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舌脉像笔记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44)韩学杰博士主讲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44)韩学杰博士主讲冠心病的治疗(3)治疗呢,这个处方好,温胆汤。
我估计好多人都知道了,知道了我还的说。
竹茹10g、枳壳10、云苓10g、陈皮10g,这是改良后的温胆汤。
还要加石菖蒲、郁金。
所以经过我和沈老师讲课,把温胆汤可记住了。
为什么?因为这个方子非常好,而且非常好用,在临床上你的使用频率在70--80%。
丹参30g、莱菔子10--30g、水蛭3--6g,而且水蛭这个药有活血化瘀、有通经络、有溶栓的作用,非常好。
那么温胆汤是清热化痰调理脾胃,那么我给你讲的,因为现在在临床上,舌苔腻的占70--80%,所以你这个方子要用到70--80%,效果非常好。
那么我们这个痰瘀互结呢,等于给你写了祛痰的基础法,活血的加了两个药,水蛭、川芎和丹参,等于加了三个药,这是这个处方。
那么下面的讲气阴两虚的,气阴两虚证。
那么我再问大家一下:那么将什么是虚证?我讲的,什么是虚证?记住了吗?我刚才说了,我说了半天了,知道吗?舌苔薄就虚。
书上说的那么多都不要去记,完全的把思维搬过来,所以下次问你们,没准还得问。
我下次问你们:舌苔腻的是什么?是实证;舌苔薄的是什么?虚证。
你看就这么简单,简单不?简单的让你脱口就能说出来。
多了我要给你们说十个证候,你一个也记不住。
你看,我给你说一个,肯定记下来。
啊!这虚实可必须得弄明白,所以咱们在这里讲虚证。
虚证呢,在心血管疾病呢气阴两虚证见得比较多,那么在这儿,表现病人舌红少苔,脉沉细或者结代,胸部隐痛,气短乏力;兼症是,眩晕、耳鸣、纳差或惊悸。
所以你看病人呢,冠心病好长时间了,他病人又告诉你,我气短呀、乏力呀、我什么的,你先看一下舌苔,舌苔薄的就是虚症,是哪个虚,再去定位。
那么用方药的话要益气养阴,用生脉饮或者归脾汤。
那么这个参类,我在这要说一下参类,参类在临床上我们分为了三类,我先从低级的往高级的讲。
这个人参实际上是个高级的,一般的是在急诊或前边两个用完治疗无效的时候才会用人参。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15-40种巧治

40种巧治(3)六.高血压病在新世纪中,高血压患者苔腻多见,而血循不畅的舌质紫斑、舌下静脉显露的瘀证亦并非少见,痰和瘀的致病在高血压病中日趋增多。
回首古训:朱震亨的“无痰不作眩”,虞抟的“死血迷闭心窍”的瘀血致眩说,对当前临证十分切中。
痰和瘀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乃为毒邪,高血压是心络受邪所致。
“毒损心络”观是中医诊治高血压的新思路。
高血压病从“络病学说”来诠释是一种新角度、新观点、新途径。
因此,治疗高血压不能一味“平肝熄风”,要法随证变,重视痰瘀同治。
祛痰主药有:莱菔子、海藻、泽泻、夏枯草、茵陈,化瘀主药有:丹参、川芎、水蛭、丹皮、玄胡、生山楂。
高血压病,昨天也讲了,近半个世界中医西医结合,中医研究高血压,都离不开滋水涵木,平肝熄风,都在这个圈子里面转。
有效,不能否定,但是疗效停顿了,在也提高不了了。
这是为什么呢?也是证候谱的变化。
高血压的病人苔腻的多了,瘀血的多了,水不涵木的并不多,肝风内动得更少了,所以你证变了法也变,所以治疗血血压病要同“毒损心络”来治疗。
这个毒就是痰和瘀,它损害了心络,苔腻呀舌质紫呀,这是治疗高血压的巧治,也是新思路,能明显提高疗效。
祛痰用:莱菔子、海藻、泽泻、夏枯草、茵陈。
降压用茵陈也必须后下,因为茵陈素有挥发油,煎时间长了就跑掉了。
这5个药现代药理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中医来讲是祛痰的药,两个一配合,对降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化瘀毒呀,要痰瘀同治,用:丹参、水蛭、川芎、丹皮和生山楂。
