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Gesell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维普资讯
于 华凤 ,李 洪 英 ,马海 霞
Com parison of the gross m otor function measure and Gesell’s gross m otor developm ental schedule in the assessm ent of rehabilita tion efect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本身就是针对脑性瘫痪儿童而制定的其中48项是正常儿童12个月以内就能完成的项目32项是1324个月正常儿童能完成的项目其余8项是24个月以上正常儿童才能完成的项目由于大多数脑性瘫痪儿童一般难以超过24个月正常儿童运动发育水平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制定者在项目选择上权衡了评估项目年龄段的分布每项又采用4级评分法提高了评估的细致和敏感性
knew and agreed with the items. AII enrolted sub}ects rece}ved combin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① Volet method. ② Bobath method .③ Tuina.④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he needle was remained for one hour each time,and the
Shandong Un ̄emitv.
Jinan 25O022.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fGDS)in assessment of rehabilitation efectiveness j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 ETHODS: Twenty-five children with cerebraI palsy. who were f irstly treat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Q ilu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干预及GMFM评价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干预及GMFM评价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ZKS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
方法:30例诊断为ZKS患儿,月龄3~9个月,采用综合方案早期干预治疗3个月。
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采用GMFM评价。
结果: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价具有显著疗效,总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GMFM不仅可以反应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状况,而且能够评估早期干预治疗运动功能的改善。
标签: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干预;GMFM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是由德国V ojta博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
主要由各种病因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后使中枢协调作用障碍而出现姿势反射异常和肌张力改变的病症[1]。
它是目前我国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
我科自2007以来对诊断ZKS的患儿进行了3个月的早期治疗,采用GMFM评价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和门诊治疗ZKS患儿共30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存在导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有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V ojta姿势反射异常,肌张力改变,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
高危因素以窒息、早产、病理性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异常表现:6个月以前主要表现身体易打挺、手握拳、竖头不稳,6个月以后主要表现自发动作少、不能独坐、尖足及扶站不支撑。
1.2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综合早期干预治疗,静滴脑蛋白水解物10ml/d,高压氧每日1次,每治疗10天休息10天,然后行下一疗程治疗。
运动疗法:包括V ojta法和Bobath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每天训练30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
期间根据运动落后的水平设定训练目标和纠正异常姿势及反射,诱导正确的姿势反射及调节肌张力。
1.3 评定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评定患儿的运动功能,评估分5个能区,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功能区。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GMFM是1989年Russell制定的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评估量表,整个量表共80项评定指标,分5个运动功能区:第Ⅰ区为卧位运动及部分原始反射残存,第Ⅱ区为爬与跪位运动,第Ⅲ区为坐位运动,第Ⅳ区为站立运动,第Ⅴ区为走、跑、跳及攀登运动。
该评估量表可较全面的评价脑瘫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状况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消除情况。
