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要围绕“想象”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字词句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一、单元内容
1. 课文:《夜宿山寺》、《敕勒歌》、《雾在哪里》、《雪孩子》。
2. 语文园地:《小花鹿》。
3. 口语交际:《保护有益的动物》。
二、知识点总结
1. 字词句知识:认识4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
会写25个字,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会写24个词语,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
2. 阅读理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能发挥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背诵民谣《数九歌》。
3. 口语交际: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保护有益动物的意义,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4. 习作:学习仿照课文句式发挥想象说话,编写关于自然现象、动植物的故事。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在字词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发音、书写和词汇积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概述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想象”为主题,通过一组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坐井观天》、《ie条件和反义词》、《黄山奇石》和《葡萄沟》。
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 《坐井观天》教学目标:- 认识“坐、井”等10个生字,会写“只、个”等15个字。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和青蛙对话时的心情。
- 了解“坐井观天”的故事,懂得要开阔眼界,善于动脑,敢于挑战。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ie条件和反义词》教学目标:- 认识“冷、暖”等8个生字,会写“太、阳”等10个字。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ie条件和反义词的特点。
- 学会运用ie条件和反义词进行语言表达。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运用ie条件和反义词进行语言表达。
3. 《黄山奇石》教学目标:- 认识“黄、山”等10个生字,会写“石、奇”等15个字。
- 理解课文内容,欣赏黄山奇石的美丽景色。
- 学会用优美词语描绘景色。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用优美词语描绘景色。
4. 《葡萄沟》教学目标:- 认识“沟、葡”等10个生字,会写“种、收”等15个字。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 学会用流畅的语言描述事物。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用流畅的语言描述事物。
三、教学建议1. 注重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2. 通过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ie条件和反义词进行语言表达。
4. 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用优美词语描绘景色,用流畅的语言描述事物。
5. 开展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6. 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点归纳

第一:课文内容概述1.1 课文名称及作者1.2 课文内容概述1.3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第二:词语解释与拓展2.1 本单元生字词及其解释2.2 生字词的拼音、例句2.3 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第三:课文分析与理解3.1 阅读课文要点3.1.1 主要人物及角色关系 3.1.2 主要情节及故事情节 3.2 文化背景解读3.2.1 课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2.2 与生活、传统的通联第四:课文教学内容拓展4.1 课外阅读推荐4.2 词语拓展与应用4.3 课文内容延伸第五: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5.1 教学方法5.2 课堂设计第六:学生素养培养6.1 阅读情感6.1.1 对课文内容的感悟6.1.2 对课文中的人物或情节的评价与认同 6.2 语言表达6.2.1 以课文为切入点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6.2.2 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第七:课堂实录共享7.1 课堂实录共享7.1.1 活动设计7.1.2 教学效果分析第八: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学反思8.2 教学改进第九:家长配合与延伸9.1 家长配合9.2 学生在家延伸学习结语:总结与展望第四:课文教学内容拓展4.1 课外阅读推荐在学习课文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主题的优秀读物,以拓展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对于本单元的课文《小乌鸦和母鸡》,可以推荐一些关于童话故事或者动物之间感人故事的绘本,如《小熊和小毛驴》、《小白兔和小灰兔》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温暖和关爱。
4.2 词语拓展与应用在学习新词语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一些游戏或者短文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的词汇。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新学的词语,巩固词汇记忆。
4.3 课文内容延伸针对课文中的主题或者情节,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或者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发挥想象力,深入体验课文内容。
在课文《小乌鸦和母鸡》中,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关于小动物之间友情和帮助的情景剧或故事情节,从而巩固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一、课文《小草》小草,绿油油的小草,你是大地上最美丽的装饰。
你们挺拔而坚强,每当微风吹过,你们就像华丽的战士般挥舞着绿色的旗帜。
仿佛你们在向人们宣示着生命的力量和激情。
小草,你们是地面上的绿色毛毯,为大地舒展了绿色的华服。
你们是草原上的星星,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照亮了整个大地。
小草,虽然你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片,却承载着大自然的恩赐,滋养着生命的诗篇。
从你们身上我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无限的温暖。