不能用焦山楂也不能用炒山楂,必须用生山楂,火上了炒焦了,它的效用就降低了。
其中要加水蛭,昨天我讲了,水蛭有双向作用,在《神农本草经》水蛭为下品。
什么叫下品?就是有毒。
内科大夫很怕用水蛭,水蛭是一个好药。
怎么双向调节呢?既能止血又能破血,它关键在用量和它的配伍。
用量小,怎么叫小呢?水蛭墨粉在1g之内,煎剂在5g以内,它有止血作用,并不活血,它配伍加上和血的药就止血,比如:当归、三七、丹参、白芍、鸡血藤这些和血的药,小量反而止血;水蛭用量大了,粉剂在5g,煎剂在10g之内,配上化瘀的药,比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它就破血了,所以水蛭双向作用。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女科(二)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科(⼆)再⼀个⼥同志得病是在⽉经期。
我刚才前⾯说了,⼥同志⽉经期提前,有好多的⼩⼥孩爱吃冰激凌,爱饮冰镇汽⽔,爱喝冰镇矿泉⽔。
⼩⼥孩⼩的时候爱喝这些以后,到来⽉经的时候,痛经率发⽣的特别的⾼,痛经⽼痛⽼痛⾎脉不通易患⼦宫内膜异位证、⼦宫腺肌证,这⼀系列的导致。
所以说⼩⼥孩⼀定少吃凉的东西,少喝凉的东西。
⽽且太凉的东西吃了以后宫寒后直接导致不孕。
最近治了两个病,我的两个朋友都在台湾,这两个朋友我都没见过,刚开始没见过。
第⼀个⼥孩就是痛经,经前痛的就嗷嗷叫,结果来了之后,她的⼀个朋友给我说了状况,我就给她调了三个⽉,我说中医叫寒凝胞宫,⽓机不通,我就给她温经散寒,结果巧了,吃完两周,她刚好⽉经来了就吃汤药,吃完了14付,后来怀孕了。
五味菁华精杞苏⼼⾷丸—缓解失眠疲劳⼩程序她⼤概结婚⼀年多怀不上,现在⽣个胖丫头,特别好,是去年11⽉怀的,现在⼩娃娃长得很可爱。
第⼆个⼥孩,巧克⼒囊肿,长得⾮常⼤,⼿术完后不孕。
为什么?就是⽼吃凉的。
她整个⾎脉不通,她⽓⾎都⾮常低,所以也不容易怀孕,像这种宫寒的⼈,你们要记住了,要让⼥孩坐浴。
坐浴就是把屁股泡在盆⾥⾯,对宫寒、痛经效果很好,但在⽉经期不要坐,另外想受孕的那⼏天不要坐浴。
我告诉⼤家,怀孕的时间,从⽉经的第⼀天算起,我都算很多,都很准。
⽐如1号来⽉经,受孕的时间⼤概是13、14、14、16、17这五天,我根本不⽤测体温,我让病⼈数时间。
你数,从你来⽉经往后数,第13、14、15、16、17,这五天是排卵期,想要就赶,赶不上就下次再说。
但是在想要⼩孩期间呢,不要吃凉的,不要吃活的东西。
完后有⼈就问我,为什么不能吃活的东西?你能不能讲⼀讲?我说可以讲啊!第⼀个,活的东西本⾝有毒,所以为什么鱼要死后两三个⼩时才能吃,这海边的⼈好家伙,捞上鱼来就炖锅⾥,捞出来就吃,它的毒素分解不了,所以体内的毒素全都吃进去了,那不跑到你⾝体⾥了,你看不到,看不到的东西不等于有毒的东西没有。
【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三十六):服从临床,脉学宜粗,舌诊宜简】

【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三十六):服从临床,脉学宜粗,舌诊宜简】接上文: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一):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有三个副作用!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辨不清寒热,分不清虚实,不好用药!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三):妇科虚证精确辨证—分四类,定五位!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四):外风、内风、痰—精确辨证!