21项仰卧位1.对称姿势2.ATNR3.STNR(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4.TLR(紧张性迷路反射)5.拥抱反射6.手过中线7.抬头45度8.髋膝屈曲(踢)右9.髋膝屈曲(踢)左10.前臂伸手过中线(右)11.前臂伸手过中线(左)12.翻身,由仰到俯(右翻)13.翻身,由仰到俯(左翻)仰卧位14.抬头45度15.抬头45-90度,肘支撑,胸离床面16.抬头90度,手支撑,腹离床面17.朝前伸右手18.朝前伸左手19.翻身,由俯向仰(向右)20.翻身,由俯向仰(向左)21.降落伞反射22.腹爬(>2米)23.四点位持续10秒钟24.从相四点位到坐位25.完成四点位26.四点位伸出右手27.四点位伸出左手28.四爬29.高爬30.爬楼梯4步跪31.高跪髋部伸展(10秒钟)32.半跪右腿在前(10秒钟)33.半跪左腿在前(10秒钟)34.跪走(10步)Ⅲ运动功能区(坐位)15项35.分半前倾坐36.头短暂直立37.扶腰坐38.头在中线稳定3秒钟39.双手支撑坐3秒钟40.独坐3秒钟41.直腰坐42.扭腰坐43.坐位自由玩44.在椅子或小凳子上坐45.自己坐矮凳46.自己坐高凳47.坐位平衡(前方)48.坐位平衡(侧方)49.坐位平衡(后方)Ⅳ运动功能区(站立)11项50.抓物站51.独站3秒钟52.扶物单腿站(右脚)3秒钟53.扶物单腿站(左脚)3秒钟54.独站20分钟55.单腿独站(右)10秒钟56.单腿独站(左)10秒钟57.站小板凳58.从高跪到站59.蹲着玩60.从下蹲位到主动站立Ⅴ运动功能区(走、跑、跳)20项61.扶走5步62.牵两手走(<10步)63.牵一手走(>10步)64.独走10步65.走、停、转身100度66.手提物体走(<10步)67.手提物体走(>10步)68.在两平行线中走10步69.沿直线走70.跑71.右脚踢球72.左脚踢球73.从30cm高处跳下74.跳远30cm75.单脚跳10次(右)76.单脚跳10次(左)77.扶手上楼梯4步78.扶手下楼梯4步79.自由上楼4步80.自由下楼4步5大功能区(分8组共80项)1、卧位运动及部分原始反射残存,姿势反射(降落伞反射)—21项(63分)2、爬与跪位运动—13项(39分)3、坐位运动结合平衡反射建立—15项(45分)4、站立运动—11项(33分)5、走、跑、跳及攀登运动—20项(60分)●功能区得分=每一项得分之和/最大评分数×100●总评分=每一功能区得分相加/检查功能区总数(5)●实际得分=相应功能区得分之和/相应检查功能区数说明评分标准一)大运动功能评分0分:指完全不能完成1分:仅能开始会做(即完成动作<10%)2分:指部分完成(即10%<完成<100%)3分:指能顺利、圆满完成(即100%完成)二)反射发育评分1、原始反射(ATNR/STNR/TLR/MORO反射等)残存评分0分:>9个月仍存在1分:7-9个月仍存在2分:4-6个月仍存在3分:3-4个月消失2、postural reaction降落伞反射0分:>12个月不出现1分:>12个月出现或10-12个月不出现2分:10-12个月出现或8-9个月不出现3分:8-9个月出现2、坐位平衡反射1)、前方平衡0分:>12个月不出现1分:>12个月出现或10-12个月不出现2分:10-12个月出现或6-9个月不出现3分:6-9个月出现2)、侧方平衡0分:>12个月不出现1分:>12个月出现或11-12个月不出现2分:11-12个月出现或7-10个月不出现3分:7-10个月出现3)、后方平衡0分:>15个月不出现1分:>15个月出现或11-15个月不出现2分:11-15个月出现或8-10个月不出现3分:8-10个月出现部分检查说明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诱发:仰卧位:为了使小儿注意力集中,在中线离双眼30cm处用玩具向一侧(向左或向右)沿90度弧度慢慢移动玩具使头随着转动,然后固定玩具至少5秒钟,如患儿头转动不完全,可用手轻轻辅助转头,然后固定头5秒钟(注意不要挡住患儿视线)。
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及评估方法

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及评估方法粗大运动评估量表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量表:1. GMFM-88:该量表包括88项,分为5个能区,全面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状况。
2. GMFM-66:该量表是GMFM-88的修订版,将88项评定指标缩减为66项。
3. 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2(PDMS2):适用于0~72个月儿童,是一种定量和定性功能评定量表,包括2个相对独立的部分,6个分测试,3个给分等级。
4.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以自发运动为依据,侧重于坐(躯干控制)和行走功能,按照不同年龄段粗大运动功能特点,分为I~V级别,级别越高,功能越差。
5. 功能独立性评定(FM):该量表记录功能变化情况,作为评定小儿康复效果的方法之一。
Weefim的内容有3个区,六个板块。
每个板块又分为2~6项,总共18项,将各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数,根据分数标准划分七个级别。
评估方法:在进行粗大运动评估时,通常采用观察法和量表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表现,如行走、跑跳、平衡等,来评估其粗大运动能力。
量表法则使用上述评估量表对儿童进行系统的评估,通过得分来判断其粗大运动能力的水平。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评估环境应安全、舒适,以确保儿童能够自由地进行活动。
2. 评估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解释评估结果。
3. 评估时应选择适当的评估量表,并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发育水平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4. 评估结果应全面、客观地反映儿童的粗大运动能力,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评估方法和结果解读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
项)
介绍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发展的工具。
该评定表包含88个项目,从不同角度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使用方法
以下是使用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的步骤:
1. 准备评定表和评定纸质表格。
2. 确保评定环境安静和舒适。
3. 向患儿的监护人解释评定过程和目的。
4. 依次进行88个项目的评定,并记录患儿的表现。
5. 评分时根据患儿的能力和表现选择适当的选项。
6. 评定完成后,整理和汇总评定数据。
评定项目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包含以下88个项目:
1. ...
2. ...
3. ...
