附件CD-ROM、说明书连接类型USB 2.0颜色黑色, 银色重量585.0g三脚架螺孔1/4"标准徕卡M9环境参数工作湿度<85%存储温度-20-60℃以上参数仅供参考,产品以实物为准。
如参数不全或有误,欢迎您帮我们添加与纠正!>>位于德国索姆斯镇的徕卡股份公司(Leica Camera AG)推出了一款新的相机-- 徕卡M9,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带全画幅24 ×36 mm传感器的联动测距数码相机。
作为世界上最紧凑的全画幅相机,徕卡M9沿承了徕卡联动测距系统和其他装置的传奇性传统。
在过去50多年中,徕卡不断采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对M系列相机进行技术改进。
徕卡:LeicaM机身、镜头部件名称

徕卡:LeicaM机身、镜头部件名称
呵呵,相信绝大多数徕友,都不能完全叫出自己M机身每个部件的名称,有时交流起来(尤其是机器出现故障)时难以描述,macg4版主整理了常见的M机身名称并配以图片,希望能够对徕友有所帮助。
机身:Leica M4
第一部分:Leica M 正面及镜头
链接:徕卡教室:Leica M 机身、镜头部件名称
Leica M机身讨论区
1.Leica M 低盖扣
2.Leica M 自拍扳手
3.Leica M 镜头锁
4.Leica M 背带扣
5.Leica M 回片锁
6.Leica M 上盖
7.Leica M 拍摄格数计数器
8.Leica M 快门键及护圈
9.Leica M 快门线口
10.Leica M 快门上弦及卷片扳手
11.Leica M 快门速度调节盘
12.Leica M 测距窗
13.Leica M 标准闪灯接座
14.Leica M 生产编号
15.Leica M 线框采光窗
16.Leica M 回片摇臂
17.Leica M 取景窗
18.Leica M 镜头卡口
19.Leica M 取景器线框切换扳手
20.Leica M 景深标尺及焦点只是对正标
21.Leica M 调焦环及标尺
22.Leica M 光圈环
23.Leica M 光圈值对正标
24.Leica M 滤镜螺丝接口
25.Leica M 镜头编号。
莱卡m8说明书

莱卡m8说明书篇一:徕卡近年新镜头徕卡APO-Summicron-M 50/2 ASPH. 综述20XX年5月10日,徕卡宣布推出拥有F2.0超大光圈的M 卡口定焦镜头:APO-SUMMICRO N-M 50/2.0 ASPH预计8月开始销售,推荐价格为700,000日元。
该镜头采用特殊研制的玻璃和复消色差设计,能够将像差减少到最小,MTF实验证明,使用该镜头拍摄的画面拥有超过50%的对比度。
该镜头基于1979年发售的Summilux 50为版本设计,采用浮动镜组,8片5组的镜头结构。
为了实现APO其中3 片为异常低色散镜片2片为高折射率镜片。
最近对焦距离0.7m,放大倍率1:11.3,最小光圈为F16,采用11片光圈叶片。
主要规格指标以下曲线图分别为MTF畸变和暗角:详细规格伸缩调板镜头类型发布日期厂家推荐价格焦距最大光圈最小光圈视角(对角)视角(水平)视角(垂直)镜头结构非球面镜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最大放大倍率滤镜口径镜头卡口防抖颜色尺寸重量备注标准镜头20XX-05-10 7,195.00 (美元)50mm f/2 f/16 47° 40 ° 27 ° 8 片/5 组1 片11 片70cm 0.088 倍39mm Leica M 否黑色53 x 47mm 300g金属镜筒,金属卡口总评个人感觉机械做工超越50lux,堪比50noct,光圈环和对焦环的手感是leica现代M镜登峰造极之作,无愧其变态的价格。
优点因为M9MRG三点感光全灰度的特性,APO50彪悍的解析度为M9M超高的分辨率提供了相当的保障,此二物为世间绝配。
在M9上与50luxE46对决,光圈2 4 5.6 均在色散、解析度、高光边缘反差等关键素质上略胜一筹,考虑到现在M镜变态的巅峰素质,实属可贵。