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五):外寒、内寒—精确辨证!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六):外热、内火(虚火,实火)—精确辨证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七):寒痰、热痰、燥痰、湿痰—有形痰浊精确辨证!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八):痰迷心窍、痰停少阳等—无形之痰的精确辨证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九):水饮、湿邪——精确辨证!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提问—病毒性心肌炎、反酸、过敏等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一):精确辨证—舌脉的关系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二):精确辨证—心律不齐,西医是没办法的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三):精确辨证—疏肝理气与舌苔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四):精确辨证—肺气上逆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五):精确辨证—胃气上逆!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六):精确辨证—II型糖尿病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七):精确辨证—帕金森综合症,手发抖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八):卵巢囊肿+血热、心律失常+苔腻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十九):二度宫颈糜烂、内伤杂病+苔腻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胆结石、神经纤维瘤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一):血瘀、痰瘀互结与冠心病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二):水蛭是良药,冠心病多痰浊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三):三个瘀血的指标(肺癌咳血方、老年便秘方、老年瘙痒方等)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四):精确辨证—六大血瘀证类与用药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五):精确辨证—瘀血的五个定位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六):辩证精确—食阻(食积)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七):中医治疗癌症的宝贵经验!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八):癌症治疗成败的经验!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二十九):精确标准金标准—辨脉沈绍功全科治要讲座(三十):精确辨证—苔有三观、舌有二查脉学宜粗中医脉学宜粗分,不宜细分。