评分标准
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根据患儿的能力和表现来确定。
评分范围从0到3,表示患儿的能力程度,其中0表示不能完成,3表示能够完全完成。
数据分析
评定完成后,可以根据评定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以统计患儿在不同项目上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的运动功能发展情况。
结论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展。
通过评定和分析,可以了解患儿的能力水平,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引用参考文献
- 引用参考文献。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及其运动训练方案在脑瘫高危儿家庭康复中

求退 治疗 , 最后有 3 8 例患儿符合要求 。对照组 3 9 例, 治疗
过程 中有 1 例患儿感 染 中断治疗 超过 1 0 天, 1 例 患儿退 m治
脑性瘫痪( c e r e b r a l p a l s y , C P ) 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 l 生运 动和姿 势发育 障碍 、 活动受 限征候群 ” , 发病 率约 为 2 . 1 % c 。 脑 瘫高 危儿是指 生前 、 生时 、 生后各 种 因素影 响大脑正 常发 育, 极有可能 发生脑瘫 的婴儿 , 因此对 高危儿 的早期 随访 、
务 计划 , 包括粗 大பைடு நூலகம் 动技 能 的具 体 目标及 半年 度康 复 总 目 标; ③ 根据 P DMS 一 2 运 动训 练方案 进行家庭 康 复指导 , 现 场
要 求( 时间 、 频率 等) 。排 除标 准 : 确 诊为遗传代谢 性疾病者 ; 年龄< 3 个 月或> 2岁 ; 伴 有心 、 肝、 肾及 造血 系统 等严重 原发
诊 断标准一 1 : ①存在脑损伤和神经发育不 良的高危 因素 ;
② 神经 系统检查异 常 : 如肌张力异 常 、 姿势异 常 、 反射异常 ;
@P e a b o d y 发 育量表评 测结果 为边 缘或落后 ; ④ 全身运 动评
估 为痉挛 同步性或不安运动缺乏 ; @A l b e g a 婴儿运动量表评 估 结果为< 5 %。符合①②和③ 、 ④、 ⑤其 中之一者 。
疗后要求配合家庭康 复指 导治疗 , 1 例患儿因康复费用贵 , 家 长退 出治疗 , 最后 有 3 6 例 患儿符 合要 求 。两 组患儿 一般 资
料 比较 见 表 1 。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Ⅰ-Ⅲ级的学龄前期脑性瘫痪儿童接受普通学

t e m I一 Ⅲ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a s c o n t r o l g ro u p a n d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关键词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系统 ; 学龄前期 ; 脑瘫儿 童 ; 普通学前教育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1 2 4 2 ( 2 0 1 7 ) . 1 2 . 1 3 6 6 . 0 4
中图分类号 : R 7 4 2 . 3 , R 4 9 3
A s t u d y o n t h e g e n e r a l pr 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 o n p r e —s c h o o l c h i l d r e n wi t h c e r e b r a l p a l s y o f g r o s s m o t o r
分和( 1 0 1 . 3 2 + 4 . 8 5 ) 分, 与组 内治疗前 比较 ,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 P<0 . O 1 ) 且更优于对照组( P<0 . 0 5 ) 。
结论 : 粗 大运 动功 能分级系统 I 一 Ⅲ级的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学前 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提高患儿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t h e g e n e r a l p r 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3 mo n t h s . T h e y we r e a s s e s s e d wi t h G r o s s Mo t o r F u n c t i o n Me a s u r e( G MF M一 8 8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Me a s u r e( We e F I M)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 Re s u l t :Af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t h e s c o r e s o f G MF M一 8 8 a n d We e F I M we r e( 7 6 . 8 4  ̄ 6 . 4 5 )a n d( 7 8 . 5 2  ̄ 5 . 3 7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o s e b e f o r e t r e a t me n t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 P<O . O 5 ) ; Af -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t h e s c o r e s o f GMF M- 8 8 a n d w e F I M we r e( 9 8 . 2 9 + 5 . 0 7 )a n d( 1 0 1 . 3 2 + 4 . 8 5 )i n t h e r t e a t me n t g r o u p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o s e b e f o r e r t e a t me n t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s w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 P<0 . 0 1 ) ,a n d s t a t i s t  ̄ 一 c a l l y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P<O . 0 5 ) .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简介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 BOT-2 GMFM-88)是一种评估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工具。