散景规整、细腻、层次浓郁,细品很有味道。
缺点相较50lux和50cron的价钱,挡在你和APO50之间的鸿沟还是有的,毕竟四万大洋对于一只50标准速度镜头来说……你懂的。
传奇的徕卡M系列镜头

Leica徕卡M 系列镜头APO-SUMMIC RON-M 75mm f/2 ASPH.无论白天或黑夜,远景或近景,徕卡Summ icron镜头设定了新的光学标准。
高速的中远焦镜头紧凑、便携成为理想的选择。
特别适合近摄和自然背景下的自然光人像摄影。
大光圈、浅景深,拍摄主体的局部被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尽管在最大光圈下,影像的所有细节和色彩都有极佳的表现力。
顶尖的技术功能:浮动镜片、非球面镜片、和负消色散的校正有机地融汇于紧凑的镜身内。
APO-SUMMIC RON-M 90mm f/2 ASPH.首次将复消色差和非球面镜片两种技术组合在一只镜头上是该镜头独一无二的特点。
五枚镜片中的两片采用高折射率光学玻璃制造,另两枚则采用了反常局部色散光学玻璃。
镜头的明锐度和分辨率在全开光圈时也十分优秀,渐晕现象极低,这些特性使之在各种拍摄领域- 诸如肖像摄影、报道摄影或影室摄影都达到了最完美的境地。
而且,其紧凑的设计和高速性能也使得该镜头十分适合于手持拍摄。
APO-TELYT-M 135mmf/3.4 ASPH.这只远摄镜头在各方面毫无折衷,在全开光圈时提供了杰出的成像质量,而且收缩光圈也不会使其成像质量有太多提高。
渐晕现象达到了最低限,只是有极轻微的畸变。
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也可以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反差。
该镜头是徕卡M型焦距最长的镜头,能够拍摄距离相当远的物体。
在拍摄具有典型远摄效果的风光摄影作品时前景和背景都被明显地压缩了。
另外一个优势是可以在适当的距离处拍摄满幅画面的人像特写,而被摄主体不会受到干扰。
ELMAR-M 50mm f/2.8这是一只非常紧凑的镜头,可以收缩后紧贴着机身,继承了早期徕卡相机传奇般的Elm ar镜头的传统。
LeicaMSummicron50mmF2.0——最出色、最佳入门Leica镜头

LeicaMSummicron50mmF2.0——最出⾊、最佳⼊门Leica镜头Leica M Summicron 50mm F2.0——最出⾊、最佳⼊门Leica镜头[50/2 Summicron] 出了⾮常多的版本,容易让⼈搞混。
许多⼈认为这个summicron是所有品牌50mm镜头⾥最好的,因此它也⼴泛成为其它50mm镜头⽤于测试和⽐较的标准镜头。
----- 第⼀版 1954-1987年⽣产的银⾊缩头。
表现虽好,但还是不如后期镜头。
因为机⾝的设计问题,⽤于M5和CL机⾝时不能缩头。
7⽚镜,前镜⽚的镀膜⾮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40英⼨。
----- 第⼆版 1956-1968年银⾊Rigid,有少量特别定制的⿊⾊版本。
从审美上考量,这款镜头的外观⾮常漂亮,因此⽤家和收藏家都追捧它。
⼏年前,⼀个⽇本的摄影杂志测试了这款镜头,认为它是所有50 summicron⾥⾯清晰度(折衷了反差)最⾼的。
它曾经被认为与第⼀版的summicron有着相同的光学设计,但是现在已经被证实两个镜头的确存在⼀些不同之处。
7⽚镜,前镜⽚的镀膜⾮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40英⼨。
----- 第三版 1956-1968年银⾊DR(Dual Range)版。
这是第⼆版改制的具有特殊近摄功能。
据美国最著名的(可惜已经停刊)摄影杂志“现代摄影”的测试,这⽀50 DR是所有曾被测试镜头中清晰度最⾼的。
同样是7⽚镜,所有M镜头⾥它的近摄能⼒最强。
虽然多数“专家”称它的光学设计与Rigid相同,但是许多经验丰富的DR⽤家却宣称两⽀镜头的表现有区别,并相信是因为它们的光学设计不同所造成的。