小草,你们没有繁复的外表,却拥有丰富的内涵。
你们没有娇艳的花朵,但你们具备着一种坚韧的精神。
你们不求回报,默默地为大地贡献着;你们不畏风雨,你们不畏寒冷,你们扎根在大地上,无论风吹雨打,还是严寒孤零,你们都坚忍不拔,从不低头。
二、课文《小猫和小鱼》小猫和小鱼曾经是好朋友。
它们经常一起玩耍,互相照顾。
小猫抓着小鱼的鱼尾巴,小鱼无力地摆动着小尾巴,它们一起追逐,一起游戏。
它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纯洁和美好。
有一天,小鱼患病了,无法离开鱼缸。
小猫看着小鱼痛苦地挣扎,它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它,但却无济于事。
小猫为小鱼感到伤心和无助,恨不得替它承担痛苦。
从那天起,小猫决定守在小鱼的身边,给它带来温暖和陪伴。
它用轻柔的爪子抚摸着小鱼的鳞片,用甜美的咕噜声为它歌唱,用温暖的身躯为它遮风挡雨。
小猫放心不下小鱼,它把眼睛一刻不离开,时刻守护着小鱼的安全。
小猫的陪伴给了小鱼力量和勇气,它渐渐好转起来。
每当小鱼开心地在水中畅游时,小猫总是在一旁欢快地舞蹈。
它们的友谊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深厚和珍贵。
三、课文《小灯泡的坚强》小灯泡,你是家里最可爱的小家伙。
每当黑暗降临,你就闪亮登场,为我们照明。
你的光芒不仅照亮了房间,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小灯泡,你虽然小小的,却具备了巨大的勇气。
当发电机出故障了,你冒着高温和电流的危险继续发光,为我们提供光明;当其他灯泡一个个暗了下去,你坚持不懈地发光,成为我们的希望。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纸,门口挂上大红灯笼,喜气洋洋。
晚上,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还有美味的饺子。
午夜的钟声响起时,人们会放烟花,以驱走邪灵,迎来新的一年。
过年期间,还会有舞龙、舞狮等各种庆祝活动。
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我们喜欢的节日之一。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汤圆和灯笼。
吃汤圆象征着团圆,而放灯笼则是为了祈求好运。
此外,还有猜灯谜的习俗,大家聚在一起猜灯谜,猜对了可以得到小礼物,非常有趣。
清明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大人们会带着家人去扫墓,祭拜先人。
我们要尊敬先人,感恩他们为我们做的一切。
端午节是一个有趣的节日。
这一天我们会吃粽子,因为这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屈原爱国心切,不满秦国的统治,投江自尽。
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人们投下粽子,同时还有划龙舟和挂菖蒲等习俗。
中秋节是一个月圆之夜。
这一天,我们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月饼里有各种口味的馅料,好吃极了。
人们还会赏月,月亮圆圆的,像个大圆饼。
而在月亮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
每个人都希望能在这天看到嫦娥。
除了以上几个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日,比如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等等。
每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让我们过得更加欢乐。
总而言之,我们的节日多姿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的庆祝方式和特色。
我们要传承传统,尊重历史,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创造出新的节日文化。
希望我们的节日能让我们快乐、团圆、祝福彼此。
愿节日带给我们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2年级语文第7单元

2年级语文第7单元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包含《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和《语文园地七》四部分。
以下是每部分的具体内容:
1. 《古诗二首》:这一部分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这两首诗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2. 《雾在哪里》:这是一篇童话,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雾描述成一个淘气的孩子,把海上、岸边的东西藏起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3. 《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雪孩子和小白兔的故事,故事温馨感人,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珍贵。
4. 《语文园地七》:这部分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
在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意识。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点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点引言:语文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第七单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词语的认读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词语,并进行了认读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地发音,掌握每个词语的含义,并通过课文、课外阅读等方式进行巩固。
只有掌握了词语的认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古诗词的学习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词《七步诗》。
学习古诗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学习古诗词时,要注重对每个字词的理解和品味,通过背诵和解析古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第七单元时,我们进行了一些篇章的阅读,并进行了问题答题练习。
在阅读理解时,要注意细节的把握和整体的把握,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要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推理能力,给出合理的答案。
四、书写习惯的培养书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新字词和句子,并进行了书写练习。
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的正确和书写的工整。
每个字都要认真对待,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五、语文常识的学习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字词句子的学习,还包括了一些语文常识的学习。
在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的知识。
