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筛选整合题
科技类第2节 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的相关
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 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 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命题规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试题的选项多数 是对较大文字区间内容的转述,或对相同、不同信 息的归纳、比对。 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考查一般不会单独出题,但 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有利于把握文章中心、理解作者 的观点态度。 命题形式、考查重难点比较稳定,经常以单选 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重难点主要是对文中重 要句子的理解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等。如 2009年山东卷的第7题要求考生筛选出‚不属于用 ‘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2009 年安徽卷的第3题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中作者观点 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
《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 西伯,‚赐弓矢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 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臵的斧钺呢?这也是由 它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臵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
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
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 ‚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
二、(2009·全国Ⅱ)文章见第1节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 )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 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是解经的书,所
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 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 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解析 A、C、D三项分别分布于二、三、四段,B项 中‚尽管很重要‛属无中生有。
论述类文本阅读 筛选信息(一)——局部信息筛选整合学案

学案38 筛选信息(一)——局部信息筛选整合学案目标掌握做局部信息筛选整合题的方法技巧。
所谓信息是指文章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一种认识、发现和感受,也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信息、情报或者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等。
阅读文章要把注意力放在重要信息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
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思想情感的语句。
③文章中的标题、过渡句、文后的注释等等。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是山东卷的命题重点,三道题中占了两道。
从命题实践看,这两道题是从局部和全文两个角度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所谓局部信息筛选题,具有以下特点:①筛选标准明确、具体。
②重要信息筛选的区域相对较小。
③重在判断重要信息的正误。
④筛选的内容主要围绕论述类文本的观点与材料、文意概括展开的。
具体的筛选内容和题型如下:(1)易混重要概念辨析的信息筛选判断。
(2)观点与论据关系的信息筛选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就是把握观点和论据的关系。
观点往往出现在引材料、举例子的前后,或者出现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中。
围绕观点,作者从哪些方面(角度)论证的,或者列举了哪些材料支撑观点的。
试题往往给出观点,要求判断支撑它的材料信息的正或误。
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考试,尤其是大规模、普及化和历时长久的选拔性教育考试,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以选拔行政官员为目标,以教育考试为手段,与文化整合密切相关。
在科举制下,读书人要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达到科举选士的文化标准。
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是由科举选士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九年级语文信息筛选与整合

(4)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 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 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 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
(5)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 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 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 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 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 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 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 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 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 “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 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 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 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 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 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 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 2005年江苏盐城中考题《路面上的新科技》)
答题思路信息筛选与整合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如果是简答题,信息筛选出来后,有的可以照抄,有的要加以整合,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明确“用自己的话回答”、“请概括说明”、“请阐述理由”等等,那么肯定不能照抄。
2、如果搜索出来的信息是形象的语言,恐怕也要将之抽象、概括出来。
3、要点比较分散,那么也要概括,否则,照抄下来,就是大段文字,等于还要阅卷教师为你再加工一次,那肯定要扣你的分了。
4、有现成的结论性的语言可供筛选,应当尽量使用原文。
一关于“原因”的信息筛选与整合答题思路:1、注意句间关系。
要对文章中的句子的不同功能有足够的敏感,知道哪些是要点句,哪些是阐释句。
2、注意某些提示原因的词语:如“于是”“为什么”。
3、看分值判断得分点,切勿漏点。
4、用“因为……所以……”来检验答案的正误。
高考真题: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
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
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
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
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高考语文《文内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专题复习

文内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一、(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思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 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
《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
中考英语信息筛选与整合单选题40题

中考英语信息筛选与整合单选题40题1.Mary is a girl with long hair. She is very kind. She always helps others. What is Mary like?A.She is tall.B.She is beautiful.C.She is kind.D.She is shy.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描述的信息筛选。
题干中明确提到“She is very kind.”,所以答案是C。
A 选项“She is tall.”题干中未提及身高信息;B 选项“She is beautiful.”题干中也未提及美丽这一特征;D 选项“She is shy.”同样题干中没有提到害羞这个特点。
2.Tom is a boy who loves sports. He plays basketball every da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om?A.He likes reading.B.He is good at singing.C.He plays basketball often.D.He dislikes sports.答案:C。
题干中提到“He plays basketball every day.”,说明他经常打篮球,C 选项正确。
A 选项“He likes reading.”题干中未提及读书爱好;B 选项“He is good at singing.”题干中未提及唱歌特长;D 选项“He dislikes sports.”与题干中“He loves sports.”矛盾。
3.Linda is a student. She is hardworking and always gets good grades.What can we say about Linda?A.She is lazy.B.She is not good at study.C.She is hardworking.D.She often plays games.答案:C。
文本阅读中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解题技巧例谈