由于多了⼀个架眼镜的平台,DR没有Rigid那么外观迷⼈。
尽管如此,它还是受到⽤家的追捧。
前镜⽚的镀膜⾮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
DR镜头有两组的对焦范围,因此命名“Dual Range”(简称DR)。
DR只能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装上机⾝。
LeicaSummicron502M镜头

LeicaSummicron502M镜头Leica Summicron 50/2 M 50周年翻译整理⾃2003年10⽉本⽂整理翻译⾃著名权威Leica测评家Erwin Puts先⽣的Leica Summicron-M 1:2/50mm: 50 years at the leading edge⼀⽂,本⼈已获得原作者同意授权,仅限于⾊影⽆忌⽹站浏览和个⼈参考⽤途,如需引⽤转载需经本⼈同意并请注明作者和译者。
历史Leica Summicron 50/2 M设计问世于1953年,甚⾄早于Leica M的诞⽣(1954年)。
Summicron 50的设计起源于1943年发明的Summitar 50,Summitar的设计和光学质量受到有限品种的光学玻璃所制约,难以达到令⼈满意的效果,不得不采⽤另类的折衷办法,包括将⼀个镜⽚从中劈开为两个独⽴镜⽚以使⼊射光能得到更⼤的折射⾓(be bend more smoothly when traveling through the glass)。
在Summitar的设计中,最前端的镜组由两⽚胶合镜⽚组成,其中第⼀⽚镜⽚被分割成两个独⽴镜⽚(间距0.78mm),由于采⽤的BK7玻璃折射率太低(too low index of refraction),1947年,新的设计将第⼀个镜组采⽤了SK2玻璃以得到更⾼的折射率。
1949年,最终的设计将第⼀⽚镜⽚的间距改为0.28mm并采⽤了英国的Chance兄弟所新发明的⾼折射率玻璃(1.69100),这种被称为SBC的光学玻璃有轻微的放射性。
1954年,在Leitz和Schott的光学玻璃⼿册上,⼀种具有同样⾼折射率⽽且没有放射性的新品种出现了,这就是著名的LaK9玻璃。
Summicron的第⼀代拥有较⼤的卡⼝座和相对较窄的前镜筒,因为它被设计⽤来搭配在即将问世的Leica M上。
甚⾄在1952年,Leitz就已经开始着⼿设计Summicron 的第⼆代,这就是于1956/57问世的Summicron Rigid。
Leica_M镜头

Leica M镜头,他们的灵魂和秘密---------序--揭秘徕卡---------众所周知,尽管徕卡镜头十分小巧,却能生成极佳的图像。
在多年持续不断地计算、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为什么徕卡M系镜头的素质仍然能不断获得提升?在徕卡的市场专家看来,这些新的改进远远超越了徕卡过去的成就。
在这本小册子里,荷兰新闻摄影家Erwin Puts将阐述造就徕卡M系镜头奥妙所遵循的准则,以及徕卡的优秀的光学设计师们是如何运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专精的技术不断地将徕卡镜头的性能推向更高的极致的。
作者同样十分关注一个众多徕卡迷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徕卡的老M系镜头是不是比目前在产的M系镜头更加出色?它们在反差,轮廓的锐利和分辨率等方面表现是不是更好?凭借多年的测试经验和对徕卡的了解,作者对比测试了一系列镜头的表现。
除了定性描述外,作者还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和测试曲线图。
对这些图表和曲线的说明将使人们更容易读懂它们。
Erwin Puts从1968年开始他的摄影生涯,同时对摄影科技也颇有研究,虽然他在大学学习的是工商管理。
从1989年起,他开始和徕卡合作。
自1992年以来,他已经在世界各地发表了30多篇文章。