(20)名家研究: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舌诊

(20)名家研究: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舌诊舌诊要看舌尖、舌中、舌根、舌的两边和舌下脉络五部分。
舌尖主心肺,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脏,舌的两边主肝胆,舌下脉络看是否曲张,是否有淤血。
临床上,有实证、有虚证。
一会儿出汗,一会儿身软,一会肚子痛,一会小便频,一会又尿热,寒热虚实搞不清楚。
而病人见了你好像是见了救星,恨不得从他几岁开始发病说起,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什么也说不清,病人有时很唠叨,我就说你现在怎么情况,没工夫听。
临床时要掌握窍门,怎么看得快?通过舌诊可以走捷径,所以沈老师提出舍证从舌。
沈老师一头午还能看100多个病人,特点就在这。
这个女孩舌尖红,一定心肺有火、有热,一定有口渴心烦不得眠。
舌根部苔腻,舌边尖味蕾颜色深,有瘀点瘀斑。
这个女孩有肝郁化火,心经肺经有火,舌根部肾的位置有湿热。
这个女孩有痛经,来的时候肚子凉,腹泻。
平时口干渴、便秘、特烦、睡眠不好。
平时要泻心火、肝火。
泻肝火不要光记住柴胡舒肝散、丹栀逍遥散。
我对大家讲,柴胡这个药要少用,在气机不舒的时候可用柴胡舒肝散,一旦发热柴胡就不要用了,牡丹皮生栀子就可以了,像这种口渴了,把柴胡换成玄参,舌苔腻的换成茯苓,就这么简单。
柴胡这个药疏利气机时间长了,还火自上,另外有人对柴胡还过敏,柴胡用了还会头晕。
这个女孩平时大便没有便意,有时三五天不解。
我在这和大家说一下,沈老师的老师叶心清传沈绍功老师两个对药,效果特别好,尤其对这种虚性便秘,老年性的,阴液不足的,血不足的,用白菊花、当归对药治疗便秘效果特好。
然后这女孩月经一来马上换方子,因为月经期,腹泻、肚子凉痛,还心慌,所以来月经的时候需要温阳气,调畅气机,这和西医的观点相反,西医在月经期慎服药物。
在这强调一点,尤其妇科病,月经期间是用药的最好时间,因为女同志在月经期间体质下降。
平时很好,一来月经特别是痛经,躺在那就不起来了,要么腹泻,要么肚子痛打滚,要么浑身痛,要么不能吃东西,是体质最虚的时候,所以月经期赶紧换药用药,是效果最好的时候,病人恢复得比较快。
沈绍功教授经验笔记1

沈绍功教授经验笔记1沈绍功教授经验笔记1-201.小儿咳喘用三子养亲汤加温胆汤治疗、辩证不在舌苔黄白、而在痰的稀薄稠厚,前为寒,后为热。
2.痰瘀阻滞性高血压用温胆汤治疗,湿热重加茵陈;高血压加钩藤、莱菔子(通便降压);糖尿病加加五倍子(降血糖),失眠的加夜交藤。
3.中药羌活治疗缓慢行的心律失常效果良好,桂枝可以提高心律。
4.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得三个指证:(1)病人怕冷,手脚凉,后背凉。
(2)患者血压不高,生麻黄、附子可提高血压。
(3)心律不要快。
但阳气不足,不能外达的除外。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主要治疗:(1)甘温除大热。
(2)治疗心动过缓。
(3)治疗顽固性哮喘和肺心病。
这时的麻黄要换成炙麻黄,生麻黄宣肺解表散寒,炙麻黄止喘,一般用5-10g。
(4)临床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全身关节痛、冰冷、透心凉效果较好。
一旦经络疏通,要用肉桂、补骨脂、仙灵脾守而不走的药,才能取得疗效。
(5)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在杞菊地黄汤、温胆汤、二仙汤效果都不错。
5.膀胱的气化不利,肾的温煦蒸化力量不足,所致的小儿遗尿要温补肾阳,用缩泉丸(乌药、益智仁)加升提药升麻、葛根(脾胃弱)、舌苔腻加车前草(小脸色蜡黄)。