雨迷 蒙,黄叶铺地 ! 草堂 ,草堂 ,此 时此 际的草堂在诉说什 在 ,是 其 深 层 的人 生 意 蕴 所 在 ,也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人 才 的 成
么 呢 ?从 开元 到 天 宝 , 《 壮游 》 “ 吏 ” “ 别 ” 《 征 》 三 三 北
就与命 运的二 律悖反 ”提取 整合成第 三点 ,即 “ 文章憎命
只 要 彼 此 间 是 并 列 关 系 , 如 果 我 们 确 定 有 要 点 在 其 中一 句 面 — — 憎 和 恨 , 却 须 在 稍 稍 接 触 人 事 以后 。 乡 土 的一 山 一 中 , 那 么 与 之 并 列 的 其 他 几 句 必 然 也 是 答 题 要 点 ,这 点 很 水 , 一 虫 一 鸟 ,一 草 一 木 ,一 星 一 月 , 一 寒 一 暑 ,一 时 一 容 易 理解 不 再 赘 述 。 ( )分 值 。有 经 验 的 学 生往 往 会 从 赋 俗 , 一 丝 一 缕 ,一 饮 一 啜 ,都 溶 化 为 童 年 生 活 的血 肉 , 不 3
社,2 9 . 00
[】 5 张慧. 语丈练习题 的设计导向 【]语 文教 学通讯,2 0 , ( 1 J. 01 0 ).
[] 6 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 究所词典编辑 室. 现代汉语词典 [ . z 北京 :商 ]
务印书馆,1 3 7. 9
7 任环. 反馈技 能练 .技能 【] 北京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2 0. - j - M. 01 哲 学有 云 : “ 践 是 检 验 真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 ” 从 认 识 [] 实 8 曾天德等主编. 心理学 ( 修订版 )[]厦 门 . 门大学出版社 , M. 厦 论 观 点 看 ,训 练 过 程 是 一 个 实 践— — 认 识 —— 再 实 践— — 再 []
第六板块 文言文阅读 第七讲 筛选整合信息(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第七讲筛选整合信息【知识精讲】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2020年新高考Ⅰ卷(山东)、Ⅱ卷(海南)的一个新亮点。
主观简答题的加入,不再仅要求考生简单判断,而是要结合自身具有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体现了对考生理解概括能力的考查。
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此类题型,上海卷已作了多年的尝试和实践,北京、广东、江苏、福建、湖南、四川等地的高考卷也有所涉及。
古代文化知识题、概括分析题是客观选择题,筛选整合信息题是主观简答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考查考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2020年新增的简答题,赋分3分。
分值看似不高,但素养能力要求却很高。
理解、借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因此答好这道题有利于夯实我们的文化底蕴。
目前,这道题主要涉及以下两种题型:一、阐释型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作出一定的阐释。
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山东)第14题第一问“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见“试题解析”考题一)。
1.方法解答阐释型简答题,要注意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进行具体分析:(1)客观层面。
文言文所涉及的客观层面,主要包括国家局势、国君意志、地方势力、当地风俗、百姓习惯、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地势特点等。
(2)主观层面。
文言文所涉及的主观层面,主要包括天赋如何、性格特点、能力修养、官民素质、努力程度等。
只有从多角度来分析,才能找出问题的原因,还原事实真相,揭示深层意义。
2.步骤(1)认真审题,明确任务。
首先要认真审题,读懂题目的要求;然后明确任务,弄清答题方向。
(2)依题读文,思考分析。
首先,按照审题指向,快速阅读全文,锁定答题区间,准确理解文意,把握文本的语意层次。
然后,依据行文的脉络筛选、分析相关信息,就能顺利厘清内外因,从而达成阐释原因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判断:根据第六段结尾提到 ‚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 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 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它不代表 对所有图像生产的要求;而且选项D 中遗漏了‚空间化‛这一要求。
2015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分析判断: A项中‚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 错误,文中第一段说‚内部言语并不是外 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 能。‛谈不上与外部言语相对。
2015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作为比内部语言更内在的层面的思维, 在文中实际上就是‚言语思维‛。 B.如果把思维比作乌云,那么每朵乌云终 究都会变成一阵词的雨点落下。 C.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位,因此 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 D.言语表述时需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相继 展开,并通过意义和思维联系起来。
分析判断: A项文中原句是‚只有在考查了言语思维 的下一个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 更加内在的层面)‛。 B项‚终究都会变成一阵词的雨点落下‛ 错误,文中原句是‚在我们的言语中始终 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即潜台词。由于从思 维向言语的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 终存在思维不可表达的悲哀。‛ C项强加因果。
分析判断: D项:‚不需要加工讯息‛错误,原文 说‚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 过一些中间步骤‛。
讲学
2015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A ) A.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是完 成言语思维的内在方面。 B.与外部言语一样,内部言语中的思维 也与词语有内在的关联。 C.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 不需要始终伴随着词语。 D.内部言语作为一种功能,它是在一定 的思维过程当中实现的。
分析判断: 1.同济大学教授这个例子出现在文章第三段。 2.第二段结尾说“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 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 被物象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而 第三段开头强调了上海同济大学的这位教 授是“从事艺术设计”的,所以,B项说 “……画面深深地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 眼”,与第二段结尾的阐述相悖了。
2016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9.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 是( )
2016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 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 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 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 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 典文学色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 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D.冲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 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 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A
