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长度、昼夜时长)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日出日落方位、极昼极夜时长)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日出日落方位、极昼极夜时长)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3d5899dd36a32d7275813e.png)
高中地理(地方时、日出日落方位、极昼极夜时长)考点详解• 1. 地方时的计算世界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间隔经度15°,北京位于东八区。
在计算地方时时,应遵循以下的步骤:①计算经度差。
找出两地的经度,相减,计算经度差;②经度1°=4分钟。
两地的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分钟。
③东加西减。
计算东边地区的时间用"+",计算西边地区的时间用“-”;例如北京的经度为116°E,时间为12:00;武汉的经度为114°E,武汉在北京的西边。
则此时武汉的地方时为:12:00 -(116°E - 114°E)×4min = 11:52。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2. 日出、日落方向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
以北半球为例,下图中的A点代表北半球的观察点,N、S、W、E分别表示北、南、西、东。
则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①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西落;②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③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图2 北半球日出日落的方位例题图3 例题答案:D、B精讲精析:(1)分析中山站日出的地方时。
日出时间= 12:00 - 昼长/2。
中山站一直都是极夜,当结束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昼长很短,因此日出时间接近于12:00。
(2)分析天津的地方时。
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且“东加西减”。
中山站的经度为76°E左右,天津的经度为117°E,因此天津在中山站的东边,计算时用加法,则天津的地方时≈12:00 + (117°E - 76°E)×4min = 14:44。
(3)分析太阳的方位。
夏季时,在天津观察太阳,太阳东偏北升起,正午时位于正南,西偏北落下。
因此在14:44分时,太阳刚刚过了正南方向,并向西运动,因此应该是西南方向。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302c0f6852458fb760b568b.png)
高中地理(地方时、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考点详解•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
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会不同。
地方时的计算,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按照经度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②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③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2)按照时区①计算所在时区,时区=经度÷15°,四舍五入;②采取“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③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h。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移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
某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该地和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有关,纬度差如果逐渐变小,说明太阳直射点越来越靠近该地,则该地昼长越来越长,日出=12:00-昼长/2,即日出越来越早。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例题图3 例题答案:B、C精讲精析:(1)计算地方时。
①当太阳位于F位置时,太阳高度最高,因此此时为泰山站的正午12:00;②泰山站的经度为76°58′E,为东五区,泰山为117°E(东八区),即在泰山站东侧3个时区,因此要加3个小时,因此泰山此时的地方时为12:00+3h=15:00;③东京为141°(东九区),因此东京的地方时为16:00;纽约74°W为西五区,因此相差10个小时,此时为夜晚2:00;开普敦为18°E,即为东一区,在泰山站西侧7个时区,因此地方时为12:00-7h=5:00。
因此综合来看,选项B正确,即此时东京为下午16:00,太阳慢慢落山。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7e180a9f18583d04864598b.png)
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晨昏线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①判断时间。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②判断季节。
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晨线与昏线•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例题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昏线,表示的是日落时间,日落时间不断前移,即日落时间越来越早;②昼长=(日落时间-12:00)×2,日落时间越来越早,即昼长越来越短。
地理太阳直射知识点总结

地理太阳直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太阳直射的基本原理太阳直射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造成的。
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度,而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也在改变,因此造成了太阳直射区域的不断变化。
地球自转每天都会经过太阳直射区域,而地球公转则导致太阳直射区域在不同季节不断移动。
二、太阳直射带1. 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离赤道最近的地区,因此在太阳直射时受到的太阳能最为强烈。
赤道地区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温差小,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
2. 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是位于赤道两侧约23.5度以内的地区,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一次太阳直射。
热带地区气温高,季节变化不明显,是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3. 温带地区温带地区位于热带地区的两侧,介于23.5度到66.5度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两次太阳直射。
温带地区气温适宜,季节变化明显,适合农业生产。
4. 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地区,介于66.5度到90度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地区在一年中都会经历一次太阳直射。
