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敬业与乐业》课文简介
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

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从礼记和老子的两句话中取出的“敬业乐群”和“安其居乐其业”。
我并不深究这些话是否符合原意,但我坚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首先,我们要敬业。
敬字是古圣人教导人们做人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可惜后来一些人过于深奥地解释了它,使其不再适用。
只有XXX解释得最好。
他说:“专注于一件事就是敬业。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在做一件事时,全心全意地投入,不分心,这就是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呢?人类一方面为了生活而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工作而生活。
人类不是特意创造的机器,只用来消化面包,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地位和才能选择一件事情去做。
任何可以称为一件事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值得尊敬的。
当总统是一件事,开出租车也是一件事。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的名称可能有高低之分,但从学理上来说,它们的性质并没有高低之分。
只要当总统的人相信自己能胜任总统的工作,就应该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的事情去做;当开出租车的人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就应该把开车当作一件正经的事情去做。
这就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就是职业的神圣。
所有的职业都是神圣的,因此所有的职业都值得尊敬。
因此,我们对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区别。
其次,我们要乐业。
“工作太辛苦了!”这是一个人常说的叹息声。
但我要问他:“如果不工作,难道就不辛苦吗?”今天是炎热的天气,我在这里大声说话,大家都觉得我们很辛苦;但是,如果我们去赌博或喝酒,不也是同样的劳累和费力吗?难道那不辛苦吗?我们必须知道,苦乐全在主观的心态,而不在客观的事情上。
从出生到死亡,除了睡觉以外,我们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闲置不用。
只要使用,就不是劳累就是费力,劳累是无法避免的。
聪明的人只有从劳累中找到快乐。
我认为,世界上最苦的人是无业游民,整天游荡,不知道把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放在哪里,他们的生活真的很难过。
其次是厌恶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明明必须做这件事,但内心却不愿意。
不愿意做可以逃避吗?当然不行。
第5课敬业与乐业资料

在第8段要“乐业”部分,可以 划分两个层次,请从文中划出,并 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对 “做工苦”的抱怨及危害 (反面) 比 论 证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及原因(正面)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 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 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 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
三:用“责任心”和“趣味”勉励人敬业乐 业。 (9)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 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 不可不勉。
——梁启超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
论述“敬业”的重要 性。(6、7段)
和乐业的重要性
论述“乐业”的重
要性。(8段)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在第6、7段要“敬业”部分, 作者按照“什么是敬业”“为什么 要敬业”“怎样才能敬业”来论述 的,请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并回 答这三个问题。
3.第8段的论点是什么?分析“做工苦”的实例 有什么作用?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
论点是“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我们要乐业)” 说明“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自然地点到乐 业上(引出话题)。 还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1.文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敬业”,怎样 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我们今天应怎样理 解文中的“业”和“敬业”精神?
一、读一读
敬业乐群( qún ) 不二( èr )法门 旁骛( wù ) 亵( xiè )渎
断章( zhānɡ )取义 强聒( ɡuō )不舍 佝( ɡōu )偻( lóu ) 骈( pián )进
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总总 分
——— ———
敬业与乐业主要内容

敬业与乐业主要内容《敬业与乐业》课文我相信大家小学时候都学过。
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 敬业与乐业主要内容”,让我们再次重温这篇课文,希望能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并在即将到来的寒假考试中取的好成绩。
敬业与乐业主要内容《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在论证“敬业”问题时,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
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
因此,“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庄子、孔子、曾文正公的名言,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的比较,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这句设问下面,列出了四个理由。
5、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8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单元的整体感知是这样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讨论问题,发表看法,做到分析问题要有根据,有中心,有条理。
”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
其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出现,不仅是因为它紧承第一单元反复诵读诗歌书面语言进而品位语言的含蓄,精炼优美,而且还在于这篇文章布局在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学习的后面,这样的结构编排,它既着重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作为议论文体,它还为第四单元议论文知识点的详尽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说目标1. 知识目标:感知文本,理解内容,确立体裁.2。
能力目标:问题引导,理清思路,同学合作,板书文章结构。
3。
情感目标:通过演讲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拥有美好青春理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并明确论述方式。
教学难点:把握演讲词的语言特点,进行演讲词的当场演练。
二说学情1 已具备条件九年级的学生成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及创新的思想.2 需提高部分九年级的学生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上,在品位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上还需要锤炼。
敬业与乐业课文

敬业与乐业课文一、作者简介。
二、文章背景。
本文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
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着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待职业的态度等问题,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演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到“敬业与乐业”。
三、字词积累。
1. 字音字形。
- 蛀(zhù):被虫子咬坏。
如“蛀虫”。
- 赦(shè):免除或减轻刑罚。
- 禅师(chán shī):对和尚的尊称。
- 精微(jīng wēi):精深微妙。
- 旁骛(páng 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骛,追求。
- 亵渎(xiè dú):轻慢;不尊敬。
- 强聒不舍(qiǎng guōbù shě):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聒,过分啰嗦。
2. 词语辨析。
- “断章取义”与“以偏概全”-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例如:他引用别人的话时,总是断章取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 “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例如:只根据这几个例子就得出结论,难免以偏概全。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1. 结构梳理。
-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第二部分(第2 - 8段):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 第2 - 5段:论述敬业的重要性。
- 第2段:解释什么是“敬”。
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并阐述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就是敬。
- 第3段:以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为例,说明职业没有高下之分,凡职业都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第4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 第5段:进一步论述敬业的重要性,引用庄子的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说明敬业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敬业与乐业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敬业与乐业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敬业与乐业》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思想风采——《敬业与乐业》】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着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着《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
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知识积累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
章,篇章。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
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5.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6.无业游民: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7.言行相顾:言语和行为互相注意,这里指言行一致。
《敬业与乐业》课文课件

个人反思
自我评估
回顾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敬业与乐业程度,分 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改进计划
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 括提高敬业精神、培养乐业态度等方面的措施。
实践反思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及时 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
对未来的展望
持续学习
01
认识到敬业和乐业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
05
课文主题总结与反思
主题总结
敬业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敬业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指出敬业是实现个人成 就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乐业的价值
阐述了乐业对于工作态度和效率的影响,指出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 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
分析了敬业与乐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态度 ,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彩。
案例三
一位在科研领域工作的科学家, 对研究工作充满兴趣和热情,不 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许多重要 的科研成果,乐业成为他科研事
业的动力。
04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阐述
敬业与乐业是相辅相成的
敬业是乐业的前提,乐业是敬业的保障。只有对工作充满热爱和兴趣,才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02
敬业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表 现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专注 和奉献。
敬业的益处
01
02
03
提高工作效率
敬业的人会更加专注于工 作,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 疏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提升职业素养
敬业有助于培养人的职业 素养,提高职业技能和职 业道德水平。
5《敬业与乐业》.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 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 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 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 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 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 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 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 前进。
议论文常识
1、主要表达方式:议 论
引用这些经典名句,起什么作用?
使文章精练、典雅; 增强说服力。
你敬业了吗? 敬 业 与 乐 业
课后练习
试 为“有业之必要”列出几条理由
(体会“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 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自己意 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 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文章结构
总 敬
业
提出(1)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 问题 心—敬业与乐业
分 与
乐 业
分问析题(2—8)论性述,有敬业业的、必乐要业 的重要性
总 解问决题(9)总敬业结乐全文业,勉励人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 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 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 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 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 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 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 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 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 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 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 的英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敬业与乐业》课文简介
导读: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
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见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成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
把马桶收拾的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羡慕我,我不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做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哭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
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