2017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 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 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 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 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 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 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 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 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 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 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 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
实用类文本 ————信息筛选整合题
一、考题回顾2014浙江Fra bibliotek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对同济大学那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 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信息筛选整合题)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信息筛选题)
2015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 (信息筛选题)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信息筛选题)
二.考点梳理
1.考查文中‚重要概念‛具体含义 2.归纳内容要点 3.概括中心意思 4.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解题步骤 1、粗读文本,整体把握 2、研读题干,明确要求 3、题文对照,确定区间 4、精心辨别,判断正误
选择题常见陷阱
以偏概全 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 无中生有 已然未然 答非所问 次序颠倒 主次不分 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夸大缩小 混淆范围 或然必然 滥竽充数 信息遗漏 曲解原意 指代不明 逻辑错误
8.下列对同济大学那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 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种视觉感受是观看者以专业的敏锐视 觉来感受世界的结果。 B.双子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深深地刺 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 C.世贸大楼的标志意义是这位艺术设计教 授理解美国疼痛的关键。 D.这种视觉感受现象可以看作是贡布里希 所指的“图式的透射”。
分析判断: 1.先找出选项在文中的语段,A项根据文本 第一节内容,‚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 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 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 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 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 能‛可知,选项进而错误,强拉因果。
2.C项根据文本第二节内容‚当年新文化运动提 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 ‘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 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可知,曲 解文意。 3.D项根据文本第二节内容‚从语言变迁与中国 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 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 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 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可知,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 学形式的重大价值‛表述不准确。
答题技巧
1.审清题干,发掘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 示性信息。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 解。 2.对选题中要求判断的概念、所举事例或 文本内容要准确判断在哪个区域。 3.将选项中的信息和原文中的信息作比较, 找出选项的破绽。
精准定位,准确判断
实战演练
2014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对同济大学那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 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2016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题) 9.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 是( ) (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题)
2017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 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筛选整合信息题)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筛选整合信息题)
2017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 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2017浙江卷现代文阅读 (一) 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 的一项是( )(3分) 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 B类 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 号。 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 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 各种技能接受符号。 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 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 对方发出的符号。 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 B类 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 受符号。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 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 B.本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 察视觉文化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C.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 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 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