6.虚性便秘,老年性的,阴液不足的,血不足的,用白菊花、当归对药治疗便秘效果特好、肝火旺口渴加玄参、茯苓、牡丹皮、栀子。
如白带特多、清稀,说明阳气不足,化湿的力量不够。
7. 肝郁上火、湿热蕴结中焦用清热利湿泻火药泻肝热。
必加对药白菊花、赤芍,只要眼睛有问题就加这两个药。
如结膜炎,眼睛干涩,眼睛有飞蚊症,一加药马上就缓解。
8. 慢性结膜炎舌苔厚腻用三仁汤合温胆汤,痊愈后再调补肾的阴阳。
9.用调胃口用香砂养胃丸或香砂六君子汤。
10.沈师温胆汤化裁治疗女科疾病。
温胆汤化载: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香附10g、鸡血藤40g、丹参30g、菟丝子10g、车前草30g、草决明30g、生薏苡仁10g、泽兰15g。
学习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舌脉像笔记

学习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舌脉像笔记1.舌像分两类。
第一类就是苔腻的,一看舌苔腻的,叫湿阻中焦,开胃口,用温胆汤。
关键的药就是蒲公英和莱菔子。
二类就是舌苔薄白,也胃口不好,这一类的就胃阴不足,用养胃汤。
苔薄的里面养胃汤里面,两个关键的药:一个是芦根,一个是乌梅。
2.便有两类,第一类溏薄的,那是脾虚,用香砂六君子汤;里面最关键的药就是白扁豆。
第二类是大便干的,就用几个关键的药,老年人就用白菊花和当归,两个配起来叫增液行舟。
另外加上润肠的药,比如草决明,用全瓜蒌,用桃仁,给他润肠通便,3.九个主脉,必须要分清(1)浮脉:轻按可得,主要是指表证,外感病,浮脉。
当然风寒风热,一个是浮迟,一个是浮数。
(2)沉脉:重案才见,这是里证。
迟脉一息不到四至是寒证。
(3)滑脉:就是很流利,如盘滚珠,不是妊娠就是痰浊寸关尺,两边的寸脉,寸脉呀!男左女右,男的是左寸;女孩子右寸大。
寸脉滑了,不是怀孕就是痰浊。
(4)涩脉:这个脉呀就不流畅了,如刀刮竹,不流畅,主要是淤血。
(5)弦脉:非常有力,来脉有力,如按弓弦,这就气滞。
滑脉和弦脉都有力,但速度不一样,痰阻的滑脉,速度快;气滞的弦脉速度慢。
弦而不数,滑脉是流畅而数。
所以这个滑脉和涩脉、弦脉都很好分。
(6)迟脉:一息不到四至,是寒证(一分钟不满60次)。
(7)数脉:一息超过四至,脉来急促,一息5-6至(每分钟80-90次以上)多主热证,即可见于虚证。
(8)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切脉指感为脉道狭小,细直而远,按之不绝。
主阴血亏虚;又主伤寒痛甚和湿邪为患。
(9)洁代促脉,脉力不足啊,这是重症、危症。
这九个脉,就足够了。
好多脉你弄不清,尤其内经反面有好多脉,什么秋实、鱼游、屋漏。
哎呀!分不清楚。
你背了半天,但在临床不一定碰到。
所以临床脉必须有,脉要粗不要细,主要先分清这九个脉。
下面我给你讲,兼脉,脉学的主要内容都有。
(二)兼脉浮紧是风寒,浮数是风热,浮濡是伤署,浮而有力是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沈绍功临床经验汇总21

沈绍功临床经验汇总21(4)痰窜经络。
主要病种,瘰疬、痰核、阴疽、流注。
这西医也没办法,这是体外结核。
结合不长在肺上长在淋巴。
这是体外结核,它也没办法。
这个痰窜经络加两个什么药呢?第一个就地龙,透络,把络里面的痰透出来。
但用地龙你要注意了,这地龙治过敏治哮喘,有些病人吃地龙喘得更厉害了。
为什么?地龙是异性蛋白,能抗过敏也能治过敏。
这个分量,你怎么掌握?就用西医的办法,吃药以前,给他胳膊伸出来,给他划一道,西医就叫划痕实验,划过之后,哪怕起红条了尽量不用;划过之后,你没有起红条,你就放心用。
用地龙一定要掌握这个窍门。
否则可致敏呀!不光脱敏,还能致敏。
第二,经络里的痰,必须加个动力,给它推出来。
一边剔络,虫类剔络。
这个比活络力量更大,这个化瘀和络,这个剔络就用地龙。
还可以用土鳖虫,但我一般用地龙。
