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教案

合集下载

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教案

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教案

课题:12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本教材分析: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选取了其中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紧凑,意蕴丰厚。

故事中的角色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因此感到亲切自然,兴趣浓厚。

每则寓言的最后点明寓意,又使人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另外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分别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要求认识的字,理解生词。

3·读懂《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并从中受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思路:教学中以学生的朗读为主,使他们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再概括出故事大意,最后由故事悟出道理,结合实际和平时的积累写出感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寓意,导入新课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吗?它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板书课题)二·学习《狐狸和葡萄》(一)自学生字,读通全文1·提出自学要求: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故事”,哪个自然段揭示寓意?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狸狐狸提醒注意单独念二声,词中读轻声(2)出示:葡萄强调部首,理解意思a·结合生活:你们吃过葡萄吗?葡萄什么味儿?那成熟的葡萄呢?(甜的)b·结合句子:“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从句中哪几个词可知葡萄是甜的?(垂下,成熟)c·看插图,描绘秋天葡萄成熟的景象。

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教案范文

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教案范文

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的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寓意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故事内容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品质。

(2)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得失,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狐狸与葡萄》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寓意的能力。

难点:1. 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狐狸与葡萄》寓言故事文本。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3. 课件:制作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动画等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狐狸和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词语,从而引出今天的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

2. 讲述故事1.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让学生感知故事内容。

2. 学生跟读,体会故事的语言魅力。

3. 教师讲述故事,注意强调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情节。

3. 讨论寓意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为什么说“这葡萄一定是酸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3. 教师总结: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编造了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这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失败而找借口,安慰自己。

4. 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狐狸或葡萄),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注意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3. 学生表演,其他同学观看,进行评价。

5. 总结拓展1. 教师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们学到了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大班语言狐狸和葡萄教案

大班语言狐狸和葡萄教案

大班语言《狐狸和葡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狐狸和葡萄》的内容,知道狐狸为什么吃不到葡萄。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习狐狸的语言表达和动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发展听、说、演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狐狸和葡萄》的朗读与理解。

2. 狐狸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演。

3. 集体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狐狸和葡萄》。

2. 狐狸头饰、葡萄道具。

3. 宽敞的场地,方便幼儿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听一个有趣的的故事《狐狸和葡萄》。

2. 故事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故事理解: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狐狸为什么吃不到葡萄。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扮演狐狸和葡萄,进行故事表演。

5. 集体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部分,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理解、角色扮演和集体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关注幼儿在表演中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现能力。

3. 收集幼儿在集体讨论中的发言,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创意绘画: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狐狸和葡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绘画技能。

2. 歌唱活动:学唱《狐狸和葡萄》歌曲,让幼儿在唱歌中感受故事的乐趣。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引导幼儿讲述故事《狐狸和葡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角色扮演,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

八、教学延伸1. 狐狸主题故事会:组织幼儿听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培养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动物运动会:邀请幼儿扮演不同动物,进行运动会,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

九、教学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幼儿在故事理解、角色扮演和集体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强调狐狸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幼儿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大班语言狐狸和葡萄教案

大班语言狐狸和葡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表演。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从失败中寻找乐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让幼儿理解狐狸为了得到葡萄而不断努力的过程。

2. 故事梗概:狐狸看到树上挂着一串串诱人的葡萄,想要吃到葡萄,但葡萄树太高,狐狸无法够到。

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如爬树、跳起来、用尾巴钩等,但都失败了。

狐狸累了,放弃了,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轻松地摘下了葡萄。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角色头饰、葡萄道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如“故事里有什么?”,“狐狸为什么吃不到葡萄?”等,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讲述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如狐狸的尝试、失败和放弃等。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你们觉得狐狸为什么吃不到葡萄?”、“如果是你们,会怎么办?”等。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配角色并指导幼儿表演故事情节,如狐狸的尝试、失败和放弃等。

5. 创意表演: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情节,如狐狸的其他尝试、小鸟的出现等。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主题,如“狐狸为什么吃不到葡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失败?”等,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回忆故事情节,讨论狐狸的尝试和失败,引导幼儿从失败中寻找乐趣。

2. 作业形式:家庭活动记录表,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

3. 作业提交:下次上课时,教师收取家庭活动记录表,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教学设计3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教学设计3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认识课文中14生字,其中绿线中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中懂得寓言中所包含的寓意,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学用具:《伊索寓言》、投影、录音等教学时间:2教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复习课文中的词语。

2、学生有选择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细致感悟(一)学习《狐狸和葡萄》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读出狐狸的真实感情。

4、读句子“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启发想象,练习说话:(1)、我看到了--------------------------------------的葡萄。

(2)、看到这么多甜美的葡萄,狐狸心里会怎么想?(3)他都会想到哪些办法呢?(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成熟的葡萄常常让人百吃不厌,说说味道如何?那么狐狸为什么说:出示: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你从“边走边回过头来”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体会请同学读句子。

6、从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二)学习《蝉和狐狸》1、教师:狐狸无可奈何的离开葡萄园,一步一回头,肚子早已经饿的咕咕直叫,到哪里找吃的呢?,不知不觉,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树上有一只蝉,眼睛一转,他想到了一个办法……2、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狐狸想到了怎样的办法呢?3、指名读课文,要注意有感情。

4、出示“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这三句话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说话:我从这句话,看到一只--------------------------的狐狸。

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

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

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生自由读悟课文)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教案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教案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教案《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教案一、故事简介《狐狸和葡萄》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希腊寓言大师伊索的手笔。