在这些文章中,他探讨了徕卡的历史以及徕卡相机及其镜头的技术特点。
他工作的核心是撰写镜头测试报告。
他进行的这些测试非常的严格细致,赢得了竞争对手的肯定。
在测试中,他将光学参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界定了镜头光学性能的极限并综合分析与不同胶片材质配合时的性能特点。
对许多读者而言,这本小册子将揭开许多徕卡的奥秘,从而使他们了解徕卡M系镜头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希望您能在阅读中得到乐趣!Ralph Hagenauer市场部徕卡相机公司---------跋Max Berek小传---------徕卡的传奇由Ur-leica的设计师Oskar Barnack开创。
1924年,Ernst Leitz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将Ur-Leica投入商业化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ica徕卡M口镜头详谈Leica Summilux 35/1.4 ASPH+Summicron 50/2,24K 黄金打造的皇家定制镜头。
(文莱国王定制的礼品镜头,特殊序列号HB-000开头(类似试制产品),绝对没有公开发售,只有做过文莱国王贵宾的人才可能拥有。
这两支镜头与其他LEICA金机金镜不一样,它整个表面都是包裹了厚重的24K黄金,连对焦环、镜头卡口全部都用了24K黄金,据我所知,其他黄金版的LEICA 相机镜头都没有如此奢华,大部分是镀金,不是包金。
)原作者——SteveGandy这篇介绍徕卡M口镜头的文章可以说非常主观,你可以为里面的每一个观点找到相反的论据。
也就是说,文章仅从个人角度谈论了不同年代版本的徕卡镜头,因此不要错把它当作你挑选徕卡镜头的指南或百科大全。
文章中引用的一些论据是出自“Pervan Hasberoeck”(一位非常著名的徕卡书作者)。
如果你曾大量查阅有关徕卡的书籍和讨论,你就会明白所谓徕卡的专家们也并不总是意见一致。
最奇怪的是每个读者还真把专家们的意见很当一回事。
无论哪款Leica M镜头都绝对能够展现你的摄影能力,问题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资历去驾驭。
Leica M卡口广角镜头篇(一):[12/5.6Heliar福伦达超广角非球面] 2000年9月面市的、135旁轴系统里最广的镜头;有黑色和银色选择,不能联动测距,最小光圈f/22,配有优质的非球面取景器和外置黑色金属遮光罩。
配件还包括77mm的滤镜接圈和外置水平仪。
镜头为徕卡SM口(螺口),用在M机身上需要加一个BM(M口)的转接环。
[15/4.5Heliar Aspheric福伦达] 1999年由Cosina生产,性价比极高,而且是目前唯一的LTM口镜头,需要转M口接环才能用于M 机身。
[15/8Hologon 蔡斯] 1972年至1976年生产的徕卡M 口镜头,根据“Pervan Hasberoeck”的书,一共才生产了350支,因此极其稀有。
一支成色新、含原包装盒的这支镜头最高曾卖到15000美元。
因此,这是一支不能用来拍照的镜头,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
[15/11-22Panomigon] 法国1999年生产的f/11镜头配有固定的f/22最小光圈,售价不可思议——相当于两只福伦达的15/4.5 asph镜头,也许我遗漏了什么,反正这样的高价,我看不出选择这支慢速镜头的理由。
[16/8Hologon Contax G镜头改装] 市面上冒出很多用Contax镜头改装的M口镜头,它们改装后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最好能在购买前先试用。
这支Hologon镜头的表现当然很优秀,但是改装M接口的做法很可笑,因为将它用在ContaxG机身上岂不更加实惠?何况与G机身一起还能得到无法从M机身获得的某些功能。