第三个,经络里面的痰很难过,必须有动力给它推出来。
经络里面的痰用什么动力呢?用一个补气药就是生黄芪。
黄芪有两种,一种是制黄芪,就蜜制的;一种生黄芪,但是黄芪呢生黄芪作用和蜜制黄其作用一样,也能补气,补中益气生黄芪力量大。
但黄芪还固表托毒,蜜制以后,这两个作用没有了,减轻了,光补气了。
蜜制以后有很大的弊端,加蜜了,对不对?有好多病人就不能加蜜呀!有补气作用,没有托毒,没有固表了,所以一般不用蜜黄芪。
都用生芪,生黄芪。
这个痰窜经络,加地龙加生黄芪,生黄芪的力量可以大,可用到30g。
(5)痰阻四肢。
这要症状就是麻木、偏瘫。
这除了温胆汤以外,再加桂枝和鸡血藤。
这个痰要重视呀!我们明天讲论治的时候,八个邪里面痰是很主要的一个邪,而且往往给疏忽了,重瘀轻痰。
把瘀研究得很透彻,文章很多,多少年了,就重瘀轻痰。
其实现在痰比瘀啊更多了,更重要,不是有形无形了,改成狭义的肺痰,广义的流痰。
有主症有定位,这个听明白了没有?听明白我给你讲的特殊的药。
明天讲论治里面还有很多巧配,巧妙的配合,提高疗效。
(三)水饮:多为局部之邪。
分溢饮、支饮、悬饮和痰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舌脉像笔记1.舌像分两类。
第一类就是苔腻的,一看舌苔腻的,叫湿阻中焦,开胃口,用温胆汤。
关键的药就是蒲公英和莱菔子。
二类就是舌苔薄白,也胃口不好,这一类的就胃阴不足,用养胃汤。
苔薄的里面养胃汤里面,两个关键的药:一个是芦根,一个是乌梅。
2.便有两类,第一类溏薄的,那是脾虚,用香砂六君子汤;里面最关键的药就是白扁豆。
第二类是大便干的,就用几个关键的药,老年人就用白菊花和当归,两个配起来叫增液行舟。
另外加上润肠的药,比如草决明,用全瓜蒌,用桃仁,给他润肠通便,3.九个主脉,必须要分清(1)浮脉:轻按可得,主要是指表证,外感病,浮脉。
当然风寒风热,一个是浮迟,一个是浮数。
(2)沉脉:重案才见,这是里证。
迟脉一息不到四至是寒证。
(3)滑脉:就是很流利,如盘滚珠,不是妊娠就是痰浊寸关尺,两边的寸脉,寸脉呀~男左女右,男的是左寸;女孩子右寸大。
寸脉滑了,不是怀孕就是痰浊。
(4)涩脉:这个脉呀就不流畅了,如刀刮竹,不流畅,主要是淤血。
(5)弦脉:非常有力,来脉有力,如按弓弦,这就气滞。
滑脉和弦脉都有力,但速度不一样,痰阻的滑脉,速度快;气滞的弦脉速度慢。
弦而不数,滑脉是流畅而数。
所以这个滑脉和涩脉、弦脉都很好分。
(6)迟脉:一息不到四至,是寒证(一分钟不满60次)。
(7)数脉:一息超过四至,脉来急促,一息5-6至(每分钟80-90次以上)多主热证,即可见于虚证。
(8)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切脉指感为脉道狭小,细直而远,按之不绝。
主阴血亏虚;又主伤寒痛甚和湿邪为患。
(9)洁代促脉,脉力不足啊,这是重症、危症。
这九个脉,就足够了。
好多脉你弄不清,尤其内经反面有好多脉,什么秋实、鱼游、屋漏。
哎呀~分不清楚。
你背了半天,但在临床不一定碰到。
所以临床脉必须有,脉要粗不要细,主要先分清这九个脉。
下面我给你讲,兼脉,脉学的主要内容都有。
(二)兼脉浮紧是风寒,浮数是风热,浮濡是伤署,浮而有力是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沉迟是里寒,沉数是里热,沉滑是痰浊、食阻,沉涩是淤血,沉细是血虚或阴亏。
弦迟是气滞寒凝,弦数是气滞热涌,弦沉是气滞寒凝,弦涩是气滞血瘀,弦细是阴虚阳亢。
细数是阴虚内热。
脉有结代是淤血、痰浊、气虚和阳衰。
这就是17个兼脉,脉必须有。
抓住9个主脉,17个兼脉就够了,别的稀奇古怪的脉也就算了,没用,纸上谈兵,每个脉主什么证就行了。
这脉学易粗不宜细。
4.苔有三观一观色泽。
二观厚薄。
三观润燥。
舌诊,望诊中间舌诊更加客观,直观,一目了然。
这在四诊中间,舌诊尤为重要,主张舍证从舌。
舌诊作为拍板关键,甚至可以放弃其它的证,单由舌诊来定案,来论治,不会影响疗效。
但舌诊必须简化,不简化,3-5秒你看不清楚。