故事中,狐狸想要吃到高高悬挂的葡萄,但是他跳不上去,只好说葡萄不好吃将其否定。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因为不能得到而否定它们,只能证明自己的无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狐狸和葡萄》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并理解其中寓意。

2.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感悟故事的意义,理解故事寓意。

3.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方法1.采用朗读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听懂故事的内容资料,理解故事的脉络,掌握故事的情节。

2.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故事的内在意义,理解故事的寓意。

3.启发学生判断能力的方法,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思路,启发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说:"今天给大家讲一则故事《狐狸和葡萄》。

大家知道狐狸是什么动物吗?听到这个名字,我们会想象到什么样的动物呢?请大家讲一讲。

"教师可以发展一些问题,比如:狐狸的具体形象,狐狸的生活习性等等,要求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讲授故事教师将《狐狸和葡萄》用简单的语言讲给学生听,并让他们自己品味。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强调故事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3.分析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进行分析。

要引导学生从整个故事中感悟、理解寓意。

4.启发学生判断(1)教师提问:"狐狸是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再次提问:"为什么狐狸只能得出一种结论?"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对真实的世界展开推理和思考。

5.总结归纳教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认知中,总结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和寓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内在世界和精神成长。

6.巩固练习提供不同的情景和角色,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展开扮演游戏,比如将游戏角色设置成狐狸、葡萄园主等等,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大班语言狐狸和葡萄教案

大班语言狐狸和葡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和讲述故事《狐狸和葡萄》,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狐狸和葡萄》的内容:讲述了一只狐狸在追求葡萄的过程中,因为身高不够而无法摘到葡萄,狐狸放弃并说“葡萄一定是酸的”的故事。

2. 故事中的角色:狐狸、葡萄树、其他小动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难点:培养幼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发展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角色头饰、葡萄道具。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中的葡萄,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狐狸和葡萄》,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狐狸为什么放弃摘葡萄,以及狐狸说“葡萄一定是酸的”的原因。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5.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和理解,评估幼儿对故事《狐狸和葡萄》的认知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表演,评估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评估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巩固教学内容。

2.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以“狐狸和葡萄”为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应适当简化故事情节,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本
教材分析: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选取了其中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紧凑,意蕴丰厚。

故事中的角色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因此感到亲切自然,兴趣浓厚。

每则寓言的最后点明寓意,又使人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另外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分别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要求认识的字,理解生词。

3·读懂《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并从中受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思路:
教学中以学生的朗读为主,使他们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再概括出故事大意,最后由故事悟出道理,结合实际和平时的积累写出感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寓意,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吗?它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板书课题)
二·学习《狐狸和葡萄》
(一)自学生字,读通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故事”,哪个自然段揭示寓意?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狸狐狸
提醒注意单独念二声,词中读轻声
(2)出示:葡萄
强调部首,理解意思
a·结合生活:你们吃过葡萄吗?葡萄什么味儿?那成熟的葡萄呢?(甜的)b·结合句子:“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从句中哪几个词可知葡萄是甜的?(垂下,成熟)
c·看插图,描绘秋天葡萄成熟的景象。

(3)出示:馋
强调字音,部首。

结合句子理解“馋得直流口水”可用什么词替换?(垂涎三尺)它又从侧面说明葡萄怎样?
4·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1~2自然段:故事
第3自然段:寓意(请用画出)
(二)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请同学们把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概括故事大意。

(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是酸的,不好吃”。


2·默读课文,思考:这些葡萄究竟酸不酸?好不好吃?为什么狐狸说这些牌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1)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学生自由叙说)
(2)结果是——(白费劲,无望)你能再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狐狸此时此刻的心情吗?(无可奈何,愁眉苦脸,无能为力,无精打采)
3·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无能为力”什么意思?
4·故事中理解寓意:狐狸无能为力,够不着葡萄,却偏偏说葡萄还没有成熟。

5·生活中理解寓意: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狐狸这样“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人?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1)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
(2)如果自己尽力去做一件事了,即使没有成功,别人也不会笑你的。

……
三·学习《蝉和狐狸》
过渡:接下来我们将按同样的方法学习最后一则寓言故事
(一)自学生字,读通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故事”,哪个自然段揭示寓意?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比较:戒心告诫
强调部首和笔顺,理解意思
(2)出示:掺杂
强调字音
4·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1~4自然段:故事
第5自然段:寓意(请用画出)
(二)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请同学们把1~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概括故事大意。

(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2·默读课文,思考:
(1)狐狸为了吃到蝉设下了什么圈套?(抓住狐狸的话体会他在说奉承话,目的是想骗蝉下来)
(2)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察觉有诈”——“摘树叶扔下来”试探——(抓住蝉的动作,语言等理解他的聪明,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3·与《狐狸和乌鸦》作比较,理解狐狸的共性,蝉和乌鸦的不同。

4·有感情朗读1~4自然段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5·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在文中插图旁。

(1)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个“聪明的人”!
(2)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总结,提醒自己不要重蹈别人的覆辙!
……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基本上沿用了上节课的教法。

在文本的基础上超脱文本,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他们不仅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而且敢大胆创新,拥有自己的见解,这些着实令人欣慰!在细读《狐狸和葡萄》课文之前,我让学生学习“葡萄”生词时结合句子和自己生活实际理解“成熟的葡萄是甜的”,这样的安排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后文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蝉和狐狸》时,当学生体会了蝉没上当的原因时,进一步深入,与《狐狸和乌鸦》作比较,从而得出寓意,水到渠成。

总之,当听到同学们入情的读书声时,当听到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时,我深知同学们成功了!我自己也成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