学习这些常识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使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六、课文背诵课文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复背诵课文,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第七单元中,我们要认真背诵课文,理解其中的含义,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结语: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认读、古诗词的学习、阅读理解、书写习惯的培养、语文常识的学习以及课文背诵等方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核心知识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核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1.字(1)易读错的字辰(chén)恐(kǒng)笼(lǒng)盖(gài)苍(cāng)茫(máng)街(jiē)梁(liáng)甚(shèn)添(tiān)柴(chái)渐(jiàn)呛(qiàng)烫(tàng)(2)易写错的字危:下部里面是“”,不是“巳”,可以和“苍”一起练习。
敢:右部是“攵”,横画右部要出头,与“夂”区分开,可以和“散”一起练习。
屋:左上部是尸字头,与“房”的户字头区分开。
切:左部第二笔是竖提,和“土”区分开。
旁:最后两笔分别是横折钩、撇。
候:第三笔是短竖,要写好。
(3)多音字①必须掌握的多音字呀{yā(哎呀) ya(好呀)②拓展积累的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似{sì(好似)shì(似的)藏{cáng(捉迷藏)zàng(西藏)切{qiè(亲切)qiē(切菜)奔{bēn(奔跑)bèn(逃奔)2.词(1)必须掌握的词孩子于是无论船只远方连同岸边同时房屋一切不久出现散步空地唱歌回家赶快旁边火星连忙浑身时候谢谢水汽(2)成语云开雾散微风习习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3)近义词淘气~顽皮藏~躲无论~不管霎时~瞬间悠闲~清闲散步~漫步消失~消散停~止添~加渐渐~逐渐知道~知晓浑身~全身水淋淋~湿漉漉激动~兴奋(4)反义词从前→以后淘气→乖巧藏→露远方→近处霎时→良久暗→亮悠闲→繁忙消失→出现添→减渐渐→忽然暖和→寒冷水淋淋→干巴巴激动→平静(5)词语归类①ABB式的词语:水淋淋类似的词语:笑眯眯喜洋洋②“很x很x”式的词语:很轻很轻类似的词语:很好很好很美很美很大很大很高很高③量词一片雾一朵白云④动词藏起来摇着尾巴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冒出黑烟蹿出火星冲进屋里跑到屋外抱起来⑤修饰词淘气的孩子呛人的烟烫人的火美丽的白云悠闲地散步激动地说⑥描写自然现象的词语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二、佳句积累1.优美句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板书:注意语气停顿)教学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宿”:住,过夜,夜里睡觉。
“寺”寺院,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以“夜宿山寺”为题,点名了诗的写作时间和地点。
)教学重点(了解夸张的修辞手法)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正确读写“山寺、星辰”)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晚上住在寺院)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
(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激发学生兴趣)(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
(高)(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危楼高百尺)(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三、练习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
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危楼----高楼)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 (百尺:虚数,不是实数,形容楼很高。
)手可//摘/星辰。
(星辰: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恐:害怕,心里慌张不安。
惊:惊动。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敕勒歌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牧勒人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点拨:在背诵课文时,要边背边回想书中的插图,并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形成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北朝民歌)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见{多音字,这读“xian”}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大草原)引导学生说出草原的景象。
“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g()庐见()牛羊天似()笼()盖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引导学生由画入诗,通过想象将诗的画面展现出来,增加记忆。
)4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敕勒歌(北朝民歌)草原美景背景:阴山下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教学反思:《敕勒歌》教学反思: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
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
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了解修辞手法。
用诗歌中前两句具体向学生阐述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一句比喻句。
写作手法:诗歌中后面两句通过“天苍苍,野茫茫”写得时静的草原,“风吹草低现牛羊”写得是动态的草原。
给学生讲解“动,静”结合,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草原和谐的人文图景。
19.雾在哪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
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引导: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你见过雾吗?)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板书课题)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
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
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论:书写右部“人”不宜过大,竖弯钩要稳而有力)(散:左下的“月”要写的窄一些;右部下撇略弯。
)2、动笔临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板书设计第十七课雾在哪里淘气、顽皮藏起了八、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