怎么简化呢,先讲舌苔。
舌有三观,舌苔呀有三个观处。
(1)就是观它的色泽,舌质呀。
苔黄的就是热,苔白的属寒。
这根看痰的颜色不一样,黄百分寒热,这在临床上是非常重要的。
(2)就是观它的厚薄。
苔厚的是实证,主要就是痰浊、痰湿和食阻。
苔薄的是虚证或正常舌苔,或者表证。
表证、虚证或者正常的。
(3)就是观它的润燥。
苔润的是正常的,或者有痰湿。
苔燥的伤阴或者亏精。
伤阴亏精啊。
三观,观色泽,观厚薄,观润燥。
(四)舌有二查。
一查其色,二查胖瘦。
(1)查色泽。
泛红的是正常的。
淡白的不是气虚就是阳虚;红的不是阴虚就是实火;紫色的不是寒凝就是淤血;绛的是热入营血;有紫斑的那就是淤血。
一查舌色。
(2)二查胖瘦。
胖的就是阳虚,也就是我们讲的唇边舌;瘦的阴虚。
舌的两查和和辩证相当重要。
一个三观,一个两查,就把舌诊简化了,都包涵了。
当然还要看舌体,舌体假如有变化那病重了,证就危了,危机了。
这时候你看舌苔呀,慢慢的看,病人也不会有感觉,家属也不会有意见,甚至把时间全部的看都行了。
就临床舌相的目的在三观二查,特别简化,3-5秒就够了。
看不清楚再来一次,肯定妥了。
我看速度快,主要靠的舌质、舌相。
一看苔腻就想到温胆汤,对不对,祛痰。
一看苔是薄的,就想到杞菊地黄汤,调肾。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病再加上临床的药理,西医的药理,这不就很快提高疗效了吗,还复杂什么,对不对,我看病看得那么多,那么快,还没有病人投诉,他为什么,他一吃药管用,他就没气了。
所以我讲的舌,舌诊很关键。
5.治咳嗽没有痰里面有两个关键的药,一个是紫苑15g,一个是川贝母2g,久咳不愈以这两个药再加辩证。
但有一个,痰要少,甚至没有痰,舌苔要薄,不能腻。
苔腻的话还要用三子养亲汤呀,苏子、莱菔子、葶苈。
利尿里面就是车前草、白花蛇舌草;血脂高呀,用金钱草、生山楂降脂;云苓、陈皮就是脾为生痰之源,就把痰浊的根源给你截住了;阴茎疼痛,用生甘草10g;无痛性尿血,滋肾通关就是知母、黄柏3:1,加肉桂,加上止血。
30g的白茅根,30g的芦根再加上三七粉和琥珀粉;冬天晚上特别痒,奇痒难忍.方子就三个药:第一就蛇床子10g,第二个地肤子15g,第三就葶苈子10g。
生的葶苈子它容易引起腹泻,假如老人就是便秘的,用生的葶苈子,老人没有便秘的,你用炒的葶苈子,他就不会泄了,熬了之后你灌在适当的瓶子里,给它消好毒,病人喝这个合剂也行,磨粉装胶囊也行,治老年瘙痒6.外感病呢,争了2000多年。
一派是伤寒,一派是温病,争论不休。
现在从临床出发,不必争论。
见了伤寒就按照伤寒六经来治;见了温病,就按照温病来治,卫气营血,上中下三焦。
一切从临床出发,就不要那么争论了。
中医的特点就纸上谈兵,为此写了几百本书,都是误人子弟。
当年我这么讲了以后,有位老前辈就问我:“老沈你说的容易,外感病你怎么分呀”,我早就准备了,准备人家的质疑。
说:“你外感病怎么变呀”,我说:“好弄”。
四个指标。
辨外感风寒风热,四个指标。
第一个就舌和脉,这是关键。
苔薄白的,脉浮紧的,那就是风寒。
这是关键的关键。
一看,苔薄白,脉浮紧,那就是风寒;苔薄黄的,脉浮数的,那就是风热,这个最好的辩了。
一看外感病,一号脉,浮数的,一看舌苔薄黄的,那就风热;苔薄白,脉浮紧的,那是风寒,这第一个指标。
第二个指标:根据咳痰。
因为外感病首先犯肺呀,病人肯定表现咳痰。
当然咳痰上午讲了:不能按照颜色来分,按照质量来分。
咳嗽稀薄的或者有泡沫的,那就是风寒,甭管黄的白的就是风寒;痰粘稠的,不管黄白它也是风热,这很好分呀~病人咳嗽你问一下,稀的稠的,稀的就风寒,稠的就风热,很好鉴别。
第三个,从他汗和疼来分。
汗和疼啊~没有汗的,头痛的或者关节痛的,这个是风寒;有汗的,嗓子痛的,咽喉痛的,这是风热。
这也很好分呀~病人疼痛部位不一样,出汗不出汗,一问就知道了。
最后一个,根据寒热来分。
寒和热:怕冷重的,发热轻的,就是38.5度以下,这肯定是风寒;怕冷轻的,就是怕风,但是发热很厉害,高烧,39度以上,那就是风热。
这四条,就把风寒风热分得清清楚楚。
尤其是舌苔和脉,外感病鉴别的清清楚楚。