[21/2.8Asph.] 这支非球面镜头1997年推出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大概是所有徕卡21mm镜头中表现最优异的一支。
令人欣慰的是它只比老款的镜头大一点点,有黑色银色两种选择。
老款的21/2.8Elmarit(1982-1997)已经停产,只有黑色M口,用于M6上可以TTL测光。
过去,许多人更愿意选择轻巧的21/3.4,但是因为它与老款的21/2.8的光学表现相当接近,因此它们各有无数的忠实支持者。
---- 早期的版本最近对焦距离16-28英寸内无法测距---- 新版本最近测距对焦是28英寸[21/4Super-Angulon] 1958-1963年生产,银色M口和螺口,其中M口镜头都是由螺口镜头加佩后组接环而成,因此也可以变成螺口镜头用在L机身上。
[真遗憾]其它的M镜头怎么不按这种设计生产了呢?这款镜头的评价在所有徕卡21mm镜头里是最差的,不过收小光圈至f/8后就能有不错的表现了。
此镜因为有过长的镜身后组而无法在M6上测光。
二手的镜头多见有镜片灰雾,其特殊尺寸的后镜盖和遮光罩市面少见。
[21/3.4Super-Angulon] 1963-1980年生产,只有M口,同样用在M6上无法测光,因其比21/2.8轻巧,故此许多人喜欢它。
这是支解像力很高的镜头,在非球面的21/2.8 asph 推出之前,21/3.4曾经被许多人誉为徕卡21mm镜头中最优秀的一支,直到现在仍然有些人坚信这一点。
---- 银色版---- 黑色版,根据Per vanHasbroeck的书,有改进镜头的设计---- 黑色版,为了用于M5而切掉部分后组镜框,因此可以测光,编号自:2473251起[21/2.8Contax G改接口]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Contax16/8改装M口的版本?同样的忠告。
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镜头,可以与徕卡最好的21mm镜头媲美,但是除非你患上严重的恋蔡斯情结,否则还是选择徕卡21/2.8 Asph.的好,否则简直是浪费钱。
Leica M卡口广角镜头(二)[21/2.8Kobalux aka Bower aka Adorama] 制作良好的银色镜头,配有取景器,非常轻巧,价格合理,需要M 口的转接环才能使用。
[21/4Color Skopar福伦达] 2000年推出的多层镀膜、螺口、轻巧的广角镜头。
配有明亮的取景器,不寻常的近摄能力,以及从无穷远到近距离的极其快速对焦能力。
用家的评价很高,是所有21mm镜头中性价比最高的。
[21-35f/3.4-4 Konica M] 用于Konica Hexar RF,2002年3月推出市场的双焦段镜头限量生产了800个,配有21mm取景器,市价约为1550美金。
[24/2.8Asph.] 1997年推出的锐利、昂贵的镜头,只有黑色。
配售的24mm取景器是所有24mm旁轴取景器中最好用的一个,你可以买一个配合其它品牌的24mm镜头使用。
许多摄影人选择24mm作为他们最常用的广角镜头。
如果你只需要一支广角镜头的话,我投这支24mm一票。
[25/4Skopar福伦达] 1999年生产的LTM 口镜头有极高的性价比,当然也需要M口接环才能用。
[28/1.9Ultron Aspherical 福伦达] 2000年产的徕卡螺口,7组9片设计,最近对焦0.7m,46mm口径,有黑色和银色,是所有旁轴系统里最快的28mm镜头。
[28/2.0Summicron Asph.] 2000年产,大概是目前为止最好、最锐利的徕卡28mm镜头了。
[28/2.8Summicron Elmarit] 徕卡共生产了四个版本的28 elmarit,每一个版本都比前一版有所改进。
---- 第一版1965-1972,黑色9枚镜片,德产,后组太长无法在M5、M6上测光。
---- 第二版1972-1979,黑色加产,8片镜,可以在M5、M6上测光。
---- 第三版1979-1993,黑色,对焦时镜筒不转,8片镜,E49,其光学表现比前期镜头有极大的提升。