该评定表由88个项目组成,用于评估患者在不同运动任务中的能力和表现。
目的评定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包括站立、行走、爬行、平衡、投掷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BOT-2 GMFM-88的评定,医务人员可以了解患者在不同运动任务中的表现情况,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评定项目BOT-2 GMFM-88包含以下88个评定项目:1. 起立2. 站立3. 行走4. 踢球5. 爬上阶梯6. 爬下阶梯7. 爬爬山8. 平衡在一个脚上9. 从坐姿平衡到站立10. 运动跳跃11. 侧平衡12. 投掷球13. 穿越隧道14. 快速行走15. 压蹬车16. 点头示意17. 推车18. 穿越道路19. 爬爬绳子20. 双足跳跃21. 椅子上站立22. 手抓柱子23. 爬上陡坡24. 爬下陡坡25. 抱球带球26. 跳高27. 越过桥28. 闭眼行走29. 旋转跳跃30. 舞蹈动作31. 两只手爬行32. 跳远33. 用两只手捧球34. 步行架上行走35. 压力移动36. 爬升37. 前抓行走38. 跳绳39. 动态平衡40. 爬绳索41. 抓球42. 倒立43. 打篮球44. 用脚踢球45. 扔织物球46. 仰卧起坐47. 侧抓48. 前仰49. 背扔球50. 滑行51. 侧仰52. 后仰53. 打棒球54. 碰网球55. 电动车驾驶56. 跳格子57. 三脚步行58. 击球59. 穿衣60. 三点跑动触摸61. 泳行62. 蹲下站立63. 用手通过障碍64. 乘坐自行车65. 后滚翻66. 跳水67. 用头碰球68. 踢沙包69. 仿自行车70. 坐球71. 用头过桩72. 赛跑73. 走跑混合74. 用脚滚球75. 后退行走76. 用头球77. 拉成卧位78. 跟随线路79. 攀爬拱桥80. 投掷绳索81. 过铺装路面82. 两足交替行走83. 盲障行走84. 正走和跑步85. 推床86. 倒立行走87. 深蹲88. 轮椅驾驶使用说明评定者应详细阅读BOT-2 GMFM-88的操作手册,并严格按照指导进行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 b 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史惟廖元贵杨红徐秀娟王素娟·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 FM) 与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2GM) 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GM FM 和PDMS2GM 两种方法对29 例脑瘫儿童进行3 次评估, 用t 检验分析GM FM 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2GM 月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
结果GM FM 的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2GM 的月相对百分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GM F M 的评估结果比PDMS2GM 更有利于疗效判断。
[ 关键词] 脑瘫;粗大运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 F M) ; 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2GM)Appl i cations of G 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 and Pea b od y Developmental Measure Scale2G ross Motor in the evalu ation of chil d ren with cerebral p alsy S HI W e i , L IA O Y u a n2g u i , Y A N G Hon g , et al . Chil d ren ’s Hos p i t a l A f f il i a ted To Fu d a n U ni v ersi t y , S hanghai 200032 , Chi n aAbstractOb jective To co mpare t he advantages of t wo gross motor measure scales , Peabody Develop mental Measure Scale2G ross Motor ( PDMS2GM) and Gross Motor Functio n Measure Scale ( GM FM) , in t he evaluatio n of children wit h cerebral palsy ( CP) . Methods The gross motor f unctio ns of 29 CP children , 0 - 3 years old , were evaluated t hree times using PDMS2GM and GM FM res pectively. The imp rovement percentile each mo nt h of PDMS2GM and GM FM were co m pared by t test . R 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 ween t he imp rovement percentile each mo nt h of PDMS2GM and GM FM . Conclusion The GM FM was more sensitive t han PDMS2GM in t he evaluatio n of CP children es pecially in t he evaluatio n of t r eat m ent effect .K e y w ords cerebral palsy ; gross motor ; Gross Motor Functio n Measure Scale ( GM F M) ; Peabody Develop m ental Measure Scale2 Gross Motor ( PDMS2GM)中图分类号: R742 .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9771 (2004) 0720423202[ 本文著录格式] 史惟,廖元贵,杨红,等.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 (7) :423 —424 .粗大运动发育水平评估是脑瘫患儿康复评估中最主要的项目,它不仅可以对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状况进行量化,为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判断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由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缓慢,所以要求评估方法更加细致与敏感。