是风寒的,按照伤寒辛温解表;是风热的,按照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辛凉解表。
这治则不就出来了吗,辛凉解表现在不用麻黄汤。
我就说了:用荆防败毒散。
辛凉解表还是桑菊饮、银翘散。
这就把风寒风热都分得很清楚了。
但是治疗外感病还要三个配合:第一要透表。
因为外感病从口鼻而入,从肌表而入,外邪侵入,你不给他透表,这个外邪发不出去,要透表。
透表用什么药呢,川芎、桔梗、薄荷、蝉衣、桑白皮。
这些透表药根据风寒风热来辩证用药。
像川芎你就用在风寒,蝉衣你就用在风热。
一定要透表~加一两个透表药,疗效大不一样。
防风也可以呀,因为荆防败毒散里面肯定有防风啊,也肯定有荆芥呀。
就用了这个以外,还要想到治疗外感病根据风寒风热要透表。
透表就用我刚才讲的那几个药,这第一个提高疗效的措施。
第二要分利。
外邪要分利。
怎么叫分利呢,利尿润肠。
这样外感的邪,甭管风寒风热,抬不起来。
透了以后分利,就利尿和润肠。
利尿用什么药呢,主要用:车前草、泽兰、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这些利尿药,通过利尿排邪。
润肠用什么药呢,用:莱菔子、草决明、全瓜蒌、桃仁。
这治疗外感病的第二个办法叫分利。
第三个办法就是扶正。
这是古人教我们的。
外感也罢,邪,解除外感得扶正,最代表的方子就参苏饮,当然我就喜欢不用党参。
为什么,党参就是补气,还不如生黄芪。
生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固表又能托毒。
补气、固表、托毒,生黄芪比党参的作用更全面。
就加一味,不要加多了,再加多了你就利邪了。
或者用仙鹤草。
生黄芪15g、仙鹤草10g。
这是治疗外感病总的原则。
然后根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在辩证的前提下,进行辨病加减。
假如是细菌感染,你加一个蒲公英;假如病毒感染,你加入一个板蓝根。
第三类就是暑湿。
这个季节的感冒,风寒风热都不明显,就是外感病人舌苔腻,甭管白腻、厚腻、黄腻。
苔腻,你要考虑湿为主。
不要一味的风热,一味的风寒都不行。
有湿,这个时候祛邪,你要用三焦的理论。
第一个三仁汤。
上焦用杏仁、中焦用蔻仁,下焦用薏苡仁。
杏仁、蔻仁、薏苡仁,三焦分利。
第二个,你必须加清暑的药。
清暑的药两个:一个就是藿香。
藿香这个药,就季节性的用药,就6、7、8、三个月才用藿香,平常很少用,就季节用药,就清暑呀。
我很少用佩兰,因为不如藿香,用一味藿香就行了。
第二个清暑的药用什么呢,就六一散。
知道六一散吗,滑石和甘草6:1。
但六一散你必须拿荷叶包。
荷叶呀,夏天不是荷花的荷叶吗,用30g的六一散,用一角荷叶给它包起来,用线捆上,但荷叶外面用针给它扎空,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清暑治外感的一个药。
所以整个外感病讲明白了,大体上就分清风寒、风热。
加上透表、分利和扶正,注意暑湿,治外感病,基本上就行了。
临床就这么回事,而且特别灵验。
但是绝对不要按照西医单纯的抗病毒,你不行。
尤其是苔腻的,抗病毒更不行。
抗病毒加个板蓝根就行了,绝对不要用贯众,用了贯众特别苦寒伤胃。
当然还有一个就我刚才讲了小孩,小孩感冒,甭管暑天、冬天、春天,小孩感冒你别忘了用保和丸,消导和胃,这是提高疗效的诀窍。
这样你外感病、内伤病、虚实、风寒、风热、暑湿,你还难什么,就不难。
所以中医啊让我一讲特别简单。
舍证从舌,苔薄的调肾,苔腻的痰瘀同治。
外感的分清四个主证。
透表、分利、扶正。
你能说是百分之百,70-80%疗效。
但当医生啊,你一定要注意,别脑子发热,别以为自己疗效好,那错了。
病人来复诊都是有效的,没有效的病人不来了,你早就想到没有疗效,不来的那一部分病人,说明你的功夫不是百分之百的,还得专研。
另外不要炫耀自己,要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