---- 第四版1993年至今,E46,8片镜。
[28-35-50/4Tri-Elmar-M Asph.] 1998年生产的第一支徕卡旁轴三焦镜头,黑色和银色,尺寸大致与90/2.8Tele-Elmar 相当。
它是目前在产最昂贵的28-50mm变焦镜头,也因其昂贵的售价、杰出的设计和稀少的产量,在未来它必将成为收藏品。
银色版在2000年已经停产。
我个人更喜欢用定焦镜头。
[28/2.8Rokkor] 1982-1985年为Minolta CLE生产,多层镀膜,比现产的徕卡28Elmarit更轻巧。
它的光学素质当然不如徕卡的Elmarit那么出色,但是价格只有其一半。
仔细观察会发现该镜片边缘的镀膜会有难看的白色斑点,只要不严重就不会影响画质。
[28/3.5Kobalux aka Bower akaAdorama] 制作良好的银色镜头,配有取景器,非常轻巧,价格也合适,不过又是螺口的。
35mm-43mm镜头[35/1.2Nokton Aspherical福伦达] 2002年推出的徕卡M口镜头,是目前光圈最大的35mm镜头。
[35/1.4Summilux] 1961-1997年生产,最早期的银色版是了不起的杰作,你无法想象它的工艺有多么棒直到你亲眼见到为止。
后起的黑色版就“轻”了一点。
这款镜头的光学设计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尽管它被认为没有35mmSummicron锐利,但是它给作品带来的光彩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
这支镜头在40年里不断生产,根据资料从来没有改变过原有的光学设计。
但是,根据Per vanHasberoeck的著作,从1966年的编号2166702起,这支镜头的光学表现发生了明显的提升,这显然是因为重新设计了的原因。
下列35mmsummilux的产量很少,且已经停产,都将会成为今后的收藏品。
---- 银色版,极高的工艺,加产有眼镜用于M3,但也适用于所有M机,最近对焦26英寸。
---- 银色版,极高的工艺,加产无眼镜用于M2,最近对焦40英寸。
---- 黑色铝制,加产,镜筒上无“35”标记,从编号2166702起有新的光学设计。
---- 黑色加产,镜筒上无“35”标记,对焦环上没有无穷远锁。
---- 黑色,镜筒印有“35”标记---- 钛色,配合M6钛而限量生产,未来的收藏品。
[35/1.4Asph. Aspherical] 1991年生产至今,有银色、黑色、钛色。
这支镜头的评价极高,但是比前期的35mmsummilux 大了50%、更重、更贵。
全开光圈时已经很锐利,如果经常收小光圈用的话,35mmSummicron的pre-asph镜头有更高的性价比。
---- 第一版是限量生产,已经成为收藏品,有两个非球面镜片。
据说共生产了2000支,与新镜头的区别是印有“Aspherical”的标识。
---- 黑色新版,镜头印有“Asph.”---- 银色新版---- 钛色新版,为M6钛机而限量生产。
[35/2Summicron] 这款镜头的所有设计版本都极为出色,而且都比35mm Summaron锐利。
虽然,这些不同版本summicron的不同设计和光学表现容易令人迷糊,通常越新的版本其表现往往越优秀。
所有版本镜头的对焦环上都有一个方便的对焦杆。
---- 第一版1958-1969年生产,银色,(因其有八枚镜片组成,故此有人称其为“八枚玉”),有眼镜的版本是为了令M3有35mm的取景框;无眼镜的版本是为了M2而生产,产量较有眼镜版本为多。
此镜在二手交易时多注意镜片是否有雾状。
---- 第二版产于1969-1973年,银色六片镜,编号自2316001起,与传统的光圈转环不同的,它配的是小小的光圈控制杆。
---- 第三版产于1973-1979年,黑色6片镜,编号自2646001起,E39。
---- 第四版产于1980-1998年,黑色和银色7片镜,E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