本文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ro ss Moto r Functio n Measure Scale , GM FM) 与Peabo 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eabo dy Develop mental Measure Scale2Gro s s Moto r , P DM S2GM)对29 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变化进行评估,探讨它们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1 . 1 对象2003 年1 —12 月在我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29 例,其中男性23 例,女性6 例; 首次评估时平均月龄12 —34 个月,平均( 1919 ±711) 个月; 早产16 例; 痉挛型四肢瘫15 例,痉挛型双瘫8例,痉挛型偏瘫3 例,手足徐动型3 例。
1 .2 评估方法由2 名康复医师各自进行,并且在评估前不了解另一项的评估结果。
环境设定为安静、独立、采光较好的房间,室温控制在20 ℃- 30 ℃,患儿衣服为1 - 2 层,在不违反各自评估要求的情况下,前后评估都尽量安排相同家属在场,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
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
作者简介:史惟( 19652) ,男,上海市人, 主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 儿童运动发育与治疗。
GM FM 量表: GM FM 评估分5 个能区, 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 个能区。
卧位与翻身能区总分为51 分,坐位能区总分为60 分,爬与跪能区总分为42 分,站立位能区总分为39 分,行走与跑跳能区总分为72 分。
GFM F 评分结果包括以下几项: ①原始分: 5 个能区的原始分;②总百分比: 5 个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 ; ③月百分比: ( 本次总百分比- 前次总百分比) / 间隔月数; ④月相对百分比: 本次月百分比/ 前次总百分比×100 % 。
PDM S2GM 量表:由于PDM S2GM 对纠正胎龄12个月以内婴儿评估项目与12 个月以后不同, 本组29例在第1 次评估时全部选用纠正胎龄12 个月以后的患儿。
对12 个月以后的患儿PDM S2GM 评估分3 个能区进行,包括固定、移动、操作能区,固定能区总分为60 分,移动能区总分为178 分,操作能区总分为48 分。
PDM S2GM 评分结果包括原始分、总百分比、月百分比和月相对百分比,计算方法与GM FM 相同。
另外还有粗大运动发育商( GMQ) 。
对每例患儿进行3 次评估,每次评估时均同时采用GM FM ( Rusell , 1993 ) 量表和PDM S2GM 量表(Folio &Fewell , 2000 ), 每2 次评估之间的间隔时间110 —510 个月,第1 次与第2 次平均间隔( 217 ±112) 个月,第2 次与第3 次平均间隔(217 ±111) 个月。
1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15 fo r Window s进行统计学分析。
各项数据用t 检验来分析评估前后的。
2 结果GM FM 和PDM S2GM 的总百分比都是反映粗大运动发育实际水平的原始分值, GM FM 和PDM S2GM 总百分比的前后变化见表1 。
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水平前后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P < 01001) 。
表1 G MFM 和PDMS2G M 总百分比的前后变化( %)方法第1 次评估第2 次评估第3 次评估GM F M 31186 ±1810 39108 ±2014 46108 ±2110 PDM S2GM 22131 ±916 24190 ±1011 27152 ±918 注: GM F M 第1 次与第2 次比较, t = 6100 , P < 01001 ; 第2 次与第3 次比较, t = 7139 , P < 01001 。
PDMS2GM 第1 次与第2 次比较, t = 4174 , P < 01001 ;第2 次与第3 次比较, t = 5183 , P < 01001 。
GMQ 是PDM S2GM 用来反映被测儿童粗大运动发育商的分值, 本组29 例患儿第1 次评估GMQ 为(58152 ±1212) ,第2 次评估为( 57100 ±1217) ,第3 次评估为(55176 ±1219) ,第1 次与第2 次相比t = 1176 , P > 0105 , 第2 次与第3 次相比t = 1171 , P > 0105 。
说明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商前后的差异不显著。
GM F M 10181 ±1112 10141 ±2014PDMS2GM 6127 ±815 7113 ±1316t 2131 3172P < 0105 < 010013 讨论目前国内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评估多数采用儿童全面发育评估中的运动评估项目,对脑瘫儿童康复疗效判断多采用发育商作为标准。
本研究采用的PDM S2GM 和GM FM 都是在国外被广泛使用的儿童粗大运动发育专项评估标准1 23 。
PDM S2GM 评估0 - 6 岁段总计4 个能区151 项,每项采用3 级评分法。
通过评估可以得出各个能区的原始分、相当月龄和标准分,最终还能得出粗大运动发育商和百分位。
对康复诊断和疗效判断都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GM FM 是专门针对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评估方法, 总计5 个能区88 项, 每项采用4 级评分法。
通过评估可以得出每个能区的原始分和百分比,相加后得出总的百分比;每项采用4 级评分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粗大运动发育的细微变化, 5个能区的设定方法对康复训练也有指导意义。
我们的研究表明,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水平并不是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康复治疗和自身发育,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发育商在经过康复治疗后并没有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