寒带地区气温低,冰雪覆盖,是极地冰雪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太阳直射对气候的影响1. 温度太阳直射会使得太阳能辐射最为集中,因此太阳直射区域的气温会较高。
赤道地区气温持续高,而极地地区气温持续低。
2. 降水太阳直射会形成气流运动,使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圈,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对流性降水,影响降水的分布。
3. 季节变化太阳直射会导致地球季节的变化。
当北半球夏至时,南半球就是冬至。
这就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所造成的。
四、太阳直射对影响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1. 农业生产太阳直射会影响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农业生产需要根据太阳直射区域和季节变化来安排种植和收割。
2. 生态环境太阳直射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衍。
热带地区和沙漠地区的植被分布就是直接受到太阳直射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太阳直射的地理分布也影响着人类活动,赤道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居民生活习俗和经济活动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
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总结-word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总结
利用“对称法则”突破昼夜长短规律的技巧
(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如昼长为13个小时,则40°S夜长为13个小时。
(2)一年中,某地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如某地7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为5时,则5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也为5时。
(3)一年中,某地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日后一个月(4月21日左右)和前一个月(2月21日左右)昼夜长短大致相反。
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第 1 页。
[全]高中地理(自转、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自转、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8446d1a45177232e60a26d.png)
高中地理(自转、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地球自转地球沿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叫做自转。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自转一图1 地球自转示意图•2、地方时的计算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小时,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分钟。
假设A点已知经度和地方时,B点只知道经度,则计算B点的地方时的步骤为:①辨别东、西方向。
以已知地方时的地点(A)为标准,看另一个地点(B)在它的东面还是西面;②计算经度差。
计算两个地点的经度差,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数值加减,还要看东经西经。
例如120°E-60°W≠60°,而是等于180°;③进行加减。
采用“东加西减”,未知地点(B)位于已知地点的东面(A)则用加法,位于西面则用减法。
在有些题目中,已知地点(A)并不给说明经度,而是说一个时区(例如东八区),这时候我们要将另一地点(B)的经度也转换为时区,通过计算时区差,来计算地方时。
此时的计算步骤为:①辨别东西方向;②计算时区差;③东加西减。
其中,计算另一低点(B)时区数的公式为:【B点经度÷15°,四舍五入】。
例如B点经度为59°W,则B的时区数为:59°÷15°=3.93,四舍五入为4,即B 点位于西四区。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长城站的经度。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北逆南顺”,图中为南极点俯视图,因此地球沿顺时针旋转;②补齐图中的经度。
图中左侧为0°经线,右侧为180°经线,因此自左向右,上半部分依次为30°、60°、90°、120°、150°,下半部分也是如此,因此长城站的经度为60°;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顺时针),逐渐增大的为东经,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b2d06b3f78a6529657d538b.png)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b2d06b3f78a6529657d538b.png)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长度、昼夜时长)考点详解
1、影子长度,与该地到太阳直射点的距离,成正比。
即影子越长,该地到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越远。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
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北半球的季节,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冬季昼段夜长,夏季昼长夜短。
例题
图2 例题
解答:B、D
精讲精析:(1)读图,判断南北半球。
大多数时间影子朝南,这表明一年中,太阳大多数都在该地的北方,即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
(2)判断具体直射点区域。
图中少数时间影子朝北,表明少数时间该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大多数时间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因此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且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比较靠近南回归线(23°26′S),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和赤道之间)。
因此,20°S比较合理。
(3)判断图中没有影子的时刻。
图中少数时间没有影子,这表明太阳直射。
进一步确定了该地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因此只有在此区间内,太阳才能直射。
(4)判断季节。
该地为20°S,当正午日影最短时,表明太阳直射该地(20°S),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这时候应该是冬季。
(5)判断太阳高度角、昼夜长度。
北半球冬季的时候,寒冷干燥,正午太阳高度角很小,昼短夜长。
总结
做该题时,有一个小技巧:画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影子越长,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因此以中间的横线为对称轴,做一个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
图3 画出太阳直射点
分析该轨迹,对应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图4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